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现数学 应用数学 开启智慧范文
发现数学 应用数学 开启智慧
青州市偶园回民初中 解素萍
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着探索的创造,需要有条理的思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几年来,我们一直遵循这个原则,创造性地进行数学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今年中考情况和我校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转变教学思想,适应数学教改的需要
纵观近几年的数学中考命题,明显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命题,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加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渗透,注重能力的考核。自从新的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基础知识范畴以来,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为数学界所普遍重视。然而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却是漫长的,绝大部分的考生并没有领悟数学思想的真谛,因而不能在考试中运用“思想”来指导“思维”活动。在有限的两个小时考试时间里,面对众多的“陌生”问题,若没有灵活通畅的数学思维能力,则很难顺利完成答卷。所以,数学教育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强化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
2、增加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加大探索能力的考查。这是初中数学教材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由于这些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得分率普遍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初三复习巩固提高阶段,教师应充
分挖掘例题的教学功能,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尽可能地触及学生思维的“发展区”和拉长“知识链”,充分暴露例题教学的思维过程,利用例题的各种“变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适应“中考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命题原则。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今年潍坊中考的应用题,符合当今经济社会的背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题所用知识是初中的重点内容列式与函数的求极值问题,这对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及教师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和“以本为本”起到了导向作用。
上述这三个特点恰好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数学教学已经从传授知识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大家都知道中考命题的原则和重视基础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贯彻和落实。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难、繁、偏、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充分挖掘课本中例题的教学功能。如:教学不等式的性质,通过7>3展开,两边同加上一个数,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同乘以一个负数,边运
算,边启发,边归纳,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去发现,从而概括结论。再比如,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解编写为阅读理解题,让他们探究解法,说明错误原因,给出正确解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矫正,学会总结与应用,让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数学观的过程。
2、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如:(1)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让学生用四根相同的火柴摆一个三角形,学生摆不成,为什么呢?怎样的三边才能构成三角形呢?(2)讲解对称图形,让学生用最快的方法,剪一个蝴蝶,有的学生用对称性很快剪好。象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化难为易的例子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体验,强化应用意识的培养。近几年,列不等式选择设计方案问题;列函数式求极值问题;利用统计初步解决实际问题,在中考题所占比重较大,失分也最多,讲解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环境提炼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总结,加强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学的灵魂,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能否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实际问题是衡量学生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抓好“三基”的同时,把课本中蕴
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出来,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初中数学中常用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在例题、习题中随处可见。可以在每节课小结时,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前学过的哪个知识是用这种思想方法解决的?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用这种思想方法来解决?也可以给出一道题目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分析每步的解题根据、思想、方法,或者给出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再去解决同类型的另一题目。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妙处。
4、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规范教育。
数学是社会创造中的有利工具,是信息时代的普遍性技术,是一个现代人所具备的重要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自己的工作。目前,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它背离了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不断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如:给学生留一些有思考性的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让他们查阅资料,自己找出答案,并在课堂讨论自己的答案,教师给予指导。另外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以积极向上的、满怀信心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再学习机会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技术革命的时代,无论知识的增长,还
