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时间:2019-05-13 09: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第一篇: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1、IPTV技术分析

1.1 IPTV简介

IPTV即网络电视,又称宽带电视,就是通过宽带网向家庭用户传输电视节目或者提供其它交互性业务。IPTV主要有电播业务(VOD)和直播两种业务类型。点播业务有个性化服务的特点,由观众自己点播自己喜爱的电影、电视剧及其他类型的视频节目;而直播业务有节目主导者与节目受众双向互动的特点,例如观众与节目主持人语音互动的谈话类节目。IPTV系统主要由节目源、网络电视播出前端、互联网媒介和用户终端四大部分构成。

播出前端包括网络电视台门户网页、流媒体平台和用户管理平台,其中流媒体平台包含视频服务器系统、MAM(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PM(媒体生产管理)系统、DRM(数字版权管理)系统、CDN(内容发布网络)系统、NEM(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等。IPTV的媒介必须是宽带网络,所以视频信息的传输要较大的带宽,且可靠性要求较高。用户终端一般有3种方式:PC、IP机顶盒+电视机、手机以及其他可以接入IP网络的终端设备。目前,主要是PC,但就我国电视机的普及率而言,IP机顶盒+电视机的发展潜力更大。今后,3G的手机和其他可接入IP网络的信息化终端都可观看IPTV。

1.2 IPTV关键技术

(1)信源编码转码技术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大多采用MPEG-

1、MPEG-2格式存在,其中MPEG-2为DVD和数字电视的压缩标准。如果需承载更高码率的 IPTV节目,每个用户的接入带宽有限,而且在大规模用户的情况下,也没有足够高输出带宽的服务器,因此视频压缩编码的压缩比应该尽量高。视频编码标准现有的MPEG-

2、MPEG-

4、H.264等,其中H.264(MPEG-4的第10部分,又名AVC)是最近国家通过的IPTV标准,算法复杂但播放同样质量的视频占用的带宽更少(800 kbit/s的速率可以达到接近DVD视频的质量)。同时,由于新编码的复杂度比较高,导致需要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时向不同接入用户提供现有内容服务,需要用转码器来完成码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码流格式转换。所以智能转码技术是IPTV与现有媒体资源相关联的核心技术。

(2)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技术是IPTV的平台技术,是指流媒体服务器采用流式传输技术在网络上播放连续音视频媒体格式文件的技术。流媒体在播放前不需要在互联网上下载整个文件,而是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先把文件开始部分的内容读入客户机内存中,然后利用解压设备对压缩的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而文件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与传统互联网观看方式比较,流媒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3)CDN技术

CDN是构建在数据网络上的一种分布式的内容分发网。CDN的作用是采用流媒体服务器集群技术,克服单机系统输出带宽及并发能力不足的缺点,可极大提升系统支持的并发流数目,减少或避免单点失效带来的不良影响。CDN利用全局负载均衡技术将用户的访问指向离用户最近的工作正常的流媒体服务器上,由流媒体服务器直接响应用户的请求。服务器中如果没有用户要访问的内容,会根据配置自动从原服务器抓取相应的内容并提供给用户。IPTV可利用CDN为用户提供VOD业务,通过CDN把视频内容分发到靠近用户端的CDN节点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

(4)DRM技术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使网络运营商获利和用户享受IPTV的优势时,保障内容提供商的利益也是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DRM可将原始音视频文件打包成加密的流媒体格式,用户播放时系统自动请求发放许可证,如果满足条件即可在线播放。如用户离线播放,则设置离线播放策略,支持各种媒体的访问权,确保用户在自选的付费方式和数字版权所有者规定的范围浏览及播放数字内容。

(5)机顶盒

机顶盒STB(Set-top-box)顾名思义是放在电视机上的盒子,源于数字电视。它是一种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变换设备。在数字电视应用中主要根据传输网络不同有3类数字电视机顶盒:用于有线电视网的数字电视机顶盒STB-C、用于卫星电视网的数字电视机顶盒STB-S和用于地面广播网的数字电视机顶盒STB-T,目前满足IP协议的机顶盒也以出现。随着IPTV的发展,使这种产品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动力。因为IP机顶盒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多数有线或卫星电视机顶盒相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用当前低成本的互联网和基于IP的网络设施。另外,立足于双向的IP网络还可以本能地支持一系列的应用和交互式服务。

基于STB的终端系统是兼顾PC和电视机的功能,既具有PC的处理能力,又具有电视机的观看效果。同时,STB极有可能作为家庭网络/媒体中心出现在下一代家庭网络中。因此,IPTV终端更看好电视机+机顶盒方式,将成为IPTV业务终端的主流。基于STB的终端系统以电视机作为显示器,利用专用的IP-STB对网络音视频媒体数据接收和解压,转换为电视信号格式输送给TV播放。

(6)手机终端

手机终端也就是电视手机,即将电视机的功能集成到手机中,通过手机收播电视信号。提到用于IPTV的移动终端系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3G手机,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媒体,并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相结合提

供IPTV、网页浏览、电视会议等多种媒体服务。

IPTV的移动终端在应用中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管制问题,因为我国的广电领域和通讯领域有不同的政策,对相应的企业也有严格的限制。目前,广电总局对手机电视尚无政策出台,具体操作无法可依。此外,广电与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也需要统一;其次,在技术成熟度上,IPTV的移动终端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传输速率低,IPTV节目播放会受到网络速度的制约,很难达到像电视一样实时传输的平滑效果。虽然目前利用手机观看网络视频的效果还不错,但随着IPTV业务的发展和普及,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带宽将会成为一个瓶颈;最后,就是目前手机电源技术无法与IPTV移动终端的强大功能相匹配,手机的待机时间太短,而IPTV业务消耗电量十分惊人,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业务需求,这对于IPTV业务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障碍。

2、IPTV与数字电视的差异

2.1 数字电视简介

数字电视是指在有线电视网中利用数字电视技术进行电视节目的传送。我国现有数字电视标准基本为DVB-C,信源编码为MPEG-2。在数字电视中,音频、视频及数据先以MPEG-2格式进行压缩,然后加入业务信息(SI)对节目进行描述,之后复用成TS流。传输时信道编码采用RS前向纠错编码和卷积交织,调制采用16、32、64、256QAM等多种方式中的一种。用户管理采用有条件接收技术进行解密。数字电视的业务类型主要有免费基本数字电视业务、按频道付费数字电视业务、数据广播业务以及在双向HFC网中开展互动式的电视业务等。

DVB-C的构成包括前端系统、有线电视网络HFC和用户终端3部分。前端系统通常划分为信源处理、信息处理和传输处理3部分,完成节目的数字化、加扰、授权和认证等功能。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回传可采用HFC回传通道、PSTN和其他网络。用户终端系统采用机顶盒(STB)加电视机或者电视卡加计算机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或者实现交互式功能,如收看付费电视、实现Internet浏览、远程教育等。

2.2 IPTV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1)网络体系

IPTV采用IP宽带网,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以MPEG-4为编码核心的流媒体文件;数字电视以HFC为网络体系,与传统有线电视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MPEG-2流,采用IP over DWDM技术,基于DVD IP光纤网传输。

