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发[2003]363号,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3 09:2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土资发[2003]363号,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土资发[2003]363号,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

第一篇:国土资发[2003]363号,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

《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

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取得重大进展,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农民的欢迎。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在总结以往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如下:

一、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和队伍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有效提供可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土地开发整理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相统一;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土地开发整理目的、任务和内容

(三)土地开发整理目的。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四)土地开发整理任务。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农村地区田、1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五)土地开发整理内容。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修筑梯田,整治养殖水面,规整农村居民点用地;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治理沙化地、盐碱地、污染土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界定土地权属、地类、面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等。

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计划

(六)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的和任务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逐步建立国家、省(区、市)、市(地、州)、县(市)四级目标明确、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相互衔接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查、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八)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要纳入计划管理。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要与可用资金相匹配,合理确定年度任务;要制定有效措施,强化计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

(九)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切实查清土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和权属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的可行性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措施,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四、土地开发整理总体要求

(十)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凡开发荒山、荒地、荒滩,都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生态退耕地区,要加大平坝区、川地等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力度,对具备修建梯田条件的缓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水资源不足、土地风蚀沙化严重的地区,要坚持“以水定地”,以

农田整理为重点,努力完善防护林网,增加节水设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十一)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开发整理土地的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应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凡闲置的土地、未利用地或被破坏的土地,按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整理复垦成园地,并经项目验收,认定具备耕作条件的,视作补充耕地,在土地变更调查时按可调整园地统计。在非农建设必须占用时,除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外,仍须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实行“占一补一”。

(十二)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严格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督促责任者履行法定土地复垦义务;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土地复垦费收缴力度,增加土地复垦的资金来源;积极开展土地复垦,促进工矿城市优化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

(十三)坚持鼓励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有关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运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政策,开展农地整理;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整理农村废弃建设用地;运用复垦土地置换政策,复垦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治理自然灾害损毁土地。

(十四)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管理。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特别要加强用于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项目质量管理,强化验收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

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十五)土地开发整理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政府投资、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以及社会投资从事土地开发整理活动,都应按项目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多元投资、分类管理、市场运作、社会监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机制。

(十六)搞好项目储备库建设。各省(区、市)、市(地、州)、县(市)都应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计划和项目管理有关要求,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有组织、有计划地建立滚动、分级、分类的项目储备库,以满足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需要。

(十七)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

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项目实施和验收;实行专家论证、项目法人、招投标、监理、公告和合同等制度;对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的单位,按有关规定逐步推行从业条件和资质管理。

(十八)加强单位和个人投资项目管理。建设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自行实施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和项目验收。

国土资源部门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组织实施的项目,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十九)加强社会投资项目管理。社会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和项目验收。

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民个人投资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规模较大、具备按项目管理条件的,按前款社会投资项目的要求进行管理。规模较小、不具备按项目管理条件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有关办法,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六、土地开发整理投入与支出管理

(二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要切实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的收缴使用管理,做到依法足额收取,专款专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十一)积极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单位和个人资金;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利用外资;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吸引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投入,广泛吸纳资金,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多元投融资渠道。

(二十二)用好管好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优先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优先用于粮食主产区的项目。

(二十三)强化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按规定的编制办法、程序和时限,组织项目投资估算、概预 算的编制、审核、报送;建立和完善项目预算专家评审制度,硬化项目预算的约束机制;项目预算一经下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

(二十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支出范围和标准开支,更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实行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按批复的项目预算、施工合同和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

七、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

(二十五)土地开发整理前,搞好权属核实工作。要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有关资料,对所涉及土地的权属、界限、地类、面积进行核实,并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二十六)尊重土地权利人意愿,编制和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土地开发整理前,土地权属调整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签订协议。项目建设完成后,应按照调整方案和协议,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

(二十七)土地权属调整应有利于维护农民权益。土地权属调整,不应影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保证农民承包土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新增加的集体所有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耕地,应优先安排本集体农民使用,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

八、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二十八)努力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化。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应用,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支撑体系。

(二十九)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化建设。从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出发,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有计划、分步骤的要求,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效益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三十)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逐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开发整理规划、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当前,重点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尽快实现项目申报、审查的数字化、信息化。

九、土地开发整理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

(三十一)发挥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职能和有关部门作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各项工作;同时要重视协调与有关部门及其他方面的关系,争取支持和配合,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十二)注重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技术队伍。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培养科技、工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建立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各类专业人员合理搭配的专业技术队伍;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发挥专业技术特长或成立专门机构,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科学研究、技术论证、工程建设等工作;学习国外土地开发整理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十三)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与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搞好规划,落实计划,层层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管理骨干和技术人才,不断适应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需要。

(三十四)加强廉政建设,严肃有关纪律。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规定》和有关廉政建设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不弄虚作假,不以权谋私,不徇私舞弊;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的行为,或由于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作出严肃处理。