是技术的发展都日新月异。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思想。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位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再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广泛开展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准备。一个学期,每位数学教师至少有选择地听课十次。课后授课教师进行说课与自评,同科教师讲评,指出优缺点,做好讲评记录,努力做到精心组织、细心讲评,相互之间坦诚相待,这种校内讲课方式使教师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受益非浅,极大地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观摩优质课,向优秀教师取经。在认真做好校内讲课的同时,对市、办事处组织的优质课,只要有机会,学校就组织教师观摩学习,让教师及时汲取其它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和应用。另外,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组织教师观看外地的数学优质课教学录相,做到“站得高、看得远、广取众人之精华”,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3、精心选购教学资料。结合数学课程改革动向和中考指导方针,不断更新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料,每两周一次数学小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阅读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数学报、中学数学中考走向等资料,在阅读中,搜集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并分类做好记录,以备教学之用,为搞好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学期末小论文交流会。学期末,每位教师都积累了不少的数学数据、材料,如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及授课体会,自己出的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成绩及试卷分析,阅读教学资料笔记等。这些原始数据与资料都是有实用价值的,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手材料,教师们把平时工作中得到的零星经验,认真总结,上升为理论,写出了一些有指导性的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这种资料的原始积累方式,小中见大,对指导今后的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有组织地举行这种小论文交流会,既是每位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
5、支持教师在职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知识爆炸般增长的情况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自己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学相长。我校各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级各类学习,校领导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知识层面的更新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我校16位数学教师中,先后有3位教师参加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有8位教师完成在职本科学习,有10人参加数学新课程改革培训,从而使数学教师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提高,思想不断更新,为数学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数学教学领域,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应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也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教学体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永无止境,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倍努力,勇于探索,使我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用好“数学模型”钥匙,开启数学智慧大门
用好“数学模型”钥匙,开启数学智慧大门 通过对《如何构建数学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相遇问题》这一专题的深入学习,使我对以数学模型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好学数学,有了更大的帮助。著名德国数学家A.Einstein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这句话可以说是“数学模型”应用最初的指导思想。所谓数学模型,简单地说,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是对现实原型的概括,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如何在相遇问题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很好的自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刘老师在这节课中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以后教学中大胆尝试应用数学模型吃了一个大大的定心丸。
一、提出模型——初步感知相遇问题
课堂上,刘老师通过4次直观活动,为学生全面、深刻的诠释了相遇问题的“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和“最后相遇”四要素。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使一个相遇问题的直观运动模型呼之欲出,也更好的为下一步学生自主建立语言文本模型打好了基础。以上这些工作,看似“繁琐、麻烦”,其实不然,如果没有以上的铺垫,学生只会建模,不能熟练用模,作业中肯定就会错误百出。这正是以前我在教学中的“软肋”,频频导致学生学习中出错的“病根”。
二、建立模型——思考与方法的双丰收
在学习中,学生尝试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已有信息,优化小组内出现的各种方法,自然而然的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思
考,构建出了相遇问题的语言模型,接着,分析比较得到了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突出了解决相遇问题中,图形模型的重要性。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构建起了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70×5+60×5或(70+60)×5
这一过程,为学生深刻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速度和×时间=总速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构建出了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为下面解决更多的问题树立了标杆,实现了“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的和谐统一。
三、模型拓展——来于生活,用于生活
将自己高度抽象概括的模型应用于生活,应用于问题,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加懂得了数学的应用性和重要性,正如开头所说的,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一个个模型来实现,世界因为一个个模型而进步。最后,希望借着本次研修的东风,使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迈进一大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三篇:应用数学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科教兴洛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教研为中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坚持科研兴教为先导,强化教学研究,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以课改为重点,努力做好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面向基层,面向师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不断提高我市的教育质量而努力奋斗。
附件: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2010年3月
附件:
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3月8日—10日);
2、高三年级“二练”(3月25日、26日);
3、高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4、举办洛阳市高中物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5、举行高中师生纵横数字信息化竞赛;
6、组织参加2010省教研室课题培训暨选题发布会(3月26日—28日);
7、召开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及县(区)语文教研员会议(3月10日);
8、组织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到二外调研、听课、评课(3月15日前);
9、征集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并组织评比(3月—6月);
10、第十五届“华杯赛”初赛(3月13日上午10:00—11:00);
11、组织河南省初三数学竞赛预赛(3月13日);
12、组织全国初三数学竞赛决赛(3月21日);
13、初中英语学科到15所学校听课,开展教研调研(全学期);
14、初中英语学科应邀到学校举办复习专题讲座(全学期);
15、初中英语学科开展两项科研课题实验(全学期);
16、初中英语学科组织召开赴美教师专题报告会;
17、召开中招英语复习备考会;
18、初中英语学科召开毕业班复习教研研讨会;
