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的文化自觉(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9:4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与教师的文化自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与教师的文化自觉》。

第一篇:读书与教师的文化自觉

读书与教师的文化自觉

什么样老师是学生所欣赏的?

什么样课堂是具有生命力的?

什么样教学是为学生发展的?

什么是教育原点和学科本质?

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安宁的?

作为教师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和追求的,怎样能解决这些问题,答案很简单:做一个拥有文化自觉地老师,怎样成为这样的老师?方法很明确,唯有不断地学习和读书。“用一辈子备课”、“一辈子学做教师”应该是我们的共识。

一、什么是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借用是中国人类学家、社会学教授费孝通先生1997年提出的概念。

教师的文化自觉含义:要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激发自身的创造力,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从而产生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与职责感。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团队互助和专家引领不可缺少,但真正而持久性的动力应来自教师本身的觉醒及其对学科文化的感悟。

“文化自觉” 的实践内涵:一要“学文化”,要求教师了解国内外多种多样的文化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增加自己文化素养的高度、厚度和广度。二是“做文化”,教师能够超越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最为宝贵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并转“化”成自己的教养、智慧、精神气度和生活方式,通过教学的内容、情境和细节彰显学科文化的意蕴和神采,进一步影响、充实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就地理教师而言,他不仅要有地理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形成的理性思维,更需要具有一种博大高远的奉献精神,一种充实丰满的圣洁灵魂,一种虔诚温馨的人文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坚定信念。拥有文化自觉的教师必须具备极高的人生修养、高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品格、宏阔的视野和高远的追求,他才会以非凡的气度做人,以独到的眼光教学,他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像诗一样美丽,像交响乐一样振奋人心,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中要尽量融入社会的、生活的、人文的、世界的、民族、艺术的、文学的思想和文化,努力使文化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文化。

二、教师的文化自觉与创造课堂生命力

1、文化自觉唤醒生命

教学过程无疑是复杂的、庞大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三部分组成:学生和他们的活动、教师创造的能够培养兴趣、鼓励挑战的教学环境及教师在知识与更深刻、更广泛意义的学习之间搭建的桥梁组成得人文关怀。(《美国教师一生的读书计划——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如果做到这些,无疑你将成为杰出的教师。这里的人文关怀就是学科文化。

所以我们备课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课,要从整个单元来考虑教材编写意图,甚至要把放在全册书中来考虑它的目标和着力点,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甚至要放在文化的高度、社会的发展、学生人生的大背景下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有限的课堂学习不可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求知意愿,解决知识生成的无限性与课堂时空有限性的矛盾,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与

之平等交流更广阔的舞台,要尊重他们,了解他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让他们的思考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一旦学生们被压抑的激情爆发时,他们的思想也会刺激教师以独特的眼光,在课程引人入胜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从最近的起点,带领学生走到最远的终点。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思考者、实践者,并始终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自己的意志和智慧感到骄傲,此时,知识就变成了力量。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具有生命力。

2、读书促进文化自觉

那么如何能形成文化自觉呢?惟有读书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充满了对书的渴望好和执着,他认为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决定学习问题的根本。

读书修身,读书致远。教书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优秀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中的人,应该是渊博如一座图书馆的人。

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泰戈尔、徐志摩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等哲理文字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如果我们在讲晨昏线是随口说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看,霞光披着红色的外衣踏着薄雾而来”,那将是多么不同凡响,一定能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但读书千万不可功利,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备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应该把读书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不断阅读中成长。从2007年起,每次教研组会和备课组会我都专门开辟了10分钟的读书时间,第一件事是大家轮流分享读书心得,组里的告示板上经常有新书预告和书评跟帖,组里买了书架、臵办图书,几年来上百本图书在不断交流,组里已经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收获颇丰。

我课余时间多是争分夺秒地读书,每晚床前小灯下与思想大家的心灵交流,是我的必修课,也是我最期望的幸福时光。每个星期我都要去三联书店寻找最新的书籍,闻闻书香,吹吹新风,哪怕看看标题也是一种启迪。以下是本周六购买的四本书:《一生的学习——克里希那穆提(印度)》使我听到了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教育的功用是在于培养完整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海洋传——蕾切尔〃卡森(美)》——《寂静的春天》作者最美的海洋经典,在优美的文字中聆听大海永恒的乐章,体会大海中各种生物微妙的联系,伴随自己体内大海的脉动,以另一种胸怀认识我们和周围的世界;《音符上的奥地利——山水之间的音乐旅行》——这是为我即将开始的窥看欧洲之旅做准备,从音乐历史的长河、音乐大师的足迹、音乐精神的思考神游音乐的故乡;《草房子-曹文轩》这是著名的儿童小说,买给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他建议我们一起看,并同时写读后感,我看他如饥似渴的阅读,欣然应允,这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我怎能放弃?

