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1

时间:2019-05-13 09:5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1》。

第一篇:促进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1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促进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

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形成,我们国家正在进入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高点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我国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经济配置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产业化方式运作、生产和经营文化信息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群体。文化产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发展与政府的态度、科技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繁荣、经济状况、社会需求、内容与创意息息相关。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民族团结、边防稳定的内在要求。民族地区发展环境的优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呈逐步加快趋势;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挑起大梁;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文化产业服务保障逐步加强。但在观念、政策、机制、质量、资金以及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民族地区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科学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从推动文化产业资本市场运作建设,打造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以文化资源开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打造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品牌方面加以努力。另外,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还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工作 现阶段国内涌现出一波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浪潮,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

第二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为此,我们需要多方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

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各地方政府要建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发展机遇,尽快推出适宜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计划。应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度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就是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要尽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持,要完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出口、土地、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知识产权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财政投入少和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调控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和融资渠道。其次是要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贷款贴息工作机制,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或项目,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支持。再次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

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要大力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强研发和原始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其一要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中型骨干文化企业,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其二要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推动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其三要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扶持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打出品牌,推动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与中小文化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其四要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采取优惠措施,吸引相关文化企业落户园区,充分利用产业集群、项目集中的优势,形成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扩大中小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是要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其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制,转制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其二是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要突破长期以来文化管理中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产业性质、相关产业联动等特性,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构建大文化管理模式,从“办文化”转到“管文化”上来。其三是加大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和文化产业的竞争性,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进来,以有效的市场竞争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小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路径

一是要善于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形成“公司+文化专业户”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将分散的民间工艺加工联合起来,对传统民间工艺实行精品化、系列化开发包装推介,初步实现由个体形式的自生

自灭到靠公司的力量发展壮大传承的局面,使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变为产业优势。

二是要善于就地取材,点石成金,善于无中生有,珠联璧合,在发展文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方面作出新的尝试。中小城市文化资源的特点是零星、分散,聚合性差,因此,资源的整合能力尤为重要。以三门峡为例,三门峡市仰韶文化艺术传媒公司不断拓宽产业链,开发了仰韶彩陶艺术品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黄河观赏石10大类6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北欧等。2008年,该公司与北京雷子乐笑工厂联合策划创作的话剧“彩陶女嫁仰韶郎”,在总政八一剧场上演,不仅为传播仰韶文化、提高彩陶产品知名度发挥了助推作用,而且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是要巧用人才,科学地利用外脑,弥补人才资源的不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智力逆向流动,力求使大城市的高端人才、专家学者参与到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来。文化产业人才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文化产业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有独到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但文化产业人才并不神秘,他们与其他产业人才在许多方面有着共性,文化企业的营销策划、经营管理、资产运作与其他产业也有着共同的规律。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一时找不到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嫁接,即“借用”其他领域的企业家、经理人,经过一定的培训,把他们充实到文化产业中去。(编辑:林湄)

第三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含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这一定义只包括可以有工业化生产并符合四个特征(即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和消费的大众化)的产品(如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有声制品、视听制品等)及其相关服务,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的生产和服务。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尔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首先,发展文化产业对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美国为首的强势文化借助全球化平台从经济领域开始全方位向外扩张渗透。在开放语境下,中国文化市场已成为具有诱惑力的庞大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尤其在当前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与攻击在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形成“战略性短缺”的现实境遇中,更是为国外文化消费品进入提供了市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的

1升级,以及随着产业结构下游化带来的需求上游化、高档化、文化化,特别是伴随着具有相当强消费欲望和自我想象能力的中产阶层的崛起,使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现实需要,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间,已经形成明显的“战略性短缺”,大量海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就成为大众的日常消费品,手中(尤其青少年)长期浸淫其中不但养成崇“洋”(美国货、哈日、哈韩)媚俗的口味,久之还会产生认同其价值观、以其为行事参照的思维意识,不自觉地抵消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因“战略性短缺”而不能使中国文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境遇,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必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在多元化消费中培育文化理想产生极大影响,其结果就不是文化产业一个领域所能承担的。

