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对策(本站推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落后于经济建设,并开始逐渐影响到新农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现将**村镇
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镇现状
固安县**村镇位于永定河南岸,总面积 75.9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辖43个自然村,人口3.4万人。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镇所在地距北京市区50公里,距离天津市120公里,保定50公里,东距京九铁路、106国道5公里,西距京广铁路、京石高速公路8公里,廊涿公路纵贯全境,涿密高速公路引线正在开工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二、文化建设运行现状
**村镇43个行政村街,目前拥有室内文化活动场所约1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约500平方米,各类健身器材20余件,藏书1500余册,远程教育接收站43个。每年订阅《**日报》、《**日报》等10份报纸。每年投入文化建设经费约五六千元。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方面十分欠缺,至今尚无专职文化员,只有村委会成员兼管文化建设方面工作。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镇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43个村街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马公庄村文化站1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一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绝大多数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歪风盛行。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就会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我们建议: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一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和省政府的《决定》精神。规划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文化阵地布局和建设问题。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调剂改造、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
第二篇: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对策
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对策2010-06-29 18:53: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对策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对策(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落后于经济建设,并开始逐渐影响到新农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现将**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镇现状
固安县**村镇位于永定河南岸,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辖43个自然村,人口万人。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镇所在地距北京市区50公里,距离天津市120公里,保定50公里,东距京九铁路、106国道5公里,西距京广铁路、京石高速公路8公里,廊涿公路纵贯全境,涿密高速公路引线正在开工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二、文化建设运行现状 **村镇43个行政村街,目前拥有室内文化活动场所约1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约500平方米,各类健身器材20余件,藏书1500余册,远程教育接收站43个。每年订阅《**日报》、《**日报》等10份报纸。每年投入文化建设经费约五六千元。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方面十分欠缺,至今尚无专职文化员,只有村委会成员兼管文化建设方面工作。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镇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43个村街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马公庄村文化站1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
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一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绝大多数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歪风盛行。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
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就会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我
们建议: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一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和省政府的《决定》精神。规划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文化阵地布局和建设问题。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调剂改造、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
第三篇: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 文化馆是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担负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文化馆的服务方向是为全社会所有成员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服务目的是传播先进文化,为新农村的构建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
文化馆是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担负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责任。认真思考和认识文化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去,这不仅是形式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馆自身性质所决定。
一、文化馆是社会文化机构的支柱性构件
从目前看,可以纳入文化机构的不外乎政府办的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团体办的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城市社区、农村村落办的俱乐部(文化室)以及社会上办的为数不多的非赢利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等。就是这些机构和它们提供的各种文化服务构成了社会文化服务的基础。而其中的文化馆则由于它的性质、特征、功能、作用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平台。
其一,文化馆既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又是公共文化设施。因此,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党和政府明确把文化馆定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其二,文化馆的服务方式是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馆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其他业务活动均不以赢利为目的,她以自己的主体业务——组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它以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众多的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生活的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馆的参与。99年以来,赣榆县文化馆“赣榆风情”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每届广场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不少于20场,把文化精神食粮送到群众、农民家门口。这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活动,它所展示的是群众文化的魅力和生机、文化馆的价值,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欢笑,还有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其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以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主导方式。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而不是市场意志,体现的是政府对公民的人文关怀。文化馆是国家公共财政拨付经费的国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覆盖面广、社会性强、影响力大,联系群众最为广泛,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即使在市场经济已经建立的今天,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投资多元化、社会办文化的态势和格局,文化馆也依然处在主导地位。
其四,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由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基础作保证的。以我馆而言,今年来拥有现代化的文化活动设备,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引入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批精品在各类书刊、省市比赛中获奖。正因为如此,它已经成为基层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心、辅导中心。
其五,为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馆正在建立广泛、完整、系统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这个网络,上连省、市文化馆,下连乡、镇、街道文化站以及乡村、社区基层文化室(俱乐部)及社会文化组织。这些文化机构与文化网络纵横交错,覆盖整个社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文化馆在这个群众文化网络中奖起着“龙头”和“腰腹”的作用。她不仅本身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基层的群众文化如乡镇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示范、辐射、助推作用。因此,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群众文化工作和基层文化建设的 拓展和提升。它的提出意味着政府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责任。因此,文化馆必然面临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全方位的挑战,最主要的挑战是来自文化馆自身现状的种种不适应。
