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9: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文化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文化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文化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调查报告

摘要:当今我国已经达到全民基本实现小康,在这样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与此同时也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农村文化状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有一些恶疾,解决农村文化的问题,应当在结合当地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引导。

关键字:农村文化现状引导 正文:

2011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突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1.27%。但是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据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农村生活的中国广大的农民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等诸多问题仍然是国家需要着重解决的。以下是我关于农村的调查情况的报告。

在中国农村,人均一年纯收入达到了6977元,而且在速度上实现首次超过城镇人口人均纯收入。中国的农民在满足了物质追求的同时,已经具备了追求精神财富的条件,但是经过调查,在我国农村,文化现状却十分让人担忧。

一方面,在广大农村由于村民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很多社会的不良文化在农村找到了滋生的场所。包括“黄、赌、毒”等在农村都能找到踪迹。相比村中文化广场的空无一人,各处的茶楼中麻将的声音倒是不绝于耳。中年人经常口出脏话,随处可见几个小青年在一起吸烟,通常他们都奇装异服。收到糟粕文化的影响,通常将不负

责任的行为方式当做是一种时尚。这种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尤其多见。

另一方面,农村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侵染比较少,所以有其传统的部分被很好的传承了先来。在村中有一个中老年活动中心,那里常常有人在里面学习演唱戏曲。在里面,很快就能够被那浓郁的文化氛围包围。中年人和老年人在一起交流学习。

但是需要提出的是,农村文化的传承虽然优于较发达地区,但是由于不加选择的传承,造成了很多文化的垃圾也被传承了下来,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在于当村人有人去世了之后,很多地区仍然是“丧事喜办”,在埋葬的时候也更多地倾向于将亡者放进棺材里整体埋葬,而并非近几年政府提倡的火葬。

由于迷信活动经常在农村出现,一些反动的思想也容易在农村发展。邪教活动尤其严重,当年的“法轮功”邪教组织正是利用了村民的愚昧无知而进行洗脑和蒙骗,使得很多农民走上了歧途,我们在谴责邪教组织的十恶不赦的同时也要认清:村民科学文化的却是也是造成当年惨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我调查到的在我国农村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在我看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并不是没有办法。一下就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在农村不能一开始就谈论新农村的建设,一开始就灌输理论知识,这样的做法是不实际的。和一个整天在地里面劳动的农民一直谈论马克思主义是行不通的,农村前进的动力真正的在于广大农民对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类比于中国农民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对土地的渴

望而成功的实现了翻身做主人,正是这种对于生活改变的愿望,能成为带动新农村建设。

农民本身具有的动力,在缺乏理论武器的前提下,很容易被误导。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候,应当着重于引导农民对于优秀文化的渴望。对新文化的包装,要符合农民这一群体的需要,比如在火葬的推广问题上,应当和现今农村耕地的减少结合,倡导火葬对于农村耕地的保护作用,从而渐渐地改变着样一个传统行为。

另外,文化的推广不光只是精神的谈论,必须有进行文化互动的场所,在我调查的村中,仅有健身设施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一处,而且,在村中唯一的一个篮球场由于长时间的放置,有人已经在场中堆上了秸秆。有时候会有一些青年捧着篮球来,但是看到这个状况之后又无奈地离开了。所以说,在农村推广符合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时,首先要加强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的推广。

文化的推广应该从体育开始,近年来中国的运动健儿屡屡在国际的运动会上取的好成绩,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但从来不是体育强国。体育精神包含于体育活动中,是最容易使得广大农民接受,因为他不要很深的科学文化水平,也是面向最广大人民的。

除此之外,我国优秀文化之中的戏曲,在农村有着最广泛的人民基础,正是利用这一点,一方面可以使得农民在戏曲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更使得中国优秀的文化的到发展。政府应当做的是,在此类群众