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向中起着积极作用,经由文化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效应,增强文化影响力,以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以及经济形态的升级,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成为制造大国。但在当前语境下中,廉价低附加值的产品并不能为我国企业赢得较大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切合整个世界经济形态的飞跃,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平稳运行,我国企业面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输出文化产品,借助中国文化推销中国“品牌”,并增加产品中的文化和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品位,依托海外7000多万人的华人圈,培育消费中国“品牌”的消费者,树立消费中国“品牌”观念,培养对中国“品牌”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使得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地位提升,进而借助文化竞争力立足世界市场。在此过程中文化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将对此进程起不可低估的推进作用。

再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在实践中进一步理清理论上难以说清而又互相缠绕的问题,通过调整文化政策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文化在两个市场的涵摄力和辐射力。

最后,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并采取“走出去”的文化输出策略,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秩序的重组,在全球化平台上铸造和展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文化现象,以及复兴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工程中起积极作用。文化产业以其生产内蕴价值观和审美经验的产品的被消费来参与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并成为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途径和载体。尤其在海外市场,人们是通过文化产品的消费来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基于一定了解和相互文化交流才能形成真实的国家文化形象。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国情出发,发挥优势,不断积累,突出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在推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前提下融入共性。也就是说,既要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突出特色。其途径大

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威武史观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额指导思想。文化产业是精神文化发展的集中形态。由于其发展的高度综合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决定了其发展途径和研究方法的独创性。为此必须力求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以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研究形式为研究内容服务、研究内容有进一步拓宽研究形式的原则,从而形成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的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是以科学精神与时代精神、规律性和目的性相结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提倡科学、普及科学要坚持时代的观点,提倡科学精神。

三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应当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有年中国特色的、文明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始终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方向和目标,决不能偏离。

四是把机制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产业规律的导向机制。一是政治导向,文化产业的政治导向,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要求奥在时间过程中创新方式、方法,要变指令性为导引性。二是观念导向。其关节点是摆脱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上的误区,摈除把文化产业只作为政治附属物的观念;摈除把一切文化产品都意

识形态化的非商品性观念;摈除文化知识娱乐休闲的观念。从而确立文化产业具有必然性和现实性的观念;确立经济文明观、经济文化一体观的新观念;确立文化产业的市场观念;确立文化产业的全球观。三是产业导向。其目的是尽快确立文化的产业导向,构筑产业化发展框架,出台符合产业化发展的政策。

再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推进体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立法,以实现经济关系的市场化,企业行为的自主化,宏观调控的间接化,经营管理的法制化。目前最重要的,一是理解产权关系,确立文化生产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二是完成文化企业的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建立调动文化产业大军积极性的动力机制。文化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人是精神生产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而要把精神生产者的积极性、创造新通过充分调动起来,是精神生产力获得最大的解放和发展,就必须创造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机构。要建立为精神生产者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的机制,包括公正、公平,合理利益激励机制,促进精神生产者的合理互动机制。建立有效地评估、评职、评优机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大军的机制,包括培养、吸纳和选拔精神生产人才机制,造就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人才机制;要建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增强服务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的机制。

第四篇: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范文

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依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非常迫切。我们应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重点,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使之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充分发掘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资源是可供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体现国家和民族独特精神文化气质的文化资源,如文化典籍、社会风俗、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传统与现代艺术作品和工艺品等,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文化“本钱”。我们应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文化资源宝库,努力把文化产业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本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产业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其个性和本土特色,避免开发利用方式的趋同化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同质化。

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文化产业业态,是利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发展的具有跨领域、综合性、信息化等特征的文化产业业态,是推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电影、图书、戏曲等行业相继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对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业态略显单调,水平仍不够高。因此,“十二五”时期应在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以形成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创造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并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今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出口的长效机制;积极组织大型文化会展,在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同时进行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促进文化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共同带动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从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开发重大文化产业战略项目入手,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抓紧强化政府文化职能。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支持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文化领域发生广泛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应抓紧强化文化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支持,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引领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从税收、金融、准入门槛等多个方面制定配套政策,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执笔:王雅卓尉西杰)

