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做好文化惠民工作

时间:2019-05-13 09: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做好文化惠民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做好文化惠民工作》。

第一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做好文化惠民工作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做好文化惠民工作

——灵石县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思考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我县从2010年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省、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有关精神上,按照“合并局、组建队、改公司、转院团”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县文化工作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目前,我县电视台与广播电台已完成合并,制播即将分离;影剧院已新组建公司并制定公司章程和进行工商注册;县晋剧团已被县编委核销事业单位编制转为企业,并及时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我县推出了领导决策、政策保障、舆论造势、督导检查“四轮驱动”办法,使文化体制改革在快速、稳步地向纵深推进。

一、领导决策驱动。改革难,难在这是一场涉及数名“文化人”身份之变的革命。我县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县委、县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对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适时作出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战略决策。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和指示精神作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在改革的关键时刻,更是2-

会进步,更不会简单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县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县文化领域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压力也就成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

长期以来,我县的文化单位由国家投资、建设和管理。文化单位按照政府财政拨款的多少划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多给多干,少给少干,不给不干”。其事业职能和企业功能也混淆不清。本属公益的,公益属性模糊;本属市场的,市场属性不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有文化、无市场”,构成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面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强烈,一面是国有文化单位缺乏活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复兴的迫切要求,成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大课题。

二、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文化生产力的必要举措

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不仅仅是生机勃发的文化产业和一大批活力四射的文化企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思想基础的过程。

从理论层面看,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是实践、丰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化了人们对于文化生产力的认识;从实践层面看,它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创造和培育了良好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满足了人4-

己的方向。占领市场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市场份额越大,服务的群众就越多,正确导向就越能落到实处。

三、文化体制改革是建设文化强县的必然途径

建设文化强县的最终目的在于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强民。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政府、市场、人才的共同作为。在建设文化强县的过程中,政府要大有作为。文化体制改革既是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同时也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从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政府转变为一个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政府自身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在建设文化强县的过程中,市场要大有作为。一个发达的文化消费市场固然会让不会游泳的文艺团体呛水,而一个不发达的文化消费市场如同一个没有水的游泳池,再好的健将也无法施展拳脚。因此,政府必须把培育需求旺盛、体系健全、运转健康的文化消费市场,作为推动文化强县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抓紧抓好。

在建设文化强县的过程中,人才要大有作为。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巨人辈出的时代。我们需要文化巨人的不断涌现,更需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加快构建尊重人才、尊重艺术的大环境。

第二篇:文化惠民、文化体制改革、文物保护

江苏: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江苏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服务理念,打造文化惠民工程,使全省人民都享有更便捷、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服务,让文化走近普通百姓。在文化服务基层中,政府部门尤其注重创新观念和机制,尝试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文化输血与文化造血相结合,使文化服务基层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2006年,江苏省文化惠民谱就一曲令人温暖而感动的交响乐。文艺大篷车———开到农民家门口

1月18日,寒风凛冽,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南京六合钱仓村小学大操场上,为了看江苏省演艺集团文艺大篷车的下乡演出,村民们提前两小时就来占位子了。等到演出开始时,小操场上已挤满了人。记者问他们:“这么早过来,冷不冷?”村民们乐呵呵地笑着:“今天,为了看演出,村里只要能走动的人都来了。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暖和着呢!”

近两年,江苏省从省级宣传文化专项资金中划拨数百万元,为省里部分文艺团体配备了20辆文艺大篷车,去年,全省文艺大篷车下基层演出达1331场。

沛县梆子剧团141场,新沂柳琴剧团136场,邳州柳琴剧团122场,沭阳县淮海剧团124场,睢宁县柳琴剧团110场,丰县小凤凰剧团108场,连云港市淮海剧团101场„„记者看到的一份清单上记录着全省文艺院团去年文艺大篷车的演出次数。

在宿迁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莉给记者讲述了“一辆大篷车救活一个剧团”的故事。沭阳县淮海剧团2005年已濒临倒闭,团里演职人员连工资都发不出。当年11月,省里赠送了一辆文艺大篷车,2006年,剧团下农村基层演出150场,还创排了不少新剧目,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火爆的演出吸引来了赞助商,“万得福”超市和一家摩托车经销商主动找到该剧团,愿出资支持剧团下乡演出。今年该剧团准备谋求更大的发展。

