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共5篇)

时间:2019-05-13 09:4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篇:《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注:本篇法规已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职业介绍规定>等34件规章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8月26日 实施日期:2004年8月26日)修订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第46号)

《<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1995年3月17日

市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李子彬一九九五年六月八

《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 在深圳经济特区从事文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根据《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法规、《条例》和本实施细则,接受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依法开展文化经营活动。

第二章 管理部门和管理职责

第三条 深圳市(以下简称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整体布局及宏观调控并审批下列文化经营项目:

(一)歌厅、舞厅;

(二)营业性文艺演出、时装组队及表演、国际标准舞表演及比赛、社会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三)音像制品的批发、批发兼零售及营业性播放;

(四)图书报刊的二级批发及批发兼零售;

(五)美术字画的展销及拍卖;

(六)文物的销售、展销及拍卖;

(七)文化娱乐经纪机构;

(八)电子游戏机室;

(九)综合性游艺。

第四条 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下列文化经营项目:

(一)卡拉OK厅以及茶座、酒吧、咖啡厅、餐厅中附设文艺表演、卡拉OK的歌舞娱乐场所;

(二)音像制品的零售及出租;

(三)图书报刊的零售及出租;

(四)美术字画的零售;

(五)营业性文化艺术培训;

(六)桌台球室;

(七)单项游艺。

第五条 市、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分别管理各自审批的文化经营项目。

第六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无《文化经营许可证》或超出《文化经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无《营业执照》或超出《营业执照》核

第八条 公安部门负责对文化经营场所治安、消防进行管理、监督,对文化

第九条 税务、卫生、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管理文化市场。

第三章 申办条件和程序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文化经营项目可授权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营许可证》核定范围的违法经营行为。定范围的违法经营行为。经营场所保安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

第十条 申请从事长期性文化经营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有审批权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立项申请包括下列文件:

(一)申请报告;

(二)场所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资料;

(三)设施、设备资料;

(四)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资料;

(五)经营场所房屋使用证明及地址示意图。

申请人提交的文件齐备后,填写《深圳市文化经营活动审批呈报表》。第十一条 申请从事临时性文化经营项目的,应向有审批权的文化行政管理

第十二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部门申领《临时文化经营许可证》或《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

不批准的决定;对须报市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立项申请或开业申请在法定期

第四章 管理 限内不答复的,申请人可申请行政复议或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四条 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内悬挂《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按证照核定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 经营者变更《文化经营许可证》载明事项的,须到有管辖权的文

第十六条 文化市场管理实行年审验证制度。经营者应于每年十二月到原审第十七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广东省、市政府有关规定,从经营者的经化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批部门办理年审验证手续。

营收入中征收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文化发展专用资金。

管理费和文化发展专用资金应在每月十日前或临时性文化经营活动结束后十日内缴交。

收取管理费及文化发展专用资金应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并执行有关行政事业收费管理的规定。

第十八条 经批准的文化经营场所,半年内未营业的,视为自动停业,由原

第十九条 《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所称演出资格,是指深圳的表演团体审批部门吊销其《文化经营许可证》。

和个人,应经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考核,领取《深圳市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以下简称《演出许可证》);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境外的表演团体和个人,应经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领取批准文件。

表演团体和个人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时,应携带《演出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第二十条 营业性演出场所接纳表演团体和个人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应签订书面合同,并报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营业性演出场所,不得接纳未办理《演出许可证》或审批手续的表演团体和个人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

第二十一条 茶座、酒吧、咖啡厅及餐厅中附设文艺表演、卡拉OK的歌舞

第五章 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 娱乐场所,在管理上视同歌厅、舞厅及卡拉OK厅。

第二十二条 文化市场稽查机构是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的监督、检查文化经营活动的组织。

市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负责全市文化市场的稽查工作,协调、部署全市文化稽查行动,并对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业务工作给予指导。

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负责辖区内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文化经营活动的稽查工作,并对区内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文化经营活动出现的违法行为及时报告市文化市场稽查机构。

第二十三条 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文化市场稽查人员进行培训、第二十四条 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考核,并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以下简称《稽查证》)。

(一)对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例行检查;

(二)根据检查情况和公民的举报、揭发,对有关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调查;

(三)依照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或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非法经营活动涉及的工具、设备及非法物品实行扣押、查封等必要措施;

(四)对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提请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履行职责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程序执行公务;

(二)为检举、揭发违法活动的人和所查阅复制的文化材料保密;

(三)秉公执法、廉洁奉公。

第二十六条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任何形式参与文化经营活动;

(二)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向经营单位索取或变相索取财物;

(三)采用违法手段开展工作;

(四)袒护、包庇被查处的经营者;

(五)伪造、篡改、隐匿、销毁和扩散证据;

(六)泄漏案情和稽查活动安排。

第六章 稽查程序

第二十七条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稽查证》。第二十八条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活动现场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应填写《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

《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应与事实相符,并由当事人签字。当事人拒不签字的,由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中做出必要说明。

第二十九条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对在检查和调查中认定的违法财物,应依照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或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扣押或查封。

扣押或查封违法财物时,须填写《扣押或查封财物清单》。扣押的非法财物一律按规定登记入库,专人保管,严禁私自占有或外传。

第三十条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根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可对《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二千元及二千元以下罚款,当场作出处理。

执行当场处罚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场。

第三十一条 须立案调查的案件,应由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填写《立案呈批表》,第三十二条 案件调查中应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并经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一)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

(二)当事人的书面陈述材料;

(三)检查笔录(含证人笔录);

(四)对扣押物品的技术鉴定结论;

(五)录音、录像、摄影材料;