第五篇:龙泉街道文化产业及民族民俗文化发展工作汇报

龙泉街道文化产业及民族民俗文化发展

工作情况汇报

龙泉街道位于易门县中部,东接安宁市八街镇,南连浦贝乡,西邻铜厂乡,北毗六街镇,距玉溪市145公里,距昆明市96公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道辖12个社区,68个自然村,16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6823人、21683户。

近年来,龙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业活镇”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把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点和突破口,以群众文化阵地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城乡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活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荣获“省级体育特色乡镇”、“云南省先进文化站”、“云南省一级文化站”、“省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2005年,我街道辖区内的兴文街社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现将龙泉街道文化产业及民族民俗文化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形成良好的文化工作格局。龙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非常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把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党工委、办事处的议事日程,每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班子都要召开3次以上专题会议,专门听取

街道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以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的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文化工作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十分注重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时代主旋律,确保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对于重大文化活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都要进行周密部署,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各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保证,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文化事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加大投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夯实文化阵地建设。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街道68个自然村,村村均建有文化活动室;167个居民小组80%以上建有文化活动室;辖区内有集群众文化活动、健身、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龙泉文化广场,可供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露天广场。建有农家书屋14个,藏书20000余册;绿色网吧及农民网培学校1个,并延伸至12个社区;大型展室1 个,中型宣传橱窗2个,黑板报167块,教室13个,中型露天戏台1个,多功能活动室4个。文艺宣传队33支,队员850人;龙灯队2支80人;狮子队1支55人;旱船、毛驴灯、海蚌队1支45人;花鼓队201支1608人;为了丰富群众文化活动,2002年投资1000万元,新建龙泉办公楼及龙泉广场、龙泉戏台。投资15万余元购

臵了“龙泉之声”文艺队民族乐器、电声乐器各一套和服装、道具等;投资615万余元,建设完成龙泉文化活动中心;投资5.8万元购臵了索尼摄像机1台、尼康D200专业数码像机1台,为龙泉各项工作的对外宣传、开展文化活动的痕迹管理和电影“2131”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积极争取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几年来街道12个社区共配备体育健身路径3个(龙泉广场、韩所社区、中屯社区),篮球设施12套,乒乓球设施8套;由市县级投入资金10.8万元完成蔡营社区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1个,投入资金5万元完成罗所社区银河自然村篮球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1个;投资80余万元,研制开发了“龙泉之声”远距离程控自动广播装臵,利用程控电话线路输送广播信号,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授权通知。同时,建接收点44个,全镇68个自然村除兴文街、中心街、西环路三个社区的8个自然村外,其余9个社区的60个自然村已全部开通了广播,在每年的春节文艺汇演时,对演出进行现场直播,有效增强了春节文化活动的宣传覆盖面,真正发挥了广播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喉舌”作用,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为了能够更好地研制开发出更多经济适用的“龙泉之声”品牌系列电子科技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于2009年1月10日成立了易门龙泉之声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以研制、开发“龙泉之声”系列电子产品,仪器、仪表为主,工业自控设备维护,家用电器维修,广播通信器材、仪器、仪表、五金及其它电子电器产品配件等销售多项经营为一体,多

