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文化学试卷三
《旅游文化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________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卢云亭先生在《旅游文化学及其系统结构分析》一文中将旅游文化分为________、旅游客体文化和________。
3、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民俗又称为经济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
6、我国饭店管理的模式类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7、休闲文化依据其不同的功能分为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和()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导游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审美关系D人与酒店服务人员的关系
2、()是目前全球旅行旅游业唯一公认的可持续旅游标准体系。
A饭店及住宿设施标准B旅行社及旅游组织者标准
C目的地国家语言培训标准D绿色环球21标准体系
3、我国的本土宗教是()
A 佛教B 道教C伊斯兰教D 基督教
4、旅游企业文化结构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层面是()
A 旅游企业物质文化 B 旅游企业行为文化 C 旅游企业制度文化 D 旅游企业精神文化
5、旅游休闲文化的类型不包括()
A怀旧型B 文化型C 生态型D信息型
6、以下那项不是中国现代休闲文化的时代特点()
A追求生活科学化B追求知识品位C 追求个性鲜明化D追求健康文明化
7、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叙述错误的是()
A科教基地模式、B中间模式C生态恢复模式D探险模式
8、民俗文化的功能不包括()
A变异功能C实用功能B教育功能D娱乐功能
9、据规划布局形式来划分不包括以下那种()
A自然式B混合式C几何式D规整式
10、()是文化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与自身关系的反映。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行为文化D物质文化
11、旅游企业管理模式有()
A旅行社管理模式B旅游饭店管理模式
C旅游景区管理模式D 以上都是
12.作为唯一的旅行旅游业世界性认证体系的是()
A绿色环球21B ISO14000认证体系
C四标整合管理体系D生态旅游认证
13、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华夏生态文化区民族分布为()
A以回族为主B以汉族为主
C以土家族为主D以白族为主
14、“梁柱式建筑”的建筑结构原则为()
A以木料为主要构材B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成为度量单位
C采用构架制的结构D木石为主要材料的多层结构
15.我国旅游饭店业的集团化管理进程起步于()
A 20世纪70年代初B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C 20世纪 80年代末D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包括()
A开斋节B 圣纪节C 忠孝节D 巴达节
2、旅游主体在旅游审美实施活动的心理过程也涉及以下哪些基本要素(A.感知B想象C 理解D情感
3、中国山水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包括一下那些()
A 形象美B 动态美C 声音美D 生态美
4、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与外部特征包括()
A 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则B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成为度量单位
C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D以石料为主要构材
5、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理念包括()
A尚大观B尚中观C天人合一D和谐
6、中国园林的分类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哪几类()
A山居草堂、山庄别业B名胜风景区的公共游豫园林
C自然式园林D城市山林
7、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A历史性B 地域性C集体性D 传承性)
8.、生产民俗包括()
A种植与养殖民俗B工匠与坊作民俗C信仰民俗D商业民俗
9、旅游休闲文化具有以下的一般特点()
A大众性B群众性C周期性D个体性
10、旅游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企业文化共有的特征()
A群体性B融合性C稳定性D地域性
11、旅游企业文化除了具有上述企业文化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以下明显的个性特点:()A民主性B协同性C 导向性D约束性
12、生产民俗又称为经济民俗,大体上()形态,即
A狩猎民俗B捕捞民俗C畜牧民俗D农耕民俗
13、西方休闲文化的特点()
A怀旧B主题性C信息化D猎奇
14、饭店企业文化网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A组织标识B服饰礼仪C仪式惯例、故事D服务流程、心事契约和组织控制
15、一般来讲,美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表现为()基本特征
A追新猎奇B讲究场面与视觉感受C酷爱自然美D习惯于重行轻言的表达方式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美国运通模式2.民俗3.旅游企业文化 4.休闲文化 5.旅游审美主体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美国人的审美特征
2、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3、旅游开发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负面影响
4、旅游企业文化的功能
六:综述题(15分)
结合你所了解的一些民俗实例谈谈民俗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旅游文化学》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旅游媒体
2.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
3.社会性集体性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
4.狩猎民俗捕捞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
5.文化
6.经营型饭店管理模式多形式饭店管理模式超级饭店集团管理模式
7.一是张弛型二是陶冶型 三是反馈型四是潜能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5CDBAD6-10CCACD11-15DABC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BC2.ABCD3.ABCD4.ABC5.ABC6.ABD7.ABC8.ABD9.ACD10.ABC11.AB