(六)案件涉及的信件、帐目、票据及其他物品。

第三十三条 案件调查结束后,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及规章,提出《案件调查报告》,报所隶属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出下列处理:

(一)认定举报不实或证据不足的,立案予以撤销;

(二)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认定当事人有违反治安、工商、税务等管理法规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认定当事人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三十四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制作《处罚决定通知书》,第三十五条 罚没财物应同时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

第三十六条 案件处理完毕后,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填写《结案报告》,报送达当事人。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结案。

《结案报告》连同案件文书、证据等应立卷存档。

第三十七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八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级和下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行政执法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行为实行监督。

第三十九条 对繁荣特区社会主义文化有突出贡献的守法经营单位和个人,第四十条 对检举、揭发文化经营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功人员,文化行第四十一条 对秉公执法、廉洁奉公、为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或稽查作出突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通报表扬、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政管理部门可按查获的非法物品价值或非法所得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贡献的管理及稽查人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人民政府可给予通报表扬、颁发荣誉证书、行政晋级的奖励或物质奖励。

第四十二条 《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停业整顿,最高期限为三个月。第四十三条 被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或《临时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一年内不得再次提出从事文化经营活动的申请。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的第十四条规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没收有关经营物品及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一倍的罚款;不悬挂证照的,处以五百元罚款。

伪造或涂改《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由有管辖权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二万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有管辖权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有管辖权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吊销其《文化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不按时办理年审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办理,并处以二千元罚款;超过三个月不办理年审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文化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未缴交管理费和文化发展专用资金的,征收部门除责令其补缴外,还应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超过半年不缴交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文化经营许可证》。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未领取《演出许可证》或批准文件,擅自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演出,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一倍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第五十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一倍的罚款。

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 发布日期:1995年06月08日 实施日期:1995年06月08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深圳经济特区金银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发布日期】1989-02-21 【生效日期】1989-0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经济特区金银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深圳市人民政府1989年2月21日发布,1993年 10月2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重新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建立正常的金银市场秩序,对金银经营、交易做到疏管结合,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和《对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以下简称特区人民银行)为深圳市管理金银的主管机关,行使下列职权:金银的收购与配售;会同特区物价主管机关管理金银收购与配售价格;会同市政府经济发展局、工商管理局审批经营(包括加工、销售)金银制品、含金银化工产品以及从含金银的废渣、废液、废料中回收金银的单位;管理和检查金银市场和金银生产加工厂;监督规定的实施。

第二章 对经营单位和个体银匠的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凡在我市从事生产、销售、加工金银制品(含金银化工产品、金银饰品),改制修理金银首饰以及从含金银的“三废”中回收金银的单位和个人,须向特区人民银行申报,经银行会同市经济发展局审查批准后,发给“金银经营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颁发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四条 第四条 经特区人民银行批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经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地点、规定的范围从事经营。

第五条 第五条 金银饰品零售单位,须按规定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有金银饰品批发权的单位进货。任何零售单位均不得从事批发业务(沙头角镇内和免税商品企业公司金饰品销售点的进货渠道另行规定)。

凡内地银行用于有奖储蓄前来购买金银饰品的,一律凭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省、市、自治区分行的介绍信,经特区人民银行审核,到指定的有批发权的单位购买。

第六条 第六条 以外汇计价销售的金饰品,其批发价不得高于原材料价的10%(不另加任何费用)。如经批准允许转用人民币计价销售的,其价格可按高于外汇调剂中心一星期内平均调剂价的1%左右掌握。

第七条 第七条 经批准,从国外或港澳地区进口金银原料在深圳特区加工金银制品、产品全部返销境外的企业,须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凭市政府有关批文和特区人民银行的批准文件、来料加工合同,向海关办理申报进口金银原料手续。

(二)金银原材料进口时,由海关加封,并持来料加工合同,送经特区人民银行办理登记重量、成色用途的审查手续后方可使用。

(三)加工出口的金银产品,不论含金银量高低,均须由特区人民银行检查产品所含金银重量、成色,填核对合同,填发《金银产品出口许可证》。

(四)海关凭特区人民银行的《金银产品出口许可证》和有关的报关单查验放行。

第八条 第八条 经营加工金银及其饰品、产品的单位,须按特区人民银行的要求定期报告经营加工情况,接受特区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 第九条 经批准的个体银匠,可以从事代客加工和修理金银制品的业务。

第三章 金银收购管理

第十条 第十条 凡经营和使用金银的单位(包括医院、照像馆),应积极从含有金银的“三废”(废渣、废液、废料)中回收金银。无回收能力的单位可将金银“三废”交售给经特区人民银行批准的回收单位进行回收。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办理的进口金银和矿产品中采炼的副产金银,除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留用,或按照规定用于进料加工复出口的金银以外,一律交售给特区人民银行。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公安、司法、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国家机关依法没收的金银及其制品,一律交售给特区人民银行。

第四章 金银配售管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凡需用金银作生产原材料的单位,必须提出申请计划,报经特区人民银行审核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审批,并按核批的数量,根据生产进度分批供应。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特区内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外商订购金银制品或加工其它含金银产品,要求供给金银的,向特区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经审核后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审批,在批准的数量内,用外汇购买。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各使用金银单位,必须建立使用登记制度,严格做到专项使用,结余交回。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特区人民银行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

(一)检举揭发违法生产、加工金银及其制品,成绩显著的;

(二)检举揭发违法销售、调剂、留用、转让金银及其制品、事迹突出的;

(三)为保护国家金银与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对国家有贡献的;

