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开发整理绩效调研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绩效调研报告
1、行政区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2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1、2、2土壤1、2、3水文与水资源1、2、4气候1、2、5植被1、3社会经济状况1、4土地利用状况1、4、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1、4、2耕地种植熟制1、4、3各种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最高单产、最低单产1、4、4粮食种植投入产出情况1、5基础设施情况1、5、1交通设施1、5、2农田水利设施1、5、3电力设施1、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1、6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土地开发整理对补充耕地的作用2、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数量2、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质量/生产能力分析
3、土地整理对耕地质量的影响3、1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生产能力的影响3、2土地整理对提高集约化利用水平的影响
4、土地开发整理对于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民社会保障的影响 4、1土地开发整理对粮食安全的影响4、2土地开发整理对农民社会保障的影响
5、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5、1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地用途及地面景观的变化特征 5、1、1耕地变化5、1、2林地变化5、1、3未利用地变化5、1、4其他用途土地变化5、1、5地面景观变化5、2土地开发整理中水资源利用特征5、2、1水资源来源5、2、2水资源用途5、2、3水资源供给情况5、2、4农业灌溉措施5、3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
6、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建议6、1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6、2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足6、3今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原则 6、4合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建议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案例介绍7、1项目区基本情况7、1、1项目所在地地貌类型7、1、2海拔高度与坡度7、1、3岩石类型7、1、4土壤7、1、5原生植被7、1、6土地开发整理的限制因素分析7、2项目土地开发整理措施7、2、1土地平整工程7、2、2农田水利工程7、2、3田间道路工程7、2、4防护林工程7、3项目投资情况7、4项目新增耕地及其利用情况7、4、1项目区总面积7、4、2新增耕地面积7、4、3新增耕地种植作物及其单产7、4、4新增耕地使用权处置7、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问题与不足,并由此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措施。
第二篇: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调研报告
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法律调研报告
一、相关法律法规:
1、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
2、国务院1998年12月24日通过,1999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3、建设部2000年3月29日发布并实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资质管理规定》”)
4、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的,2002年12月12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土地一级开发管理暂行办法》(京国土房管出[2002]1100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5、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年1月31日下发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02]4号)(以下简称“《土地储备制度意见》”)
6、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2年12月31日下发的《关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和区县分中心、重点功能区分中心职责分工(试行)的通知》(京国土房管出[2002]1112号)(以下简称“《职责分工的通知》”)
二、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主管机关
《暂行办法》以及《职责分工的通知》对“土地一级开发”的主管机关以及各主管机关的权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
1、《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市国土房管局(现市国土局)负责市土地一级开发的管理工作。市土地储备中心及分中心按有关职责分工,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组织实施工作。”
2、《职责分工的通知》第一条明确,“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对政府以‘熟地’出让的土地组织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开发工作,或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承担土地一级开发的单位”;第二条明确,“朝、海、丰、石四个区及十个远郊区县分中心可作为主体具体实施本区县区属企事业单位国有土地的收购和土地一级开 发工作(进行土地收购和土地一级开发时,土地收购方案及预期收益、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及预期收益等报市中心审批后方能实施)”,此外,该条同时还明确“商务中心区分中心”、“中关村分中心”以及“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均可作为主体具体实施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
三、关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资质
《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参加投标的土地一级开发单位,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家及北京市并没有针对“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资质”的专门规定。实践中,只要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即被视为具备相应的“土地一级开发”资质。
目前,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主要规定就是建设部制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其中,《资质管理规定》第18条规定,“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受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承揽房地产开发项目。二级资 质及二级资质以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承担业务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依据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转发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二、三、四四个资质等级。其中,一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受限制;二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三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四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
关于取得上述开发企业资质应具备的条件以及申请程序将在本报告之附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与资质管理》中具体论述。
四、“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确定
《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或分中心组织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土地一级开发单位。经市政府批准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负 2 责组织实施的项目除外。
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在土地一级开发市场上,并没有完全实行公开招标的方式。实践中,由于目前大多数土地一级开发项目都是存量土地,所以基本上采取的都是由政府和开发商协商的方式确定土地一级开发单位。
五、土地一级开发的主要内容