19、组织召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3月底);
20、积极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与结题工作(全学期);
21、省教研室召开第五届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课件评选和课题发布会;
22、组织参加河南省中考历史复习备考会议;
23、召开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
24、初中物理竞赛预赛(3月14日);
25、初中物理竞赛复赛(3月28日);
26、组织开展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27、组织参加省初中化学竞赛初赛(3月27日上午8:00—10:00)
28、组织开展初中化学省市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选活动;
29、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技能大赛;
30、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第二阶段验收工作;
31、全省小学语文“三优”评比初评工作;
32、举行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3月10日、11日 地点:市实验小学);
33、举行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大赛;
34、组织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参加课题申报工作;
35、组织开展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推选参加省优质课比赛选手;
36、组织开展小学科学省市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评选活动;
37、组织开展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工作;
38、征集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案例集;
39、北师大出版社举办品省品社教师培训和本学科年会(上半年);
40、组织召开洛阳市音乐美术学科县(区)教研员,市区中学骨干教师教学研讨会(3月10日);
41、组织洛阳市2010年“步步高”写字比赛作品,报省教研室参评(3月31日前);
42、完善《世界艺术教育网》洛阳美术教研版块的内容,并注册洛阳美术教师论坛;
43、组织音乐骨干教师到县(区)听课;
44、举办洛阳市幼儿园教师说课评比。
四月份:
1、高
一、高二年级期中考试(4月21日—23日);
2、组织高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
3、高中英语中心组成员到英语薄弱学校听课指导;
4、开展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论文评选(4月下旬);
5、开展高中生思想政治小论文评选(4月下旬);
6、组织开展高中历史优秀课件评比;
7、洛阳市高中物理竞赛报名;
8、召开高中、初中物理学科省优质课观摩研讨会;
9、举行高中化学优秀论文评比;
10、举行洛阳市第20届中学生生物学预赛(4月中旬);
11、举行高中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课件评选活动;
12、举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技能大赛;
13、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调研;
14、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库征集及评选;
15、参加第四届全国双语教育研讨会;
16、召开初中语文学科中招复习研讨会;
17、第十五届“华杯赛”决赛(4月10日上午10:00—11:30);
19、初中数学召开初三中考复习研讨会(4月下旬);
20、组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理论与技能培训;
21、组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22、召开市中考历史复习备考会议(4月下旬);
23、举行初中历史教师技能大赛;
24、召开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
25、组织参加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
26、组织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复赛(4月11日上午9:30—11:30 地点:东方二中);
27、组织初中生物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课件评比;
28、举行初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课件评比;
29、举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30、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工作;
31、组织小学数学观摩交流会(4月7日、8日 地点:市工人俱乐部);
32、组织参加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4月下旬);
33、举行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及观摩研讨会;
34、开展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评选活动,初选参加省“三优”评选及2010年中南六省参评论文及小论文;
35、组织参加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年会;
36、举行小学“德育小故事”评选;
37、举办洛阳市中小学生第二十三届风筝制作放飞竞赛;
38、组织参加小学科学西安课题年会;
39、省第六届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选,举行省课题发布会;
40、举行洛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小学4月1日—4日,中学4月18日—22日);
41、组织参加河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优质课展示、观摩活动(4月25日—28日 地点:郑州商城饭店);
42、组织完成洛阳市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工作;
43、组织洛阳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研讨会暨现场会。
五月份:
1、高三年级“三练”(5月6日7日);
2、组织参加河南省高中数学竞赛(5月上旬);
3、征集与评选洛阳市高、初中数学教育优秀论文(5月上旬);
4、组织参加全国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
5、开展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课件评选活动(6月下旬);
6、组织开展高中生历史优秀小论文评比;
7、举行洛阳市高中物理竞赛;
8、举行洛阳市高中化学竞赛;
9、组织洛阳市考生赴新乡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5月中旬);
10、举行高中生物学科新课改课型教学研讨会;
11、高中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课件省级评选上报;
12、洛阳市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评比活动;
13、召开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新课程研讨会;
14、组织参加省初中英语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
15、召开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思想培训会议;
16、组织参加省第七届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选和市历史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5月—6月);
17、组织初中物理优秀论文评选;
18、组织开展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推选参加省优质课大赛选手;
19、完成初中化学“杜郎口教学模式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
20、组织参加省教研室科研课题申报;
21、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优质课评选;
22、组织参加全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
23、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大赛;
24、组织参加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
25、组织参加省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评选(5月—6月);
26、举行洛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评比活动(5月19日前报送);
27、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28、组织评选河南省第二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5月上旬);
29、举行洛阳市普通话水平测试(5月下旬);
