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中学数学的教与学(大全)
谈中学数学的教与学
------突破心理障碍,引发学习兴趣
周 盟
[论文摘要]
这几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感觉到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起来非常困难,学生上课的时候爱走神,学生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而讨厌这门学科,学生会由成绩差而产生永远的放弃情绪,这些问题非常的突出,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
为此,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教与学中的心理,再结合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正规的教学原则,将更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学生学习中的心理正确的引导克服心理障碍
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兴趣
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心理表现
1、依赖老师的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如:在一些复杂题的运算过程中学常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不能进行因式分解时,要用到求根公式进行复杂而重复的计算,学生总期望老师能够将之算完整,却不愿意自己动笔来计算一下。
2、只注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
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3、学习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4、思维定势心理
思维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从基础出发,让学生听起来简易明了。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
如:集合的交集运算。如果按照实际把其定义慢慢的授予学生听,烦所而枯燥,其实用一句最简单的语言就描述了:两个集合做交集运算就是把两个集合内相同的元素取出来构成一个新的集合,如果没有相同的则为空集。因为对于中学生而言,这一知识点,就只是让学生明白掌握这一知识点的算法而已。
2.注重实际,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
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如:在均值定理这节里面,完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来做什么,可以计算将来今后买房子面积的算法等。
3、注重过程的讲解,引导学生在知识上的连贯性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注重方法的讲解,特别在问题的分析上。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走出学习中的阴霾。
1、付出爱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2、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3、激发兴趣,灵活教学
用情境: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问题: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自己会做题的,而且完成后一成就感,自豪感。
4、目标明确,学习起来不混乱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
“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四、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兴趣,提高成绩
1、渗透数学思想。
由于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
比如,教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理解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
3、运用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议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
4、完善数学思想
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在此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就较高了,就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目前而言,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上课才喜欢这门学科的。所以,就要求老师能够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榜样,积极思考,注重方法,注重效果,注重效率,真真正正的教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参考资料:
《单科王牌》黄冈中学编大象出版社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中学数学教育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小谈初中数学教与学
小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与教
漳浦县龙成中学林智富
时下,困扰初中教学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和毕业生成绩合格率。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生中的学困生数量大增,导致数学成绩合格率有所下降。除了某些客观因素外,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厌学,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同时教师感到数学难教,好比是“顶着碓窝舞狮子”,人累死了,戏又没唱好。众所周知,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教与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统一的整体,只有相互结合,彼此合谐,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本人从相关教育理论学习与多年实际教学过程研究出发,对初中数学的教与学谈点个人心得体会,不过是抛砖引玉,恳请关心初中数学教学教研的同仁给予指点指点。
一、引导学生如何学
1、激发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施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被动接受,也是很难学好的。由于数学自身特点,有些内容比较抽象,解决问题方法相对灵活,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维品质,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归纳概括能力。教师教学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不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不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不造成一定的悬念,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由概念到定义,由法则到公式,由例题到练习,最后布置作业。这种照本宣科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必然让学生感觉形式单调,枯燥无味。新课改实验教材虽然在概念引入时提供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但有的背景材料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如立交桥、游乐园、车间传送带、登山缆车等。实际教学中遇到上述情况时,教师应当在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寻找类似的例子,在能够使用直观教具时尽可能使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制作一些简易课件,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据了解,现在学生最爱上的课是信息技术课。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树立信心。长期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为获得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而不少学生对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缺乏信心则是源于多次考试的失败,因为每次考试成绩都让他们感到羞愧,如果老师再把他们的分数公布于众则进一步伤害其自尊心,由于年龄尚小,他们还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切身感受。作为教师,对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首先要关心,不能岐视;其次要明确转化差生是艰苦而长期的工作,更要有耐心。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与他们当前的实际基础相一致,给他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欠缺的知识伺机补上,同时注意发现和鼓励他们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微小进步,多表扬,少责难。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往往会使他们重新客观认识自己,逐步增强我也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掌握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为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学习数学首先应当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仅是温故知新,同时还可以在预习中对自己弄不懂或感到困惑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授,也便于和小组内其他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其次在课堂上要