自发组织的群体中给予必要的支持,不光是物质上的支持,也应该有专业的人员指导。

不能忽略文化先锋的带头作用。跑遍全国教各地农民学文艺表演的衡生喜。从2003年到现在,衡生喜就一直在为培养农村文艺队伍奔忙着。从河南兰考到山东鱼台,从河北定州市到湖北房县,很多农村都留下了衡生喜的足印。而排队等候衡生喜的地方还有一长串。山东嘉祥县某村请了衡生喜好几次,他都没能成行,最后村里派人一路尾追,从山东鱼台一直追到兰考胡寨。“我会去那里的,但要找到时间。没办法,一年中我有半年在外面奔走。”衡生喜忙得不可开交。

另外还有张武松组织的第一个由农民自发搞起来的文化大院,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场所,张武松并得村中的干部,只是觉得村民自己的文化应当自己做主。所以他把自己的院子当成了大家学习交流的场所,随着文化大院的盛行,当地的农民渐渐开始自发的丰富自己的精神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沉溺于打麻将等一列的娱乐活动之中。

最后一点,需要加强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农村文化之所以会成为不良卫华的滋生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诱惑,尤其是低俗的,下流的文化在娱乐的同时侵蚀者农民的细想。所以要建设一支文化的队伍,他们的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他们担负着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目前在许多地方乡镇文化站还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甚至在某些地方虽然有编制,但许多人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职(专职),大多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不知文化工作怎么开展,加

上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知识。

进一步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民间文化来源于广阔农村而服务于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开发和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走出农村、扩大受众、弘扬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竭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进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与当地经济相结合,这样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就必然形成了文化产业。我们的农村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极具挖掘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各地民族特色文化不胜枚举,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保持着得天独厚的“原汁原味”,故而更加符合现代文化消费者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在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却拥有独特乡村文化传统优势的地方,在农民渴望寻找致富新路子、城市人追求精神愉悦之际,完全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事实上,在我国许多农村,特别是山区单靠农业发展是很难改变农村生活的,我们只有因地制宜,改变观念,充分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利用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间工艺加工、民俗风情展演等等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已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以其独特性避开与大工业的竞争,开拓出新的职业和岗位,进而使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改变了农业人口的身份,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的“长效性”。同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客观上可以提高农

民的求知欲,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从业人员若想不被淘汰,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事实证明,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农民们参加学习,崇尚科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已经凸现出来,逐渐培育起乡村文明的新风尚。同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广阔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需挖掘、开发、利用。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农村文化产业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真正的桥梁作用。

第二篇: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情况的调查报告[模版]

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掌握我县农村文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按照县委主管领导的意见要求,2月24日至28日,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政府办联合组成6人调研组,深入到上集镇、上集镇上集村、民族村、绥中乡、绥中乡宋家村、双岔河镇等乡镇、村屯对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其中,对农村文化人才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在调研

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对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并征求乡、村屯干部和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对如何壮大农村文化队伍,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人才的作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范文,到那一世范文网.]

一、我县农村文化人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位于小兴安岭南端西麓,属半山区农业县份。全县有10个农村乡镇、76个行政村、500个自然屯、农户万、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村文化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少。我县农村文体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乡

中学、村小学都没有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这就使得农村文体后继人才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农村“五户”中的文体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体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大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健康和忙于生活等原因,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在我们调查的几个乡镇中属于中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人。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

在作用发挥上,农村文艺人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经常性差。他们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诸如“扭秧歌”等简单文化活动。其它时间,几乎不组织开展任何性文化活动。农民在农闲时间文体活动十分单一,除了看看电视外,很少从事其他文体活动,文艺活动主要是扭秧歌,唱唱歌等小规模的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

2、主动性弱。由于年龄等原因,他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会吹喇叭的文艺骨干,在为秧歌队服务中,不是推辞吹不好,就是要代价,从事这种文艺活动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一点也不高。

3、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他们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屯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活动内容往往是找几个人吹吹喇叭,扭几下秧歌,群众 的参与面很小。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既有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也有群众素质不高,文化体育需求意识不强的问题,但最根本的原因无外乎有四个方面:

1、农村文化体制工作不健全。我县现在只有县文体局作为主抓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各乡镇都没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乡镇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而是和其他部门混在一起,是农畜服务中心的一部分,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村屯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县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不能很好地参与。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就是条件较好的上集镇也只有一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商业性质的农民乐队,有一个图书馆,10个乡镇都没有文化活动室。76个村都没有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供农民娱乐的文化场所,只有10个村有图书柜,像鼓、琴、扇子等文化活动器材也都没有。缺少阵地和必要的文体器材,成了制约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壮大的物质保障障碍。

3、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滞后。县文化馆负责对全县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近几年一直没有实现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养。

三、建议和对策

1、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体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体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体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

署,共同推进。各乡镇、村要成立文体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文体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体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农村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体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体活动室、屯有文化活动户四级文体活动网络。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县文化馆等专群文体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县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县体校没有办公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体能人、文体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体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卡拉ok、球赛等文体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体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体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体第二课堂,设全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4、做好农村文体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体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县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个试点村做好农村文体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体工作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全面展开。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

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县农村文体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5、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文体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体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体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体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体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屯文体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6、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体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继续深入开展“金色田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以及两年一次的全县“诺敏河之声”音乐会和全县体育运动大会。要把“诺敏河之声”音乐会和农村文艺调演有机结合在一起,使

音乐会成为检验农村各乡镇文体工作的平台,成为农村广大专群文艺工作者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文体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秧歌会演等常规性的文体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体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体氛围。丰富农民文体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工团,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屯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继续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体活动质量。

7、着力发展好我县农村的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培育振兴具有我县地域特色 的农民画、草柳编等民间艺术,民族村游、农家游以及红色游等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力争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乡、名村、名屯、名人、名品。

8、建议县委、县政府召开一次全县性的农村文体工作专题推进会,将这次调研成果、县委县政府的有关农村文体工作的施政方案及省、国家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文体工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与会者,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都积极关心、支持、参与我县农村文体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第三篇:农村社区文化调查报告

农村社区文化调查报告

一、问题提出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多数农民已达到了基本的小康水平,但在广大的农村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城乡流动的加快,农村社区出现了社会分化严重,人口流动性大,价值观多元化,劳动人口群体由同质化倾向异质化,经济活动由简单化倾向复杂化等社会现状。这有利于推进我国城市化得进程,但同时也伴随而来了社区文化的认同危机。这些都 不得不引起我们社会的重视。

二、理论现状

我国关于社区文化的研究资料有很多,但是针对农村社区的文章很少。而且大多数是定性研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展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次主要是采取定性研究为主,以定量研究为辅,争取以实际的数据作为我们观点的后盾。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报告以三台县里程乡四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的采访的方式,从影响农村社区的因素,怎样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危机等多个方面进行概括,在实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总体为里程乡四村为主,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样本容量

为39人。将家庭状况分为贫穷,中等,富裕。

四、调查数据

采访对象主要有里程乡四村村民的个体基本信息和个体村民文化实际放映问题问题构成。个体信息包括性别、家庭人均年收入、民族、年龄、政治面貌等。

1、个体基本情况表

性别:男(16)女(23)

家庭人均年收入:500以下(13)500——1500(13)1500

以上(13)

民族:少数民族(13)汉族(26)

政治面貌:团员(13)党员(8)其他(18)

年龄:18——25(13)26——40(13)41以上(13)

2、农村社区文化的获取

要解决我国农村社区文化程度比较低的问题,了解农村社区文化的知识获取的途径非常重要。通过调查发现村民的农村社区文化重要的途径是电视,习俗占42%。其次是学校,家庭占33%,再次是政府的服务,占23%,最后是网络的作用,只占了2%.3,农村社区文化观念

广大农村最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村民的社区文化水平对于我国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我发现当代的村民社区文化程度表现是不高的。37%的村民不知