其一,服务设施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馆的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各地重视的程度有高有低,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目前还有不少地方的文化馆面积偏少,档次偏低,不能满足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
其二,服务队伍不适应。从目前文化馆人员现状看,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比以前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人员不足,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文化馆人中相当程度地存在公共服务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办法不多的问题。
其三,服务内容不适应。文化馆文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馆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带来的设施狭小、设备陈旧、经费困难等客观因素及种种主观原因,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公众的需求依然存在脱节现象。不少文化馆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有的文化馆服务对象狭窄,服务的覆盖面很少;也有的文化馆 陷入“关门搞创作”或热衷于“赚钱”搞经营而不能自拔,淡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大舞台。对此,我馆专门成立了“文体活动策划办公室”,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联合创新服务内容。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打造新平台
(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公共服务的办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公共”和“服务”是文化馆办馆的两大主题。文化馆的服务方向是为全社会所有成员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服务目的是传播先进文化,为新农村的构建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因此,文化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和公共服务的办馆理念,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深化改革,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文化馆要遵循党中央提出的“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加快文化馆改革步伐。要改革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使内部结构从不合理趋向合理,并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者上、庸者下的流动机制。要引入激励机制、利益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对公共文化服务成绩突出的给以奖励。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善组织、懂管理的复合型队伍 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必备条件。要不断丰富馆办活动内容,使之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群众的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要使文化馆的活动既有健康向上,使人精神振奋的内涵,又有极大的覆盖面,极强的吸引力,浓厚的文化特色。同时,在开展活动时还要关注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下岗工人,老少边贫地区群众,维护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体现公共文化的人文关怀。更要认真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四)打造品牌,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示范作用。文化馆要聚合优质社会文化资源,塑造公共文化品牌,利用品牌来重塑文化馆的公共形象,扩大文化馆的社会影响。利用文化馆本身的品牌效应,利用政府对国办文化的支持,利用纵横交叉的群众文化网络及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以活动为打造品牌的载体,在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同时,注重形象设计,明确品牌定位,树立品牌形象,使每一项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同时让品牌活动走出阵地,深入社会,走进千家万户,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繁荣。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阶段,文化馆一定要找准自己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座标,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通过体制创新增强活力,通过打造品牌增强影响力,把自己打造成公共服务型的文化馆,使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第四篇: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2006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002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
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2004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对唱”。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及“****彩”等歪风盛行。
4、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编的有12人,但仅有9人在岗,被乡镇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岗的也往往兼有乡镇(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乡镇文化专干平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各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约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但从各级政府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区、乡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二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从事文化事业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积极性,大多放弃主业改做乡镇中心工作。
三是文化管理体制不畅。一方面,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去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广电与文化分属两个职能部门,对农村的传媒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而且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益小,仅靠广电部门是无能力承当农村广电网络建设。虽然国家规定到2010年农村地区20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网络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并未列入新的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得不到上级补助资金,导致我区目前许多乡村原有接收设备无力更新。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广大农村地区只收1-3台外地的电视,无法收看省、市、区电视节目。
第五篇: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一、题目
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二、摘要: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地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进礼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方面。弘扬农村传统文化,树立文明乡风,建造文明乡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本文从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农村文化产业、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识存在偏差,政策落实不力;文化空间缩小,文化品位下降;队伍素质偏低,管理机制缺位;投入经费不足,设施建设落后。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对农民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农村基本政策教育,改善党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普及科学技术,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求的措施。
三、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文化建设 发展现状 经营策略 问题,对策
四、文献综述正文前言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一巨大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农民,而农民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过程,须经宣传奠基、健康发展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并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且初见成效。但是,同时其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性问题,比如农村干群认识不到位、投入依然不足、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意识淡薄、不科学和不健康现象的根治任务依然艰巨、农村辍学现象有抬头之势、农村题材作品不够丰富等等。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2、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推行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所谓陋习,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粗俗的、不文明的习惯或习俗。这些陋习,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有的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陋习,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质的飞跃。本课题的研究将为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的实现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值得参考的方法,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与环境和谐相处提供一个可靠的解题思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幸福感等。
