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克英教育文集》有感5篇

时间:2019-05-13 08:4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胡克英教育文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胡克英教育文集》有感》。

第一篇:读《胡克英教育文集》有感

读《胡克英教育文集》有感

刘慧莲09232107

《胡克英教育文集》是记载胡克英老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文学作品,正如顾明远先生对其教育思想的评价,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实践性。胡克应先生提倡以人为本,鼓励个性与创造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他重视和引领当代中国学校教育改革实验,积极倡导教育教学研究,热心引介和借鉴国外教育思想学派。他精湛的教育思想论述不仅深刻地影响了那一时期的中国教育界,而且成为反映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思想。这给我么这些学者很大的启示,它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而且脚踏实地的学者以及未来的教育研究者。

胡老先生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教育发展至今无论其或好或坏,都强调人文精神,都围绕关心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学习与自我成长这一主轴来进行。胡老先生的全部教育思想,贯穿着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讲究和谐社会,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观点,胡老先生的教学观正贴切的符合这一要求,表明其思想的先进性。现在的教育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过分追求知识的记忆而不是思维和智力,从而抑制了孩子活泼的个性和作为人的独特的自我价值。胡老先生的教育观正是尖锐的指出了这个漏洞,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在那个尚未解放思想的时代,这样的思想可谓是勇气可嘉啊。个性是独立自主性与社会倾向性的统一体,是心理整体性与独特性的统一体。胡老先生对创造性与个性以及道德与个性的关系的理解可以帮我们澄清现在教育中的一些混乱与误区。胡老先生的教学观重视教学及学生智力的活动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创造性不是单层次的智力表现,是个性心理整体体现出来的独特性。关于品德发展与个性的关系,胡老先生认为品德的发展与人的自我价值的确立有关,应该让每个孩子在特殊爱好与才能方面寻觅自己的价值,借以找到自己的价值。教育不能把人培养成畏畏缩缩,谨小慎微的人,更不能引导学生察言观色,而泯灭了人的主动性和独特的个性。胡老先生指出“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充满着美好的道德言辞的说教和记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主体性的发展,说教将日益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的权威也将随之递减,因而那些华丽的辞藻必将成为耳旁风”。他深刻的洞见空乏道德说教的严重后果是教会学生虚伪,学会投其所好,是在培养到的空谈家或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在胡老先生教育思想系统中,认为个性教育和思想教育是内在一致的,因为个性教育是开启主体性的教育,是尊重和引导自我教育。“人格形象归根到底是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结果。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是虚伪的,而没有教育的自我教育是无方向的。我们教育者的难处在于探索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点——这是教育过程的生命力之源泉。”在今天,这个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思想冲击,激励我们的教育要重视道德教育,个性教育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创造性人才,而不是会读书的机器。

胡老先生提出“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教育现象和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多面性和多变性,不能单凭对自然的观察就得出结论,而是要通过实证研究,有计划有控制的进行实验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教学实践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才能使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胡老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实验大有可为,虽然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改革实验同经验主义思想格格不入。针对这些问题,胡老先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政府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良好的生活状况,使其没有后顾之忧,让老师把更多的经历投放在教学上。其次是要在教师中大力发扬社会主义的的教学民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当家作之,发挥各自的特长和创造才能,搞好实验。在实验研究上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后,要把学习外国和独立创新结合起来,不能盲目的机械的学习,这样只能走上原来的老路。最后的最后,教育理论工作者同教师、干部结合起来,共同开展实验研究。胡老先生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教育改革服务。他清楚地认识到把教育发展和改革全面纳入科学研究的轨道,形成不间断的改革与创新的局面,这是近几十年来的教育改革显著的特征。有一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是在为教育改革服务的进程中获得自生的发展的。也就是说,教育的生命源泉在于实验研究。胡老先提出的四个带有基础理论性的课题,解释一系列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教育要主动适应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的需要;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问题。这些无不体现这胡老先生对教育实验,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深刻而长远的思考。作为一名学习者,或是一位中国人,我们要学习胡老先生满腔的爱国热情,深刻的教育关怀,执着的研究精神和勤勉的工作作风,学习像他那样立足本土,敏于当代教育的重大问题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捕捉生活中的真理,将科学思考,科学实验,行动参与集于一体,锲而不舍,做一个有理想而踏实的教育的学习者。