3、五类阅读打开心扉

我把经常阅读的书籍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教育理论类——明理达智

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卢梭的《爱弥儿》等真正的经典永恒,另外还有最新的教育书籍钱理群《做教师真难,真好》、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现代教育读本》、美国教师一生的读书计划系列等,甚至是管理类的《第五项修炼》,可以使教师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分享当代的教育成果,从中提炼智慧,捕捉灵感,形成新理念。

(2)、教育报刊——知己知彼

如《教育报》、《教师报》、《地理教学》、《国家地理》等,及时了解教育时事的变化,知道同行在做什么,该向他们学什么。

(3)、人文书籍——豁达广博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历史地理类散文对教学极有帮助,还有各种人物传记,当你与季羡林、杨绛、董竹君等百岁老人对话,体会他们丰富的人生,更拓展自己的人生视野,一种释然宁静会油然而生。还有《钱学森讲谈录》收录了钱学森关于哲学、科学、思维、美学、音乐、建筑、园林等等方面的诸多精彩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艺术修养,而且由于作者以系统论将多种学科融会贯通,因此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哲学、艺术和科学,从而得出独到而精辟的结论。让人看到了大家风范、大师的境界。

(4)、孩子们的书——走进学生

中学生写的和为中学生写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小熊维尼》、《草房子》等,《你好,旧时光》,这是我2006级毕业生我的课代表市文科状元刘晚会自传体小说,在网上叫《马瑞苏病例报告》,据说相当走红,我当然也一睹为快了,我才发现,自己仅仅能行走在学生的心灵边缘,远远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5)、学科拓展——提升能力

如《美国主流教材理科教材——地理》(基地周义欣老师有一篇非常好的评价与对比,看后收获甚大)、《危险天气丛书——气候变化、干旱、洪水等》(英国)、陈澄《地理教学法》、夏志芳老师的《地理学习论》、王树声的《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林培英的《计算机辅助地理学习》、陈胜庆的《乡土地理教育新论》、刁传芳、高如珊的《中学地理教学法》、陈尔寿的《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等,这些书籍让人看后有大开眼界、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以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反思教学工作,指明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向和方法,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课堂。

如果你二十岁了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说明你已经老了。因为人的生命还有一个精神和心灵的维度,没有它的成长和滋润,你的内心就是苍白的。

学会阅读,向大师汲取智慧和思想,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把文化安顿在心灵里,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

第二篇:教师的文化自觉

教师的文化自觉

虽然没有聆听程老师的讲座,但从《教师的文化自觉》的实录中感受了内容精彩,感受了名师风采,收获不小。

程老师是中学特级教师,但他的讲座还是非常贴近我们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启发性的案例随手拈来,能引起强烈共鸣。《教师的文化自觉》,文化,是一种追求,有时近在咫尺,有时却远在天涯。不可触摸,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在每一个个体、团体之间。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是与文化距离比较近的人,但有时候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

讲座中形形色色的个案,有谁敢说我们一不经意就会涉入其中呢?有时候我们引以为豪,自以为是的得意之作,可能恰恰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一些伪办法。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的教育教学行为,就是缺乏文化的非专业行为。

教育需要文化,更需要文化的自觉。程红兵老师说:教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缺失和枯萎;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课改就是为了更好的文化传承。有文化的课——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数学老师让学生板演,差生板演、中生矫错、优生补充,这就是一种文化。要理解学生的需求,必须要听学生的想法,课为谁上?为谁服务的?孩子希望课堂三声:掌声:深刻与精辟——有感悟;笑声:生动与精彩——有兴趣;教育界不缺乏知识,缺乏常识。好教师每堂课至少要让学生大笑三次。辩论声:启发与探究——有参与。好教师就是在课堂上显得比平时更漂亮的人。教师走进教室脸拉得很长,感觉学生欠他的;教了二十几年不会笑了;回家也不会笑了;老师微笑最美。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教师不能把自己打扮成教科书,尤其是打扮成教参。

程红兵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他知识之渊博,对问题剖析之深刻,同时加深了我对 “做一个有文化老师”内涵的理解。看来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好的思想修养,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学习进取,这是我今后必须长期要走的路!

