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学方法研究20090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是
A.直觉观察时期B.以分析为主时期C.综合发展时期D.现代发展时期
2.按照研究的方法所划分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是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发展性研究D.实验研究
3.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A.论文B.档案材料C.书目D.专题评述
4.系统随机抽样也叫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配额抽样
5.搜集、整理与分析、鉴别史料属于历史研究法的A.第一层次B.第二层次C.第三层次D.第四层次
6.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7.只适用于个别的、小规模的观察的记录方法是
A.取样记录方法B.行为核对表C.描述记录法D.活动取样法
8.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称为
A.普遍调查B.个案调查C.抽样调查D.现状调查
9.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的研究是
A.个案调查B.现状调查C.相关调查D.预测调查
10.在问卷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A.指导语B.问题C.答案格式D.结束语
11.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的实验类型是
A.因素性实验B.对照实验C.确认性实验D.真实验
12.把数目相同的实验成员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每一组成员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是
A.组内设计B.组间设计C.单组设计D.双组设计
13.教育实验全过程评价的基础和起点是
A.过程评价B.成果评价C.设计评价D.目标评价
14.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加以考察,从内在的相互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特征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分类C.比较D.综合15.用研究的一致性来判定的定性分析中的信度是
A.内在信度B.外在信度C.内部信度D.外部信度
16.一组数据离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A.平均差B.四分差C.标准差D.方差
17.为剔除无关变量的影响而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单因素方差分析B.多元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D.回归分析
18.主要用于计算一列数据为连续变量,另一列数据为定名变量的相关系数是
A.积差相关系数B.等级相关系数C.皮尔逊相关系数D.点二列相关系数
19.标准分数属于数据特征中的A.集中量数B.差异量数C.地位量数D.相关系数
20.属于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是
A.教育调查报告B.教育考察报告C.教育实验报告D.学术论文
二、填空题
21.教育科学是正确反映教育领域内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22.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和关键性的一步是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24.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历史研究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25.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的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是反映测量的结果与测量所要达到的目标二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27.在一般的教育评价理论中,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形式结构描述为由标目、_______________和标号三要素构成的系统。
28.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层次的系统,建立集合的逻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9.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
30.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必须以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三、名词解释题
31.理论构思
32.取样
33.教育现场观察
34.问卷调查
35.教育命题
四、简答题
36.简述文件检索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主要作用。
37.简述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主要特点。
38.简述实验研究的主要特点。
39.定性分析中的资料的审核主要着眼于哪些方面?
40.坚持唯物史观研究历史,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五、论述题
41.结合实际,试述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
42.结合实际,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第二篇: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传统的生物学教育方法为了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大段的段落,而学生根本就不能集合实践来理解概念,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厌烦,还会反感生物课程。为了改变教育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一边掌握概念知识,一边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生物教学
一、科学方法的概念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方法中较高级、较复杂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是人类正确认识世界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老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和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概念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科学方法教育对初中生物的作用
1.科学方法教学比知识教学更具有意义
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受到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目的的教育和培养,将终身有益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初中生物,是初中开始学习的课程,对于刚接触的课程大多数学生表示是比较难学的科目。因此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因此,掌握科学的方法比掌握科学知识更具有意义。
2.科学方法的教育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结合具有可操作性
能力是人们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形成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了知识就没有了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方法,更谈不上什么能力。科学的方法则是使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
3.科学方法教育能使物理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的研究方法、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现行的教材是按知识体系编的,科学方法大多都隐藏在知识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中,从中找出教育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组织教学的过程。对一些学生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模拟研究过程,切实运用到科学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导引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三、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
1.结合生物学知识的教育,渗透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教育既需要在日常的学习教学中慢慢的感染学生,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既不能脱离科学知识只对学生讲科学方法,也不能大而空的对学生大讲科学方法,而不讲知识,两者不能结合在一起,一切都是空谈。因此,科学方法的教育应该渗透在生物学知识的教育中,只有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科学方法,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不仅能学到概念知识,而且能够通过科学方法更深刻的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要相互结合,共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体验科学方法
实验法和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所有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方法。生物学中有很多的知识和规律都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实验的过程,理解教材中的生物的规律。在实验课上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研究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要求学生观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老师在学习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分组实验法和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下根据想要得出的结果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在课上老师可以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明每组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实验心得。讨论过后,老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去认识规律,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小错误,鼓励学生继续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生物知识。
3.巧妙的设计习题,训练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老师如何生动的讲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并不能深刻的理解知识,更不能达到运用的水平。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并达到运用的水平。因此老师需要创设环境,强化习题的训练,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生物学中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在习题的训练中主要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要宏观的把控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物学科的特点,仔细研究题型、对习题的训练目的进行归类,有目的的挑选典型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科学方法,并学以致用。
