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9: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机务段是分局安全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去年以来,我们以创建精品车间、精品班组,争当管理明星、岗位明星,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了安全管理层次,夯实了安全基矗

一、基本情况

1.确立标准,整章建制。我们按照头年打基础,来年抓延伸,三年出精品的思路,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课题攻关小组,出台了《侯马北机务段安全文化建设三年建设规划》,确立了理念文化八大要素,即:“人人创优,事事超越”的核心理念;“强基固本,科学严谨,程序规范,过程严细”的管理理念;“人人生产安全、人人享受安全”的安全理念;“质量就是安全,质量就是效益”的质量理念;“手省一厘,脑算一分,优支从俭,日积月累”的成本理念;“时时责任当先,处处标准至上,人人文明创优”的行为理念;“科技至上,竞争为先”的创新理念;“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制定了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包括26项内容的6S准则和REM生产过程精细管理模式;制定了包括安全生产有序稳定、岗位技能达标争优、政治工作细致有效、节支创效成绩显著、基础管理定置规范、服务大局形象良好、言语文明素质优良、环境卫生优美整洁八个方面的创建精品科室、精品班组的8E标准;推行了八类包括问候、接洽、辞别、致答、致歉、祈使、赞美、祝福语30句常用语。

2.宣传引导,营造氛围。按照安全文化建设宣传工作三年推进计划,我们把安全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中的内容编印成册下发到干部职工手中,并开展了讨论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部门精选了13种以安全文化理念八要素为基准的宣传用语。投资3万余元制作了十余块安全文化建设宣传标牌。组织干部职工征集了大量的安全谚语和文明用语。确定每月头周一为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日,各支部组织干部职工唱段歌。同时,制作了体现亲情的机车乘务员出勤“亲人一声叮嘱电视安全提示、问候系统”,并设置了“侯机安全生产先进人物文化墙”。

3.重点突破,强力推进。首先,在环境整治上重点突破。集中整治了班组和科室的环境卫生,对工作用品实施定置化管理,对各车间、科室工作人员分类制作标识。针对干部职工工作用语不文明、不规范等问题,强力推行八类30种文明用语,要求干部职工在段必须穿段服、上班着工作服。其次,在管理上重点突破。着眼于管理流程的源头和现场的控制,对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处实行了生产过程REM精细管理。即对各车间、部门既有的安全、质量、成本、教育、综治、环境和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生产经营责任制考核办法及运行机制进行整合提炼,并对新确立的干部职工行为6S26项要素进行逐项逐条细化分解,确定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建立《班组精细管理逐日考核统计本》、《走动管理人员发现问题登记本》、《班组长接收走动管理问题日登记表》、《车间精细管理月考核汇总表》,建立精细管理考核激励体系,实行走动管理。再次,选准载体,重点突破。开办“三专”:安全文化建设专报、安全文化建设宣传专栏、安全文化“专列”。组建“三快”:安全文化建设技术攻关快速反应“120”、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排查快速反应“120”、安全文化建设思想理疗快速反应“120”。创建“两精”:“精品”科室、“精品”班组创建活动。评寻两星”:开展职工岗位明星、干部管理明星评选活动。

二、主要问题

1.个别干部思想上有片面认识。个别干部认为过去安全管理办法就挺好,通过发卡方式效果也不错,安全也比较稳定,搞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太大的必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加强安全管理脱离开来。有的感到搞安全文化建设太抽象,不好开展。极个别干部认为现在运输任务、机车修用工作量很大,搞安全文化建设顾不过来,容易出现走过场现象,应该等等再说。

2.各车间、班组发展不平衡。由于各车间部门工作性质、环境不尽相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运用车间人员流动性大,乘务员在段时间相对比较短、集中起来困难比较大,行为文化短时间内不易见效,但工种比较单一,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比较好搞;检修车间人员比较集中,行为文化相对好抓,但工种繁多,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抓起来相对较难;设备车间大中专学历人员比较多,技术业务素质、思想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工作容易开展。

