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施工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探源
建筑施工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探源
笔者是一家水利施工企业的员工,基于对施工企业管理现状的了解和对其发展思路的思索,同时借鉴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写就此文。
浙江省的水利施工企业经过二十年的奋斗,都程度不同地得到了发展,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资质条件不断提高,这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一是国内市场日益开放,地方保护、行业壁垒逐渐被打破,跨地域、跨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地域外、行业外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在自家门口,地头蛇面对强龙的进攻也会束手无策,独家垄断的局面不复再现。二是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外资本和施工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的介入,使我国施工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知名施工企业的竞争。三是施工技术不断突破,日新月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施工技术层出不穷,原有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减弱。四是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施工企业中农民工众多,如何保证他们的权利,提高他们的素质,施工企业责无旁贷。面对挑战,水利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寻找一种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苦练内功,增添创新的活力;必须选择新的适应时代特征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以求得长远的竞争优势。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达此目的的必然选择。
阿根廷的一位学者——玛丽亚诺·格龙多纳,他就在长期的观察当中,提出这么个观点: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理由何在呢?理由是短期的经济行为可以有经济逻辑来解释,长期的经济行为,经济逻辑解释不了,一定会进入文化逻辑,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据此,我想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要有意识地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体系的构筑、企业文化的渗透机制、企业文化的辅助工程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认识,本文试图对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从企业文化和制度的关系中理解企业文化
在大多数的研究文章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往往从广义角度来界定,把物质和制度也包含在企业文化之中,但从众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来看,多半是从狭义角度来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制度与文化属于不同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具体说来,文化与制度有以下几点差异与联系:
1、两者作用力不同。
制度管理相当于汽车的“止动力”,防止在坡道上滑下去;文化管理相当于牵引力,是汽车克服阻力奋力向上的动力。
2、两者的表现形态不同。
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职责、规章、条例、标准、罚则、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
折射出来。
3、两者对人的调节方式有差异。
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觉和自律。
4、两者是互动的。
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兴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某种先进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则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
5、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
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制度文化。比如,不准员工迟到早退制度,如果员工接受了这一制度,并能自觉遵守,制度则变成了空壳,留下的是良好的企业办公文化。
二、构筑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
(一)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
1、企业宗旨、使命:表明企业存在的意义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2、企业哲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辩证法,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它应该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和基本方向,为全体员工提供共同的思想意识和信仰。如松下的自来水哲学,海尔的“市场永远是对的”的市场哲学等属于企业哲学范畴。
3、企业精神:是公司在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员工群体的心理定势,是公司的历史传统、创业意识、行为准则、精神动力等意识形态的总和。企业精神将在公司内部融汇成一种强烈的凝聚力、感召力,成为引导企业员工积极追求的灵魂。
4、理念体系:是企业哲学的具体体现,它包括生产理念、服务理念、经营理念、人才理念等,以及相应的口号,是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所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信仰。
5、员工行为规范:是公司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不同群体、不同工种应该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文化与制度相融合的产物,是更为具体化的企业精神,同时也是员工必须遵守的,带有强制性特征。
(二)企业文化体系的构筑
1、从企业的奋斗史中加以提炼
一个企业能走到今天,一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精神因素在起作用,特别是以企业主要创始人为核心的创业团队,他们的身上一定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值得公司在二次创业中继续发扬光大。
2、对集体智慧进行总结
对已经成熟的、员工们自身创建的并被接受的习惯作法、制度、理念、规范等加以总结提炼,使之升华为文化,并固化下来。
3、重新塑造企业文化
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按照缺啥补啥、服从企业宗旨的原则,创造新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借鉴优秀企业的文化
管理是相通的,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思想适合本公司需要的部分,可以拿来加以改造为我所用,成为本公司文化体系的重要补充。
(三)塑造企业文化的亮点
1、一切从顾客出发的思维方式
生产想着顾客,经营念着顾客,服务惦记着顾客,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一视同仁,如果树立和培养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企业将无往而不胜。
2、全员参与文化
质量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成本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提高顾客满意度需要全员参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全员参与,这一切都需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不仅是企业管理人员,而且基层的农民工也要参与。通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的构筑加以倡导,通过制度加以强化。
3、多方式激励文化
员工不仅仅需要物质激励,也需要理想、工作氛围、情感等方面的激励,不仅要以利聚人,也要以义聚人,义利并举才可凝聚人心,共创伟业。这就需要建立多种激励方式,满足员工的多方面需要,形成有特色的企业激励文化。对待农民工,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需要,而且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4、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
快速反应是市场竞争对一个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理念的倡导和制度的约束形成公司员工的工作作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速度,满足施工工期要求,这是施工企业时时处处都要面对的问题。
5、协同互助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形成一种协同互助的风气,并非易事,尤其是施工企业内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外部协作方众多、关系复杂,如果搞好协作,塑造出团队精神将会事半功倍。
三、建立企业文化渗透机制
只有通过某种机制,将企业文化体系向全体职工渗透,并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企业文化体系才是有效的,因此,探索有效的渗透机制变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不仅员工知识层次低,大部分为农民工,而且管理人员管理方式粗放,“土匪作风盛行”,这更加大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因此必须系统地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见成效。
渗透机制之一:文化礼仪
文化礼仪和庆典是传输和强化公司文化的重要形式,如一年一度的总结表彰大会、公司成立周年庆典、党员宣誓大会、项目开工仪式等传统仪式要隆重热烈,能烘托出公司文化浓烈的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一些有特色的形式,如文明工地、文明员工、能工巧匠的表彰等活动。
渗透机制之二:职工之星评比活动
英雄人物是公司价值观的人格化,通过英雄人物的评比活动也能起到宣传和强化公司文化的效果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行政等各条线上都有一些杰出的职工,把他们挖掘出来,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评比出若干数量的模范人物,作为公司的职工之星,并给予大力宣传,这样能起到宏扬主流文化的作用。
四、处理好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关系