第二篇:(新国土资发〔2001〕107 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新国土资发„2001‟107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及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土地闲置费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管理和验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

(三)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与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相结合;

(四)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广开渠道,因地制宜,切实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六)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土地权属无争议;

(七)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四条 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状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

第五条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审批和预算建议评审,并对项目实施实行监督检查及终验等管理;地、州、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初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审批

第六条 项目申报单位为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土地开发项目须经地、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须经地、州、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项目申报实行一年一报,每年申报时间为第一季度。

第七条 立项规模。土地开发项目的总建设规模不低于60公顷,不超过600公顷;土地整理项目的总建设规模不低于40公顷,不超过800公顷;土地复垦项目总建设规模不低于20公顷,不超过400公顷,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不低于10公顷,片块不超过10片。

第八条 项目净增耕地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60%;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10%;土地复垦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40%。

第九条 申报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州、市中请报告;

(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土地开发用地批准文件或申请;

(四)项目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五)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图;

(六)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七)项目总体规划图;

(八)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审查报批工作实行会市制度。会审工作由耕地保护处牵头,有关处室(局)配合。

第十一条 耕地保护处收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申请材料,经初审符合要求的,逐件进行登记、编号、填写收文日期、报件单位或报件人。

第十二条 经耕地保护处初审后的项目,委托自治区土地整理中心进行咨询论证。土地整理中心应派员到项目现场,实地核对土地利用现状,对项目的开发面积进行勘测定界。自治区土地整理中心应在接受委托任务后的30日内完成项目论证工作。并将论证结果送耕地保护处。

第十三条 经过立项论证的项目,由规划处、地籍管理处、财务处进行审查。规划处对项目区规划和计划进行审查;地籍管理处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件进行审查;财各处对项目投资计划和项目预算建议进行审查。各处的审查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耕地保护处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关处的审查意见汇总。

第十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审批由厅办公会会审,会审会议由厅领导和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财务处、规划处、耕地保护处、地籍管理处、土地利用处、地质环境处、执法监察局的负责同志参加。会审会议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

(二)是否符合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三)项目区待开发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地类面积是否准确、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否吻合;

(四)项目投资概预算情况;

(五)项目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所采用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是否科学合理;

(六)有违法用地行为的,是否依法查处;

(七)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的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

(八)项目完成后,项目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预测及评价;

(九)涉及林业、草原、水利、环境等事宜的,是否附具相关部门的意见;

(十)其它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策。

第十五条 会审合格的申报项目,纳入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库(备选库)。上报国土资源部的项目计划,亦可从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库(备选库)中筛选。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的实施管理,根据批准下达的项目计划和项目资金预算,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管理实行公告制、工程招标、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审计制。工程招标、监理和审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项目实施采用合同管理方式。项目所在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并按合同规定严格管理。项目实施合同应报批准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地、州、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在项目实施后每半年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一次项目实施情况。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各地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向全区通报。

第十九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需要修改设计的,须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竣工后,项目验收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及有关规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

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自验,地、州、市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验,初验合格的,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终验。

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工程数量和质量建设情况;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及资 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使用和土地权属管理情况;项目工程管护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等。

申请自治区终验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验收报告;

(二)项目自验、初验情况;

(三)项目财务预决算资料和审计报告;

(四)各项目计划与预算批准文件;

(五)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六)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七)项目总体规划图;

(八)项目规划设计图;

(九)项目竣工图;

(十)其它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经终验确认项目规划设计任务全部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的,颁发项目合格证书。

对无特殊情况,造成工程延误或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停止资金拨付,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发现有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有关规定查处。

第二十二条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对新增耕地要严加保护,不断提高质量。耕地质量符合条件的,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作土地权属调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后,原土地所有权不变。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未利用地,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承包、出让、租赁等方式,确定给单位或个人有偿使用,并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变更调查、登记发证工作。

第二十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验收工作完成后,项目有关材料(文字、图件,表册等)由自冶区土地整理中心负责立卷,送厅办公室存档。

项目申报单位从项目申报到竣工验收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五章 附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

法(暂行)》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

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法(暂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法(暂行)》

二OO五年十一月四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21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的项目进行验收。

第三条 竣工验收依据自治区批准下达的项目设计、预算以及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第四条 竣工验收内容包括: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以及工程管护措施等。

第五条 申请竣工验收应报送以下材料:

(一)项目竣工验收申请;

(二)项目竣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工程管护措施、投资预期效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以及文档管理情况等;

(三)项目建设情况表、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单位和个人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不填此表)、项目投资预期效益表、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表式附后)

(四)竣工验收图、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籍图;

(五)项目财务决算与审计报告;

(六)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第六条 竣工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以下备查材料:

(一)项目竣工申请;

(二)项目竣工报告与有关图、表;

(三)立项申请及有关批准文件;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书;

(六)项目实施方案;

(七)项目招投标有关资料;

(八)有关合同书、协议书和任务委托书;

(九)项目工程质量监理、检验有关资料;

