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巉口镇文化站工作简介
巉口镇文化中心简介
巉口,东临会宁,南附安定,西接金城,北接靖远。是甘肃的咽喉,兰州的门户,定西的窗口;陇海铁路、巉柳高速、天巉高速公路、312国道、巉郭公路纵贯全境,全镇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7万亩,1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目前镇区建城区面积3.8平方公里。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区各级党政领导对巉口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怀。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巉口视察指导工作,使巉口的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推动了巉口的经济大发展。近年来,巉口镇党委、镇政府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按照“坚持工业立镇战略,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打造西部文化名镇,构建富庶和谐巉口”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把巉口建成定西北部集农产品集散、贸易加工、交通中转、旅游娱乐、农业科技示范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陇上重镇。
谈到文化,必须提到两千多年前开拓并繁荣起来的一条闻名世界之路——丝绸之路,这条道路横穿甘肃东西,沿线留下众多古迹遗址,典故传说,并由此兴起了许多名城重镇,这里就是汉代丝路名镇巉口。
1925年在巉口出土8件“新莽权衡”,从此,这个昔日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新莽权衡”一起名扬海内外。可谁会想到“新莽权衡”一出生就伴随着内忧外患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惊险与磨难,最终还是未能保全于一地,一衡、二权现藏于中
国国家博物馆,一丈、一钩、三权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我们急切地盼望他们能够早日“团聚”。
近年来,在巉口镇陆续出土了“泥封”“卜骨”“玉婵”等一批珍贵的汉代文物,其中2000年出土于巉口汉代遗址内的“阴颖丞印”泥封和“星占卜骨”相当完整,十分珍贵,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级文物,现收藏于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据考证:“阴颍”在今河南省境内,说明巉口在当时人们用来根据天象占卜人间吉凶的卜具。在汉代,占卜十分流行,虽有迷信色彩,但也包含了一些朴素的科学思想,探求精神,说明当时的巉口不仅有繁荣的商贸,而且有较发达的文化。
现在我们所处的巉口文化中心始建于1980年10月1日,相继在1997年6月,2009年7月经两次改建成集活动室、多功能室、阅览室、展览室、广播电视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楼一栋,建筑面积为570多平方米,有露天剧场一个,工作人员6名,下设村级文化室四个,业余剧团四个,秧歌社火对20家,业余书画家27人,文学创作者5人,摄影师11人,剪纸、刺绣等民间爱好者170多人。
巉口文化中心自创建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精神文明阵地作用,使群众文化事业一年比一年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近三十多年来,文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努力、发动群众,组织文化骨干,在全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的活动有:举办美术、摄影、音乐、书画培训班,配合农技部门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全镇范围内篮球、武术、象棋竞赛,举办书画、剪纸、民间刺绣等展览。组织安排春节期间秧歌、社火、业余剧团、老艺人说书,清唱等调演活动,并在2011年6月启动《巉口志》的编纂工作。该中心1997年被评为全省镇级示范文化中心。
第二篇:巉口镇技防建设工作简介
巉口镇技防建设工作简介
巉口镇位于安定区北部,距城区19公里,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现辖1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镇区所在地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多人。辖区内有金羚公司、扶正制药厂、圣大方舟等企业17家,机关单位22家,集贸市场3个,学校3所。
近年来,巉口镇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深化平安建设和加强乡镇技防建设的部署要求,多措并举,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通过加强宣传、召开会议、落实目标责任制等形式,扎实开展了工作,全镇技防建设工作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整合、注重实效、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原则,镇政府投资12万元,在镇区范围内安装了专业治安监控头9个,主要在镇区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周边、金融网点、集贸市场、主要道口、治安复杂场所等重点单位和地段进行了安装,技防覆盖面达到95%以上,为巉口镇社会治安技术防范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将镇辖区重点内部单位已建的监控摄像头并入视频监控系统,在镇派出所建有总监控室,实行24小时专人监控,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全镇技防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水平,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通过安装和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全镇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效能正逐步发挥,特别在打击震慑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促进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面对新形势的要求,镇党委、政府还需及时应对,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完善措施,深入推进各项工作,为巉口镇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第三篇:巉口镇马铃薯经销协会简介
巉口镇马铃薯经销协会支部联基地情况
简介
巉口镇距定西市19公里,全镇现辖18个村委会122个村民小组,6716户2766人,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37万亩,退耕还林65720亩。200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135元。
