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范文
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
(2011—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和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着力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根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立足东莞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东莞文化资源丰富、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实力较强的优势,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实施“集群发展、龙头带动、科文融合”战略,构建以数字、创意、互联网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东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成为东莞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和城市升级发展的助推器,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推动和政府引导结合。依靠市场机制,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参与文化产业开发。同时,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强化政府的引导、监管、服务等职能,完善发展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
——坚持加快发展和优化结构并重。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各行业实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加强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文化产业,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强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开放市场和规范管理齐抓。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同时,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确保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量大幅增长。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00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5%;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850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质量明显改善。拥有一大批聚集效应明显、辐射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拥有一大批优势行业、强势品牌和核心产品,文化产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宣传展示平台、博览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等逐步完善,形成定位鲜明和效益先进的产业链,形成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品牌群。
——结构日益优化。在总量不断增长、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核心层和外围层的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特别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传媒等高创意、高知识和高技术附加值产业的效益明显扩大,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四、产业规划
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大势,立足东莞现有优势,依托雄厚产业基础,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一)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瞄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培育扶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现代传媒、网络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东莞文化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意驱动转变。
——创意设计业。依托东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帽、五金模具、通信设备等制造业行业的发达基础,重点发展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家具设计、IC设计和软件设计等创意设计行业。
——动漫游戏业。依托东莞强大的动漫衍生品制造能力,打造全国动漫产业最佳对接平台和全国动漫衍生品交易中心,促进动漫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形成集原创设计、生产制作、出版发行、外包加工和衍生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积极推动动漫游戏业与网络软件相结合,重点发展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促进动漫游戏业向3G领域的移植和延伸。
——现代传媒业。重点发展以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和新媒体产业,大力发展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纸、手机书刊等移动媒体和数字化产品。推动三网融合,加强东莞数字家庭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扶持鼓励本土影视制作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
——网络服务业。立足宽带网络和无线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服务业,扶持新闻网站、行业信息网站和内容提供业务的发展,鼓励各类有条件、有技术的企业和人才投身互联网络文化(内容)生产、发布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开发,鼓励制作开发资讯型、商务性、网游型、通讯型、教育型、下载型软件和网站。
(二)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立足东莞的文化资源和产业特色,发展壮大文体旅游、文化会展等特色文化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
——文体旅游业。发展包括人文历史、文物建筑、商贸文化、主题公园、自然生态、农业观光、体育比赛等内容的文体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的相互融合。利用虎门鸦片战争遗址、可园博物馆、南社-塘尾古村落、袁崇焕纪念园等重大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利用CBA篮球联赛、高尔夫球赛等文化体育资源,打造一批新型的文体休闲旅游景点。利用高档完善的酒店群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商务、度假和会议等商贸旅游。
——文化会展业。依托东莞发达的会展业基础,结合东莞的产业特色和人文资源,重点发展动漫、印刷等产业类和民间民俗类、生态旅游类、收藏类文化会展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国际水准、东莞特色的文化节庆和文化会展活动,着力打造若干个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会展支柱产业项目。加强与国内、国际会展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和机构来莞举办文化会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与国外展览公司进行联合、合作、合资,开拓文化会展业务。