(十)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十一)项目财务决算与审计报告;

(十二)项目投资预期效益情况报告;

(十三)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

(十四)有关影像资料(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现状的影像资料)。

本条第(七)、(十一)款,单位和个人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不作要求。

第七条 项目竣工后,项目承担单位在6个月内应向所在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交验收申请,逾期不申请的,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将追查责任,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止受理项目所在县(市)申报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八条 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的项目竣工申请,依据本办法组织开展竣工自查,自查合格的项目,向地、州、市国土资源部门提交竣工自查情况报告,申请竣工初验。

第九条 地、州、市国土资源部门受理竣工初验申请后,依据本办法组织竣工初验;初验合格的项目及时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同时附项目初验情况报告和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上报的材料。

第十条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受理竣工验收申请后,依据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组成验收组,开展竣工验收。

第十一条 竣工验收的步骤:

(一)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由项目承担单位、监理单位分别向验收组汇报,并接受验收组对项目建设情况的质询;

(二)实地查验工程建设、新增耕地和土地权属调整等情况,听取项目区群众的意见;

(三)查阅项目有关资料;

(四)反馈项目竣工验收情况。

第十二条 竣工验收组在验收中如发现擅自改变项目区位置、面积、投资、新增耕地面积,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等重大问题,应终止验收,追查责任,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按程序重新进行验收。对于整改后验收仍不合格的,停止受理该县(市)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相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第十三条 竣工验收组在验收工作结束后,形成竣工验收报告,颁发竣工验收合格证。

竣工验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竣工验收工作概况;

(二)本办法规定的竣工验收内容的认定意见;

(三)项目实施存在问题与建议;

(四)竣工验收结论。

第十四条 竣工验收费用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1‟330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竣工验收有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办法和廉政要求,客观公正地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使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进行农业开发以及单位或个人投资的土地开发项目的竣工验收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2009-03-22 23:54:17

(已经被浏览204次)

《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l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l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权属管理,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现就做好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l

一、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l

(一)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本着“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土地权利,避免发生土地权属争议,促进社会稳定”的宗旨,将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产权保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l

(二)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土地开发整理中权属管理的各项工作程序,界定各项土地权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避免出现土地权属争议;准确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位置、界线、地类、面积等土地利用现状,确保地类认定上的真实性。

l

二、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基本要求和程序

l

(三)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等原则。

l

(四)准确摸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以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土地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等资料为依据,切实查清项目区的确切界线和项目区内每宗地的权属、地类、面积等现状,标绘到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形成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报告。地籍资料无法满足工作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查和登记。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及时调处;一时无法解决的,暂不将争议土地纳入土地开发整理的范围。

l

(五)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要认真制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权属调整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状况,权属调整的范围,开发整理人与土地权利人签订的协议。在分配土地权益时,应保证项目区范围内原有土地权利人权益不减少。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征得2/3以上土地权利人的同意。

l

(六)公告权属调整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当在有关乡(镇)、村进行公告,公告期为15天。对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的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于公告期内书面提出,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争议由当地人民政府调处。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有异议的,应在公告期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人民政府提出,争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人民政府调处。

l

(七)权属调整要经过批准。土地权属调整经公告并征求意见后,应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l

(八)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经批准,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公告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批准后至土地权属调整完成前,停止办理土地权利转移、抵押等登记手续,禁止任何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的行为,并在开发整理过程中认真检查核实公告内容执行情况。

l

(九)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及时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要按照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并重新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变更登记,建立新的地籍档案,并妥善保管有关土地登记资料。

l

三、土地权属确认和土地权益分配

l

(十)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开发、整理、复垦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原土地所有权原则不变。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土地使用权可确定给从事开发的投资者。开发集体未利用地,经2/3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的同意,土地承包经营权可确定给开发者。国有农场土地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l

(十一)除飞地、插花地外,项目区范围内土地所有权原则上不做调整。对确需调整的,应由双方所有权人签订土地调整协议。对需要调整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位置应尽量与开发整理前保持一致或大致相当。农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调整的,应当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人民政府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集体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的分配,应经2/3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讨论决定。

l

四、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保障措施

l

(十二)提高认识。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土地权利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和法律性非常强。土地权属界定不清,会在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产生新的土地权属争议,直接关系到开发整理事业的成败,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代表最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从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出发,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中土地权属管理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将其作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抓好。不能搞口头协议、君子协定,凡涉及村民会议决议、公告、各种协议等都必须落实到文字材料上。

l

(十三)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真正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开发整理。要做到公告到位、指导到位、检查到位。各级政府不能片面理解“谁投资,谁受益”,不能与民争利,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l

(十四)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时,应附具土地权属管理方案。项目建设完成后,应将权属管理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应当按照项目管理及有关规定,安排土地权属管理经费。地籍工作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积极主动工作,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确认、权属调整方案审核、土地变更登记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要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的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规范和标准,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