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全部替代制度管理。文化的演进是“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两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中。从制度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两者交替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制度管理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必将经历一个由粗到细,再由细到粗的过程,因此需要细化原有的管理制度,做到任何活动、任何行为都有详细的管理制度和责权范围加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文化与制度交替上升的进程。
第二篇: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一.建立建筑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当前,在国外巨型建筑企业尚未进入我国的情况下,国内建筑企业在面对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已感到步履维艰,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建筑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呢?因此,面临国内外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建筑企业必须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有效的文化体系与之相适应,以一种精神的动能来带动和支撑人们的思想、行动,凝聚力量,争创精品名牌,塑造企业形象,是适应市场竞争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建筑企业文化是,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财富,它是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一种特定氛围,它使得每位企业职工无论能力强弱、性格异同、经历如何,都会受其氛围影响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使自己在企业中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达到企业文明建设的目的,进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凝聚力。
建筑企业工地分散,流动作战,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用企业文化加以凝聚,只能给人以散兵游勇的形象,战斗力、竞争力无从谈起。一个有着强大文化根基底蕴、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筑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业主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就必然会在竞争中取胜。
二.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因企而生,企业文化一定要因企制宜。建筑企业要建设强大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先认识自己企业独特的一面。
1.建筑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从业人员很大部分来自,员工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推广深入带来了难度,同时施工现场的分散性大、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2.建筑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加之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个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工人的负责和自觉。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三.如何建设建筑企业文化 1. 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要求和方向,为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并为整个职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是企业行为中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运作中作为“无形的手”在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除了物质、利益的纽带,还需要文化、道德、精神的纽带。通过企业精神,把企业上下各方面统一协调起来,共同行动,才能发挥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拼搏奉献、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把员工的工作提升到奉献、造福社会的高度凝聚员工。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相互依赖,互相合作,形成坚强的共同体。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公司的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员工起到了极大的激励,团结和促进作用,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俗语说人靠衣衫马靠鞍,在市场发展的今天,已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向与企业知名度、美誉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好的企业也需要“打扮”,树立企业形象,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吸纳、招收优秀人才,在招聘时可以有优中选优的优势;亦可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形象好,员工会为在企业上岗而感到自豪,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比如,在视觉识别上,建筑企业可将公司名称、标识标志在企业日常办公用品、工具、施工场所、工装等视觉载体上,并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着色、统一标识;在行为识别上,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统一员工行为;在理念识别上,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
3.立足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间的相互作用积聚而成的,它需要植根于企业,人的因素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建筑企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劳动条件差,建筑工程机械化程度低,工程产品质量因素中的人的因素所占比重很大,这就需要加强员工
2的素质。针对建筑行业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少的特点,建筑企业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协调和引导人的行为,统一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形成有力的内聚力和吸引力。
4.工地文化:工地是各类建筑工程施工的场所,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亦是建筑企业的“窗口”。工地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社会诚信、道德伦理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工地文化建设。开展工地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工地配备电视机,建立娱乐室,设置报栏,在工程中开展“青年突击手”、“技术能手”竞赛,树立典型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竞赛活动,按竞赛标准进行月、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实施奖罚手段,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同时将企业精神、宣传口号等具有企业特色的标语图牌悬挂张贴。建筑企业只有将工地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使企业文化植入员工心中。
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致的努力,并以此为基石,树立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人为本,建设工地文化。唯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积极参与到国内、国际工程承包的市场竞争中,在竞争中取胜。
第三篇: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战略重点。本文从建筑企业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指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着力点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介绍了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文化建设与创新。
在如今国外巨型建筑企业尚未进入我国的情况下,国内建筑企业在面对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已感举步维艰,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呢?因此,面临国内外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建筑企业必须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是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的能力以及运用一般资源与战略性资源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的组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是某种单项资源,而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具有创新特征的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