《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土地一级开发,是指政府委托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及分中心,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一级开发计划,对确定的存量国有土地、拟征用和农转用土地,统一组织进行征地、农转用、拆迁和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为。”依据此项规定可知,土地一级开发一般会包括立项、规划、征地、农转用、拆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内容。但具体每一个项目应完成的工作,还应当参照土地储备中心或分中心的针对“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制定的招标文件,以及中标企业与土地储备中心或分中心签订的《土地一级开发合同》。下面将对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立项、规划、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的程序作以简要的介绍。
(一)立项和规划手续
1、《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组织实施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应当向市计划部门申请办理计划手续;由分中心组织实施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应当向所在区县计划部门申请办理计划手续。
2、规划手续统一向市规划部门申请办理。
(二)关于“征地、农转用和房屋拆迁”的审批程序 《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第(二)项规定:
1、涉及征用土地的,应当根据计划有关手续分别向所在区、县政府提出征地申请,由区、县政府按规定程序办理征地报批手续;
2、涉及农转用的,应当向市国土资源局申办农转用手续;
3、涉及房屋拆迁的,向所在区、县国土房管部门申办《房屋拆迁许可证》。
六、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有关费用
在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征地,则会产生征地补偿费(征地补偿费根据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不同而不同);如果涉及到拆迁房屋,则会产生拆迁补偿费(拆迁费用的标准根据所拆房屋为城市房屋还是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而有所不同)。
(一)征地补偿费:
1、《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其中:
(1)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
(2)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被征用的耕地数量 / 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每人的安置补助费标准=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至6倍。但是,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
(3)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征用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3、目前,北京市关于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事宜主要参照《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该《办法》对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都有具体的规定。其中,该《办法》明确,北京市征地补偿费实行最低保护标准制度,最低保护标准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以乡镇为单位结合被征地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农业产值、土地区位以及本办法规定的人员安置费用等综合因素确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征地单位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在不低于本市征地补偿费最低保护标准的基础上,协商签订书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二)拆迁补偿费:
1、拆迁“集体土地上宅基地”的补偿费用,主要参照《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及《北京市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原则》执行。其中,《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宅基地上的房屋拆迁,可以实行货币补偿或者房屋安置,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另行审批宅基地。拆迁宅基地上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支付补偿款。补偿款按照被拆迁房屋的重置成新价和宅基地的区位补偿价确定。”目前,房屋重置成新价的和宅基地区位补偿价主要是按照京国土房管征(2003)606号文《北京市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规则》予以确定。
2、拆迁“城市房屋”的补偿费用,主要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执行。其中,《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房屋拆迁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产权调换。实行货币补偿的,补偿款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确定。拆迁人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区、县国土房管局备案。”
七、“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收益”的确定
《暂行办法》第七条第(三)项规定,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标底=①征地拆迁补偿费用+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用+③收益
其中,收益=(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用)×2% 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并不是很完善,前述的这种收益模式主要是针对政府委托开发商进行“土地一级开发”而言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种由“政府授权开发商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的模式,此种模式需由开发商垫资进行土地一级开发,但关于“如何确定及保障以授权模式进行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收益”目前并无具体规定,实践中,主要采取的是“一事一议”的方法,即开发商的收益通过“有审批权的政府”审批的方式予以确定。
附件:
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程序及资质管理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5号发布)(以下简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2、《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1998年7月20日国务院令第248号发布)(以下简称《经营管理条例》)
3、《北京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管理规定(修正)》(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号令,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以下简称《行业管理规定》)
4、《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修订)》(2000年3月29日建设部第77号令修订发布)(以下简称《资质管理规定》)
5、《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转发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通知》(京建开[2000]387号)(以下简称《通知》)
二、主管机关
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审批、备案、资质管理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登记注册
三、设立条件
根据《行业管理规定》第5条规定,申请成立开发公司,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固定的经营活动场所;
2、有必备的注册资金,在城近郊区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在远郊区、县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注册资金为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
3、有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从事开发建设的用地;多家合作开发的,有开发用地使用权一方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有具备与开发建设规模相适应的经济师、会计师、土建工程师职称的专业人员。
四、设立程序
(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4条规定,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审批或者公司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的,应当在报送审批前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并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公司名称报送审批。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发起人签署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2、股东或者发起人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3、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款所列文件之日起10日内作出核准或者驳回的决定。公司登记机关决定核准的,应当发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二)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根据《行业管理规定》第4条规定,申请成立开发公司,必须持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报市建委审批。
