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时间:2019-05-13 09:4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第一篇: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一线见闻: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转制前经营状况举步维艰,转制后坚持“艺术围绕市场转、演员围绕观众转、经营围绕效益转、二线围绕一线转”,演出场次、接待观众、演出收入分别是转制前的5倍、10倍和6倍,“小木偶、大产业”的发展之路已具雏形。

《决定》提出,“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促进文化产品合理流动

缩小城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是缩小城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一样,要求发达地区的先进文化科技、资本、优秀文化人才等流向文化产业落后地区,文化产业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和文化资源流向文化产业发达地区,从而缩小城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要摒弃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等保护落后、抑制先进的做法,消除影响文化产品、要素流动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也是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条件。结构不合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只有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才能有效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流动,一是有利于优质文化资源向优势文化企业集聚,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二是有利于科技、资本、人才等文化资源在各类文化产业间优化配置,推动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提高文化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推动文化企业资源整合,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格局,完善协作配套机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四是有利于健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文化产业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使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与城乡居民文化需求结构和购买能力相适应,提高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要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加强文化市场监督

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一是发展文化产品市场,逐步完善文化要素市场。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二是完善现代流通体制。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加快文化产业物流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农村连锁网点。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流通网络。三是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发展和完善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市场化程度。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准入条件,严格市场主体资质审查,把好资质、产品、人员、技术等准入关。构建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文化市场信用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

(资料来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数字链接:2010年,全国46个演艺企业集团整合成立,区域性龙头演艺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120家出版集团、报刊集团、发行集团和印刷集团资产总额3234.2亿元、主营收入1785.8亿元,在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达73.5%和53.8%,行业龙头的地位与作用初步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大银行给文化产业授信融资总额超1000亿元;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全国共有26家上市文化企业,总市值达1300亿元,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长为A股市场的一个新兴板块,2010年新增的8家上市企业融资104亿元。

2010年,全国县级艺术表演团体5825个,占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比重由2007年的74.2%提高至84.9%。全国文艺院团共赴农村演出84.67万场次,比上年增长14.3%,占全部演出场次的61.8%;农村观众人次5.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3%。

2010年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目前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已有590家文艺院团、402家出版单位、327家电影公司、595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32家省级党报党刊发行机构、52家电视剧制作机构完成转企改制。29个省区市已组建省级广电传输网络公司。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二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专栏,对《决定》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为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及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丰富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总要求,并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不容置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束缚文化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只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理解《决定》提出的重要论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人启动的。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就开始完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哺育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坚定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先进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走上历史舞台,而且一直以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先进文化为指导、以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

第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发现,近代中国之所以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之腐朽没落,在于小农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在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掠夺。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长,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高扬主旋律,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使中华文化在现代以来奏响了堪称华夏五千年文明历程的辉煌乐章。中国共产党不仅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在发展先进文化的前列,在实践中把党对发展先进文化的意志和目标转化为现实的领导能力、建设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们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动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积极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以民族文化为土壤,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从5个方面科学概括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第二,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5%。第五,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

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 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哪些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现代政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发挥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90年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站在时代前列,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阐明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有力地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90年来,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指导。

90年来,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运用文化的力量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为不断开创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伟大事业新局面,为推动中国社会相继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90年来,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仅以抗战文艺为例,在我们党领导的全民参与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我们党的文艺工作如同一个强大而坚固的战场,真正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真正发挥出“轻骑兵”的作用,一大批宣传性、鼓动性极强的抗战歌曲,对宣传全民抗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鼓舞和激励作用。比如,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在确定指导思想、明确政治方向,激发建设热情、推动生产发展,确定文化建设方向、提高人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就是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吹响了时代号角,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思想先导的。1978年在我们党领导下首先在思想理论文化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奠定了基础,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始终与时代同步伐,积极开拓文化发展新天地,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三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为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及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丰富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总要求,并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不容置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束缚文化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只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四篇: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新华网: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三组新亮点

新概括 新突破 新实招 ——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三组新亮点

编者按: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理论上有“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等新的概括,在政策上有“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等新突破,在举措上有“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等新实招。这些新概括、新突破、新实招是未来文化工作的重要指针。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新亮点,我们摘选了有关重要论述,并请专家加以解读。

