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低年级的拼音课
如何上好低年级的拼音课
拼音是学习的启蒙,是识字的基础。如何才能上好拼音课,我相信困惑着不少教师,看了这次乔亚梦老师的视频教学,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自己学后的几点感受:
一、表演创设情境。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抽象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味为有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结合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利用语言、动作表演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拼音。例如:声母“n”的发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用手捏住鼻子,夸张表情,让气息从口腔通过,然后让学生用手挡在教师口腔前感觉气息不从鼻子发出而从口腔冲出,直观体会鼻韵母的发音特点和方法。在教学四声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路,用一个小模型汽车演示:从前方平坦的路上驶来“一声平”,上坡“二声扬”,下坡又上坡“三声拐弯”下坡“四声降”,带领学生用手演示汽车的行驶方向,同时嘴里发出任意一个字母的四声。这样,学生脑、眼、手、口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习就会轻松愉快。
在拼读音节教学中运用一定的动作也能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拼读方法,读准音。如在“tiao wu”这个音节的教学中,“tiao”是一个三拼音节,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一下很难拼准拼对,教学时师做几个舞蹈动作提示学生这个音节词直呼“跳舞”,“跳”→“t→i→ao→tiao”,从知道读音再去拼读。这样,先知其音,再感悟拼读规则转变了学习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着就容易多了。又如教学声母“p”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表演“泼水”的动作学发“p”的音,再记声母的形,接着教学“po”“pa”“pi”“pu”等音节时都可让学生表演“泼”“爬”““扑”等动作以帮助发音,这样学起来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学得较轻松。另外,在扩展音节的练习中也可以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拼音,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一部分学生表演“小猫小猫怎么叫”,“小狗小狗怎么叫”„„一部分学生学小狗小猫叫,另一部分学生拼“m→I→ao”“w→ang”„„游戏中学习,富练于乐,使枯燥单一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学生怎会不喜欢?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讲故事,激发兴趣。小朋友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抽象的拼音通过出示挂图形象化了,音读准了,总不能机械重复地读。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把汉语拼音编成一个个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愉快地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如:在教学音节“yu”时,我编了一个短小的故事:有一天,大“y”出去玩,遇到了小“ü”,小“ü”赶紧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一个礼。在讲故事中让学生知道了拼音的拼读法则,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二、利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情境。
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 教学时利用实物或图片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将抽象字母具体化、形象化,枯燥学习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字母“f”“t”的形有不少学生容易混淆,教学时可把“f”画成一根拐棍,突出拐棍的上面部分,记“t”的形时,画一把伞突出伞把,帮助学生记忆字的形。区别字母“p”和“q”的形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或实物引导学生区别:“q”像数字“9”,“p”像右耳朵。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根据他们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编出一首首生动形象的儿歌,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学于欢快的儿歌中,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很受学生欢迎。如“ü碰j、q、x,两点坐飞机”、“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大y就脱帽”、“i、u两个好朋友,一顶帽子戴在后”。又如,为了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利用《十四和四十》的儿歌,学生边读边表演,单调乏味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到学习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后,常有学生弄不清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实质,混淆二者的拼读方法,总以为两拼就是两个字母相拼,三拼则是三个字母相拼,教学时画两枝树杈,一枝树杈上两个桃,另一枝树杈上三个桃,各表示两拼和三拼音节,分别把声母、韵母和介母贴上去,如:声母韵母声母介母韵母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同时指出:一个桃表示一个读音,而这一个桃里可以是一个字母、两个字母或三个字母(最多三个字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两拼音节指的是两个音相拼,三拼音节就是三个音相拼。
二、生活再现情境。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汉语拼音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拼音用拼音。如鼓励学生为教室、家里的物品或学习用品贴拼音标签;在书和本子上用拼音写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写同学或家人、朋友的名字:用拼音写词语或句子,把课内外学到的音节词积累起来,学习写话等。还可利用班队会课或语文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拼音开心碰碰碰”、“拼音大擂台”等活泼有趣的活动,也可以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如:请几个学生当声母,老师发给他们相应的声母卡片,再请几个学生当韵母,也发给他们相应的韵母卡片,让其他学生读音节,持有这个音节声母和韵母的学生就站在一起,这个游戏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音节,分清音节的组成。又如在教学j、q、x与ü相拼时,可以让学生玩“变脸”的游戏:用一张卡片,正面写上“u”,反面写上“ü”,j、q、x与ü相碰时,ü变u,j、q、x与ü分开时,“u”变“ü”。这个游戏,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音节的拼写法则。
这样把学生带回到拼音学习的情境中,让他们在快乐的生活情境中去再学习、再感受,这样不仅能巩固学到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将课堂学习延伸,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几种方法,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学习拼音知识,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能有效地提高汉语拼音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如何上好低年级识字课