经批准可以成立开发公司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未经批准和未领取营业执照的任何单位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
(三)申请工商登记
根据《经营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登记;对不符合条件不予登记的,应当说明理 7 由。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登记进行审查时,应当听取同级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的意见。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7、18条规定,1、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应当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作为申请人,申请设立登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申请设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报审批机关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报批。
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1)公司董事长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3)公司章程;
(4)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5)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6)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7)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8)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9)公司住所证明。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还应当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
2、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应当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申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1)公司董事长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国务院授权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3)创立大会的会议记录;
(4)公司章程;
(5)筹办公司的财务审计报告;
(6)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7)发起人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8)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9)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10)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1)公司住所证明。
(四)备案
根据《经营管理条例》第8条和《资质管理规定》第6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企业章程;
(三)验资证明;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五)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和聘用合同。
五、资质管理
根据《经营管理条例》第9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专业技术人员和开发经营业绩等,对备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定资质等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资质管理规定》第3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本规定申请核定企业资质等级。未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的企业,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一)资质审批的主管机关
根据《资质管理规定》第11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实行分级审批。
1、一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二级资质及二级资质以下企业的审批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企业,由资质审批部门发给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
(二)申请核定资质等级所需准备的材料
《资质管理规定》第10条规定,申请核定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文件:
1、企业资质等级申报表;
2、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
3、企业资产负债表和验资报告;
4、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经济、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职称证件;
5、已开发经营项目的有关证明材料;
6、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及《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执行情况报告;
7、其他有关文件、证明。
(三)各资质等级应具备的条件
《通知》第2条规定,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二、三、四个资质等级。各资质等级除应符合《资质管理条例》第5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通知》第2条的有关条件,具体如下:
1、一级资质:
(1)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5年以上;
10(3)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30万平方米以上,或者累计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4)连续5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5)上一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6)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4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4人;
(7)工程技术、财务、统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的高级职称;
(8)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9)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2、二级资质:
(1)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3年以上;
(3)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1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累计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4)连续3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5)上一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6)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3人;
(7)财务、统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8)工程技术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
(9)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10)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3、三级资质:
(1)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2年以上;
(3)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累计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4)连续2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5)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
(6)工程技术、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统计等其他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初级以上职称;
(7)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8)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4、四级资质:
(1)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1年以上;(3)已竣工的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4)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
