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
如何理解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文化发展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仍不到位、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备、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差等。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振兴文化产业,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维护自身安全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能力。概括而言,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具有如下几个方而的意义。
(1)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计划》中断言:”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交往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产品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到国家的竞争,越来越趋向文化的竞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中还处于弱势,尤其与国家的整体实力不相称,亟待加强。
(2)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以文化产业为核心体现的国家软实力,表现出与我国硬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明显不相称,在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200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今年有望达到第一位,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却比较缓慢。以2006年为例:2006年我国实现了文化产业同比增长17.1,对GDP的贡献率为3.41,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按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就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个门槛,人们对文化的消费则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
(3)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国家硬实力的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能为国家硬实力建设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文化产业的成熟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没有思想文化的革命、制度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是有限的。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亦是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激活国家硬实力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第二篇:深入理解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
深入理解“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的本质内涵
■吴铭
在政治机关政治干部中开展“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大讨论,是改革强军主题教育的有力抓手,是深入贯彻落实古田全军政工会精神的重大举措。组织这场大讨论,重在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工会上的重要讲话,聚焦政治工作时代主题,着力在新形势新体制下政治工作地位作用怎么看、履行职能怎么干、立起什么标准和样子上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政治工作回归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回归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回归开拓创新、引领风尚,在强军兴军实践中发挥作用、立起威信。为了推动这场大讨论扎实深入进行,本刊从今天起陆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
——编 者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一经典论断,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政治建军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我军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我军政治工作创造性理论和实践,正确回答和解决了政党与军队、战斗力的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军队与人民、军官与士兵、我军与敌军关系等军队建设基本问题,充分反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规律和革命战争制胜的规律,有力诠释了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巨大威力。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新的历史征程中,深入理解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的本质内涵,对于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加强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坚持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生命线不动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最根本的体现在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上,没有政治工作一整套制度的有效落实,就不可能确保军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习主席深刻指出,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也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军队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全军部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军委主席指挥。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党就不可能牢牢掌握军队、实施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军队就有脱离党的领导的危险。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军队建设就会迷失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最根本的体现和首要的本质内涵。它规定了党与军队的基本关系——党必须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明确了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任务——保证军队始终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的要靠坚持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我军成立后首创并不断完善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主要是: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这些根本制度,上顶天、下立地,横到边、纵到底,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为党对军队实施独立、直接、全面的领导提供了坚如磐石的制度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这些根本制度,同时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制度。坚持这些基本制度,正是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作用的主要体现和具体存在。有了科学严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还要靠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去贯彻执行制度、有效落实制度。只有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官兵,经常不断地进行政治教育,打牢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确保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是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他们既是党领导军队根本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这套制度的落实者和守护者。我军之所以能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不动摇,正是通过科学严密的制度安排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来实现的。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本质内涵,根本之点就是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充分体现在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上,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就不可能确保军队能打胜仗、有效履行使命任务
