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直面现实的勇气,针对当前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勾勒出一幅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建路线图。
关键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决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全会特别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有关专家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一种严峻、真切、现实的考验。既然是考验,就有一个能不能合格、及格的问题,也就有一个对外部环境是否知己知彼的问题。为此,《决定》首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将其具体化。
《决定》特别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全会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更为意味深长的是,全会把善不善于学习,作为执政党能不能够保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专家特别强调要注意“决定性因素”这5个字。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决定》作出了详细部署,强调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
同时,《决定》首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关键词:推进党内民主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说,四中全会重申了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同时,也着重指出,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
《决定》提出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强调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说,这显示出党内民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基层为重点实行渐进式改革。
许耀桐说,党内民主要强调民主集中制,首先强调党员的主体地位,保证和落实党员的权利。党员的权利包括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控告权、申诉权、辩护权、检举或揭发权、罢免权、保留意见权等等。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对党的各级干部的批评权、选举权、罢免权。这“三权”至为重要。党内生活正常不正常,与这“三权”的实际情况执行得怎么样,实行得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决定》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设计和安排,如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关键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说,《决定》首次提出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强调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求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决定》首次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这一提法不仅新颖,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针对性。
关键词:“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决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鲜明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如何通过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决定》作出了明确而又令人振奋的部署,指出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其中“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表述让人们对人事制度改革充满了期待。《决定》特别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党建专家说,我们党曾经提出过“才德兼备”“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等,但在党的全会文件强调“德才兼备”的同时,鲜明地强调“以德为先”,这不仅是第一次,而且表明党在新形势下对干部的新要求。
对于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决定》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
关键词: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腐败问题,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决定》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明确突出了“改革”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决定》提出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
《决定》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颇有新意。
关键词: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决定》指出,当前党内一些不良风气,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党建专家说,《决定》连续用了三个“严重”,措辞之严厉非同寻常,可见问题之多之广之深之久,再不引起极大警觉,后果不堪设想。
《决定》指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大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评判之风”。(记者 孙爱东 编辑:何晏)
第二篇: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
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键词
2009年10月13日 13:36:09 来源:半月谈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
【Email推
荐: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直面现实的勇气,针对当前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勾勒出一幅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建路线图。
关键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决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全会特别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有关专家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一种严峻、真切、现实的考验。既然是考验,就有一个能不能合格、及格的问题,也就有一个对外部环境是否知己知彼的问题。为此,《决定》首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将其具体化。
《决定》特别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全会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更为意味深长的是,全会把善不善于学习,作为执政党能不能够保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专家特别强调要注意“决定性因素”这5个字。
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决定》作出了详细部署,强调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
同时,《决定》首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关键词:推进党内民主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说,四中全会重申了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同时,也着重指出,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
《决定》提出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强调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说,这显示出党内民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基层为重点实行渐进式改革。许耀桐说,党内民主要强调民主集中制,首先强调党员的主体地位,保证和落实党员的权利。党员的权利包括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控告权、申诉权、辩护权、检举或揭发权、罢免权、保留意见权等等。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对党的各级干部的批评权、选举权、罢免权。这“三权”至为重要。党内生活正常不正常,与这“三权”的实际情况执行得怎么样,实行得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决定》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设计和安排,如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关键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说,《决定》首次提出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强调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求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决定》首次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这一提法不仅新颖,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针对性。
关键词:“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决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鲜明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如何通过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决定》作出了明确而又令人振奋的部署,指出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其中“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表述让人们对人事制度改革充满了期待。《决定》特别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党建专家说,我们党曾经提出过“才德兼备”“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等,但在党的全会文件强调“德才兼备”的同时,鲜明地强调“以德为先”,这不仅是第一次,而且表明党在新形势下对干部的新要求。
对于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决定》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
关键词: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腐败问题,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决定》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明确突出了“改革”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决定》提出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
《决定》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颇有新意。
关键词: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决定》指出,当前党内一些不良风气,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党建专家说,《决定》连续用了三个“严重”,措辞之严厉非同寻常,可见问题之多之广之深之久,再不引起极大警觉,后果不堪设想。
《决定》指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大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评判之风”。(记者 孙爱东 编辑:何晏)
第三篇: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重点解读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重点解读
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局长 江金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重要举措。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
一、党执政60年来的六条基本经验
《决定》系统总结了60年来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进行系统总结,这是第一次,是四中全会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系统总结和运用好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六条基本经验的丰富内涵
《决定》概括的六条基本经验,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理解。
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我们党是靠马克思主义建党、兴党、立党的。确立思想建党原则、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是由我们的国情、党情决定的。我们党成立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特别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主要在农村环境下建设党,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出生的成分占很大的比重。在这种条件下,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就确立了思想建党原则。在全国执政后,我们党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根据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的要求,针对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党员队伍实际,坚持经常性的党员教育、干部培训与阶段性的基础教育相结合,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先进性的奥秘所在。
