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一、教科研工作组织机构
1、制定本校教科研工作规划。教研室应根据市、旗教科研规划,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遵循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规划。
2、搞好本校教科研课题管理。教研室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确立有针对性的教科研课题,坚决禁止大、虚、空。
3、教研室应大力营造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在教职工中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
二、教科研课题管理
1、实验课题申报立项制度
①学年或学期初,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如在教学中的困惑或成功之处或对某个知识体系的感悟等)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确定好课题组成员、实验班级、实验时间、期限。
②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下列条件:A.具有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B.具有大专以上学历。C.市级以上教学比武或优质课竞赛获奖者。D.区、市、旗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校级名师。
③各课题组申报的市级以上课题应经相关学术评审委员会审批立项,并填写相关申请表,旗、校级课题须报教研室审批立项,并填写相关申请表。
④立项的实验课题,相关实验教师必须认真撰写实验方案和阶段性小结,并及时报送教研室。
2、课题管理内容
①规则:由主管校长或教研室先做出教育教学科研规划。A.目标: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来确定教科研目标,并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B.研究方向和重点:按照不同的学科,把研究重点表述清楚。C.提出课题: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的意图,由学校教研室组织部分专家和教学骨干,提出学校整体课题指南,供各学科在选题时参考。
②论证:对已形成的课题进行一次可行性“会诊”,群策群力,以使研究者博采众长,更好的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A.课题的价值:要明确课题的意义,从科学性、理论性方面去分析,使目的性更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
B.课题的实施:最主要的是提出研究目标、实施条件、过程及预期成果,切实反映出研究的实质。
C.课题的评价:校内的课题由研究者、同学科的教师代表、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及学校领导、教研室和教务处对所结课题进行验收。③实施:教研室主要抓两项工作:一抓听课,通过跟踪听课或集中听课,主要看是否落实研究目标。主管领导要经常与课题组协商,更好的调控研究进程;二抓资料,通过对各项科研资料的收集检查,了解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状态,同时对资料作进一步分析,促进课题研究的更好开展。
3、实验过程管理
①各课题组及实验教师应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实验目标,并接受学校教研室的督促和检查。
②每月(每周)按计划有效有序的开展活动,并做好记录。
③每月末将课题有关开展情况及资料按时报教研室,以便检查课题进展情况。
④及时搞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并随时改进完善实验。每学期末上交学期实验总结,以检查完成情况,⑤实验课题完成任务后,应按有关规定申请成果鉴定,填写成果,提交证明实验成果的一切资料,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进行评审鉴定。
4、实验成果的申报评审奖励
①实验按计划完成后,填写成果申报表,准备好相关资料,交主管部门评审、认定。
②推荐评比,表彰优秀实验教师及优秀课题组。三.科研队伍建设
1、教研室应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我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学科齐全、具有一定影响和带头作用的教科研队伍。
2、加强理论学习,并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同时按期进行教育科研培训,课题研究人员应经常参加上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科研培训,每学期还应邀请上级教育教学部门的专家作专题报告。
四、科研经费保证
按学校财务制度,各课题组所需研究经费按审批程序经相关领导批准后,由财会室实报实销。
五、教科研成果的推广
凡已申请结题的的课题,要再次梳理实验过程中的做法,将优秀成果由课题组承担者在全校进行推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李寨小学2011--2012学教育科研
工作管理制度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研究的水平与效益,使教育科研真正为教学工作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教育科研管理机构:
1.学校教导处设副教导主任1名,具体负责教育科研管理和教师的培训工作。
2.主要职责:(1)制订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与校本研修计划,统筹学校教育科研和校本研修工作;(2)做好教研组(备课组)长的推荐、选拔与考核工作,指导教研组开展活动;(3)定期召开学校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4)负责校级课题的立项审批与组织协调工作,做好区级及以上教育研究课题的管理与指导;(5)做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坛新秀等学科技能申报参评以及成果的汇编工作,及时推广教学研究经验;(6)负责教师教育科研资料的组档工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定、骨干教师推荐等提供依据。
(二)理论学习: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教师每年至少订阅1种与本学科教学或教育研究相关的杂志(报刊),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等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会。
2.教师每学期至少要阅读1本教育专著,并至少上交1—2篇有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开展理论研究。
3.积极派遣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外出的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4.正在参加各类学科骨干班、研修班等培训的教师,培训期后至少要做2次学校及以上级的专题讲座或关于本学科的教学经验介绍(中年骨干培训班的教师则视具体情况而定),由教导处将其纳入校
本研修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
(三)教研活动:
1.学校视学科教师的配置情况,设立5个教研组(备课组),每个教研组设组长1人。教研组长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教研组长应具备扎实的学科业务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事,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骨干和教学改革的带头人。
3.教研组长的职责:(1)掌握组内成员的基本情况,做好登记;
(2)认真制订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活动;(3)认真落实教研活动考勤制度,及时收集、整理教研活动材料;(4)协助教导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考核)、校本研修等工作;(5)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写出分析报告;(6)学期末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接受学校教导处的履职(业务)考核。
4.教研组的基本任务:(1)学习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改革经验等,不断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做到教书育人。(2)组织集体备课,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研究。组织教学研究课,开展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研组每学期要确定符合本学科教学实际的研究主题,不断研究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探索教改新路。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3)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4)定期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研究并制定改进教学及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办法和措施。(5)组织、指导学生课外学科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5.教研组的活动开展:(1)每个教研组一学期活动不少于8次,每次活动两课时以上。为了便于组内教师开展活动,教导处在安排功课时尽量空出半天作为教研活动时间,具体在学期初确定。(2)每次活动主题要明确,要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落实,并有活动记
录及相关材料。
6.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态度要端正,学习、听课要认真,讨论、评课发言要积极,主动承担教研组、教导处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研修任务。没有特殊情况,教研组成员不得缺席活动。
7.教师开课要求:(1)凡参加各类学科骨干培训、外出学习的教师,每学期(中年骨干培训的教师则为每学年)至少要上1节学校及以上级的示范课;(2)评上县级及以上名师、学科骨干的教师,按上级有关规定上示范课。(3)参加工作未满三年的新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1节学校及以上的汇报课。(4)其他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上1节教研组及以上的公开课(教学常规检查中的上课除外)。(5)具有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则以上级有关要求为准。(6)对积极上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师,在学履职考核时适当给予加分。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上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师,学校可扣除当月或连续几个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月考核奖),直至其接受任务为止。
8.教师听(评)课要求:(1)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2)每节课必须有完整的听课记录,教研组及以上级组织的听课活动,教师还要及时上交书面评课稿。(3)鼓励教师多听随堂课,对多听课的教师。
(四)撰写论文:
1.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撰写1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案例、教学设计等),35周岁以上的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撰写1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案例、教学设计等);鼓励教师多写教育论文,并积极向教育杂志投稿或参加各类教学技能评比。
2.学年结束之前,教师必须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上交书面总结或经验介绍1份。
(五)课题研究: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40周岁以下的教师至少要承担(负责人或执笔)一个学校及以上级的教育课题研究任务。
2.课题选择:(1)针对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较为重要的实践问题确立课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客观事实为依据,具有个性特色。(3)课题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3.过程管理:(1)课题申报需提交课题研究方案,至少包括课题提出(或课题背景)、课题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和对象、研究阶段和措施、研究人员等方面内容。(2)课题立项后要认真组织实施,县级及以上课题还要及时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课题组成员的,课题负责人须书面报告教导主任;如需要更换课题负责人的,须经同级课题主管部门同意并确定新负责人后方为有效。(4)教导处应经常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督促课题组进行阶段性总结,开展中期汇报和结题参评活动,做好课题研究的总体调控工作。对立项后无实际进展的课题,在经过帮助、督促后仍未能按计划进行研究的,将中止其课题项目。
第三篇:b9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科研兴校”是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导思想。为建立教科研常规,加强教科研管理,使之有章可循,便于操作,提高实效,形成良性循环,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教科研主任具体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与考评。制定“十二五”规划,每学期制定教育科研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了解课题开展情况,指导课题研究。
2、教科研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带头开展教科研工作,切实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学习,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理论实践。结合实际主持参与一项县级以上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