道“农村社区文化”的涵义,还有51%根本就没有听说过;42%的人根本不在乎农村的社区文化。对于农村中的腐败现象,大多数人都是敢怒不敢言,找不到正确的渠道去揭发。在这次的调查中只有36%的人对农村文化感兴趣,54%的人对农村文化感兴趣,10%的人不知道是否对农村文化感兴趣。4,调查实况

在这次的调查中,虽然在这一过程中遭到了许多的阻力比如说,村民不是很愿意配合采访,由于某方面的压力,村民对于我们的采访还是存在保留一些的真实的情况。采访的内容还是有那么点瑕疵。

五、政策与建议

针对村民的社区文化的采访情况大致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产生了新的文化认同危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社会逐渐出现阶层分化严重,人口流动频繁,劳动人口群体由同。质化向异质化等社会现象,村民也开始形成了功利世俗的价值观。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期间,村民利益、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农村社区的文化认同趋向衰落。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有:

1. 文化认同建设的宏观基础—处理好两个关系。坚

持社区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协调一致,要正确引导

文化的发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亚文化的作用。要把农村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发挥出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支持,引导亚文化的健康发展使本土的文化同先进的主流文化有机地融和在一起.其次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应以居民为主体。

2.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应该开展具有群众性、特色性、多元性的社区文化活动。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是提高社区文化认同的行为基础。社区文化认同的形成最终要靠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来实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提高社区村民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可以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展现自我,培养自己的道德境界和文化修养。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强调群众性于参与性,多元性与阶层性、特色性与区域性的结合。

3.文化认同建设要有一定得物质形态基础—物、财、人

(一)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对于社区文化的开展要有一定得场所、设备、广播站、电影放映队等文化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

(二)建立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一定要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而这些资金来源从何而来,这是值得外面深思的问题。对于资金的来源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只依靠政府的财政的投入,而是要多方位的引进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市场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实现政府主导,社会流动,市场化运行相结合德投资与运作机制。

(三)建立培养人才建设的机制

文化人才是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才基础。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终要靠人来组织于引导。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

(四)建设农村社区文化认同,社会服务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社区服务由于同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连,因而对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以下的社区服务项目:青少年服务系列、社会救助服务系列、民俗改革系列、文化娱乐服务系列等这样的社区服务会产生种种新的社会风尚,精神面貌。如互敬、互爱、互助的社会风气和道德品质在农村社会中盛行。这样社会状态对于建设农村社区文化来说无不具有稳定的作用,并且也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建设的和谐的空间。

总结:在阶层分层严重,人口流动性大,价值观多元

化社区中,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公共性的文化活动,构建公共性基础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性的需要来加强社区之间的联系、交往与理解,培育人们对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亲密感。总之,最终要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覆盖面广的农村社区,保证农民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文化成果。

第四篇:农村公共文化调查报告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改善和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没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就谈不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农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具有与城里人均等的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开展文化创新并且其创作成果得到保护的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方式,它通过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和运营,使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得到有效保障,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目前X县设有1个省标准文化馆和1个国家三级图书馆,有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文化宫、有县剧团、影剧院、电影公司各1个,(营运不景气);全县12个乡镇1个管委会有综合文化站15个,全县已揭牌的村级文化活动室57个,总体来看,全县农民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已具雏形。全县近一半以上的村都陆续在修建公共文化中心,已初步建成了基层党建远程教学C级站微机房,形成了书报刊、文化娱乐、音像、电影、文艺演出、印刷、艺术培训、宗教庙会等文化市场;同时县政府强化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建设,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充分保证了我市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2、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宣传文化部门每年都通过“三下乡”、艺术节、旅游节、文艺汇演、艺术展览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近几年来举办的消夏旅游节、龙门洞祈福大会、八渡春季山花旅游节、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亮点展示会,县直机关七一建党歌咏大赛、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型社火游演大赛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0多场,年举办书法,绘画、摄影、民间工艺制作收藏各类展览13多场次,参与群众近30万人次;镇村每年开展群众文体活动50多场,举办文化科技培训班30多次;东西城社区以广场歌舞健身文化和村镇文化为重点,组织了秧歌队、体操队、太极表演队、夕阳红艺术团,开展农村文艺调演、计生普法宣传巡演、党风廉政专场演出等多场文艺活动。2013年正月元宵节隆重举办了首届中国民间社火艺术节。此外,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组织跑旱船、陇州小调等民俗特色文艺展示演出等民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其中陇州社火已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农民的文化需求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基层农民的文化需求,近期,我与单位几名同志分别到天成镇范家营村、铁源村,东南镇家庵村、东兴村镇村干部、县文化馆等地进行了一项关于基层农民文化需求及消费状况的调查。该调查走访了部分镇村干部、农民、文化专干。调查显示,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相应发生变化,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文化生活仍然单调而贫乏。