(三)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创意设计和新技术在印刷复制、图书出版、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方面的运用和普及,不断提升演艺娱乐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创意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升级发展。
——印刷出版业。重点发展包括数字印刷、柔印行业以及立体印刷、快速印刷、标签印刷、胶印等现代印刷复制业。利用高新数字技术开发高端产品,推动印刷产业不断升级,把东莞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印刷复制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印在东莞”品牌。大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为基础的新兴出版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版企业(集团),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
——演艺娱乐业。重点发展高雅文艺演出、旅游场所演出和娱乐场所演出等,扶持发展一批有实力的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推动演艺娱乐企业不断创新,扶持引导健康向上的原创演艺娱乐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推广营销,策划、推出若干个彰显东莞地方特色的主题文化演出品牌。积极引进和发展大型娱乐游乐项目,不断优化文化娱乐产业的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
五、工作重点
(一)突出园区建设的推动。做大做强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积极引进省内和港澳地区的大项目、大企业入驻,支持申报国家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扶持发展东莞市中心创意产业园区和塘厦“东八区”音乐创意园区,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引导建设和认定一批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特别是结合“三旧”改造建设园区(基地),对用地、用电和用水实行与教育、卫生等行业同等优惠;扶持有条件、有实力的园区(基地)申报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对国家、省认定的重点园区(基地)予以重点奖励;发展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服务型项目,推进产业融合、集聚以及产业链整合,推动各类文化企业向园区(基地)聚集;发展动漫科技文化产业集群和现代印刷产业集群,以集群带动动漫科技产业和印刷产业实现整体性、快速性发展。
(二)突出龙头企业的培育。支持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广播电视台等我市传媒企业和其他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跨领域经营,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东莞松雷音乐剧发展有限公司不断创作推出大型音乐剧作品,打造国际音乐剧产业的领头羊企业;在我市现有文化产业企业中,特别是在动漫、设计、传媒、影视等领域,选定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研发能力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培育为龙头企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优化产业结构的大项目、大企业落户东莞;做好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积极承接港澳台地区和周边区域大项目、大企业的辐射带动,催生特色产业链;鼓励文化经纪机构、代理机构等文化中介组织向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健全文化行业协会组织并促进其市场化运作。
(三)突出文化科技的融合。支持本土传媒企业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纸、手机书刊等移动媒体和数字化产品;在松山湖建设文化产业技术孵化基地,鼓励动漫游戏类企业与电子信息企业、移动通讯企业、网络文化企业联合开发新生业态文化产业;依托电子产业发达的优势,支持制造企业采用现代高新科技、设计理念和工艺材料开发高技术附加值文化产品;支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企业、大项目建立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建设东莞印刷行业公共技术检测平台;大力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印刷业和个性化印刷业,进一步提升“印在东莞”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文化与科技部门联合认定扶持一批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对其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知识产权注册登记方面实行文化与科技双重扶持,鼓励各类企业进军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创意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领域。
(四)突出知名品牌的打造。利用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遗址景点,建设中国近代史主题公园,打造中国近代史红色旅游品牌;充分挖掘莞香、龙舟、麒麟、醒狮、民乐、客侨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会展、文化产品制造、文化演艺等特色类别文化产业;依托可园、南社塘尾古村落、袁崇焕纪念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岭南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以全国最大的CBA篮球馆和南城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为中心,大力发展文体休闲产业,打造文体休闲品牌。
(五)突出文化展会的提升。大力提升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与贸易博览会,推动各地的动漫版权汇集东莞进行交易,搭建动漫产业、创意产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对接平台,不断壮大东莞版权产业和动漫衍生品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做大做强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不断提升东莞印刷业的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莞香艺术博览会、收藏文化联展、文化旅游节等展会的举办规模和举办水平,扩大展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产业联动优势,鼓励和支持创意、设计等企业参加名家具展、服交会和毛织展等知名本土展览,加强对展会的版权登记和保护力度。
六、保障措施
(一)出台政策支持。东莞市文化名城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统筹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扶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成立市文化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领域内专家、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重点文化企业负责人为东莞文化产业出谋划策,参与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举措的可行性论证与评估,参与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企业和项目的评审;贯彻国家和省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由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落实有关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扶持措施;出台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重点企业认定、产业集群发展等一系列扶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针对动漫游戏、影视传媒等重点文化产业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联席会议办公室配合科技部门积极帮助文化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高新技术设备进口等各项优惠。
