第一篇:“五个一”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XXX
众所周知,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
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无愧于光荣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可“教学”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可能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出来。《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正是从这方面出发,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关于教的理论。全书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究竟是什么”。作者给出了一个规定性的定义: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第二,“教学理论又是什么”。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即教师行为的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教才是有效的”。
第三,本书集中讨论教学领域中的三个问题: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课堂教学原理指的是关于教学的一般性知识,本书主
要讨论教学与教学原理;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课堂教学策略指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指难以明确和无需明确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的策略:教学前的准备策略、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课堂教学研究是指现代教师工作的一种生活方式。现代教师要从“教书”转向“教人”。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经验上的优势,开展“为行动而研究,关于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第四,这本《教学理论》课程的最高目标是使外授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品格,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并指导教师自己日常的言论与行动,最终产生指导实践、改造实践的力量。因而本书只提供了一个框架,更多的是让读者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第二篇:“五个一”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XXX
众所周知,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无愧于光荣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可“教学”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可能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出来。《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正是从这方面出发,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关于教的理论。全书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究竟是什么”。作者给出了一个规定性的定义: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第二,“教学理论又是什么”。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即教师行为的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教才是有效的”。
第三,本书集中讨论教学领域中的三个问题: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课堂教学原理指的是关于教学的一般性知识,本书主要讨论教学与教学原理;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课堂教学策略指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指难以明确和无需明确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的策略:教学前的准备策略、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课堂教学研究是指现代教师工作的一种生活方式。现代教师要从“教书”转向“教人”。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经验上的优势,开展“为行动而研究,关于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第四,这本《教学理论》课程的最高目标是使外授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品格,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并指导教师自己日常的言论与行动,最终产生指导实践、改造实践的力量。因而本书只提供了一个框架,更多的是让读者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第三篇:“五个一”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教育理论读书心得
---XXX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失声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
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四篇:关于开展五个一教育
东陈初中
关于开展“五个一”教育、“一包联三延伸制度”
实施方案
为了从根本上关注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健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根据县局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开展“五个一”教育、“一包联三延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紧扣新时期青少年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过程,打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成立“五个一”专项教育活动及落实“一包联三延伸”制度领导小组:
组长:李重九
副组长:温铁军
成员:王正杰付涛王小利各班任及保卫组人员
三、夯实责任,积极开展“五个一”专项教育活动
活动时间:2011年12月5日——2012年1月5日。分五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12月5日----11日:
刷新学校安全警示标语,更新安全教育专栏,悬挂横幅,校团委利用校园广播、各班出板报、召开班会积极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营造人人
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下发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将 “公开信”以家长会的形式发到每一名家长手中,并由家长填写学生情况回执单供班主任、学校备案,让全社会引起对学生健康、安全的关注。
负责人:温铁军 王正杰 付涛 王小利。
第二阶段:12月12日----19日
学生倾听“以案说法”主题巡回报告。组织参加由教育局聘请有关专家报告团,来校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通过鲜活的案例教育学生知法守法,遵规守纪。报告会后组织学生谈感受、写体会,班内进行交流,确保教育效果,各班举办专栏。
负责人: 王正杰 王小利。
第三阶段:12月20日----25日
各班召开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会前,学校对各班的班会议题进行审定,确保议题的广泛性和实用性。通过学生参与讨论,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暴力。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创造活动环境,培养感情,使学生融入到班级、学校这个大家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学会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珍惜时间。负责人: 王正杰 王小利。
第四阶段:12月26日----12月31日
1、开展一次学生矛盾(成长问题)大调研活动。组织开展学生矛盾(成长问题)大调研活动,通过家长座谈、走访学生、教师讨论等,成立学校化解学生矛盾工作小组,深入了解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因素,积极探索排查化解学生之间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学生、教师掌握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法,避免矛盾升级,杜绝校园暴力事件。
负责人: 王正杰。
2、组织一次针对家长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在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次针对家长的安全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家长及学校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建立学生无缝链接监管机制。
负责人:温铁军 王正杰 王小利。
第五阶段:1月1日----1月5日
1、全面落实“一包联三延伸”制度
在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一包联三延伸” 制度。通过“制度”,细化学生管理,完善学生无缝监管机制。即各校根据实际,由每名教师包联一定数量的学生,全程跟踪管理,教师每月主动联系包联学生谈一次心,每学期至少对包联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通过扎实的工作,将德育、安全、关爱延伸到学生中、家庭中、社会中。最大限度关注留守儿童、学困生、行为偏常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合力,共同保障所有学生健康成长。