如何上好低年级的识字课
界首中心小学语文组——曾丽娟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可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我认为应让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千变万化。
一、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识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差,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机械跟读、识记,学生很快就会觉得兴味索然。学习上,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了趣味性,才能不断吸引儿童的无意注意,激发儿童的认知欲望,因而老师要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成功与乐趣,真正喜欢识字。开展活动识字的常见方法有:
1、游戏识字。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的游戏形式有:① 摘苹果。把要认读的字画在苹果图形里,让学生边读边摘。②开火车。每认新字或复习巩固时采用这种游戏方式效果最好,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③拼字。这一游戏是将汉字分拆成部首和部件,让学生通过拼字来巩固字形。
2、儿歌识字。读儿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教师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势必会提高学生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火字旁,一方框,一个大字里面藏——烟”。
3、猜谜识字。学生对猜谜语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牛走独木桥——生”,“山外有山——出”等。
4、讲故事识字。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引导观察,在发现中识字
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神形兼备,可只要仔细观察分析,这千奇百怪的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的识字过程应是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在识字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细心对比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如一年级的语文园地的题目:读读比比“人—大、日—目、二--土”此时教师应让学生仔细观察,主动说说它们的区别。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对比,发现“加一笔、减一笔”的认字规律。在这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在以后学习生字过程中,我们可用这样“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这样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发现了学习方法,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告”时,学生就编谜语“一口吃掉牛尾巴”;学习“工”时,有的学生就说“二加一竖变成工”,有的学生就说“土字一竖不冒尖”,只要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只要能言之有理,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学生在仔细观察对比中,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出各种有趣的识字方法。
三、拓展延伸,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并不是独立的语文教学环节,如果只局限于课堂上的识字,只局限于书本上的识字量,那是远远不够的。生活处处有语文,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渠道识字,在开放中识字,不断扩大识字量。如识记本班同学的姓名。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在与家人的交谈中识字。还可利用社区资源识字,如街道两旁的广告、标语、标志牌,或者到超市去认识商品的名称等。汉字就在生活中,它无处不在,要鼓励学生多问问、读读、认认、记记。另外,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在班上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组织班会活动,把一些常用的汉字用卡片呈现出来,分组进行比赛或者抢答赛;办小报,利用双休,让学生把自己课外认识的字通过小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张贴到教室里面等等。
总之,识字教学不能不能太死板,千篇一律,让学生觉得是一种负担,而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与成功,让一个个方块汉字,化为一个个有个性、有生命、充满智慧的东西,进入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心里。
第三篇:如何上好低年级手工课(范文模版)
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内容之一,手工课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大方面,也是低段学生感兴趣的一项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各种工具的使用。怎样提高美术手工制作课的课堂效果,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必须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一定要备好课,熟读知识大纲和教材内容,掌握这堂课的重点和技法,关键是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中易懂,所以教师必须提前制作,进行必要的技能步骤讲解和示范。当然教师应该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各种用具并要求美术课代表在上课前进行检查,没有用具也是影响手工课的关键,让学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课前预习收集图片或者是实物。
二、导入新颖,调动气氛
低段的学生对美术课充满了好奇,总期盼着今天老师会带来什么样的新的内容,画什么,做什么,所以对于低段学生导入部分就应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实物来导入可以使学生了解这堂课的重点,用故事的形式来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这堂手工课,学生也显得兴趣很高,表现的很积极,对教师所做的示范作品学生用掌声表示了肯定,这也给后面学生自己制作做好了铺垫,让学生产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三、示范讲解要做好
在手工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讲解也非常重要,其中有一个步骤没有把握准也许学生制作出的作品就没有预想的这么好,例如,我所教学的《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这课,在教学中我一再强调窗花的折叠和花边的画法,可是出来的效果却并不能向我所想的那样,很多学生还是没有明白折叠,即使折叠对了但是对于画这个步骤又被难住了,所以在以后手工课中,讲解和示范还需要加强语言更加简练易懂,让学生清楚明白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四、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制作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在这40分钟里要尽量简短的抓住重点概括制作步骤和重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己动手制作,少讲多练,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制作方法,学生也可以跟着一起做,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参与其中。