3.人力、财力存有缺口。由于我段担当的南同蒲、侯月、侯西持续增量,人员紧张,干部职工疲于应付安全运输生产,抓安全文化建设的精力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运输增量、环境整治、职工培训需要相应的投入,使得本已紧张的资金制约了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

三、对策措施

1.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纳入到企业管理和干部考核之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安全文化主题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参与意识,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2.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注重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3.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建段以来,我们经历了三次创业,最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多想办法少叹息,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的困难程度相比之下要小的多,条件比过去以往任何时候要好的多。要通过发扬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依靠职工群众,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第二篇: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

查与思考

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机务段是分局安全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去年以来,我们以创建精品车间、精品班组,争当管理明星、岗位明星,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了安全管理层次,夯实了安全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确立标准,整章建制。我们按照头年打基础,来年抓延伸,三年出精品的思路,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课题攻关小组,出台了《侯马北机务段安全文化建设三年建设规划》,确立了理念文化八大要素,即:“人人创优,事事超越”的核心理念;

“强基固本,科学严谨,程序规范,过程严细”的管理理念;“人人生产安全、人人享受安全”的安全理念;“质量就是安全,质量就是效益”的质量理念;“手省一厘,脑算一分,优支从俭,日积月累”的成本理念;“时时责任当先,处处标准至上,人人文明创优”的行为理念;“科技至上,竞争为先”的创新理念;“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制定了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包括26项内容的6s准则和rem生产过程精细管理模式;制定了包括安全生产有序稳定、岗位技能达标争优、政治工作细致有效、节支创效成绩显著、基础管理定置规范、服务大局形象良好、言语文明素质优良、环境卫生优美整洁八个方面的创建精品科室、精品班组的8e标准;推行了八类包括问候、接洽、辞别、致答、致歉、祈使、赞美、祝福语30句常用语。2.宣传引导,营造氛围。按照安全文化建设宣传工作三年推进计划,我们把安全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中的内容编印成册下

发到干部职工手中,并开展了讨论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部门精选了13种以安全文化理念八要素为基准的宣传用语。投资3万余元制作了十余块安全文化建设宣传标牌。组织干部职工征集了大量的安全谚语和文明用语。确定每月头周一为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日,各支部组织干部职工唱段歌。同时,制作了体现亲情的机车乘务员出勤“亲人一声叮嘱电视安全提示、问候系统”,并设置了“侯机安全生产先进人物文化墙”。3.重点突破,强力推进。首先,在环境整治上重点突破。集中整治了班组和科室的环境卫生,对工作用品实施定置化管理,对各车间、科室工作人员分类制作标识。针对干部职工工作用语不文明、不规范等问题,强力推行八类30种文明用语,要求干部职工在段必须穿段服、上班着工作服。其次,在管理上重点突破。着眼于管理流程的源头和现场的控制,对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处实行了生产过程rem精细管理。即对各车间、部门既有的安全、质量、成本、教育、综治、环境和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生产经营责任制考核办法及运行机制进行整合提炼,并对新确立的干部职工行为6s26项要素进行逐项逐条细化分解,确定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建立《班组精细管理逐日考核统计本》、《走动管理人员发现问题登记本》、《班组长接收走动管理问题日登记表》、《车间精细管理月考核汇总表》,建立精细管理考核激励体系,实行走动管理。再次,选准载体,重点突破。开办“三专”:安全文化建设专报、安全文化建设宣传专栏、安全文化“专列”。组建“三快”:安全文化建设技术攻关快速反应“120”、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排查快速反应“120”、安全文化建设思想理疗快速反应“120”。创建“两精”:“精品”科室、“精品”班组创建活动。评选“两星”:开展职工岗位明星、干部管理明星评选活动。

二、主要问题

1.个别干部思想上有片面认识。个别干部认为过去安全管理办法就挺好,通过发卡方式效果也不错,安全也比较稳定,搞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太大的必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加强安全管理脱离开来。有的感到搞安全文化建设太抽象,不好开展。极个别干部认为现在运输任务、机车修用工作量很大,搞安全文化建设顾不过来,容易出现走过场现象,应该等等再说。

