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9:4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篇: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反映和升华,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精神武装。没有和谐文化,难以建成和谐社会。随着和谐社会由低度和谐向中度和谐迈进并进而向高度和谐的提升,随着和谐社会由局部向整体、向更大空间的发展,对和谐文化的研究正在成为摆在理论界面前的重要任务。

在有关“文化”的上百种定义中,最简单的一种说法就是“理念”加“规范”。和谐文化,不消说,就是有关和谐的理念加和谐的规范。中国早在西周末年,周史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命题和思想理念,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提出的“美在和谐”要早200年。继史伯之后,又有春秋时的晏婴论“和同之异”。接着,儒家提出“和为贵”。孟子提出“人和”,并且把“人和”上升到高于天时、地利的位置。千百年来,和合文化一直在中国绵延。今天,“和谐文化”的提出,既是对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发展。

今天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相配套的和谐文化。要推进这样一种新的和谐文化的发展,是有难度的。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把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用先进的社会规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朝着绝大多数人认定的目标前进,组成社会交响乐,奏出和谐的动人乐章。根据这样一个要求,和谐文化中至少应该包涵三个“一”。首先是和谐文化应该确立“目标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只能是奔向一个大目标。南辕北辙谈不上和谐。共同的利益决定我们会共同选择一个目标。其次,和谐文化应当有“步调一致”的理念。方向选对了,如果步调不一致也不行,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再次,和谐文化应当有“统一指挥”的规范。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交响乐。一场交响乐的指挥只能有一位。社会的交响乐只能由执政党手执指挥棒。“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引领,一定要坚持这三个“一”: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统一指挥。没有这三个“一”的理念就谈不到和谐文化。“一”是主导文化。

可是,我们也不能搞单一,要搞多元。和谐社会应当是多元社会。多种所有制并存必然决定多元文化同在。和谐文化之所以会在今天应运而生,完全是为了“应”已经出现的多元文化之“运”而生的,是为了开发多元文化的功能,发挥多元文化的个性而提出的。和谐文化不是埋没个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元素的个性。和谐文化使和谐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和谐社会正在为和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那种处处强调一个样、一言堂、一刀切、一锅煮、一个腔调的做法,决不是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可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即使是实现了所谓“和谐”,那也是虚假的和谐,短暂的和谐。和谐不仅表现为矛盾的同一性,同时也体现为矛盾的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文化的差异性具有普遍性,民族文化有差异,地区文化有差异,职业文化也有差异。对差异要做分析。有些差异是对抗性的差异,有些差异不是对抗性的差异,有些差异是大同之中的小异,有些差异是大异之中的小同。在非对立的差异当中我们还要研究差距。差距不能过大。社会学把各类文化之间的差距过大称之为“文化堕距”。为了防止出现“文化堕距”,就要求文化体系的各部分、各分支、各子系统之间要肩并肩,手拉手,大体同步向前进。不同步,差距大,会导致社会解组。不必讳言,是文化堕距在呼唤和谐文化。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文化贵在“和而不同”。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多元归于一体,一体包涵多元。“多元”兴旺了,“一体”必然发达。“‘一’→‘多’→新的‘一’→新的‘多’→”这就是和谐文化演化的规律。

二是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流。文化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变化中,各种不同的文化都会争先恐后地顽强地表现自己。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大家都会记得:在中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有过冲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过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之间也有过冲突。看不到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的郑重态度。正视文化冲突决不是什么“煽情”,决不是幸灾乐祸。研究文化冲突恰是和谐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文化冲突,如果不及时处理,不妥善解决,势必加剧文化冲突的强度、烈度,带来破坏性,甚至会引发经济动荡、社会危机。和谐状态不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是矛盾差异的相对均衡,相对中和。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相反才需要和。还有位哲人说:“相异才需要谐”。有文化冲突就需要进行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不打不成交,高超的文化整合有助于化干戈为玉帛。对文化冲突经过整合之后,往往会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曾记否,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有过“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的争论。从社会学角度看,不论二者之间有多大冲突,只要它们都保留了一个“用”字,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就是“文化融合”。不是吗,争的结果