文艺大篷车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群众,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戏。一些剧团还新编了《诚信花开》、《泥鳅张纳税》等小戏小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农村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让农民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迪。

文化广场———丰富市民业余生活

2006年9月至10月期间,沿秦淮河水岸的10大广场好戏连台,中华门广场的民俗表演专场、水西门广场的京剧专场、河口广场的少儿歌舞专场、汉中门广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演等都让南京市民大饱眼福。市民们纷纷表示从来没有这么集中地免费欣赏到这么多精彩节目。艺术节以往都在剧场举办,而2006年的广场上的艺术节真正成了老百姓自己的节日。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江苏省各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盐城的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即100场广场文艺演(展)出、100场文化进社区、100场送文化到农村,徐州的“动感古彭”社区广场文化活动,无锡的“激情周末”广场文艺展演,南通的濠滨夏夜广场活动,宿迁的广场文化周周乐等文化广场演出深得市民喜爱。吴江市的广场演出“十镇联动巡演”,每年巡回演出20场,观众达30万人次。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南通市文化局局长黄振平认为,扩大公共文化范围,广场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目前多数文化活动还是在剧院里举行,动辄数百元的高票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广场文化活动则可以让更多的群众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乡镇文化站———精神文明建设阵地

兴化市周庄镇边一村的乡村医生沈培俊,几乎每星期都要赶30里路去镇上的文化站参加文艺节目排练,每年要参加100多场下乡演出。如今,他已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大明星。在周庄镇文化站,像沈培俊这样的文艺骨干有40多人,他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丰富的文艺节目。

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乡镇文化站建设。计划在5年内拿出5亿元支持文化站建设和“三送”工程。去年首批专项资金3000万元已解决了63个无房文化站和153个面积不达标文化站建设问题。同时,江苏省积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计划从2006年起,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省1500多名乡镇文化站站长、文艺骨干进行轮训。在文化站建设中,江苏省还积极探索新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股份合作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民营、民建公助的做法,极大地改变了乡镇文化站“守摊子”的状况,初步形成了“公益事业订单化、娱乐活动市场化、人员管理社会化”的发展新格局。今年,全省将再完成100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

江苏文化馆研究员戴珩说,去年,省里改建、重建了216个乡镇文化站,不仅在硬件上加大了资金投入,软件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乡镇文化站站长和文艺骨干的培训,提高了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从业素质。乡镇文化站的重建,对苏北欠发达地区群众来说,保障了他们基本的文化权益,让他们享受最基本的文化服务;对苏南等发达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则是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提升了市民的整体素质。

农家书屋———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2006年12月20日,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内,中学生张志英手捧一本《中学生最想知道的66个问题》津津有味地读着。该书屋目前已有2万多册图书、40多种报纸、210种杂志,开业4个多月,已有1.6万人前来借书,每天借阅量达到170人次。像永联村这样综合性、多功能的“农家书屋”张家港市目前已有40家,而且每家“农家书屋”都与市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农家书香”工程是江苏省新闻出版局2006年的“一号工程”。2006年6月,全省首批43家“农家书屋”正式授牌,至2006年9月,江苏省的“农家书香”工程已全面铺开。“农家书库”、“农家书屋”和“农家书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省重点资助和各地自建的“农家书屋”已经发展到近千家。

据江苏科学出版社副社长周兴安介绍,“农家书香”工程是惠及千百万农家的工程。为配合此项工程,出版社以最快速度推出了“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半年就出版了65种。这套丛书包括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丛书内容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教农民如何成为一个新型农民,如何科学种植养殖,去城里打工怎样维权,开小饭馆要注意什么等实用性的问题书中都有涉及。书中语言通俗易懂,价格也不高,农民看得懂,买得起。

在黄桥老区雅周镇雅周村,村民顾昌明对记者说,“我在村里开书店已10多年了。去年,农家书屋挂牌,又给我添了6个书橱,1000多册书。每天早上6点,我的书屋就对外开放了。大家都说我这里是‘文化超市’,乡亲们看得最多的,还是农业科学方面的书。”

雅周镇有100多户种植、养殖专业户,有养奶牛的、有种食用菌的,村民们都说:要致富,找老顾。在雅周村4组,有个叫林光龙的村民,他承包了15亩池塘养鱼,由于不懂技术,几年了也没有赚钱。有次卖鱼经过顾昌明的书屋,借了一本《池塘养鱼与病虫害防治》,他回家后仔细阅读,获得了科学养殖的方法和技术,从此靠养鱼走上了致富路。