2.各车间、班组发展不平衡。由于各车间部门工作性质、环境不尽相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运用车间人员流动性大,乘务员在段时间相对比较短、集中起来困难比较大,行为文化短时间内不易见效,但工种比较单一,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比较好搞;检修车间人员比较集中,行为文化相对好抓,但工种繁多,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抓起来相对较难;设备车间大中专学历人员比较多,技术业务素质、思想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工作容易开展。

3.人力、财力存有缺口。由于我段担当的南同蒲、侯月、侯西持续增量,人员紧张,干部职工疲于应付安全运输生产,抓安全文化建设的精力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运输增量、环境整治、职工培训需要相应的投入,使得本已紧张的资金制约了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

三、对策措施

1.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纳入到企业管理和干部考核之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安全文化主题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参与意识,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2.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注重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3.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建段以来,我们经历了三次创业,最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多想办法少叹息,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的困难程度相比之下要小的多,条件比过去以往任何时候要好的多。要通过发扬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依靠职工群众,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第三篇: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是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农村社区究竟该如何建设?其作用应该怎样发挥?带着这些问题,西安市部分领导干部到山东省诸城市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所思,深感诸城市推行的农村社区建设,在有效地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重心向农村下沉的同时,找到了一个农村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成功路径。

诸城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3处乡镇(街道),107万人口,是全国综合发展实力百强县(市)。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2.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01元。从2007年开始,该市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实践,把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选择一个中心村配套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具体承接和延伸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使农民在“2公里服务圈”内,享受近距离公共服务,打破了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他们的经验主要是:

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服务半径。诸城市把全市1257个村庄进行一次性统一规划。按照“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半径。依托中心村的辐射带动,将周边2公里内的5到6个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纳入社区进行建设和管理。截至2008年6月,全市规划的208个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运行,实现了农村社区化服务全覆盖。

健全社区机构,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在每个社区成立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具体指导协调社区开展工作。社区党总支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和所服务的村党支部及其他党组织组成,支部书记一般由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主任兼任。社区党总支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干涉社区内各村和驻地单位的经济及其他事务,与村庄、驻区单位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其主要职责是围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发展指导协调、监督保障、教育培训等作用。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的职能定位是服务,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社区发展委员会与所服务的村(居)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不干涉村级日常事务,而是互相支持、协商合作。社区发展委员会的核心机构是社区服务中心,采取以政府投入、政府出人为主的方式开展公共服务,用社区化服务来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整合公共资源,全面开展为民服务。主要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群众开展“一揽子”服务。社区服务中心一般设医疗卫生、社区警务、灾害应急服务、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区志愿者等八个服务站(室)和一个慈善超市、一个办事服务厅。同时,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在保证基本服务供给的基础上,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适当增设服务内容和服务机构。也可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由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场所,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通讯等部门到服务中心开展服务,这样既为农民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外,又可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一部分收入用于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转。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服务高效运行。一是人员保障机制。每个社区服务中心一般配备7名专职工作人员,以乡镇(街道)机关、医院和站所选派为主,同时,充分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复员军人等组成社区工作志愿者,作为社区服务人员的补充力量。二是资金投入机制。他们建立起了以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体、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

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不以任何形式增加群众负担。三是考核激励机制。诸城市将该项工作列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社区服务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乡镇(街道)给予重奖。对选派到社区工作的人员从职称评定、提拔重用、工资报酬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乡镇(街道)干部的提拔对象至少要有一年以上农村社区工作经历,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对农民群众用心服务、真心服务、贴心服务。诸城考察结束后,我们又对西安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我市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正式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全市确定了22个试点村,未央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