五、课后拓展
通过课堂中所运用到的工具的制作,让学生课后自己寻找其他工具制作不同的作品,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制作中要随时提醒学生整理桌子和地上的纸屑,保持环境卫生。
通过手工课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挥,不受约束的制作,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教给学生的是某种技能,而是他们从知识中学会延伸,自己去探索发现,获取更多的本领。
第四篇: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唱游课
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唱游课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包含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艺术样式,是一种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通过唱游课,能让学生在唱、跳、动、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有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质,并通过集体的唱游活动,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唱游课与音乐教育课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因此,要上好唱游课,就要把唱游课的特征与少儿教育规律以及审美规律结合在一起,使其融合于教学过程当中。
要上好唱游课,首先要把握唱游课的本质特征。唱游的本质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唱游是“唱”(音乐)与“游”(游戏)的结合,它应该具有二者的本质。对于少儿来说,音乐的本质主要体现在节奏与旋律方面,因此,上好唱游课的第一个前提是运用音乐的节奏、旋律,让学生运动起来,即运用律动、歌唱、舞蹈等手段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放松,获得快乐。游戏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性、参与性与非功利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而游戏却不用任何的技巧,它只需要遵守共同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也是可以随意感动的;此外,游戏只需参与,而没有任何目的,它的目的与过程是同一的,参与就是目的,协作是实现目的的保证,因此,上好唱游课的第二个前提是参与和协作。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唱游课的本质就是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乐,并让他们从中得到和谐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出,唱游课与音乐课的根本区别不仅是形式上的不同,也是教育理念、目的上的不同。
理解了唱游课的实质,就该把它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规律、审美规律相结合,运用到具体的课堂之中。低年级唱游课的学生大多在6——9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是十分钟。所以,他们学习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的差,在上课时也就容易做一些小动作,比如,说话、拉拉衣服、甚至站起来伸个懒腰。另一方面,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还很有限,对于抽象的音乐艺术尤为如此,所以,在选材、教育方式上,都要注意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激发他们上唱游课的兴趣。运用唱游式是实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实现学生身心参与音乐的好途径。例如,在上《羊妈妈爱羊羔》的唱游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羊妈妈和小羊的故事先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范唱出这首歌曲的旋律,在告诉他们熟练歌曲后就可以做游戏了,由于他们对故事都已经熟悉了,并且急于做游戏,学的兴趣非常浓厚,跟唱了两遍就会了,接下来我们就愉快地做起了音乐游戏,他们都争抢着当“小羊”,我就趁机再给他们提要求,让他们创编舞蹈动作,谁的动作漂亮就让谁当“小羊”。就这样一直玩到了下课,学生们仍不想走出活动室,要求下节课接着玩。
其次,运用形象化的音乐素材与故事,让学生顺利参与。为了让孩子积极参与,我把音乐作品进行形象化和性格化,并把音乐作品中的各个要素(人物、动物、音区、节奏等)角色化,使学生进入游戏状态。《动物狂欢节》本身就是一首有趣的曲子,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同样先是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动物王国》的故事,然后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听音乐辨别是哪个动物的音乐,并模仿其动作。在表演前,我要求学生想想每个动物都是什么形象,什么性格,在表演的时候要找出各个动物的特点。学生们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进行模仿,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表演。
再次,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用游戏式的比赛,激发他们的创造积极性,并通过集体的活动、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意识。我在备课中隔三差五的就会安排一些小组合作或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协作意识。如我在上《礼貌歌》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一点,这首歌的歌词是叙事的形式,旋律流畅上口,学生歌唱了几遍就已经熟练了。然后我就给他们提出要求:小组为单位,创编出新的歌词,要有故事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分配角色,进行歌表演。我还给他们制定出评比的要求,表演完之后大家共同评价个组的表演情况,并选出表演最好的小组,说出理由。由于大家都想评上优秀,各小组都非常努力的创编歌词和编排动作,表演的时候学生们更是非常用心,生怕自己给小组丢了分评不上优,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最后,对课堂主题进行深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美育要与德育相结合,因此,在上好唱游课的同时,应当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扩展学生们的视野,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要把握好时机、深化的程度以及方式,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空泛的口号式教育和干涩的道德说教只能把唱游课引向素质教育的反面。
在唱游课的课堂上,我选用的《学好样》让他们有了争当优秀学生的意识,选用的《让座》、《对不起,没关系》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唱游歌曲,在内容上可以让他们分小组表演,在唱歌、游戏中让学生自然的接受美育、德育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要上好唱游课,必须把握住唱游课的实质,并做到教学的趣味性、形象化,让学生自由、自愿参与,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把主题一步步深化,从而完成让激发兴趣、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
第五篇:如何上好低年级公开课
如何上好低年级公开课
kouyaji 10级 被浏览115次 2013.04.16
我是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想请教各位老师,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要做到什么?如何备好课?