这条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同志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建设历来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党的建设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这是我们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一条基本原则。实践证明,能否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建设能否健康发展;是否围绕正确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决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决定党的建设成效,同样关系党的前途命运。
这条经验启示我们:党不仅要科学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要通过卓有成效的自身建设来保证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通过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工作,确保全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实质上也就是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我们要站在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完成党的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来谋划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成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先后鲜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两个重大命题,指出这两者都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是经过长期的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得到的科学认识。我们党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因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党的建设必须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这条经验启示我们: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就要求党的各方面建设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就要求我们始终把握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个根本;就要求我们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先进性建设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通过执政能力建设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现在,我们党处于长期执政地位,面对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环境,能否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自觉维护和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党同志必须经受的重大考验。
这条经验启示我们:党的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重要的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和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不断创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时,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好的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检验党的建设成效,这是最重要的标准。只要我们始终心里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就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能永远立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不败之地。
5、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在60年执政党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坚持在探索中不断解决新问题,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曾经鲜明地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创造性地初步回答了党如何领导、如何执政、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世界政党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自身建设的经验教训,从新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推动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得到加强。可以说,改革创新是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主旋律,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不断为党的建设注入新活力,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求,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这条经验启示我们:现在,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并在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党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并在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层出不穷,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当前,党的建设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这就要求全党同志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着力改进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不断以新的举措、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效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更好的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6、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我们党从长期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得到的重要认识和结论。因为执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时要艰难的多。现在,我们党已执政60年,从受到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党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机构不断优化,素质逐步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使我们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难度也增加了,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繁重。面对长期执政带来的考验,面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如果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党的基层组织起不到战斗堡垒的作用,党员发挥不出先锋模范作用,发展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绝非危言耸听,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殷鉴未远!这条经验启示我们:坚持党要管党,要求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共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坚持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这要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的各方面中,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特别是从严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那种对错误思想不批评、对错误行为不纠正的“好人主义”,切实改变执纪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完善各种监督形式和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的监督就要进行到哪里。特别是要旗帜鲜明、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我们党为民、务实、清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
(二)六条基本经验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
《决定》强调指出,我们党在60年实践中探索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长期坚持这些重要指导原则,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体现。
这些基本经验既反映了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更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特点。比如:“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体现了思想理论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的规律。“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执政党建设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的规律。“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体现了执政党建设必须把提高执政能力同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规律,等等。从更深层次上讲,正如《决定》所指出的,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经过艰辛探索得来的,而遵循和把握规律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这些体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本经验。
2、凝结了我们党的成功与失误。
在6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比如: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我们党背离了党的八大确立的政治路线和执政党建设的一些原则,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对敌斗争的先锋队。这就混淆了夺取政权的党同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和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上出现偏差,使党的建设走入歧途。
我们党始终把保持和发展党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目标,但我们党曾一度力图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以保持和发展党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与这种思路有关。
《决定》关于“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和在“坚持改革创新”中的“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经验,正包含了我们党对这些失误与挫折的深刻思考。事实上,《决定》总结概括的基本经验,每一条都包含着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也映照着其他一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来之不易,十分珍贵,必须倍加珍惜。
3、解决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迫切需要运用这些基本经验。世界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党的执政实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解决前进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就要运用好六条基本经验。比如:要运用“坚持改革创新”这一基本经验,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改善自己,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当前腐败现象仍然呈现易发多发特点,一些领域的腐败案件触目惊心,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党心民心。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理解这个总体要求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坚持“四个着眼于”的目的
“四个着眼于”,全面系统的概括了党的建设目的,进一步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是党的建设要始终服务于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服务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是要始终把握党的建设主线不动摇。