,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普及在中国。谁能想到在争论的八九十年以后,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全球文化的融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预言:人种将会消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也是和谐文化演化的轨迹,不过,这不是简单地循环。“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是波浪式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三是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是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文化是不会亡的。亡了还会复生。文化即使有哲学意义上的亡,那它也是实亡名不亡。不论何种文化都会载入史册,区别在于:不同文化在史册中充当不同的角色。

文化积累有快慢之分,多少之别。在积累中,不同的文化有消有长。一般说来,新文化传播迅速,会为人们广泛吸收,也就是大规模积累。因此,我们要提倡创新。现在比较多的是提倡科技创新。提倡科技创新是必要的,但那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精神是文化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提得少了,就会出现前面所讲的“文化堕距”那种不和谐的问题。

和谐文化既然是和谐社会的先导,就应当走在文化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前列。前些年有些文章轻率地批评“推陈出新”和“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有失偏颇。创新有一部分是“延长”,也就是“100+1”。前人是“100”,今人再加个“1”,就是了不起的创新了。不过,还有另一种创新,那就是否定:否定旧观点、否定旧学说,否定旧定理。否定就是“破”,就是“推陈”。前一种创新是加法,是算术;后一种创新是代数,“100-(-1)”也等于101。一味地断言不否定旧的也能创新,那是不了解人类的创新史。创新思维的方式很多,延长是一种,逆向否定也是一种,要不拘一格。既有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一面;也有破字当中,立在其头的另一面。各执一端,并把那“一端”绝对化,都是以偏概全。“破”、“否定”都会给人带来痛苦,可这痛苦是创新的代价。创新有时也会带来不和谐,被“破”的东西会起来反抗。可是,和谐文化喜欢这种动态平衡,倡导这种动态的和谐。这

种由创新造成的表面的不和谐,在文化整合高手面前,往往是新的更高层次和谐的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在和谐文化创新中,有高论,也难免有谬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谬论而不要新论,否则,就是因噎废食。再说,谬论的认定同真理的认定一样,也有一个过程,也要经受实践的长期检验。请看:古今中外有多少“谬论”是在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才被公认为真理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尽可以自以为是,但是,无论如何要留有余地,要给“谬论”一个生存空间,免得以后在“谬论”被甄别时,自己陷于被动。这是消极的说法。从积极方面来讲,是个胸怀问题。在文化上能够宽容别人的错误,是有文化的表现。有独到见解的过来人没有不被人视为错误的。“吃一堑,长一智”,受过委屈的人最会体谅人。宽容是品格,宽容是风度,宽容是创新的土壤。文化创新也要讲究生态环境。马克思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因此,以“为和谐社会鸣锣开道为天职”的和谐文化,将一步又一步扩大人的自由度。

在中国,和谐文化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文化。马克思说:正像人生产社会一样,社会也在生产着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正因为如此,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社会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人应当坚持以社会为本。社会越是以人为本,人越是应当以社会为本。和谐社会是双向的,不应当是单向的。“社会以人为本”与“人以社会为本”相结合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列宁多次称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格言,也是点到了和谐文化的穴位。

和谐文化的发展道路不会是平坦的,和谐文化的学说也不应当只有一种。可是,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核心,和谐文化的百花园必将枝繁叶茂,争奇斗艳!

第二篇:校园和谐要处理好六种关系

校园和谐要处理好六种关系

中心小学 黄芳

内容摘要:校园和谐关键是人和谐,创建和谐校园需要处理好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六种关系和谐。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深刻影响教育效果的优劣,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促进“六种和谐”,就一定能够创建和谐的校园,以校园和谐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创建 和谐 校园 人 正文: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国各地处处掀起创和谐,塱鹤中心小学也开始了创建和谐校园。学校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是否和谐,从学校就立即反映出来。校园的和谐不仅关系社会现在的和谐,还关系社会将来的和谐。

怎样的校园才是和谐校园呢?我认为整体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而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所以要创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处理好下面六种关系。