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42个农村社区和21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总体看,我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初显的好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从目前试点情况看,我市农村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公共服务的现象,农村社区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建设等方面工作开展不够。二是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单一。目前,全市已建成的农村社区均采取“一村一社区”的模式,在空间布局上因地制宜规划不够,不分村庄大小,每村都建有公共服务设施,导致服务半径过小、服务资源浪费,造成建设成本过高和公共财力承受压力增大。三是农村社区化服务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公共服务资源缺乏集中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过于分散,存在“单打一”现象,农村社区化服务没有形成“一揽子”集中实施的长效运行机制。四是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农村社区建设放在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去落实,致使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舆论氛围不浓、创新探索不够、工作推进不快。

通过考察学习和对我市的调查研究,引发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一: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平台,必须强化服务职能。要从农村居民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法律、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大力拓展市场化服务项目,增强社区“造血”功能,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

启示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以优化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配臵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促进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工作重心下“沉”,为社区群众搞好面对面的服务。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社区工作,变原来驻守机关为走村入户送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有效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结合,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

启示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大胆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可采取“一村一社区”或“多村一社区”的模式,不搞“一刀切”; 在社区服务范围的设定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确定划分社区范围,使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在社区组织形式上,积极探索农村社区理事会、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办公室(协调小组)等有效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要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投入、社会捐助、村级积累的多元投入机制。

启示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各级党

委、政府应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领导体制。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乡镇机关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要建立农村社区建设的督察落实和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努力促进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职责,是调处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农村平安建设是一个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基层人民法院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分析新农村平安建设中涉农案件的特点、形势以及司法需求,提出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农案件的特点和形势

(一)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矛盾的重点。

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土地补偿纠纷等案件大量增加,纠纷呈现出涉及面广,数量居高不下,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特点。在农业税费免征之前,大量农民外出,将承包地弃耕,或由他人代耕,对土地没有什么利益之争。农业税费免征之后,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耕地也有了补贴,农民纷纷争田要地,因此产生多种土地纠纷。加之,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招商引资、征用土地、拆迁房屋时没有及时处理好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特别是国家建设征地补偿标准低于经营性项目征地,使群众不满,使大量矛盾纠纷集中到基层人民法院,产生较多不稳定因素。

(二)农村债务纠纷增加。村级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纠纷,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民借钱给集体使用,村集体长年无钱还债,使农民不得不走到法院,寻求公平和正义,然而基层法院判决后,因村集体无收入,造成无法执行,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损害赔偿等民事纠纷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夫妻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务工,已是常事,夫妻双方逐渐缺少沟通,加之外界富裕生活的诱惑,双方不能同甘共苦,而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导致大量离婚案件涌向法院,而且婚姻家庭案件更多的涉及财产分配。因双方矛盾尖锐,常有损坏财产,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相邻关系纠纷多是积怨较深,双方敌意较大,有些甚至发展成多人乃至家族之间的矛盾和斗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多数农民都购买了农用车、耕田机等,一方面给他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由于缺乏专业培训,交通规则意识淡薄,产生大量交通事故案件。

(四)农村刑事案件增多,农民违法犯罪案件上升。从类型上看,多涉及盗窃、赌博、抢劫、故意伤害、放火、及破坏生产经营等。从行为主体上看,因父母在外务工,青少年缺乏教育,认知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加,另外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以致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令人堪忧。

二、新农村建设司法需求分析

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过去的新农村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其建设目标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年司法实践和调研分析,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司法的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特别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密切相关。

需求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和谐的农村。

要求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多做调解工作,化解农村矛盾。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高度统一。

需求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社会安定的农村。

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建设平安乡村,为创建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作出积极努力。通过运用审判职能打击农村社会治安犯罪、丑恶现象;通过积极处理好农村的涉诉来信来访有效解决矛盾;通过就地公开开庭、送法进村等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普及农村生产生活常用的法律知识;通过指导乡村民调组织提高其解决民间纠纷的能力水平。

需求之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有序发展的农村。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需要井然有条的经济秩序为基础和保障。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就要高度重视涉农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通过公正审判,并以实际办案效果,为确保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方面要对破坏农业生产、破坏经济发展犯罪进行重点打击。另一方面还要对迅速增多的与农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权属、涉农经济往来合同等纠纷案件重点研究与审理、执行。