文化场馆———向市民敞开大门

在南京图书馆新馆的视障阅览室,盲人作家庄大军对各种新仪器赞不绝口。在这里,视障人士借助点显器和语音朗读软件,可以很方便地上网浏览;可以借助放大仪读书看报。他从2000册盲文书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等他回到家后,视障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已经通过E—mail把2000多册电子书的书目发送到他的邮箱里。

从2004年起,江苏省决定3年内投资100亿元用于10项社会公益事业,其中有5项是文化场馆建设。南京图书馆新馆、省美术馆新馆、江苏科技历史文化中心等都被列入突出位置。去年10月,南京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新馆有可容纳3000人的普通阅览室,还有多个专题阅览室以及视障阅览室。新馆将5万册图书放到网上,市民在家中就可以看到馆内藏书。同时,爱涛艺术馆、苏州图书馆新馆、苏州博物馆新馆、连云港博物馆、梅兰芳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也在各地陆续建成开放。苏州市市民朱玉嶙说:“苏州博物馆2006年国庆开放后,新馆的灰白两色正是传统苏州民居的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已经成为苏州的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作为苏州人,我感到太自豪了。”

新场馆的建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南京市的公务员赵婷说:“每个星期我都要到南京图书馆听‘智慧父母’的讲座,孩子刚满2岁,对如何教育孩子全家人意见不一致,南京图书馆开设讲座,我期期都来听,幼教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如今,南图的免费讲座已形成品牌,讲座内容除了亲子系列,还有热点专场、历史人文、中华国学、形象设计等,场场爆满。

城市乡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2006年12月5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刘育熙在苏州大学举办音乐会,演出礼堂座无虚席,演出受到了学子们的交口称赞。而在乡村,江苏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在全省联合组织实施“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的三送工程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一项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引导潜在文化消费的公益活动,该活动已坚持10年,去年演出达百场。政府为进高校的剧团每场演出补贴3000元至5000元。省昆剧院在政府资助下,从前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两届“昆曲故乡行”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承办方、省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活动部主任夏建军说:“每次在现场看到大学生反响那么热烈,就觉得不是大学生不需要高雅艺术,而是我们做得太少。”

2006年国庆长假期间,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文联在南京联合举办江苏国际文化艺术周,集中推出14台中外舞台剧目、8个美术展览。2006年暑假,省委宣传部又面向学生开办了暑期艺术公益夏令营,在夏令营中推出了40场票价低、寓教于乐的普及音乐会、儿童剧和艺术讲座等系列活动。省昆剧院院长柯军看到中小学生对昆剧着迷,更加坚定了在他们中普及昆曲的信心:“让中小学生接触昆曲,关键是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民族还有昆曲这么好听这么优美的传统艺术,小时候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也许就是因为小时候看过一场演出,会让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昆曲。”

在城市,人们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而在乡村,“三送工程”带给乡亲们欢乐。江苏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在全省联合组织实施“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三送工程。去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800万元,集中采购科普图书,直接配送到经济薄弱地区乡镇文化站;对经济薄弱地区“送戏下乡”、“送电影进村”给予补贴,确保每个乡镇得到1万元科普图书、全年演出不少于4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2006年,江苏省各级文艺单位为基层送去电影近13万场,送戏近19000场。滨海五汛镇放映队的唐于胜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已有39年。他说:“上世纪90年代电影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人都改行了。省里送电影下乡,一个村一个月一场电影,我们放映队又红火起来了。”

江苏省文化厅科教产业处副处长王秀云介绍说,“三送工程”涉及苏北及苏中39个经济薄弱县,679个乡镇,10500个村。考虑到这些地区实际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省里确定了三送的内容为实用、健康、兼顾娱乐。在图书采购上,主要有普法类、个人财产类、养老类,最多的还是农业实用技术。在电影和戏剧方面,注重引导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山西省认真组织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惠民工程,是省委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实施的“六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具体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大意义,认真组织实施好这项惠及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确实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的权益。