渠道、多方位地发展壮大龙泉之声品牌。龙泉之声广播得到了省、市、县各级的高度关注和兄弟乡镇的认可。2008年12月,完成六街镇镇政府总控室和6个村委会42个接收点的建设安装工作;2009年2月,易门龙泉之声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完成对浦贝彝族乡全乡7个村委会53个接收点进行“村村通”广播的踏勘和工程预算;2011年2月,完成对十街彝族乡全乡8个村委会51个接收点的安装工作。十街彝族乡这次安装的广播系统是“龙泉之声”的定型产品,比起2005年在龙泉镇和2008年在六街镇安装广播系统更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保密性好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其主要控制电路已由原来传统的硬件模块改进为电脑软件模块,技术含量更高、智能化更强、信息存储量更大,程序修改及产品升级也较为方便,并可广泛用于“龙泉之声”自控系列产品的开发,我们还将对这套技术再向国家专利局审报专利,对经后在其它乡镇的“龙泉之声”远距离程控自动广播的设备也采用十街乡安装的这套“龙泉之声”的定型产品;2011年4月,完成对铜厂彝族乡全乡9个村委会153个村民小组“村村通”广播的踏勘和工程预算。2010年,“龙泉之声”远距离自动程控广播装臵受到了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为“龙泉之声”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思路,紧紧围绕旅游产业规划以及“滇中水城”建设规划,以龙泉河、大龙口公园、金三峡等旅游景区为依托,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投资的方式,在辖区农村大力推进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产业建设。截止2011年11月,全街道共有7个社区建有农家乐,辖区

内共有农家乐53家,从业人员218名,并初步形成了江口社区双龙片区、水桥社区安易公路沿线较为集中的两个农家乐聚集区,具备了一定的带动效应。

(三)加强宣传,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为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各社区的宣传主阵地,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精心培育,全镇共有文艺宣传队33支850人,有龙灯队4支140人,狮子队1支55人,旱船、毛驴灯、海蚌队1支45人,腰鼓队1支50人,花鼓队201支1608人,所有文艺队服装、道具、乐器一应俱全。一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铸造文艺精品。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成立了“龙泉之声”文艺队,队员由街道所属各单位的干部职工和文艺爱好者组成。近年来,“龙泉之声”文艺队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创作了40多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了大型迎春专场文艺演出五届和文艺巡回演出3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以节庆日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花灯、歌舞、小品等形式编排文艺节目60余个,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龙泉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新人新事新风尚。加强与辖区内事业单位、企业和学校的联系,使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单位文化、乡村文化相互辉映,共同发展。近年来,分别与医院、学校、陶瓷商会等联合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农民运动会。三是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利用展室、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街道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成果,全面报道工作动态。四是公开开放辖区内的文化场馆、公园及文化活动室,使广大群众均可以在这些场所自娱自乐、读书看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群众文体活动的主体,扩展了群众文体活动的内容,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街道的文化体育活动初步形成了“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持久”的格局。广大群众在健康的文化活动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团结,加深了友谊,很多村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社会治安良好。全街道广大农户、居民积极参与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美好家庭户的创建评比活动,参评率达95%,评出的十星级文明户占12%,五好家庭户占15%,美在家庭户占10%。广大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日益高涨。

(四)培养骨干,带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发现培养一大批文艺骨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天地,选好一批人,带动一大片,是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的关键。一是以成立 “龙泉之声”文艺队为契机,规范了各村(居)委会的文艺队,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文艺宣传队伍网络;二是充分调动各文艺队有一技之长的离退休干部和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利用他们发动群众,壮大组织。三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文艺骨干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与各社区建立联系点制度。邀请文艺工作者兼任社区文艺队辅导员,确保文艺节目质量逐年提高。全街道现有作品创作人员25人,辅导员1人,编导4人,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更新观念,民族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民俗