1、“爱看电视,不怎么看电影”。“你最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多项选择问卷显示,在“看电视”“打牌”“读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等选项中,选择“看电视”的达95%,选择“读者看报”的8%,只有5%的农民选择了“看电影”。电视是农民业余时间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一些农民认为,电视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方便,在外干活回来随时可以打开看;二是内容丰富,时政新闻、访谈节目、娱乐节目等应有尽有,可以各取所需。

一位农民说。此外,电影放映内容及放映时间的信息不灵通也是阻碍农村观众进影院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农民表示,虽然现在有政府出钱的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到各村居,但由于影片种类比较单一,缺少最新的国内外大片,大多数农民也不愿站在露天受热受冻,宁愿在家看电视。

2、最需要农业科技致富类文化。调查显示,89%的农民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农业科技文化”,65%的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农业科技频道”,73%的人表示愿意看“科教影片和光碟”。在“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49%的人选择了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刊。到访地又很多农民从事着烟草果业种植、畜牧养殖,他们希望能看一些有关种植、养殖的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因此,他们常常会从中央 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的一些栏目中获取农经知识,或者阅读自己征订的农村信息类报刊。对于村文化俱乐部图书阅览室的中外文学名著,不少农民则表示,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们年龄偏大,家务活、地里活络多,“少有光顾”。“我们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这样的书和文章,也没兴趣、没精力去看这些。”在走访中,一位农民说。

3、通俗文化受欢迎。从需求层次看,大部分人喜欢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可惜农村人基本看不到,48%的农民表示喜欢民间文化,其中46%的农民喜欢看戏看社火,舞龙、舞狮、打腰鼓、民间艺人耍杂技等民间活动最受欢迎。从需求供给渠道看,问卷显示,57%的农民认为自己文化消费的主要来源是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和节庆活动,他们钟情于这种贴近自己生产生活的表演方式和内容。与之相比,高雅文化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形式还不能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同,比如歌剧、话剧及音乐会等。在调查中一些农民认为,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这些高雅艺术有很大差距。

总体看,农民文化需求远未满足。从需求趋势看,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内在的渴求,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参与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农民办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问卷显示,63%的农民表示对文化的需求“很强烈”或“较强烈”,42%的农民希望以村组或乡镇为单位组织自己的业余团队,如业余秦腔剧团、腰鼓队、舞龙队、乐队等,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但就是组织不起来。如今,农民 的文化需求不再满足于“看看电影听听戏,天天守台电视机”的低水平、单一的层次上。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仍然单调而贫乏,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他们渴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79%的农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层领导干部重经济轻文化,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看不到经济与文化之间的辨证关系,更看不到二者必须协调发展,互为内生动力的良好效果。在具体部署安排工作时往往夸大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性作用,而忽视或轻视文化的思想政治基础性作用,有意无意地把文化发展工作排在末尾甚至忽略不提;认为这是“软任务”,看不见,摸不着,年终考核时不是显政绩,所以没有像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教育等工作成效鲜亮。

2、过分顾及投资周期效益,文化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备。有的乡镇虽然千方百计建起了文化站、图书室等、远程教育站等文化阵地,象东南东兴村、杜阳下凉泉村等将近三分之一的村都建起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但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添臵必要的文体用具和最新书刊;给予民间艺术团体、个体放映队的经费杯水车薪,甚至没有;而且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在客观上使县镇财政困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资预算很少,且经常被挤占。