(二)设立资金扶持。2011年至2015年共设立16亿元的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建设专项资金,具体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扶持对象为: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知名品牌项目、奖励文化产业成果、补助文化企业贷款利息,等等;制定出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坚持重点倾斜的原则,资助能够产生显著示范效应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企业和项目,资助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和项目;对申请银行贷款的进行贴息补助,对获得国家和省级认定和评奖的进行重点奖励,对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文化产品进行专项奖励,对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予
以配套资助,对落户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重点企业予以补贴资助;联席会议办公室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镇(街)和市属园区每年根据要求积极组织和推荐辖区内的园区(基地)、项目、企业进行申报,市、镇共同对资助资金的申报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
(三)搭建平台服务。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和不断完善东莞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配合市统计局每年开展文化产业专项统计,并出台东莞文化产业统计报告;建设东莞市动漫衍生产品展示中心和印刷产品展示中心,汇聚东莞文化企业的各类最新产品,打造永不落幕的“动漫展”和“印刷展”;开办东莞文化产业网,录入东莞文化产业的各项数据,打造东莞文化产业的网络宣传平台,积极向外界推介东莞文化企业;推动有实力的企业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土高校合作办学,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举办文化产业高级人才培训班,定期邀请知名文化企业管理人员和文化产业界专家学者来莞为广大文化企业和政府管理人员讲学授课;定期举办粤港澳文化产业界人士互访参观活动,加强东莞文化产业领域与外界的交流;举办东莞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不断提升论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原创和生产环节的企业进行交流联谊,推动文化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整合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定期组织龙头文化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内各大文化产业博览会,推动企业向外输出文化产品、参与知识产权交易;联席会议办公室配合金融服务部门出台操作规程,帮助企业积极利用银行208亿元的金融授信解决资金发展困难,鼓励企业利用著作权、专利权等作为银行信贷抵押进行企业贷款融资。
第二篇: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化创造财富,产业支撑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对实现我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打造和谐路北、建设文化大区、实现首善之区有着深远的意义。为培育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路北区文化体育局按照,结合我区实际,经过充分调研,提出如下加快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走以活动为载体繁荣文化事业、以项目为支撑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南岸和谐文化建设之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与创新,培育和繁荣文化市场,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潜力, 引进先进文化,提升我区文化内涵,满足全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发展定位:结合我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特色文化形态,即远古文化、开埠文化、陪都文化、宗教文化、花卉文化、美食文化、广场文化、会展文化,打造具有南岸特色的文化业态,即文化创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文化休闲业、文化经纪业、文化培训业、文化场馆业,形成南岸“八八”文化产业模式。
发展目标:未来5年,力争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达到15%,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以上,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构建文化产业发展集群
规划建设“一带三点”文化产业布局,“一带”是指21公里长的南滨路沿线,充分发挥其形象、名气、人文、文化积淀的优势,打造成为以饮食、娱乐、休闲文化、康体表演为一体的风情一条街;“三点”是指南滨路沿线的江南大剧院、洋人街美心大剧院、黄葛渡大型文化广场。利用“一带三点”,着力打造南滨路“4小时经济”,发挥其龙头和中心辐射作用,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按照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进程,在茶园新城区、长江广阳岛以及区内重要楼宇和小区规划建设一批美食、娱乐休闲、康体表演、文化创意、高雅演出等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二)应用高新技术,做大文化创意产业
积极参与和协助重视传媒集团,搞好总投资15亿元的重庆市重点创意产业项目“重庆时尚之都”的规划、建设和有关经营活动;扶持茶园新区动漫产业,引进文化创意企业、工作室及创意人才进入产业基地;以南岸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为基地,开设青少年动漫艺术培训班,逐步建成全市具有影响力、凝聚力的动漫艺术培训基地,并将其纳入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文化娱乐产业
鼓励和引导各种投资主体采取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进入我区国有或民营文化企业,全面推进文艺演出团队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演出策划等中介组织,推行艺术经纪人制,推动文化艺术产品的策划、生产、展演和后续开发的一条龙运作和网络化经营;引进国内外有特色的文娱项目入驻我区,提高文化娱乐业的品位、档次和消费水平;整合区域内文化娱乐资源,发展一批示范性、拥有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娱乐演艺产业集团,提高文化休闲、娱乐演出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活跃艺术培训市场,利用社会资源和文化艺培中心,培育和包装一批演艺明星。
(四)拓展消费市场,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用文化包装和提升传统旅游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名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打
造“60颗星”的目标,搞活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完善改造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商务餐饮等五条美食街,聚集人气。在项目和景点开发中,以静态景观为平台,凸显景点个性,强化文体表演功能,拓展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博会展业
借助重庆会展中心,大力发展文博会展业,每年有计划地策划一批品位高、上档次、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活动,配合会展中心各种展会的召开;同时,继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涂山宋窑”、“巴国青铜器”系列文化旅游产品,逐步形成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六)整合区域文化设施,积极发展文化场馆业