文化是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民俗文化更能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发展利用、保护传承、繁荣发展民族俗文化,对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国家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一是独特的人文资源。龙泉街道主要居住着汉、彝为主的多种民族,每年各民族都要对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传统节日如:元旦、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除此之外,龙泉有全县独一无二的民族民俗龙灯舞和狮子舞,其中龙灯舞的代表人物原中心街社区的李贵兴(已故)被评为云南省民俗民间传承人,狮子舞代表人物蔡营社区的张跃红已申报,每逢重大节庆日,单位、企业庆典,龙灯舞和狮子舞都是众人围观的焦点,龙灯舞和狮子舞经常被周边乡镇外县市邀请演出。还有曾所社区的皮影戏(目前已失传)、代所的竹工艺;中屯社区平滩、平阳地彝族的左脚舞;12个社区的花鼓舞、剪纸工艺、书法、绘画、花灯等等,活跃在龙泉民间的各个角落。二是重视文物工作。自2008年至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龙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的工作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积极组织业务培训,强化实施方案和职责落实到位。制订了《龙泉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龙泉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线索登记表》,召开文物普查工作专题会议,并进行了相关知识及业务培训。指定12名村(居)委会副主任为普查联络员的文物普查联络组,负责辖区普查点的收集、排查、整理、上报及协助上级普查队踏勘等工作。制订了《龙泉

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对文物普查工作的认知度,不断增强文物保护意识,要求各村(居)委会严格按照宣传工作方案,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做好文物普查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泉之声”广播、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粘贴宣传标语、黑板报等方法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行有力宣传,特别是对《文物保护法》和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进行重点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泛动员群众提供有价值的文物线索,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共启用广播宣传2期60天120次,刊出宣传栏8期32版,悬挂宣传横幅12条,粘贴宣传标语360条,出黑板报51版,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加强了宣传工作力度,使文物普查工作深入人心。同时,定人、定岗、定责,迅速展开宣传发动,线索收集、排查、整理和上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64个文物线索点田野调查登记工作,第三阶段22个被确定点的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和上报等工作,积极做好上级文物部门对正式确定后文物普查结果数据库建设的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二普”镇内执照碑、王氏祖庙碑及地震兴修碑的复查工作,同时查明了一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现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如:方屯大营永宁寺;曾所下江口高氏祖祠;江口吴氏祖祠、花大门;罗所罗氏和吴氏民居、银河潘家祠堂;蔡营松林村井斗、魁阁楼;梅营柳氏祖祠;西小街吴氏民居;东小街吴氏老宅;吴家大院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杨家龙潭易门第一个党支部会议地址等,特别是方屯大

营永宁寺,据省级专家勘测认定,除大殿属清朝翻修建筑外,寺内中殿、大殿左右侧配殿属明朝隆庆六年古建筑,目前正进行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街道内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了有效依据。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对文物的管理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有力推进具有龙泉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建设,为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龙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基础建设仍然薄弱。由于经费紧张投入不足,致使文艺骨干培训、购臵文化设备、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文物保护、文化下乡、精品文艺创作等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不足。由于资金缺乏,杨家龙潭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江口清凉寺、方屯大营永宁寺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龙灯、狮子队等较有影响力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其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三)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后劲乏力,主导地位及作用难于得到充分显现和应有发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机制不活,缺乏完备的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与奖励机制; 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文艺作品质量偏低。

三、对策及建议

(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文化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龙泉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整合资源,合理应用好现有文化设施,努力创作文化精品,培养造就文化人才,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向省市争取资金,加快文化阵地建设,繁荣文艺创作,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引导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广场文化的健康发展,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杨家龙潭红色旅游资源;有效的保护江口清凉寺、方屯大营永宁寺等历史文化资源;规范管理,使龙灯、狮子队成为龙泉的一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

(三)加强文艺骨干培训,培养优秀文化人才。要充分发挥街道的人才资源优势,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文艺骨干培训,加强对社区文艺队的业务指导;加大文化交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组织文艺骨干到兄弟乡镇进行交流学习。

易门县龙泉街道办事处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下载促进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5日) 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合集)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

    淄博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淄博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加快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推进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特制......

    鄂尔多斯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鄂尔多斯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在认真,一、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二、为鼓励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定稿)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长期的探索中,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灿烂耀眼的中华文......

    明确办学方向 促进师生发展

    明确办学方向 促进师生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大家好! 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濮阳民办学校的发展同样牵动着社会、家长的目光。育英实验学校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汇编)

    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产业,也要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吉林省、长春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五、关于文化产业园区 (基地)建设(三十六)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 (基地),优先推荐申报省和国家文化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