胡老先生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他认为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便是社会倾现象。胡老先生主张用爱的教育来焕发自我教育。他认为,如果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家长之间充满爱,互相帮助,互相友爱,互相关心,即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给予特定的积极关注,这样儿童就会感到幸福、安全和快乐,就会萌发自我教育的概念,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胡老先生认为,每个学生都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心。有意识的让孩子露一手,使他们在爱好和才能方面自己去寻找自己的价值。胡老先生还认为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人格上的价值,产生高尚的情商。我个人认为,胡老先生的观点很值得纳入实践中去。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曾经担任过轮滑社的教练,教的孩子都是学龄前儿童,这些孩子都是刚学跑没多久就开始学新的东西,有一次我犯了个错误,然后小朋友就跟着我做了错误的动作。并没有小朋友做出怀疑。后来我问他们为什么跟我后面做错,她说老师最厉害了,不会错的。于是我就举得自己没做好了。不过在教的过程中,我觉得,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一个孩子的性格塑造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与此同时,在小朋友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的阶段,老师有时候比他们的父母跟更说服力,因为老师在这之中本身担任着神奇的标志。现在存在两种错误的儿童观,一种是把儿童当做“小奴才”,家长可以随意的是假体罚,羞辱等肉体或精神上的虐待;另一种是把儿童当做是全家的小祖宗,娇惯放纵,任其所欲,尽情满足,这样的儿童从小就被捧在手心中。这两种孩子看起来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比如,她们都缺少独立的人格。我国是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中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对于一些传统的思想很难去除如长幼有叙的某些规定。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采取的方法也就造成写一谢不好的影响。

胡老先生对国外教学论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胡老先生认为国外的教育主张个性的发展,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让学生做到独立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如袁枚《诗话》中说的:“虽师勿师,不取亦取”。让学生走自己的创新之路。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和想象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更人性化,充满和谐的韵味。学与教的统一过程即教学,胡老先生认为,精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与独立学习能力,教学方法上开创思维课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并且坚定不移的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胡老先生的教育系统,我的感觉就是着重培养儿童的个性,任其自然发展,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对于老师,其主要观点便是要注重教育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学的进展,使其发挥最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第二篇:读《冷冉教育文集》有感

读《冷冉教育文集》

一、冷冉生平

冷冉原籍山东省乳山县,1919年10月出生,1942年参加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5月离职休养。2007年12月24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

冷老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解放前曾在山东海阳县望海小学和抗日根据地中小学任过教员,在山东威海第二中学任过教导主任。1948年4月至1960年10月,先后任旅大市教育局编审科科长、教育局副局长,兼任旅大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书记;1978年4月至1979年6月,任辽宁师范大学教育教研室主任;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兼任大连市教育学院院长。

二、冷冉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阅读冷老的《冷冉教育文集》可以发现在收集的论文中,1958年前只选录了5篇文章,其他百余篇都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8年以后撰写的。纵观冷老从“1946年烟威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到“1978年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故之后”的教育亲历以及在各个不同时期撰写的教育论著,可以说冷冉教育思想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实践阶段(40年代初-50年代末)

2、思考阶段(50年代末-70年代末)