充分利用好重庆会展中心、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江南文体广场、重庆抗战博物馆、帝景星美院线、CBD南区文化馆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江南大剧院、美心大剧院、黄葛渡大型文体场馆、茶园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场馆,凸显规模和集群效应。要有效整合场馆资源,通过政府扶持、宏观指导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激活区域内文化场馆业的繁荣发展。
(七)挖掘各种文化资源,努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充分挖掘我区历史文化,努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完善建设好“重庆开埠史展览馆”,完成重庆抗战博物馆二期工程项目建设,依托南岸五教俱全的优势,高起点、高水平地规划建设好一批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完善和改造慈云寺、慈云寺老街、法国水师兵营、大佛寺、涂山寺、老君洞、黄桷古道等历史文化项目。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成立南岸区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文广新局、区计委、区财政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工商分局、有关经济板块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为成员,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管理和调控。打破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局面,解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和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根据《中共南岸区委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南委发
[2004]17号)和《中共南岸区委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巩固创先成果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南委发[2006]12号)要求,确保文化投入的经费逐年增长,一是区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直接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1%;二是区财政局要做好统筹,设立1000万元的“南岸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并制定相应使用和管理办法,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打造南滨路文化娱乐业。
(三)统筹规划,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把文化体育设施、网点建设纳入城镇和社区规划,确保建设用地,并改善和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由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建委、区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落实各项具体规划的实施。找准产业的市场定位,各个项目务必落实到具体单位、领导者和责任人。
(四)宽松环境,放宽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准入条件
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凡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社会力量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允许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境外资金等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投融资、财政税收、土地使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成果评奖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依法保护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培育市场主体,积极鼓励民营力量发展文化产业
革除文化市场内部壁垒,培育文化产业主体,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激发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文化市场竞争的热情;成立南岸区民营文化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协调和行业自律作用,建立起民营文化产业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培育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演艺、娱乐、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
(六)实施品牌带动,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打造“文化名人”、“文化名企业”、“文化名品牌”的文化“三名工程”,提高文化产业项目品位和档次。依托资源优势,编制《南岸区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利用重点项目洽谈会、经贸会等商务节庆活动,举办系列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政府引导,加大市场运作力度
凡入驻我区的文化企业,政府只作规范性的指导,一切经营活动均按市场化运作,其消费和服务价格由企业按照政府的引导自行上下浮动,所有演出票价均由市场决定。
(八)兑现政策,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认真执行国家和重庆市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对政府鼓励新办的出版、发行、放映、演艺等文化企业,免征企业3年的企业所得税;对纳税确有困难的文化企业,可申请减免经营用地和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投资兴办文化企业的,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费用
第三篇:三项建设实施意见
中共XX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关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主题活动的
实施意见
各村(居)两委:
根据市纪委关于认真贯彻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按照川纪发„2012‟15号《关于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什纪发„2012‟22号《关于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经党委研究,结合我镇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始终着眼新形势新任务,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打造一支
强有力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二、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要在“专”字上下功夫,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
(二)思想作风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要在“硬”字上下功夫,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按照“四项务必”的要求,强化法纪意识、宗旨意识和“监督者更要带头接受监督”理念。
(三)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在“强”字上下功夫,建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网络,完善纪检监察组织,配强纪检监察干部,强化内部管理,增强职能作用发挥。