3、“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要求党的建设能够不断地激发全党同志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内在动力。
4、“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力量之源。
(二)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在部署党的建设工作时,要着眼全局,统筹考虑党的五项建设,使之相互配套、相互促进,既突出重点、又从整体上加以推进,以总体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三)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决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
(四)努力实现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决定》强调“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是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确立的党的建设总目标.这个总目标,鲜明而集中的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等重大问题,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是新时期以来党的建设目标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只有牢牢把握实现这个总目标,才能使我们党具有更加坚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来推进当前党的建设
四中全会全面分析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六项重点工作,并有针对性地作出新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我们相信,只要全党同志切实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在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三.贯彻落实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举措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在部署当前党的建设的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举措。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四中全会《决定》鲜明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具体部署。
1、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2、明确提出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提出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新要求,强调形成有利于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4、提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强调把理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5、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举措,强调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提出加强对全党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 强调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等等。
(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在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明确了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比如:
1、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方面,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提出新要求,提出要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
2、在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方面,提出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
3、在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方面,提出改善党代表大会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选人提名方式;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做好代表联络工作;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
4、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方面,提出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5、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方面,提出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各项督察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等等。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决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此,《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1、明确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指出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强调选拔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道德的评价标准;就如何衡量干部的德、如何考察干部的德作出规定,增强了可操作性;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2、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提出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标准,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增强考察准确性;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3、在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方面提出一些新要求,强调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工作等方面能力;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对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4、在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方面提出一些新举措,提出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的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5、进一步健全了干部管理机制,提出完善干部交流制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
(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决定》强调,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并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举措:
1、完善了基层党组织设置原则,强调要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础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
2、明确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活动方式,如第一次明确提出非工有制经济、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利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强调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调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
3、提出了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新举措,如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4、提出了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总的标准和要求,提出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规定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
5、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措施,提出要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等等。
(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决定》指出:“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当前作风建设的实际,突出强调“四个大兴”,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
1、在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方面,提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和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强调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2、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方面,提出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强调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大力整治文风文气,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对作风浮夸、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3、在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方面,提出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的,必须严肃处理;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
4、在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方面,提出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你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
(六)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决定》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为此,《决定》提出了一些重大举措,例如:
1、在加强廉政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出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依纪依法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完善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2、在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方面,强调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
3、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提出以加强领带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4、在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方面,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保证公正司法;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加强金融监管和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止和严厉惩处利用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等手段进行腐败活动;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
四.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是什么呢?《决定》虽然没有具体论述,但全文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含必须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党在60年执政党建设实践中的科学化探索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认真探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断追求党的建设科学化。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在不同阶段都对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作出过论述、提出过要求,特别是明确提出“科学执政”的方针。四中全会《决定》总结概括的六条基本经验,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体现和反映。
2、党的建设存在的不够科学化问题
第一,一些党员干部不好学习、不勤学习、不善学习、学用脱节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一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没有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不少人不信马列,信歪理邪说、信封建鬼神。
第二,不能有效防止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仍然不高;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选拔出来的干部,不少是高分低能,选人用人成本高。