3研究现状:
首先,新农村文化建设仍然落后,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严重。文化建设不能像经济建设一样有崛起的高楼大厦、林立的工厂,也不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或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许多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公路交通、房屋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如何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则很少被顾及。
其次,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个别活动存在消极影响。农忙时节,农民因忙于劳作,几乎没有时间参加文化活动,只能忙里偷闲看看电视、电影;农闲时节,大部分农民打牌、看电视,个别农民也许会不定期地参加周边的民间剧团排练或演出。很少有村庄组织举行棋类、扑克、篮球等比赛,或组织农民观看影视剧、科教片等。大多数农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单调。
3.农民文化生活缺内容。现在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文化生活非常滞后。据调查,现在多数农民没有订书报刊物的习惯,除了看电视、打麻将外,没书看、没戏看、没电影看、没有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农村文化建设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发展,一些地方社会丑恶现象逐渐抬头,求神拜佛、兴建祠庙、赌博等现象突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正在被封建迷信文化侵蚀。
4.农村文化建设缺设施。农民文化活动少阵地、缺场所仍是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与经济发展不适应。宁都县有299个村委会,农村人62万,但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戏台、社区休闲场所等文化基础设施仅部分整治后的大型社区有,而且现有设施使用率也不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管理制度跟不上的情况。如中央文明办“农家书屋”工程设立的图书阅览室,有的位置设立不合理,资料没有更新,没有专人管理,有的平时大门紧锁,农户没有办法借阅图书、读报或查看资料。
5.农民道德文化建设缺信仰。正如农村流传的几句话说:“建房看地理、下葬看风水、生病去求仙、外出卜好运、结婚看黄道、升学找算命”。一些地方的群众讲姓氏宗族不讲法律,讲个人利益不讲公益,有理没理去上访解决问题。互相攀比,婚丧喜事大操大办日甚严重,原来和谐的邻里关系逐渐被世俗风气渲染
4、措施:1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1.1增加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考评分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是要解决好县、乡(镇)、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的认识问题。认识到位,且有高度,文化工作才会有位置,才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从而解决好遇到的问题。
1.2发挥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堡垒作用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2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2.1设立县乡文化副职为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随着农村富裕程度的提高,农民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
2.2培训“村官”农村文化师资格农村文化是在长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并为广大农民恪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农民现代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体现。农村基层对农艺师等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较为重视。实际上,农村文化师是富裕后农村最需要的人才,肩负着农村文化管理活动并承担农村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工作的重任。
2.3多渠道筹集经费,并改善投资渠道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是农村文化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因此必须稳妥解决。第一,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国家拨款、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是筹集文化建设经费的主要渠道,而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最具潜力可挖。第二,改善投资渠道。国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投资力度的逐步加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3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
农村文化工作相对薄弱,农村文化发展与农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建设,群众无疑是真正的主体,因此,为缓解农民群众的文化饥渴,必须加快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和扶持、推动农村文化市场发展。
4不断满足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
农村的,最需要的是一种以开放思维、进取精神为支撑的新时代农村文化。农民需要学习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基本知识。
4.1为农民搭建学习的平台要为农民渴求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村建立适应农村文化发展、适合农民阅读的“农家书屋”,加大图书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村村配置可以放映电影的多媒体设备,并不断更新电影资源;定期自印面向农民教育的资料并免费发放到户。
4.2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文化活动挖掘当地事件,通过建村史陈列室等方式,提炼人文精神,使文明创建由表及里,从现状整治向提升文化内涵转变。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文化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
4.3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剧团等的服务重心要不断下移,积极为“三农”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的方式、机制。比如江苏省为了将乡镇文化站建设好、管理好、长期运行好,对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试行公有民营制、股份合作制、目标责任制3种体制。广东省开展了流动文化服务,把图书、演出等文化服务延伸到山区、农村。浙江、河南对文化下乡的制度化、经常化,结合文化下乡,大力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建设一支不散的文化队伍,进行了
有益探索。
5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弘扬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就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前来开发,生产出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同时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其有效途径就是形成文化产业。
5.1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应该认真谋划,选准本地龙头文化产业,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
5.25.3加强文化产业管理队伍建设懂得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经营和管理,是其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应该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以重视。
6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各种管理体制还不甚健全,精神垃圾仍然存在,有些地区还十分严重,对农村文化健康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6.1重拳打击非法演出活动一是对本辖区内庙会、物交会的时间、地点、天数、人数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依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对营业性演出的审批,严禁接纳无证演出团体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二是要加强演出活动的现场监管,对有大棚演出团体参加的庙会、物交会等综合性活动,要会同公安、工商、安检等部门协同执法。对组织或从事脱衣舞等色情淫秽表演或有暴力、严重问题表演的,要坚决依法从严打击,确保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6.2加强管理网上色情、淫秽、暴力、丑恶的内容已成为毒害青少年的一大公害。要增强防范意识,保障网络安全,组建一支专业队伍不断检查防范,并坚决取缔淫秽等黄色网站。
6.3正面宣传,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农村文化市场,繁荣才能更好地净化,净化是为更好的繁荣。因此,必须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为方针,不能顾此而失彼。同时,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需避免过分依赖刑事手段进行管理,更要综合运用各种宣传和教育手段抵消其不良影响,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正常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体现党中央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的方针。
五、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N).中国文化报,2005—12—13.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新华社,2008—10—19.
[3]徐学庆.社会主义折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2007—4..
[4]白现军,崔玉利.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4).
[5]徐馨.农村文化建设待解四大难题(N).人民日报,2006—1—11(A11).
[6] 钟培林.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N).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