12.ABCD13.BC14.ABCD15.AB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美国运通模式:信用卡和旅游服务的巧妙结合,兼并扩展规模,集中商务旅行业务的模式.2.民俗:民俗应是被全人类、或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或某一民族、或某一文化圈,或某一地方、或某一阶级阶层、或某一团体、或某一行业中的基本群众普遍地认同和相沿成习的文化现象;这种“相沿成习”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性的心理积淀和行事规范,不是成文法,然而却是无形的法则;这些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人类诸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类型化、模式化和程式化产物。
3.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文化,是旅游企业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
4.休闲文化:休闲文化是指人的闲情所致,为不断满足多方面的需要而处于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生命状态,它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着力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5.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承担者。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与旅游审美对象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关于旅游的审美主体,需要着重探讨的,是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心理过程。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美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1)追新猎奇,不拘一格,通常喜欢那些富有新鲜感、娱乐性和刺激性的东西。迪斯尼、冒险者乐园之类的娱乐场之所以首先在美国出现,与此审美文化心理很有关系。(2)讲究场面与视觉感受。美国主要的文体娱乐活动与电影歌剧通常以大场面取胜。(3)偏爱壮美,喜欢快节奏、坦率、轻松、自如、诙谐、幽默的表演方式。美国的西部牛仔片与百老汇的有些经典歌剧久盛不衰主要与此有关。(4)厚今薄古,喜欢科幻题材。这和美国历史较短、移民较多、现代科技与经济发达的国情有关。
2.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和集体性。首先,民俗是民众生活、心理、性情的反映,具有社会性。其次,民俗依赖特定的社会共体而存在,为各共体成员普遍认同和遵循。(2)历史性。民俗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因而民俗具有历史性特征。(3)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形成的民俗富有不同的民族色彩。
3.旅游开发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负面影响(1)对景区自然资源造成损耗。为了开发旅游,须进行必要的设施建设,必然会对景区生态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耗。过度的旅游开发,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冲击旅游地原生态文化,并带来文化污染。旅游地开放开发旅游后,若不注意对本地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则这种文化将出现萎缩,并有被外来文化肢解甚至替代的可能。对外来文化中的糟粕若不加
以分辨和抵制,则旅游地将受到文化污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3)旅游地居民的地方与民族文化意识逐渐淡化。旅游地管理者若不重视对旅游地地方与民族文化的发掘和提高,对其中的优秀文化加以传承,则旅游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为了告别“原始、落后”和追求“现代化”,他们的地方与民族文化意识会逐渐淡化,同时向往和逐渐认同外域文化。
4.旅游企业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旅游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旅游企业文化对旅游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即把所有员工的努力方向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
团结功能:实现旅游企业文化的团结功能,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价值观念的共
识性,利益的依存性和情感的融合性。
约束功能:旅游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员工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或者约
束力。
激励功能:旅游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企业目标实现的心理引导过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色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形象功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对外部环境也产生着影响和作用。
六、论述题(15分)
要点:阐述民俗旅游的概念。主要是以民俗风情为欣赏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异域的文化状态与不同的生活方式,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旅游市场中,旅游者有一种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能亲身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直接感受民族文化风情,而民俗旅游可以满足这一需要。民俗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民俗学中大量的民间风俗传说、风物传说和名人故事,是一种有价值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帮助旅游者扩大历史、地理、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知识,增加对祖国山河的旅游兴趣。民俗旅游的开发,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它能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它也是国外旅游者了解我国各地方特色的窗口,是我国各民族、各地方迈向世界的通道。通过民俗旅游,不但增强国际旅游者对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和当今生活风貌的了解,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而且也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各地的经济建设步伐。对促进民族团结、民族繁荣具有特殊意义。每开展一次民俗旅游活动,每个民族成员就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凝聚力。
第二篇: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
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1.从旅游的全过程来看,旅游文化包括旅游主题、旅游中介体、旅游客体和旅游社会环境四个环节。
2.旅游文化是指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美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说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说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3.旅游跨文化交流说旅游文化的第一特质。