(四)向特区人民银行交售罚没金银的办案单位,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88>106号文件的规定,由特区人民银行补给办案经费。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对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以及本规定的,视其情节轻重,由特区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或海关给予下列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三、九条,未经批准,非法经营金银业务、收购、买卖、加工金银及其制品的,由特区人民银行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收全部金银和非法所得,情节恶劣的,可处以等值金银价款50%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自行销售、交换和留用金银的,由特区人民银行强行收购或贬值收购;情节恶劣的,并处以违法等金银价款50%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四条,擅自改变经营范围一个执照设多个分店、套购、挪用、克扣金银的;违反本规定第五、六条,进货渠道不正当的销售单位和违反金银批发规定的批发单位,由特区人民银行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贬值收购违法金银,没收其非法所得;情节恶劣的,可以并处以等值金银价款20%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八条,不向特区人民银行报告金银经营活动情况,或弄虚作假的,特区人民银行先予以警告;连续三个月不送报或弄虚作假的,应责令停业整顿;情节恶劣的,由特区人民银行收回“金银经营许可证”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经营项目。

(五)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自行处理没收金银的,由特区人民银行强行收购,并处以等值金银价款10%的罚款。

(六)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擅自改变用途或者转让金银原材料的,由特区人民银行予以警告,或者收回已配售的金银,对高价转售的金银原材料,除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外,另处以等值金银价款10%-50%的罚款,直至停止供应金银原材料。

(七)对违反国家进出境管理规定、走私金银的,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处以等值金银价款以下的罚款,并补征税款;在深圳特区内利用金银进行黑市交易的,由特区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予以没收,并处以等值金银价款100%的罚款。

(八)违反本规定第七条,拒绝特区人民银行以及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或在加工金银制品过程中弄虚作假,以及未经批准擅自接受内加工和销售任务的,特区人民银行有权责令其停工检查,情节恶劣的,取消其金银加工业务。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已构成犯罪行为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规定的罚没款项全部缴交深圳市财政。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试行规定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府[1989]274号 【发布日期】1989-07-13 【生效日期】1989-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深圳经济特区

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试行规定

(1989年7月13日深府[1989]27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房地产市场的新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商品房产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商品房产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深圳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建设局)负责统一管理特区房地产市场,是特区房地产市场的主管部门。

市建设局在履行《运动场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时,仍使用深圳市国土局(以下简称市国土局)的名称。

第三条 第三条 深圳市房地产权登记处(以下简称市房地产登记处)是特区房地产登记机关,负责统一办理房地产的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以及其他登记事项,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颁发《房地产证》,收取土地使用权转让费,调解房地产权纠纷。

第四条 第四条 深圳市物业估价所(以下简称市物业估价所)负责办理特区土地和房产估价事宜,调解房地产价值纠纷。

第二章 土地的开发、出让

第五条 第五条 特区土地以市政府开发为主,由市政府统一出让。土地开发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划出一定区域,由市政府出资,承包给开发企业开发,开发企业收取适当的利润,开发后的土地全部交政府有偿出让;二是由开发企业出资开发,开发后由市政府划出部分土地出让给开发企业经营或转让。两种方式都必须订立合同。

第六条 第六条 特区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协议、招标、公开拍卖方式有偿出让。用地单位和个人必须与市国土局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第七条 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范围:

(一)高科技项目用地;

(二)市政府兴建的福利住宅用地;

(三)国家机关、部队、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和市政公共设施的非营利性用地;

(四)市政府批准的其他用地。

通过协议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在有偿转让房地产时必须报经市房地产登记处批准,并按规定补交地价或缴纳土地使用权转让费。

第八条 第八条 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的程序:

(一)申请人向国土局提交下列文件:

1.《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申请表》(由市国土局统一印制);

2.市政府批准在特区兴办企事业的文件;

3.深圳市计划局批准的建设项目计划(设计)任务书。

属高科技项目的,还应提交深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签发的项目鉴定意见书。

属《土地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可减免地价的,应在《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申请表》中提出申请。

(二)市国土局在接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天内作出答复,同意的应向申请人发出《用地通知书》。

(三)申请人持《用地通知书》到市国土局协商用地事宜,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并按合同规定给付地价。

(四)用地单位和个人在签订土地使用合同之日起三十天内到市房地产登记处办理用地登记,领取《房地产证》。

第九条 第九条 以招标、公开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受让资格、方式、程序、规则由市国土局制定,并对外公告。

第十条 第十条 通过招标、公开拍卖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取得房地产专项经营权的,可在签订土地使用合同之日起三十天内,持《专项经营申请书》、《土地使用合同》、《企业章程》向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登记。已在特区登记注册的企业,在原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增列房地产专项经营内容;未在特区登记注册的,补办企业登记注册手续,领取专项经营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用地单位和个人取得房地产专项经营权后,按有关规定办理税务、银行、外汇管理、海关等手续。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须按《土地管理条例》或《土地使用合同》规定的时间进行建设。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用地单位和个人在领取《建筑物使用许可证》之日起三十天内,持《建筑物使用许可证》和《房地产证》向市房地产登记处办理房地产总登记。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微利商品房用地由市建设局按略高于开发成本的价格供应,然后由房管局直接组织建设或采取竞争方式由开发企业参与建设。房屋建成后,以微利房价提供给符合条件的职工。此类住宅出售的价格和对象均在土地出让合同中证明。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资质审查和工商登记,不得经营房地产。市建设局在本规定颁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对特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清理和整顿,对技术力量薄弱、资质缺乏、不符合条件的开发企业予以撤销,并由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销其营业执照。今后每所由市建设局进行一次资质复审。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填海造地、开山造地必须报经市建设局批准。造地范围内的土地实行有偿出让。参与开发的企业享有优先受让权。