文化惠民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以及对文化的渴望,这项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对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是调动和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的迫切需要。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必须从我省的实际出发,积极、扎实地推进。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按照中央精神,结合山西实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要求和措施、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我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精神,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作,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二是加快对贫困地区综合文化站的改扩建和农村危旧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改善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条件和服务水平。在“十一五”末,基本实现一县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乡一站(文化站)、一村一室(文化室)的目标。三是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工作,开发和出版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音像制品和图书等各类出版物。四是鼓励和支持艺术院团到农村演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五是通过民办公助、社会力量兴办等方式,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家书屋、民间剧团、电影放映队、文化大院等。六是对业绩突出的民办文化机构,政府要予以资助、表彰和奖励。七是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文化先进乡镇等相关评价体系,所需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八是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体系,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作为基层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九是鼓励省、市重点报刊加大对农村和农民报道的重视和数量,省、市电台、电视台应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有计划地组织电视、电台、报刊等采编人员深入农村、农民和农村未成年人群,采集有关“三农”的报道素材,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增强对“三农”播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结合社区市民和农村农民的不同特点,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重点扶持党和国家重要新闻出版单位、社科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发展。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根据城市社区和农村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工作实际,合理引导文化消费,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

三、创新思路,务求实效,以富有影响的重点文化品牌惠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已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如何把这些文化惠民工作做得影响更大、效果更好、受到老百姓普遍欢迎,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文化事业是一个创意事业,没有创新就很难发展。我们要在继承中谋求发展,在借鉴中促进创新。文化观念、文化载体、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风格,都面临着大胆探索和创新的任务,文化惠民工程也应如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如何解决好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如何更加长效和实效?农村电影放映,如何建立保障机制,提高送电影下乡的经常性和实效性?都应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总之,文化惠民工程应打造有影响、有实效的特色品牌,注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在惠民的实效性上下功夫。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凝聚各个方面的力量,做到依法实施、科学实施、综合管理,确保文化惠民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上真正负起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责任,把握方向,确定目标,统筹全局,建立健全党委宣传部牵头,报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社科、教育、财政、税收、工商、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领导机构,从宏观上管理和协调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惠民工程,形成强大的文化惠民合力。探索建立文化惠民工程的责任、引导、奖惩、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二)抓好规划制定,构建科学格局。各地方、各有关行业应结合自己的地理、资源等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将文化惠民工程与区域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理清思路,制定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区域形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各级政府把文化惠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并从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统筹协调等各个方面给予综合性配套扶持。

(三)努力造就人才队伍,提高工程实施效益。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要创造条件,完善措施,推进文化惠民人才培养工作,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加快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一批掌握现代文化传播技术的人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让有志于文化惠民的参与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王拉英(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关于今年工作,我们已经有了一个2010年的文化工作要点,会后还要再进一步修改之后下发。在工作要点上,今年的重点工作已经比较全面,这里我只强调以下四点:

第一,着力改善文化民生。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改革也好、建设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也就是为老百姓谋福祉。民生问题既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文化发达的标志,同时也是小康生活的内涵。民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党中央,特别是新一届党中央,对民生问题尤为重视,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解决好的新课题。民生问题,从狭义上讲,是指国民的吃饭、穿衣、住房、交通、医疗等基本的物质生活问题。从广义上讲,它又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多个层面。可以说,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的还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等等。当人们基本满足这些需求之后,民生问题就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经过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江苏,衣食住行已经基本满足,在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就必须要及时地关注文化民生。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人参与文化建设,个个共享文化成果。当经济社会不发达的时候,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当然还是人民群众,但只是少数人、贵族享用文化成果。社会越发达,文化成果共享的面就越广泛。文化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人首先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文化民生工作。今年省文化厅党组在讨论文化工作的时候,大家一致意见,要把“文化民生”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同时要下大力气加以推进。应该说这项工作有基础,前些年,在抓基础、抓基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和“文化民生”划等号。我认为,文化民生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文化民生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一是文艺作品贴近于人民群众。创作的文艺作品要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反映人民群众的情感和诉求,就是说要符合“三贴近”的要求,真正地贴近老百姓。二是文化产品满足于人民群众。我们创作生产的文化产品要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力求做到两个“满足”,即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三是文化活动依靠于人民群众。政府部门组织了许多文化活动,包括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这些工作一定要做,也非常有必要。真正文化活动搞得好的地方,文化生活比较活跃的地方,都是当地的文化部门、文化人组织当地的群众所开展的。我到苏北有些市看到,虽然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是它们的文化活动开展得非常丰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很高,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很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传统,而且活动内容贴近于老百姓。因此,在实施“三送”工程、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应该思考怎么样来挖掘各地的文化资源,组织好人民群众开展好自我文化娱乐活动。四是文化设施就近于人民群众。省一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是面向南京的城市人口,各地的群众不可能更多地享用这里的文化设施。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前几年一直抓到乡镇,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行政村设立文化室,文化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抓,扎实做好文化设施建设规划,让老百姓就近享用文化设施。五是文化服务方便于人民群众。前几天我在听取省网络公司工作汇报的时候就强调,为老百姓提供文化服务一定要考虑周密,一定要提供优质服务,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能够方便群众。老百姓许多的文化信息、娱乐活动、文艺演出都是通过电视来收看,现在通过电视收看文艺节目操作起来越来越复杂,老百姓根本就使用不了。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老百姓操作电脑非常困难。不光是普通的群众,就是有一点层次、有一点知识的人去使用这些文化设备也觉得很费劲。在这方面,我们既要考虑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系列的文化服务,又要考虑在开展文化服务时怎样才能更方便于老百姓。总而言之,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文化民生工作。