第四篇: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发布日期】2007-10-24 【生效日期】2007-10-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南省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9月29日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省厅。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二○○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省以上财政投资、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作为业主承担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第三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的计划、立项、设计审批、预算审查、实施监督检查以及验收等行政管理工作。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工程验收等项目管理中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项目的选址踏勘、组织申报、实施管理等相关工作。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申报和实施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立项

第四条第四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收入预算,制定并下达项目申报计划。

第五条第五条 项目申报程序:

(一)市州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选址踏勘,拟定申报项目。

(二)项目拟定后,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报请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经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查后纳入项目库。

(四)市州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项目申报计划申报立项。

第六条第六条 项目申报材料:

(一)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项目申报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的文件,县(市、区)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征求村组、群众意见的情况说明,项目选址踏勘报告;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七条第七条 项目申报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规划;

(二)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建设规模一般为300―1000公顷,片块一般不超过3片,具备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

(三)土地开发项目的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百分之六十,土地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百分之三;

(四)项目区无土地权属纠纷,经项目涉及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第八条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受理项目申报材料后,由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从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中按相关规定抽取专家,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项目立项的技术性审查,并将审查意见报省国土资源厅。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项目立项会审,通过会审的项目,批准立项。

第九条第九条 项目应当优先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主产区安排。

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禁止在法律法规规定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的禁止开垦区域内开垦耕地。

第三章 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及审查

第十条第十条 项目立项后,由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具有丙级以上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项目区现状进行测绘。测绘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项目区测绘工作完成后,由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依据项目立项批复和有关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

设计方案形成后,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在项目区进行公告,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的意见。设计方案确定后,设计单位应当依据项目设计,按照预算定额标准和有关规定编制项目预算。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项目设计和预算应满足编制施工招投标文件、设备材料采购制作和指导施工的需要。

具有较强专业特点的桥梁、渡槽、塘坝等单体工程,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范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报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申报的材料包括:

(一)项目设计和预算文本、图册;

(二)征求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组、群众意见的情况说明;

(三)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的审查意见;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从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中按相关规定抽取专家,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技术性审查。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项目设计和预算技术性审查意见,审定项目建设任务,审批项目设计,审核项目预算,确定项目计划,并将项目预算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下达项目预算后,省国土资源厅向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下达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

第四章 项目实施准备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根据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分配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组织有关单位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

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组织实施机构,工程监理和招投标组织形式,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财务、权属、档案等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有关规定选定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工程监理方案,并报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审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工程招投标组织形式,参与招投标方案的审查和招投标的监督工作,并根据项目特点,建立施工单位的行业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鼓励推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报请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公告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做好项目实施的宣传发动和设计交底,组织施工单位完成设备、材料的准备和项目开工前的清场工作。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省、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实施管理,全面、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的问题。

项目建设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及工段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对出现质量问题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负责返工或返修。对因违反项目设计、施工合同延误农时或造成其他损失的,依法负责赔偿。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项目设计、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进行工程监理,对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承担监理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项目设计单位应当参与设计交底,负责项目实施中有关设计的咨询、指导等技术性服务工作。项目设计确需变更的,负责按有关规定进行修改。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管理,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组织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工程设施移交工作;即时收集整理项目档案资料。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督促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实施工程监理,提供技术服务;督促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和有关方面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及施工;建立项目实施巡查制度,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等情况。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按规定及时请拨付项目资金;定期开展项目实施的稽查;按规定及时办理项目设计变更,对发生的不可预见情况进行现场核实;调度和检查项目实施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第六章 项目土地权属管理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开发整理的土地,其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

项目土地权属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的原则,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加强项目区土地权属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应明确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有权属争议且一时无法调处的土地不能纳入项目范围。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充分征求有关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批准后,应按规定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告。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应冻结土地权利变更,一般不作权属调整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

因项目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变更的,应编制土地权属调整补充方案,并按规定进行公告、报批。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因项目实施确需调整土地所有权界线的,由双方土地所有权人签订土地调整协议,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因项目实施确需调整土地使用权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批准。

因项目实施致使农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变化的,应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批准。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土地权属调整涉及他项权利的应通知他项权利人参加。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土地权属调整争议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处。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工程施工结束后,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土地权属,及时移交土地和有关设施,明确管护责任,落实耕种。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项目竣工后,应按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

第七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资金拨付和使用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不得办理超范围、超预算和虚列的支出。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下达后,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分期将项目资金分别拨付到省、市州、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项目资金请拨付工作应遵循严格管理、实事求是、追踪问效的原则。

项目工程款的拨付,由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提出申请,工程监理出具工程进度和质量意见,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实地核实,市州国土资源局签署意见,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有关规定拨付工程款。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各级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建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项目建立专账,准确反映项目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情况。

第八章 项目验收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市州或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结算审计。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及时办理工程结算,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后,向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申请工程初验,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向市州国土资源局申请项目初验。