需求之四: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有力司法保护的农村。

要求人民法院,在坚持公正司法的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便民利民理念,在工作细节上千方百计为当事人着想。切实加强司法救助,尽力简化诉讼程序,做到坐堂立案与电话立案、巡回立案等形式相结合,书面起诉与口头起诉相结合,坐堂问案与巡回办案、办案进病房、办案到田间地头等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方便农民,减少诉累,降低诉讼成本。

需要之五: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农村。

法院应把审判活动作为倡导优良道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通过正确审理婚姻家庭案件,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农村公序良俗的采纳支持农村良好风尚。通过公正审理各种违约案件,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提倡农村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通过追究各种犯罪的刑事责任,弘扬正气,营造守法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氛围。在就地开庭、案件调解、做当事人思想工作、解答当事人疑问、送法进村、法制宣传等活动中,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点广泛宣讲,使社会主义道德深入人心。

三、基层人民法院如何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基层人民法院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平安建设。除以上分析外,在当前,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意识

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把审判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之中,找准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的结合点、着力点,使法院工作始终与大局工作合拍、同步。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能安居乐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必须充分认识所肩负的重大职责,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努力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努力做到不因案件的审判影响、妨碍农业生产,及时发现并平息可能激化的矛盾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积极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

(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农村“严打”整治斗争

打击制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一是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农村各类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以及多发性犯罪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严惩侵害农民利益、损害农村集体财产的刑事犯罪;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积极参与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有效预防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严打”斗争中,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罚原则,依法正确地定罪量刑,确保罚当其罪;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对具有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积极挽回损失、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的犯罪人员,尽可能地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是积极参与“严打”集中整治行动。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根据辖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态势,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斗争、专项治理、重点整治等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打击突出犯罪活动,增强打击效果。

(三)不断创新司法为民措施,依法审理好各类民事案件,及时调处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平安建设

一是不断创新审判工作方式。积极推行巡回审判制度。在立案、排期开庭、审理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合理安排开庭时间、地点,以保证生产不受影响。与时俱进地发挥和丰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便民精神,对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和当事人因特殊原因不便到庭的案件,承办法官要主动携卷下乡,到当事人所在地开庭审理。

二是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为民、利民、便民措施。对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为相关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救济。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措施,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民,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给予减、缓、免交诉讼费,让有理的农民打得赢官司,让无钱的农民打得起官司,彰显人民司法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三是在方便诉讼上下功夫。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量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缩短办案周期,及时化解纠纷,避免讼累。与此同时,还要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做好裁判文书的改进和规范工作,力克文书篇幅冗长、表述繁琐、说理深奥的弊病,提倡文书制作简洁,说理明了,让农民当事人一目了然。通过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举措,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司法为民的实惠。

(四)强化调解意识,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安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调解出和谐,提前一步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在基层化解矛盾,成为农村平安建设的着力点。

积极探索建立以调解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集法、理、情于一体,能较好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有效节省司法资源,是解决民商事矛盾纠纷的最佳方式。基层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遵循“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不断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既当定纷止争的裁判员,又当辨法析理的宣传员,引导群众采用正确的态度理解法律、对待纠纷、解决矛盾。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群众申诉信访中反映的问题,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司法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调解程序上,把调解原则贯穿于庭前、答辩、开庭、宣判前的全过程;在调解时间上,建立双休日、夜间法庭,只要当事人愿意,随时随地进行调解,在调解方式上,不拘形式进行电话调解、面对面调解、背对背调解等。实现调解工作在调解理念、程序、时间和方法上的突破,做到案结诉息。

在调解过程中,一是坚持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方法,感化当事人。二是充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邀请当事人所信服的人、说请人参与调解,细心把握稍纵即逝的和解机会,及时促成和解。三是坚持巡回就地办案,引导当事人的邻居去疏通其思想,借助当事人周围邻居的舆论促成和解。