第二,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经济工作去年是困难,今年是复杂。而文化工作去年繁重,今年艰难。最艰难的还是文化体制改革问题。一是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艰巨。过去只有“路线图”,没有“时间表”。现在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有了“时间表”就是硬任务,就没有退路。二是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后续发展任务艰巨。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出人出戏出效益。文艺院团并非“一改就灵”,“一改就活”,一改就出成效,这一点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文化体制必须要改,但改革要与发展并重。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小平同志的讲话非常有预见性。从现在的情况看,一方面发展得非常好,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比如:改革成本如何消化,内部机制如何转变,市场如何开拓,精品如何生产,队伍如何稳定,后劲如何增强,等等。有些改革试点单位已经暴露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要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来体现改革的成效。只抓改革,不抓发展,或者不注意解决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文艺院团改革的问题将会更多。一定要高度重视改革以后的问题,并及早研究、拿出对策,使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三是文化市场管理的任务艰巨。文化市场管理最关键的是综合执法机构、队伍还没有完全到位。关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以文化部门为主体来抓更好。并不是为了争取机构,争取职权,而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来管理好文化市场。四是文化厅局的任务越来越重。从全省的情况看,管理体制不顺,模式不一,加大了工作的难度。比如:市县三局合一,而中央和省还都没有合起来,一个文化局要应对上面三个厅局,任务非常重。如果每个厅局每年组织几次调研、几次检查,对下面的文化局就会形成非常大的压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地进行研究与思考。前一阶段,省文化厅组织人员对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督查,从检查的情况看,许多市县对文化体制改革抓得非常紧,南京市6家院团已经于去年8月份完成转企,分别成立了6家有限公司;苏州市歌舞团、锡剧团于去年底完成转企,分别成立苏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和苏州市锡剧团有限公司;无锡市5家市属院团将全部撤销事业建制,整合组建无锡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文艺院团改革任务虽然非常艰难,但市这一级在努力地推进。目前,全省文艺院团改革总体上进展不够快,离中央和省委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对文艺院团要不要转企改制,在认识上还不够统一、不够到位;有些地方文化部门重视,其他部门还不够重视;有个别地方的领导对院团改制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领导说“我们市养一两个院团没有问题,不一定要改”;有些政策不配套,资金不落实,改革的成本无法消化。今年文化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艰巨在改革。按照省委的要求,要完成三项改革:一是全省市、县国有文艺院团要于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去年要求市一级完成院团转企改制,实际上没有完成。前不久,中宣部又发了一个文件,进一步明确转企改制不是简单地挂一块牌子,而是要求取得实效。今年中宣部要组织对全国进行督查,这项任务非常重,时间非常紧迫。二是要积极推进其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年底前,全省文化系统所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工作。三是要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机制改革。文化事业更多地是靠事业单位在支撑,这些文化事业单位都是老单位、老人、老机制,包袱重、困难多、活力不够,不足以承担现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的难度非常大。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非常重要,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目标、任务和要求已经非常明确。这几年文化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进展不快,现在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它积累的问题不亚于经营性事业单位。南京图书馆、省美术馆新馆可以说是全国一流,但是内部机制、内部管理,包括队伍建设、服务水平还跟不上。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场所,就应该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什么软件上不去,主要是内部机制有问题,还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老机制。强调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原因就在这里。这方面的改革,上下都在探索,有些市就做得很好,实际上比省里抓得紧、抓得早。就全国而言,今年完成试点任务,而江苏是要在今年全面完成文艺院团的改革任务,这个概念大不一样。总而言之,江苏是全国的试点、全国的标兵,省委省政府下了很大决心,今年我省的改革不仅要有突破性进展,而且还要全面完成任务。