3、教科研课题实行组长负责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按计划扎实开展研究。各课题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探讨实验课案,观察、测试、分析实验情况,并注意积累课题研究材料。
4、教科研小组对各课题的研究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测评、研究、分析和指导。整个过程结束将组织验收,达到预期目标取得佳绩者,将被评选为优秀课题组,根据学校的奖惩制度予以奖励。
5、教科研处努力创造机会,组织教科研人员参与相关的学习交流活动,为课题研究的老师征订相关刊物。
6、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教科研室定期请专家、学者做教科研讲座和进行课题指导。
7、教科研室抓好学校网站科研兴校板块建设,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教科研动态和成果展示阵地。
8、定期组织教科研论文、成果的征集、评选,优秀作品向上一级教科研部门或有关报刊推荐。获奖或发表作品根据学校的奖惩制度给与奖励。
9、做好上级课题的申报工作,校级课题的审批、立项工作。
高家店镇中心校
二○一二年三月
第四篇:教科研管理制度
教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简称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 以有利于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办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工作宗旨。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育教学实践”为原则,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
第四条 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挥教师主动性,不断创新进取,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 学校教科室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部门,在校长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科研的具体管理工作。学校教科室成员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组成。以教研组为科研工作基层小组,教研组长为科研小组组长,教师全员参加。
第六条 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所、县教科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学校教室所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教授作为学校科研顾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参与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教科研成果评选(如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教师教科研成绩的评定等工作。
第七条 学校教科室的主要职能包括:
1.营建学校的科研氛围,树立教职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专业意识。
2.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计划及课题管理办法;
3.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
4.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并会同有关处室或教研组共同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对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协助各教研组或个人实施计划、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5.制定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奖励制度和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对学校集体和个人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归口管理,及时汇总,形成第一手资料;评定教师教科研成绩。
6.负责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组织实施和鉴定工作。负责或协助县级、市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成果总结工作。负责教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
7、指导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申报县、市、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积极组织、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8.加强与市、县各级教科研部门的联系,负责校际教科研交流工作,组织与兄弟学校的教育科研交流活动,提高学校的科研交流、对话能力。7.负责学校教科研专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8.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努力发展并健全学校教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撰工作。及时向有关课题组提供最新科研动态与情报检索,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和指导。积极创办与教科研相关的学术论坛,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有关教科研信息,扩大教师视野。
9、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举办科研培训,不定期地聘请教育科研带头人来做现场报告,交流经验与想法。依托高校举办各类不同档期的专业进修班,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考察学习。
10、高质量办好校刊《二中教苑》。
第三章 科研课题的组织管理
第八条 学校的课题立项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跟国家、市、县有关科研动态。确立课题必须从日常教育教学实际、理论热点问题思考、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教育部门的科研规划或课题指南、教育期刊的征稿启事或选题要点出发,规范填写“沛县第二中学教育科研项目申报表”,然后,再向上一级单位申报立项;校本课题先上报到教研组组长处,审定后交学校教科室。
第九条 校级课题的申报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时间为一个月。教师可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学校的工作的整体要求,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研究设想,提出课题申报。