3、薄发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

从58年到78年的20年时间里,冷老没有写教育论文。正如前大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贾聚林同志所说:“冷老毕生从事于大连市的教育事业,虽然中间多有坎坷,但其情不移,其志不改。由于他倔强的脾气和宁折不弯的精神,所以他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里,受到了比别从更多的打击和折磨。期间有20年的时间里竟不能涉足他所关心的教育问题。”在极左路线盛行的年代里,冷老吃尽了苦头,八年的下放劳动,饱受了触及和磨难,但他始终未有动摇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也正是在这20年间里,冷老对教育进行了长时期教育调查和深刻思考,这为他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思泉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冷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有学者对我教育学术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的《教育研究》杂志(1980-1991)的作者群做过统计分析,能在《教育研究》发表10篇以上的作者国内仅有七位,冷老居于第三位。冷冉教育思想是我国当代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冷冉教育文集》记载了冷老先生1949-1958,1979—1983,1984—1988,1989—1997四个阶段研究成果。从他的笔端可以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热爱,也可以感受到他从事教育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这本书既是他对近二十年教育工作的反思,又是他对未来教育深刻的理性思考。文集里的文章虽然写得较早,但容纳了许多鲜活的思想。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的发展等当今被高度关注的教育问题,在书中都有所阐述。其中,中小学一直在倡导的“八心”(勤、俭、智、恒、奋、勇、群、重)、“八德”(仁、义、孝、敬、公、廉、忠、诚)、“两意识”(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就是他提出的德育领域中的基本内容。在书中,冷老先生对于教育信念、教育、教学、学习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其独到而深远的见解,深入浅出的阐述,显示了教育专家的远见卓识。

冷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一条主线、三个支点和泛散论群架构而成的。

一条主线:教育社会化定向干预论。

冷老在《对教科所部分科研人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社会化在学校里的表现,具体点说,是作为社会先进部分的国家,有计划有目的的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施加影响的过程。”“教育,包括它的手段、方式等,都是外界对社会化的干预。”“学校的任务就是:最有效地进行对儿童社会化的干预。”这是冷老对教育本质的一种独特视角的定义,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我曾试图在网上搜索有关内容,结果毫无所获。我想对于教育本质即社会化干预论应是由冷老首次提出的,相对于国内外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和界定,足见冷老已经形成了自己对教育的个性诠释标准。什么是教育,冷老指出:教育是培养理想人的事业,遗传――自然的人,环境――社会的人,教育――理想的人。“人的发展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发展是个性与环境的交换过程,而社会化就是个性与社会文明的融合。这是一个客观过程,它并不保证理想人的形成,保证理想人形成的则是教育的功能。”

为什么说教育是主线,在介绍完三个支点后解释。

三个支点:简称为“阶段说”、“情·知说”、“活力说”。

1、阶段连续德育体系假说,包括人的社会适应说、阶段过程连续说、优势诱导说以及社会锻炼、八心、八德、两意识养成性教育等。

人的社会适应说表述的基本思想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在于他的社会属性,在于不断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简单解释一下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关系。冷老总结了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应当经历的三个阶段:积极的社会适应、自觉的意识统一和能动的自我控制阶段。原理规定了教育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幼儿阶段,应当进行“好孩子教育”(重点有好的性格习惯);小学阶段,应当进行“好学生教育”(重点有好道德品行、学习态度、习惯等);初中阶段,也进行“好学生教育”(重点是重新融合道德素质,达到自觉意识的统一);高中阶段,应当进行“好公民教育”(重点是建立信念、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如果学生不能立志改掉经常迟到这个坏习惯,而去树立远大理想,不是培养他们说大话、说空话吗?

阶段连续德育体系假说是针对当时德育工作中常常出现的偏向——德育目标的“高、大、空”,德育内容的成人化、概念化,德育过程不分年龄阶段等弊端提出的主张。在70年代末刚刚粉碎“四人帮”、“极左”思潮尚较盛行的年代里,在改革开放刚刚举步的历史时期,能提出这一理论实属不易,无异于开先河之举。不久,《中国教育大系》一书将其收入,尽管仅仅是作为一家之言,然而在大连,在冷冉主抓德育工作的情况下,“德育阶段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对中小学德育框架的构筑,至今不失为大连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主线。