(5)工程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初级以上职称,配有专业统计人员;
(6)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7)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四)暂定资质证书
根据《资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新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 12 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章程、验资证明、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和劳动合同”等资料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申请后30日内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发《暂定资质证书》(申请《暂定资质证书》的条件不得低于四级资质企业的条件)。
《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1年。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可以视企业经营情况延长《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年。自领取《暂定资质证书》之日起1年内无开发项目的,《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不得延长。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满前1个月内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申请核定资质等级。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其开发经营业绩核定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三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陵水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关乎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乎城乡统筹发展,关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文章通过对陵水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了目前陵水县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六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现状 调查 问题 研究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这与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密切相关,为认真做好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中心对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在一定的生态经济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土地利用状况重新进行布局安排、结构调整,既开发利用又治理保护,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增加耕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一种土地利用新方式(或活动)。它是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它对保护耕地、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情况
2004年至2007年底,我县实施并通过验收省投资项目本号镇省级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县级“占一补一”项目椰林镇坡留村委会耕地开垦项目,三才镇大港坡耕地开垦项目,三才镇古正头坡耕地开垦项目,新村镇城坡村委会曲港耕地开垦项目,新村镇盐尽村委会桥子坡耕地开垦项目,六个项目投资规模累计847.3005万元,增加耕地面积133.9889公顷;正在实施国家投资文罗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727.93公顷,预算投资1430.4999万元,预计增加耕地面积23.63公顷;正在招标的是省投资本号镇格择村委会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14.18公顷,预算投资564.11万元,预计增加耕地面积8.36公顷;正在申请县政府评审的有本号镇军普村耕地占补项目,建设规模44.41公顷,预算投资332.69万元,预计增加耕地面积40.03公顷,英州镇鹅仔村委会耕地开垦项目,建设规模20.32公顷,预算投资118.35万元,预计增加耕地面积19.04公顷;正在设计的有本号镇亚上、亚欠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光坡镇武山洋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三)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省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和县国土环境资源局的指导下,我中心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增加耕地面积,基本实现了全县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
我县2004年至2007年建设占用耕地98.1752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2007年全县累计补充耕地133.9889公顷,实现了建设占用 与补充耕地平衡,并有剩余。
2、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实施以“田、水、路、林”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大力推广以“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的土地开发整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显提高。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发展效益农业,大规模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用地经营权的流转,建成了一大批优质粮种植基地。
4、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取得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了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经受住特大洪涝灾害的考验,农村土地的生产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和我县经济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实现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坟墓集中迁并,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为本县生态环境整治和防洪减灾做出重要贡献,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5、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我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做到有明显标志,有保护责任人,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倍加珍惜,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这推进了耕地保护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来抓,作为密切干部群众关 系的重要工作来做,当农民群众看到有这么多领导和干部深入农村真抓实干,看到田块由小变大,由零星分布变为成片分布,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渠系完善,田间道、生产路四通八达,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党和政府在为民办实事。普遍称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对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研究
(一)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对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基本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转变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和方式,走集约利用道路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更迫切的要求,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法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专项资金,为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国家、省、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各乡、镇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推动全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作用。我中心不断健全专业队伍,为全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组织和技术保障。
2、不利因素