3、镇村文化艺术专业人队伍建设工作明显滞后。一方面, 农村文化专业干部素质偏低,如陇县各镇综合文化站共有职工43人,其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仅有5人,而具有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却占到75%;另一方面,农村文化专干既不专业,更不专职,近60%被抽调从事镇村其他工作;此外,农村文化发展条件不好,待遇太低,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年轻文化专业人才下来工作。

4、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服务职能作用难以发挥。文化管理与服务单位的用人制度、考核制度、管理制度比较僵化,缺乏活力。如镇综合文化站都是由镇政府直接管理的,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只对文化站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多头管理,不少镇综合文化站与农技站、广播电视转播站、学校等联系协调不够,各自为阵,造成文化资源重复配臵浪费。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必须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首先,应当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多方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再建”。继续在乡村一些人群相对集中且缺乏配备设施的的地方,新建集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基层文化场馆,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二是“充分用足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搭车合建”。在规划招商引资项目时,注意把文化服务中心与建设农村基层阵地办公场所建设相结合,适当扩建部分文化活动场所,或者开发办公场所的综合功能,在部分场所设 臵文化功能区。三是“以加强农村文化资源整合改造提升为目标进行改建”。对闲臵废弃的旧校舍进行改造,加强资源整合利用,使之“脱胎换骨”变为功能较为完备、方便群众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

其次、加快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基本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更新陈旧老化的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设备,改进节目制作设备,加快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逐步消灭盲区。二是加强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农村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设备配臵,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为农民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三是加强农村电影放映设施建设。根据《陕西省农村电影16mm拷贝补贴暂行办法》,向省财政争取更多的补贴用于购臵新的农村电影拷贝和放映设备,并更新改造农村电影院,增加电影固定放映点,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扎实推进电影“2131工程”。

第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进一步加强镇村综合文化站等文化阵地的管理,不能挪用、拍卖、租赁,不能以任何形式改变其用途。对各级财政投入的各种设施,要认真进行国有资产登记,并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要本着建好、管好、使用好、服务好的原则,制定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的管理办法。

2、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内容建设

第一、不断加大送文化下乡力度。一是要送戏下乡。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继续针对贫困山区乡村,采取“农民看戏,政府买单”的形式,认真组织专业(业余)文艺团队和电影放映队下乡送戏,确保山区农民每月至少看一场电影,每年看一至两场大戏。二是送书下乡。市、县(区)文化部门要配臵图书流动车,并在市、县(区)图书馆设立图书配送中心,在各镇综合文化站设立图书配送分中心,通过分中心向村流通点配送图书,每个流通点的图书每季度更换流通一次,实现城乡图书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三是送科技文化知识下乡。以建设学习型村镇和建设学习型家庭为主题,开设“乡村文化特色讲坛”,逐步在县(区)、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等文化活动场所分别设立“美丽乡村文化讲坛”一级点、二级点和三级点,适时组织邀请全国乡村文化名人分赴各点巡回作专题讲座。

第二、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精心组织主题文化活动。以新农村建设、迎七

一、迎接十八大、改革开放三十四周年以及县境内各种文化艺术节等为主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专场演出、舞蹈才艺、书画摄影、盆景花卉展等各种文化活动。二是精心组织社区村镇群众广场文化活动。逐步将广场文化活动从城市广场辐射到农村,充分整合各县(区)、乡镇的广场文化资源,建议可以统一命名为“幸福陇州”文化广场文艺演出系列活动。三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特色,重点开发陇州社火品 牌,赋予旱船等民俗文化节目新的内涵和精神,挖掘陇州办理红白喜事中健康优秀的民俗文化内涵元素,并通过举办二月二庙会及物资交流会、文化美食节、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作平台进行系列演绎展示。

