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教学论文浅谈怎样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
浅谈怎样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
辛市镇中心小学杨渭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最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近年来,我对“怎样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我的体会:要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必须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赋予枯燥乏味的数学以“活力”,让妙趣横生的“动感”数学进入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乐学。
一、做好“趣味”文章,使数学“活”起来
低年级的数学多数知识显示枯燥无味、呆板、教条,课堂气氛难以活跃。学习兴趣激发就是数学课要充满情趣,关键是在教学中教者设法把数学教活。
(1)运用数学编儿歌,易记忆
儿歌语句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小学生的喜欢。教学中,借助儿歌等形式,发挥语言直观作用,使学生形成愉悦表象。如教学数学大月、小月时,我给学生出示儿歌:“七前单月大,八起双月大。”这样,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再如,教学除号时,可以教给儿歌:“一条横线画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不仅形象描述除号的形状,还内含等分意义及书写要求,强化了学生表象记忆。
(2)运用数学做游戏,使内含形象化
一节“趣味”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教学形式是否活泼,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低年级学生好动、贪玩,我就投其所好,把部分运算题编成游戏做,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改错题计算时,我编“医生诊病”的游戏,将平时的错例编上口号,让学生分析各种“病例”错在哪里(找出病状)、为什么会错(分析病因)、怎样改正(开出处方)、正确的得数是什么(总结医疗效果)。学生通过“医生诊病”改错的游戏,很快掌握了计算方法。再如:为了提高学生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我编了“过金桥、夺红旗”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一座桥,两边各有六道题,分别请两个小组上台进行计算比赛。同时全班同学在台下边拍手边唱〈〈过金桥〉〉儿歌:“数学题儿一道道,一排排的像小桥,算对了
呀就过桥,算错了就过不了。老师引我上金桥,学好数学夺锦标。“在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超越了一般。台上的学生要又快又对的计算,台下的学生也在边唱边助威呐喊,课堂气氛出现了精彩的一幕。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编了“摘苹果,找准答案”的游戏,先将10个写有加减竖式的“苹果”贴在事先画好的苹果树上,然后将有正确答案、错误答案的卡片发给学生,学生上台摘下苹果,面向大家让同学们评议,看谁是又对又快地摘到苹果。当学生看到苹果树上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时,都迫不及待地要去摘。可是,这些苹果不容易摘到,必须把苹果上的算式题的数字相加(减),得数与自己卡片上的得数一样才能摘。算式题变成了苹果,对小学生自然增加了吸引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3)运用数学编趣题,使思维多样化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我运用一些数学编成趣题,开展“动脑筋巧题”活动。例如:有一块木版就像我的课桌面子,用锯子锯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这题一出现,学生纷纷举手,不加多思考的学生都认为还剩3个角。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是对的,并表扬他们已经动脑筋了就是好。还有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又举起了手,说:“剩下4个角”、“5个角”。当我听完这些答案后,请学生用纸来折一折、剪一剪。我跨这些同学“真棒”。并且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不能简单地想,要从多方面想,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要进行多样化思维,才能达到预定的结果。
二、“美育”,使数学变得“美”起来
人人都爱美,低年级学生对美好的东西更有强烈的追求和向往。如果将美育渗透到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去,把枯燥无味的算式、公式千篇一律,毫无变化的阿拉伯数字“美”起来,对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把算式题与花朵结合,数学变得美丽可爱
鲜花是美好的,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爱花。我在上“秋游”这节兴趣课时,安排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公园赏花”,我用色彩斑斓的菊花、玫瑰花、一串红等花朵作教具,布置成一个公园的小花园。在这个花园里的花朵上面都盖着一个得数,只要学生说出一道算式的得数与花朵得数对应,这朵花儿就会开放。上课时,同学们兴趣浓烈,答题积极,快速准确。题答完了,花朵全部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们既复习了数学计算题,又使他们沉醉在美丽的大花园中。
(2)把数学与动物结合,数学变得逗人喜爱
低年级学生大多数喜欢看卡通片,那时因为卡通里的小动物逗人喜爱。我抓住这个特点,运用到课堂中来。在“秋游”课上安排了一个动手拼图游戏:把条件和问题分成动物的若干部分,只要把有关的问题和条件搭配好,就能拼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同学们立刻笑眯眯地拼起来,好奇心使他们迅速找到合适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一道道完整的应用题,而且逗人喜爱的小动物出现在面前了。
(3)把口算题与“登山”组合,数学变得催人奋发
使数学“美”起来,不仅要赋予数学形象美,满足学生爱美的好奇心,更要挖掘数学的内涵,把德育美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我在上“秋游”兴趣课时,又安排了一个“登山攀高峰”的接力赛。我设计了一座又高又陡的山,有四条通往山顶的路,每条路上都有一道道险关(即一道道算式题),算对题目,就可以到达顶峰。这个游戏的场面非常激动人心,同组的“登山队员”都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加油,争取冠军。通过这种比赛,学生们不仅口算熟练,而且培养了一种齐心协力,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使数学变成了学习的动力。
这节“秋游”兴趣课是以“美”作为主线,欣赏花朵、拼图游戏、登山攀顶等整个课程有声有色,把秋景展示在学生面前,确实使数学“美”了起来。
三、运用“电化”教学,使数学“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靠教师的一张嘴,手中的一只笔,一本书,一块黑板,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迅速发展,电化教学普及。这对上好数学兴趣课,又添上一把“火”。把电化教学引进数学教学课堂,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动”了起来,效果显著。
比如:把固定的画面变成活动的课件后,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把呆板的算式变为有生命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把数学的习题变为生动的画面,色、味、声俱全,使孩子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
总之,要上好数学兴趣课,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围绕着“趣”字去组织,去科学编排,去巧妙构思,以自己的智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叩响学生心灵之门,引领学生在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到知识的海洋中嬉戏、遨游。
第二篇: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唱游课
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唱游课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包含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艺术样式,是一种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通过唱游课,能让学生在唱、跳、动、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有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质,并通过集体的唱游活动,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唱游课与音乐教育课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因此,要上好唱游课,就要把唱游课的特征与少儿教育规律以及审美规律结合在一起,使其融合于教学过程当中。