duanarang0825
采纳率:51% 10级 2013.04.16 语文公开课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展示语文教学过程的细化的一种教学示范课,它比之平时的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的更严谨,更细腻,更充分的多,因此,其课堂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应是提前预测和设计时要注意的。结合多连的教学实际,笔者拙笔成文,谈一点上好语文公开课的体会,共商榷。
一、开场的震撼力 文章的开头重要,一节公开课的开头更重要,如何把握住课堂教学的开场是备课时应着重把握的一环,且从多种课堂开场方式中,摘几种来看:
1、主问题设置式 主问题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篇文章的整体构件,它是语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它“一问能抵许多问”,运用的好,能有效的避免课堂上的繁复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因此,课堂开场主问题的设置就成了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一个好的主问题既可拓展教者的思路,也可领起学生学的主动性。主问题的恰当设置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很好的“思”的氛围之中,对整节课有较强的开场震撼。
2、故事情景引入式 这种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的较多,利用小故事渲染气氛,间接的穿插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一种“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效果,能对一节课中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谈话式引入: 谈话式引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好把握,这种方式能使教者和学生很好的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学的双边关系,通过谈话、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的亲切和自然,同时,通过谈话,也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中。
4、预测式: 预测式是指教者首先打埋伏,让学生先不看课文,而去猜想课文内容,并说出所猜想到的东西。借助预测可使课堂教学开场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最佳状态,带着好奇,学生思考的节律拉紧;带着新奇,学生的思维在无声中荡起,给人一种较完美的冥想空间。
二、中间的整合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内蕴如何,关键之处还在于课堂中间环节的整合力,它既包括教者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整合;也包括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的整合;还包括教者、学生、质疑、释疑的整合,同时,也还有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分配的整合,与媒体应用的整合等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可见,教者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中间环节的整合力的思考,尤为重要。例如:在教授《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各自扮演不同的云,然后做自我介绍,这样,就将课文的文字形象化了,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在讲授诗歌时,让学生从诗中领悟图画的美,可以放手让学生以“美在……”的短语开头做旁批,此时的学生是思绪放飞的学生,此时的学生也就成了有话可说、有内容可想的学生了,课堂活动的中间环节也自然的展示了出来。当然,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整合力。如:画图式、讨论式、猜想式、运动式、质疑式、剖解式等多种方式。
三、结尾的回旋力 写文章要求结尾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上语文课结尾也应给学生一种回味的空间。在这里,且称之回旋力,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回旋力关系到一节课给学生的影响的深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方式多种多样,如:拓展式、回顾式、练笔式、探讨式、研析式等。拓展式能以课文为蓝本让学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展开思维的翅膀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这对于课堂上现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有很大帮助的,能很自然的在课堂结尾激起回旋得浪花。回顾式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完结之时所作的总结,领着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一起填补课中印象不牢的空白。这种方式在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广。练笔式是指从课堂教学活动中析出较为精辟的内容,要么让学生模拟成片段,要么让学生体会其写法,要么让学生明其要义并归纳成片段,这种方式可以较好的定格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更全面的将课堂教学内容运用于实际。探讨式、研析式也是结尾回旋力的最好表现方式,这里不多作介绍。总之,上好语文公开课应紧扣以上三方面来考虑,加大45分钟的力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使学生真正在45分钟内获益。其实,公开课如此,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呢?
http://wenku.baidu.com/view/035811d733d4b14e852468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