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师新学期教科研工作体会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谈及新学期的教科研设想,我们会坚持自己的做法,那就是:以研导教,以教促研。
在x中学,老师们对教科研不再陌生,因为x中学的教科研就是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学期伊始,展望前面的教科研之路,老师们对自己,对学校都充满了信心。作为学校教科室成员,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前提下,为实现“培名师,育优生,出高质,创名校”战略,我们将落实“以研导教,以教促研”,具体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我们知道,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样的道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学校的生命。因此,学校的教科研,必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科研,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将进一步作如下努力。
首先,教科研课题的选择要体现教育教学。新学期第1——2周的时间,可以让老师们提出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由学校科教室将老师们的困惑和问题汇总,并结合区教科室规划的教科研选题拟好科研专题,交学校各教研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探究专题,来明确新学期学校各教研组的教科研任务。这样教科研课题的选择更切近教育教学实际,且课题是由教师们自己选择的,那老师们对教科研课题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是课题研究过程不脱离教育教学。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出来的成果,才会对教育教学有真正的指导价值。否则,会误人子弟。事实上,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哪怕是对同一课题的研究,不同的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将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并推广,就可以使各学科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以研导教吧。
“两个基本点”,是指课堂观察和案例研究。
教科研要深入学生,深入课堂。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我们的教科研将是纸上谈兵,没有多大的价值。课堂观察在我们学校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学期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课堂观察的落实。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我们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方法与行动的结合,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参与课堂观察要经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而课堂观察的意义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像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教科研才更有生命力。
案例研究是教师记录耳闻目睹的教育教学个案,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再是个人行为,应有同伴的参与。这样分析更透彻,研究更深入。老师们从分析研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能有所感悟。用这些感悟再去指导教育教学,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老师们从自己的亲身感悟中学习,比从其它任何方面学习都要来得快,来得真切,且更具有实效。
教研过程实际上是教育教学的设想与尝试,在这些设想与尝试的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总会有这样与那样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调整预设,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出高质的目标,这是我们应作的努力。
除此之外,教科研对常规工作也不能放松。常规常抓,常抓常新,那么我们就离工作目标不远了。
具体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九月份:
1、各教研组召开教师会,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拟定教科研课题。
3、课题交学校审核后,反馈到各教研组,并告知全体教师。
4、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教科研讲座。
十月份:
1、配合学校的各级各类竞赛,再竞赛中推动教科研进一步发展。
2、收集教师课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3、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参加会议,共同分析研究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4、会后要求教科研成员上交一篇感悟材料。
十一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探讨老师们上交的感悟材料。
2、课题专题研讨。邀请专家作材料写作培训讲座
3、对材料作修改、补充、完善。
十二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对教科研专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审查修改后的材料。
2、将优秀材料编辑成一期《绿荫》专辑。
XX年元月份:
1、整理教科室各类课题材料,对课题研究研究进展情况分类汇总。
2、教师在全校交流一学期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3.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第二篇:新学期教科研工作思路
教 科 研 工 作 思 路
一、指导思想
加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充分发挥教研室职能,调动全体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科研为先导的作用,为新一轮的课改、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做好服务与指导工作。
提出的口号:“以人为本、人人参与”
二、具体思路:
(一)重点工作:课题研究
1、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突出教科研的实效性
①明确研究方向。新的学期在课题研究方面,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引导,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开学初,召开各课题成员研究会,组织学习并修改方案,讨论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相关的子课题,要求计划有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②抓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正常有序进行,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切忌走过场。学校行政将加强指导和督促,听取意见,协助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③适时聘请专家、领导指导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使课题研究有序、正规进行。