古语云:广博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当下的教师,我们更应该以程红兵老师的这场报告为契机,为目标,脚踏实地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文化自觉为我们每个教师的习惯。

第三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做到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防止的一些倾向。

这就是说,我们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对外来文化一律兼容并包、全盘西化,或抵制拒绝引入,对传统文化逆向解构、颠覆、拆缷、那就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放眼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爱国、怎样去爱家乡、怎样去爱他人。其次是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毛泽东同志说:“文学艺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另外,要给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

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第四篇:书法:文化自觉与担当

书法:文化自觉与担当

李一

2012-8-6 16:36:37来源: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书法)岳兴林

讨论“国家文化战略与书法发展”这样的问题,是书法进一步走向文化自觉的标志,是主动意识到书法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的标志,表明了书法界积极主动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尽力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表明了社会对书法的需求。这样的讨论,既是理论思考,又是一个积极的行动。从历史上看,古代虽然也有轻视书法者,有“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论调,但从主流文化上始终是强

调书法的文化功能的,是将书法纳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之内的。如在唐代,就将书法看作与圣人经文相表里、自然与人心相会通的大道:“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张怀瓘《文字论》),视书法为文化的重要表征和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古代中国是十分强调书法在国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

讨论“国家文化战略与书法发展”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当下。即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好形势下,如何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发展当代的书法。发展书法事业,涉及到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教育、书法交流和展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提高对书法的认识。无论是政府管理者、书法家还是普通民众,全社会都应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书法这一最具中国文化特色、最具民族魅力的艺术的价值,重新认识书法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重要作用,重新认识书法与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重新认识书法与书写者个体、与受众群体、与社会、与国家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人重视书法,归根结底是因为书法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人格历练、文化品位的体现。“书如其人”,“书为心画”,书法是人格的表现,心性的流露,是中国人不断修炼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它既通向中国文化核心,又在构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应该认识到,书法是艺术,但这门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又更多地承担着中国文化传承和中国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人文化身份的重任。从古代起,读书写字是每一个文化人所必需的功课,今天的中国人更应该把这门功课做好。今天中国的青少年,决不应该是会说英语而不会写毛笔字的学它而忘本者。在今天,书法又多了一层中国人文化身份的意义。如果说,古代的书法交流主要在文人中进行,传播也主要是本土;那么在改革开放、中外交流频繁的今天,书法已成为国际交流的世界艺术。诚如鲁迅所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书法这门民族艺术在国际交流中,又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标志。一位作家说得好,在今天,写一手好毛笔字更像中国人。当代的中国,物质世界已基本西化了,精神世界西化的痕迹也非常明显,中国人的文化身份、文化特色已相当模糊。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应该使中国文化的特色更为鲜明,使中国艺术更具有原创性,使中国在世界上更具有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更为重要。

具体到书法自身,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中国当代的书法观和书法理论体系。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尚书的民族,书法在诸艺术门类中,地位是很高的。虽然对书法的看法因人而易,因时而易,却有着共识和相对稳定恒常的评判

标准。如重德尚艺、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分品评鉴、对法理意趣的重视等等,有着中国书论特有的原创性的理论体系。今天的书坛异常活跃,但对书法的看法众说纷纭,批评标准混乱。什么是书法,什么不是书法,什么是好的书法,什么是不好的书法,在是与不是、好坏优劣等大问题上缺乏共识,加之没有标准的“捧杀”和“棒杀”批评充斥于书坛,已严重干扰了书法的创作。今天的当务之急,是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吸取传统书法观和价值评判体系的精髓,结合当下的创作实践,进行不失书法本体特点、符合艺术规律的新探索、新样式、新风格,建立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当代书法观和理论体系是时代的需要。

建立中国当代的书法观和理论体系,借鉴西方的艺术理论是必要的,但不能套搬西方理论解释书法,更不能套用西方艺术观念和标准,西方艺术理论也很难适用于中国的书法艺术理论体系。比如把书法说成是“抽象艺术”。实际上,书法并不等同西方抽象艺术点线面的组合,书法的气韵,与诗词歌赋的综合表现比西方抽象艺术内涵要大得多。比如把书法说成是线条的艺术。实际上,“线条”一词还不如古代书论的“点画”贴切到位。再比如把书法看成是视觉艺术。实际上书法不只是视觉,除了看还可读,只强调看而忽视读,低估了书法的功能和作用。应该看到,现当代的书法理论成果不少,但原创性不多。今天重新认识中国古代书论的一些重要理论范畴,站在当代中国的立场上,用当代的中国的语言对书法的元典精神和本体内涵再解读再阐释再创造,建立起当代的书法理论体系,是书法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所谓文化自觉,即文化主体的自省能力与自信意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要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的高度看书法理论,必须进一步提高文化的自觉性,文化的自信力,积极提升中国当代书法理论的文化厚度与文明高度,更加主动地把“为中国书法而言”纳入文化强国战略来认识。书法理论工作者应该自觉地担当责任,以自信的心胸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用开拓创新的意识建设中国当代书法观,构建具有核心价值观念的书法理论体系。