我县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增加,补充耕地 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易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逐步减少,补充耕地的成本提高,难度逐步加大;后备资源集中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补充优质耕地、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
(二)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总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个新鲜事物,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复杂性强。尽管当前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缺乏宣传,群众参与性不强
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广泛,群众理解有误区,农民群众特别是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加上土地开发整理补助标准偏低,影响有些乡镇、村干部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积极性。有的项目区为一条小沟小渠争论不休,有的群众对项目建设期望值过高,但由于项目本身投资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项目区所有群众的要求,部分村民对项目实施产生抵触情绪,阻挠施工的现象较为突出。
2、兄弟部门重视程度不高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齐心协办。但我县少数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没有真正发挥土地开发整理的主力军作用。有的部门热衷于争项目,不乐于建项目、管项目,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乡镇政府重申报、轻协调,认为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土部门的事情,客观上形成了国土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3、人才缺乏,管理滞后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农业、林业、环境、机械土方、建筑、农田水利、道路桥梁、农业设施工程等诸多工程,具有跨行业、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特点。这为管理带来困难,最主要的是我中心缺乏通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很多工作靠自身摸索中进行。
4、施工设计没有充分论证,导致施工进程拖延
由于缺少经验,导致前期踏勘测量、论证和对地质的调查等工作不够仔细,规范化管理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土地开发整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施工设计不细,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困难较多,不仅延误了工期,还增加了投入。
三、对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土地开发整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推进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 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充分了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真正体会到土地开发整理是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树立依法、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 整理的观念,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积极性。组织项目区村民代表小组,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探讨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办法、途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程度。
(二)部门协作,提高资金的综合效益
明确鼓励、支持部门协作,提高资金的综合效益。以资金为基础,以项目为平台,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水利部门指导修建大渠、实施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农业部门负责指导改良土壤、指导规模经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交通部门负责指导通村通社公路建设,沼气部门指导改厕、改灶、改变村容村貌,土地开发整理修建小渠与大渠配套、修建田间道路与通村通社公路配套等,提高各类支农资金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三)提高项目工程设计质量,对设计单位择优选择
对设计单位进行招投标,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深入细致的地质调查与摸底工作。规划设计之前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深入的调查,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频繁变更。
(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人类对土地利用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主,同时利用科技杠杆,增加科技投入,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成果和经验的推广,通过调查研究使补充的耕地质量达到最优化的科学方法,尤其是在基础 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使土地利用环境建设朝着有利于科技推广的方向发展,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五)完善制度,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加强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管理,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挂钩制度。严格按照规划编报项目计划,合理引导国家、省、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要依法实行承包经营并纳入耕地保护范围。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我中心要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立项审查会审制,全面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形成土地开发整理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进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安排资金,按效益考核验收的项目管理规范体系。
(六)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体水平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体系;加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增加土地开发整理的科技含量;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全面提高我县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体水平。
二00八年十月十五日
第四篇: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调研报告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调研报告
(2003年10月13日)
耕地保护能力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提高耕地保护能力,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措施,如用刑罚方法惩治破坏耕地的行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占一补一制度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难以遏制,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护好耕地,提高耕地保护能力,就成为决策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景,不久前,我们对江苏省的部分县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保护耕地,究竟要保护什么?究竟怎么保护?一直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重大课题。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省,既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大省,又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同时还是一个发展强劲的外向型省份。江苏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需要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就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形成一种对峙的“两难境地”。如何缓解或消除这一两难境地?总的设想或思路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在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切实转变传统的耕地保护观念,树立着眼于耕地保护能力的新理念,使耕地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具体地讲,有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确立耕地能力保护新理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耕地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与管理耕地的过程中,侧重于小农业的角度去保护,关注的是粮食的单产与总产问题。