30、组织洛阳市幼儿园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
31、举行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六月份:
1、高考估分工作(6月7日—11日);
2、初中期末考试(6月21日—23日);
3、中招评卷工作(6月25日—30日);
4、组织高中语文“河南省文化小论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评比活动;
5、举办洛阳市(市区)高中数学优质课说课比赛(6月上旬);
6、组织参加全省高中英语优秀论文与课件评比;
7、举行高中历史优质课大赛;
8、举办洛阳市高中地理优秀论文和小论文评选活动;
9、选送洛阳市高中、初中物理优秀论文、课件参加省级评选;
10、举行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11、举办高中生物教师优秀论文和优秀课件评选(6月中旬);
12、举行高中生物教师说课大赛(6月中旬);
13、组织初中语文“河南省文化小论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评比活动;
14、组织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论文、学生小论文评比活动;
15、组织申报省教研室课题及课题结项;
16、进行小学语文课题阶段性总结;
17、组织参加省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6月30日前报送);
18、组织参加省小学英语及课件评比;
19、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评比和学生创新作品、学生小论文评比;
20、选送洛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参加省级评选;
21、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教师论文、学生小论文评选;
2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论文、学生小论文评选;
23、语言文字论文评选;
24、组织并推荐省、市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25、组织并推荐省、市幼儿园儿童画评比活动。
七月份:
1、高
一、高二质量检测(7月1日2日);
2、举办高中生生物科技小论文评选(7月上旬)。
八月份:
1、组织参加省生物教师优秀论文、课件以及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评选。
第四篇:简单数学 智慧课堂
名师论坛发言稿
简单数学
智慧课堂
----湛江“全国课改十年”成果研讨会学习心得
肖鹏云
12月3日到4日,我有幸与全县12位教师一起,参与了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研讨会,这是我县第一次派教师参加国家级别的教学研讨会。在短短2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近距离观摩了全国顶尖的久负盛名的小学数学教坛大师们上的一节节精彩展示课,听了专家们的专题讲座,不愧是一场精神的盛宴。它带给参会教师于思想的震动,情感的激荡、精神的洗礼。观摩名师课堂,聆听名师教诲,感受名师风采,真正感到是一种享受。在此,我将我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教学有所启发。
一、回眸:课堂因精彩而美丽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更加优秀,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获得学习成长。课堂真正的精彩,不是展示教师的精彩,而是展示学生的精彩。名师们的课堂恰是这种理念的写照。课堂上教师满脸春风,学生兴趣盎然,预设提问拿捏精妙,随机生成令人叫绝,活脱脱展示了一场师生“取经”画面。课堂高潮迭起,观课教师时而屏气凝神;时而豁然释怀;时而眉头紧皱;时而拍掌叫绝;心情随着课堂的演进,如同大
海泛舟,不时摇曳翻飞。这些名师各具特色各有风格,有的充满童真童趣,有的如同行云流水,有的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刻,有的诙谐幽默轻松活泼。种种精彩,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巧妙教学设计,令人大开眼界。
课堂上,这些教坛大师们各展风采,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为我们展示了充满师生智慧的课堂。
“生本课堂”: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何设计都要经过学生的思考方能起到作用,教师的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尽最大限度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所有教师都绞尽脑汁又感到最为困难的事情。在这方面吴正宪老师上的一节《重叠问题》(2年级)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介绍课堂实录)吴老师在这节课中,不断的引导、不断启发,一直等待,让学生说出想法,最终总结结论,在这过程中她还注重让学生问问题,向老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来,完完全全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在对待错误观点时,她的处理方式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说出了错误的观点,吴老师说“你总是那么与众不同,而且敢于表达自己观点,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再让其他学生辨辨,然后问这位同学“现在你有什么想法?明白了吗?”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
“活化课堂”:数学知识往往是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却是感性的。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演绎出数学活生生的灵气来,实践证明,活动与游戏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以愉悦的心情,参与游戏活动,不知不觉完成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最大效果。徐长青老师《重复》一课令我们大受启发,(介绍其中精彩片段)在这堂课中,徐老师自己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活像一个相声演员,他以绘声绘色的讲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理发师的困惑”这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研究过程中组织学生玩游戏,边玩边思考,处处设置矛盾冲突,老师装着傻乎乎的样子,完全退居幕后,让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游戏中,在玩中,不知不觉就获得了知识。尤其结尾,渗透数学思想,更让人称叹,老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生回答“重复!”老师接着说“重复长大后就叫集合,等你们长大后,到初中你们就会遇到它,那时老朋友见面,可别说不认识哟!”下课了,老师要走,学生一拥而上,“别走,签名!”可见此节课成功程度,教师受欢迎程度。
“研究课堂”:新课改以来,对于教学方法与学法做了比较多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让学生带着研究的目光,用研究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消除学生对“研究”的神秘感,让学生在研究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与认识,最终使学生学会自
主学习,这是我们的终极追求。黄爱华老师一节《认识百分数》充分体现这种理念。(介绍精彩片段)课堂上先让学生猜想,将猜想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教师把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猜想圈起来,让学生再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用研究的方法得出了知识。华应龙老师《平均数》一课,也是让学生从统计意义的独特视角来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让学生学得比单纯计算平均数更富思想价值的知识。
巧妙课堂: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智慧,除了上述四位知名教师外,其他教师在设计与教学环节中也有许多精彩的之处。如陈茹静老师的《垂直与平行》,用两支铅笔掉到地上,会有怎么样的情况?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就巧妙的解决了教师苦苦寻找的两条线间的关系这样一个生活中原型,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强震球老师在《认识厘米》一课中让学生一厘米长的小棒一下一下地量物体长度,激发冲突“这不是太麻烦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哦,可以将这些小棒连起来,在下面标上数字更简便”。再将他们用方框围起来,“那象什么了?”自然生成了厘米尺,预设巧妙生成自然,让人叹服。刘德武老师上的《找规律》一课,用节奏来读规律,使学生在节奏的韵律中感受规律,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和美感,真是一种创造,使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
欣赏这一幕幕,不禁感叹,课原来可以上的这么精彩,教师原来可以这么成功,教师原来可以如此幸福!课堂因精彩而发出迷人的光彩!