四、通过生物科学史“解读”科学方法
生物科学史中蕴含着中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要想积累大量的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生物科学史,从已有的科研中学习更多的理论和新方法。老师在教导学生生物学习时,生物学史占据着重要的角色,里面有大量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老师需要找准生物学史位置,既不要忽略它的重要性,也不要过度的重视而忽略教材知识的重要性。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述和分析生物科学史中的知识,同时专家研究中所用的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等需要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科学史中事实的思想和精神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史的重要性,所以对于生物学史的学习不应该强制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学中已得的生物规律,知识让学生在必要的时候积累一些生物学历史上已有研究成果,减少学生研究生物知识的时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能轻松便捷有效率的理解生物知识,并达到运用的效果。
五、总结
生物学的学习非常有意思,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要枯燥地让学生背诵,而是应该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教学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深刻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颖.初中生物教学中关于“小肠内表面结构”的教学突破[J].科学教育,2009,(06).[2]李民儒.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设想和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3]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0,(04).
第三篇: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科学方法研究建议
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规范农村药品流通渠道,保证农村药品质量,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方便及时、经济合理,切实保障农民健康权益,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药品监管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在全市上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通过调查**农村药品市场监
管情况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科学监管,提高药品监管水平和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基本情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11月成立,目前全系统共有工作人员43名。全市共有涉药单位1279家,药品生产企业1家,医疗机构961家,药械经营企业317家;其中**市局管辖的利通区、红寺堡开发区、太阳山开发区,三个区有涉药单位504家,医疗机构363家,药械经营企业141家。
二、近年来我市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局切实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依托政府农村药品“三统一”政策以及“两网”建设、规范化药房建设等措施,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基本好转,农村药品规范化供应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民安全用药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药品市场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趋势。
(一)依托政府药品“三统一”政策,规范医疗机构药事行为。
2006年,为了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区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制度。“三统一”的实施,降低了药价,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主要表现为:
1、进货渠道进一步规范;
2、药品价格下降,医疗机构利润减少,农民得到实惠;
3、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种类下降,药品使用更加趋于合理。
(二)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推动两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1、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发挥监管网络作用的新机制。为了探索发挥监管网络作用的新机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在利通区实行“三个首次”的管理模式(即首次将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两网合一,共同监管;首次对监管网络成员实行任务考核制;首次给予网络成员工作补助)。规定了网络成员六项职责和四项权力,实行动态管理。各网络监管成员每届聘期1年,年终考核在60分以下者,当年解聘。通过“三个首次”的管理模式,对网络成员定期考核,将激励机制引入监督网管理中,实行奖励与惩戒,增强了网络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2、多策引导、以促为主,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供应网建设之路。我市基本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山区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为主的地区。近年来,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过程中,我市着力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农村药店的规模数量,农民普遍感觉现在村上也有了药店,药多了,价格也便宜,买药非常方便。2002年,全市农村药品零售网点乡镇以下几乎是空白。为缩小城乡居民用药差距,方便农民购药,在农村零售药店的办理过程中,只要申请人符合开办条件,从资料的准备到人员的培训,以至现场指导筹建,都开辟了快速办理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零售药店已达162家,降低了药价,方便了群众购药,让农民真正从“两网”建设中得到了实惠。
(三)以规范化药房建设为着力点,提高医疗机构药房管理水平。
针对农村医疗机构无专业药品管理人员、制度不健全、药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的实际,我局联合卫生局共同制订了《开展创建规范化药房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农村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化药房创建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举办药品法律法规培训班,对相关药品质量负责人进行培训,增强农村药品从业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药品管理水平,为加快规范化药房创建进度、提高规范化药房创建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规范化药房创建标准,从各类岗位的职责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基本设施设备的配置到药品的采购、验收、贮存、保管及出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考核验收细则,使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有了规范要求。截至目前,全市70%的农村医疗机构已通过规范化药房验收。目前,通过规范化药房创建,药房人员素质得到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医疗机构药品仓库干净整洁,药品陈列摆放整齐,台账资料记录仔细,以前 “脏、乱、差”的状况得以根本改变,三、目前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对我市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农村药品市场情况进行的调查看,农村涉药单位药品管理情况虽有好转,但购药渠道不规范、管理差、储存条件差、人员素质差、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药品市场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医疗机构药房设施简陋,药品存储环境较差。药品不按规定进行分类陈列和储存;拆零药柜无防尘、防潮措施、不集中存放、未保留原包装、或未标明规格、有效期等现象;未配置温湿度调节及检测设备,冷藏、防尘、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不健全。
(二)涉药单位进货渠道多而杂,药品质量存在隐患。从非正规渠道购进廉价药品和医疗器械,难以保证
药品质量。有的不能提供合法票据,有的从个体非法药贩手中购进药品,还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不能提供合法的医疗器械相关资质证件。药械购进验收记录执行不好,部分农村涉药单位不能真实完整地记录药械购进验收情况。
(三)药学专业人员匮乏。农村涉药单位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医代药”或“以护代药”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村卫生室是家族经营,往往由缺乏药学专业知识的家庭成员承担药事工作,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动辄输液,滥用抗生素、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等不合理用药现象较常见。
(四)“两网”建设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存在过分追求数量、追求数据而忽视质量、忽视实际效果的问题,导致产生了“建得快、效果差”的现象,背离了“两网”建设的初衷。监督网点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其培训经费、补助或报酬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受聘的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不能正常、有效的运转。
(五)药品市场监管力量薄弱。如**药监系统药品监管人员只有43名,而涉药单位数接近1300家。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要监管众多乡镇及行政村的涉药单位,在客观上存在很大难度。
四、进一步推进农村药品市场科学监管的建议和对策
(一)必须以科学监管理念统领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科学监管理念要求我们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作为根本。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属于最基层的涉药单位,用药服务直接面向农民群众,做好农村地区药械监管十分重要。因此,必须以科学监管理念统领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始终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科学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切实加强农村药品科学监管。同时,将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干部政治素质的教育,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加强执法人员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队伍;加强队伍的廉政建设,打造一支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队伍。
