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文化入侵”研究性学习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学习结题报告
1. 主要成果:通过调查得出了“文化入侵”这种现象的当前状况、影响和对策。
2. 研究的主要方法: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随机调查等统计研究方法。
3. 研究的主要步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状况;深入采访学生老师,听取他人看法;组内交流各自意见,整理成为论文。
4. 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学生老师,得到他人对于此现象的看法。
5. 查阅的主要文献资料:韩寒作品《一座城池》,百度搜索引擎等
6. 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记录:美国影视产业量已有全球的5%和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在流动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影院票房美国电影占了60%以上。在世界的文化市场中,基本情况是四分天下,美国占42.6%,欧洲占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它国家占4.5%。而在这19%中,日本和韩国已经占了13.5%。
7. 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文化入侵”
前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代,文化竞争力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在科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些文化的传播也同时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在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的推行强权政治。例如:日本、美国的一些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而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已经被渐渐遗忘、被遗弃。用当今最流行的一个代言词来说,那就是“文化入侵”!为了防止“文化入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优秀文化冲击的危害,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小组专门对“文化入侵”进行了实践调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部分:“文化入侵”面面观
Part 1:节日“文化入侵”
提起独具色彩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人立刻会想起春节、元宵节、龙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从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和韵味。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多重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
去年端午节曾有媒体报道,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后遭到很多人反对。今年端午节又有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大学生,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大家对于端午节的所有印象似乎只停留在纪念屈原和吃粽子上,而对哪一天是端午节、踏青、喝“雄黄酒”以及“赛龙舟”等活动甚至一点概念都没有。相反,很多“现代人”十分推崇过情人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西洋节日,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时尚”和“现代”。近年来讲洋话、喝洋酒、买洋车、过洋节、着洋装、取洋名甚嚣尘上,甚至有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毛发、肤色乃至五脏六腑都统统脱胎换骨、变成“洋”的才过瘾。种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将保留多久?会不会在将来被某些国家“抢”走、“偷”走?同时又令人担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以下是引自韩寒的小说《一座城池》里关于节日“文化入侵”的描述:
“我们一路上发现已经快临近圣诞了,连耶稣究竟是个人还是种吃的东西都没搞明白的学生们都在为这个盛大节日的来临作精心准备。
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这个学校从来都不放假的假期似乎是男女同学最津津乐道的,也是最隆重准备的。关于这点,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为什么。那是人家国外的春节,连着元旦,会有一周的狂欢。而我们连圣诞树和冬青树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却为此乐而不疲。尤其是男男女女们,倘若这个节日是一个人过,必然伤心落泪。我实在不明白这天和其他的三百六十四天有什么区别。而在学校里最不太平的就是所谓的平安夜,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在那天晚上晚回家,而到了大学,学生会就组织各种粗俗的文艺活动,让红男绿女们平安夜快乐。
在中国,我觉得稍微不小心就会错过中秋节元宵节之类,倘若没有万众期盼的一周假期,估计也能不慎错过国庆节劳动节。但圣诞节是万万不可能错过的,无论街上的气氛和广播电台里的节目都让你知道离开圣诞还有多少时间。更何况情人们似乎不能满足于只有情人节,一定要欢度圣诞才能圆满成功。
每年圣诞来临,我都觉得空气里不光充满圣诞的气氛,更多是充满荒诞的气氛。”
也许韩寒的文字是偏激了些,但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节日“文化入侵”确确实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Part 2:影视“文化入侵”
当我们对韩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朝鲜战争和韩国泡菜的时候,韩国文化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亚洲,从中国国内到日本,从香港到台湾,一时间韩国音乐、韩剧、韩服甚至韩国烧烤和韩国化妆品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年轻人也不会放弃赶这样的时髦,他们称自己为“哈韩一族”。喜欢韩国文化、热衷韩国影视、痴迷韩国明星的学生更是屡见不鲜了。
现在各电视台都在热播韩剧,从《看了又看》、《明成皇后》、《人鱼小姐》到现在的《大长今》,韩剧的收视率节节攀升,让汉剧望尘莫及。
而另一方面,美国影视产业量已有全球的5%和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在流动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影院票房美国电影占了60%以上。美国的影响力不仅仅于此。NBA作为一种体育赛事制度,已经超出了它原有的价值,每到NBA的赛季时,体育频道的收视率一下子就创了新高。NBA如同中国的CBA和中超,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载方式,NBA的收视狂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诸如此类的:日本的动画片、连续剧、漫画游戏,现在,许许多多的孩子,已经不再愿意听妈妈给他们讲自己民族的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故事了。唐老鸭、侏罗纪、变形金刚,直到哈利波特„„这些外来的名词已经充斥了中国的影视市场。
Part 3:饮食“文化入侵”
这些年,西式快餐店渐渐多起来,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店四处可见。西式快餐的兴起不是什么坏事,他们早已成为全球饮食文化链上重要的一环,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吃西式快餐,也说明他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外来快餐给中国的传统饮食业构成的巨大压力和冲击。
