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测图
数字化测图
1数字地图概念:数字地图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全部地形信息的地图,它是用数
字形式描述地形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是
存储在具有直接存取性能的介质上的关联数据文件。数字测图与白纸测图的区别:(1)测图,用途的自动化;(2)图形数字化;(3)
点位精度高;(4)便于成果更新;(5)避免因图纸收缩带来的各种误差;(6)能以各种形式输出成果;(7)方便成果的深加
工利用;(8)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信息源。数字测图的数据格式:地图图形要素按照数据获取和成图方法的不同,可区分
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数据形式。数据测图系统组成: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部分组成。5 数字测图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输出三个基本过程。6 全站仪的结构:1电子测角系统,2光电测距系统,3微型计算机系统。常规RTK测量系统组成:1GPS接收机,2数据传输系统,3GPS-RTK测量的软
件系统。全野外数字测图前的准备工作:1图根控制测量,2测站点的测定,3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观测值的改正。一步测量法:一步测量法即在图根导线选点、埋桩以后,图根导线测量和碎部
测量同步进行
辐射点法:在某一通视良好等级控制点安置全站仪,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按全
院方向观测方式直接测定周围选定的图根坐标点。碎步点坐标测算方法:1极坐标法,2直线延长偏心法,3距离偏心法,4距
离交会法。数据编码概念:通常使用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传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
系等信息,这种有一定规则的符号串称为数据编码。安置基准站应遵循的原则:1基准站要尽量选在地势高,视野开阔地带。2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微波塔及其他微波辐射
源,其距离不小于200米。
3要远离树林,水域等大面积反射物。
4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及人员密集地带。平面图绘制的基本方法:1简码自动成图法,2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3测点
点号定位成图法,4屏幕坐标定位成图法。利用CASSCAN扫描矢量化过程:1设定比例尺,2插入矢量图框,3插入光
栅图像,4光栅图像纠正,5对地物进行矢量化,6保存工作成果。基本几何要素的量测包括哪几项:1查询指定点坐标,2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3查询线长,4查询实体面积,5计算表面积。土方量的计算方法:1DTM法土方计算,2方格网法土方计算,3等高线法土
方计算。论述题
全野外数字测图的过程:
第二篇:《数字化测图》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化测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9619
【英文译名】:The Digitizing topographical survey and draw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学 分 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时】:6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在测绘学基本理论基础上,讲授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处理及计算机编辑成图技术,使学生掌握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与应用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在测绘学基本理论基础上,讲授数字化野外地形数据采集、记录及计算机编辑成图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要掌握数字化地形图数据采集,计算机地形图编辑、制作及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工程应用方法。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熟悉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掌握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运用流行地形、地籍绘图软件编辑、制作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技术。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测量学、计算机辅助制图等。
2、后继课程:电子地图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
四、课程内容
数字化测图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时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主要介绍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打下基础。
第一章、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基本理论
本章主要讲授大比例数字化测图方法、原理,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是采集地面上的地形、地物要素的三维坐标以及描述其性质与相互关系的信息,然后录入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绘图系统处理,显示、输出与传统地形图表现形式相同的地形图。要求深刻理解。
重点:大比例数字化测图方法、原理。
第二章、计算机绘图基础
本章主要讲授数字化地形图编辑成图的算法。为了能在图形输出设备上生成地形图,计算机绘图程序要能识别或者确定图形元素的定位信息,并按照正确的过点顺序及描述线型的参数确定的线型,按图元逐个的绘制完成一幅地形图。要求学生深刻理解。
重点:数字化地形图编辑成图的算法。
难点:图形的开窗处理。
第三章、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本章主要讲授数字化测图的外业作业方法,通过对测绘仪器及其使用的介绍,要求熟练掌握数字化测图的仪器操作,技术设计,控制测量,测绘成果的检查与验收等工作。重点:数字化测图的仪器操作。