一、学校领导班子关系要和谐

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领导班子的和谐并不是领导班子没有矛盾、不允许产生矛盾,也不是班子内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和谐。也就是说,领导班子的和谐,是不同意见充分讨论甚至思想交锋但又形成一致意见和决议的和谐。在这过程中,班子“一把手”的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是关键与核心。“一把手”坚持民主集中制,让大家充分说话,畅所欲言,又善于引导和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和决定,这样的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当然,班子的其他成员对于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验告诉我: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领导与老师关系的和谐;而没有领导与老师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老师之间关系有和谐,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 就没有生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领导与老师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二、领导与教师关系要和谐

我们中国人一向主张“天时、地利、人和”。校园的“和文化”主要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实现,来发扬光大。作为校领导平时要关心老师,关心老师的思想进步,关心老师的生活,关心老师的身体,关心老师的家庭。对老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善意的提醒,多些宽容和谅解,绝不能轻易的上“光荣榜”。作为老师也要尊重学校的领导,有意见可以提,有观点可以说,但不要动怒,不要动气。要知道做一个学校的领导也不容易,他们既是政策的贯彻者,又是知识的引领者。他们比普通教师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老师们要支持他们,配合他们,使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用领导和老师的和谐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关系要和谐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虽有一定的分工,但这种分工与其它工作中的分工有所不同,所有分工都统一集中在育人这个总目标中,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要善于引导,积极地调节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做到彼此适应、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明白分工不分家。其次要引导教师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多换位思考,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要求教师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换,对自己要严格,待人要宽容、谅解,正确地处理好人际矛盾的冲突,防止矛盾激化。要经常地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交流活动及文娱活动,如篮球赛、象棋赛等,让他们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和娱乐中等到融合,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比如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往往需要同教研组教师,甚至是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共同的参与和指点,这其中体现的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在“真诚互尊,相互合作”基础上的教师和谐。教师的和谐学生是耳闻目睹,亦会仿效。教师之间关系不和谐,也会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在一种子选手紧张的,不安全的氛围中,渐渐形成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并有可能最终形成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感,导致信任危机。总之有和谐教师群体关系,教育、教学的整体功能强,育人的效果就好。

四、师生关系要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人际关系,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参与者,师生关系是否协调,深刻影响教育效果的优劣,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而不是一个或几个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全体学生的和谐关系。我们的老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身体,关心学生的生活,要尊重信任宽容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杜绝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杜绝对学生讽刺挖苦。这其中就需要一个“爱”字。面对“后进生”与“捣蛋鬼”,我们必须以“放大镜”找出他们的优点,整合学生的优缺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爱,才能打造优秀的学生集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处。

五、生生关系要和谐

有了师生的和谐共处,教师还要注重处理好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现在的学生,由于时代、年龄的特点、学业的压力和家庭环境的差异,学生之间容易产生莫名其妙的嫉妒、猜疑、孤独、冷漠、嘲笑、忧郁感,他们经常感到不快乐,甚至有时会作出极端的选择。一个有着许多紧张关系的班级,不可能达到和谐的状态。生活在这里的学生很难快乐地学习。这些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也很难融入社会,很难与他人和谐相处。教师应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班、团队活动,来建设一个和谐的班级。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应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处事公正的老师。学生是有许多差异的个体,老师不能偏袒所谓的优生或有特殊关系的学生。

六、学校与家长关系要和谐

这是和谐校园形成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有的教师认为,家长不属于校园的一部分,因此创建和谐校园也就可以不考虑家长。但是,如果家长和学校关系不和谐,学校能够和谐起来吗?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与之形成最重要关系的人就是家长。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特殊的信任关系,是其他任何关系所取代不了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似乎存在着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超过对家长的信任的阶段,其实这个“超过”只是一种假象。学生那种从出生就浸透到骨髓的家长的信任,是任何人都难以改变的。因此家长和学校的矛盾,直接导致的是学生与学校的矛盾,是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教育的怀疑,而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不论是本能还是理智的保护,往往会使家长偏向孩子一边,这样就加重了学校、学生与家长三者之间的矛盾。学校与家长之间关系不和谐,学校怎能和谐起来呢?