(2)个性化服务

使用点播业务,用户可根据兴趣点播自己喜好的电视节目,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通过拖曳等方式来观看节目内容。

(3)互动性能

有线数字电视的网络介质大部分是单向HFC网,只有少部分为双向网,互动性不强。而IPTV的媒介是互联网,开放型和双向性是互联网的根本特征,因此,IPTV具有与生俱来的超强的互动性。

(4)观众分布范围

IPTV通过互联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观众遍布全球。而数字电视被局限在各个本地有线电视网内。

(5)主要服务对象

IPTV需求面较窄,面向高端用户。由于IPTV以收费节目为主,所以主要服务对象为那些支付能力较强的高端用户。数字电视对现有电视网改变较小,以广大普通观众为服务对象

(6)技术改进难度

在互联网上开展IPTV业务,带宽、频道切换时延、QoS等还差强人意,组播技术离满足IPTV的高要求还有很大距离,CDN(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还不十分成熟,技术改进难度较大,短期难以完成。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还必须提高IPTV的出口速率以及收视用户的接入速率。数字电视在原有系统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双向网络和数字化流程更为简单。

3、IPTV市场前景展望

IPTV目前在我国还停留在市场宣传和培育阶段,除了唯一拥有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进行了几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外,其余是一些小型的、局部的试点。目前,传统模拟电视存在节目雷同、质量不高以及市场没有细分等问题,数字电视没有按广电总局预想的顺利的规模化,加上中国有着庞大的电视用户群,宽带用户也在持续增长,IPTV赖以生存的土壤非常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但这并不意味IPTV会一帆风顺地在中国推广开,IPTV产业最主要的驱动力——电信运营商就面临重重障碍。首先是政策因素,电信运营商有足够能力在IPTV上大有作为,但苦于政策瓶颈,只能采取与IPTV牌照持有者合作来实现业务落地,扮演一个纯粹网络提供商角色;其次,广电拥有海量的内容,可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电信运营商就缺少这部分内容,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最后,IPTV 对带宽和传输距离的要求对电信运营商的ADSL网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大规模的网络升级和改造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基于ADSL网上开展IPTV 的问题,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电信运营商还有一个期盼以久的3G同样需要大量资金。即使IPTV产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依旧有足够的理由乐观地看待IPTV的明天。

第二篇: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发展报告

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发展报告

2011年07月22日来源:人民网

【摘要】 2010年在三网融合正式推进的整体框架下,我国的数字电视与IPTV齐头并进,呈现出良好的竞合态势。数字电视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推动下,整体进入后整转时代,互动业务和高清电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IPTV则由于“双向准入”政策的批准迎来了良好的契机,在业务种类、用户体验、运营模式乃至ARPU值成长空间方面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网融合所促成的政策、资本、技术的扭合给数字电视和IPTV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数字电视 IPTV 三网融合 双向准入

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在三网融合正式推进的整体框架下,呈现出蓬勃的竞合态势。一方面,数字电视与IPTV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在用户数量、网络改造、市场占有率方面均有新的表现;另一方面,数字电视与IPTV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及试点城市(地区)的正式出台,二者将在内容、服务、渠道方面面临更为直接的碰撞。而这种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敦促更为优化的全方位数字服务时代的到来。

这一年,宏观政策的确定与推行为数字电视与IPTV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数字电视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推动下,整体进入后整转时代,互动业务和高清电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IPTV则由于“双向准入”政策的批准迎来了最好的契机,在业务种类、用户体验、运营模式乃至ARPU值成长空间方面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可以说,三网融合所促成的政策、资本、技术的扭合给数字电视和IPTV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一、三网融合推动数字电视和IPTV前行

三网融合在中国经历了近十年的孕育期,终于在2010年尘埃落定。融合方案前后的反复修改,2010年上半年的突然加速,折射出产业环境的快速成熟和紧迫需求。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2010 5号)。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2010年6月6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通过;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北京、大连、哈尔滨、上海等十二个城市获选„„中国三网融合开始加速前进。

三网融合本质上是一场源自技术的革命,同时又涉及到体制改革、文化振兴、经济结构等多个层面的改革与调整。三网融合对于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三网融合与数字电视和IPTV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在政策扶持、技术提升、服务拓展还是资源调取各方面将给予二者有力的保障,其对于数字电视和IPTV的推动、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加快基础网络改造

基础网络既是三网融合的技术起点,也是数字电视和IPTV开展服务的物质前提。三网融合的推进将强有力的带动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同时也会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覆盖范围等。尤其是三网融合的进程会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在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方面使数字电视和IPTV双双受益。

三网融合是三网趋向和谐发展的过程,其长远前景是广电网和电信网互通互联,业务应用上互相渗透和交叉,最终将是行业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上的融合。1999年,国务院82号文出台,明确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如今,三网融合的双向准入政策以国家意志的方式打破了广电与电信之间存在多年的政策壁垒。这条红线的擦除意味着广电与电信之间将展开当面的竞争,数字电视与IPTV的业务可以互相进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这将有力促进业务类型创新和内容产业创新。格兰研究《中国三网融合报告》认为,从长远来看,三网融合方案的实施将对有线网络业务运营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有线电视行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竞争也将产生鲶鱼效益,促进广电网络积极改善自身体质、探索新业态的发展。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用户数量极大的膨胀、信息量海量的增长,三网融合在带来网络价值增长的同时,内容安全带来的影响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三网融合的结果不仅是能够提供良好的话音业务、音视频业务和数据业务,同时还要给这些业务加上必要的安全保障。当前,数字电视与IPTV都已开展了互联网服务,包括浏览网页、使用电子邮箱、网上支付等功能也都转移到电视屏幕上进行,这就对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数字电视和IPTV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都不能忽视和绕过的问题,因而,三网融合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视惠及二者,为其内容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加强政策协调与扶持

在我国,广电与电信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由来已久,三网融合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是平衡内部利益、减少内耗的有效举措。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一稿、二稿)出台之前,广电总局与工信部各自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条文,仅在2010年,广电总局就颁布两个规范、一个通知,而工信部颁布两个意见。而从国家利益层面来讲,不能通过牺牲一方的利益成全另一方的利益,推动三网融合,“意味着国家把三大产业发展任务交给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调配资源就调配资源,需要必要调整就必要调整,核心是完成‘三大产业’发展任务”。所以,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希望协调广电与电信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政策上对双方都加以扶持,正视既有利益格局的阻力,做出妥善的利益协调,强调从大局出发,统一认识和观念,这对于数字电视产业和IPTV产业来讲,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和立场。

总体来说,三网融合的切实推动将会从技术支持到资源调用等各个方面对数字电视和IPTV产生有益的影响。而数字电视和IPTV所归属的两大部门也应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抓住机遇,通过良性竞争加快改造步伐。

二、2010年数字电视与IPTV发展概况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到2010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2010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无论如何,2010对于中国数字电视来说是特殊的节点之年。

中国的IPTV产业也是一年一个变化,2008年为拐点之年,2009年是图变之年,2010年随着政策层面的逐步放开,网络体制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格局正在酝酿一次全面的破局。没有了以往政策体制的打压,IPTV破局的关键是自我突破,加强内容与业务的全方位创新,充分挖掘自身的商业价值。