④不断完善教科研考核机制,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期末,教科室将根据教科研考核条例对每位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认真考核、正确评价,做到加分有理,扣分有据,做多做少不一样,做好做坏不一样。
2、课题研究的“四结合”。
深入开展学科课题研究,重视在实践中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新课程教学向纵深发展,力争做好课题研究的“四结合”,突出教科研的实效性。
①课题研究与研讨课结合。
②教科研与教学活动结合。
③教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的结合。
④教科研与理论探究的结合。
(二)常规工作:教育教研
1、教科室将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科研能力。
2、搞好教育、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认真做好教育科研的调查,分析、前测工作。规范科研管理,建立章程制度。
3、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多元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4、加强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进一步形成学校上下多层次、全方位教科研网格体系,实施“校本培训——教科研——信息技术网格”一体化工程。本学年我们继续走科研、教研、校本培训相融合的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
5、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各类科研文章的阅读、指导、修改工作,加强向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超过上学期。举办教师论文和教案的评优工作。
6、做好新教材培训工作,准确把握新教材特点,进一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理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根据区教研室的安排,组织好学期初新教材的培训工作,做到各学科
任课教师全员参加教材培训。
7、认真组织开展好各级研讨课,提高科研层次,让师生共同发展。以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第三篇:新学期教科研工作措施
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教科研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构建常态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遵循“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科研原则,以“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课堂教学精彩引领”为着力点,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自主合作的教科研队伍,不断汲取科研技术,为学校教科研多出成果。
二、具体思路:
(一)重点工作:课题研究 1.突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①明确研究方向。新的学期,人人都要围绕“构建常态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参与一个本学科的课题。没有课题的老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确立个人研究课题或者到原有的课题组申领子课题,制订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已经结题的证书和现有的立项课题申报书必须在9月10日前交一份复印件给教科室马主任存档,以备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马主任、周主任对课题研究工作要加强引导,注重实效。
②抓好过程管理。开学初,教科室要召开各课题成员研究会,组织学习并修订研究方案,讨论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相关的子课题,要求计划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避免课题研究就是一人闭门造车,核心组成员自己都不知道参与的是什么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担当什么角色,以为课题研究就是主持人造个申报书,等到结题时证书上挂个名就行的走过场。对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阶段性总结,教科室将加强指导和督促,听取意见,协助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③适时专业指导。教学过程中,将根据需要,请专家、领导给予课题的实施与研究的专业指导,使课题研究有序、正规进行,起到教研兴教的作用。
④完善考核机制。平时工作,有布置就有检查,有检查就有记录。期末,教科室将根据平时业务学习笔记内容、校园网上传资料是否按时、参加听评课与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出勤、上交所出试卷、辅导学生、论文发表等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对照教科研考核条例对每位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认真考核、正确评价,使得绩效考核中的教科研得分,加分有理,扣分有据,做多做少不一样,做好做坏不一样。
2.课题研究的“四结合”。
深入开展学科课题研究,重视在实践中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力争做好课题研究的“四结合”,突出教科研的实效性。
(1)课题研究与研讨课结合。教学研讨活动,不再只是上一节公开课,而是带着研究目的,重点研讨任务,进行教学。如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我们读前指导课,重点是激发阅读兴趣。研讨课时,教者要围绕“趣”做文章,听者不再只是记录上课流程,而要围绕“趣”进行课堂观察、统计、分析、思考,这样研讨时才能真正参与讨论,思维碰撞,智慧闪光,使得研讨见成效,而不是耗时间。
(2)课题研究与教学活动结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更丰富的教学活动,我们会围绕课题,分年龄档次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比如按年龄分段的“红烛杯”“而立杯”“青年杯”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不分年龄的课件制作、论文、案例评比等,教科室会作更细致的安排。
(3)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的结合。教师做课题的目的是提
高教学效率,而非成长为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增强自主研究意识,教后围绕课题与课堂,自觉写反思,而不是把这项工作当负担。总结点滴成功经验,吸取教训,自觉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常态课教学效率。本学期,继续实行推门听课,从开学第一节课起,我们中层以上领导就随机听课,听后量化积分。也欢迎各位老师随时走进领导的课堂,给我们打分,共同切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路径。每周汇总反馈被听课的均分,并请周秀兰主任在每周的集中点评时记录。(希望上午的第一二节课,不要出现逐题讲练习册的所谓练习课。)
(4)教科研与理论探究的结合。“教,然后知困。”教学中遇到困难,有时我们自身能量不够,就得利用书本、媒体学习,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在学习中提升,在反思中学习,不断完善更新理论。
(二)常规工作:教育教研
1.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本学期,教育科研学习继续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集合的方法。每周由周秀兰主任上传学习内容到校园网,供大家学习摘记到业务学习笔记。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学习安排,撰写心得体会,随时备查。自学遵循 “三个一”的要求。即:⑴给每个教研组发放教育杂志,要求每位教师互相传阅,每月至少阅读一本。⑵读一本教育专著《有效教学方法论》⑶结合理论学习,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专业论文(案例)。