4.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休闲研究或休闲学传入我国。
5.休闲有一下三个特点:1,休闲是一种精神状态,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和平平静的状态。2,休闲说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3,休闲是人类的基本要求和对生活的享受。
6.简述休闲游憩与旅游的区别与联系:1,旅游是人们在异地进行短暂访问等活动形式的总称,异地性、短暂性说其基本特征。2,游憩说人们以放松、愉悦、健身等恢复身心健康为本质特征的户外活动方式。3,休闲是指人类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由选择的活动方式。
7.旅游跨文化交流的实质是奠定在后现代休闲消费背景下大众的、民间的直面跨文化交往之中。
8.简述跨文化交流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什么?:1,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2,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3,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技能。9.自然环境是影响文化创造的第一变量。
10.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成为村落发展的核心动力。
11.论述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因素来考察影响人们选择定居地的因素有:1,具备易于农耕的土地。2,除土地以外的其他自然环境条件,如水、能源、气候等。3,环境产生的人类精神作用。
12.论述文化区域是一个文化空间的再一概念:1,文化区是文化特质的区域分类。2,文化区还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区域文化具有稳定的特征。3,文化区作为一种历史形成的文化环境,其居民的心理、性格、行为都带有区域文化的特征。13.明清江南流动人口具有两大特点即量多、类杂。14.素有九省通渠之称的是武昌。
15.临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粮食流通中心之一。
16.简述江南民居的分类:根据民居的规模可分为大宅、中宅、小宅。大宅大都是富商、官宦的宅地,纵向称进,横向称落,多则九进,少则四进,多到七落,少则一落不等,如周庄的沈厅为七进。大宅在平面布局上通常都有严格的轴线,正门朝南或朝东,宅院规矩方正,进落有序。
17.简答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提出保护建筑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艺术品。2,奇特的非一般的建筑。3,在建筑发展史上作为一个环节出现的建筑作品。4,某些不完美的单体建筑随着时间和某种机缘而结合为杰出的整体。5,代表技术发展进程的建筑实例。6,反应已经消失了的某种生活方式的建筑。7,与伟大人物或重大历
史事件相关联的建筑。
18.简答掌握和了解旅游跨文化交流的知识能力的目的:1,通过旅游接触。观赏及参与当地人民俗活动中去,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2,在旅游中学会旅游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3,从旅游间接的长远的社会效应看,旅游的跨文化交流有积累对异质文化交流的感性认识。
19.文化扩散指文化现象的空间移动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的特征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异地的居民为中介在空间上从A地传播到B地又从B地传播到C的连续过程。20.互补性是指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在历史文化背景下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能建立起旅游供需关系。
21.旅游流是指数量较大的流客群体为了旅游,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活动活动现象。
22.所谓文化整合是指文化涵化的结果,指不同文化相交往中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谐调平衡关系。
23.简述:文化震惊产生后的障碍:
1、希望并努力适应陌生文化环境时产生的紧张感。
2、失去原本熟悉的环境和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而产生出的失落感。
3、面对新环境里的繁荣与安详会产生出一种自卑感。
4、个人长期以来建立的信念、价值观会发生混乱。
5、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力不从心,从而产生出无能感。
24.种族中心主义是指一种从本民族的角度看待其他民族的,就爱那个自己的习俗和规范作为评判标准的,一种无意识的意向。25.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6.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8年。
27.旅游是一种非地域性、跨文化性、是间文化性的生活与文化创造。
28.论述:如何评价城市形象:1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城市构建的核心。
2、流畅通达的交通环境是大城市的重点形象形象建设。
3、城市景观与空间序列的美。29.在我国传统的住宅中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
30.在当今土楼中最壮丽堂皇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洪坑村振成楼。31.东北的大院是四合院的形式,云南的是“一颗印”。
32.论述:四合院从哪些角度体现中国的家法制度:
1、四合院是封闭的。
2、四合院强调中轴线,采用对称的布局。
33.简答: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决定涵化的快慢因素有:
1、跨文化人际交流的能力,2、介入目的地交流网络的密切程序。
3、目的地东道主的文化社会的态度。34.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统计我国城镇居民的出游率高达90%.35.简述文化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他们二者隶属于人类学,从学理来看,他们的相同之处远远超出他们都相异直处。在两门学科关系密切,在相当多的基本理论建构中相互参差和包容,如文化的起源、积累、产生、传播、变迁等,在阐明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文化生态系统内容所涉及的陆地、河流、海洋、村落、城镇,在阐述文化的时间、空间系统的文化层、文化丛、文化圈、文化区、文化类型、文化模式等内容以及文化的社会系统所涉及的村落、民族、世界文化内容等等。
第三篇:旅游文化学
1、旅游文化的概念:是指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文化的本质
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1、旅游是文化展示的平台
2、旅游是文化交流的渠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1、文化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
2、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
3、文化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
4、文化交流是旅游的重要功能