很显然,这种传统的保护观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江苏省的情况看,如果不转变观念和拓宽思路,仍然固守服务于小农业的耕地保护观,不从大农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去考虑的话,将会加深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不但达不到保护耕地的目的,而且也将使之演变成制约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素。为此,要切实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首先,要确立耕地能力保护新理念。当前,在耕地保护上,要赋予传统耕地保护新的内容,以“耕地能力保护”代替“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并重保护”,改变单纯只看重服务于小农业的保护模式,逐步转向服务于大农业、服务城镇化以及服务于新型工业化的新的保护模式。其次,要确立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新理念。耕地生产能力是多方面的,除了具有水稻、小麦、棉花、芝麻等粮棉油作物的生产能力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生产能力,如植树种草、禽畜养殖、房屋建筑等。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要着重在“综合”和“能力”上做文章,通过有关的政策措施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二)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适时调整耕地保护政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论述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总的概括。我们看到,新阶段伊始之际,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如北京申奥成功、上海获得世博会举办权、加入WTO、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等等,与此同时,也实施了一些重大政策,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城镇化发展政策、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等。面对这些新特点和新变化,就不能不对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修改、补充与调整,使之跟上经济社会政策发展的步伐。根据江苏省的情况,结合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特点,我们认为,就宏观角度而言,应从五个方面予以调整:一是对耕地保护的目标进行调整。二是对耕地保护的内容进行
调整。三是对耕地保护的任务进行调整。四是对耕地保护的手段进行调整。五是对耕地保护的重点进行调整。在调整中,要体现总体性、区域性、阶段性、合法性、指导性、超前性与外向性。
(三)加快立法步伐,尽早出台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专门法规。
截至2002年底,我国一共颁布有关土地管理的法规34部。其中,法律4部,如《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14部,如《土地复垦规定》、《退耕还林条例》、《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等;规章16,如《黄金矿山砂金生产土地复垦规定》、《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专门土地开发法规,没有专门的土地整理法规。仅有的一部《土地复垦规定》也已使用10多年,很多规定早已时过境迁。透视现行的法规不难发现,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定,不但过于分散、凌乱,而且太原则、太宏观,并有许许多多的空白,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加强法制建设,加快立法进程:一要及时制定《土地开发保护条例》。在全面整合《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草原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有关土地开发的规定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土地开发保护条例》。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同时还要兼顾生态环境,力求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近期内,国土资源部亦可先行出台《土地开发保护办法》,以为《土地开发保护条例》的出台作好铺垫。二要尽快出台《土地整理促进条例》。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土地整理工作,我们应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力争早日出台专门的土地整理法规。现行《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退耕还林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规有不少关于土地整理的规定,同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不少土地整理的政策文件,要在广泛吸收合理成分与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国外的做法,尽快出台《土地整理促进条例》。近期,国土资源部可在全面整理有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一部《土地整理促进办法》,以缓解现行法规政策的不足,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土地整理工作。三要抓紧时间修订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尽早出台《土地复垦条例》,加大立法力度,促进土地复垦工作。四要突出区域特点,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我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较大,完全依赖一部法规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这就要讲求立法的区域性。江苏省的徐州市率先一步,于2001年11月颁布了《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条例》。这是一部典型的地方法规,它的出台对其他地方具有借鉴意义。类似的地区,如山西的大同市、湖北的黄石市、河南的平顶山市等都可以根据本地特点,制定适用于本市的土地复垦法规。就江苏省目前而言,可以出台《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土地整理促进办法》等法规,为其他省市地方立法提供可鉴的范例。
(四)改进项目资金拨付办法,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
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项目不外乎三大类: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与个人投资项目。从江苏省的情况看,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开发项目,公司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出现,个人投资也在进一步酝酿之中。这也就是说,政府投资开发是主渠道,政府项目是主要的项目,也是最有保障的项目。项目资金是开发、整理与复垦的首要条件。如果项目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那么,开发、整理或复垦就无法进行。要解决当前项目资金渠道不畅和到位迟缓的弊端,就必须改革项目资金拨付办法。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疏通资金拨付渠道,切实提高资金流速。对中央投资的项目,资金应当直接拨付给项目实施法人单位,考虑到财政监管,项目资金也可先由财政部直接拨付到省级财政部门,再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项目实施法人单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实施监管与任务完成确认工作。对地方投资的项目,其资金由地方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项目实施法人单位。根本的办法是,在改进老办法的基础上,由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一个专门的文件,统一规范、管理与监督项目资金,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率。另一方面,不能单靠国家投资进行开发整理复垦,要建立多元
投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投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灵活运用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有偿流转,筹集资金,从事土地开发整理。积极探索以地入股、新增耕地使用权流转、政府贴息贷款、提供信用支持等途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五)尽快出台易地开垦的政策规定,确保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易地开垦政策是《土地管理法》第33条规定的一项重大政策,它的主要目的旨在解决“土地后备资源匮乏的省、直辖市”,通过易地开垦,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确保区域乃至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实际工作看,易地开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省域内跨县市的易地开垦;另一种是跨省际的易地开垦。近年来,江苏省域内已经实施过一些易地开垦行为。从长远看,要确保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易地开垦是大势所趋。所以,应尽快出台易地开垦的有关政策。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国土资源部应尽快出台易地开垦的政策文件,以规范各地的不太规范的易地开垦行为,保护易地开垦的积极性,保障易地开垦者的有关合法权益。二是国土资源部可通过试点,摸索经验。