第三,没有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在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花样翻新、愈演愈烈。
发生类似这样抓的很紧而效果不佳的事情,原因在哪里?不是没有抓,不是抓的不禁,而是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一些制度的设计不科学。
第四,村党支部出现“七个党员八颗牙”的现象:一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包括其中的党员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不少村留下的是老弱病残,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第五,总体上出现党员“既多又少”的状况。党员队伍不断扩大,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员“大众化”,而不少地方和单位生产第一线党员骨干力量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建设面临的类似新情况、难题,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去破解。
第六,如何提高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水平。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党员大量从网络获取信息,一些负面信息常常将各级党组织进行的思想教育活动的效果冲击甚至抵销了,因此,如何提高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水平,确实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要标志和首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也就是要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88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包括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下,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正确方向前进。
面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问题,仍然必须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理论成果作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我们破解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难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根本方法。我们必须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努力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为党的建设新的实践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使执政党建设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三)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方法好比过河的船和桥。增强方法的科学性,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1、党在增强党建工作方法科学性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长期以来,我们在党的建设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思想建党原则、“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加强干部学习培训、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等方面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
2、提高党的建设方法科学性的重要措施
社会组织机构和活动方式的变化,迫切需要对党的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在这方面,《决定》已经提出了一些新举措。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并就调整基层党组织方式提出原则和方法。
《决定》在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方面强调:“党的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还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职能。
《决定》同时就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作出部署。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方面,《决定》提出了大量创新举措。
《决定》提出要办好党建网站,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等等,目的就是要运用网络技术来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
(四)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他建设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但制度的党科学化水平不高。而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努力增强制度和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推进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要在系统的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建设。对已建立的好制度,要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对中央已经确定包括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的制度,或者实践急需而条件基本具备的制度,要抓紧制定;对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实践急需而条件暂时不具备的,要抓紧研究、创造条件。同时,对实践证明不完善的制度要抓紧完善,对实践证明不科学、无效果的重点要及时废止。
2、要在健全制度体系上下功夫。
任何一项制度都必须在一定制度环境、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现实中,一些制度从个体角度看是科学的,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环节,它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从制度体系的角度看它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比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票数,“既重票数又不惟票数”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和规定,但是这给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票数符合领导意图时就“重票数”,票数不符合领导意图时就“不惟票数”,只要是主要领导的“意中人”,无论其民意基础如何都能提拔,反之亦然,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基础作用和对主要领导的制约作用根本体现不出来。这当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推导,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实。因此,制度建设要注重整体推进,加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在制定制度、规定时,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又该怎么办,堵塞制度漏洞,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空间。
《决定》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成果,针对当前党的建设的实际需要,确定建立一系列制度或提出建立制度要求,在推进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上迈出新步伐。
(五)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什么叫科学化?简单的说就是符合客观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说到底是要更加自觉的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都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为前提的。
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完成。当前,我们要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过程中,自觉坚持和运用《决定》总结总结概括的六条基本经验,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四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键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键词
基本经验篇
1、三个历史性转变: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五大建设、五化: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3、六大突出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4、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六条基本经验: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6、四个着眼于: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7、“五位一体”党建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8、党的建设总目标: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学习型政党篇
9、三个“准确把握”和一个“及时总结”:全会提出,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10、围绕四大问题推进社会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大众化:即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形成三个导向:全会提出要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
12、提高三大能力: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3、增强五大意识:党员、干部要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14、四个重大是非界限: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党内民主篇
15、四项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
16、党委决定重大事项四条原则: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17、四个服从: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
干部队伍篇
18、干部四化要求: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干部选拔四条标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
20、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明确一个战略思想、重点提高两个方面本领、增强五个方面能力:一个战略思想即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提高两个方面本领即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五个方面能力即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
21、年轻干部四项要求: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
基层组织篇
22、党的基层组织坚持四个原则: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
23、党的基层组织四项作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24、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的三项要求: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25、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四项任务、一个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6、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两项任务、一个作用: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27、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四项任务、一个作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8、机关党组织的两项任务、一个作用: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
29、学校党组织的两项任务、一个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30、事业单位党组织的两项任务、一个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发挥党组织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31、“两新组织”党组织的五项职能: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
32、发展党员工作的三个重点: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
33、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四项基本要求: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
党的作风篇
34、作风建设四个抓手: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
35、四个大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36、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37、联系群众的三项要求: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
