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群众文化生活情况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9: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乡的群众文化生活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乡的群众文化生活情况》。

第一篇:家乡的群众文化生活情况

家乡的群众文化生活情况

自从党中央发起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以来,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起来,逐步从以前的以赌为乐的不良风气中走脱出来,向健康文明的生活风气迈进。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为了更加了解到群众的文化生活,以便找到其中的不足,同时更是为了引导我自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加深自己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老师们特意安排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我就地取材,以自己家乡作为自己社会实践的地点,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调查活动。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二)调查方法:青年人以进行面对面交流为主,通过询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并作好记

录;中年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把相关的几个问题写出来,然后将调查过的问卷进行整理总结并得出结论;老年人以实际观察的方式进行,细心地去观

察不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时做好记录。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通过面对面交流以及及时做好记录,我了解到其中很多青年人把赌

博、朋友聚会喝酒和上网玩游戏作为自己的文化生活主要方面,只有很少一部

分近5%左右的青年人有比较合理的文化生活;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自己归纳总

结,我得出中年人几乎全部是以赌博和喝酒狂饮为自己的文化生活;通过自己

实际观察、及时的笔录以及总结,我了解到近80%的老年人有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另外20%的老年人则是选择不参加任何的文化活动。

(二)调查分析:虽然农村新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我从调查的结果中可

以看出,成就全部来自于那些老年人,对于青年人和中年人来说农村新文化建

设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从中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党发动的新农

村文化建设是非常正确的一条道路,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

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各层领导干部

也都努力工作,积极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老年人现在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是青年人和中年人的文化

生活基本上没变样儿。

三、建议

(一)加强硬件建设。根据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完全有能力投资建

设一些基本的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设备与场地,放映室和电子

阅览室等。

(二)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

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三)政策扶持和商业运作。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介入,根据农民承受能力和国际惯例,制定农民上网特殊政策,也像给农民“粮补”、“林补”和“泥草房改造补助”一

样,给积极买电脑上网的农户给予最大限度的补贴,让家庭贫困的农民都能上网

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共同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

第二篇: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彩灯高挂,锣鼓喧天,新春的街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社火表演、彩车展示、群众歌舞、书画展览……群众们走上街头,走进文化大院,尽情享受着一道道新春文化的盛宴。乐队奏响激昂的乐曲,歌唱团唱起高亢的歌,身着盛装的各族群众翩翩起舞,书法家挥毫泼墨,村民曲艺团表演着贤孝,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组成了一幅祥和欢乐的动人场景。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真可谓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即使在严严寒冬,身处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中也会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难发现,文化因素已经渗透到基层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人们的选择。

(一)从基层群众的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生活的现状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中国人口的总量为13.4亿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中国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去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大大增强。其显著标志是,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水平显著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已是今非昔比。首先,中国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2000~2006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9.11%提高到99.27%,基本实现了学龄人口都入学的目标。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25%和99.29%,女童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88.6%提高到97%。然后,中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稳步提高,2000年为94.89%,2005年为98.42%,提高了3.5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大幅提高,2000年为51.1%,2005年为69.68%,上升了18.58个百分点。其次,中国的成人识字率不断上升。1996年成人识字率为

82.18%,2005年提高到88.96%,超过了全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成人识字率的平均水平。最后,中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1982年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33年,到2005年提高到8.5年左右,提高了近3.2年。上述教育成绩的取得,推动了中国教育指数的不断升高,从2000年的0.80上升到2005年的0.837。

那么,受教育水平到底对生活水平有什么影响呢?以农民工和的例子来加以解释。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布,绿皮书指出,在众多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因素中,受教育程度成为最显著因素。从受教育程度看,所有变量都非常显著,并且其方向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高。依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对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全国31个省份各级城市中的29425名农民工生活质量进行分析。调查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文盲组比小学组的生活质量指数低0.6%,初中组比小学组的生活质量指数高1.7%,高中组比小学组的生活质量指数高4.1%,大专及以上组比小学组的生活质量指数高7%。

由此可见,随着入学率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生活必将科学化,意义化。越来越多的群众将走出家门,学习精彩的文化活动,参与丰富的户外生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随着中国人受教育水平的上升,中国的第三产业也将更为蓬勃的发展,这将为中国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契机。

第三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

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争取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9项的基础上达到130项以上,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7项的基础上达到85项以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的基础上达到6项。

五、工作建议

1、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的基础上 ,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和“岗动薪变、薪随岗动”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打破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事和分配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自主灵活、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唯才是举、量才是用、淘汰冗员、提高效率的问题。

2、培养人才,建设文化队伍。围绕激发活力、改善服务的目标,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大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在文化单位,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进人机制上,制订特殊的办法。对专业性强的文化单位,允许进有专业素质、有发展潜质的人才,而不能用一般公务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标准决定他们的进退。采取激、引、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通过选、聘、考的办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突出抓好40岁以下文化人的学历、技能培训,让他们不断适应工作、适应形势,成为赣州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一心一意干本职工作,专心致志谋文化发展。

第四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

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争取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9项的基础上达到130项以上,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7项的基础上达到85项以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的基础上达到6项。

五、工作建议

1、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和“岗动薪变、薪随岗动”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打破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事和分配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自主灵活、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唯才是举、量才是用、淘汰冗员、提高效率的问题。

2、培养人才,建设文化队伍。围绕激发活力、改善服务的目标,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大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在文化单位,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进人机制上,制订特殊的办法。对专业性强的文化单位,允许进有专业素质、有发展潜质的人才,而不能用一般公务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标准决定他们的进退。采取激、引、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通过选、聘、考的办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突出抓好40岁以下文化人的学历、技能培训,让他们不断适应工作、适应形势,成为赣州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一心一意干本职工作,专心致志谋文化发展。

第五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演讲稿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

下载家乡的群众文化生活情况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乡的群众文化生活情况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举措

    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 供阵地。小屯村投资65万元、李湾村投资90余万元分别建大型文化广场一处,并配......

    农村群众娱乐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摘要 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带动社会的整体进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优秀精神文......

    群众文化生活综合检测试卷★

    群众文化生活综合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1.2008年7月7日,福......

    关于提升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提升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迅猛,我市经济也正以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市民收入增多,物质生活得以极大地改善,但我市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速度却相......

    XX村2018年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年度计划

    XX村2018年度关于丰富 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 为了丰富我村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村文化建设步伐,发挥文化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我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有以下几点:......

    山城街道广泛开展文艺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精选]

    山城街道广泛开展文艺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山城街道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先后组织社区群众参加市、区举办......

    创新三个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创新三个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鲁鸿武 我们始终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创城的重中之重,常抓常新,常抓不懈。一是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1亿元的敦煌市公共文化服务......

    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如何推动文化进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形成健康、科学、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湖北省沙洋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