(一)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格兰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量达到8307.5万户,数字化率达到47.75%(有线电视用户基数为17398万户)。应该说,2010年数字电视用户量进入迅速扩张期。平均每季度都新增600余万户,为2002年有线数字化启动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见图1—1)。

格兰研究的调查数据还显示:目前,虽然我国80%以上的地级城市已开始启动有线数字化整体转换,但尚有56.23%的有线电视用户未进行整转,这些用户主要集中在县级市及少部分地级市。从全国情况看,2010年有线数字化的工作重点已开始逐渐从地级市向县级市转移。格兰研究预计,2010年至201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规模将以5.6%的年平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1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总规模将超过2.3亿,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中挖掘出来的黑户及新建小区用户。另一家媒体机构——群邑预计2011年数字电视将超过1亿户大关,达到1.15亿。

在稳健增长的有线数字电视市场背后,2010年的数字电视呈现出布局清晰、路径明确的发展图景:

1.发展背景:“一省一网”的布局规划

2010年2月3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发布会上,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提出,在2010年年底前,我国的广电有线网络建设要实现“一省一网”。一省一网的提出主要针对之前我国的广电有线网络自下而上、自发建设的混乱局面,以及最多时有3000多家有线独立运营商和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市运营商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状况,目的在于实现网络的规模效益。根据这一发展规划,到2010年底,我国将基本形成一省一网的有线网络格局,建立全省统一运营的网络公司,实行省市垂直管理,鼓励有线网络跨区域合作,逐步形成统一运营的市场主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广电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现状,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将建立起较强的市场拓展主体,并依托数字电视的庞大用户基础和融合新政所给予的业务资源。

截止2010年7月底,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完成或大部分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其中北京、天津、陕西、广西、海南、吉林、江苏、贵州等8个省区市全部完成省市县网络整合,各省“一张网”的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应该说,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广播电视的主要发展趋势。广电的网络整合为网络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解决了各级网络发展长期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在这一发展规划下,数字电视业务会得到极大的推动与整合,数字电视的管理与经营也会统一到一个中心下,有利于实现垂直管理和统一调度。因为事实上,现在各地依然存在数字电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数字电视提供的业务丰富多彩,有的城市的数字电视就有几十套或者上百套节目而已。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尚缺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主体,“一省一网”的布局有助于推动在经营主体和管理体制上探讨合适的模式和方法,有助于促进业务、内容、资源的互联互通,明晰市场主体和主体职责,真正地整合成一张有线电视网,从而保证数字电视的有效管理和规范服务。

2.发展动力:搭上NGB快车

NGB是国家广电总局在通盘考虑广电未来的竞争格局和生存空间,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服务理念和方式创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网的优势和现状提出的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计划。

2010年7月1日,广电总局科技司向各相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转发<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的通知》,通知说,为发挥自主创新的牵引和支撑作用,全面推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工作,促进三网融合。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同时,NGB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NGB总体专家委员编制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认为:广播电视网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在业务内容、舆论公信度、用户群体、公共信息的经济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推进三网融合,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推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线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制造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开发和建设符合宽带双向和全媒体业务的新一代广播电视有线传送网络。

可见,从技术的角度来看,NGB的建设实施对于数字电视的发展来说,相当于为其做好了基础宽带、双向改造的铺垫,同时在标准、业务、平台、互联互通上推动全国广电网络的统一,提升整体水平;从服务内容角度看,NGB的业务目标,就是要建立节目制作、播发、使用、收看等内容产业全流通环节的关联应用,在打通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集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多种媒体服务,打造权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体形态,提供娱乐和信息的综合服务,在提升互动价值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以幂次方函数增长的新电视商业业态。

所以,广电总局在2010年力发NGB,最为直接受益的就是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随着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以及对“用电视”需求的增加,NGB所能提供的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互动游戏、互动娱乐、电视杂志等多种基于数字电视的功能业务将发挥更大的市场效应,其致力于打造数字音视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语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和使电视机成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信息终端,将极其有利于数字电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用户口碑。

3.发展核心:双向交互与高清电视

2010年将是广电数字电视双向交互、高清发展年。随着NGB在各地的实质推进,以及高清电视发展计划的实施,各地有线数字电视将进入后整转时代,以具备交互能力的高清机顶盒作为主流终端。依托广电有线网络的下行宽带优势,从而在同质化服务的同时在节目清晰度方面上进一步保持对电信IPTV的差异化体验优势。

双向交互首先意味着数字电视带宽和服务的技术升级,其次意味着围绕如何使用电视的包括远程医疗、终身教育、安全保障、娱乐休闲等增值业务的拓展。目前,数字电视基本实现了对于影视节目的点播、回看、个性定制等交互操作,不过这些功能还处在双向交互的第一个层面,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持续升级和服务拓展,将逐步构建起数字媒体内容的播发、传输、推介、关联、订购、分享、点评等平台,以实现系统外广电、通信、互联网与系统内电视台、电台、运营商之间各种业务及应用的融会贯通。而更为高级的层面是,数字电视还会将公共服务、医疗、教育、购物、家庭等系统整合为一体,扩展电视关联应用,构建数字化时代的多样电视业态?D?D这一点将成为数字电视在今年和未来几年发展的重心。

2010年数字化推进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高清电视。高清已经成为电视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成为各传输通道维系用户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开播了高清电视节目,其中大多数为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及一些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是全球发展高清数字电视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HDTV市场,是亚太地区第一大HDTV市场。

8月10日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要求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在9月28日开始进行高、标清电视节目同步播出。这些高清频道全部由有线数字网络免费接入,免费收看,目的是快速启动和培育高清电视市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数字电视的高清时代正式来临。

高清电视是广电最大的发展优势,其最为直接的就是可以增加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内容,从而有利于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9月2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通知说,自2011年起,各影视制作机构完成的电视剧须有50%以上为高清拍摄制作,要不断提高外购节目中高清节目尤其是高清影视剧的比例,在引进境外影视剧时应优先考虑高清版本,切实加强高清频道入网传输,切实做好高清频道接入和用户服务工作。如今,随着第二批的各地方电视台加入推广高清频道的行列,全国已有一半的电视台实现播放高清电视,这将把高清电视推向规模化,对高清电视的需求也会带来规模化的效益,最终增强电视台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10年来,3D高清成为电视服务的又一亮点。不约而同,美国DirecTV和欧洲B SKY B为进一步吸引和留住用户,都在2010年上半年向用户推出3D高清电视服务,由于3D高清电视内容的制作才刚刚开始萌芽,3D电视机价格昂贵,3D高清电视服务飞入平常百姓家仍需时日。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

综上,2010年作为数字电视的拐点之年,我们看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广电总局实质性的努力和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一省一网”的宏观目标,NGB的大力驱动,以及双向交互业务和高清的切入点,促进了数字电视在一张统一标准、服务规范、管理统一的网下,提供更为优质和多元的服务内容。

(二)IPTV发展概况

IPTV 流媒体网统计,2009年底大陆地区IPTV用户数已达470万,包括中电信362万,中联通50万,杭州华数56万;2010年,如遵循正常市场规律运作,我国IPTV用户数有望达到900万。