在大街的繁华地段,比萨饼、肯德基等快餐店毗邻而建,店里食客如潮,而旁边一家本地餐馆前则门可罗雀,与肯德基和比萨饼相比较,这里的中式快餐更实惠,各类诱人的凉拌菜和可口的麻辣酱等全免费,基本上只要交肉类主菜的钱即可饱餐一顿,可来这里就餐的客人就是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大概是觉得吃外国的东西可以换换口味,而且更有时尚感吧,自家的饭菜每天都在吃,自然没有了新鲜感。这种心理,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促使人们渐渐疏离传统饮食,而对“外来食品”心存好奇和偏爱。
开罗爱资哈尔大学食品学教授穆斯塔法•努法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发达国家食品文化的统治之下,西方国家的食品文化的入侵就是为了抹去我们对传统食品的记忆,而他们通过‘食品全球化’,几乎实现了这个目标。”努法尔的话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这却从侧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西式快餐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冲击当地传统饮食业,另一方面,输出这类快餐的欧美国家则在加倍保护本国食品特色。传统食品和西式快餐之争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只限于饮食文化本身,它实际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吸收精华,抵御糟粕?如何坚持传统文化的特色,不在盲从中失去自我? Part 4:“文化入侵”现状总结
在当今的时代,文化已经作为一个全球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新兴“黄金产业”,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在世界的文化市场中,基本情况是四分天下,美国占
42.6%,欧洲占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它国家占4.5%。而在这19%中,日本和韩国已经占了13.5%,中国还有多少市场呢?且不说中国如何去占领这还未被别人瓜分的可怜的份额,欧美日韩的电视、电影、出版、广告、体育、卡通、玩具、游戏机甚至花道等文化产业也都在瞄准着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中国处在一个不容乐观的境地。
第二部分:“文化入侵”的影响
Part 1:积极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邓小平同志,他站世界大发展的高度,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指导我们“走出去,请进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国富民强。现在我们国家的逐步强大,就是建立在吸收了外来文化发展的精髓和外国经济改革的基础之上, 我们由计划经济的自主调配再到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这些都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从文化交流的自身规律性来看,其中的一点就是外来文化往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就好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一个参照物,很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观念,这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当然外来文化可能激起惊涛骇浪,也可能带来民族的阵痛,这就是挑战。文化的特点一是不排斥外来文化,二是有着极大的包容性。由此而论,外来文化不会对中华文化带来实质的损害。需要认真考虑的是,我们自身的定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如何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文化领域中,外位性是理解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外位性和对话消除了文化的封闭性和片面性,并能显现出文化深层的“底蕴”。
所以说,只有引进外来文化,并与外来文化的交锋和对话中,民族文化才能显现出自己深层的底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西方人的眼里,东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显露得更清楚,反之,在东方人的眼里,西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也显露得更清楚。比如,西方人很欣赏东方的群体性,而西方的个体性在东方人看来就较为扎眼。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Part 2: 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文化”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个原始提法的本意是“以文教化”。文化的概念内涵非常深远、博大和丰富,文化的定义也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广义的讲,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讲,它特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等方面。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定自身,以文化核心来界定自己的民族才有长久的立足之地。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其文化的独立性,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独立性。曾几何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灰色文化”逐渐流行、泛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侵蚀了主导文化的空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孕育的价值观念,如: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等,受到了空前的、巨大的挑战。尤其入世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会利用更多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努力达到“和平演变”、“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在塑造人的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孔不入。可以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价值观点、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甚至相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各自的民族文化在起着作用。或许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流行文化发育滞后的缘故,或许更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在现在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之中,“野蛮”的女友、“流氓”的兔子、不伦不类的奶嘴、手铐,都成了青少年最时髦的装饰。一些所谓新潮的小青年,以看进口大片,听英文歌,说日语腔的英语词儿为无上的“自豪”。可是当这些人在知识竞赛中,被问及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些典故、甚至简单的成语由来时,都张口结舌,目瞪口呆。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主导文化,或者说主流文化,所认同的健康理想的人格;反之,外来“灰色文化”势必潜移默化地对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反对既定的生活方式,直接对抗于工作、学习、爱国主义和物质财富的主导信仰,销蚀着我们所倡导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西方各类腐朽没落的社会思潮伴随各种经济载体和物质形态的大量涌入,帮会、暴力、迷信、色情、惟利是图、重利轻义、社会信用的缺失等现象沉渣泛滥,不一而足。