第三章 房地产预售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房地产经营者须向市房地产登记处申请,获准后方可预售房地产。未经批准的,所签订的《房地产预售合同》一律无效,市房地产登记处视其违章情节,处以罚款。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房地产经营者向市房地产登记处提出预售申请时,必须提交下列文件:

(一)市建设局签发的《建筑许可证》和《开工许可证》;

(二)房地产预售对象、价格、计划;

(三)房屋使用、管理、维修公约;

(四)预售款的监管机构(银行或律师事务所)和监督方案;

(五)经银行或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除用地价款外,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已达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二十五的验资证明;

(六)市房地产登记处认为应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房地产预售必须签订《房地产预售合同》,《房地产预售合同》应订明价格条款,所有条款内容应与《商品房产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相符。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房地产经营者在房屋竣工前,按预算合同所收的预售款必须先用于支付及清偿该预售房屋的一切建筑费用后,才能另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预售合同生效后,预购人应在十五天内,持《房地产预售合同》,向市房地产登记处办理预购登记。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经营者在办理房地产总登记后,应在三十天内书面通知房地产预购人,双方签订《房地产转让合同书》,并按本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向市房地产登记处办理房地产变更登记。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房地产预购人在未领取《房地产证》之前,不得将预购的房地产转售。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经营者不得将已预售的房地产用于抵押。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土地管理条例》颁布后至本规定实施前已预售房地产的,预购人必须在本规定颁布之日起三个月内,按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补办预购登记。

第四章 房地产买卖和租赁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经营者或业主将建筑物出售时,建筑物使用范围内占用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移。同一建筑物分割转让的,各房地产权利人占有相应比例的土地使用权,但同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整体不可分割。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房地产转让后,受让人应继续履行原土地使用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买卖,当事人应签订房地产转让合同,并于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十天内向市房地产登记处办理变更登记,缴纳土地使用权转让费或补交地价,换领《房地产证》。

房地产转让合同必须经深圳市公证处公证。

房地产买卖没有办理变更登记的,买卖双方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办理变更登记必须向市房地产登记处报送《房地产证》和《房地产转让合同书》。

市房地产登记处有权要求买卖双方就房地产转让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有权审阅有关的原始资料和凭证。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第二十八条所指的土地使用权转让费由市房地产登记处按土地增值额的一定比例向房地产出售方收取。费率规定如下:

(一)土地增值额未超过前次转移地价百分之一百者,征收百分之四十的转让费;

(二)土地增值额超过前次转让地价的百分之一百、未超过百分之二百者,除按前两款规定办理外,其超出部分,征收百分之六十的转让费;

(三)土地增值额超过前次转让地价百分之二百、未超过百分之三百者,除按前两款规定分别办理外,其超出部分,征收百分之八十的转让费;

(四)土地增值额超过前次转让地价百分之三百者,除按前三款规定分别办理外,其超出部分,收取百分之一百的转让费。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条所指的土地增值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土地增值额=房地产出售价格-房地产购入价格×(1+银行利率-房屋折旧率)〔n1〕-房屋改良投资×(1+银行利率-改良部分折旧率)〔n2〕

式中:n1为购置房地产到出售房地产的年限,n2为改良房屋到出售房地产的年限,银行利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规定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房屋折旧率和改良部分折旧率按百分之二计算。

房地产第一次出售时,房地产购入价格按下式计算:

房地产购入价格=房地产基本价格(即:成本价+计划利润+销售营业税)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一条所列公式中的房地产购入价和房屋改良投资,由市房地产登记处测算,出售方如有异议,可提请市物业估价所重新估价并调解该房地产价值纠纷。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颁布前一方出地,一方出资,合资合作建房并产权分成的,出资一方分得的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视同有偿转让。转让双方应按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至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向市房地产登记处办理房地产变更登记,并由出地一方缴纳土地使用权转让费。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特区内房地产租赁实行租金管制,具体办法另定。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房地产专项经营企业在本规定颁布实施后建成的商品住宅,应预留一定比例用于租赁,其比例由市建设局逐一核定,并在《土地使用合同》中订明。

第五章 商品住宅的购买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国内人员,不得在特区内购买商品住宅:

(一)在特区没有常住户口者;

(二)已安排住宅用地的农民;

(三)已购买或租用一套准成本商品房者(包括夫妻双方);

(四)已购有一套商品住宅者(包括夫妻双方);

(五)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上款第三项当事人不愿意并购有商品住宅的,已购买或租用的准成本商品房应退回原产权单位。

违反本条规定的,不予办理产权登记。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特区居民购买商品住宅办理产权登记时,必须向市房地产登记处提交常住户口簿。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特区企事业单位在特区购买商品住宅的总套数,不得超过按下列标准折算的套数:

(一)常住户口每户一套;

(二)暂住户口每三人一套。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特区企事业单位办理商品住宅产权登记时,必须向市房地产登记处提交市政府批准其在特区兴办企事业的文件或深圳市人事局、深圳市劳动局批准的关于其人员编制的文件。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在特区投资兴办企事业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商人,可在特区购买商品住宅,购买数量由市建设局分别核定。办理产权登记时,必须向市房地产登记处提交政府批准其在特区兴办企事业的文件和市建设局的购买商品住宅的核准文件。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用人民币投得土地使用权兴建的商品住宅,未经市建设局批准,不得售给外国、港、澳、台的经济组织和个人,但用外汇投得土地使用权兴建的商品住宅不在此限。