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开展了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和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入的商业应用,IPTV用户已超过500万。

2010年对于IPTV的发展来说,最大的不同在于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由宏观政策变动引起的内容合作模式、终端呈现、用户体验的变化。

1.政策困境大大缓解

IPTV在国内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政策的困扰。从2005年至2010年,IPTV被叫停达到15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0年4月12日广电总局下发的《对电信企业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进行查处的通知》(也称41号文)。根据41号文件所述:“一些地方的电信企业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严重危害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影响了国务院关于三网融合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广播电视事业的正常建设,因此,要求各地方广电对辖区你电信企业的IPTV业务进行检查,于4月16日前将检查情况上报总局。并在4月21日前提交对于未经广电总局批准而开展的IPTV业务查处情况。”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规定,拥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IPTV业务的牌照运营商,如需在具体的地域开展业务,还需要再次申请并经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批后,才能正式落定,进行商用,这种现状也成为IPTV的“二次落地”。

这种产业现状的形成是由于中国长期依赖形成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部门利益分歧所导致的。由于目前IPTV在局部地区已渐成规模,这种动辄行政方式的查处和规制,极有可能造成扰民举动,引发百姓反感。从大局来看,这种行为也是三网融合进程中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2010年4月初,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共同向国务院提交《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第一稿、第二稿,接连被国务院驳回,由于两部委的观点分歧严重,尤其是关于试点业务的界定范围,各存利益驱使,直接影响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直到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随后印发的《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电信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IPTV传输、手机电视分发、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等广电业务的实施方案;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的实施方案”。

至此,电信与广电的“双向准入”才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了互相进入的范围和解决了发牌照的问题。IPTV实质上获得了强所未有的政策扶持,随着执行程度的深入,IPTV也将迎来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2.内容资源更为丰富

根据三网融合精神,在全国融合试点地区,将形成“当地电视台+牌照运营商+电信”的IPTV模式。可以说,IPTV牌照准入式运营是中国国庆下IPTV市场的一大特色。在国内现有的IPTV牌照运营商中,上海文广百视通无疑是起步较早和具有领先地位的一个。目前,百视通已和全国15个省的电信运营商开展着业务合作,现有用户已超300万,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运营商之一,被国际媒体评价为全球最著名的IPTV产业品牌之一。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为IPTV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此次世博会将首次采用“电视、电脑、手机三屏融合”的方式进行传播,世博会相关视听内容将同时在IPTV、互联网、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多个媒体平台上播出。百视通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合作媒体,更是借机加速扩大市场规模。

在其标杆和示范作用带动下,目前,国际广播电台正在加速其融资过程;央视国际依托IPTV云南模式,开始四处圈地;南方传媒则在进行内部调整后,也开始了重新定位;华数则加快了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步伐;而地方电视台,则试图借助此次三网融合的双向试点新政,和地方电信及牌照运营商共同开展IPTV业务。这将出现多家牌照运营商及地方广电作为CP共存合作的局面。也就是说,上海电信与文广百视通这一合作的成功范本,将会被更大范围的复制到国内其它地区。

与此同时,视频网站规范化和渐入佳境的发展,以及传统广电媒体走向互联网打造新媒体的动态,都给IPTV的内容带来了充实的可能。只要摸索出一种合理的合作方式,通过借助电信运营商的渠道,这些丰富的互联网视频内容就能转变为IPTV丰富的内容资源。

在2010年,在内容领域将不再是百视通一枝独秀。随着国际台、央视、(试点地区)地方广电的进入,以及与有实力的视频网站展开合作,牌照运营商间也将展开激烈的运营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将出现IPTV内容来源的趋多元化,这不仅有助于改善IPTV在现有监管体制下的困境,而且可以提升电信运营商的发展信心。整个产业走向也将更加良性,更具生命力。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运营商和IPTV设备供应商除了致力于提升网络能力,也非常注重提升业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如中兴通讯在2010年除了与已经建成IPTV平台的省份开展大规模组网技术的交流,进行IPTV新业务巡演以外,还积极采用中兴平台的省份落实系统扩容和用户体验的改进,关注最终客户的使用方式、操作简易度、响应速度及互动性,保证然界面友好和画面清晰,从而提升IPTV服务质量。据悉,中兴通讯提供的前向纠错技术已经能够保障直播业务在网络丢包的情况下依然能正常播放。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IPTV的一些操作设计更加以人为本。比如以深圳电信IPTV业务为例,其具有节目收藏、书签的功能,当用户中途退出一个节目时可以选择记录书签,下次就能从中途继续收看,非常方便。此外,IPTV还对节目进行了分类,将所有点播视频内容按照不同的种类组织在一起,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对于用户普遍困扰的广告问题,在IPTV所提供的影视剧点播服务上,目前尚未有任何广告,足以让用户保持观看心情舒畅。百视通的IPTV根据用户观看某个节目的时长分析用户偏好,并根据用户对节目的评分,列出一个每日、每周、每月热门节目排行榜。这些细微的设计暗合了当前媒体语境下受众至上的理念,很有可能对IPTV的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次,IPTV增值业务的开发也带给用户“用电视”的全新体验。如在河南农村,生活并不富裕的农民都已经愿意为IPTV平台上的农业生产信息付费,如科学养猪、科学种菜等;上海百视通通过IPTV平台新推出理财业务、电视杂志、卡拉OK,还有教育、健康、信息以及今年上半年推的业务模式社区。目前整个卡拉OK的流量在上海IPTV所有增值业务里排第二,游戏业务排第一。而电视社区业务则致力于把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社区会员的聚拢形成一定的商业价值。

最后,终端实现上的多样化选择也满足了用户的不同体验——中国电信于11月10日正式宣布推出三屏互动全新业务产品——“翼视通”,该业务能实现在手机、PC、电视、魔屏等多种具备通信功能的终端上内容互通,这将打破运营商手机视频内容来源受限制的局面,从而实现了手机与IPTV内容互通。

综上,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IPTV在2010年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但稳步推进。政策的放开让IPTV运营商吃下定心丸,其不断丰富的内容类型与改进的用户使用体验不仅增加了用户黏度,通过口碑传播形成良好的市场形象,更重要的是还切实拉动了ARPU值的增长。

三、数字电视与IPTV的未来展望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IPTV、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等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进入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线产业在面对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对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数字电视与IPTV作为当前最为活跃的媒体形态,其发展与变化牵动整个行业利益链。并且这二者之间就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客观来讲,数字电视与IPTV各有优劣:数字电视信号稳定,清晰度较高;缺点是价格高,互动功能少。而IPTV互动性较强,可点播的内容丰富,增值业务形态较多,相对数字电视收费性价比高,缺点是宽带有时不稳定,图像清晰度略逊于数字电视。