就建筑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以比较快的速度、比较低的成本、比较高的质量、与业主比较和谐的关系向业主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建筑产品,并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利润。那些能为建筑企业带来优势竞争力的先进施工技术、无形资产(如企业精神、品牌效应等)、管理组织能力、人力资源、营销能力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包括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企业文化,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第二层面为目标层,包括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调整和转移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成长提供导向;第三层面为载体层,包括企业技术引进与再创新、管理组织结构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第四层面为保障层,包括风险防范机制,其主要作用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顺利形成和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方式、沿特定的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因此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不容易被潜在的竞争对手模仿、转移和占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文化力的重要表现,蕴藏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因此,企业文化是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才能维持或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之间的领先距离。一个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企业文化底蕴,是企业长期优胜的关键和保障。
2、企业文化
2.1企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
2.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面,由表及里顺次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层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物质文化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物质形态表现出的表层文化,它包括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等企业“硬”文化;行为文化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体现在企业员工行为的价值取向、行动目标等方面;制度文化是塑造精神文化的机制与载体;精神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含生产经营理念、管理作风、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等构成企业的“软文化”。
2.3企业文化的功能
2.3.1导向功能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价值导向功能和行为导向功能。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精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教育、影响、熏陶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引导员工,自觉把实现企业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和企业间产生价值观的认同和感情共鸣,使员工行为的自我功效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这可称之为“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管理更具有持久性、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成效。
2.3.2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它可以调动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来自企业文化提供的精神激励,却是持久的、强大的。
2.3.3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各组织之间发挥辐射作用,企业文化涵盖的优秀团队精神、崇高的价值观取向、文明的伦理道德规范,在企业内部成员间可起到示范、感染、辐射的作用;同时也会被社会广泛认同,给社会带来很大影响。
建筑企业工地分散,流动作战,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用企业文化加以凝聚,只能给人以散兵游勇的形象,战斗力、竞争力无从谈起。一个有着强大文化根基底蕴、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筑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业主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就必然会在竞争中取胜。
3、建筑企业的文化特点
企业文化因企而生,企业文化一定要因企制宜。建筑企业要建设强大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先认识自己企业独特的一面。
3.1建筑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
从业人员很大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推广深入带来了难度,同时施工现场的分散性大、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3.2建筑企业产品
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加之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个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工人的负责和自觉。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4、文化建设与创新
4.1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并为整个职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是企业行为中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运作中作为“无形的手”在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除了物质、利益的纽带,还需要文化、道德、精神的纽带。通过企业精神,把企业上下各方面统一协调起来,共同行动,才能发挥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拼搏奉献、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把员工的工作提升到奉献社会、造福社会的高度凝聚员工。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相互依赖,互相合作,形成坚强的共同体。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公司的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员工起到了极大的激励,团结和促进作用,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2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俗语说人靠衣衫马靠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已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向与企业知名度、美誉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好的企业也需要“打扮”,树立企业形象,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吸纳、招收优秀人才,在招聘时可以有优中选优的优势;亦可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形象好,员工会为在企业上岗而感到自豪,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比如,在视觉识别上,建筑企业可将公司名称、标识标志在企业日常办公用品、交通工具、施工场所、工装等视觉载体上,并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着色、统一标识;在行为识别
上,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统一员工行为;在理念识别上,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
4.3立足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间的相互作用积聚而成的,它需要植根于企业,人的因素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建筑企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劳动条件差,建筑工程机械化程度低,影响工程产品质量因素中的人的因素所占比重很大,这就需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针对建筑行业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少的特点,建筑企业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协调和引导人的行为,统一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形成有力的内聚力和吸引力。
4.4工地文化
工地是各类建筑工程施工的场所,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亦是建筑企业的“窗口”。工地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社会诚信、道德伦理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工地文化建设。开展工地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工地配备电视机,建立娱乐室,设置报栏,在工程中开展“青年突击手”、“技术能手”竞赛,树立学习典型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竞赛活动,按竞赛标准进行月、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实施奖罚手段,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同时将企业精神、宣传口号等具有企业特色的标语图牌悬挂张贴。建筑企业只有将工地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使企业文化植入员工心中。
5、结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的根基,更是企业进步发展的灵魂。企业有了文化的魅力,才会有经济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通过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企业群体理想培育,珍惜和培养人的感情,激发人的潜能,使企业员工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团结,关注全方位效益的提高,构筑双赢品牌效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准确把握企业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明确企业的文化类型,确定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理念,以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以面向市场、优化经营理念和员工思想行为为着力点,塑造员工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将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形成合力,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在,笔者结合安徽省高级政工师岗前培训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政工专业知