理论 新概括

■专家解读

人无魂,萎靡不振;国无魂,沉沦衰落

□张国祚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个理论新概括既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也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人若无魂,必然落魄迷茫、萎靡不振;国若无魂,则必然散乱无序、沉沦衰落。而一旦抽掉这个“精髓”,那种文化既不会是“先进”的,也不会是“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个体系的四层含义都是决定国运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战略规划的理论之魂;偏离这个理论之魂,思想文化就会出现混乱,决策布局就会迷失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引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之魂;丢掉这个旗帜之魂,就无法想象为什么仅仅经过60多年的奋斗,中国就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一跃而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结奋进之魂。没有这个团结奋进之魂,中国就不可能彻底扭转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热爱祖国、民族和睦、精神振奋、锐意创新的生动局面。“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民道德规范之魂。没有这个道德规范之魂,人们的思想、情操、品格、言行就会失去修养方向和心理约束,社会就会丧失是非、真假、对错、美丑、荣辱的鉴别标准,文学艺术作品就不能引领社会积极、健康、向上。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实是兴国之魂,只有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认真抓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才能方向明确、思路对头、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大发展大繁荣。

亮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摘自《决定》第一部分

●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自《决定》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文化产业是重要途径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摘自《决定》第六部分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摘自《决定》第七部分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摘自《决定》第九部分

政策 新突破

■专家解读

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考评体系是一种创新

□周熙明 中央党校教授

“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这是《决定》确定的一项约束机制、一种制度安排。有一种硬性的考评机制,就必然会促使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认真地、均衡地考虑文化的发展,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物质上、生活上的改善,也要考虑精神生活的改善,两方面均衡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趋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类的意义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任何精美的文化总要弥散性地承载于物之上。因此,文化也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描写和描述,是可以考评的。当然,真正关乎精神、道德、信仰、价值的东西,不大像经济数据那么容易考评,但还是可以建立一系列新的有弹性、能够大致衡量成效的标准。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个新的开始,至于细节上的操作,怎么样准确评价文化发展上的功与过,还有待我们探索。亮点

●公共文化产品纳入预算

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拓展投资渠道。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鼓励城市对农村文化帮扶

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摘自《决定》第六部分

●对非遗项目实施税收优惠

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摘自《决定》第七部分

举措 新实招

■专家解读

发展网络文化是重要任务

□张希贤 中央党校教授

《决定》中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传播体系、农村文化建设等均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建设。如何正确地认识、科学地建设、创造性地运用和有效地管理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使其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是对东汉蔡伦造纸、形成“纸制文化”传播形式以来的历史性飞跃。其次,网络文化的多元、多样、多变特点非常突出。既然如此,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历史使命。

我们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民主文化,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公共财政经费公开,在网络上大力发展,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监督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政务行为,建设勤政廉政的政党和政府。二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积极推进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各方面文化艺术作品的创造,推动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走出国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新成果,进行广泛的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亮点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重点扶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项目,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

——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构建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

要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摘自《决定》第八部分

●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的平台。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

——摘自《决定》第八部分

第五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文化强国要走中国道路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文化强国要走中国道路

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也是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坚持这条道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之路。归结起来,这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在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政治基础,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走这条发展道路,而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

我国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也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应该怎么走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扎实作风落实各项任务,以有力措施推动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全会《决定》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突出强调了文化自觉。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已经开辟,唯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主动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文化强国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改革创新是文化繁荣兴盛的动力。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成果。文化建设需要更加扎实的作风去落实各项任务,文化发展需要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去推动取得新的突破。

破解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难题,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首先需要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其次是需要实行分类指导,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另外还需完善市场体系,改革不合理的文化资源和产品分配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此外,还需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

(资料来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下载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定》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

    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审议文化体制改革决定

    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审议文化体制改革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2011年11月8日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2011年10月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解读(5篇)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解读一、会议概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

    解读中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

    解读中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 中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月9日至11日在京举行。全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十七届六中全会亮点解读五篇

    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新的行动纲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亮点解读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白瀛)新华社25日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