第三、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自办文化。一是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动员引导农民或企业家,采取捐赠赞助、联合共建、自筹资金等形式,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吸引和方便农民就近参与文化大院内的唱歌跳舞、拉弦唱戏、棋牌娱乐、体育健身、读书看报等文化活动。二是积极发展个体放映队。走“政策扶持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把个体放映队作为农村电影市场的主力军,鼓励个体放映户从放映发展到拷贝发行与租赁,鼓励有条件的可成立16毫米拷贝周转、租赁中心或发行公司,从一村一乡一县(区)扩大到周边地区,努力开创农村电影新局面。三是扶持发展民办剧团。扶持一批民办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四是鼓励创作民间文学作品。围绕西巷子老槐树、县挈社火戏楼、陇州八景街、大震关、华严寺、香山寺、磬口寺、娘娘庙,龙门洞、秦城遗址、固关民族老街,朱阎等二阁老等民间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农村民间文化组织和艺人进行深度挖掘,创作出一批具有本土气息的文学作品。

3、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

第一、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是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引导与扶持。进一步引导文化经营业主到农村 设立文化经营点,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新闻出版物的经营与管理,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二是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旅游商品,推出陇州反映陇州早期农耕文明、游牧生活场景的书画剪纸刺绣等工艺品和纪念品,奇石盆景根雕等旅游产品;以生态、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民俗风情展示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将八渡高庐村建设成消夏纳凉胜地、温水团结村建成温泉渡假水上乐园、天成范家营村建设成宗教文化展示区、关山草原建设成生态及游牧文化体验避暑山庄,加大龙门洞道教改扩建项目工程建设力度,提升道教龙门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建成以陇州宗教寺庙为点面的宗教旅游环线,并加强对庙会文化主流思想内涵关注和引导。

第二、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市场的监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文明、健康的经营理念,使文化经营业主在公开、平等、文明的经营环境中,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自觉抵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二是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坚持“打扶并举”,继续完善属地管理原则,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的作用,严把市场准入、日常监管、审核等环节,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三是加大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在各行业经营业户自愿的基础上,在农村文化经营场所摆放带有举报电话的监督举报牌,向社会公布服务热线和监督投诉电话号码;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管理的积 极性;聘请一批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的离退休干部和老党员等组成文化市场管理监督员,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

4、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保障机制建设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县委、政府需要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在领导精力、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实行重点倾斜,确保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农村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宣传、财政、文化等各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文化工作。二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此项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镇(街道)村和创建文明乡村、文化名镇名村等相关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争创“文化先进镇、村”活动,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作为开展此活动的重要阵地,切实巩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第二、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相关部门要全力扶持镇村争取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根据《陕西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积极争取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重要文化活动等的投入。二是逐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省市县财政应确定文化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具体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以奖代拨的投入机制,并按照国家规 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逐年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三是鼓励吸收社会资金。制定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向农村文化的投资,通过国家、集体、合资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四是不断加强监督管理。财政、审计和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各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对出现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予以追究责任。

第三、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一是巩固和完善文化与艺术专业专职干部队伍。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择优选配农村文化专干,实行定岗定责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保障工资及福利待遇,竭力调动工作积极性;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干。二是寻找和发挥农村“乡土民俗文化能人”的带动作用。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三是凝聚和培育文化业余爱好者队伍。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中的文娱活动爱好者以及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不断加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文化自觉创新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第五篇: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掌握我县农村文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按照县委主管领导的意见要求,2月24日至28日,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政府办联合组成6人调研组,深入到上集镇、上集镇上集村、民族村、绥中乡、绥中乡宋家村、双岔河镇等乡镇、村屯对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其中,对农村文化人才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在调研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对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并征求乡(镇)、村屯干部和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对如何壮大农村文化队伍,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人才的作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我县农村文化人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位于小兴安岭南端西麓,属半山区农业县份。全县有10个农村乡镇、76个行政村、500个自然屯、农户4.2万、人口19.5万、耕地面积141.5万亩。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村文化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少。我县农村文体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乡(镇)中学、村小学都没有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这就使得农村文体后继人才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农村“五户”中的文体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体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大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健康和忙于生活等原因,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在我们调查的几个乡镇中属于中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人。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