当然,学校和谐的因素还有一些,比如与社区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但主要的是本人谈及的六种关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促进“六种和谐”,就一定能够创建和谐的校园,就一定能够以校园和谐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参考文献:

[1]李克敏:《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光明日报》,2005年8月7日。[2]《成功教育100例》

[3]《影响中国基础教育进程的学者们》

第三篇: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论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怎样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低质的状况?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堂气氛要把握“严”与“活”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调节学生的情绪,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即“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哪些方面应该严肃呢?首先,课堂纪律要严肃,教师不能放任学生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和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刊。其次,教师态度要严肃,不信口开河。再次,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对待,坚持激励性原则。

严肃的课堂气氛是必要的,但不能严而过度,一严到底。否则,会使学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出现“思维疲软”现象。因此,教师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活跃课堂气氛。第一,教师必须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乐观的情绪。这是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对学生亲切一点,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尊敬,就容易教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第二,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调料”,如“笑话”、“联语”、“咏史诗”、“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可以增添教学情趣,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热情,陶冶学生情操,活跃课堂气氛。如我教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开始就引入了在刘和珍的追悼会上其男友方其道献上的一副挽联:

“生未同衿,死难同穴,劳燕各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疆场空有约,一腔热血泣黄泉。”

这副挽联,寄托了生者对亡者的无尽哀思,也蕴含着对持枪杀人者的无比愤慨,爱憎分明,感情充沛,品之令人心颤血涌。学生被这幅对联深深吸引住了,当知道悼念的就是要学的课文中的刘和珍时,便产生了急切要求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这样创设诱因,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三,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对我们中语界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实际,“拿来”为我所用,求实效,而不盲从、生搬硬套。

2、学内容要掌握“粗”与“精”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要突出重点,中心明确,言简意赅,有针对性,又要注意基础知识,让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既要克服“杂会式”,也得防止“清汤式”。因此,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精”要以“粗”为基础。

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厚积而薄发”。所谓“厚积”,就是教师必须做到深研教材,搞好教学设计,多读名篇时文,广泛吸取营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所谓“薄发”就是教师将知识精华提炼出来,酿成蜜汁,奉献给学生。教师的“讲”要以“精”为原则,“讲”的起点,要抓住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由此切入对课文的分析,渐近课文核心,既抓住课文的结构思路,又符合学生思维循序渐进的特点。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既是“记念”,为何又“忘却”?以此为起点,诱导学生对课文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对课文的知识起点尽量罗列出来,重点讲清,讲透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什么?分析的思路是什么?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在课堂上较少的时间内掌握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争有新角度、新视野。这样,不仅使课讲得精彩、凝练,也使学生从思想上消除语文课内容繁多,干燥无味的感觉。可见,教师是否处理好教学内容“粗”与“精”的关系,是能否教“活”语文的重要环节。

3、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疑”与“释”的关系

根据语文课内容多、灵活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疑”与“释”的关系,既要善于设置疑问,又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疑问的方法。教师的设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深题浅问”,即对一些既有深度又复杂的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进行提问。如果提问的问题太深奥,学生就会望而生畏,达不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例如《药》,连接华夏两家悲剧的联系物是什么?以“药”为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二是要“浅题深问”,即对一些看浅显,但又重要,而常常被学生所忽视的问题深入探讨,例如《祝福》一文“祝福”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天?什么时候?其含义是什么?这样设疑,可使学生从始疑之,继而思之,最终而知之,教学效果较好。三是要在教材的关键处设疑,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可以这样设疑:文中六次刻画了周瑜的“笑”,每次“笑”的神态和内容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四是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即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或运用直观教学,或故意出错等,使学生产生矛盾而质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古人云:“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悟长存”。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理解知识的钥匙,是探索和创新的开始,使学生进入探求知识的主动思维状态,这是可喜的一步。但是“疑”的目的在于“释”,只有通过“释疑”才能使学生解开疑团,在教学中,对那些学生比较陌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大都要采用“释疑”的方法。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严”与“活”、“粗”与“精”、“疑”与“释”这三个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文章标题: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既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形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更是实现大城市带农村的破冰之举。我认为,在建设“一圈两翼”布局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妥善处理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关系