(五)改革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

以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努力破解“执行难”。不断加大对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案件、事关经济发展的案件和金融纠纷案件的执行力度。改进执行方法,穷尽执行措施,探索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积极开展执行和解的协调引导工作,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逐步规范执行财产评估、鉴定、拍卖、执行款物管理等执行行为;依法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案件的兑现率,最大限度地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落到实处。

(六)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窗口,它同老百姓距离最近,接触最多,不仅审理着基层法院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而且还承担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广大农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等繁重任务。因此,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不仅是人民法院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庭建设要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软、硬”件建设一起上,基础建设和审判管理一齐抓。重点是按照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体现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人民法庭的设置,努力实现布局规范化的要求。要加强法庭规范化管理,针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特点和人民群众诉讼的实际需要,完善人民法庭的立案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巡回审判制度等,确保实现公正和效率。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司法调解,完善解决农村争端的机制。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拖欠农民工工资、邻里纠纷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 “民转刑”案件。

(七)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开展“服务新农村、送法进万家”活动,既向人民群众宣传了诉讼法律知识,又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民法院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利用法院熟悉法律和政策的优势,积极开展公开审理、公开宣判、以案讲法等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让农民了解怎样打官司,增强其依法办事能力。同时,与各行政村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定点联系制度,指导帮助他们开展调解工作,将大量民事案件和矛盾解决在村内。结合司法实践,认真研究农村平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的司法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八)加强和改进信仿工作

一是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理各种治安隐患。为来访者排忧解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处理来访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注重对信访人做疏导、说服工作,采取以案释法、循循善诱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二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依法纠错的原则,努力解决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健全“三化”管理:信访网络化,以信访接待室为主体,案件承办庭为依托,纪检组监察室为协助,院长预约接访为保证的信访网络;运作机制化,实行接访流程管理,信访接待室负责来访登记,初访处理,分流督办,案件承办庭限期处理,对涉及工作人员违纪的案件,由监察室调查处理,对上访老户和易引起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由信访接待室办理院长预约接访;责任明确化,从案件承办人、庭室负责人、信访接待室到院长,所承担的责任都进行了明确划分,形成了信访工作人人有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对可能发生上访的重大案件,严格实行定案件、定人员、定措施,院领导包案的“三定一包”责任制,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三是依法处理好上访问题。把信访工作当成体现司法为民的第一窗口,认真对待群众上访,对信访中发现的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改变信访方式,将信访窗口前移,变上访为下访,结合巡回办案、法制宣传等进社区入农户,开展信访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

(九)强化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深入开展“和谐农村”、“平安农村”建设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符合当前多元化、多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世界潮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民事案件的不断上升,人民调解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完善程序。针对全院调解工作状况,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实施,组成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组,指导全县各级调解组织逐步规范调解程序,确保调解协议受到法律保护。

二是建章立制。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相继建立五项制度:一是纠纷管辖责任制度。基层发生纠纷,村调委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主动工作,争取纠纷不出村、不上移。二是疑难纠纷转办报告制度。调解未果的案件,及时移交乡(镇)调委会做好调解工作。三是定期排查报告制度。村调委会建立健全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及时向上级上报各类报表及信息。四是集中排查调处制度。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定期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五是回访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已调处完毕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疑难纠纷进行回访。

三是加强培训。充分利用乡(镇)召开的各种会议,见缝插针,向人民调解员讲授民法通则、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常用的法律知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纠纷的能力。聘请部分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轮流组织参加旁听庭审,使每一个调解员都有机会亲临法庭,潜移默化地传授调解经验。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社会和谐。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体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法院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关于铁路旅客列车用煤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铁路旅客列车用煤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铁达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

[摘要]列车耗煤量大,且煤炭价格逐年攀升,是旅客列车服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旅客列车用煤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铁路 旅客列车用煤 调查措施