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此外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认为,读书学习与知识积累是一个“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其意思是一堂课、一单元,乃至一章节、一学期、一学段的内容,都可以将其知识要点归纳总结为提纲或框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梳理,既能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最后是应当及时复习巩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实验得到的记忆曲线数据显示:已学过的知识即时记忆量为100%,1小时后记忆量仅为44.2%,1天后只能记忆33.7%,1星期后记忆量为25.4%,1个月后记忆量为21.1%,从此以后基本上不再遗忘。有人曾经对及时复习效果做过对比实验:在同一班级内选取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对当天学习的某一知识(一段课文或一个公式),甲小组同学由老师统一安排复习,乙小组同学任其自然,一天后进行检测,结果甲小组掌握率为98%,乙小组掌握率为56%;一星期后再进行检测,结果甲小组掌握率为83%,乙小组掌握率为33%。
4、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 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教授北师大版《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时,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导进行观察、交流、归纳从而导出公式的成立,在让学生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得出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之后用图形给予解释,教学时我要求学生首先通过拼图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它们的整体结构特征,在这里只要求学生理解,并用不同方法加以解释,不要求学生给予详细地证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数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这两数平方的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乘积的2倍。
由此可见,及时和经常重温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加深记忆。复习的方式最好是先不忙翻书,尽可能通过大脑“过电影”,实在回忆不起来的再看书;也可以把重点内容提纲性的在草稿纸上写一遍,因为边想边写对增强记忆有明显效果;此外做适量的自我检测题也能起到很好的复习巩固作用。
二、作为教师怎样教
1、揭示本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内在规律,突出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数的运算,初中是在小学基础上学习有理数、实数,因此有理数运算只不过是在引入负数后算术数运算的延续,而实数运算则是在扩充无理数后有理数运算的延续,同时式的运算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除了增加幂的运算法则外,其实质仍然是实数运算。又如我们用函数观点来看方程与不等式,则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方程、不等式都可以看作函数的不同形式,只要给代数式的字母赋值,其对应的代数式的值就是函数值;而当给定的函数取特定的范围内的值时,则对应于方程或不等式。图形变换中的变与不变,一种情形是位置变,但大小不变,如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另一种情形是位置、大小都发生变化,如相似(位似)。还有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加与减,乘与除,正与负等。
2、优化品质。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应当努力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一是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因为数学最显著特点
是结论严密,仅凭直观或几个有限的结论是不能代替数学证明的。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数学家费马关于“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形如的值都是质数”的结论最后被欧拉证明是错误的。二是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公开展示自己的想法。如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不是象人们通常感觉的只是一个普通自然现象,而是想像为什么它不往天上去,从上面往下掉一定是有某种力在拉它,经过不断探索,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又如瓦特小时候看见火炉上水壶中的水沸腾后蒸气把水壶的盖子掀开这一普通现象时,联想到水蒸气有推动力,由此他长大后发明和改进了蒸汽机。三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能经受学习过程中暂时遇到的挫折,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反复印证了一个真理,就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延长白炽灯的灯丝寿命,和助手一起,先后试验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获得成功;在发明蓄电池过程中,曾经失败8000多次。又如欧姆在探索“通电导体中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时也曾经历多次失败,最后才得出著名的欧姆定律,而且他在《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金属导电性能的测定》不但不被人理解,反而受到当时某些权威的讥讽和耻笑,并劝人们不要相信他的结论,直到八年后他的成果才被社会广泛应用。
3、提高素质。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建立数学模型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式运算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师要通过引、导、扶教会学生读书,在学生阅读初始阶段,教师应出示阅读提纲或阅读有关内容后要回答的问题,使学生对阅读目的,阅读要求更明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量、折、画、剪、拼),从事实地测量,图案设计,搜集整理数据。数学建模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能够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将数学问题化为代数问题,并根据数量关系(相等、不等、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运算能力,在计算器,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已大量普及的今天,对数、式的运算过程不应刻意追求变形技巧和数据的繁杂,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算法,明确算理,具有一定的口算能力与估算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从而能真正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好初中数学入门学与教。
***
第三篇: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树立思想教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点化、引导,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立德树人。
(一)配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史实,不失时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历史上,数学有过辉煌的成就,为人类进步和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在教学中,只要配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辉煌成就,宣传为祖国作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的献身精神,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
现在的数学课本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材料,我们要认真挖掘,巧妙点化,耐心引导。如教代数,介绍经考古挖掘发现,我国在6000多年前就形成了数和形的概念,到汉代初期已有严谨的十进位制记数法和运用算筹进行四则运算的筹算法程序。教方程,介绍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中论述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比瑞士数学家欧拉早500多年;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他的《四元玉鉴》中论述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比法国朱毕早400多年。教几何,介绍我国古代各种《算经》中的勾股定理、距离测量、高度测量、黄金分割等辉煌成就。
我国历代数学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例如,我们在讲圆周率时,介绍祖冲之在暗淡的油灯下,利用筹码,反复推算,终得“祖率”,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科学成果的故事时,曾使一位数学基础很差的学生深受感动。后来,他在数学老师耐心辅导下,通过一年努力,数学成绩常居前列,当上数学课代表,评为三好学生。又如,我们讲二项式定理,介绍宋代数学家杨辉的故事。他于1281年整理的“杨辉三角”,比巴斯卡于1854年的同样成果 1
早393年。而“杨辉三角”引自贾宪的《释锁算经》,比“巴斯卡三角”早600年,因而,史称“贾宪三角”。可惜,《释锁算经》早已失传。曾使一位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深受感动,刻苦攻读,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考上了湘潭大学数学系。
(二)通过挖掘点化,联系社会实际,自然和谐地渗透社会主义教育。中学数学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式之一,是用具体、准确的数据、图象来显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中学数学课本有许多章节体现这些内容,我们要通过挖掘点化,引导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自然和谐地接受社会主义教育。