非均衡

发展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的成功理论和实践,均衡发展是目的,非均衡发展是手段。在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关系。

一是推进“一圈”和“两翼”协调发展。“一圈”与“两翼”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是目的,“一圈”的“加快”和“率先”发展是重要手段。因此,在“一圈”和“两翼”的用力方面需要妥善把握,既要千方百计促进“一圈”加快发展,又要适度兼顾“两翼”的经济发展;既要避免出现只注重非均衡发展导致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象,又要避免出现过份注重均衡发展而导致的“均衡慢发展”的现象,以重点突破“一圈”之功,带动“两翼”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全市协调发展之效。

二是增强外延拉动带的综合竞争力。核心是外延的基础,外延是核心的延伸,核心强则动力足,外延强则辐射大。因此,在发展的策略上一方面要增强核心动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外延拉动带的综合竞争力,以更充分发挥“一小时经济圈”的整体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扶持外延拉动带短板区县加快发展。毋庸讳言,“一圈”之内的23个区县中,有部分外延区县经济总量偏小、实力偏弱,是“一圈”发展的短板。木桶理论的原理告诉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需要外延拉动短板区县的迅速崛起。因此,在注重推动“一小时经济圈”整体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大扶持短板区县的力度,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产业布局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妥善处理区域竞争与区域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竞争增强活力,合作使双方或多方共赢。

一是加强“一圈”内各区县的分工协作。建设“一小时经济圈”要注重从整体和全盘考虑“一圈”内各区县的产业发展重点,避免产业趋同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的现象。要引导各区县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优势互补,通过区域合作来做大规模、壮大产业、形成集群,切实发挥好聚集效应。

二是推动“一圈”与“两翼”区域协作。“一圈”与“两翼”合作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对接、项目的扶持以及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既要统筹“一圈”与“两翼”的整体协作,也要考虑对口帮扶区县产业对接与互补,增强区域协作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推进川渝经济合作。川渝经济共生性强、竞争性大,既需要积极推进川渝合作,共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又需要在重大项目、重点产业以及招商引资等许多方面参与激烈的竞争,增强双方的经济活力。建议在“一圈”的外延区选二至三个区县作为川渝经济合作的示范点,建设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这样既能增强“一圈”外延区的综合竞争力,又能推进川渝地区更为紧密的合作,促进成渝腹心地带的迅速崛起,增强成渝两个极核辐射带动能力。

妥善处理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建设“一小时经济圈”既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举措,也是政府加强对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打造“一小时经济圈”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来推动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是完善有利于“一小时经济圈”发展的基础设施。政府应着力规划和建设一系列与“一小时经济圈”加快、率先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设施、水利设施、能源设施和通讯设施。

二是健全推动“一小时经济圈”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特别是外延拉动带的迅速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直辖市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大探索创新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和强化政策扶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各界投入“一圈”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一圏”集中,推动“一圈”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优化促进“一小时经济圈发展”的社会环境。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关键在营造一种促进创业、促进创新、促进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抓好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真正形成人人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社会氛围。

妥善处理自我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一是要使“一小时经济圈”的规划、战略始终与全国、全球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使之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过程中,要适时准确分析把握发展现状,研究全国、全球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二是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既要市内统筹,也需要在全国范围来谋划。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注重打造优势产业和填补西部地区产业空白,注重与周边地区产业的错位发展和配套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全国其他省市特别是周边省市的合作与衔接,做好交通网络的连接,打造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积极引进周边地

区能源和资源,弥补我市水、电、气、煤等资源的不足。

三是既要注重发挥“一小时经济圈”对“两翼”的带动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对周边省市的辐射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调节,形成一小时物流中心,努力引导“一小时经济圈”外居民和人才往圈内集中,促进市外周边地区产业与一小时经济圈配套。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就现阶段而言,“一小时经济圈”内各区县同全国大多数的区县一样,不可能新发展的工业企业都是低耗能、高环保的企业,同时在短期内也难以完全淘汰和改造现有的工业企业。全面实行低能耗、高环保的新型工业化,显而易见不具有现实性,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对此我们一方面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特别是要突出重点,抓好主城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长江、嘉陵江、乌江的“三江六岸”生态长廊建设,搞好各区县主要河流和小流域的水质保护,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兴直辖市。