我们看到的是高级酒店前的车水马龙,贪污腐败成风;我们听到的是“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这不正是这类犯罪有增无减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人们在消费“灰色文化”的过程中逐步丧失着自己的崇高感,放弃了理想追求,而认识理性和道德理性却被湮灭,使非道德意识成为一部分人的主导意识。人们的观念也显的越来越开放,在追求放纵、追求狂野、追求性自由的时候,有谁注意到可怕的AIDS离我们越来越近呢。就连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汉语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不少专家学者担忧“我们精神家园的母语搞成杂色拼盘,对母语健康和纯洁”造成“严重污染”。综上所述,面对这样的文化背景,我们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保护问题将变得得异常复杂和艰难。外来文化对人类的影响,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认真审视外来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世俗化倾向,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所带来的负作用,准确地把握大众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脉膊以及文化自身的价值,对各种文化作出合理的选择。应该着力注重青少年成长的文化背景的建设、注重青少年精神家园的重建,就是注重我们的民族未来文化背景和精神家园的构筑。
第三部分:“文化入侵”的对策
Part 1:对于广大青少年(“文化入侵”的主体)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确立配套政策,扶植优秀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第二,建立生产的良性机制,实行统一、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 第三,增强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的联系与配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青少年成长
第四,立法和宣传部门应密切关注西方和港台流行音乐、美国影视、国外电子游戏及因特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第五,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的关系;
第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政策的调整和研究,对敌对势力的“西化”战略图谋保持必要的警惕。
Part 2: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是不同地理环境的造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是民族存在的证明和延续的血脉。文化又是世界的,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硕果。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瓷器、陶器、书法和雕塑;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办公室里,挂着中国宋代仕女图,摆着中国古老的青铜器。这说明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美的和有生命力的,只有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
韩国的做法说明传统文化在其他国家得到了高度的认知,文化本来就是世界共享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高度上的。事实上,洋节之所以被一些人崇尚,正是由于背后有文化在支撑着。端午节会不会被别人“端”走,应该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我们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和学习外来文化,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和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
发展文化,必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兼收并蓄,也必须在承认文化多样化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我们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和学习外来文化,少不了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扬弃,扬弃不等于因循和照搬照抄,也不等于遗弃和全盘否定,文化是在交流中得到传播、在创新中得到继承的。文化交流,必须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面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激荡,东西合璧、交相辉映、通递共享、求同存异,融铸出优秀文化。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面对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整合,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批判继承、创造转化,打造出新型文化。
在外国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冲击甚至取而代之的这一现象普通盛行的情况下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民族的、是世界的,但世界的不一定是民族的。民族文化固然存在着一定时期的中心文化与先进文化,但辨认地看,没有一种文化是永远领先的,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特别在全球文化的信息时代,文化融合是总的趁势。当然,这种融合需要交流,而交流就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文化霸权主义,一是文化狭隘民族主义。冷战后,西方学者文化霸权主义寻找理论推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而有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全面否定外来的先进文化,过分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甚至复归,也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必然会阻碍民族文化的接轨导致民族发展的滞缓,甚至带来民族内外矛盾冲突的加剧。如何选招中间的平衡点;我想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可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所以在新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应该乘着经济全球化和WTO的东风,以通信文化产业为契机,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同时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创造有利的环境。那么我们才会有无限生机。
文化上也必须要重视自主创新,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在文化产品的“中国制造”方面的差距,绝不能忽视在文化交流与贸易上的被动情况。如何完善中国的文化策略,挖掘传统的文化产业,强大新兴的文化产业,发挥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深厚的文化资源,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文化产业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教化和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这条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第二篇: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青岛