(二)深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健全完善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体系。
农村地区药品“两网”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成绩,监管网络和供应网路建设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在深入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进一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应该从健全完善供应网络和监管网络的体系上入手。
1、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到“十一五”末期“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目标。这个目标是国家推进“两网”建设的总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实际,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控、企业参与、群众满意”的原则,因地制宜。例如,在农村,要维持一个药店的日常运转,其日营业额应达到200元—300元之间。而实际上,在一个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5000元之间,人口1000人左右,300户左右人家的村庄,药店的日营业额通常只能在100元左右,药店的生存十分艰难。有的地方提出“村村有药店或药柜”的供应网建设目标,由于受到规模、效益、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即使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这点上,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原则。另外,针对这种情况,药品供应网建设应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医疗资源—村级卫生室。具体做法是:将农村卫生室的药房按照规范化药房的标准进行改造,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农村卫生室的药品供应实施统一配送。这样一来,既不需要另外投资开办新药店,也能方便农民用药,而且还达到了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购药环境和诊疗空间。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运行和管理。探索和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管理制度,保证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是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制度建设。如建立健全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聘用、考核、奖惩、督查等制度。二是加强“两员”的实践锻炼,发挥好“两员”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组织“两员”参加一些日常和各种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在实践中提高“两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识别假劣药品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能力,为监管农村药品市场发挥作用。三是在监督网建设上,既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十分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3、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在“两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主动地与党委、政府联系协调,争取理解与支持,就加强农村药品监管、推进“两网”建设达成共识,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成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组织机构,具体负责“两网”建设工作,将“两网”建设纳入责任单位综合目标考核,推动“两网”深入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卫生、物价、工商、财政等多个部门,单靠食品药品监管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顺利推进。因此,在“两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财政、物价、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予以明确规定。另外,借鉴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经验,借助已经在乡镇开展的食品安全工作平台,在乡镇一级成立食品药品协管办公室,利用乡镇现有的人力资源,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明确职能职责或工作范围,形成一个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三)加强对农村地区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药房的管理,从使用环节上保证药品质量。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是一个难点,按照药品经营企业gsp的规定进行管理,标准显得过高,不切合实际。如果标准过于宽松,药品质量又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必须规范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房的建设,强化对使用环节药品质量的有效监督,以确保使用环节药品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房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巩固规范化药房创建成果,使医疗机构药械使用行为与经营企业的药械经营行为在监管上保持一致,营造公平、合理、平等的竞争环境。
2、大力开展农村药品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坚持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的行为。药监部门作为药品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必须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创新监管的方式和方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效遏制假劣药品流向市场,净化农村用药环境,营造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
3、在提高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由于支持药品经营企业向下延伸配送网点,我们在企业的准入上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监管上的困难。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服务水平的好坏,制约着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在提高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要全面实施药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二是根据药品监管形式的发展和需要,定期举办药械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将药品监管方面的文件精神和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定及时传达到位。同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4、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加大药品监管宣传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安全用药进农村”等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普及《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用药常识,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协助药品监管部门维护良好用药环境的自觉性。充分发挥舆论作用,利用媒体及时发布药品质量公告、报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建立起渠道多样、功能互补、行之有效的农村药品监督管理模式。
第四篇:01 研究题目
一、理论经济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2.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内涵和实质研究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研究4.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5.促进社会和谐的经济学研究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经济学研究7.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经济学研究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10.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研究1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研究1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研究1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14.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15.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16.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17.立足内需、扩大消费的理论和对策研究18.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研究19.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研究
20.节能减排的经济学研究21.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22.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学研究23.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研究24.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研究
25.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研究26.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27.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相互促进新格局研究28.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研究29.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30.中小企业创业问题研究3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3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33.优化资