军队的根本职能使命是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加强部队各项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战斗力标准,是检验军队各项建设成效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军队战斗力,是军队在战时表现出来的作战能力与平时完成军事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各项任务能力的总和。军队战斗力的构成,包括人、武器以及人和武器的结合方式3个基本要素,其中,武器是重要因素,人是决定因素。离开了人的因素,就不可能形成和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人的因素,不仅仅是人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和精神状态。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人的素质和精神状态,对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官兵的战斗精神、战斗作风、技战术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战争胜负。政治工作是提高官兵政治觉悟、激发高昂士气、培养顽强战斗意志的主要手段。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工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将“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作为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意义的重要体现之一加以阐述。深刻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军通过深入的政治工作,靠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靠着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完成了世所罕见的万里长征,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朝鲜战场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强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这些重要论述,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政治工作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我军强大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深刻揭示了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的特点规律。
政治工作之所以能成为我军强大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从理论上说,是因为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发挥精神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用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官兵,为部队打胜仗和完成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从实践上看,得益于我军政治工作始终聚焦战斗力建设,自觉服务和保证部队战斗力提高。政治工作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一是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包括理论武装、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鼓动等,激发官兵参加作战、训练和完成各项任务的旺盛斗志,从而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达到巩固提高战斗力的目的。二是通过坚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包括健全党团组织、调整补充干部、开展立功创模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引领和带动部队战斗力的巩固提高。政治工作对部队战斗力提高所起的重大作用,不仅在过去打仗时表现得特别突出,在执行重大演训、抢险救灾等多样化任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平时部队各项建设和具体工作中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无论军事、后勤、装备等各项工作,都需要思想领先、党员干部带头,都离不开精神动力和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提高政治觉悟出战斗力,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出战斗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出战斗力,形成铁的纪律出战斗力,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出战斗力。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扎实有效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促进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巩固提高。
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充分体现在保证我军性质宗旨永不变色上,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就不可能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
我军作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说,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就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坚决听党指挥,才能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同时,我军只有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军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根本在于摆正了军队与人民的关系,形成了军民团结一致的鱼水之情,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深厚伟力。
政治工作为保持我军人民军队本色和作风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军民一致,是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群众工作始终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红军时期,我军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各级政治机关专门设有群众工作部门。我军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明的群众纪律,军之所至,秋毫无犯。毛泽东同志亲自为部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官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人民、学人民、爱人民”,成为我军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延安时期开始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到改革开放之后广泛开展的“双拥共建”活动,对于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军队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抢险救灾、扶贫帮困等方面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热情为复转军人安置和军人家属子女就业升学解决实际困难。几十年来,我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军民团结如一人,这是战胜各种凶恶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也是部队官兵不断增强光荣感使命感,自觉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力量源泉。这既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一脉相承的生动体现,也是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生动体现。
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充分体现在保证军队高度团结统一上,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我军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自觉的铁的纪律