3、旅游文化学的概念 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文化的组成、本质、使用价值和影响其价值实现的相关因素,通过分析、了解各种旅游文化现象并研究其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意义 ①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学则是旅游文化实践的科学总结,但它又高于实践、能够指导实践。②通过对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探究各类旅游资源文化,研究旅游企业文化品位和管理,能有效促进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繁荣,加深人们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为旅游开发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持续健康发展。
5、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就是指旅游者,即对旅游客体进行游览、观光,开展审美活动的主体者。既是是旅游活动中新生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所属客源地区域、民族文化的携带者。 旅游主体文化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表现的内在的观念文化和外在的审美行为文化、消费行为文化以及相关文化事象的一种旅游文化形态。 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意义: ①旅游主体是旅游文化主要的承载者、享受者、传播者②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③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④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 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 ①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社会文化环境(居住地和目的地)的熏陶; ③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民族习俗的影响; ④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其自身文化品位(旅游观念、自身个性文化修养)的影响。
6、旅游主体文化的具体表现
(一)旅游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欲望。 旅游需求的特征:近距离流动多;从北向南流动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流动多。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等);旅游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汇率;旅游供给情况;政治和文化因素。
(二)旅游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心理动因。
(三)旅游审美行为 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旅游审美的影响因素:主观(审美者的个性特征、文化修养、生活经历、社会背景)、客观(审美角度、时机和距离)。
(四)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是个体在收集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进行决策和在购买、评估、处理旅游产品时的行为表现;旅游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还是一种感性消费。
7、旅游客体的概念
旅游客体是指那些可以被利用的自然或社会人文旅游资源被开发、加工、塑造后,成为吸引旅游主体前往旅游的目的物,或是前往游览、观赏的最终指向,即形成为自然旅游景观客体或社会人文旅游景观客体;
旅游客体不等同于旅游资源,一切可供旅游主体游览的对象才是旅游客体,或者说旅游资源未与旅游主体发生联系之前,就不能划入旅游客体的范围。
8、旅游客体文化
旅游客体文化是指自然旅游客体文化和社会人文旅游客体文化成为人们游览、观赏的对象,并在人们游览、观赏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文化事象一起,所展现的一种旅游文化形态。
9、旅游客体文化开发与设计
一、意义:①关系着旅游资源文化品位的提升。②有利于旅游景区文化形象推陈出新。③能更好的满足游客审美需要。
二、原则
①因地制宜,尽量保持旅游客体原貌;②特色鲜明,凸显旅游客体个性内涵; ③可持续性,保护旅游客体生态环境。
10、旅游介体又称为旅游中介体、旅游媒体,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连接体。它以旅游主体为服务对象,为了使旅游主体的需求得以满足、目的得以实现而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同时又是使旅游客体的价值得以实现,成为旅游主体及旅游对象的中介体。
11、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介体文化是旅游介体在其为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服务的活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服务规范的一种旅游文化形态。
12、旅游服务文化
旅游服务文化主要是指因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包括服务观念、服务精神、服务目标、服务风气、服务道德等。
13、旅游景观开发
旅游景观开发就是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或旅游吸引物的过程,或者说,将潜在的旅游景观转变成现实的旅游景观的过程; 开发原则:
①经济原则(符合经济规律,满足市场需要)②文化原则(突出文化意蕴,展现文化主题)③美学原则(符合形式美,彰显内涵美) 景观开发文化的类型
依托型:强调景观外部形态和文化展示手段必须依托地方文脉、民族文化及自然和历史资源,不能凭空建造。
脱离型:没有现实资源依托,可以突破历史、地理与环境的限制,凭借丰富的客源市场和雄厚的经济实力重新建造。 景观开发文化的特点
①多样性;②审美性;③功利性;④差异性。
14、旅游宣传
旅游宣传是旅游东道国(含旅游地区)或旅游企业为了树立形象,开拓客源,吸引旅游者,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各种信息传递和情报沟通的活动;
旅游宣传文化是伴随旅游宣传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包括旅游宣传的理念、内容、形式和原则等。
15、旅游文化品位,是指旅游商品,主要是指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为旅游者提供的有形实体的观赏和无形服务的感受所含的文化含量程度和水平。 地位和作用:
1、旅游文化品位是旅游者的核心追求
2、旅游文化品位是旅游吸引力之所在
3、旅游文化品位是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文化形象的展现
4、旅游文化品位影响旅游主体审美的文化感受 旅游文化品位建设是旅游业繁荣发展的根本。
1、确定主题:①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②市场定位的原则 ③差异性的原则
2、形象策划
旅游景区文化建设的方式:①外延开发 ②内涵提升:用新手段提升文化品位及功能 旅游景区文化品位的经营管理:
①保护发展景区的本土文化 ②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③建设景区高品位的文化形象 ④放眼未来,品牌定位 旅游介体文化品位建设:
无形的文化品位设计:服务理念的科学性、独特性、可行性、稳定性、思想性