2、情·知教学。

冷老说过:“人的认知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意过程的。知、情、意、行的同步性与统一性是学习行为的客观规律,也是教育上的最佳选择。然而我们的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总是孤立地解决输入知识问题。不管这知识是在怎样的精神状态下输入的,输入后又产生怎样的情感和意向,形成什么信念。这种教学应付升学考试也中以短期奏效,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质量和精神风貌是十分有害的。” 情·知教学就是针对“重知不重情与重教不重学”、“教学理论上的唯主义和教学实践中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弊端而发的。” 尽管传统教学理论有时也讲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但都不过是当作认知的辅助手段而已,并不把它作为教学目标看待。“情•知教学”与之不同之处是,主张教学目标应当是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正是这种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它已经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先进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关注学生情绪、情感、性格等诸多情性因素,忽视了情感因素的教学,认知往往无力,思维往往凋谢,课堂往往沉闷,只有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活力说,活力说是冷老在总结建国初期一些较好地中小学校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他指出:“学校是一个有生命机体,有生命力的学校一般都具有如下几种能力:第一,靠自身生长的能力,第二,同化的能力,第三,向心的能力。”冷老说“发挥成员的工作潜力,就是学校活力的来源”。因此学校的运行机制的活力主要来源于学校全员工作潜力的激发。冷老具体指出,激发各个成员的潜力,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条件:①学校必须创设这样的政治环境,使人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祖国的命运;②政治教育应当和关心群众的政治进步和物质生活利益统一起来;③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和质量标准;④及时正确地评价教师的工作;⑤智慧的潜力的发挥,在于人们学会思考,能够启发人们去观察和研究问题;⑥培养和扶持生长的力量、促进的力量,而抑制那种消极的衰退的力量的影响;⑦如果发给教师的工资正确地反映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就能够推动教师积极地从事自己的工作等诸多条件,才能使每一位教师内在工作潜力迸发出来,激活学校整体的活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而且有利于人的培养。归结起来,就是环境创设,关心发展和激发潜能。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以上所讲内容的关系。

首先看社会适应说。在这里,专家把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把它列为德育阶段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我认为社会适应说其实质是一种哲学思想,(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不同)它是冷老教育思想的一个理论基础,一个哲学准备和一个起点。因为有了人社会适应说,即人之所以成为人在于他的不断社会化,所以才有对教育本质的论述:社会化干预论,人的适应活动分阶段,积累了知、情、意的复杂心理过程,所以它又是德育阶段说的出发点,也是情·知教学情理的出发点。翻开《冷冉教育文集》,除了1958年前选录的5篇文章外,社会适应说位于1978年以后其他百余篇的第一篇,这或许也证明了我的想法,社会适应说冷老教育思想的起点。

为什么说教育社会化定向干预论是主线?因为人的社会化过程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要经历积极的社会适应(最初发展)、自觉的意识统一(发展)、能动的自我控制(完成)三个阶段,这是冷老在《德育过程的阶段说》、《优势诱导说》中集中论述过。而教育就是对社会化过程的干预,所以必须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即教育必须是分阶段和有层次的,德育阶段说由此而发;另一方面,从受教育者方面说,此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发展过程,情·知教学由此提出;为了能使学校最有效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化的干预,学校的管理运行机制应当充满活力,即活力说。由此可见,教育社会化定向干预论贯穿了阶段说、情·知说和活力说,是冷冉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

泛散论群:除了上述基本理论之外,冷老对其他教育理论和问题多有论及,如了解学生、情性目标、个性发展、师德核心、家庭教育、考试改革、校风建设、传统美德等均有精要的论述。主线与支点、散论的内在联系是纲与目的关系。教育社会化定向干预论是纲,阶段说为代表的德育阶段连续假说体系、情·知说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论体系、活力说为代表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三者之间是并列平行的关系。这是一种专家说法,我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循环上升的过程。有一个图表示,我觉得这样似乎可以说明。

以上是关于对冷冉教育思想学习的一点体会,博大精深,而我学得还很粗浅,只是冰山一角。这个内容的确定是在上一次学习交流之后,四、小班化教育与冷冉教育思想的联系

1、小班化教育的背景和必然趋势

小班化教育是当今发达国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要的一项重要对策。世界范围看,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自主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小班化教育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它必将在我国得到发展。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大连教育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①是数量扩张,满足需求阶段,②是追求内涵式发展,提升质量阶段,③是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阶段。第一华阶段在08年已完成,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预计到12年实现。所以可见小班化教育的必然。

2、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它的核心内涵分三个层面:小班、小班教育、“小班化”教育。