申请工程初验和项目初验应当提交申请报告,并附具项目竣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工程结算审计报告、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土地权属报告以及项目竣工图等资料。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及其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农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村民代表进行工程初验和项目初验。

初验合格的,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出具工程初验报告,市州国土资源局出具项目初验意见。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通过初验的,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工程验收,并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综合效益,出具工程验收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通过工程验收的,由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应当提交申请报告,并附具工程验收报告、土地权属报告、工程监理报告、项目财务决算报告与项目资金使用审计报告等资料。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省国土资源厅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合格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向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下达项目验收意见。验收不合格的,由省国土资源厅责令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限期组织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责任目标,并对责任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省、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巡查稽查、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其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建立对项目测绘、设计、监理、施工、审计等专业机构的业绩考核、诚信考评等制度,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投资的项目管理办法。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8] 176 号

2008-09-09 信息来源: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十多年来,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从起步到全面推进,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还存在目标单

一、补充耕地力度不够,占补平衡任务没有完全落实,规划统筹乏力、资金征收使用还有差距、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大补充耕地力度,部从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出发,按照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多元投入、规范管理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手段,推进开源节流的重要抓手,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平台,既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又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补充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和补充耕地计划,切实组织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低于规划规定的保有量任务。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立足于本市、县行政区域内补充完成。对于后备资源少确实难以完成的,可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在省域内统筹安排,严禁跨省(区、市)补充耕地。各地要抓紧扩大补充耕地储备规模,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因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一般要在一年内恢复利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

各省(区、市)要积极按照科学论证、分步实施、集中投入、共同建设的思路,大力推进具有区域特点的省级重大工程建设。有关省份要围绕重点工程,积极开展“耕作层剥离”和“移土培肥”工作,努力在全国建成一批有影响、成效大、引导作用明显的示范工程。

要切实加强生产建设用地的复垦工作。强化源头控制,把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七部委有关土地复垦规定,编制好复垦方案,完善责任机制, 落实复垦任务。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组织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挖掘补充耕地的潜力。

二、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大力加强土地整理,重点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中东部粮食主产区,按流域或水系,将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等多目标有机结合,统一规划,实施高产基本农田示范工程,打造粮食产能核心区;在水土资源丰富地区,以保证耕地总量和国家粮食结构安全为主要目的,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重大工程,打造粮食战略后备产区;西部要大力开展节水工程,加大对平坝和缓坡耕地的整理力度。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按基本农田予以特殊保护。

要大力加强基本农田的基础性工作,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切实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等情况,并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立全国基本农田数据库,结合每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及时更新,实现基本农田的科学化管理。

三、积极拓展内涵,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

要结合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和用途,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改变以往项目建设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庄土地整理”,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

各地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推进缓坡丘陵地、盐碱地、荒草地等未利用地开发,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积极拓展土地利用空间。

四、修订专项规划,统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

当前,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按照既突出补充耕地,又充分体现多功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抓紧组织修编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切实作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专项规划的修订,要认真做好后备资源的调查、评价和论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同步研究,争取同步实施。各省(区、市)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编制中,要突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这个特点,为实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提供依据。

五、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资金征收使用监管

省级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州)批准农用地转用、涉及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要严格按照〘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要求执行。要依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究制订土地复垦费的征收办法和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办法,足额计提,确保各项费用足额征收,按照规定用途专项使用。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制订的新增费分配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抓紧制订本省(区、市)新增费分配使用办法,明确分配使用方式、范围和管理规范,并报两部备案。要以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统筹使用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各类专项资金。资金滞留较多、使用不畅的地方,要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疏通使用渠道,确保资金足额使用。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配合财政部门,按照〘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稽查暂行办法〙(财建[2008]30号)的要求,做好本地区新增费稽查办法的制订和备案工作。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至少集中一次,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实施和验收进行监督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并抄报国土资源部。

进一步加强2006年底前实施的国家投资项目的实施管理。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负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合理使用,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和验收工作。全部项目原则上应于2009年底前竣工验收。涉及项目设计变更的,按照〘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检查情况的通报〙(国土资通[2007]7号)有关要求,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对由于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实施而拟申请撤销的项目,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商请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清算,撤销的项目和清算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经两部审核同意后取消项目,取消的项目资金由两部在中央所得新增费分配时扣减。

六、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共同责任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纵向上实行部级监管、省级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管理制度;横向上实行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企业竞争介入、农民参与的管理制度,落实共同责任。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本省(区、市)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和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的管理工作,督促土地复垦责任人履行复垦义务。重点强化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标准,编制实施专项规划,组织实施省级重大工程,指导市、县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统筹组织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落实部和省(区、市)的有关政策、规定和标准,落实规划,组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和权属调整,组织群众对项目的听证,组织项目实施和群众参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

各地要加强专门机构和队伍建设,探索从业机构特别是设计、监理机构的资质管理等行业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研究基地,开展学科和专项课题研究。