在作用发挥上,农村文艺人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经常性差。他们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诸如“扭秧歌”等简单文化活动。其它时间,几乎不组织开展任何性文化活动。农民在农闲时间文体活动十分单一,除了看看电视外,很少从事其他文体活动,文艺活动主要是扭秧歌,唱唱歌等小规模的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

2、主动性弱。由于年龄等原因,他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会吹喇叭的文艺骨干,在为秧歌队服务中,不是推辞吹不好,就是要代价,从事这种文艺活动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一点也不高。

3、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他们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屯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活动内容往往是找几个人吹吹喇叭,扭几下秧歌,群众的参与面很小。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既有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也有群众素质不高,文化体育需求意识不强的问题,但最根本的原因无外乎有四个方面:

1、农村文化体制工作不健全。我县现在只有县文体局作为主抓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各乡镇都没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乡镇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而是和其他部门混在一起,是农畜服务中心的一部分,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镇)、村屯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县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不能很好地参与。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就是条件较好的上集镇也只有一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商业性质的农民乐队,有一个图书馆(现已由个人经营),10个乡镇都没有文化活动室。76个村都没有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供农民娱乐的文化场所,只有10个村有图书柜,像鼓、琴、扇子等文化活动器材也都没有。缺少阵地和必要的文体器材,成了制约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壮大的物质保障障碍。

&nb

sp;

3、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滞后。县文化馆负责对全县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近几年一直没有实现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养。

三、建议和对策

1、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体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体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体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各乡镇、村要成立文体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文体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体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农村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体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体活动室、屯有文化活动户四级文体活动网络。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县文化馆等专群文体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县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县体校没有办公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体能人、文体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体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卡拉OK、球赛等文体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体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体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体第二课堂,设全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4、做好农村文体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体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县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个试点村做好农村文体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体工作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全面展开。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县农村文体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5、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文体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体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体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体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体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屯文体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6、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体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继续深入开展“金色田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以及两年一次的全县“诺敏河之声”音乐会和全县体育运动大会。要把“诺敏河之声”音乐会和农村文艺调演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音乐会成为检验农村各乡镇文体工作的平台,成为农村广大专群文艺工作者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文体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秧歌会演等常规性的文体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体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体氛围。丰富农民文体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工团,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屯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继续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体活动质量。

7、着力发展好我县农村的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培育振兴具有我县地域特色的农民画、草柳编等民间艺术,民族村游、农家游以及红色游等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力争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乡(镇)、名村、名屯、名人、名品。

8、建议县委、县政府召开一次全县性的农村文体工作专题推进会(会议名称可根据需要另定),将这次调研成果、县委县政府的有关农村文体工作的施政方案及省、国家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文体工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与会者,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都积极关心、支持、参与我县农村文体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下载农村文化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文化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掌握我县农村文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我县农村......

    关于我县农村文化工作情况调查报告(5篇)

    关于我县农村文化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我县处于老、边、穷地区,属国定贫困县。全县辖12个乡(镇、埸),2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7万,城镇人口5万。由于县域经济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

    关于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的调查报告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

    关于农村家庭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对《农村家庭文化的调查》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研地点:调查对象:农村家庭 调查主题:农村家庭文化 调查人员: 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每个人的成长也都伴随着家庭文化的发......

    关于农村家庭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对《农村家庭文化的调查》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研地点: 调查对象:农村家庭 调查主题:农村家庭文化 调查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每个人的成长也都伴随着家庭 文化的发......

    文化调查报告

    文化调查报告 ——千年古刹龙兴寺 塔子坝,是过去彭县最闹热的地方,因在龙兴塔南边得名。据说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彭县第一次旧城改造时,撤除了梵音街,鞍子街,留出来一条县城里最宽......

    农村文化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近期我部就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 李荣强 200433005188 机械工程学院04级机电(2)班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从十一五规划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开来,农民增收、农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