《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五篇:城镇化建设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城镇化建设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0-07-27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要确保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处理好“十个关系”。

——规划与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规划先行,舍得在规划上花力气、下本钱,不要因为规划不像建一条马路、造一栋楼房那样马上出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而忽视它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在建设中体现规划的严肃性和指导性,依规办事、依规建设,坚决克服各自为政、利益驱动、短期行为等不良倾向。

——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的关系。根据城镇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把引导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建设促经济、以经济带建设,实现“建一处城镇、活一方经济,富一片百姓”的目标。

——政府与城镇建设的关系。政府在城镇化中的职能体现,应相对集中在对规划的科学制定和对规划的组织实施上。规划定城,组织编制科学的规划;社会建城,克服政府包揽过多的弊端,通过政府牵头、部门组织、政策引导、社会建设、全民参与,围绕城镇化大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民造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人民群众进城办厂开店、建房经商;产业兴城,借助产业上规模,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商贸活城,借助发达商贸,促进城乡互补。

——规模与特色的关系。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当地的区域特色,体现资源、产业、文化、历史、经济等个性,同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提高城镇品位。不求其大,但求其精;不求其洋,但求其特。

——建设与速度的关系。城镇建设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贯彻“积极稳妥和重点发展”的方针。经济条件好的,要按照规划,积极发展;经济条件差的,要按照“富规划穷建设”的思路,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建筑设计与建设的关系。好的设计会带来建设的综合效益。要中外结合,古今传承,力求创新,按功能需要组织空间、按现代要求优化设计。做到“单体建筑美、整体环境美”。

——建设用地与建设的关系。坚持节约用地,通过挖潜、改造旧村庄、旧城镇,积极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在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发展城镇;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大力深化土地使用改革,把城镇建设用地推向市场,让土地资源通过出让、转让和招标、拍卖等形式转变为资产。

——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城镇管理必须实现以下目标:规划管理“规善法严”,监察管理“章全人遵”,开发管理“优质高效”,治安管理“人安业兴”,集市管理“物畅其流”,社区管理“政通人和”,交通管理“安全通畅”,市容卫生管理“净化美化”。

——绿化与城镇的关系。绿化工作已成为美化环境的亮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城镇建设的着力点和小城镇投入的热点。城镇绿化投资不仅无风险,而且效益高,会带来植物自身及环境的不断增值。以优美的生活环境凝聚人、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人、以优化的生态环境感染人,并造福于子孙后代。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创建现代城镇的两个必要条件,二者不可偏废。城镇也是资产,“软件”对它起着乘数效应。因此,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的高度来抓,两手都要硬。

冯继明

下载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一、多元解读与阅读导向的关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提倡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是,前提是尊重文本,是“把握大意”,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

    工作汇报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工作汇报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向领导汇报工作对于每个机关干部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它既是要事也是常事;既是大事,也是小事。汇报得好,重点突出、干净利索,领导自然就会满意。......

    机关党支部建设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机关支部思想作风建设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孙传志近年来,我市机关党的建设,在市直机关工委和各部门党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开展学习陈分新、廉洁自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一系......

    电力体制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电力体制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北京交通大学周渝慧教授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既是我国能源产业深化改革的重点,也应当是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克难的示范。电力产业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

    公路工作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公路工作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石发亮 一、公路行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省交通公路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指导方针搞好两个文明建......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课前,教师要弄懂一切。课上,教师要懂装不懂,把问题、困惑摆在学生面前,“激”他们出学法,出思路,出智慧。教师要为学让时空,把......

    班主任要处理好和任课老师的关系

    班主任学习材料:(四)班主任要处理好和任课老师的关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对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其中的学生个体的成长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反过来,班集体和学生个体成长......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六种关系

    文章标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六种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六种关系XX系统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建筑施工队伍,历经兵XX、XX、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变革,已经彻底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