七、制订完善政策,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部每年年底前对各省(区、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补充耕地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达到或超出计划任务的,给予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倾斜;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不落实的,扣减相应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报批建设用地时,把好专项资金征收关,在依法足额缴纳相关费用后,方可办理用地批准文件;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后,经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完成补充耕地计划的,在资金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应优先用于增加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应纳入建设用地计划,优先用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公司、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增加的耕地可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安排下有偿使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金,扩大资金渠道。

八、建立备案制度,全面实施信息化网络监管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行统一备案制度。各省(区、市)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均需向部动态备案,不备案的,其增加耕地不能计入完成的补充耕地任务,不能用于占补平衡,不予核定和下拨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部统一开发和应用网络化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全面实施网络监管。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备案制度和系统建设要求,落实政策措施,推动系统使用,及时报备项目、资金等相关信息。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通过报备系统审查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情况,定期分析项目建设、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实施绩效评价和动态监管,落实奖惩措施。同时要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与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和使用等信息整合联动,为土地管理全方位的监管、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管好用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与项目资金稽查、监督检查、动态巡查等有机结合,加强对项目实施、资金征收使用和相关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规范管理,提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管理效能。

九、加大舆论宣传,扩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社会影响

各地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平台和手段,宣传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在系统总结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成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组织策划系列活动,宣传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扩大社会影响面,提高社会认知度。要按照部关于设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标志的规定,在各项目区设立标志牌,扩大宣传效果。

二OO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的通知

(浙土资发〔2007〕6号)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近几年来,各地通过大力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既盘活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推进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又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了我省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制度不够健全、责任不够明确、管理不够严密、工作不够到位、质量不够落实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立项管理

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不得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严格按照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审批程序执行。为方便项目实施管理,单个区块面积原则上应不小于0.5亩。项目区现状图必须经过有资质测绘单位实测,新增耕地图斑在项目立项前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后的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必须标注为建设用地,否则视为土地开发。对达到图、数、实地一致要求的,有立项审批权的单位予以批准立项,同时报省厅核准备案,省厅经实地抽查复核后,对项目符合立项要求的,予以备案确认。项目取得省厅核准备案后,方可组织实施。否则,不予认可。

二、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实施管理

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浙土资发[2001] 298号)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降低造价、防范腐败、加快进度、确保质量。今后,凡经批准实施的项目未按规定要求实行招投标的,项目竣工后一律不予验收。同时,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如需调整项目区范围和规划设计,必须到批准立项单位办理规划变更手续。

三、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验收管理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对复垦面积和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必须达到省定标准(详见附件1),验收材料应完整清晰规范、符合要求(详见附件2),申报验收程序按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程序执行。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必须经过有资质测绘单位实测,并经项目所在村和乡镇政府确认,省厅将选择10%的项目进行实地抽查复核,对项目符合标准要求的,予以项目验收确认,核发建设用地复耕指标,并注册登记使用。凡发现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不仅取消整批项目,而且要追究该项目立项审批和竣工验收过程中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组织领导

大力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废弃工矿地、砖瓦窑等建设用地复垦,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我省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进一步抓好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复垦新增耕地数量和质量。今年,省厅将在全省组织开展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专项检查,查清近几年已实施竣工项目所垦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以促进全省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深入规范有序地开展。

附件:1.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工程质量要求

2.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验收材料要求

二〇〇七年三月一日

附件1:

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工程质量要求

1、新增耕地图斑内的建筑物必须全部拆除,项目区内碎石必须清除完毕。

2、土地平整情况:同一田块内田面应保持平整;与农田相邻的地块,如复垦成水田,高差应与周边农田相一致,路、沟、渠与周边农田相连。土壤耕作层不小于30公分,适合农作物耕种要求。

3、坡度大于15度的,必须设臵成水平梯田,不同水平梯田间高差在1米以上必须设臵石砌田坎,并用砼压顶。4、0.5公顷以下的可以用田埂分割土地,0.5-1公顷的要有生产道,1公顷以上的应设臵田间道,道路布局合理畅通,斜坡路及4米以上道路外侧石砌,路面夯实。

5、水利设施配套,0.5公顷以上的应布臵排水沟,复垦为水田的应有沟渠配套,无水源保证的地方,必须按需建造灌溉用的蓄水池。

附件2:

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验收材料要求

1、浙江省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竣工验收表(面积单位统一使用公顷,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2、市级国土局申请省厅复核认定请示(必须有项目清单和单位公章)。

3、复验意见(必须加盖市级国土局公章,必须有复验人员签名名单)。

4、县(市、区)国土局要求市级国土局复验请示(必须有项目清单和单位公章)。

5、县(市、区)初验报告(必须加盖县(市、区)国土局公章,必须有初验人员签名名单,必须以单个项目为单位出具)。

6、分村面积认定表(需加盖测量单位、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公章)。

7、复垦前后地类统计表(测绘单位公章)