[中图分类号]F5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14-02

旅客列车用煤是旅客列车服务成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对列车用煤进行科学控制,从而达到节支、节约、节能减排的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长春客运段旅客列车用煤现状

(一)焚火列车数量多,煤炭消耗量大

长春客运段地处吉林省中部,路网面积覆盖吉林省全境并延伸至全国部分主要城市,运营总里程6万公里,配属列车103对1612辆,其中:直通列车26对969辆,管内列车77对643辆。目前,多数管内及直通车冬季取暖仍以锅炉焚火为主。我们对2008年至2011年的列车耗煤数据进行了统计,2008年我段焚火列车863辆,占我段配属列车总量的57%,全年耗煤26225吨,单价275元/吨,支出721万元;2009年焚火列车810辆,占全段配属列车的53%,全年耗煤24500吨,单价350元/吨,支出858万元;2010年焚火车771辆,占全段配属列车的48%,全年耗煤23213吨,单价595元/吨,支出1381万元;2011年焚火车763辆,占全段配属列车的47%,全年预计耗煤22798吨,单价715元/吨,支出1630万元。由此看出,虽然焚火列车数量及耗煤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但列车耗煤量仍然很大,且煤炭价格逐年攀升,仍是旅客列车服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列车单耗接近饱和,节约空间缩小

从近四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列车用煤单耗30.39吨/辆,2009年30.25吨/辆,2010年30.12吨/辆,2011年29.88吨/辆,列车单耗基本已趋于饱和,节约空间正逐步缩小,但通过进一步对列车用煤结构进行细化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供、管、用环节脱节,支出不均衡,个别列车单耗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列车单耗接近饱和,节约空间缩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的列车用煤结构完全合理,在供、管、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仍然是科学控制列车耗煤这一重要课题中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攻坚克难,把问题解决掉,把矛盾消化掉,从而实现节支、节约,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旅客列车用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供、管、用环节管理衔接不畅,造成同等级列车消耗量差距较大

从煤炭到达直至上车焚烧整个流程来看,各环节间协调不顺畅的问题较为突出。第一,煤炭到达煤场,由于没有专业的计量设备,接收人员只能按货单注明的到达数量签收,至于在运输过程中有无丢失,到达后是否亏吨,并不掌握。第二,在出库到上车过程中,上煤并不严格执行定额,而是以乘务班组的需求量为依据,按需上煤,但班组需求量则是凭借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主观臆断和推测得出的,没有经过论证,缺乏科学性。第三,在使用过程中,同等列车消耗量不均衡也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对列车耗煤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抽取了运行时间、运行距离、编组相近的三对车比较:2167/8次长春-牡丹江,共2组车体,编组14辆,运行777公里,全程走行14.35小时,2010年上半年用煤543吨;K7385/6次通化-大连,共2组车体,编组14辆,运行755公里,全程走行13.1小时,2010年上半年耗煤1053吨;K7394/1白山-白城共2组车体,编组14辆,运行794公里,全程走行14.14小时,2010年上半年用煤994吨。通过比较,K7394/1次、K7385/6次列车用煤量相当于2167/8次列车的2倍。白山到白城的K7394/1次列车,在气候最低时,始发前各车厢的煤箱装满的情况下,每节车厢仍需要备煤15袋之多,以每袋煤平均20公斤计算,每节车厢运行一个往返需消耗掉700公斤煤;与长春-牡丹江的2167/8次列车,单耗相差228公斤。

(二)成本意识差,人为浪费现象普遍存在除去管理因素,人为浪费的因素同样不能被忽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列车员对焚火列车锅炉性能掌握不清,在炉膛内煤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再次对锅炉进行填煤,导致锅炉水温上升较慢,车厢内温度长时间无法达标。同时还发现,车梯和连接处的散落煤不能及时清理、回收,造成了人为浪费。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在成本控制的宣传引导上仍有漏洞,导致部分列车乘务员人为浪费问题普遍存在。