【位置】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为3293平方千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四市为7989平方千米。【地貌】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山脉】
青岛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气候】
青岛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市区年平均气温12.7℃。全年8月份最热,1月份最冷。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青岛海雾多、频。
【水生物资源】
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含量高,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是发展贝类、藻类养殖的优良海区。该海区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经济无脊椎动物、潮间带藻类等资源也很丰富。
【动植物资源】
青岛地区由于受暖温带海洋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种类丰富繁茂,是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组成植被建群种最多的地区,共有152科654属1237种与变种。原生木本植物区系共有66科136属332种。十余年来共采集鸟类标本2000余号,有19目58科159属355种,主要有游禽、涉禽、陆禽、猛禽、攀禽及鸣禽六大类。【人口】
青岛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共增加了122.09万人。青岛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17.17万人,15-64岁的人口为664.95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9.39万人。
青岛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为34.3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下降为3.94%。
【经济概况】
2012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7302.11亿元。粮食总产量369.96万吨,蔬菜、禽肉和水产品出口多年居大陆城市首位,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近1000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64.5亿元。【教育】
2012年年末,青岛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4所,其中普通高校22所,普通中学292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88所,小学840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交通运输】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是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港口吞吐量跻身全球前十位。
第三篇: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地理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地理备课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晓玲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本课题组负责人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并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教案
代磊强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 “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5、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6、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第四篇: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鹤溪镇“停车难”问题的研究
摘要:“停车难”加重交通拥堵。近几年来,景宁经济有较大发展,因此,私家车也相继增加,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停车困难变成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不免引起堵车严重的问题。“停车难”引发公共纠纷。由于私安地锁、挤占草坪、占道堵路等停车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车辆剐蹭,不在少数停车问题引发的治安事件和暴力冲突也时有发生。“停车难”还带来安全隐患。小区内通道停车导致消防车、救护车无法快速抵达现场。小区外占道停车则迫使人流,自行车流挤人机动车流,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解决”停车难“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方法
观察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拥堵,中心路段停车难等问题,并且经过小组讨论分析产生的原因,为此我们将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研究的思路
研究小组讨论决定实地查看了原养渔场、人民中路、原发改局、团结门等地段,详细了解了县城各区块的停车现状,并且采访管理景宁停车位的人员,交警等。还有了解近几年来景宁停车位相继增加,政府相对停车问题所实施的一些措施,如停车收费等,以及实施相应措施后的结果及现状。
三、研究过程
(1)停车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
近几年来,景宁居民生活水平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越来越多的景宁居民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这些汽车在给私家车主们带来总总方便的同时也给停车场等城县公共设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加上春节临近,街上停车难的现象十分明显。
(2)发展经过
经济的不断发展,景宁私家车逐年大大增多。景宁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公共停车点建设起来比如大道两旁的公共停车位并且有停车器咪表的大幅使用,还有专门的人员记录停车。
(3)中心问题
目前景宁县路内(包括路边和路上)停车占公共泊车位的比例较小。在中心商业区由于一些设施和管理上的缺陷,路内停车问题主要是由于路内随意停车造成的,对路内停车的管理和设施建设急待加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随意占用道路、阻塞交通。车辆随意停放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甚至于人行道,占用大量道路面积,使原本非常拥挤的道路更加拥挤,严重浪费了有效的道路资源。
②无相应法规。缺少路边作为临时停车场的政策法规管理上缺少依据,技术上缺少规范,对路边何处可以停车。何处不可停车缺乏指导和指引。
③缺少管理和监督机制,收费不合理。由于停车设施的分散,对违章停车处罚乏力,造成停车秩序的混乱,也造成路外停车设施经营亏损,作用难以发挥。
(4)基本情况
1、景宁县机关事务局切实解决县府大院停车位拥堵问题指出由于县府大院停车位紧张,为切实解决好机关大院的车辆行驶和停放秩序,景宁县机关事务局于7月中旬在县府大院新建了停放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专用停车棚,工期历时半个月,通过整顿新增5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车辆停放压力。