2. 树立“小科研、大价值”的科研意识。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使教科研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要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分析问题,在积累中解决问题。尤其是,要树立“小科研、大
价值”的科研意识,人人参与,通过学习、尝试,切实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率与研究水平,以求在小课题的研究中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教科室要建立健全教科研章程制度,认真做好教育科研的调查、分析、前测工作。规范有序管理科研进展情况,适时调控把握方向。
3.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创造机会,让骨干教师走出去,观摩名师课堂,聆听大师讲座,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加强校本研训,教、研、训一体化。
进一步形成学校上下多层次、全方位教科研网络体系,实施多元培训。本学期我们继续采用“幻灯片+注解式”电子备课模式,倡导备课位置前移,不同的年级设置适合学生实际、方便老师检查的预习作业,每节课结束前,设计适量的可检测当堂学习效果的针对性练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5.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各类科研文章的阅读、指导、修改工作,加强向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超过上学期。
6.做好教师传帮带工作。继续实施“师徒结对”,组织新毕业教师与同轨的骨干教师结对,在教师节举行拜师仪式,师徒共用一本听课笔记,学校定期不定期检查,绩效实行捆绑考核,同奖同罚。
7.重视成果积累。
一方面要重视课题活动资料,如课堂实录、优秀课件、教学设计、优质课录像、活动记载等原始资料的积累,为客观评价课题成效积累
真实材料;另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教改经验,积极撰写课题实验报告,集结成册,提高成果品位。
第四篇:教科研成长体会
教科研成长体会
——浅谈我的科研之路
张树霞
我第一次参加培训是在春寒料峭、细雨绵绵的初春,我们怀着几许的期望,期望着能聆听专家的讲座,走进名师的课堂;怀着几许的憧憬,憧憬着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幸运地参加了榆林市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期间,我接受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实践培训学习。回顾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通过这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使我结识了好多良师益友,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素养。在培训的过程中,教育科研在我心中播下了种子,从此,我慢慢地走近科研,走向科研。研修过程虽然辛苦,但我内心却感到十分充实,因为期间收获颇多,感触也很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研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曾经以为教育科研是非常神圣困难的事,与我们一线教师相距遥远。在这次专家讲座会上,一位专家谈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一线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人,教育科研很简单,教学就是科研,教学的每一个方面都是科研的根本。说到教师成长,喜欢教书的我一直以来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尽职尽责上每一堂课、教育每一个学生、管理每一个班级,至于到什么程度,尽心尽力而为,但求问心无愧!但这位
专家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感触很深。我就是深入教学各个方面的一线教师啊,我就是教育科研的主人啊!
专家的分析让我认识到了科研不是神秘的,科研不是遥远的,那些鲜活的案例在我的班上也有很多,在我的工作中也有很多。原来把这些工作的点滴记录下来,分析它的原因,找到它的规律,寻求解决的方法,这就是科研。
回顾我的教学经历,想想我带的这个班这几年的数学教学,课堂练笔给学生带了的极大的收获,我认为,这是提高学生做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何不以课堂练笔作为我们的课题主题呢?大家一起来研究,一起来尝试,共同寻找一条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好处的数学教学的好路子。于是,我校课题组老师,经过多次的商量切磋,并请教了我区科研员的指导,最后以《小学数学课堂小练笔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作为我校的首个科研课题。我成为了主研人员之一,就这样,我走进了科研,在科研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寻找着我的幸福人生。
在专家的指导学习中,在科研探索的路上,我对科研的认识逐渐清晰,科研并不神秘,也不是高深莫测,离我们并不遥远,人人都可以搞课题,人人都可以不断成长!
我认为要搞好科研,需要多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一切对教育教学行为有益的知识。不断的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要做科研,还要加强研讨、实践。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教
师的教科研更离不开,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教科研,就成了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勤于实践,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论、他人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对别人经验进行验证、充实与完善,同时自己的实践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都可以进行总结和提升,这些都是我们选择课题的切入点。
要做好科研,需要经常反思。一是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二是要反思大家都关注的教育教学现象,并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要反思课程。最后还要多写文章,把自己的学习、实践、研讨和反思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反过来又促进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研讨、去实践、去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感悟,加之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也就水到渠成。在课题中去尝试,课题研究是一种定向突破,只有通过课题研究才能放大优势,形成辐射,形成系统,形成风格,形成品牌,形成特色。
有人说:用手作画的是画匠,用脑作画的是画家,只有用心作画的人才是绘画大师。我说:用嘴教书是教书匠;用脑教书的是教师;只有那些会用嘴,会用脑,也会用心去教,才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凡事用心做,必有好结果。教育科研也不例外。我相信,在科研道路上我会越走越远,收获花香,收获幸福!
第五篇:中学教师师德体会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 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
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