第五篇:文化自觉与艺术自信

文化自觉与艺术自信

饶曙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周恩来万隆之行》等影片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周恩来的艺术形象也深入人心,观众已非常熟悉他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那么,如何在银幕上塑造既符合观众既定标准,同时又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周恩来的艺术形象呢?陈力导演的新作《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塑造好领袖人物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主旋律和历史使命。《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到河北革命老区伯延调查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得失和农村工作现状的故事。影片不回避历史,不回避矛盾,不回避灾难,把那个特定时代的灾患气息入木三分地做了符合历史真实的影像还原。而选取周恩来生命中短暂的四天四夜,聚焦其在特定时期甚至非常时期的工作情况、生活状态,尤其呈现出导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艺术构思。

随行摄影师的视角,一方面可以作为旁观者客观记录周恩来下乡调研事件的全过程,感性描摹领袖人物的情绪情感,增加真实感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又能产生审美上的“间离”效果,超越简单呈现历史的层面而给人更丰富、更有“意味”的思考空间、想象空间。事实上,任何艺术作品对于历史的呈现和表现都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融入创作者主体对于历史的思考,使其超越对历史的还原而上升到对历史的“追问”,并且以富有穿透力的表现给当下带来思想启迪和精神力量。历史永远是人的历史。伟大的历史人物总是穿越历史,活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历史的呈现和表现,紧紧抓住当前社会关注的党风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掘该历史题材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将历史的叙事巧妙地嵌进当代观众的现实视野中,获得了深刻的、巨大的当下意义,产生了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应有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概念化、公式化、定型化、模式化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的痼疾,而领袖人物塑造无疑是创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饱满的富有历史感的镜像中,《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把握住了周恩来内在的人格特质和精神气质,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而又“陌生化”的艺术形象。具有生活质感的细节让观众窥探到周恩来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领袖气质与朴实人性高度统一,所折射的人格力量、人性魅力令人动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影片的群众演员都不是在“演戏”,他们真的在哭,在笑,在生活。可以说,是伯延人民淳朴、慷慨和世代相传的感恩之情启迪、感染了导演陈力和主演孙维民,让整部影片避免了廉价的煽情,实现了艺术风格的统一和平衡。

陈力导演擅长把重大题材还原到生活常态,在生活常态中凸显人物性格,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内涵。而为了与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实现有效对接,进而产生更多的认同和共鸣,《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也自觉考虑到当前电影受众的观影需求并进行了创作调整。影片中很多揭秘性的段落和细节,一些富有新意和娱乐轻松意味的叙事编排,无疑都是为了与当下观众契合共鸣所做的努力和尝试。但创作者有相当清醒的文化自觉,在构建历史题材真实和虚构的关系时,陈力自觉地把立足点落在尊重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哲学思考和追问,力求从历史中寻求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陈力导演也有强烈的艺术自信,执导《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时,她发挥自己借用多元文化景观丰富影片内涵,进而深化主题思想的艺术能力,让观众真正进入审美的境界而不仅仅停留在单纯娱乐的层面。比如影片中落子戏、民居、拽面的民俗表现,乍看是文化景观,但实际上不仅是景观,还凝聚了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为人物的喜怒哀乐提供释放空间,增强了影片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娴熟的叙事使影片故事流畅而清晰,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新的境界,整体的电影化程度有了新的提升。

不可否认,当下中国电影市场过度娱乐、非理性消费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电影有责任去表现和传播核心价值观,要想担起这个责任,创作者自己首先要真诚,并且不为名利所诱,不为眼下的市场和票房所动。有生活,有感动,有坚守,有信念,是陈力一贯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有如此的文化自觉和艺术自信,才会有主旋律题材电影的不断突破。

下载读书与教师的文化自觉(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与教师的文化自觉(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点滴体会 金 良 铸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文化自觉自信范文

    文化自觉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觉醒,主要包括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时间:2011年09月16日 13时07分 来源:文艺报 作者:董学文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大全]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

    申论热点:新时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申论热点:新时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热点背景】 案例一:抵制“天价片酬”。 从 “小崔说事”开始,《手机》再度热议、“小刚”与“震云”,“冰冰”与“片酬”,“阴阳合......

    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报告有感

    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报告有感徐建东前不久,观看了一场《吉林日报》报社党委书记邴正先生的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报告,深感自己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身背国......

    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演讲稿(合集)

    中国,我们在行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