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

小班教育——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小班条件下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相对大班教育,其具有以下特点:教与学个体可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大大拓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得到提高;师生人际接触、互动交往机会增加;学生个体享用教育资源和教学关爱的均值递加;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技术、过程等随之发生相应动态演变。“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即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一般而言,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30人左右。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小班化教育没有否定大班教育的意思,而是想说明大班教育想做却做不彻底的事,小班化教育却能举重若轻地做好它。关注每一位学生,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育。凭借小班环境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时空优势,因势利导,进行个别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个体学习要求,真正以学生为本,把因材施教从群体层面落实到个体层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习惯了大班教学老师们都会用统一的模式去教不同的学生,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不同学生,这种“大一统”的模式其实是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差异性,只是在四、五十人的大班,我们无法了解和满足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需求,只好用“一刀切”的方法,今天我们面对只有二十多人的小班,使我们有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条件,因此“个性化”应该是小班教学的特点,我们在备课、上课、提问、布置作业、辅导时都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就象医生给病人开药方一样,为每一个学生度身定做教学方案,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找到成功的信心。能做到这些是十分不容易的,小班的老师要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去设计适合个体的教法。

3、联系“小班化”教育能够更彻底地践行冷冉教育思想。比如教育本质的论述即人的社会化干预论,在小班化教育情境下,它的指向性、针对性更强,干预(有效的教育)效果会更明显。再如三个支点中的阶段说,在一个小班级里的孩子,因人数少,他们的年龄差异、个性特征和家庭背景的离散度小,所以进行习惯培养、家访和评价的时候,更具针对性,更方便更灵活。情知教学也是如此。还有一个活力说,小班环境下,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孩子的积极性,而孩子在课上及活动中所反映的学习状态和活动状态更具活力,又反作用于教师身上,使教师充满活力,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由此,当每个成员的潜力被激发并经过传动转移,整个学校将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而我们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小班的学校活力并不足,面对讲桌下与大班相比数量减少的学生,教师缺少了干劲和激情。这也正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找到了切入点,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第三篇:读《毛泽东文集》有感

读《毛泽东文集》有感

自从这学期学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之后,深刻了解到,想要学好中国近代的历史,就必须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始人毛泽东展开研究。于是,我选择了阅读《毛泽东文集》,以此加深对这位中国五千年历史最伟大的领袖的了解。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在他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阴霾走出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而使一只沉睡的东方雄狮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读《毛泽东文集》,让人不得不佩服毛泽东严谨科学的工作方针和理论,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和态度,镇定自若的作战风格,处处都辩证的科学治学态度,以及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无私。他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研究,值得我们后来人去学习。

《毛泽东文集》这本书字里行间体现了毛泽东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在我看来,一生戎马的毛泽东,在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环境,多么艰巨的任务,永远保持着一颗革命乐观主义的心,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一个人在面对困难重重的考验时,或多或少会出现胆怯的心理,更多甚者,临阵逃脱。而毛泽东,他却永远向前不曾退缩。他知道他肩负的是一个民族的荣辱使命,他知道他拥有一颗亘古不变的爱国的心,他知道在中华复兴道路上必须有人付出。于是,他保持着理性的判断,为中华人民谋福利。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位我所尊敬的伟人——弃医从文,用笔杆来唤醒国人良知的鲁迅。相比鲁迅,毛泽东用更实际更直接的方式来拯救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需要涌现出大量学习毛泽东精神的人物。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缺乏教导人们的先知,然而能做到像毛泽东领袖的风格的又有几何?毛泽东精神不管在什么时期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在革命时期,毛泽东精神领导我们走向胜利;在和平年代,毛泽东精神教导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精神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在社会的大观下一步步进化成最适合中华民族的革命纲领。

读了《毛泽东文集》,我受益匪浅。毛泽东先辈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流传了下来。纵使在他晚年出现了一些错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然而读着他的文集,感悟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的一生,依然使我感动不已。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多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这对培养个人的意志力和提高个人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将不再迷茫。