难点:数字化测图数据的采集。
第四章、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概述
本章主要讲授地形地籍成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基本菜单,要求学生对常用的一些命令、菜单熟练掌握。
重点:绘图处理菜单的使用。
难点:地物编辑菜单的使用。
第五章、数字地形图计算机编辑成图方法
本章主要讲授计算机地形图编辑成图方法,对地形图的数据录入,编辑成图方式,图形编辑处理的基本方式,以及数字地形图的分幅、整饰和工程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重点:数字化地图的工程应用。
难点:数字化地图的工程应用。
五、教学方法建议
理论结合实际,实验课间插在理论课中间进行。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室,通过地形图编辑的实际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六、考核方式
题库试题笔试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70%,其余30%根据实验表现给出。
七、其他说明
课堂布置思考题,为了避免学生相互借鉴而出现雷同,要求当场开卷完成并提交。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技术》李玉宝 曹志翔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参考书:
《CASS5.1地形地籍成图软件参考手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
九、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上机大作业小计
一、数字化测图概述
1、数字化测图概念
2、数字化测图系统223、数字化测图的优势
4、数字化测图的特点245、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模式22
二、计算机绘图基本理论
1、窗口、视图及坐标变换222、基本图元绘制
3、二维图形裁剪224、地形符号绘制
5、等高线算法226、高程插值
7、体积计算24
三、数字化测图外业工作
1、控制测量
2、碎部测量
3、实地调绘426
四、数字化测图软件介绍44
五、计算机编辑成图448
合计266
32《数字化测图》课程实验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地形测绘数据采集及计算机编程成图方法,掌握基本的作业方法,促进和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本课程实验内容体系和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必修
三、实验项目内容安排
实验
1、野外数据采集。
要求学生学习全站仪操作,定位点数据及其属性的记录方法,理解如何利用地形地物相同或
对称的特点,提高采集效率的方法。本实验课时2学时。
实验
2、计算机编辑成图。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计算机编辑成图的作业流程和基本步骤,为实习时独立完成一幅地形图的测绘工作打下基础。本实验课时4学时。
四、实验报告和成绩评定
本实验目的是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考核结果可供任课教师参考,按30%比例计入本课程最终成绩
第三篇: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三周过去了,数字化测图的课程已经结束了.经过三周的学习,我们对数字化测图有了更深的认识.实习安排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地了解和熟悉了测绘的各项工作和流程,我的专业技术和团体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这次实习也必然会使我受益终身。从专业技术方面来讲,平时尽管已经对导线测量和碎步测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那完全可以说如纸上谈兵一般,我也很难将自己的知识可行地应用于现实实践中。而这次实习给了我诸多的机会,观测跑尺以及绘图,这些说出来可能会觉简单,但是精确地重复上述工作绝非易事.同时,这次实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遇到难题,大家也会一起讨论和解决,虽然并非每次都尽善尽美,但每个组员都基本解决了平时产生的一些小疑惑。通过大家的合作与讨论,大家的知识也得到了补充,而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发现和解决的。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数据光盘等)。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数据处理阶段是指在数据采集以后到图形输出之前对图形数据的各种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须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图形生成、图形编辑与整饰、图形信息的管理与应用等。数据预处理包括坐标变换、各种数据资料的匹配、图比例尺的统一、不同结构数据的转换等等。数据转换内容很多,如将野外采集到的带简码的数据文件或无码数据文件转换为带绘图编码的数据文件,供自动绘图使用;将图形数据文件转换为cass的交换文件。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产生平面图形数据文件和数字地面模型文件。要想得到一幅规范的地形图,还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编辑、整理,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还要进行测区图形拼接、图形分幅和图廓整饰等。数据处理还包括对图形信息的全息保存、管理、使用等。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在数据处理时,既有对图形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也有批处理。数字测图系统的优劣取决于数据处理的功能。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很大的收获.
第四篇: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和内业成图的方法,学会使用数字测图系统软件CASS
二、报告主要内容
1.全站仪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2.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内业成图;3.个人总结。
三、仪器及工具
尼康DTM351全站仪1套、棱镜及杆2套、华测GPS,天宝手簿
实习的主要过程:
1在校园里选择控制点,做好点之记,并保障两点能够通视,控制网能够控与整个校园的测量!