第六章 行政划拔的土地和减免地价的土地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行政划拨的土地兴建建筑物后未转让的,调整土地使用费,调整办法由市国土局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行政划拨连续两年未用的土地,由市国土局收回,对原用地单位和个人已支付的征地、开发费用予以适当补偿。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行政划拨时间未满两年的土地,有地单位和个人现要报建的,必须与市国土局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按合同规定补交地价,凭土地使用合同办理报建手续。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土地管理条例》颁布前已转让的行政划拨的土地,按深府〔1988〕253号文件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土地管理条例》颁布后,已有偿转让的行政划拨的土地或减免地价的土地,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在本规定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市国土局补交地价,并按本规定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转让费,办理变更登记。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行政划拨的土地和免地价的土地,在用地单位和个人向市国土局补交地价后,可用于抵押。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颁布前已改作其他用途的商品住宅(包括改作办公、商业、招待所用房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于本规定颁布之日起二年内改正。逾期不改的,市建设局可按违章占地或违章建筑的处罚标准罚款。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的处罚办法另行制订。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本规定由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过去市政府有关土地房产管理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深圳经济特区信访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信访条例

(2011年6月27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持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信访工作和信访活动,维护信访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特区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和信访人的信访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本条例未规定的信访工作和信访活动的其他事项,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以下简称信访人)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手机短信、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或者提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依法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

第四条 信访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机关应当加强信访工作,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依法进行信访活动提供便利。

第六条国家机关应当科学、民主决策,建立重大事项信访风险评估机制,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

第七条 国家机关信访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制度,负责人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走访信访人制度,信访工作督查、督办制度,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

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应当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第八条 信访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信访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九条 信访人依法进行的信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十条 信访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

(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三)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和信访事项的办理程序;

(四)向有关机关查询本人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情况并要求答复;

(五)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本人信访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

(六)要求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七)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员提出回避申请;

(八)依法提出听证申请;

(九)依法提出复查、复核申请;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一条 信访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遵守信访秩序,按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信访活动,不得扰乱公共秩序和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工作秩序;

(三)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不得盗用他人名义信访;

(四)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及职责

第十二条 市、区、街道设立信访工作专门机构,统一协调、指导、监督本辖区信访工作。

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政府各部门应当设立或者指定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信访工作。

第十三条 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交办、转送、督查、督办信访事项;

(二)承办本级政府和上级机关批转、交办的信访事项;

(三)协调处理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的信访事项及其他重大信访事项;

(四)督促、检查有关信访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以及信访事项的处理;

(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对下级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和本辖区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对信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七)对本辖区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进行工作评价和考核;

(八)制定并发布本辖区信访工作规定或者指导意见;

(九)组织宣传信访法律、法规和政策;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信访工作专门机构组织建立信访工作信息系统,实现本市国家机关之间、本市国家机关与上级有关国家机关之间信访工作信息互联互通。

国家机关应当将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情况及时输入信访工作信息系统,利用信访工作信息系统报告或者通报信访工作信息情况,便于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第十五条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应当针对一定时期内社会的热点、难点、普遍性问题和有重大影响的信访事项,组织或者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题报告后送有关国家机关研究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督促。

第十六条市、区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编制上一信访工作年报,向社会公布本辖区国家机关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以及对本辖区国家机关信访工作的评价、考核等情况。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信访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十七条 建立信访督查专员制度。信访督查专员由信访工作专门机构组织开展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督促、检查有关信访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

(二)督查、督办重要信访事项;

(三)对信访突出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提出

第十八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维护其合法权益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通讯地址和请求、事实、理由等。

第十九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持本人身份证明到依法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确需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

第二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信访人可以由其监护人提出信访事项。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信访人采用走访方式提出信访事项无监护人陪护的,由国家机关通知其监护人或者其所在单位、所在地区有关机构将其接回。

无法联系监护人或者其所在单位、所在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监护人、其所在单位、所在地区有关机构不能及时将其接回的,由公安机关送相关救助或者福利机构。相关机构不得拒绝。

因身体残疾不便于信访的,可以委托他人代理提出信访事项。

第二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采取威胁、欺骗、利诱等方式煽动信访人实施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二十二条 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规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决定的建议和意见;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作出的决定、命令的建议和意见;

(四)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批评、建议和意见;

(五)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六)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履行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职责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对违法、违纪、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七)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对违法、违纪、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八)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决定的建议和意见;

(九)依法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二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作出的决定、命令以及对其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和意见;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者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意见,对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以及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

(四)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职权范围内事项的投诉;

(五)依法应当由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二十四条 市、区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批评、建议和意见;

(二)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三)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诉讼当事人查询案件处理情况或者对案件处理有意见的,依照法定诉讼程序和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市、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批评、建议和意见;

(二)对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三)对本级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

(四)依法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诉讼当事人查询案件处理情况或者对案件处理有意见的,依照法定诉讼程序和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信访人要求国家机关维护其合法权益时,其诉求属于国家机关的工作职责且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处理的事项,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处理,不作为信访事项受理。

第二十七条 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机关不予受理:

(一)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二)经调解形成信访调解书并已生效的;

(三)处理或者复查意见书已送达信访人,信访人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复查或者复核申请的;

(四)复核终结,信访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的;

(五)超越国家机关信访事项受理范围的;

(六)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收到信访人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时,应当核实信访人身份。

代理他人提出维护合法权益请求的,应当出示利益诉求人的授权委托书,国家机关应当一并核实信访人和代理人身份。

第二十九条信访人向国家机关提出维护其合法权益请求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予以登记;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不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

有关国家机关收到信访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核实信访人身份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三十条信访人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或者对其工作人员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国家机关应当登记并及时处理;不属于本国家机关职责范围的,应该告知信访人到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提出请求。