16、景区景点的文化品位设计 ①提炼主题(景区的景点一般比较杂乱,必须全面考察、品评、选择、提炼,适度裁剪,突出特色。)
②烘托主题(周围环境要与景区特色配合协调)
③点景策划(是在景点的最佳位置,设计单一人工景物,以简练文字点出景观特征或意境。)
④借景策划(就是将景点以外的景色,组织到景点内,以扩大空间,形成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更多景观画面的造景手法。)
⑤对景策划(在主要景观处与游览线的前进方向,开发或建造建筑物,起到点缀风景和观赏功能的作用。)
⑥维持原貌(对于某些自然生成,无需雕琢的景观要尽可能保持其原生态状况,避免建设性破坏。)
17、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
文化震惊:指的是生活中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的状态。 文化震惊的作用
文化震惊对旅游者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
正向作用是:适度的文化震惊可以给旅游者带来心理上的期待,刺激他们的好奇心理,让他们对旅游过程产生兴趣。
负向作用是文化震惊也能带来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旅游者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障碍,破坏了旅游者旅游行为的本来目的。 如何避免旅游中的文化冲突
①加强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政府在规划时要全面考虑旅游发展的全面性,做到合理调控 ②尊重接待地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吸引他们参与旅游决策 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引导人们克服认识上的局限性,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本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
18、旅游文化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更新和复兴(提高认识)
2、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增强自豪感)
3、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异域良性文化的示范作用)
4、有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现代化进程(突破封闭)
二、消极影响
1、文化的“不良示范效应”
2、干扰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
3、传统文化的丧失和变异 正确对待旅游文化影响:
①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是自然而有限的 ②旅游对文化的消极影响不是必然的 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是减少旅游对文化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
19、旅游文化调适
①旅游者要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目的地文化,否则文化交流无法进行下去,导致旅游文化传播过程停止。
②作为旅游中介的导游要善于引导和协助旅游者对文化震惊负向作用的调适。
③目的地在接待旅游者时要做好本地旅游文化的建设工作,让旅游者充分了解目的地的文化,从而使不同的文化能够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沟通。旅游地文化建设要注重传统性和现代化的均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均衡;本真性和商品化的均衡;开放性和限制性的均衡
④政府方面要加强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尊重接待地居民的主人地位,吸收他们参与旅游决策;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旅游地居民的文化素质。 20、旅游文化匀衡
1、传统性和现代化的均衡
一方面,在推崇设施设备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同时,不忘以传统文化作为底蕴;另一方面,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代化中的合理性内涵,作为传统的发展和创新。
2、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均衡
接待地可以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等诸环节合理利用外来文化的某些形式和内容嫁接和改造民族文化,或者赋予外来文化以民族性特色,这既能促进旅游者对接待地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又为文化再创造提供了新的动力。
3、本真性和商品化的均衡 在旅游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接待地既有必要设计和推出专门为游客展示的“表演文化”,如各种各样的“文化节”、“民俗村”等,同时也要防止“伪文化”的传播。
4、开放性和限制性的均衡
为了使主客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能够在互不伤害的前提下稳步进行,有必要对以旅游者为媒介的外来文化的进入和扩散给予适当限制。
通常所采用的办法是:错开旅游区和居民区,使主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第四篇:旅游文化学
一、简答题
1、简述旅游文化
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简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及其特征
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安徽
4、简述中国的茶艺、茶道
二、论述题
1、试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的关系
2、试论中原经济区背景下中原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河南某地为例)
3、
第五篇:旅游文化学
多彩世界:我了解的美国人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如同中国人含蓄、法国人浪漫等,美国人也拥有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概括说来,大多数美国人开朗大方、易于接近、喜欢交谈、不喜欢沉默、不善隐瞒观点、奔放、随和、坦率和独立进取、自立、自动、抗拒命运等。
在帕洛格心理类型分布图中,大多数美国人属于近多中心型和中心型两类:他们求新奇,善主动,好冒险,不愿随大流,喜欢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他们在外出旅游时,往往选择那些地处遥远,文化差异大,甚至不为人知的目的地。他们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虽然也需要旅游业为他们提供某些基本旅游服务,如交通和住宿,但是更倾向于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些人甚至不使用或少使用旅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美国人更喜欢冲浪、攀岩、探险等新兴的、刺激性的旅游形式和活动。美国人喜欢阳光沙滩,注意观察大自然和社会,尤对异域风情饶有兴趣。也有带着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某种考查任务而去的。但多数还是带着好奇心,以放松心身、游山玩水为主,其它都是附带的。
08级02班200841100037马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