官兵关系是军队内部最重要的关系。“上下同欲者胜。”官兵团结一致,军队才有战斗力。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必须保持官兵团结,上下步调一致。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坚持官兵一致,确保部队高度团结统一。官兵一致,就是官兵之间、上下之间,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在生活上同甘共苦。官兵虽有职务高低之分,但没有贵贱之别。军官关心和爱护士兵,士兵尊重和服从军官,官兵团结互助,实行有领导的民主,建立自觉的纪律,共同为军队建设和完成各项任务努力奋斗。这种新型的官兵关系,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一切军队的显著标志,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
我军政治工作在维护和增强内部团结统一方面,有许多优良传统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尊干爱兵教育,严禁打骂体罚和侮辱士兵,不侵占士兵利益,打牢官兵友爱的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坚持发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尊重官兵在部队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每名军人都享有公民权利和基本政治权利,官兵有权管理、监督经济生活,发动官兵积极为完成作战训练等各项任务献计献策。三是关心照顾好官兵的切身利益,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切实解决官兵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增强军人职业的荣誉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官兵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勇于牺牲奉献,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四是加强法纪教育,铸就高度自觉的铁的纪律。我军历来以纪律严明著称于世。世界上各种军队也都讲求纪律严明,但我军不同于其他军队的是,我们的纪律建立在广大官兵高度自觉的基础之上。官兵遵规守纪的自觉性,离不开我军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朱德元帅曾经说过,我们的纪律“绝不依靠打骂来维持,而是建筑在无产阶级的团结上面,用自我批评的精神、教育的精神,互相监督和勉励,达到自觉遵守。”几十年来,我军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都以遵守纪律为荣,以损害纪律为耻。从红军长征时饿死不吃百姓粮,到抗日战争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从解放战争中露宿街头不扰民,到抢险救灾帮助转移银行金库分文不取,无不体现了广大官兵遵守纪律的高度自觉性,也无不充分体现出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
我军高度的团结统一,还体现在内部各部队之间的关系上,能真正做到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各部队之间的团结协同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加强对各参战部队和执行任务单位的统一领导,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加强督察执纪,确保各部队都能把全局利益放在首位,自觉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步调一致夺取胜利。维护军队的高度团结统一,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重要内涵。
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充分体现在能够有效瓦解敌军上,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我军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瓦解敌军,是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通过开展政治攻势,实行宽待俘虏政策,从政治上动摇敌人军心,破坏敌军战斗力,争取敌军官兵放下武器、投诚起义,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的基本目标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有硬摧毁,有软杀伤,硬摧毁和软杀伤常常交替并用,互相作用。通过政治攻心瓦解敌军斗志,配合武力打击,实现不战而胜、小战大胜的成功战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我军从红军时期开始,就把优待俘虏、不搜俘虏腰包,作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重要内容。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到建国后的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我军政治工作都有瓦解敌军和战俘教育管理工作,在瓦解敌军、夺取战争胜利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我军艰苦细致的思想争取工作,凶残顽固的日军有数千名官兵投诚和被俘虏过来后,成立了“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等组织,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展开宣传争取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更是创造了大规模瓦解敌军和改造投诚、起义部队的辉煌战绩,“高树勋运动”和“两忆三查”活动,使整师整军的国民党军队阵前起义,一大批国民党军官兵掉转枪口,成为英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官兵起义、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的共有177.3万余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瓦解敌军之所以能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成为我军政治工作显示威力的重要方面,根本的是因为我军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革命的,我们在政治上、道义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反动军队所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其内部存在着根本利益冲突和不可克服的矛盾,通过我们的宣传瓦解工作,能够促使敌军官兵觉醒弃暗投明。
瓦解敌军工作,在战争年代非常重要,在和平建设时期也同样很重要;在机械化战争时期非常重要,在信息化战争时期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对于军队来说,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无论打仗还是准备打仗,都要瞄着敌人、战胜敌人。军人的眼睛里始终要有敌人。瓦解敌军,也是一种战斗能力,战斗能力需要不断培育积累才能生成和提高。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政治攻心、舆论法理攻势更为尖锐激烈,平时与战时的界限更为模糊。开战不一定开火,网络空间、舆论法理的争夺无时不在。瓦解敌军工作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解放军报》2016年04月19日 07版)
第三篇:如何理解邓小平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邓小平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是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正式使用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邓小平理论,就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诞辰95周年。当我们把这两个光荣的纪念联系在一起时,便想起了这样一句古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确,如果没有毛泽东,便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如果没有邓小平,便没有共和国的今天。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所言:“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首先要在源与流两个方面理解。源,就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首先来自于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最根本的是因为它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一个大前题,它表明的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源头和思想方位。这不仅仅是强调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性,更强调了它的发展性。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神圣理想,他不但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而且通过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焕发了新的强大生命力。