三、旅客列车用煤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实现旅客列车用煤有据可依

是否有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是控制旅客列车用煤的重要手段和办法。为了使现有的消耗定额更贴近于生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经组织上车下线现场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列车进行全过程跟踪写实,经实地考查,列车运行平均消耗量为10KG/小时,折返站停留消耗量为6KG/小时,库停消耗量为4KG/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分别根据各次焚火列车的运行时间、折返站停留时间及库停时间分别下达消耗指标,另外夜间行车和高寒地区行车,煤消耗量与普通地区相差30%,因此,对夜间行车及高寒地区行车在原有正常消耗量的基础上各增加30%的消耗量。据此标准,把全年列车用煤计划按月分劈到各次焚火列车上,并根据天气及客流变化情况进行临机调整。

(二)加强结合部管理,使供、管、用各个环节保持顺畅,相互制约

在供、管、用各环节结合部的管理上,落实管理责任,加大考核力度。一是煤炭到站着重抓验收,严把入口关,配齐计量器具,并指定专人对煤炭到达逐车核对数量、质量,剔除正常损耗后,发现数量不足的,坚决不办理验收手续;煤炭出库抓定额,逐车次、逐月份下达煤标,客车整备部门,严格按定额上煤,实行有权领料人制度,乘务班组指定列车长为有权领料人,列车用煤补足后,由列车长根据消耗定额逐车验收,确定全列煤炭补足后,在用料单上签字,除列车长外其他人均无权领用,无特殊情况的,超定额补煤追究列车长责任;二是煤炭途中抓焚烧,加强对列车员锅炉焚火培训,熟练掌握锅炉使用规程,选取多名焚火经验丰富的列车员对其他焚火车列车员进行技术指导,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单耗过高现象;三是库内和折返站抓整治,我们与当地铁路公安部门联合打击盗窃煤炭行为,坚决杜绝煤炭丢失现象;四是日常管理抓基础,建立健全煤炭管理台账,煤炭消耗统计台账、煤炭消耗定额台账、煤炭计量器具台账,各种台账填写清楚,数字准确,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上报及时。抓好车队、班组的煤炭消耗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超耗原因,定期公布班组的煤炭消耗情况。

(三)加强成本节支宣传教育,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加大成本控制和“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利用出乘会、班组会的时间向列车员宣讲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普及“节能减排”知识,牢固树立节也是增的意识,层层宣讲煤炭及能源控制的重要性,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煤炭节支是成本节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措施,必须全员参与、全员行动,把要我节变成我要节。同时,对“节能减排”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也要纳入日程上来,铁路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明确节能减排五年工作目标,形成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思路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强“节能减排”知识的普及,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重要性,立足本岗位,努力钻研岗位技能,不断提高作业标准,科学焚火,合理消耗,为铁路行业实现“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煤炭控制是关键,降低煤炭消耗量,管理是关键,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是降低煤炭消耗量的有力保障。因此,随着煤炭管理不断受到高度重视,管理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旅客列车用煤必将拓展出更大的节约空间。

【参考文献】

[1]蒋鑫,蒋大明.铁路旅客列车垃圾与煤的燃烧特性.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年05期.[2]梁爱云,惠世恩,徐通模.几种生物质的TG-DTG分析及其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8年04期.[3]欧阳德刚,罗安智,朱善合.混煤燃烧特性的研究[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下载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铁路机务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30年铁路建设回顾与思考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对于中国铁路是很不寻常的30年,铁路在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铁路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灵璧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 社 会 调 查 报 告题目:搞活小城镇建设提升大发展水平 ——关于高楼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姓名:杜新祥学号:0934004466282 指导教师:......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大余县樟斗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刘燕平学号:***10 摘要: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尽管城......

    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我市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志恒 搞好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对于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推......

    加强县级人大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县级人大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政权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县级人大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依法治国中有着独......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使小城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领导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领导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011年,XX县顺利完成了县乡党委换届,换届后的县乡领导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班子建设得到新的加强。为全面掌握全县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近期,我们组成专......

    机关效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机关效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07-12-10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