识的体会,围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具有行业特点的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从“打造学习型企业、树立以人为本、坚守诚信立业、强化项目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等方面,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做些探索。
打造学习型企业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
当今时代,知识、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做为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不仅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变,而且要把企业塑造成“学习型企业”,把员工培养成“学习型员工”,建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机制,倡导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理念,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的集合,它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平台,往往在激励人才成长等正向行为上,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建筑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实践中去。一是要体现对员工人格的真正尊重,特别对一线员工、尤其是民工队伍,要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要树立“人是企业最宝贵资源”的价值观,重视对各类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同时促进竞争与合作,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机地把员工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统一起来;三是要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正确的用人观,重在“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上下功夫,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报效感。
坚守诚信立业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就企业经营理念来说,“诚信”二字应为其核心;就企业文化建设来说,坚守诚信立业,应为其根本。企业对内、对外都要讲诚信。在内部要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说诚实话,做诚实事;经营上更要恪守诚信,同时在与客户、政府、银行、新闻媒介、社区居民、竞争对手等一切相关公众交往中,做到诚而有信。诚信是金,失信是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法制越健全,信用的含金量就越高,失信的代价也就越大。只有把“以诚取信”作为企业建设的经营观,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强化项目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
项目文化是项目管理的形象大使,它是建筑企业文化的具体渗透和延伸,也
是最具有建筑企业的特色文化。无论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还是品牌建设,都与项目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要最终体现在项目管理上。项目文化对直观项目形象和传播企业形象都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从这个特征出发,将项目文化建设融入项目管理的日常活动之中,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力之中,体现于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之中,可进而丰富和发展建筑企业文化。
不断创新发展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不断创新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企业文化也是不断创新的文化,发展的文化。惟有不断创新发展,企业文化才有生机和活力。一方面,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在弘扬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旋律文化的同时,提倡企业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重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文化创新为企业创新注入动力,通过文化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发挥这一“生命工程”的特有魅力,激励建筑企业和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浅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浅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不仅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变,更重要是把企业文化作为整个企业的灵魂,着力打造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变化积累形成、体现本企业鲜明风格个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整体形象、整体发展水平、整体工作特色、企业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1.施工活动的流动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必然是跨地区与跨文化的,必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从业人员很大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带来了难度,同时施工现场的分散性大、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3.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加之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各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人员的负责和自觉。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现代工程项目建设日益规模化与复杂化,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建筑企业应当顺应潮流,加快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2.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前提。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把握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是企业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具体内容应涵盖以下:
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并为整个职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在企业运作中作为“无形的手”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
2)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吸纳、招收优秀人才,亦可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以人为本:建筑施工企业队伍分散、项目点多、作业面广、施工战线长、人员流动大、管理跨度大。在作业上,工程工期紧,交叉作业多,各工序繁琐,管理难度大。在工作中,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多,危险系数高。在生活上,职工远离家人和基地,长年在外频繁流动,夏顶烈日,冬冒严寒,生活单调。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关爱。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关怀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职工通过愉快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双赢的目标。
4)工地文化:工地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亦是建筑企业的“窗口”。工地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工地文化建设。开展工地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配备电视机,建立娱乐室,设置报栏,开展“青年突击手”、“技术岗位能手”竞赛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创建文明工地和“安康杯”竞赛活动,突出安全文化,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同时将企业精神、宣传口号等具有企业特色的标语图牌悬挂张贴。建筑企业只有将工地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使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心中。
3.制定明确细致的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细致的企业制度,它应当侧重于规范员工在工作时的具体操作和工程项目的各种具体指标。施工的过程本来就是繁琐复杂的,配料合理、施工科学更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准则,没有科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优质的工程便无从谈起。因此,建立健全各项目管理制度,让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团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团队的精神体现,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将是一盘散沙,未来企业间的最高层面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优秀的团队,优秀团队的成员思想必然是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整合到一起的。施工活动的艰苦性与复杂性注定了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因此,加强团队建设,对建筑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地努力,并以此为基石,树立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优秀的工地文化、加强团队建设,唯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竞争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