二、感悟:境界因思想而得到升华
名师课堂之所以这样精彩,除了他们拥有娴熟的教学技巧,精妙的教学设计外,还因他们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功力,更因他们对教育有独特的理解,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息息相关。这些名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以自己满腔的热情,去追寻自己的教育之梦。这些名师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让教师经营智慧的课堂”。思想为教师的成功插上了翅膀,就像武林高手,由于内功深厚,举手投足,皆成武功。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已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层次。他们的教学追求,已经不单单教学技巧这一“术”的层面了,而迈向了追求教育理想这一“道”的境界了。
思想一:“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这是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思想(介绍吴正宪简历)。这个想法是基于现实数学教学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提出的。因为很多情况下,那么有用的数学知识往往学生不愿学,或者学得不快乐,造成学生学习幸福指数不高。那么教师就要奉献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即“坚守有营养的数学”,“创造好吃的数学”给学生,特别是要想方设法使我们的数学让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学
得愉快,教师要学会退居幕后,学会等待,最后促使学生乐学会学数学。
思想二:“做智慧课堂,过双智生活”这是黄爱华老师的教育思想(介绍黄爱华)。意即要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教师要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基于学生知识基础,基于学生的疑问,基于学生的思考来进行我们的教学设计,来开展教学;教师要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引导,要多夸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适当装傻,将问题甩给学生处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智慧的教,学生智慧的学,那教师就能过上双智生活了。
思想三:做会偷懒的教师 这是华应龙老师的教育思想(介绍华应龙简介)。他认为,教师在很多时候都做了慈母的角色,当了学生学习的太久拐杖,生怕学生会犯错误,殊不知有些错误犯得越早,代价越小,包办了太多的学习过程,反而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得提高,老师自己累得够呛,成效却不明显。教师应从心底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思考,让他碰碰壁,走走弯路,反而对学生的学习有好处。教师口可以懒,手可以懒,眼与耳朵却不能懒,要善于观察,使外在的懒为内在的勤提供可能。平庸的人懒在不动脑筋,所以我们常常是因为不愿思考所以很忙,教师要善于找出一种方法,可以使教师从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能多学。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一种境界。
思想四:让教学从简单开始,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与自由 这是徐长青老师的教学思想。徐长青老师从反思我们写进教科书的爱因斯坦的名言“天才=99%的勤奋+1%的灵感”开始,殊不知后面一句更为重要的话被省略了,“但那1%的灵感可能比那99%更重”。所以我们过分看重了勤奋,却忽略了保护学生的灵感。过分相信勤奋的力量,却忽略了那些隐含在学生成绩后面的诸如情感、经历等缄默的知识。使一大批学生跟不上我们的教育脚步。教育是一门需要时间的艺术,是一门需要慢的艺术,教育决不能急功近利,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一切可能,呵护孩子那1%的灵感,静侯学生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他们会灿烂在不同的季节。
技能使人适应工作,技巧使人胜任工作,思想使人智慧工作,乃至享受工作。从学“术”到悟“道”,乃是我们的孜孜追求。
三、反思:教学在实践中前行
2天学习时间飞快地从指间滑过,学习活动结束了!但思考的列车却还在继续前行。观摩了名师的精彩课堂,感悟了名师的教学智慧,领略了名师的教育境界,也留下了一系列的思考。我们该向他们学些什么?我们该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带着这些思考反思我们的课堂,反思我县教育现状,深感问题多多,时不我待。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对教育的热爱,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激情,还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心。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们长期勤奋探索,是他们对学生高度热爱,高度负责的必然结果。这些名师们多数在40岁以上,可上起课来却依然激情满怀,自己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气场,影响着学生们,激励着学生。反观我们许多教师职业倦怠严重,人未老心已衰。课堂冷冷清清,毫无激情,学生哪来的热情?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也就不会有对教学的钻研,教学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实际上无论任何行业,成功者都是那些充满激情的人。只有有了工作的激情,才能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才能收获职业的成功,活出人生的精彩。
其次,我们要有强烈的学习精神。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最好催化剂,陶渊明说过“学习如春之草木,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辍学则如磨刀之石,不见其减而日有所损”。学习能最大程度的使我们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提升思想境界。虽然不是每人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但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可学之人,教师们可以利用电脑,在网上进行学习,多看看名师课堂实录,名师博客,一样可以学得很多。关键就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学习的有心人。
第三,我们要有钻研精神。象这些名师一样,认真的去钻研课标、钻研教材。只有对课标有深入的理解,才能