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物事业新发展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增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抓紧抓好各项文物保护工作。

着力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明确普查范围与重点,把握普查进程,创新普查方式方法,加强组织协调,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以及普查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普查工作。切实把第三次文物普查作为提高我省文物保护管理整体水平、加快新时期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任务,确保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在全面摸清文物家底、真实了解文物现状的基础上,分类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尤其要加强对大运河、环太湖等沿线文物以及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等具有江苏特色的文物资源调查,并根据文物价值核定公布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使文物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实施“江苏省文物保护抢救工程”,重点加强对阿炳故居等10个名人故居、古民居以及南朝陵墓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在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好保护旧城与建设新区、新农村建设与古村镇保护的关系,把保护优秀乡土建筑等文物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着力提升馆藏文物保护和展览展示水平。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鼓励发展民办博物馆,优先扶持科技、自然、艺术、民俗类等具有行业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建设,努力构建门类齐全、管理有序、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实施馆藏文物信息化和保存环境达标建设,加大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力度,不断改善文物藏品的保管条件。鼓励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和全社会免费开放。按照面向社会、服务群众、普及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推动国内外文物展览交流,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教育功能。

着力加大文物法制建设力度。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落实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快文物保护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强文物保护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把文物保护行政管理的职责落实到位。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文物行政管理和执法岗位责任制。坚决避免和纠正过度利用文物,特别是将文物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加强与公安、工商、建设、规划、交通、海关等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破坏文物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着力提高文博人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加强文物保护课题研究,大力培养文物保护各类专门人才。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逐步实行文物保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拓宽渠道,积极引进各类文物保护的专门人才。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逐步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专业水平较高的文物保护工作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国内外文物保护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保护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党的十七大全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结合文物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立足发展大局,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推进江苏文物保护事业的新发展。

第三篇: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工作专题会议

县委书记林建国主持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专题会议

打造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名县

本报讯(记者 高静)12月2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县委书记林建国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的西部文化名县工作。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张向福及县领导杨华民、温勉双、邓立、吴军、吴岳宁、杜尧出席会议。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军代表起草组首先深刻分析了我县的文化县情,提出了《县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名县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背景、过程、特点和整个框架。杨华民、温勉双、邓立、吴岳宁、杜尧等领导以及部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名县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张向福在会上指出,《决定》(征求意见稿)科学合理,符合蓬溪实际,为下一步蓬溪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关键要落到实处。一定要迅速出台与《决定》相配套的规划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组建强有力的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加大资金投入,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上要进一步细化项目落地的载体和平台;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扎实落实好《决定》部署的各项工作。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的西部文化名县,是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和科学定位。”县委书记林建国强调,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结合蓬溪文化资源具体情况,围绕“书法、廉洁、红色、忠孝、宗教”五大特色文化品牌确定具体项目,坚持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要以实施文化重点项目为引擎,以推进文化产业重大工程建设为载体,注重资源和项目整合,加紧规划建设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文化建设,加快培育特色文化龙头企业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要关注研究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整合县内文化旅游资源,打捆包装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建立健全目标考核、管理和保障机制,以更大的气魄、更快的步伐,推进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篇:坚持群众路线 推进文化惠民

坚持群众路线 推进文化惠民

何杏仁

推进文化惠民,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增进群众感情,努力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凝心聚力,增强文化惠民的引导力。推进文化惠民,首要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为之奋斗。一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激励追梦圆梦。我们设计了主题宣讲六进工程、“中国梦·我的梦”微型党课大赛等载体,开展“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主题教育和点亮美好梦想、描绘美好梦想、共追美好梦想、引导美好梦想、激扬美好梦想、成就美好梦想等六大活动,在全市进一步形成同筑中国梦、同心促赶超的“大合唱”。二是开展“善美金华”主题宣传,弘扬最美精神。我们以“最美精神”宣传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组织策划了“善美金华”主题宣传活动,多视角、全方位开展“一城四人感动中国”系列宣传,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三是开展“百镇千村奔两富”创建活动,激发发展动力。