例如,初中平面几何,提到五星红旗和中国版图,我们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指出五星红旗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心向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版图有960万平方分里,居世界第三位,如雄鸡屹立东方。让学生在学习相似形的同时,深加对国旗、版图的认识。
又如,我们在教等比数列时,引用“钢年产量从10万吨到2000万吨,美国用了40年,日本用了47年,英、法两国都用了100年,而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这40年中,钢年产量由15.8万吨增加到5900万吨”的对比数据,编制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我国钢年产量的递增率,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
中学数学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教育的另一种方式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直接参加当地的经济建设,亲身感受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脉搏的跳动。例如,我们在教完立体几何之后,利用节假日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当地水库,请管理员讲解堤坝、渠道、渡槽等水利设施的数学原理与计算方法;利用寒暑假带领部分学生,测量并设计塘坝、渠道、机耕道、乡村公路,帮助乡村计算库容量和土石方;测量并绘制乡村的平面图和地形图,帮助乡村进行田园规划;既弥补乡村测绘人员的不足,又让学生在测绘中学知识、长才干,接受最生动、最实际的社会主义教育。
(三)讲解数学知识,传授思想方法,生动活泼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整个中学数学课本是一部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从初一开篇的正数与负数,到高三的数列与极限,各个章节都充满唯物的辩证的思维和方法。中学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及演绎推理与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方法,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生动写照和具体应用,给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
例如,我们在教“数列的极限”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编几种不同类型的例题,用图象与表格等分析手段,从不同侧面直观显示有限与无限、精确与近似、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领会极限概念的同时,获得唯物辩证的思维能力和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还有一个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用数学的外在美与内在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函数图象的对称美,代数变换的轮换美,解题格式的简洁美,解题方法的新奇美,数学体系的和谐美等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点化,就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赏心悦目,获得美的愉悦与熏陶,由对知识的深刻领悟升华到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四、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课外活动,轻松愉快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根据这些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就能轻松愉快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高一代数在数学思想上是一个飞跃。我们配合“集合与映射”的教学,举办“现代数学思想发展简介”的专题讲座。我们详细介绍法国数学家伽罗华(1811——1832),在中学读书时,发现一元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存在问题,便钻了进去,深入研究。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写出第一篇数学思想遥遥领先的数学论文。他寄给当时最权威的数学刊物,主编这个刊物的著名数学家都看不懂,在他的稿件上批为“不可理解”,没有採用。学生听后,精神为之
大振,为伽罗华不畏权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中的错误观点宣战的高贵品质深深感动。特别是我们讲到伽罗华去世14年后,法国数学家戴维尔(1809——1882)首次发现伽罗华遥遥领先的数学思想的重大价值,将他仅存的五篇遗著整理出来,发表在自己主编的《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之上,命名为《伽罗华群论》。学生听后,在为伽罗华不畏权威、锐意进取的品格所折服的同时,又为戴维尔不贪人功为己功的高尚品德所深深感动。
数学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个性,开拓进取的阵地。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实施个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们热忱高涨,充分展示各自的特殊才能。有的办数学黑板报与墙报,介绍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有的开设“数学医院”,讨论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的制作各种数学模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的撰写“数学小论文”,探讨某一个数学专题。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加深所学知识,锻炼探索能力,发展数学才能,增进同学友谊,培养团结协作、刻苦攻关的优秀品质。
数学竞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理的重要举措。我们不仅辅导数学尖子参加县、地、省和全国的各级竞赛,而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年级数学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让每个学生都经受竞争锻炼,激励上进心理,逐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三个方面的素质,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之中。
注:本文原是我为“新化县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和“娄底师专上梅中学实习队”的实习生,开设的“数学教学专题讲座”。1990年元月应邀整理成论文,获“娄底地区数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后来,经过与娄底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莫东平同志共同修改,作为“中国数学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的交流论文,获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编入《全国优秀教育论文选萃》。我和莫东平被吸收为“中国数学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会员。
第四篇:中学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
化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数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
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 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 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 亿级)。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 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经历探索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第五篇:谈如何转化中学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
供了实证性的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学业不良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实施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学生数学学业不良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由于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不断成功,提高学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如实施成功教育,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数学学业不良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学业不良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原因冲淡而已。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自己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是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学业不良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偏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科学选取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心情大多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则日盛一日。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