领悟教育的精神。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准确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来龙去脉(介绍吴正宪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处理方法)。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往往对备课这一重要环节变得漫不经心,认为反正那么简单,不看书就知道了,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对练习的研究。这样,很多教师的课堂由此变得粗糙,学生也就学得似懂非懂,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我们还要钻研课堂,改进那种慈母型的教学习惯,填鸭式的教学风格,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少用机械重复的训练,精心挑选习题,精讲精练。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在最经济的时间,花最少的力气,获得知识,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功。教师自己也能彰显自己的教学智慧,营造出智慧的课堂,从中收获快乐。我们还要钻研学生。而这一点也是最难的,也是教师较缺乏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多表扬,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要退到学生的思维原点,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问题,要加强对学生错误的研究(举例:常见的学生错误原因分析)。要蹲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相对,小心翼翼的接近学生的心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学生的大朋友。这样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了。
其实,名师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而这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在实践中去解决。最后,用古人充满智慧的三句话与我们老师们共勉:第一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意即我们全体教师要行动起来,为振兴会昌的教育事业、扭转会昌教育落后面貌而努力。第二句“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意即我们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心态对待我们的职业,要有真诚的爱心对待我们的学生。要用符合自身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为教师添彩。第三句“上善若水”。要让我们的教学象水润泽万物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灵,既要追求效果,又要符合教育规律。
各位教师,实践是最好的舞台,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教师在各自平时的工作中多思考,多钻研,多总结,我们教师的成长定然可期;只要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会昌教育的振兴也一定能实现!
第五篇:数学教学智慧
数学教学智慧2010-06-26 16:44:36|分类: 读书摘录|字号 订阅
《论语·为政》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哉?”意思是说:首先观察一个人因何去做一件事,然后观察他如何去做这件事。再观察他做此事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如此观察,一个人是好是坏能向何处去藏匿呢?!它的本意是告诉人们如何鉴别一个人的好坏,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但是,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
视其所以——怎么样
托兰斯指出,要在承认儿童具有开发的巨大创造潜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新的机会,让儿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或从事其他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规定,培养、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探索、争鸣和发明创造,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观其所由——为什么这样
我们知道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他从原有经验出发,在低水平支撑下建立,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逐步建构起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并在认识过程中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心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认识过程都是阶梯式发展的,也可能是跳跃式的,因为有很多东西在人们的经验中早就有了,关键是如何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使新知与经验获得联系,一旦联系成功,新知的获得便水到渠成。
察其所安——他喜欢怎么做
数学家喜欢或者希望把什么都归结为数学关系,总是思考着:在表象千丝万缕的背后有着什么联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数量关系式表达。笛卡尔正是出于想把任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的想法才发明了解析几何。这也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的认识过程。
这种对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行为就是一种数学式的思维,这种数学思维是受到数学化观念思想的影响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化思想、观念、方法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以处理的但又对原来的问题有用的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有时还须对问题作出解释和讨论。如何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不是简单的,它比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难。
事实上,无论是“视其所以”,还是“观其所知,察其所安”,其核心只有一个,便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智慧,就不能只是在某一个课例、某一节课中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知,察其所安”;只有在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去贯彻、执行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日渐提高,我们的教学智慧才能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