要上好唱游课,首先要把握唱游课的本质特征。唱游的本质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唱游是“唱”(音乐)与“游”(游戏)的结合,它应该具有二者的本质。对于少儿来说,音乐的本质主要体现在节奏与旋律方面,因此,上好唱游课的第一个前提是运用音乐的节奏、旋律,让学生运动起来,即运用律动、歌唱、舞蹈等手段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放松,获得快乐。游戏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性、参与性与非功利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而游戏却不用任何的技巧,它只需要遵守共同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也是可以随意感动的;此外,游戏只需参与,而没有任何目的,它的目的与过程是同一的,参与就是目的,协作是实现目的的保证,因此,上好唱游课的第二个前提是参与和协作。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唱游课的本质就是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乐,并让他们从中得到和谐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出,唱游课与音乐课的根本区别不仅是形式上的不同,也是教育理念、目的上的不同。
理解了唱游课的实质,就该把它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规律、审美规律相结合,运用到具体的课堂之中。低年级唱游课的学生大多在6——9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是十分钟。所以,他们学习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的差,在上课时也就容易做一些小动作,比如,说话、拉拉衣服、甚至站起来伸个懒腰。另一方面,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还很有限,对于抽象的音乐艺术尤为如此,所以,在选材、教育方式上,都要注意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激发他们上唱游课的兴趣。运用唱游式是实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实现学生身心参与音乐的好途径。例如,在上《羊妈妈爱羊羔》的唱游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羊妈妈和小羊的故事先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范唱出这首歌曲的旋律,在告诉他们熟练歌曲后就可以做游戏了,由于他们对故事都已经熟悉了,并且急于做游戏,学的兴趣非常浓厚,跟唱了两遍就会了,接下来我们就愉快地做起了音乐游戏,他们都争抢着当“小羊”,我就趁机再给他们提要求,让他们创编舞蹈动作,谁的动作漂亮就让谁当“小羊”。就这样一直玩到了下课,学生们仍不想走出活动室,要求下节课接着玩。
其次,运用形象化的音乐素材与故事,让学生顺利参与。为了让孩子积极参与,我把音乐作品进行形象化和性格化,并把音乐作品中的各个要素(人物、动物、音区、节奏等)角色化,使学生进入游戏状态。《动物狂欢节》本身就是一首有趣的曲子,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同样先是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动物王国》的故事,然后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听音乐辨别是哪个动物的音乐,并模仿其动作。在表演前,我要求学生想想每个动物都是什么形象,什么性格,在表演的时候要找出各个动物的特点。学生们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进行模仿,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表演。
再次,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用游戏式的比赛,激发他们的创造积极性,并通过集体的活动、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意识。我在备课中隔三差五的就会安排一些小组合作或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协作意识。如我在上《礼貌歌》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一点,这首歌的歌词是叙事的形式,旋律流畅上口,学生歌唱了几遍就已经熟练了。然后我就给他们提出要求:小组为单位,创编出新的歌词,要有故事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分配角色,进行歌表演。我还给他们制定出评比的要求,表演完之后大家共同评价个组的表演情况,并选出表演最好的小组,说出理由。由于大家都想评上优秀,各小组都非常努力的创编歌词和编排动作,表演的时候学生们更是非常用心,生怕自己给小组丢了分评不上优,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最后,对课堂主题进行深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美育要与德育相结合,因此,在上好唱游课的同时,应当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扩展学生们的视野,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要把握好时机、深化的程度以及方式,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空泛的口号式教育和干涩的道德说教只能把唱游课引向素质教育的反面。
在唱游课的课堂上,我选用的《学好样》让他们有了争当优秀学生的意识,选用的《让座》、《对不起,没关系》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唱游歌曲,在内容上可以让他们分小组表演,在唱歌、游戏中让学生自然的接受美育、德育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要上好唱游课,必须把握住唱游课的实质,并做到教学的趣味性、形象化,让学生自由、自愿参与,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把主题一步步深化,从而完成让激发兴趣、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
第三篇: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个阶段教学之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比如,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1)复习课的主要任务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大纲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③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的一般结构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②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③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④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紧张地巡视辅导;⑤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⑥布置课后作业。
复习课通常还有一种结构是: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课复习内容与要求;②学生独立练习(课前由教师准备好“题组”),教师巡视辅导,搜集信息;③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弥补缺漏,分析解题错误原因,提示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能力;④布置课后作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第③步后可再次安排学生练习。
对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班级可采用后一种复习结构。
要上好复习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另外,该记住的一些词语、数据、图形、定义、定理、定律、法则、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
(3)重点性原则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①突出重点教材的复习;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③突出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
(4)针对性原则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精选性原则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6)主体性原则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7)指导性原则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中考、高考复习,学生手头几十本书,还有众多的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烟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8)及时性原则就是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第四篇:怎样上好规律课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推荐)
资源标题:怎样上好规律课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规律教学的一般规律.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2.理想规律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如动能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来的.又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
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
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在“力的合成方法”的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①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提出问题.以天花板上的吊灯受力分析为例,可用一根绳子吊住灯,使它不向下掉;也可用两根绳子吊住它.用一根绳子吊灯时,灯受一个拉力作用;用两根绳子吊时,灯受两个拉力作用.可以看出两个拉力作用的总效果跟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提出问题:“合力与分力二者间有何关系?”