负责人:温铁军 王正杰 王小利。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学生安全管理水平
在“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要吸取以往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训,深入研究新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负责人:温铁军 王正杰 王小利。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五篇: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杜威在《民-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他认为儿童由4至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由8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第三阶段为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间,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儿童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从“从做中学”开始的。
(2)“从做中学”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主要兴趣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可以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从做中学”能促使儿童用一切的力量和情感去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所真正需要的思维方式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如何去寻求。所以在学校中必须让儿童既要保持愉快又要保持忙碌,所以需要让儿童从课桌边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事可“做”。
(3)“从做中学”表现儿童的天然冲动。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天然的或天赋的冲动,天生就要做事、就要工作。这种冲动来自于儿童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举了一个儿童搭积木的例子:儿童从事搭积木的活动,尽管他希望积木不要倒塌并且叠的越高越好,但是积木突然倒塌了,他还是会愿意重新开始再搭建。这就表现了儿童无法压制的强烈的做事冲动。杜威认为如果抓住儿童的这个冲动加以引导和发展,满足儿童的天然冲动并让儿童从事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将是儿童一生受益的转折点。
3.“从做中学”的实现途径。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从做中学”的前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传统的教育只能训练儿童恭敬、服从、小心从事。这种教育只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民-主社会里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如:独立性,主动性,富于智慧。”“在气氛上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显得更亲切和民-主化。”尊重学生、给学生平等的权力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同时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致的。
(2)科学方法是“从做中学”的基本目标。杜威认为要实现“从做中学”必须注意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将“做”的步骤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3)活动或作业是“从做中学”的载体。杜威极力提倡教材应该源于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他认为:“把这种早已经准备好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天性的,多种多样的学科课程只会把儿童自己的统一的生活经验给以割裂和肢解,必将阻滞儿童的生长,无论是本能的,还是体力的,智力和道德能力的生长。”杜威同样反对由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所组织的课程,他提出,课程不应该像传统学校那样“大半由分散在各门学科的知识材料分割成一连串片段交给学生”。因此他设计在课程中占中心位臵的是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业,一是艺术活动,二是手工训练,三是各种服务性活动,同时充分运用化妆、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况和内容。杜威主张儿童所做的内容,主要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能引起儿童兴趣,能发挥儿童个性的具体活动,也就是“活动课程”。
二、基于“从做中学”理论看幼儿教师的特质要求
将“从做中学”理论与工作场中的幼儿教师相联系,初步看到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一些特质: 1.理念方面。
(1)尊重幼儿。教师应当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平等的个体。尊重幼儿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介入和指导的过程。幼儿是“做”的主体,教师把自己看成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兴趣,给幼儿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尊重幼儿的意见和看法。要随时保持对幼儿思想活动的了解,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师幼如朋友一般的平等,共同成长。
(2)探究学习。教师将幼儿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而非是直接灌输知识的过程。意识到幼儿应该有很多“做”的机会,即自主的探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应当充当引导者而非策划者的角色,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材料、空间、时间,引导幼儿通过“做”去发现问题、进行假设、实践证明、相互交流、搜集证据、记录结论……
(3)整体教育。教师应该关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整体作用,把教育不仅仅看作是知识的储备,也应该把教育看作是探索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友爱、真诚合作、坚持不懈等良好品质。在幼儿发现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勤于思考;
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在幼儿有所收获的时候,辅助他们总结概括……使得教学活动让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教育在于爱。有爱才有教育,有尊重才有教育。作为教师要用爱感化自己的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真诚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如何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说过这么一段话,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的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允许采用粗暴的、“强有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和学生处理一些问题时的做法,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需要关心、尊重和爱,因此我尽量用谈心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而不是粗暴的责罚。学生出现了错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等,而不是一味的写检查、作检讨。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二、教书育人,不只是教会他们学习,要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点点滴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以外什么都不想的学生,它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的确是这样的,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和日益成熟完善,仅仅学习好的学生已经不再那么受欢迎,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劳动吧。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读到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们在果园里、瓜园里度过整个暑假,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跟他的学生们开辟荒地种菜养花,到野外扑蚂蚱、摸鱼,体会劳动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虽然我们不能在夏天的夜晚看亮晶晶的萤火虫听蛐蛐、青蛙们演奏的美好乐章,我们也没有地方和孩子们一起栽花种树,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带孩子们去春游……但是在他的身上,让我不仅发现了教育中的爱,也发现了教育中的美。这样的美,正因为是我们所缺少的,也成了我为之心动和憧憬的梦想。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自己全部的爱全身心的投入给我们的孩子。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读《育人三部曲》,不仅是一次读书的交流,更是一次和伟大教育家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我将会用这份收获,浇灌美丽的花朵,为自己珍爱的教育事业而奉献终身。并坚持读好书、做好人的理念教育好我的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