面向基层,增强文化惠民的渗透力。推进文化惠民,对象是群众,工作主体在基层。我们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让宣传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

姓倾斜。一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除相继建成市体育中心、中国婺剧院、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高档次文化设施,还集中力量抓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工程。二是注重精神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力度。三是着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组织文化下乡,进一步深化“种文化”、“文化走亲”和“欢乐新农村”等活动,推进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

改革创新,增强文化惠民的生命力。推进文化惠民,必须适应形势变化和顺应群众期盼,不断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形式、新途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树立“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元化”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等理念。同时,充分尊重民意,确保基层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做到“三个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能普遍参与,培育品牌文化活动能自觉参与,文化活动设施建设能主动参与。二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机制,形成基层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和公共文化决策参与机制。

发展产业,增强文化惠民的支撑力。文化产业在满足人

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强文化惠民的支撑力、影响力,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我市实际,一是大力发展网络经济。金华作为浙江省第二大信息传输交换枢纽,成立了国内首个“网络经济发展局”,把网络经济作为“一号产业”强势推进,使之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二是加快推进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通过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东阳市初步形成了以影视产业为龙头、木雕产业为基础、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2012年,东阳文化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达49.3%。三是大力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注重特色,增强文化惠民的吸引力。金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推进文化惠民,必须注重挖掘资源和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增强文化活动的亲和力、吸引力。一要打响历史文化名人品牌。组织开展了金华历史文化名人遴选普查工作,着手筹办黄宾虹艺术奖、艾青诗歌奖、施光南音乐奖等重大赛事。二要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重点挖掘非遗资源的独特技艺和经济价值,培育非遗经典旅游景区和非遗产业基地。三要合理利用历史文物古迹。要统筹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保护利用、综合开发,让群众在改善环境、感受文化的同时,增加致富新途径,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改进作风,增强文化惠民的保障力。推进文化惠民,队伍建设是关键。要以深化作风建设为契机,以“强素质、树形象、创一流”为目标,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通过深化“正风提效促赶超”和“走、转、改”活动,强化用人导向激励机制,加强宣传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五篇:全市文化惠民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加快以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广泛举办文化惠民活动,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项目带动实施有力。积极协调推进×市民之家项目,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剧场新馆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功能最全的文化娱乐中心。市直场馆服务效能大大提升。市文化馆修缮了馆舍,购置设备,每年辅导开展活动×多次,创作编排节目×多个,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对馆藏珍贵古籍进行了集中梳理,出版了《×市博物馆馆藏古籍目录》。市图书馆上线数字化阅读设备,购置图书,改善展陈条件,×年成功创评为国家一级馆。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召开了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议,组成了多部门联合督查小组,多方争取文化资金,建设了×处标杆性、示范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同时,积极推动了×个社区和×个省定贫困村的重点提升工作,配发了电脑、书橱、音响、电子琴、锣鼓、二胡、舞蹈服装等文化器材,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特色文化阵地投入不断加大。建成运行县图书馆综合服务大厅,开辟出新书速递阅读书吧、综合阅览室等阅读功能区。完成图书馆门厅改造和少儿馆建设,优化了阅读区、视听区、亲子体验区等功能室布局,并结合图书馆改扩建建成了县党群服务中心。细化考评办法强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图书馆夜间开放,举办文化馆暑期文艺培训班,增强免费开放效果。结合乡镇文化站专项治理,加大日常督查和定期考核力度,加强基层文化站点运行监管,1-10月份县三馆和11个乡镇文化站累计开放接待群众达×万人次,图书馆被省妇联授予“亲子阅读体验基地”,获评全市“百佳”文明窗口,文化馆入选全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下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做好文化惠民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做好文化惠民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体制改革

    一, 文化体制改革简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个阶段,共评选出268......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个阶......

    文化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 39217258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

    文化体制改革

    1、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它包括几个重要方面:所有制格局、文化市场开放、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行政职能分开。 2、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有关问题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 中央政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