②将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告诉学生.
③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合力大小与方向的表达式.验证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3)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①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经验,分析出电热i与电流强度q、电阻r和通电时间t有关.
②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流i、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当电阻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
③通过演示实验找出q与i、r和t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液柱的升降情况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结论:当i与t一定时,r越大,q越大;当r与t一定时,i越大,q越大;当i与r一定时,t越大,q越大.
④根据演示实验结论,分析得出焦耳定律.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2.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又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速度v1,经过位移s,达到速度v2.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外力所做的功跟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都能运用“理论推导法”推导出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三、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物理规律的发现,大致分为3种情况:
(1)实验规律都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如牛顿第二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2)理想规律都是由物理事实,经过合理推理而发现的.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理论规律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2.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以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两个定律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时做什么运动,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受力作用时做什么运动.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基础,没有第一定律,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虽然第一定律可以看成是第二定律的特例,但不能去掉第一定律.
3.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套.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如玻意尔定律是实验定律,也可以从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它,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统一.
(2)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ρ=m/v.对同一物质而言,不能说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因为同一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
(3)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关系;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跟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等.
(4)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如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在e=δφ/δt中,要区别φ、δφ、δφ/δt的物理意义;又如在a=δv/δt中,要区别v、δv、δv/δt的物理意义.
4.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分为3个方面:
(1)由力f求加速度a.
(2)由加速度f求力a.
(3)由m=f/a来解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针对上述3种情况,可以各设计一个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通过适量训练,在实践中总结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意习题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
3.适时组织测验,检查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时、定期组织物理测验,是检查物理规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我们对物理规律的教学进行了系统、全面、具体的研究,总结出了一般规律.但教学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敢于试验,大胆改革,才能提高物理规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
2 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9
第五篇: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数学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数学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乏味。这就是首先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数学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就能集中思想,主动学习,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可是低年级学生天性好玩爱动,注意力又不能持久集中,针对这一问题,怎样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俗话说:“人小志高”。低年级学生一般都爱充英雄,当“小男子汉”,做聪明可爱的孩子,都愿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本领。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所以在学习一项新知识时,首先总要说说学习这一知识后有何作用和意义。如一年级教材中“元、角、分的认识”,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学会对元、角、分认识之后就能帮助爸爸妈妈去买东西,在付钱时也不会弄错,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管理好家庭开支,当一名“小小会计师”呢。学生知道学的知识能发挥很大作用,那么学习的劲头也就大了。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小,思维的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常常以生动有趣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加减混合计算”时,用课件出示“小明家里喂养了35头牛,卖了12头后,又买来23头牛,现在一共有多少头牛?”由于课件是活动的,画面的内容又是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怎样求一共有几只呢?问题提出后,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通过课件的演示,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一看就知道是把三部分合起来,所以这道题是用加减混合计算。生动有趣的画面,通俗易懂的谈话,这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能大大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形象事例帮助学生记忆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逐步学得好、学得快、学得扎实,如在教学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时,为了能让学生记住口朝左边的为大于号,口朝右边的为小于号。我教学生能过编口诀“嘴巴大大朝左边是大于,尾巴小小朝右是小于”边读口诀边用手势表示,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记住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区别。
四、采用游戏练习来吸引学生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久的特点,在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教学游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振奋精神,如教学“2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之后,在黑板上出示一棵挂满标有数字的苹果的树,再发给学生写有算式的卡片,让学生算出并上黑板摘下标有相应得数的苹果,看谁摘得又多又快。通过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巩固了知识,这样既消除了疲劳,又增加了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