8、农业部门认定(涉及新增耕地划为标准农田的,需加盖公章)。

9、复垦前后土地权属认定(需加盖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公章)。

10、新增耕地图斑表(需加盖测量单位公章,合计面积需与竣工验收表中实际新增耕地面积一致)。

11、如规划设计有调整,需立项批准单位出具项目调整说明。

12、涉及河域滩涂的,需水利部门出具意见;涉及林地的,需林业部门出具意见。

13、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工作总结。

14、复垦前中后同背景可对比照片(每地块一组照片以上)。

15、项目区位图(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后的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需有图斑号)。

16、现状实测图(图纸需清楚规范,四至要有明确的坐标系,清晰反映复垦区域范围和复垦区内及周边地类、地形地物、土地权属界限,标出土地分类面积,国土局和测量单位公章,测量人员签名,比例尺应为1∶500-1∶1000)。

17、规划设计图(图纸需清楚规范,清晰反映复垦区域范围和复垦区内及周边地类、地形地物、土地权属界限,标出土地分类面积,国土局和测量单位公章,测量人员签名,比例尺应为1∶500-1∶1000)。

18、竣工验收图(图纸需清楚规范,四至要有明确的坐标系,清晰反映复垦区域范围和复垦区内及周边地类、地形地物、土地权属界限,标出土地分类面积,国土局和测量单位公章,测量人员签名,比例尺应为1∶500-1∶1000)。

说明:验收材料应按上述材料顺序一律用长尾夹包装,除图纸外,纸张规格统一使用A4纸,方便拆卸。发布部门:浙江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01日 实施日期:2007年03月01日(地方法规)

国土资源部81号文及复垦规划报告编写格式与要求

国土资发〔2007〕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七部委(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以下简称“七部委文件”)精神,加强土地复垦前期管理,做好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评审和报送审查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

凡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对土地造成破坏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项目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等项目,建设项目是指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均应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分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1、2)。依法由国务院审批的建设用地项目和按有关规定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采矿权项目,应编制报告书,之后填写报告表;其他生产建设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编制报告表。

各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督促和指导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本〘通知〙统一规定的土地复垦方案内容及格式要求,做好方案的编制工作。对已投产、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尚未完工生产建设项目,要尽快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新建、改扩建生产建设项目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编制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或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复垦义务人应重新组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应当由具备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核发的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等规划设计资质或具有从事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业绩的单位承担。土地复垦义务人和方案编制单位应对土地复垦方案进行严格论证,并对方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

二、关于土地复垦方案的评审

新建、改扩建生产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按照采矿权审批权限,由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前组织专家完成评审工作;已投产生产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按照原采矿权审批权限,由原审批部门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检查(以下简称“年检”)前组织专家完成评审工作。主管土地复垦业务的部门具体负责评审组织工作。

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新建、改扩建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应在申请用地前,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完成评审工作;正在建设尚未完工的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项目竣工验收前组织专家完成评审工作。依法需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应在申请用地前,由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完成评审工作。组织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专家评审结论进行审核,并在“土地复垦方案评审表”(见附件3)上签署意见。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经评审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应作为建设用地申请、采矿权申请或年检的必备要件。

土地复垦方案评审重点为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主要包括:编制单位是否具有资格;方案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编制要求;土地复垦目标和任务确定是否合理;确定的复垦土地用途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和复垦面积、范围确定是否准确真实;被破坏土地的预测是否科学;复垦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要求和当地实际;方案是否尊重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意愿;复垦工程及资金测算是否合理、是否基本满足实际要求并有可靠来源;复垦计划、措施是否可行等。

承担评审组织工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单位具体承担评审工作,建立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分别涉及土地、水利、地矿、环境、财务等相关专业,并熟悉有关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关于土地复垦方案的报送审查

自七部委文件下发之日(2006年9月30日)起,生产建设项目已批准或正在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任务书应当包括土地复垦的内容,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采矿权申请手续时,应当按照本〘通知〙要求,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在报送审查时,需提交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可不附图)和评审表。新建、改扩建生产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将土地复垦方案有关材料,按照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开采登记有关规定,随采矿登记申请资料一并报送有审批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已投产生产项目,按照矿产开发利用检查有关要求,由复垦义务人随年检资料一并报送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报批程序和要求,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土地复垦方案有关材料,随建设用地“一书四方案”等有关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国土资源部;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由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随建设用地申报材料一并报送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生产项目需要申请用地的,土地复垦方案有关材料应随建设用地申报材料一并报送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各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把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关,对方案是否经过专家评审,评审是否通过,对评审提出的意见是否已按要求修改等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报批建设用地、不发放采矿许可证或不予通过年检。附件:

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及格式)2.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内容及格式)3.土地复垦方案评审表(内容及格式)

国土资源部

2007年4月6日

附件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年 月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单位

(个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 系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图表

目 录

l.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原则 1.3编制依据 1.4目标 1.5服务年限 1.6主要计量单位