第四篇:读海子文集有感

读《海子文集》有感

寒冷的冬季,细雨飘飘,冷冷的雾气环绕,这时候,除了亲人团聚的单纯而细腻的温暖,读《海子文集》,也能温暖人心,因为海子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我梦中的理想王国,最经典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拟想个人的物质幸福、传递给亲人以精神幸福和撒播给自然、社会以无限幸福这三重境界,表现了海子追求幸福的人性;而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恰恰是人的本性.所以这两首诗的主旨意蕴,都是忧怨灵魂对人性的切切呼唤和沉沉诉求;而“忧怨”是杰出诗人的共同特征:“忧怨”源于诗人的内在禀赋,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源于对世界与人生的深刻洞见。

回想过去,曾经的秋季,曾经的飘雨,曾经是一个人走。看着这个城市来来往往的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劳碌,而我却陷入深深的沉思,突然觉得我与海子如此相似。来到这个城市,没有昔日,只有今朝,或喜或悲,或愁或苦,或繁华或荒芜,又是一个人笑着哭,让别人理解似乎好难,因为连自己也不明白如此无奈,素以海子为诗魂为另一国度的知因,只因为我想探索他内心对理想与现实苦苦追寻的争扎和无奈,竟与我如此神似,只是不同的是我不会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方式决别这个世界,我很欣赏海子的勇气,告别这个世俗世界的胆量,那是他对理想唯美主义的追求,是对完美情感世界的向往,是他对亲情的依恋、对爱情的执著、对友情的珍重、对一生灵的祝福„就这样,他实现了理想与现实的零点接轨,面朝大海的铁路就是他的天堂,或许那里是他梦的终点,又或许是他梦的延续,总之,他实现了„

而我呢?哪里是我梦的起点,哪里才是终点,曾多么幼稚地以为爱情是我生命的最美,可是现在才明白不管你身在何方,亲情连着血脉,血浓于水的亲情最美最真,而患难与共、一路同行的友情最令人怀念,而爱情让人幸福到忘了自己忘了世间的存在,又让人痛到无法形容,在大学要学着成长、独立、实践,当大家都长大成熟了,试问谁的内心深处是否能够保持着单纯童真的一片净土,就像初恋时淡淡的羞涩与幸福,是否还能信誓旦旦山孟海誓?我们无从得知,或许能从别人的经历懂得一切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太多无谓的执著只能让自己无形中受到伤害,所以对人对事能够泰然处之最好,可是我们毕竟是人不是神,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所谓的快乐与悲伤都是自找的,那何不笑看人生,遭遇人生窘境时不防自嘲一下,学学阿Q,即使痛得哭了也对自己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欲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欲温厚”,响应著名作家号召!为文艺事业做贡献!抑或是学学林黛玉将悲伤掩埋“若未锦囊锄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都是悲与愁的凄美浪漫,难为了宝玉在花瓣飘零的桃花树下流着泪道:“我是多愁多病身,你是倾国倾城貌,奈何茗溟溟苦相恋犹为无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我固执地相信海子的诗能给予我勇气,让我的文字少了忧郁和凄楚,没有什么理由不快乐,既然我如此热爱生命,为什么不容纳欢乐、痛苦、得意、无奈、收获、焦虑、哀伤呢?既就是你的眼里依然常含泪水,也是因为你对生活爱得太深;如此坚持我的坚持,追求我的追求,幸福我的幸福,我再也不怕也不回避用感情去品味去触摸生活,然后为这五彩的四季写满赞美的颜色。

第五篇:读《三毛文集》有感

我的生活

0410501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有名的文人或是伟人似乎都是神经病,都令人无法理解。是因为我们都在糊涂,而他们都在清醒着么?

很喜欢三毛,第一次接触三毛源于她的名字——三毛。是《三毛流浪记》早呢,还是三毛早呢?