(四)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队伍形象要在“正”字上下功夫,秉持正义,公道正派。强化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管理,使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责任观念、自律观念入脑入心,卫士形象充分彰显,“两性、两化”不断增强,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增加,“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的良好形象受到广泛认可。
(五)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建立有效、管用、便于操作的制度机制,确保“三项建设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三、实施步骤
根基。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1,全面自查。各村(居)按照“三项建设活动”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总结活动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形成自查报告。
2,检查备查。镇纪委根据上级纪委要求制定各村(居)检查验收标准,对各村(居)组织开展检查验收,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村(居),组织“回头看”,限期整改落实。所有检查资料最后由镇上统一汇总以备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检查。
3,总结提升。各村(居)要及时总结在“三项建设活动”中创造的好典型、好经验,提升实践成果,镇纪委将按照上级纪检部门的要求,根据实践成果形成一套适合我镇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纪委成立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的“三项建设活动”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办公室。
(二)强化督导,大力推进。镇纪委领导小组负责对各村(居)“三项建设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全程把关,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体把握。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形成强大宣传声势,全方位的报道“三项建设活动”成效,及时报道“活动”取得的好典型、好经验,展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作风建设实施意见
永济市商业总公司交电分公司
关 于 开 展“作 风 建 设 年”活 动 的
实 施 意 见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陈杰书记的工作报告,进一步落实市委及总公司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交电分公司各项工作稳定健康发展,为商业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再立新功,根据总公司永商总字(2011)9号《关于落实“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永商总字(2011)2号《关于在全系统开展“规范管理年”和“夯实基础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决定在交电分公司开展以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和整治重点
(一)活动主题
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主题是: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反对个人主义倾向。就是要树立团结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尽心竭力完成好工作任务;坚决反对想问题、干事情以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中心,私欲膨胀、牺牲大局利益而谋取个人利益等行为。
二是强化纪律意识,反对自由主义倾向。就是要增强法纪意识、自律意识,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和总公司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反对组织纪律涣散、法纪意识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拉帮结派、为所欲为、搬弄是非,甚至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等违规违纪行为。
三是强化群众意识,反对官僚主义倾向。就是要牢记宗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决反对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欺瞒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是强化实干意识,反对形式主义倾向。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做到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作风漂浮、夸夸其谈、工作无谋略、落实没力度,甚至投机取巧、贻误事业等行为。
五是强化创优意识,反对保守主义倾向。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新业绩;坚决反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没动力、干事没闯劲,甚至固步自封、无所作为等行为。
(二)整治重点
此次“作风建设年”活动,首要解决以下重点问题:
1、工作拖拉,对领导交办的工作目标、任务不落实,或对所承诺的工作事项不兑现、不按照时限要求落实;
2、拉帮结派,为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死缠烂磨,说怪话,发牢骚;
3、默认、支持、指使甚至参与群众上访,告恶状、告黑状、贴小字报,搞非组织活动;
4、工作日期间中午饮酒,用公款相互吃请及高消费娱乐;
5、上班时间迟到早退、擅自脱岗、擅离职守,违反会议纪律、会议规定;
6、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看电影、打麻将、打扑克,从事其他与公务无关的活动,进入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7、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吃拿卡要;
8、操办婚丧嫁娶之外的宴请,或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9、不接待群众、不答复群众问题、不解决群众困难,把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和矛盾往上推;
10、不深入基层,对基层情况不了解、指导基层工作不科学、没力度;
11、对工作不思考、不尽力、无所作为,靠文件安排工作,靠会议落实工作,靠电话了解工作,靠汇报检查工作。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的根本转变,突出解决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进一步转变,突出解决作风漂浮、工作落实不力,服务效率不高,纪律松弛等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企业作风建设,推动当前各项工作落实,营造敬业奉献、雷厉风行、务实创新、高效有为的良好氛围。
三、方法步骤
整个活动从今年6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宣传发动,学习讨论。
1、动员学习。成立活动领导组,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一系列经典论述,学习《党章》、《廉政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和总公司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关规定、要求等。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经理和支部书记分别专题辅导1次,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学习体会不少于2篇。