(六)实行新增土地种类多样化和用途多元化的新举措,积极构建耕地能力保护的新体系。
一是实行新增土地种类多样化的新举措。新增土地种类(或性质)的认定要区别情况,不宜一刀切:a、对占一补一项目,原则上其新增的土地必须是耕地,不能是非耕地;b、对非占一补一项目,则应采取灵活的方法,宜耕地则耕地,宜林地则林地,宜建设用地则建设用地;c、对矿区复垦的新增土地,则应是宜农则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不强求一律;d、对新围垦的沿海滩涂也及时作出实事求是的认定。二是实行新增土地用途多元化的新举措。新增土地的用途,不能绝对化,要体现多元化的特点:a、对新增耕地,要视情况而定。既可以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也可以不划入基本农田;可以用于种植粮棉油作物,也可以用于种植花草、药材、经济材林及养殖用地,个别也可作建设用地。这一切都必须在依法、依据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益最大化,效率最高点。B、对新增的非耕地,既可以用作林业、畜牧业,也可以用作建设用地,或作休闲用地。三是严格土地变更登记,拓宽耕地的认定范围。
A、对没破坏耕作层,没有降减耕地生产能力的用地,如寄养苗木用地、简易禽畜用地、浅水养殖等,一般不宜将其认定为改变用途,而应视为仍是耕地之用途。B、按照发挥区域性比较优势的要求,按照部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或被破坏的土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并经项目验收认定能调整成耕地的,可按新增耕地统计和管理。在土地变更调查时按现状地类调查,在非农建设占用时除按照法律程序报批外,仍要实行“占一补一”。
(七)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努力构筑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经营体制。
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土地流转经营行为开始活跃起来,一个以土地经营为城市发展支柱的经营理念,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经营问题就应运而生,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等,要在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江苏省的情况看,一些县市实际已将不少新增土地纳入了经营的轨道,而且不少是规模经营;个别县市还成立了土地农场,如东台市就成立了“金东台农场”。要正视这一新趋势的经营问题,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认为,总的方向是要逐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经营机制,特别是要建立一个好的经营机制。对中央政府投资的项目,原则上不允许从事经营活动。对地方政府或公司企业、个人及外国投资的项目,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可以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收取相应的、合理的回报。当务之急,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全国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经营情况作一次调研,摸清情况,对症下药。二是在调研的基
础上,及时制定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经营的有关规则,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三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专业性的公司企业,专门从事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经营活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五篇: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 个字的要求。这与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密切相关。为认真规划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调研组到 xx开展座谈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宏观调控,制定并实施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等配套政策。我县也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出台了奖补政策,我镇因地制宜初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
机制,探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后新增耕地的产业化规模经营。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我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补充了耕地数量,实现了全镇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2018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镇累计补充耕地 xx 余亩,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有大幅新增。
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2018 我镇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低产田改造 xx 余亩,全面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了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大力推广万亩马家柚种植和种粮大户流转等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土地整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xx 等旅游项目落户,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目前,我镇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总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 2019 年,我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xx 余亩。其中旱改水等 xx 余亩,增减挂 xx 余亩,林改旱 xx 余亩。
三、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途径,目前 xx 种植基地可新增就业 100人,xx 旅游项目可新增就业 200 人等,实现了“项目在身边,百姓在增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2、经济效益。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分析:造地增粮新增耕地项目县级奖补 2018 项目 xx 元/亩,我镇奖补村组各 xx 元/亩。2018 我镇林改旱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 xx 余亩,奖补资金共计 xx 余万元,其中村集体新增收益 xx 余万元。通过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进行流转,增加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和实施后将为我镇增加绿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开发的荒坡和闲置地等有利于改善土地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抗灾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土地产业化规模经营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 2018我镇对新增耕地 xx 余亩进行了流转,但产业化规模经营资金投入不大,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率不高。原因
分析:首先新增耕地开发的政策奖补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扶持力度;其次社会资金对土地的产业化规模经营投入信心不足。
2、发展旅游的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镇发展旅游项目 xx 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无法满足。原因分析:旅游项目投资方未事先根据用地要求作规划设计,导致规划与土地政策不符制约了项目的发展。
五、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全镇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宣传,提高全镇对土地开发整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实施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稳定和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加大资金奖补政策和投入,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先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的投入。
3、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按照“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社会更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推动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