三网融合营造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但数字电视与IPTV又各自面临不一而足的内部障碍。比如对数字电视而言,一个是盈利模式单一问题,一个是高清业务发展不足问题。虽然高清、互动用户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有线网络收入主要依赖于基本收视费的格局仍没有发生改变。在各项增值业务中,付费频道、点播及宽带业务的发展速度均较为缓慢。根据格兰研究的监测,目前我国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近4000万户,占总用户量的22.99%,其中网络渗透用户约占5.575%,但已开展双向互动业务的用户比例较低,约占1.38%;高清业务作为数字电视未来几年的亮点,随着多套高清频道的开通,高清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清用户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实际体验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都不尽如人意,与用户需求有段差距。而且,高清的发展要靠内容拉动,也要靠相关行业的配合,除了抓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还要加快制定高清电视标准,包括接口标准、终端标准、音频标准、版权保护等等标准,并且通过发展高清来推动高清电视终端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IPTV而言,虽然增长幅度大,但用户基数小,仍需要灵活的市场策略完成用户的规模化进程。作为未来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代表,IPTV绝非只是将电视节目转移到电脑上或将网页搬到电视上。目前IPTV所达到的服务还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只有将网站的丰富资源和原本网络上的功能逐步引入大屏幕,尤其从网络上的消费转移到客厅的电视机上,IPTV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而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将会是大力整合网络资源,进一步促进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IPTV发展的新阶段,应该主要以行业融合为契机发展应用,重点落在推动产品内容形态的创新。在原有向用户提供包括回看、直播、广播、点播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些基础视频业务的同时,努力推出各类增值业务,以挖掘潜在用户的需求,形成以TV为主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xiexiebang.com/ 艾瑞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万瑞数据http://www.xiexiebang.com/ 格兰研究http://www.sinodtv.net/

第三篇:地面数字电视监测技术分析论文

1技术架构

根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的技术特点,主要通过发射机监测系统、射频监测系统、码流监测系统、音视频监测系统实现对整个播出环节的安全防护。发射机监测系统中,在遵循发射机厂家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发射机通讯接口,采集发射机技术指标和运行数据;射频监测系统主要进行DTMB解调、载波监测等工作;码流监测系统按照TR101-290的标准对TS流进行监测;音视频监测系统主要完成信号源及空收节目的监测、存储。

2主要技术特点

2.1发射机监测系统

发射机监测系统是整个地面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核心,它担负着发射设备、辅助设备的数据采集工作,实时进行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的上报,接收并执行远程监管平台下发的查询、配置指令,完成播出信号质量、测试指标的汇总回传。发射机的核心设备是激励器,按照GD/J067-2015《基于卫星传输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在发射机监测系统中增加了对激励器及单频网适配器技术指标的监测。

2.1.1.激励器监测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标配主备激励器,两路卫星信号源分别输入主备激励器,激励器具备自动判断信源并进行切换的功能。单频网状态下,当输入码流丢失或错误时,激励器可根据要求设置射频输出关断功能,异常状态消除后,激励器自动恢复到正常单频网组网工作状态。当输入码流的SIP丢失时,激励器转入多频网工作模式,保持调制输出,从而避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大范围停播,提高了安全播出的可靠性。针对激励器技术上的新特点,对激励器的功率、主备激励器工作状态、单频网工作模式进行监测,是整个发射机监测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1.2.单频网监测项目及报警条件

单频网是此次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对单频网技术指标的监测有别于传统的发射系统监测。单频网组网时,对码流输入、外参考时钟有效性、射频本振、温度告警、单频网状态、发射机输出射频指标等规定了相应的报警条件,系统发现有触发报警条件的情况后实时进行报警。

2.2射频系统监测

系统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DTMB信道指标的监测,主要包括:射频信号锁定状态、载波电平、调制误差比MER、误码率BER、误差向量幅度、载噪比等参数的测量和查询。射频系统监测能够对电平为40dBμV~100dBμV的射频信号(48MHz~870MHz频率范围)进行接收解调,支持对多种QAM调制方式的监测。系统能够按照远程指令执行射频指标监测任务,并将结果回传中心系统或区域节点。

2.3码流监测系统

为加强对中央电视节目版权的保护,覆盖工程对卫星链路传输的TS码流采用加扰加密措施防止非法接收,即前端AVS+编码器输出的多路TS码流首先送入加扰复用器进行加扰加密和复用,形成加扰加密的TS码流并送入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适配器。与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相比,地面数字电视的监测需要增加码流监测的内容,在对电视节目监测时,有些码流方面的错误值班人员用肉眼无法识别和判断,借助码流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节目码流异常,通过查找原因,排除隐患,减少对节目播出的影响。码流监测系统能够对ASI信号码流结构和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可以实现码流带宽分析功能,包括整个TS流总码率的最小值、最大值、有效值、当前值、TS流中每路节目的码率和所占带宽的比率、PSI/SI中每个PES的码率、空包率和其它数据的码率。码流监测系统还能够进行质量异态报警,按照TR101290技术规范,进行一、二、三级的错误监测。

2.4音视频监测系统

在整个地面数字电视监测中,音视频监测是最为直观有效的监测手段,更符合发射台值班人员对播出节目进行监测的习惯。音视频监测系统除提供信源节目和空收节目的多画面监测外,还能对节目异态进行报警,并实现节目存储。其主要组成如下:

2.41.信号源音视频监测

DTMB信号源主要采用卫星传输,卫星接收机输出的ASITS码流送入发射机,发射机激励器具备对两路码流的手动和自动切换功能。在进行信号源音视频监测时,需要在卫星接收机与发射机激励器之间加装ASITS无源码流分配器,如图1所示,分配后的一路码流送入激励器,另一路码流经转码后在液晶监视器上进行监测。

2.42.空收节目音视频监测

在地面数字电视监测系统中,值班人员通过空收节目的监测可直观了解播出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播出异常并进行报警,缩短故障时间。在这一环节,首先需对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和解调,解调后输出的传输流为清流,直接发送给监测模块以硬件方式进行高速处理转码,对传输流数据包进行TCP/UDP的IP封装,实现TSoverIP的网络传输。

2.4.3.音视频节目监听监看及报警,主、备信号源码流与空收解调后的码流送入TSoverIP设备,进行IP封装,经千兆交换机后,送入AVS+转码及视音频处理器,最终输出的音视频节目在监视器上实时显示。视音频处理器将每路信号的数据流通过网络传送到远程监测端,进行存储和调用。基于IP封装的信号源及空收节目的音视频节目可以在监视器上任意组合进行全面监视,也可将一个节目画面独立监视,能够监听节目的伴音音频。一旦出现视音频丢失,视频图像质量变差(黑屏,静帧等)的情况系统自动报警并在监视器上显示报警的视频图像,同时扬声器输出伴音音频。出现视音频黑场、静帧、静音、彩条、无伴音等故障时,系统进行声光报警和提示框弹出提示,将报警信息记录至数据库,报警查询信息与异态录像信息可以实现联动查询。系统支持异态录像和下载功能,支持远程调用,异态节目内容保存一年以上。

3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之处

面数字电视的监测工作处于初期阶段,具体的技术应用有待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不断充实和完善监测技术手段,使之更加切合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发射特点。

1.技术标准统一

目前,全国各地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作开始起步,各级广播电视监测部门及相关的厂家也在研究地面数字电视的监测技术,初期可能会有不同的技术方案,特别是数据接口标准可能会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监测技术研究和监测方案制定时,应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数据接口的一致性,从而达到监测数据共享的目的,更好的为覆盖工作服务。