2.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已破坏土地现状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3.5复垦标准 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1预防控制措施 4.2工程技术措施 4.3生物化学措施

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5.1工程设计 5.2工程量测算

6.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8.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保障措施 10.成果要求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

求。l.总则 1.1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

依据。1.2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1.3编制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

1.4目标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目标,主要包括: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土地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农用地、耕地面积)、土地复垦率和其他社

会经济生态效益指标等。

1.5服务年限

生产项目复垦方案服务年限原则上为生产年限或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其剩余年限;建设项目原则上为项目建设期限。

1.6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公顷;平方公里

长度:米;公里 体积:立方米 产量:吨;万吨;千瓦 单价:万元/公顷;元/吨 金额:万元(人民币)

2.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生产项目简述项目名称、位臵、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矿种、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

关系等。

建设项目简述项目名称、位臵、隶属关系、工程类型、投资规模、建设期限、项目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等。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总人口、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农民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主要包括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和登记发证情况,重点说明耕地的数量和

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介绍项目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环节、顺序以及破坏方式等。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项目,还应介绍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等。

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已破坏土地现状

项目区内已破坏现状与土地复垦情况.重点说明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根据项目或工程类型、生产建设方式、工艺流程或项目工程安排等,阐述拟破坏土地的预测依据和方法,测算不同时段或区段因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土地的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

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预测因土地的破坏对地表、地下水、土壤、生物等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根据对破坏土地的调查和预测,按照土地复垦的要求,对破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对土地复垦进行类比分析,提出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合理确定土地复垦

最佳方案。3.5复垦标准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按照复垦用途,明确复垦后的土地及其道路、灌溉渠系等配

套工程设施所应达到的标准。

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1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与工艺

等,阐明拟采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4.2工程技术措施

阐明拟采用的各项土地复垦工程和技术措施。

4.3生物化学措施

阐明拟采用的恢复植被、改良土壤与提高地力等生物和化学措施。

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5.1工程设计

根据确定的土地复垦任务以及复垦后土地的用途和标准等,对已破坏或拟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

5.2工程量测算

根据土地复垦工程设计,测算复垦工程量,并提出测算依据。

6.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根据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工程量测算和单位工程量投资定额标准等,测算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总额和单位面积投资额,并提出测算依据。

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分析土地复垦后预期达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8.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根据项目特征和生产建设方式等实际情况,结合工程进度安排和生产建设活动对土地破坏的阶段性或区位性特点,划分复垦工作阶段,确定每一阶段或每一区段的复垦目标、任务、计划及资金安排等。

对生产年限超过5年的生产项目,原则上以每5年为一个复垦工作阶段。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建设项目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区段说明土地复垦的目标、任

务、计划和投资安排等。

9.保障措施

简述实施土地复垦的组织管理、技术、资金等各项保障措施及公众参与情况。

10.成果要求(1)方案文本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文本。

(2)附图

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分析图(建设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提供本图);土地复垦规划图(应体现土地复垦责任范围、总体布局及实施计划);

矿产资源赋存分布及开采工艺流程图(采矿项目提供);

以上附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建设项目位臵图(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比例尺应符合线性工程建

设项目工程设计要求)。

(3)附表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表;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汇总表。

(4)其他

土地复垦所涉及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对本方案的意见等。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图表(略)编制说明

l.凡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对土地造成破坏的,依法已报或需报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的生产项目和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项目应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指标解释

(1)企业性质(或工程类型):生产项目填写企业性质,指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建设项目填写工程类型。(2)用地规模(面积):指为满足生产建设需要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永久性建设

用地和破坏土地面积。

(3)永久性建设用地:指修建办公楼、厂房、公路、铁路等建筑物、构筑物需要占

用的土地。

(4)破坏土地:指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分为已破坏和拟破坏土地(包括已办理征收手续的破坏土地面积)。

(5)生产能力(或投资规模):生产项目填写年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填写投资规模。即

项目投资估(概)算总额。

(6)生产年限(或建设期限):开采矿产资源等生产项目填写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建

设项目填写建设期限。

(7)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指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所有土地的利用现状,包括永

久性建设用地、破坏土地等。

(8)土地复垦率:复垦土地面积(包括复垦的建设用地、农用地面积)占破坏土地总

面积的比率。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图表(略)填表说明

1.编制报告表的要随表附送: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复垦规划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2000)、土地复垦所涉及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对本方案的意见及其他必要附件。

2.有关指标解释、编制原则、编制依据、主要计量单位等同报告书要求。

(1)其他农用地三级地类: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晒谷地等用地。

(2)建设用地三级地类: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3)未利用地三级地类: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3.表内关系:

(1)用地面积=永久性用地面积+破坏土地面积=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合计。(2)破坏土地面积:项目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合计≥预期复垦面积合计。土地复垦方案评审表 图表(略)

下载国土资发[2003]363号,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土资发[2003]363号,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