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流,主要是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还体现在与其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理论成果上。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宏观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开辟了新的道路,但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必然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正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等,都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还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科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特征、历史条件和承担的历史使命,不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同,与毛泽东思想也不同。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邓小平同志说,现时代的特点,是一日千里,赶都赶不上。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不能不认真对待、正确分析,作出同以往不同的或过去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的新的科学判断。可以说,“宽广眼界”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是邓小平理论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成分。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来理解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后人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不断前进是历史规律。我们要以这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把这些科学理论推向新的境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伟大事业的需要。
三、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还要求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已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这个理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立论依据,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基本观点,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并且贯通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要在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有新的提高,最根本的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目的在于用这一科学的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工作,回答和解决实践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学风的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邓小平理论学得好不好,最终要看能否运用这个理论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
四、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就是要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中更加牢固地确立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
在新世纪的新征途中,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并把它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努力奋斗。
第四篇:党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邓小平说过“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 党章在党内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是党的整体意志的体现。党章内容包括党的活动和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定,集中体现了全党的最高利益和最大利益,全党的意志、信念和愿望。
二是党内的普遍行为规范。党内有大量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有复杂的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的问题,为了正确调整党内关系,需要确定一种适用于所有党员的普遍行为规范,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党章就是这种规范的根本体现。
三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党章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所有的其他法规都是他的延伸或补充,同时必须服从或从属于党章。
一部正确完善的党章一定会在党的生活中产生积极作用。这种作用有四个方面
一、调整党内关系。正确处理好党内关系是保证党的统一和团结的重要条件。党章调整党内关系的功能,主要通过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职责、党员的权力与义务来实现。通过党章的规范,使党的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得其所、互相配合,保障党内正常秩序。
二、改善组织工作。党的工作少不了法规作为依据,在所有的法规中,党章是特别重要的,有了一部完善的党章才有可能形成与之配套的具体法规文件,党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正常开展,三、巩固组织纪律。党章是全责分明的规范性文件,一个党组织或一个党员在决定自己的行动时,能够知道其是否符合党章,知道其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历史经验证明,有了一部好的党章,并得以施行,对于巩固党的纪律有着重要意义。
四、战胜党内动摇及各种危害分子。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党章是保障党在政治、组织上的纯洁性的重要武器。
综上所述,党的各级组织和全党同志都要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五篇: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摘 要]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而影视文化作为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在现代文化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了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关键词] 文化产业;影视业;地位;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文化产业包括了传媒、影视、娱乐、旅游、教育、游戏、网络服务、音乐、戏剧等行业。影视业是一个庞大而综合的产业链,优先发展影视业将会迅速带动我国整个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产业具有无污染、高附加值等特点,代表文化产业的影视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文化管理的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难看出影视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一、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
1.影视产业是整个文化产业的支柱
在世界排名前10位的传媒集团中,九个都涉及到影视业。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飞速发展,增长速率维持在20%以上;在2011年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中,游戏、动漫产业占比较高,分别为44%和27%,电影产业占比23%。另据数据显示,2011年,北美地区电影票房占全球市场30%以上;中国2011年票房收入保持30%的高速增长,票房总额20亿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2.影视产业是整个文化产业的核心
影视产业对其他的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联动作用。如大连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通过影视产业的宣传可以积极开发影视旅游。同时通过统筹规划影视产业带动体育、音乐等产业的发展。中国影视产业已经树立了经济效益观念,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策划开始再到宣传发行,最后是延伸到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如最近比较流行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该动画片的不断热播,与之相关的产品层出不穷。如玩偶玩具、图书画册、舞台剧、手机游戏等衍生品也同时推出市场,这些相关产品的交叉销售,互相促进,促使了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3.影视业是广众消费