2.通讯网络建设

此次承担覆盖任务的发射台大部分处于海拔较高的山顶,位置偏僻,通信网络基础条件较差,严重影响远程监测能力,严重影响数据共享。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应当积极探索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通讯的能力,如在光缆、微波等未通达的台站,充分利用4G网络、远距离WIFI通讯等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的回传。

3.CDR监测技术展望

考虑到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数字音频广播相关研究及推广应用,全国各地开始建设包括CDR在内的数字音频广播发射系统,并正式提供数字音频广播业务。为此,应在现有模拟广播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部署相应的数字音频广播网络及信号监测设备,构建统一的数字音频广播监测监管平台,实现对中央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和网络覆盖效果、信号质量和播出内容等的实时监测。

4结束语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作正在全国开展,此项工程投资大,覆盖广,如何对其进行监测监管,保证投资成效,保证中央台及地方台节目的良好覆盖,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同时在组建单频网过程中,如何利用监测手段,合理优化单频网的覆盖及播出质量也是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解决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建设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监测平台,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作提供服务,有益于国家资金的有效利用、有益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有益于广播电视覆盖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数字电视技术有线电视论文[范文模版]

1.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

通过模拟信号技术发展而来的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是把之前的信号进行复制,随后输送到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技术是把之前的信号分开,并且进行转变,这些被分开的信号再通过传输后,进行传播,随后当通过有线电视接收时,还把这些信号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就不会损坏有钱电视中之前的信号,有线电视上的数字电视技术使播放时的效果更加清楚,使电视中的画面更加真实。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数字有线电视所传输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加的清楚。数字电视信号是把之前的信号进行转变,不是简单的复制信号,对于原来的信号不会发生损坏,可以使有线电视的信号更加地完整性,可以使电视传输出来的画面不会出现失真现象,使画面更加地流畅。第二,信号进行传输时,所采用的是光纤传输。利用光纤传输信号信息不仅可以拓展数据信息的荷载量,可以使数字电视的有更多的频道进行选择,传输的电视内容可以多种多样。第三,基于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与现今数字电视的融合可以使有线电视网络多样化,可以使有线电视通过网络浏览视频、音频,还可以使有线电视利用视频通话,实现远程操作等相关功能。

2.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的传媒业普遍采用,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数字电视机顶盒。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数字电视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络中心进行连接,其实即是一种可以起到转换作用的设备。数字电视信号通过电视机顶盒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电视信号,将各种图像以及声音通过压缩的方式置换成数字流,机顶盒还可以把这些数字流进行解码处理再还原成之前的模拟信号,随后再利用其它的音响设施以及显示器提供图像和声音给使用客户,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数字机顶盒可以将之前模拟有线电视信号技术置换成现代的数字有线电视信号技术。数字机顶盒是数字电视技术所产生的一种产物,机顶盒具有以下几种功能:第一,机顶盒可以向电视用户提供图像和声音,供客户使用。第二,数字电视技术是基于机顶盒服务的。第三,机顶盒可以提供一些广播数据信号,在进行传输信号的时候是利用电缆进行传输的,部分信号是通过同轴混合网传输的。此外,机顶盒可以在交互式多媒体中应用,用户可以选择很多种网络服务功能,比如说,软件更新,升级,接收邮件,上网,各种电台的点播等,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功能越来越多。数字电视技术不管在网络公司中还是广播电视台中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在许多地域都采用了数字化电视技术和双向网络有线电视技术的改造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第一,客户端;第二,双向网络;第三,前一部分系统。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技术可以看到多个地方的卫视台,以及中央卫视,所收到的信号十分的清晰化,接收信号时也更加地稳定、安全。数字信号电视技术还可以使一些个性化服务的用户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喜欢的游戏、想看的电影、电视都可以进行点播,享受多种交互式点对点的娱乐和信息等服务

3.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

和之前的模拟信号传输所不同的是,数字电视技术在传输中所利用的是HFC方式,利用的是AM-VSB频分复用方式,利用了不一样的频率将各个节目进行区分,主要可以使之前的数字信号符合现在的HFC网络的标准要求,将传输信道进行编码处理,其中包括了码的流动量;R-S编码;卷积交织;字节到字符的映射;差分编码;基带成型滤波和QAM调制,相容与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各个信号之间的可以进行乱码的调解,利用分解把流码进行分开,可以有效预防各种信号之间的干扰。从高频载波形式上,MPEG-2与HFC在高频段进行网络传输时的模拟信号是相同的,采用混合传输,电缆传输、以及被光链路传输。数字电视技术方面SDL可以在调整的状态下进行传输,PDU,IP/IPX,ATM信元等都可以适用于复杂多变的歼敌数据传送过程,SDL不依靠SONET/SDH结构,在DWDM层的上面位置,兼容性能非常好。它使数据信号传送过程中更加的安全、可靠。SDL干扰频器所接收到的信号遭到损坏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它在数字电视信息中的传输过程中以其高质量的传输效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数字电视的环节组成4.1信源编码

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把图像以及声音转变成数字化,达到模拟信号转变数字信号的目的。

4.2复用

分复图像、视频以及各种数据合为一体的,以包为单位的数字信号源,再进行分割和区分,最后就组合而成了一套节目流或者多套节目流。

4.3信道编码与调制

信道适配其实就是信道编码。实现信道编码主要是依据各种数据流处理编码,为此达到减少错误。还可以将一些基带数据流存放于高频波段中,由此转变成频带信号。

4.4传输信道其中有HFC、卫星、数字干线、无线等。

4.5SDL技术

SDL在数字电视技术中的传输过程中不仅兼容性能比较好,而且在调整传送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克服复杂的数据,尤其是对PDU,IP/IPX。ATM信元等多数类型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从本质上看待SDL技术,它是不受限于SONET/SDH结构的,通过自身就可以连接达到实现于DWDM层中,兼容性能非常好,可以保证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地安全、可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数字电视中的数字流转化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得以提升,主要是由于SDL干扰频器可以从很大程度中减少各种损坏。在进行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SDL矩形高速流可以进行传输数据信息的叙述,SDL贞中的L1可以同步于传输中的各种性能,大大减少出错率。在进行传输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可以有效被制止。

5.总结

新时期下数字电视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电视传输技术,比之前的模拟电视技术多出了许多的传输信道的数据资源,使电视所接收到的传输画面更加清晰,数字电视技术可以利用数字机顶盒取得更多的数字电视节目。根据广电总局对数字电视未来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是:先进行布线,然后再通过卫星进行直播,然后再进行地面无线的“三步走”战略方针,我们未来2015年一年中,将完全由模拟信号过渡到数字信号。所以我们对数字信号电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第五篇: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总结

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总结》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篇一:数字电视课程总结报告

数字电视

总结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1.数字电视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一套完整的数字电视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和用户终端系统。核心技术系统由信源编解码、复用和解复用、信道编解码、调制和解调、信道和显示器等六部分组成。