国家机关应当自处理完毕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告知信访人。

第六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

第三十一条 国家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确定承办人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并将办理情况登记备查。

第三十二条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国家机关应当认真研究,有利于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当积极采纳。

第三十三条国家机关收到的信访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经审查可以调解且调解后争议双方自愿和解的,由国家机关出具调解书,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已经生效的调解书为信访事项终结处理意见。

第三十四条信访人提出维护其合法权益请求的,有权办理的国家机关应当调查核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请求事由符合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实清楚,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出解释;(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请求事由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按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书面答复应当明确、具体,包括信访人提出的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受理、办理的过程,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处理结论以及信访人不服处理意见的救济途径和时限等主要内容。

第三十五条信访人提出维护其合法权益请求的,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应当自受理或者收到其他单位转送处理函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信访人提出维护其合法权益请求后,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三十日内请求原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第三十七条信访人对行政机关的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第三十八条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发现本级国家机关的工作部门和下级国家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查、督办,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一)未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二)未按规定的期限登记、受理、办理信访事项的;

(三)未按规定反馈转送、交办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四)推诿、敷衍、拖延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国家机关受理、办理的信访事项的;

(五)不执行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复核意见的;

(六)虚报信访工作情况和统计数据的;

(七)其他需要督查、督办的事项。

收到改进工作建议的国家机关应当在规定时限内书面反馈情况。

督查、督办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约见信访人等方式进行。

第七章 信访听证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机关可以举行信访听证会:

(一)信访人反映的事项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

(二)信访人提出维护其合法权益请求,经处理、复查后仍然不服的;

(三)信访人提出的维护其合法权益请求涉及第三人利益的;

(四)其他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

信访工作专门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指定有关国家机关或者自行举行听证会。

第四十条 信访听证会由国家机关负责人主持,也可以由国家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有关负责人主持。

信访听证会应当通知信访人或者信访人代表、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参加,应当通知与信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并陈述意见。

信访听证会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新闻媒体、相关专家与学者、社区代表等参加。

第四十一条 信访听证会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信访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 信访听证会结束后应当形成听证意见,作为处理该信访事项的依据。

听证意见可以向社会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信访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四十三条 信访听证会的具体办法由市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制定。

第八章 信访工作保障与监督

第四十四条 建立市、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辖区信访工作,研究处理信访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由市级国家机关、各区政府以及有关单位组成。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由区级国家机关、街道办事处以及有关单位组成。

市、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项工作组,研究处理特定工作领域内的信访事项。

市、区信访工作专门机构承担本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并负责监督联席会议决议的执行。

第四十五条国家机关应当建立信访事项快速调解机制,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事项。

第四十六条建立国家机关负责人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定期接待信访人来访,向社会公布接待时间、地点和接待人姓名、职务。

接待人应当对接访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指导、督促。

具体办法由市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市、区、街道应当设立有关国家机关进驻的联合接访场所,整合信访工作资源,构建联合接访、依法分流、直接调处、多方联动、全程督查的信访工作平台,方便信访人表达诉求,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可以邀请律师、心理咨询师、相关领域专家、社会工作者、法律援助机构进驻联合接访场所,为信访人和信访机构提供法律和其他专业服务。

第四十八条建立信访救助制度。对信访事项难以划分责任主体或者无主管部门的信访人,或者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人,可以予以必要的救助。

具体办法由市信访工作专门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九条 信访工作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应当建立信访监督员制度。信访监督员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市民中聘请,在信访工作专门机构组织下对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进行监督。

第五十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统一受理信访事项的公开电话号码。建立方便信访人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提出信访事项以及查询办理情况的工作制度。

第五十一条 市、区信访工作专门机构以及国家机关应当通过新闻媒体或者互联网向社会公布下列事项:

(一)信访工作机构的通讯地址、电子信箱、受理电话、接待场所、来访接待时间;

(二)本单位信访事项受理范围;

(三)有关信访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四)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方式;

(五)其他需要公布的事项。

第五十二条国家机关应当选派坚持原则、公正廉洁、责任心强,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信访工作。

第五十三条国家机关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及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应当向市、区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备案并由市、区信访工作专门机构进行业务培训。但临时协助信访工作的除外。

国家机关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工作人员中至少有一人在本单位任职一年以上。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或者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应当移送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答复或者告知信访人有关事项的;

(四)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五)对事实清楚,请求事由符合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事项未予支持的;

(六)将有关检举材料或者检举人信息私自透露或者转交给被检举单位和个人的;

(七)不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的;

(八)打击报复信访人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前款情形的,可以建议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五条对信访中正在发生的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违法行为人停止违法行为;

(二)强制疏散违法行为人离开现场;

(三)收缴违法行为人携带的管制器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以及标语、横幅等物品;

(四)对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调查取证,并依法处理。

第五十六条 信访人实施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及其周边区域,重要场所或重大活动期间的主要场所和交通要道,非法聚集、滞留、围堵出入口的;

(二)滞留、占据信访接访场所,或者将老幼病残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三)拦截、强登机动车辆,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或者堵塞道路、阻断交通等破坏交通秩序的;

(四)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和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品、传染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

(五)纠缠、侮辱、围攻、殴打有关单位工作人员,或者扬言实施杀人、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品等恐吓威胁有关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人身安全,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伤害他人的;

(六)故意损坏公共设施、公共财产和他人财产的;

(七)散布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信息的;

(八)阻挠、干扰企业事业单位生产、工作、教学、科研等正常活动的;

(九)其他严重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国家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区包含光明、坪山等管理区。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市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的,市信访工作专门机构应当在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

第六十条 人民团体、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信访工作参照适用本条例。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内因工伤残员工的基本 生活,对因工死亡员工的亲属进行抚恤,根据特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下列员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