本市场结构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研究34.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35.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研究36.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37.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研究38.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研究39.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40.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稳定研究41.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42.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43.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研究44.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研究45.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配置与扩大就业的理论和政策研究4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研究47.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48.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研究49.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50.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51.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研究5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经济学研究5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54.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发展研究55.中外经济史重大专题问题研究56.中外经济思想史重大专题问题研究
二、应用经济学※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对策研究※2.从制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研究※3.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4.2003年以来宏观调控基本特点和经验研究※5.新形势下宏观调控有效性研究※6.宏观调控中土地政策作用研究※7.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8.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对策研究※9.调整和改善投资结构研究※10.深化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研究※11.完善投资项目市场准入制度
研究※12.国内外价格相互影响研究※13.完善价格统计指标体系研究※14.今后几年我国价格波动趋势及其动因研究※15.公共产品定价方法与效率研究※16.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与对策研究※17.全球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影响研究※18.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19.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20.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21.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2.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研究※23.农村集体土地管理问题研究※24.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问题研究※25.促进农民增收对策研究※26.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27.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研究※28.农业补贴的国际比较研究※29.农村债务问题研究※30.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研究※3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32.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3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体制机制研究※34.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研究※35.我国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3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37.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38.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39.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研究※40.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与对策研究※41.土地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对策研究※42.自然资源管理问题研究※43.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44.深化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改革研究※45.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46.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47.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48.资源产权与交易问题研究※49.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研究※50.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能源利用
体系研究※51.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问题研究※52.发展环保产业对策研究※53.促进生态修复对策研究※54.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究※55.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研究※5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57.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研究※58.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研究※59.创业企业孵育体系建设研究※60.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研究※61.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6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63.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研究※6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65.供应链管理国际化下的企业关系研究※66.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对策研究※67.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研究※68.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69.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和培育新的文化业态研究※70.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研究※7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72.实现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73.主体功能区的配套政策研究※74.优化国土开发布局对策研究※75.我国主要经济圈和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76.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77.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作用研究※78.增强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研究※
79.沿海开放、内地开放和沿边开放综合研究※80.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81.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82.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3.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84.外贸顺差问题研究※85.新形势下统筹内外资使用研究※86.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研究※87.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对策研究※88.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对策研究※89.国有
金融资产管理问题研究※9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91.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研究※92.集体企业改革研究※93.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研究※9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95.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研究※96.公平准入与非共有制经济发展对策研究※97.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研究※98.完善国家规划体系研究※99.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中问题和对策研究※100.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问题研究※101.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研究※102.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103.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研究※10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研究※105.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对策研究※106.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及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研究※107.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研究※108.外汇储备使用和风险控制问题研究※109.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问题研究※110.防止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抑制资产泡沫问题研究※111.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研究※112.加快发展风险投资研究※113.新形势下防范金融风险研究※114.防范境外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安全影响研究※115.加强食品药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安全监管研究※116.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研究※117.中国特色住房建设及其消费模式研究※118.完善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研究※119.完善廉租房制度研究※120.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研究※121.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研究※122.正确处理“小产权房”问题研究※123.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24.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研究※125.房地产税收制度研究※126.资本所得税问题研究※127.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