2、景宁县城北新建临时大型停车场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并向社会免费开放,该停车场占地面积15220平方米,设置大型车辆停车位105个,小型停车位200个。这也是县建设局等职能部门落实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关于破除停车难问题建议的又一具体措施。
近日,县建设局和交警大队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乱停车整治行动”,专门组织志愿者在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劝导、规范,向市民进行宣传,图为志愿者将违规停放在路边的非机动车拉到非机动车停车位上。
四、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分析:经过对比景宁县机动车保有量和停车泊位拥有量,结合国际上公认的二者应有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景宁停车设施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再加上作为一个特色县城的景宁还面临着外地车辆带来的压力,可以说景宁的停车资源是远远的供不应求。所以说景宁对停车难问题的解决是关键性的。
根据调查结果,小组认为可以给景宁县因“停车难”问题提出以
下几点建议与号召:
1.坚持增加停车场所与严加管理并重、提倡低碳生活减少出车频率、以民为先让路于民等原则,全力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城区交通环境。
2.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3.各相关部门要提高大局意识,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城市交通。4.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及时曝光交通违法行为,营造文明交通和谐氛围。5.有关社会组织要自觉参与到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工作中来,积极引导广大市民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推进城区交通更加有序畅通。
6.要充分发挥公安交警、城管大队、数字城管的作用,增加执勤网点和路段监控,加强对酒驾、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严处。要优化路段临时停车位和单行线设置,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建设。
总结有几点:
以下一是完善公共交通,方便群众出行。在县城主要路段合理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并增加站点内公共自行车数量,并及时对站点内自行车进行调配;增加县城内主要路段公交车运行线路,并合理设置站点,特别是郊区公交运行时间要适当“提早和延迟”。
二是合理设置停车位,盘活停车资源。因老城区道路不宽等因素,要科学合理划设停车位,不应不分路段全部划设停车位,反而影响交通畅通;对县城原有 的公共场地进行改建,建设成停车场,一定程度上解决停车难。
三是完善城市管理条例,从法制上缓解停车难问题。景宁县人大常委会两次对《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市管理条例》进行了审议,吸收了常委会委员和社会各届人士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条例关于城市停车管理的内容,在县人代会通过后,要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批。
四是加大停车场所建设力度。职能部门要科学规划设计,新建的办公大楼和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所;利用新城尚未完全开发,尚有大量空间场地的时机,修建大型临时停车场所,解决大型车辆停放问题。
五、成员感想
汤梅燕:“停车难”问题是现如今很大的一个问题,而这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更让我学习到了景宁关于停车的情况,之前虽然也看到过停车很难,却没有像这次一样深入研究与探索。我想,私家车越来越多是好事,可以说明我县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在享受有车的同时,要注意停车的一些规矩,比如停车的时候要注意有没有超出停车范围,也要积极应对罚单。停车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努力,希望我们有更美好的明天!
雷云凤:经过这次对停车难问题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景宁的停车问题;也通过这次地理研究论文,更加实际的了 7
解了景宁的发展状况。这次研究十分有意义,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对我们以后在社会上工作,学习给了一些基础的实践,相信对我们以后会很有帮助。
李斌:通过这次停车难问题的研究,了解到停车难对生活的影响。如今,街上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难得问题越来越明显,政府也有对此相应举措,但是仍发现停车还是难,导致交通堵塞。停车难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去解决,光靠政府是不够的,希望车主提高素质,文明停车。这次调查我觉得很有意义,也是一种自我扩展与提升的一种机会。希望停车难的问题可以尽快解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石蓉蓉:通过此次活动,意识到生活中存在许多交通问题,我们走访了多个街道,目睹了种种交通拥挤的现象,而有的人缺乏道德乱停车,则会导致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更加拥挤,若车主不按规定要求停车,带来的不仅仅是行车的困难。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自己,应该发动群众的力量,向广大社会发出号召,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类问题,政府做的也是有限的。此次活动,更多的是让我们对这个社会面临的问题有个了解,让我们从中有所体会。
金荭:ن今天早上我们调查小组去研究了“停车难”这个话题。发现景宁的大街上堵车现象较严重,特别是繁华路段,“停车难、行车难”已
成为我县交通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什么停车会变成现代交通的一个难点,为什么停个车子这么难?希望通过这个研究,我也可以自身加强停车意识,不要乱停车,也给别人留一点停车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种研究,也给自己一次体验,也是一次拓展。我觉得很有意义,自己组里的伙伴也很积极参与,这次参与把我们从作业中拉出来享受研究的乐趣,真好!
柳佳怡:近年来随着景宁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家都走上了小康的道路,而汽车已不再是人们口中的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须品,随着汽车的日益增多,“停车难”这一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我认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应从提高自身素质为主,政府帮助为辅。加强规范,多元开发,提高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有效利用停车位从而解决“停车难”这一问题!
研究人员:汤梅燕 雷云凤 李斌 石蓉蓉 金荭 柳佳怡 研究时间:2015年2月15日至2月17日
第五篇:地理研究性学习格式(精选)
高二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要求
课题: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浅析
格式:正文标题
摘要:30-50字
关键词:3-5个
正文:(至少1500字)
一.我国西部地区的荒漠化的现状
二.西部地区的自然特征
三.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及措施
五.小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每组组长组织安排组员搜集材料,组员积极配合,分工合作!收假完上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