数字广播电视前端系统可分成四部分:信源部分、处理部分、传输部分和管理部分。

1、信源部分,主要用来产生各种电视节目和数据信息,其来源包括卫星接收、电信接收、自制节目和互联网等,其主要设备包括数字卫星接收机、视频服务器、MPEG-2编码器、节目采编工作站、信息服务器、信息采编工作站等。

2、处理部分,主要是对各种数字信号进行处理,通过这些处理使系统提供的附加服务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并使广播电视运营商能方便地控制各种设备,其主要包括传输流处理器、传输流复用器、条件接收系统等。

3、传输部分,主要是进行信道编码调制,针对不同的传输媒体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如QAM、QPSK等调制方式。

4、管理部分。是控制复杂化的数字前端的关键,要满足差错管理、设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性管理和用户管理等网络运行的基本要求。传输网络一般由HFC网络(负责

传输节目流)和IP网络(家庭里多用ADSL,用于回传控制指令)构成。终端负责解出节目流,还原音视频信号到电视里,并负责完成相应的认证。电视台的节目在前端由光调制后先通过HFC网络的骨干光纤环网传输到双向同轴电缆网络,然后传输到用户机顶盒,范文TOP100而用户的上行信息也通过HFC网络的规定频段上传到前端进行解调。

信源编解码是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编解码,目的是为提高数字通信传输

效率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各种编码尽可能地去除信号中的冗余信息,以降低传输速率和减少传输频带宽度。复用是将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各种媒体流按照一定的方法复用成一个节目的数据流,将多个节目的数据流再复用成单一的数据流的过程。接收端得解复用过程与发送端得复用相反,目的是使传输的电视节目数据包具备可扩展性、分级性和交互性。信道编解码是为提高数字通

信传输的可靠性而采取的措施。调制解调是指为提高频谱利用率,把宽带的基带数字信号变换成窄带的高频载波信号的过程。信道有卫星广播、有线电视和地面广播信道等。电视接收机包括解调、信道解码、解复用、视音频解压缩和显示格式转换等。

2.模拟电视接收机的结构与组成

模拟电视接收机俗称机顶盒。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分为4层:硬件、底层软

件、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硬件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硬件平台,主要实现音视频的解码。而电视节目内容重现、操作界面与数据广播业务实现,以及机顶盒和Internet互联等都需要软件来实现。

从信号处理和应用操作上看,数字机顶盒包含以下层次:

(1)物理层和链接层:包括高频调谐器、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信道解调(QPSK、QAM、OFDM、VSB 解调)、信道解码(卷积解码、去交织、RS 解码和能量扩散);

(2)传输层:包括解复用,把传输流分成视频、音频和数据包;

(3)节目层:信源解码:包括MPEG3 音频

解码;

(4)用户层:包括服务信息、电子节目指南、图形用户界面(GUl)、浏

览器、遥控、条件接收和数据解码;

(5)输出接口:包括模拟视音频接口、数字视音频接口、数据接口、键盘

和鼠标等。

数字电视机顶盒硬件由网络接口模块,传输流解复用器,条件接收模块,视音频解码器和后处理,嵌入式CPU存储器模块和接口电路组成。软件系统则由底层软件,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3.扫描方式

显示器的扫描方式分为“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两种。逐行扫描比隔行

扫描拥有列稳定显示效果。早期的显示器因为成本所限,使用逐行扫描方式的产品要比隔行扫描的贵许多,但随着技术进步,隔行扫描显示器现在已经被淘汰。但是我国的家用电视仍然采用隔行扫描方式。我国将在2015年全面实施模拟数字化电视结束模拟广播电视。

4.数字电视标准

AVS(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标准是《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系列标准的简称,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也是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顾名思义,“信源”是信息的“源头”,信源编码技术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数字音视频海量数据(即初始数据、信源)的编码压缩问题,故也称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显而易见,思想汇报专题它是其后数字信息传输、存储、播放

等环节的前提,因此是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AVS标准三大特

点为:

(1)我国牵头制定的、技术先进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先进;

(2)领导国际潮流的专利池管理方案,完备的标准工作组法律文件——自

主;

(3)制定过程开放、国际化——开放。

AVS将在标准工作组的基础上,联合家电、IT、广电、电信、音响等领域

的芯片、软件、整机、媒体运营方面的强势企业,共同打造中国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光辉未来。AVS作为中国无线数字电视DMB-TH传输系统的解编码芯片组被强制标准融入机顶盒以及其他数码产品中。今后所有中国无线数字电视必须符合该标准进行接收传输。大大的提高了我国政府对电视产业的自主权。

与MPEG1的区别

首先是第一个使用的数字视频编

码标准,设计相当成功。之后的视频

编码国际标准基本上都是基于该标准相同的设计框架,MPEG1就是基于的框架。

标准是一种用于双向通信的ITU标准,主要用于在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上传输电视电话会议等低码率的多媒体领域。采用p×64kbit/s的声像业务的图像编解码,其中p=1,2,…,32,为实现低成本,只用Y、U、V为4∶2∶0的一种格式。帧格式有两种,CIF(352?288)和QCIF(176?144)。采用基于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和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8×8共64个像素的DCT(设置自适应量化器;再采用Huffman或算术变字长编码(VCL)实现熵编码。图像输入以宏块MB为单位输入,MB中包含亮度信号Y的4个8×8像素方块,色度信号Cb、Cr的各一个8×8像素方块,共6个8×8像素方块。帧内帧I图像采用

帧内编码,不参考其它图像帧而只

用本帧信息进行编码。

MPEG-1标准主要是针对活动图像及相应声音及数字存储媒体的压缩编码标准。用于高至/s的数字存储媒体的活动图像和相应的音频编码。基本目标是将活动的视频图像及伴音压缩编码处理成一个既包括视频又含音频信息的复合二进制比特流,同时保持图像和声音的同步,压缩比可高达200:1,相当VHS画质。MPEG-1视频编码算法对的重要改进范文写作,增加了B图像帧(双向预测编码图像)和图像组的概念。

MPEG1的数据层包括:图像序列层(Video Sequence layer),图像组层(Group of Picture),图像层(Picture),宏块条/片层(Slice),宏块层(Macro block),块层(Block layer)。解码器系统是经E1信道接收到的远端信号,通过HDB3解码和位定时提取电路。产生时钟信号并变为相应的NRZ码。该时钟和NRZ码进入可编程专用芯片,进行带有前后方保护电路的同步检测及提取后,在时序电路的控制下,通过去交织和RS纠错解码恢复MPEG系统数据流。数据流经过包头检测及MPEG1数据格式交换,到达MPEG1的视音频解码单元。经解码最后输出一路模拟视频信号和两路音频信号。

6.数字机顶盒信号的接收

MPEG传输流中传输的与控制字相关两个数据流就是ECM和EMM。ECM中除由业务密钥SK加密的CW,还含节目来源、时间、内容分类和节目价格等节目信息。它与加扰的节目码流复用一起传接收端。EMM中除由用户个人分配密钥PDK加密的SK,还含地址、用户授权信息,如用户可看的节目或时间段,用户付的收视费等。采用的是CA加密算法。用户端的解码器首先从传输流TS中分接出ECM和EMM码流,然后从智能卡读取用户个人分配密匙PDK,用PDK对EMM解密得到业务密匙S