研究※128.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研究※129.促进公平就业对策研究※130.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研究※131.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研究※13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13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134.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问题研究※135.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研究※136.调节税收与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问题研究※137.最低工资标准问题研究※138.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对策研究※139.建立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研究※140.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问题研究※141.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142.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143.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144.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145.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研究※146.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与支付保障机制研究※147.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研究※148.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研究※149.提高扶贫标准问题研究※150.进城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生活问题研究※151.创新型技术人才问题研究※152.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撑问题研究※153.深化内地与港澳台经贸合作关系研究※154.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问题研究※155.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策研究156.应用经济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五篇:第四届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讨会闭幕词
全国第四次“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
闭幕词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高师工作委员会主任、曲阜师范大
学物理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新乡教授
2012年8月5日8:00——于延安大学图书馆10楼学术报告厅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高师工作委员会主办,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四次“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8月4日在延安大学开幕。
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李卫东教授致辞,他在讲话中不仅简要介绍了延安大学的发展史,还强调了高等学校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他指出:高等学校的物理教师教育专业,不重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培养不出搞水平的教师的,只能培养教书匠,既培养不出名师,毕业生也难示范。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物理教育研究所所长陶洪教授致词。陶教授强调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品质、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哲学修养。这为我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深入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指出了研究方向。
大会以“新课程理念下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为主题,举行了大会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项华博士做了“点击兴趣激活智慧——数字科学家选修课程简介”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了“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计算”,“数据挖掘、数据探究”等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从事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物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做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视频教程》开发与研究的报告”,通过介绍与会者看到了课题组艰辛的开发与研制过程;通过教程内容的展示,教程丰富的内容与应用方法,使与会者认识了这个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优秀课程资源。
张宪魁教授所做的“课堂教学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报告中,介绍了他带领课题组,经过艰辛的探索得出的“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知法并行’教学模式”,使与会者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实施“知法并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效果检测方法。
大会在会前收到优秀论文与视频109份,研讨会进行了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为主题的论文、课堂教学视频的交流与评选。这些成果既有高等学校专业教师进行的理论探讨与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研究,也有中学物理教学第一线老师的研究;内容既涉及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与研究现状,新课改下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策略,又有中学物理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案例等;既有文字方面的论文,也有物理课堂教学的视频案例。展示的这些优
秀成果是广大物理教师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探讨中,辛勤探索的结果。大会为60份优秀论文、优秀视频教程和课题颁了奖。
大会经过研讨,建立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专题组,与会刊《物理教师》商定开辟相关专栏,定期发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论文。
正像陶洪教授在开幕词中所说“总结了这些年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涵盖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但是也暴露出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策略(特别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操作性、可行性、实效性方面,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评价等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更缺乏实证研究。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及其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
我认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工作应该做到“上接天,下入地”。
所谓“上接天”就是在物理科学方法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中学不同阶段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实施策略与效果检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所谓“下入地”就是要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每节课、每节课中的每个环节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步骤与内容进行研究。
尽管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有这么多问题与困难,但是,有我们这么多热心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物理教师,我们相信我国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一定会做出更大的成绩、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延安大学高度重视,各项准备会务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细致周到,为我们这次会议的顺利举行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高师工作委员会向延安大学、向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领导、以及参加会务工作的师生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次会议的召开还得到了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育才幻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海兹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智图互动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高师工作委员会向上述4个单位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得心应手、生活幸福美满、返程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