县级课题的申报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份至8月份,教师可根据自己校级课题研究的情况申报县级课题。市级课题的申报原则从县级课题中产生,省级课题的产生原则上从市级课题中产生。
第十条 教科室聘请由校内外教育专家、高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所申请立项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研究价值进行审查,合格者予以立项,纳入校教科研计划并根据课题的性质提供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同时,推荐优秀的课题申报县、市、省、国家级课题。
第十一条 学校教科室对所有立项的课题进行指导,帮助和支持。各课题组主持人要定期向教科室呈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教科室负责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课题结束时,研究人员应提交结题报告。对结题的课题,学校组织力量进行验收鉴定,或积极协助上级有关科研部门进行验收鉴定。
对课题立项后课题条件发生变化不能及时完成的,申报者应提出《延期结题申报》并提交新的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立项后无实际进展的课题或弄虚作假的课题,校教科室所有权向学校提出中止或撤消意见,并对课题负责人进行相应的批评。
第四章 关于教育科研业务档案
第十二条 教师业务档案是评价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事实依据。学校实行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建立教师教育科研业务档案。
1、分类登记,类型主要有:
(1)已经立项的校、县、市、省、国家级教科研课题;
(2)已经在省市、国家级等级别的正式刊物、报纸上发表的论文(内容有关教育、教学、专业学术等);
(3)已经在具有省市、全国等级的正式刊号的出版社发表的论著(内容有关教育、教学专业学术等)、教材,或学校立项自编教材、讲义;(4)学校及以上重大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评比获奖者证书;(5)已被国际国内重要刊物索引或引用的文章;
(6)科研专题公开课档案。内集教案、听课教师的量化评估表,教研组评议意见和总结。第十三条 教育科研业务档案在登记的基础上建立教师科研业务档案,其存储方式是:
(1)资料方式,将主要有效材料的复印件装入有关资料袋。(2)电子档案方式,将主要资料登记在电脑中。
第五章 关于教科研基金
第十四条 为了保障教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通过直接拨款或社会捐助成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基金主要用作教科研课题研究经费和教科研工作成果奖励等。
第十五条 教科研课题研究经费使用遵循以下制度:
1、教育科研专项经费用于教育科研立项、评审、奖励和推广等,由教科所统一管理使用。课题研究单位或个人可以根据科研的实际情况,向学校教科所提出申请,教科所上报校长室,经校长室审定同意,提出资助意见。课题研究开始预拨批复金额30%—50%,课题完成并经评估合格补足剩余部分。外出学习调研,需经主管校长签字同意后,才能成行,回校后凭有关正规票据报销。
2、课题经费专款专用,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经费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拨发,学校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对学校已经申请立项的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进行相应的经费补助。校级课题由学校统一按标准拨发。课题研究经费必须全部用于科研项目。教科所负责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如课题无故终止或未履行规定的任务则追回所发费用。
第六章 关于教科研工作成绩评定和成果奖励 第十六条 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在政策上采取措施,依据教育发展需要不断修订《沛县第二中学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规定》,对教职工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第十七条 申报国家、省、市、县级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原则上从获得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的项目中产生。
第十八条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获奖的,由授奖单位收回证书、奖章和奖金,并上报学校给予一定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为鼓励各部门或组室重视教育科研,从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效益,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科研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由学校予以奖励。具体标准参见“沛县第二中学教科研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办法”。
第二十一条 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在校科研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老师介绍经验,展示成果,在校内宣传推广。
第二十二条 对有推广价值的优秀教科研成果结集出版。
第七章 关于教科研队伍建设
第二十三条 营造全校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乐于实践、全员参与的科研风气。行政领导、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必须带头开展教科研工作,切实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实践,并结合实际主持一项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和教科管理水平。
第二十四条 学校教科室应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本校科研队伍的建设,特别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培养并形成一支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科研意识强、科研能力强、学科齐全,具有一定影响和带头作用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骨干梯队。
第十二五条 做好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辅导工作,按期进行教育科研培训。每学期应由教科室组织一次校级教育科研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校级培训由教科室的教师主讲,也可邀请上级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专家作专题报告。为了落实教育理论学习,学校科研室、图书室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理论书籍、杂志,供组织教师学习或教师选学。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教代会通过之日起开始执行。第二十七条 本规程解释权属于校长室。
第五篇:教科研管理制度[定稿]