2、开展讨论。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确定的主题和11个重点问题,结合本企业服务商业经济、服务永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作风建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作风建设采取的措施等三个中心议题,开展大讨论活动。
3、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临街门店、板报、条幅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氛围。同时,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向总公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进展情况,每个阶段不少于3篇。
第二阶段(7月1日至8月31日):查找问题,公开承诺。
1、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职工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本单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个人要有报告、公司要有记录,由公司梳理汇总后,向总公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写出专题报告。
2、认真查找问题。组织干部职工围绕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这一主题,对照此次活动确定的11个重点问题,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公司班子成员要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发现问题,剖析根源。
3、开展作风建设年承诺活动。组织广大干部针对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公开承诺,接受职工监督。公司主要负责人代表企业和个人向总公司进行承诺,其他干部职工向党支部进行承诺,并以公示的形式公开。公开承诺内容要有具体措施、具体标准和践诺的时限。
4、开展“惠民生、解民忧、帮民富”实践活动。通过“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为困难党员和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9月1日至12月31日):建章立制,整改提高。
1、严格整改。企业和个人要针对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时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保证整改实效。
2、开展评议。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公司和班子成员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同时,接受总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公司的民主评议。评议结果职工满意率要达到95%以上。
4、规范制度。结合实际,围绕作风建设,制定、健全、完善一系列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规范性和长效性制度以及违反制度和规定的追究措施。
5、活动结束前,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总结阶段性成果,提出今后作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要通过总结,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的成果。
四、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对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工作落实,树立我公司干部清廉、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领导,做到一把手负总责,专人具体负责,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作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统筹安排,务求实效。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一手抓公司作风建设,一手抓公司重点工作开展,确保作风建设与公司中心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要加强总结,深入推进。认真总结开展作风建设各个阶段好的做法和经验,发现和把握规律,使之制度化、长期化、经常化,扎实推进交电公司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后附:交电分公司“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0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永济市商业总公司交电分公司 “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张晓波
副组长:高树荣
成 员:景慧荣屈建文
赵武鸿
吕红生
第五篇:班组建设实施意见
高佐煤矿班组建设情况汇报及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班组建设规范年”这一主题活动,依据山高矿字【2012】24号《高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班组建设管理规定》有关要求,我矿认真开展了班组建设,各项活动正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现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是根据集团公司【2012】24号文件,制定并下发了我矿班组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集团公司24号文紧扣现场安全生产,减少了各种例会、记录等文字性的东西,更符合班组建设是抓基层、抓基础这一基本思路。为了将文件精神及时贯彻下去,我矿制定下发了《争创明星班组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分管领导,为以后开展班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履职尽责,积极履行监督考核职能。根据考核细则,每月对工区班组进行了一次考核,不断修改完善、查缺补漏,提升了班组自主管理水平。工作中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坚持抓点带面,由点及面,利用点的辐射作用,力求全面铺开。积极创建标准化样板班组,矿组织各施工单位进行参观,通过现场经验交流,带动了我矿班组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积极寻找各工区活动中的闪光点,组织工区相互借鉴学习,促进了各部门资料的完善和正规。
以上是今年以来开展班组建设活动的有关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有一点体会和感受,也算是意见反馈吧。一是软件资料在班组建设中是软肋,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工区领导还不够重视,工区
文书和资料管理员工作起来无动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文化水平偏低造成的,这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二是要让班组建设更加贴近“实战化”,让这些好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生产。集团公司24号文件考核细则中,现场检查项目占所有检查项目的比例是30%,可考虑增加现场检查项目,减少资料方面的东西。三是突出班组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并不抽象,人管人得罪人,制度管人管一阵,文化管人管灵魂。只有抓住班组这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单位,创建班组安全文化,使职工树立全新的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人人自觉的搞好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所以要突出抓好班组安全文化,可将班组安全文化单列出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组织活动。
2012年是班组建设规范年,只有认清形势,自我加压,静下心来想工作,用心用脑出点子,集中精力抓落实,才能切实推动班组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切实打造出一批重安全、有经验、强技能、善管理的优秀班组队伍,保证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完成,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