2我们组进行了任务分配,分了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我们组8个人,正好4个人一组。我和其他三个组员先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由于长时间未接触水准测量,刚开始操作有点生疏,但是每一站都把数据计算出来,不超限再进行下一站测量。在测量过程中,遇到实习指导老师师老师,他看了我们的测量,指出我们的不足,并耐心的叫我们怎样提升测量速度和成果的准确性,在师老师的指导下,接下来的测量我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成功的算出控制点的高程。
导线测量测出14个控制点的水平夹角和两点间的距离,通过平易软件计算出平差及数据精度评定,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3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①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②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用来保存测量数据.③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④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4.内业数据传输:
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件。
5、内业成图方法: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1.DAT文件的建立:通过软件将全站仪数据文件输出为.dat格式
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绘图,根据草图,选择南方cass软件下提供的地物类型描绘
4.加图幅的方法:CASS—绘图处理----标准图幅,输入图名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 左下角坐标。
5、注意事项
一>1. 控制点数据由指导教师统一提供。2. 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3. 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稳妥地连接。4. 采用数据编码时,数据编码要规范、合理。5. 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6. 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二>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为了节省时间要求要求两名草图绘制人员配合工作,即一名队员负责本测站的指挥协调,标记工作;另一名队员去规划下一侧站点的测量路线,和具体地物的草图速写。另外全站仪是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只要在能通视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在一个测站我们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三、碎部点选择注意事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更要求草图绘制人员的事先观察,有些建筑物可能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位。
2.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3.对于一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点,应通过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这样的点要在草图上详细注记。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
2. 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的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
3.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对讲机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4. 由于数字测图很多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强检核是每个单位所必须解决的。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
5.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6.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
个人总结:
在这次实习中我担任了组长的工作,我觉得这一次实习中在团结,组织,和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方面我做的还算是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如纪律、果断决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有待完善。相比于课堂教学,真正的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以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和大学时光的珍贵,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和内业成图的方法,学会使用数字测图系统软件CASS6.1
二、报告主要内容
1.全站仪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2.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内业成图;3.个人总结。
三、仪器及工具
RUIDE全站仪1套、棱镜及杆1套、计算机1台、图纸若干
试验的主要过程:
1.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
①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②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JOB1,用来保存测量数据.③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JOB1,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
④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2.内业数据传输:
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如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件。
3、内业成图方法: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 5.1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1.DAT文件的建立:通过软件将全站仪数据文件输出为.dat格式
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绘图,根据草图,选择南方cass软件下提供的地物类型描绘
4.加图幅的方法:CASS5.1—绘图处理----标准图幅,输入图名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
左下角坐标。
4、注意事项
一>1. 控制点数据由指导教师统一提供。2. 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3. 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稳妥地连接。4. 采用数据编码时,数据编码要规范、合理。5. 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6. 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二>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3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测量毕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采用以上方法,要求队员之间要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10秒内完成。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为了节省时间要求要求两名草图绘制人员配合工作,即一名队员负责本测站的指挥协调,标记工作;另一名队员去规划下一侧站点的测量路线,和具体地物的草图速写。另外全站仪是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只要在能通视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在一个测站我们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这就要求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通讯工具进行联络。
三、碎部点选择注意事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更要求草图绘制人员的事先观察,有些建筑物可能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位。
2.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3.对于一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点,应通过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这样的点要在草图上详细注记。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也减少了接边的问题。
2. 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的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
3.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对讲机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4. 由于数字测图很多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强检核是每个单位所必须解决的。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
5.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6.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
个人总结:
在这次实习中我担任了组长的工作,我觉得这一次实习中在团结,组织,和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方面我做的还算是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如纪律、果断决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有待完善。相比于课堂教学,真正的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
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
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以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和大学时光的珍贵,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在面对今后的选择时更有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