五通二中教科研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充分调动学校教育科研人员及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2.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坚持“在理论指导下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为目的加强科研普及”的原则以及“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工作全局”的方针,着眼于科学预见学校办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致力于总结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勤奋严谨,勇于钻研,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学校内涵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科研保障。
二、组织管理制度
1.组织机构。
学校科研部门由三级组织机构组成。校长室总体负责学校科研,下设科研室专门负责科研管理与教科研研究。科研室对口各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科研任务的收集与汇总,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科研实践。
2.人员设置。
科研室设主任一名,各教研组设科研信息员6名共8名。
3.科研室职责。
科研室是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由校长室领导,对校长室负责。科研室负责全校教育科研的指导与管理、课题研究与总结、校级文案的撰写、情报与资料的汇总与分析等工作,同时协助德育、教学处开展各类教师培训与校际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等工作。
4.人员职责。
(1)科研室主任职责。
全面主持科研室工作,协助校长室做好上级对学校的督察工作,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与研究指导,做好教师科研培训工作,开展教师科研成果的汇总、集结,组织开展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等工作。
(2)兼职科研员职责。
在科研室主任领导下,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关注上级教育精神及教育动态,积极参加各级科研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完成校级文案的撰写。
(3)科研信息员工作职责。
负责本组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汇报,负责本组教研活动的记录、汇总及汇报,负责本组教科研新闻的撰写及发布。
三、课题管理制度
1.课题申报与评审。
(1)区级及以上级别课题的申报。
在区教研室指导下,开展区级及以上龙头课题的申报工作。申报课题应围绕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及重要突破口进行申报、开展研究。积极聘请专家,在专家指导下,做好立项调研及其他工作。
(2)校级课题的申报与评审。
本着既调动群众科研积极性又确保科研质量的原则开展校级课题的申报。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以教育教学案例为主要成果形式的个人微型课题的研究,提倡教研组(备课组)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焦点问题开展主题性课题研究。校级课题的申报每年一次。每年5月,组织开展老课题的结题汇报工作,同时启动下一学年的课题申报工作。每年9月,组织开展新课题的申报审批工作,每年的12月及3月,开展两次中期检查。
3.课题的过程管理。
(1)关于区级课题。
按照区教研室要求,严格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研究前,科研室应督促课题组按照科研要求和研究步骤,科学、有序、扎实地开展研究。研究中,科研室要指导并督促课题组做好资料汇总、案例收集及报告撰写等工作,并配合上级做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与结题审查工作。
(2)关于校级课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科研室既要引导教师重视科研过程,加强过程监督。同时,更要动态关注教师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收集教师在科研中产生的智慧火花、及时推广教师在科研中产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在帮助和指导中做好科研服务。
4.研究时间。
区级及以上级别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学年,校级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学年。
5.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课题组组长是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的负责人与组织者,负责课题的申报、研究计划的确定及课题研究的推进等具体事务。
四、科研情报与档案管理制度
1.科研情报管理。
搜集并汇总教育科研情报,分类整理、专题汇总、为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广大教师提供科研情报服务。
2.档案管理。
收集并汇总各级课题资料如开题论证、过程实施及结题论证等相关资料,建设科研课题档案。整理并汇总教育科研日常管理资料,如各种会议记录及工作方案等。汇总各类学习材料,如各级培训资料、校本培训资料等。汇总各类科研成果资料,如学校及教师科研获奖记录等。
五、经费管理及使用
1.经费申请。
科研室负责科研经费的申请及日常管理。
2.经费来源。
教育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资助费及学校划拨的教研科研经费。
3.使用范围。
课题开题相关费用、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会议费、差旅费、文献资料查阅及采购、课题结题、科研活动奖励与补贴。
六、科研奖惩制度
1.奖励制度。
将教师教科研成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视教师参与教科研成效进行物质奖励。
2.资助暂停制度。
有以下情况之一,暂停课题资助或收回已发科研资金:未按时完成课题任务,课题完成质量未达标,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不诚信行为。
七、其他
1.学习培训制度。
配合德育室及教学处,做好教师培训。在校长室领导下,确定学期培训主题。征询德育及教学处意见,做好培训所需文献资料或其他情报的采集整理工作。配合两处,汇总教师培训资料,做好档案整理。
2.科研成果评选评制度。
每学年对校级课题成果进行评选,分出不同等第。结合“长教杯”、“希望杯”论文(案例)选评,组织好校内的评选。把论文(案例)的撰写与校级课题及教育教学学期小结相结合,扩大教师的参与面。对参赛教师的论文(案例)的评选过程分三轮。第一轮,科研室对教师上交论文进行初选,主要从文章的总体质量及诚信度上进行把关。第二轮,由学校论文评选委员会对获得复评资格的论文进行评选。第三轮,由科研室按照学科均衡等原则进行最后评选,确定送评文章。
3.科研成果推广制度。
收集、汇总教师科研成果,做好校内校外的交流和推广工作。面向校内,通过校园网、校内交流等渠道推广教师科研成果。面向校外,积极向学术刊物推荐教师科研成果,争取发表。定期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结集汇编后发给每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