马铃薯经销协会成立于2001年,协会现有会员380名,党员20名,协会成立以来,不仅扛起了助农增收的大旗,架起了马铃薯销售的信息桥、终端市场对接的直通桥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桥,真正实现了农户、客商、企业利益的“三赢”。为了加大对协会的指导,镇上在协会中建立了支部,真正实现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协会支部建立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首先从建好班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手,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职责和协会会长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真正用制度约束、规范自己,同时加大对“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今年支部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培养村后备干部2名,帮助贫困户脱贫10户,真正通过加强支部建设,通过协会的作用和会员的帮带,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二、以会员为骨干,提升洋芋良种,建立示范片带。
2009年,在协会党支部的指导下,加大“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重点在“带”字上下功夫,通过协会会员的带动作用,全镇洋芋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在马铃薯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今年,通过协会共调运良种168吨(新大坪一
级种68吨),原种40吨,新大坪原原种9万粒,庄薯3号50吨。协会支部签订订单面积2400亩,其中赵家铺1068亩。今年共落实种植马铃薯9.2万亩,种子田6200亩。2000亩以上马铃薯示范点4个、1000亩以上马铃薯示范点11个,并在赵家铺、龙滩、石家岔建立示范片6800亩,其中核心示范点2168亩,采取机械+地膜+抗旱品种+配方施肥的种植措施,在赵家铺建立新大坪抗旱综合技术核心示范点1068亩(半膜种植908亩、全膜种植160亩),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在科技培训上有新的突破。今年协会还印发了马铃薯种植宣传资料,加大培训力度,对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训达到6次,全镇科技人员的培训达到8次,群众培训达到5次,对提升巉口马铃薯的产量、品质有了技术保证。
三、健全贮藏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全镇除千家万户深挖窖、搞贮藏外,在协会党支部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下,相继完成了总投资360万元、库容量达1万吨的雄关藏贮库,在西部之窗、巉口汽车站对面修建了总投资110万元、库容量达2000吨的码头藏贮库,在关川河高速大桥、祖历河畔修建了总投资130万元、库容量达6000吨的港口藏贮库,使镇区马铃薯藏贮能力达到3万吨,真正达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深挖窖,广集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目的。地上兴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市场,年交易量达到30万吨形成洋芋信息发布、价格控制中心,有力地带动了安定区北部乡镇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巉口镇农家书屋简介
巉口镇农家书屋简介
巉口镇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北部,距定西市区19公里,距省城兰州79公里,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耕地13.67万亩。全镇辖1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巉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古迹丰富,人文荟萃,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安定区北部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镇现有“农家书屋”19间,总投资33万余元,建设面积496平方米,藏书累计达3.3万余册,专兼职管理人员19人。
巉口镇“农家书屋”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2007年,依托康家庄异地搬迁项目在康家村文化大院建设“农家书屋”一间,面积40平方米,现有书架8个,阅览桌椅5套,报架2个,藏书2400余册,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名。2009年,在镇文化站、石家岔、赵家铺、松川各建设“农家书屋”1个,共配备书架15个,阅览桌椅14套,书籍6400余册。其中,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面积40平方米,有书架6个,阅览桌椅8套,藏书3000余册,工作人员2名,专职管理人员1名。2010年,在大柏林、三十里铺、龙滩3村各建设“农家书屋”1间,共配备书架9个,书籍4893册。2011年在巉口、小柏林等11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11间,配备书架33个,书籍17941册,地图22幅。“农家书屋”通过“统一规划、分散建设、逐年实施”的建设原则,全镇“农家书屋”覆
全镇“农家书屋”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全天候为广大群众服务,切实解决了广大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成了村民学文化、学科技、了解致富信息的俱乐部,成了农家孩子的第二课堂,使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得以充实,接受教育的视野进一步开阔,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盖率已达100%,年借阅量累计可达1.8万人(次)以上。
第五篇:巉口镇两基实施方案
安定区巉口镇
“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实施方案
2011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甘肃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进行检查验收(以下简称“两基”迎“国检”),为确保我镇“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水平,根据安定区人民政府《定西市安定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实施方案》(安政办发„2011‟18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为工作方针,把“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推动巉口镇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落实各校的教育工作职责为重点,巩固提高全镇“两基”水平,使全镇“两基”相关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
三、工作任务
根据安定区人民政府《定西市安定区“两基”迎国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