第五篇:解读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
解读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 一、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一)国内背景。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国际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这表明了我们党对当前国际形势及其特点的科学判断,也是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依据。二、十七届四中全会为什么再次聚焦党建问题
从1994年9月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到2009年9月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时隔15年后中央委员会再次全面研究部署党的自身建设的问题。当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在2001年9月时,也就是十五届六中全会,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接着在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可以说,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也包括现在的十七大在内,在每一次党代会的五年间,都会安排一个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并且形成了相应的党的建设的决定。十七届四中全会为什么再次聚焦党建 1 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从党的思想状况来看,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干部的头脑。虽然在党内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是很清楚的,例如,对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更好地科学发展,都还要下很大力气来统一认识。有的干部不学习、浑浑噩噩,素质差,例如有一个副局长这样质问记者“你到底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二)从党的廉洁状况来看,并不容乐观。仅十七大召开以来的2008和2009两年,就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省委常委、纪检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天津市常委皮黔生等6位副部级以上干部出问题了。而厅局级以下的干部,出了腐败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说,腐败已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最容易激起民愤。
(三)从党的规制状况来看,缺漏还比较多。例如,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公车使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这些问题,也都没有获得很好的制度性解决。还有就是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制约问题,这更是根本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仍然是“绝对权威”、开“一言堂”,甚至是盲目决策、瞎指挥,而受不到任何的批评、监督。
(四)从党的干部提拔升迁的情况看,现在是一条正道和三条邪路并存。一条正道就是,真正是品德好、作风正,工作踏实、有能力,得到老百姓拥护,通过实践得到证实确实是好干部的被提拔重用了,这是体现了我们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但是,除了这条正道外,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人是通过其他三条邪路上去的,一是靠溜须拍马、裙带关系,从而得到上级的赏识,或者直接就是上级某个领导的亲信,得到他的认可,得到他的指定而提拔的;二是靠拉帮结派,搞哥们兄弟关系,通过哥们义气“拉票”帮衬,在所谓的民意测验中得到“高票”而上去的;三是有的就是直接依靠金钱的力量,通过买官卖官上去的。这三条邪路必须坚决堵住。
总之,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党的建设就不能前进,甚至会发生危机。所 2 以,需要通过十七届四中全会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三、十七届四中全会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4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和从事党建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四、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五大看点
看点一:认真系统地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是中国共产党人探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88年;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是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初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人民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60年;改革开放30年,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30年。我们党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和丰富阅历的政党,同时在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艰难,既取得光辉业绩,也发生过挫折失误,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必须有一个很好梳理,使全党都有明确的清醒的认识。
看点二:党内民主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十六大报告就提出来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可以说,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原则问题、理论问题已经解决。现在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和完善党内民主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实现党务公开问题,如何实行党内民主选举问题,如何实行党内言论开放问题,如何解决党内出现的官僚化问题等等。四中全会要对党内民主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尤其是近期能够做起 3 来的应列出几条;还要有明确的要求,甚至是责任上要到位;还要配以具体的落实措施。列宁说过,一个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也就是说,现在讲党内民主建设,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嘴巴上讲党内民主,而是重在行动上的建设、行动上的落实。
看点三:对一些重大制度做出进一步的论述和要求
比如,怎样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又如,如何推出和实行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再如,“三公”消费问题,特别是公车使用问题,实际是特权问题,把它解决了,对社会、对民众都是一个鼓舞。
看点四:权力的制约监督问题
要按照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互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提升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地位;同时,在一个组织内,要发挥全委会对常委会的制约、监督作用;常委会对书记的制约、监督的作用。这个问题最为关键。
看点五:干部的直接选举问题
可以先解决县这一级党组织的直接选举。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已经规定,要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直接选举。按照邓小平的看法,县这一级也是基层。直接选举是党内民主的基础,虽然民主不等于就是直接选举,民主包含更多的环节和程序,但要是连直接选举都没有,党内民主就是一句空话。五、十七届四中全会主要精神解读
(一)四个“着眼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
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 “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会提出的这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的“再推进”,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四个“着眼于”言简意赅,为我们党 4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二)四大考验——提醒“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全会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全会得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重大判断。
——长期执政难免作风松懈、难免形式主义、难免官僚做派,乃至滋长独尊的情绪,如何“执住政不失政”并且“执好政不乱政”。这是执政的考验。
——已经习惯了的旧的规矩打破了、丢掉了,新的规矩尚在确立中、尚不完善,能否把持得住,不糊涂、不迷失、不昏头,需要大定力。这是改革开放的考验。
——趋利避害的利益原则、市场原则被认可、被引入后,与政党固有的高扬信仰的党性原则不可避免会有直接的交锋。如何取舍,既能推进市场经济又不迷失共产党的宗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市场经济的考验。
——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世界局部地区政治乃至战争争端,国际日益蔓延的恐怖主义等等,所有这些世界变化的不确定性背后固然有很大的机遇,更有大的风险与雷区。这是外部环境的考验。
全会提出的四大“考验”,警醒全党居安思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努力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六条基本经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次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是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的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将作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四)四项要求——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指明方向
“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目标。鲜明地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课题,是这次全会的一个重大成果。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和发展,都是同加强学习紧密相连的。”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党的成长壮大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用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
全会对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组织。
(五)党内民主建设——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把党内民主放在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强调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给出的明确答案。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为了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和“完善”,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设计和安排。
(六)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所在 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就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培养造就大批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全会公报中的一系列表述振奋人心,让人们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充满期待。
(七)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使之更具生机活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讨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全会对如何进一步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八)四个“大兴”——确保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全会指出,当前,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全会认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大兴”,以推进全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四个“大兴”和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弘扬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一脉相承的。
(九)坚决反对腐败——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次全会对反腐倡廉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和安排,既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的整体思路,又针对了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政党,伟大的政党领导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锻造伟大的政党。
洋泾实验小学党支部
周晋初 2010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