(一)所有企业的员工;

(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中除公务员及参照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人员以外的员工;

(三)个体工商户、专业户招用的人员。

第三条 工伤保险应当与工伤预防及康复相结合。

用人单位和员工必须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程,积极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发展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事业,为因工伤残员工重 新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第四条 工伤保险工作应当与安全生产检查、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

第五条 市政府设立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社会保险机构)主管深圳市工伤保险工作。

市政府设立由社会保险、卫生、劳动、工会等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及专家组成的市医务劳动 鉴定委员会负责组织、监督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和残废等级评定工作。

第六条 设立由工会、企业代表、员工代表、专家和劳动、卫生、社会 保险等部门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对工伤保险基金收支、使用、管理等实行监督。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七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通过建立工伤保险基金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因 工伤残员工和因工死亡员工的亲属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

第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来源如下:

(一)工伤保险费及其利息收入;

(二)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三)工伤保险基金经营收益。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市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九为其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

工伤保险可以在差别费率的基础上实行浮动费率,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一定时 期内的工伤事故率、收支率以及其他评估标准,在本行业标准费率的百分之四十的幅度内调 整其费率。

差别费率的具体比例和浮动费率的实施办法由市政府规定。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按月向市社会 保险机构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可以委托开户银行或者以其他方式缴纳工伤保险费。

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参保后欠缴工伤保险费的,市社会保险机构可以发出追缴通知书,用人单位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工伤保险费和滞纳金。

滞纳金从逾期之日起,每日按滞纳工伤保险费的千分之一缴交。拒不缴纳者,由市社会保险 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处以应缴而未缴的工伤保险费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费,企业在成本中列支;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 行政、事业费中列支;个体工商户、专业户在经营收入中列支。

用人单位不得将工伤保险费转嫁员工负担。

违反本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返还,并由市社会保险机构处以所转嫁费用二倍的罚款。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用于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工伤 事故预防、康复等各项费用。

市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每年定期将上工伤保险基金的征集、支付、结存、经营等基本 情况在市政府机关报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三条 遇有特殊情况,工伤保险基金不足支付时,由市财政给予补 贴。

第三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享受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一)在用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和执行工作任务时负伤、致残、死亡的;

(二)从事用人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管理人员临时指定或者同意的有关工作时负伤、致 残、死亡的;

(三)在用人单位工作区域内工作时,因不可抗力遭受意外伤害的;

(四)在用人单位工作区域内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患职业病的;

(五)在执行本单位安排的生产工作任务中或因工外出期间因突发疾病死亡或经首次医疗期 满后由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或因工外出期间发生非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遭受不可 抗力而发生意外伤害而负伤、死亡的;

(七)因公致残的退役军人安置在本市就业后,旧伤复发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本人故意或者因私负伤、致残、死亡的;

(二)本人的行为属违法犯罪的。

第十六条 员工因工负伤后的医疗费用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支付。因医疗 需要进行特殊检 查治疗和使用自费药品的(特殊检查治疗项目和自费药品目录,由市社会保险机构会同市卫 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公布),医疗单位应当事先报经市社会保险机构同意,但抢救期间除 外。

工伤认定前,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先行垫付;用人单位拒不垫付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 垫付,并对用人单位处以垫付医疗费用百分之三十的罚款。工伤认定后,先行垫付的费用及 以后的医疗费用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支付。经认定不属于工伤的,市社会保险机构垫付的费用 向用人单位或员工本人追偿。

员工因工负伤、致残后旧伤复发的,经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鉴定确认后,其医疗费用由 市社会保险机构支付。

第十七条 员工工伤医疗终结后,经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认定需要安装 假肢、义牙、义 眼和配置轮椅、拐杖及其他康复器具的,其购买、安装、维修、更换康复器具的费用由市社 会保险机构支付。支付标准以同类康复器具的国内平均购买价格和安装费用为准。

第十八条 因工伤残员工被鉴定为一至四级残废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 按下列标准发给一次性补偿金和按月支付补助金、护理(扶助)补助费:

(一)一次性补偿金:一至四级残废依次按二十四个月、二十二个月、二十个月、十八 个月的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

(二)残废补助金:一至四级残废每月依次按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 九

十、百分之八

十五、百分之八

十、百分之七十五支付;

(三)护理(扶助)补助费:经认定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的,依据伤残员工对护理依赖程度 每月分别按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七

十、百分之五

十、百分之三十五支付。

伤残员工回原籍异地安置的,残废补助金和护理(扶助)补助费可申请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每 半年寄发一次。

因工伤残员工被鉴定为五至十级残废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残废等级依次按四十八 个月、三十六个月、二十四个月、十六个月、十二个月、六个月的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一次性补偿金。

因工伤残员工被鉴定为一至四级残废者,属于综合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由市社会保险 机构为其缴纳综合医疗保险费;五至六级残废者,属于综合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由市社会 保险机构为其缴纳无工作期间的综合医疗保险费。

第十九条 员工因工死亡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依本条例规定,支付丧 葬费、一次性抚恤金和供养亲属的生活补助费。丧葬费:按六个月的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给处理丧葬事宜的单位或者个 人。

一次性抚恤金:按四十八个月的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给死亡员工亲属。

第一领取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领取顺序为兄弟姐妹和其他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 金由第一顺序亲属领取。第一顺序不领取或者没有第一顺序领取人的,由第二顺序亲属领取。

员工死亡后,其供养亲属的生活补助费按下列标准支付:

(一)供养亲属一人的,每月支付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

(二)供养亲属二人的,每月共支付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

(三)供养亲属三人及三人以上的,每月共支付本市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 之八十。