三毛十九岁半离家出国学习的日子,让我想到自己高三的生活。确切来讲,我的学习任务很轻——一所乡镇学校是不可能有很多作业的。可是我的压力好重,每个老师都倾心的关心我,学校甚至给我一间自己的宿舍。最后,我像三毛一样崩溃了,一样都觉得就算是立即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想那段日子真难熬啊,熬得我胡思乱想,熬得我特别神经质,好在过来了,永远过来了。不过,三毛似乎更不幸,因为远在他乡。

年轻的三毛很“风尘”,很美丽。值得男孩子等待,自杀的一定很吸引人。三毛不可避免地伤了好多人的心,包括自己的。好在荷西与三毛换了心,后来荷西走了,带走了三毛的心。

想想自己从初二做回好学生开始,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机械而麻木。直到我得到了一个似乎很好的结果——考上了现在这所学校。可是,我觉得很愧对自己的生命,我既然存在了,就不应该把自己压的死死地,我需要享受生活,需要快乐与自由。三毛在用功的同时又在坐咖啡馆,跳舞,搭便车旅行,听歌剧······第二年,三毛又跑到巴黎、慕尼黑、罗马、阿姆斯特丹„„她没有向家中要旅费,她说:

“很简单,吃白面包,喝自来水,够活!“话说回来,三毛似乎一生都在旅行,历尽各种国家,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碰见形形色色的事,思想也变得五彩缤纷起来。我深深地被三毛文章里的异乡人所吸引。

三毛晚上经常不睡觉,平均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甚至,有一段时间连续三个月没有睡觉,真的睡不着,接着,一大堆麻烦出来了,三毛失忆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家。在这样的情形下,她竟然还能完成那么多的作品,实在不可思议,比如,《随想》,《倾城》。三毛写作时非常投入,不吃不睡,作品完成后立马送医院。

年轻时的三毛“珍惜“自己的青春,做了好多”有趣好玩“的事,尽管好多在常人面前时不可思议的。

感谢三毛,感谢三毛用自己健康换来的作品。它们让我懂得好多,尽管有些自己还做不到。三毛的爱情我一直觉得好悲情,自己一直拒绝别人的求婚,等真要结婚的时候,男友却死了,三毛痛苦地自杀,未遂。后来,三毛的心碎了,嫁给了荷西。三毛说自己结婚时从未轰轰烈烈地爱过荷西,但是和荷西在一起确实很开心,很幸福。她也从未对荷西说过:我爱你。直至一天晚上,她神经质地推醒了荷西,深情地说了一句:“荷西,我爱你。”于是,一夜缠绵。六年,短暂的六年一瞬间,本来以为三毛会先走,可是,是荷西。留下的人却······

最后,三毛自杀了。她曾经对父母说过:“如果我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归宿。”三毛是真太痛苦了。不过,我还是赞同她母亲的话:“你再试试,再试试活下去,不是不给你选择,可是请求你再试一次。”

三毛,为什么不能再试试呢?为了荷西,为了家人,为了我们这些死死追随你的读者。

爱三毛。

下载读《胡克英教育文集》有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胡克英教育文集》有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鲁迅文集》有感

    读《鲁迅文集》有感 每当脑海浮现鲁迅二字时,我就会想起他那人格的独立,正因为他的真实,笔锋如刀刻在心中刻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且,他有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是鲁迅,是因为......

    读《莫泊桑文集》有感

    读《莫泊桑文集》有感今天,我读了《莫泊桑文集》这本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有11片短篇小说,一篇长篇小说。我最喜欢的是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写的是两个......

    读《冰心文集》有感

    一个家,一个国——读《冰心文集》有感“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冰心 这几天,天气阴沉沉的。到处刮着狂风,下着冰刀似的雨。滴滴嗒嗒下个不停,像是剪......

    读《歪文集》有感

    只有亲历过人生苦难的人,才能跳出苦难看人生;只有用理性指导自己人生而又不惮躬耕实践的人,才能讲出人生的理性。这段话我也是作为警句勉励自己,人生总有失望迷茫时,意志消沉时,这......

    读《李开复文集》有感

    中原油田职工读书成果发布之有效执行,迈向成功的阶梯 —读《李开复文集》有感当我们在为自己的执行力感到力不从心时,无数成功 人士的经验和案例告诉了我们关于有效执行的核心......

    读朱自清文集有感

    读朱自清文集有感 读朱自清文集有感 假期重翻《朱自清文集》,其中有一篇《论气节》,里面说“气,是敢做敢为;节,是有所不为。”这样看来,其实我们做什么事情之前,常常考虑的是“后果......

    读《邓小平文集》有感

    读《邓小平文集》有感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战略家、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国......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续,我读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后,感想颇多。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