K,再利用业务密匙SK对ECM进行解密得到控制字CW,并将CW通

过智能卡接口送给解扰器,解扰器利用CW就可以将加扰的传送流进行解扰解密了。

7.学习体会及建议

以前都是坐着看电视就可以了,从未了解数字电视背后的东西。选了这堂课

篇二:数字电视培训总结

数字电视业务信息

数字电视业务信息由和两部分构成。PSI是MPEG-2规定的,它由、、和4个表构成,其中PAT、PMT表最为重要。SI是DVB标准规定的,是对PSI的扩充,它由BAT、SDT、EIT、RST、TDT、TOT、ST、SIT和DIT 9个表构成,其中BAT、SDT、EIT和TDT是强制性的。PSI/SI由“表”和“描述符”构成。表是PSI/SI的基本结构,针对特定用途,PSI/SI中规定了一系列表来实现它;表由变量和描述符组成。描述符提供了更多的描述功能。SI 表传送的信息都是通过描述符(descriptor)的形式给出的。

每个描述符都以descriptor_tag(用于唯一标识descriptor的类型)和descriptor_length开始。不同的描述符用于描述不同SI表中承载的信息。PSI是对单一码流的描述,由于播出系统通常存在多个码流(通常一个频道对应一个TS码流,多个频道就有多个TS码流),为了让使用者能在多个码流中快速地找出自己需要的业务,DVB标准化组织对MPEG-2规定的PSI进行了补充。即在PSI四个表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九个表构成了SI。NIT表在MPEG-2标准中未予规定,它是由SI来规定的。SI中九个表在实际中并不都需要传送,其中NIT、SDT、EIT、TDT是必须传送的,其它表则按需进行选择传送。

PSI表和SI表

篇三:数字电视课程总结与体会

数字电视课程总结与体会

通过数字电视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先进性,相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技术,数字电视技术有很多

优点,并且,数字电视技术将成为电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数字电视系统结构中广泛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和编码技术,数字电视的结构是一种分层结构,分为压缩层、复用层和传输层。其中压缩层包含了信源编、解码器,复用层包含了复用系统,而信道编解码和调制解调对应于传输层。目前正在使用的模拟电视是从上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为了压缩视频信号带宽,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下传输更多的电视节目,摄像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拾取图像,以串行方式通过残留边带调制发送到接收机端,在显像端再把奇数场信号与偶数场信号均匀镶嵌,就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像。我国将在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并在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目前国际上有很多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其中包括和MPEG-1等。是第一个实用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使用了混合编码框架,包括了基于运动补偿的帧间预

测、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空域变换编码、量化、Zig-Zag扫描和熵编码等技术。编码时基本的操作单位为宏块。使用YCbCr颜色空间,并采用4:2:0色度抽样。而MPEG-1为了更好地表示编码数据以及便于对图像序列的随机访问和编辑,对视频数据流规定了分层的结构。它分为六个层次,自上而下依次为视频序列层(Sequence)、图像组层(GOP:Group of Picture)、图像层(Picture)、切片层(Slice)、宏块层(Macro Block)和块层(Block)。各层的主要内容是:视频序列层:视频序列是一个被处理的连续图像,是由图像组构成的,起始码后是序列头、序列扩展数据、序列纠错数据等,视频序列层以序列终止符结束;图像组层:图像组是进行随机存取的视频单位,它由定义的一组或多组帧内编码帧或非帧内编码帧图像构成,图像组层中,在图像组起始码后是可选的GOP头,包括了时间信息,图像层数据;图像层:在图像起始码后是图像头,图像

头后是扩展数据,再后面是实际的图像数据;切片层:包括宏块条,宏块条包含了若干个连续的宏块,是重新同步单位,当因误码而失去同步,可以根据起始码重新同步;宏块层:宏块层是由宏块头加块层数据组成;块层:块是MPEG码流的最底层,每个块是一个8*8像素的数据矩阵,每个块中只含有一种

信号元素,即它或是亮度数据矩阵,或是某中色度数据矩阵。我国颁布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简称AVS标准,它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

电视机顶盒是连接电视的网络终端设备,在MPEG传输流中,与控制字传输相关的有两个数据流:授权控制信息(ECM,Entitle-ment-Control Message)和授权管理信息(EMM)。由业务密钥加密处理后的控制字CW在ECM中传送,ECM中还包括节目来源、时间、内容分类和节目价格等节目信息。ECM和

已加扰的视频、音频及数据码流复用在一起传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ECM后必须用与发送端加密时所用的同一密钥进行解密才能得到控制字CW,所以,这个对控制字进行加密的业务密钥SK也需要进行传送。目前一般的CA系统大多将DES算法对授权控制信息ECM进行加密。用于对控制字加密的业务密钥由用户个人分配密钥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在授权管理信息EMM中传送。EMM中还包含了地址、用户授权信息,如用户可以看的节目或时间段,用户付的收视费等。由于EMM信息的变换频率通常不高,对其加密处理的速度要求不高,但安全性要求较高,所以常采用RSA算法对EMM信息进行加密。

在学习数字电视这门课程之前,我一直以为数字电视技术是一项很高科技的技术,学过之后,我才开始了解了数字电视的相关知识。虽然上课讲的都是一些很枯燥的理论知识,但是我还是受益匪浅,如果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得到

实践,我想会更加提升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图像、编码、数字、信息、传输、解码、数据、标准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下载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IPTV关键技术分析及前景展望

    IPTV关键技术分析及前景展望IPTV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缩写,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

    卫星数字电视技术常用缩语

    卫星数字电视技术常用缩语 AAS(Automatic Addressing System)自动寻址系统 ABR(Available Bit Rate)可用比特率ACU(Antenna Control Unit)天线控制器ACI(Adjacent-Channel I......

    数字电视技术世界运行状况一览

    数字电视技术世界运行状况一览对于国际数字电视的飞速发展,我国数字电视仍处于试验阶段,与国际强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将来的进展却可能并并非如此。为了让读者者对国际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检测与维修经验点滴

    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检测与维修经验点滴 目前数字机顶盒的推广工作已在全国许多地方展开,数字电视具有高质量的画面和高保真的音效等特点而得到社会的公认,它的出现不仅是广电......

    有线电视与电信IPTV区别

    有线数字电视与电信IPTV 的比较 1、IPTV需求面较窄。由于IPTV以收费节目为主,所以主要服务对象为那些支付能力较强的高端用户。在互联网上开展IPTV业务,带宽、频道切换时延、Q......

    IPTV业务应用技术及其全球发展趋势分析

    IPTV业务应用技术及其全球发展趋势分析 1、IPTV业务简介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IP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以电视机或PC机作为接收终端,向......

    IPTV分析:中国IPTV市场五种商业模式

    IPTV分析:中国IPTV市场五种商业模式 http://www.xiexiebang.com/networks/ 2008年01月17日11:14 来源:通信世界 字号:小 | 大 【文章摘要】伴随着IPTV业务的不断深入开展,其在中......

    地面数字电视特点分析论文[合集]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地面的数字电视的特点及其信号传输覆盖基本特性,总结分析产生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接收不良问题的客观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有效措施,降低产生接收不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