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生活补助费按本条第四款第(一)、(二)、(三)项标准的百分 之一百二十支付。

被供养的亲属是深圳户籍的,其生活补助费按本条第四款、第五款标准分别提高二十个 百分点支付。非深圳户籍员工死亡后,其供养亲属可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申请一次性领取生活 补助费,或申请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每半年寄发一次。

供养亲属的范围、条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条 工伤员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停发工资,改为按月发给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标准 相当于工伤员工本人受伤前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因工伤残员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自 医疗期满月或者职业病确诊月起计发。因工死亡员工供养亲属的生活补助费自员工死亡后次 月起计发。

伤残员工医疗终结后旧伤复发,病情加重,经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鉴定后残废等级变更 的,从鉴定生效之月起按新标准计发工伤保险待遇,其中一次性补偿金只补差额部分。伤残 员工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经市社会保险机构认定后,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 遇。

第二十一条 员工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期间,因犯罪被判处拘役、有期 徒刑的,在服刑 期间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刑满释放后,原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可按规定继续享受,但已停 发的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不予补发。

第二十二条 已获得商业保险支付或者赔偿的因工伤残员工或者因工死 亡员工的亲属,仍可以依本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章 工伤保险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为其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的,由市社会 保险机构责令限 期参保,补交当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和滞纳金,并由市社会保险机构处以应补交保险费 金额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补交前发生工伤事故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责令用人单位在医疗终结后三个月内按本条 例规定的标准,向因工伤残员工或者死亡员工的亲属支付各项费用,逾期未支付的,由市社 会保险机构垫付。市社会保险机构垫付后,应向用人单位追偿并对用人单位处以垫付金额百 分之三十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市社会保险机构发给的《工伤保险证》置 于本单位的显著位置,以便员工监督和有关部门检查。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为核查用人单位的员工人数,有权查阅用 人单位的员工名册及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用人单位违反前款规定,拒不提供有关资料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 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员工因工负伤后,用人单位应将受伤员工立即送往就近的 医疗机构抢救并 到约定医院医治。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转往深圳市外的医院医治时,应当经医院和市社会保险 机构同意。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员工伤亡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十 五日内向市社会 保险机构书面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间申请认定的,员工或其亲属可在伤亡事 故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申请认定。逾期未申请的,本条例所 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市社会保险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十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书面决定,并通知用人 单位和员工或其亲属。

第二十八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有权对员工因工伤亡情况进行调查,用人 单位应当如实提 供情况和有关证据。有意隐瞒伤亡事故真相、提供虚假证据或者虚假数据资料以及拒绝配合 事故调查的,市社会保险机构可以拒绝支付该项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本条例所规定的 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第二十九条 伤残者经治疗至痊愈或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由医疗机 构作出医疗终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至医疗终结的期限不得超过十八个月,因病情需延长治疗的,应当 经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同意。

第三十条 员工因工致残医疗终结后三十日内,应当持医院疾病诊断证 明书、伤残程度(等级)鉴定表格及用人单位的评残申请到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进行伤残程度(等级)的鉴 定。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应当在收到用人单位评残申请后三十日内对伤残者作出伤残程度(等级)鉴定结论。

第三十一条 员工因工负伤未致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医疗终结后三十 日内持有关申报 资料,到市社会保险机构办理补偿事宜;员工因工负伤致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伤残程度(等级)鉴定后三十日内持伤残程度(等级)鉴定结论和有关申报资料到市社会保险机构办理 补偿事宜。逾期末办理的,市社会保险机构不予补偿,本条例所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 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市社会保险机构收到前款资料后,应当在十五日内核发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

第三十二条 员工因工负伤后,不配合检查治疗影响伤残程度(等级)鉴定或者擅自涂 改伤残程度(等级)鉴定结论及有关资料的,市社会保险机构可以停发或者减发有关工伤保 险补偿金;对虚报骗领的,追缴其骗领金额并由市社会保险机构处以骗领金额百分之三十的 罚款。

第三十三条 员工因工死亡后,用人单位和死者亲属应当按照市殡葬管 理有关规定办理 丧葬事宜,故意拖延处理遗体的,其尸体冷冻费用,属用人单位责任的由用人单位负担,属 死者亲属责任的由死者亲属负担。

第三十四条 员工因工死亡的,用人单位应当于医院开具死亡证明后三 十日内凭死者的 死亡证明及死者亲属资料到市社会保险机构申报办理工伤保险补偿事宜。市社会保险机构应 当在接到用人单位的申报后十五日内核发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及供养亲属的生活补助费。

第三十五条 因工伤残员工或者因工死亡员工的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 件和有关情形发生变更或者消失的,应当在三十日内通知市社会保险机构。

违反前款规定冒领工伤保险金的,追缴其非法所得,并由市社会保险机构处以冒领金额 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在处理工伤事故中,任何人不得无理取闹、聚众闹事,违 者由公安机关依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对于当年没有发生工伤致残、重伤、死亡 事故的用人单位,按该单位当年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总额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发给奖励金,用于奖励该单位 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生产成绩显著者。

第三十八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渎职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 关部门给予行政 处分;造成用人单位、因工伤残员工或者因工死亡员工的亲属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情 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争议处理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市社会保险机构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 收到处罚决定书 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市政府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 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 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社会 保险机构或者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市社会保险机构有关工伤保险的处理决定、收费决 定、计发待遇决 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市政府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 仍然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自 收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一条 员工或者其亲属与用人单位因执行本条例而发生争议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在特区工作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和外国公民,经本人 申请,可以依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第四十三条 市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下载《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