影视业的受众是人,影视业文化对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塑造性。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影视,如电视节目、网络游戏、体育比赛等,这些影视业的组成部分时刻到在我们的身边。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产品,以电影电视为传播媒介的影视文化不仅在传媒文化、艺术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都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影视文化也会逐步走向全球化,影视业未来的发展更具发展空间,服务的受众会更加全面,那么人们对影视文化的消费也会日趋大众化、市场化。
4.影视业的广泛影响
优秀影视产品的诞生,不仅直接带动消费,而且还会对文化生产产生反作用力。消费范围的扩大,次数的增加,从而推动了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影视业文化的消费可以优化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文化消费质量和文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效率,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影视业文化消费作为文化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影视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反向的推动影视业的发展。影视业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链延伸、促进其他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优化文化消费的结构、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未来的发展趋势
1.影视产品的优质化
影视业包含了很多影视产品,所以影视产品的质量是发展影视业的核心。例如电影行业,要从影响影片质量的因素着手,首先电影故事情节是电影的核心,有创意的剧本使电影更具吸引力。其次,演员的演技水平对剧本人物的演绎有着重要作用,选择大明星、大导演对电影的质量起着一定的保证作用;第三,电影的制作技术是影响电影产品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电影制作技术已经成为电影产业新的刺激点,将技术变成电影欣赏的内容,给观众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效果,比如《阿凡达》把技术和电影内容叙事做到和谐统一,通过3D技术增强了剧情对消费者心灵的冲击力。
为了生产出更好的影视作品,企业要抓住深化体制改革的契机,确定合理的市场地位和消费群体,生产出更多的符合大众需求的影视作品。同时,影视行业的管理部门也要贯彻落实政府的政策,提升行业的管理水平,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增强电影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要实时监督影视市场的发展和规范,对于宣传不良信息的企业和违法违规的企业要及时上报,由上级文化部门进行查处和打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影视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电影产业的商业化,旅游业主动寻求影视合作,整合双方的营销传播渠道,相互合作,拉动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促成合作。旅游业具有更加丰富的品牌文化内涵,影视剧情与拍摄地旅游资源的结合,会使影视剧中的文化注入旅游地场地、风景之中,提高其知名度,增添了文化内涵。最终,随着相互合作的逐渐成熟,影视与旅游的结合,将会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结合,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具有无穷的力量。其实也是一种能容纳足够多创意的平台。正因为文化产业自身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所以它产生的立体辐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部电影、一本书都能够衍生出无数相关产品,带动整条产业链的运行。以打造影视剧带来的旅游品牌为契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并进行包装策划,从而焕发新的生机。现代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节奏快,休闲时间比较少,所以消费者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比较大。而电影产品是文化产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所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抓住观众的消费需求特点,提高首轮票房收入,获得较好的口碑,以便发展后续的产品开发和产业链的延伸。同时,旅游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决定了它不会被动的坐等机会,而是会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寻求与影视制作方的合作,借助影视的传播效应,为旅游业进行全方位的营销整合。影视作品与旅游业的这种在合作中形成的良性互动,可以全面打造旅游地的品牌。
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古长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荆轲、廉颇、蔺相如,董仲舒,刘备等诸多著名历史人物。尤其是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丰厚,留下了众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历史遗址和遗迹,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李大钊纪念馆、一二九师司令
部旧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点)120余处。《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新儿女英雄传》、《平原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白求恩》、《青春之歌》、《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一部部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影片,均取材和拍摄于河北。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以河北影视集团为龙头的全省各类影视制作单位积极投身电影创作生产当中,主创和参与拍摄了《西柏坡》、《戎冠秀》、《谁主沉浮》、《少奇同志过渭水》、《亲兄弟》、《英雄黄骅》、《骏马少年》等一批红色经典电影。作为领衔联合出品方之一,河北影视集团还加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献礼大片《辛亥革命》的拍摄制作,电影精品力作的品牌效应正逐步显现。在社会效益凸显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愈加明显,2010年全省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50%,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3.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多元拓展
(1)数字技术对影视产业的“全方位”推动
随着数字技术的推进,数字技术化在我国逐渐成为热点概念,具体包括数字出版、数字学习、数字游戏、数字影音和网络服务等内容。针对数字电在中国市场的需求,我国政 府从投资环境、税收优惠和技术进步上给予支持。2008年8月,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开始运营,从电影的拍摄制作、发行和放映等技术环节实现数字化。2012年由天津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的《爱开始的地方》和浙江天鹏传媒有限公司投资的《秘密花园》的两部数字电 影开机,拍摄期一个月,预计年内上映。此外,新型数字电影放映厅的模块化运营打破了传统影院的单一模式,更大限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娱乐消费需求,为电影业的蓬勃发展提供规模灵活、拍摄制作周期较短、院线支持和投资回收快等优势。(2)网络新媒介与影视传媒的 “全业务”布局
近几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周期,从土豆、优酷、迅雷、酷6几家称霸发展到2011年的17家在线竞争的局面,播放覆盖人数达到3.4亿,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媒体模式。网络新媒介的可观效益不仅吸引了资金的投入,也提高了影视作品的版权收益,从而在营销和展出等环节促进我国影视业的发展。同时,为抢占市场份额和不断负重的运营成本将网站间从恶性竞争推动到战略整合阶段。2012年3月土豆和优酷两大视网的合并未能实现独霸天下的梦想,但是推动了影视行业的整合和改革。网络视频作为播放主流介质之一,网络版权日益成为影视作品收益的主要部分,也是网站运营的主要成本和网络监管的难题。2010 年开始,相关部门加大网络盗版的管理和处罚,网络 版权的争夺已经成为视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马蕾韩国影视业的发展及启示北京观察2005
【3】康燕.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方向与策略选择[D].复旦大学 2010
【4】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