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

时间:2019-05-13 09: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

第一篇: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

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

团市委学校部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不断推进,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热,并呈现持续升温状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分析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判断标准,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大学生 流行文化 选择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热并呈现持续升温状态。从客观上讲,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而主观上则存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不断需求,这使得流行文化以一种强大的诱发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也将深刻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走向。本课题对异军突起和蓬勃发展的流行文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调查从中分析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判断标准,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二)概念辨析流行文化,又称为普及文化或大众文化,是指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吸引一般大众或最为一般大众所喜爱和热烈追随的人类行为的结果或意识。其主要功能是娱乐,也可以用来指单个的文化产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形象。形象由服装、发型、饰品等表现构成,这是流行文化作用于社会人群的外在体现。

2、语言。语言是特定群体形成最重要的符号,流行文化中的概念、价值等通过它都能找到最完整的表达。

3、行为方式。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偶像崇拜、网游等。

4、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社会人群对客观对象的效用、作用和意义的认可和判断。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7份,有效率为91.4%。问卷调查的对象涵盖了部分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本专科学生,其中男生241人,占52.7%;女生216人,占47.3%。

二、对大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流行文化形式

(一)网络文化的持续热潮显示大学生的交流意识网络文化是人们在网络信息的世界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我们调查发现,网络文化在所有流行文化形式中对大学生影响最为巨大,有的大学生认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据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上网群体在全体网民中占21%,高校上网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10%递增到现在的95%以上。上海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达到30万,44.3%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0—20小时,每周上网5—10小时的占29.7%,20.4%的同学每周上网20小时以上,其余的同学每周上网5小时以下。从上网内容来看,大学生网民在交友聊天、看新闻、查找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网络游戏、跟帖灌水和网络影视等任务项选择中,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其中网络聊天是同学们上网的首选,比例高达83.1%。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还形成了特殊的网络流行语,不少用字母、数字代替汉字的新名词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从上网时间上看,网络游戏、交友聊天和查找信息超过其他任务项,居于前三位。而大学生上网场所选择依次是在网吧(34.8%)、宿舍(29.5%)、学校(25.2%)、其他(4.8%)。在选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中有86%的同学把上网场所选在网吧。一个接受访问的大学生说:“到网吧玩游戏,才能感受到对手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脚戏。” 手机短信则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延伸。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中手机拥有率已超过90%,短信成为大学生主要而便捷的沟通方式。短信之所以流行,首先由于发短信价格比较低,一般来说不超过0.1元/条,其次短信联系便捷实用,此外短信还让大学生将一些不方便用语言表达的话变成了文字,并且能够保存下来。有人将手机称为“第五媒体”,那短信文化就是其最主要的传播内容。

(二)平民文化的一夜崛起显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忽如一夜春风来”,一首被业界人士认为是垃圾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网络歌手杨臣刚一夜间火了,几张毫无美感的照片让芙蓉姐姐一夜间红了,一段##体验的告白让木子美成为最受追捧的“博客”,几个普普通通的爱唱歌的“超级女声”更是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这其中有着相同的本质,那就是平民文化的崛起。平民文化也被称为草根文化,有人还称之为“低俗”文化,即“门槛低、通俗”的合称。从《幸运52》到《开心辞典》,从《挑战主持人》到《绝对挑战》,从《梦想中国》到《星光大道》,在这些央视收视率排在前面的王牌节目中,我们不难看到一种共性——那就是都有平民参与其中,并且取代明星成为节目的主角,这恰恰能够更好地印证“平民主导娱乐”的新主张。在我们的调查中看到,大学生认为平民文化的崛起是流行文化的“风向标”。在平民文化的崛起过程中,大学生始终是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重要的推进者。从网络歌曲、博客、“超女”这三个被认为是平民文化崛起的代表来看,网络歌曲的创作者往往是大学生,《大学自习室》就是其中的杰作,而《丁香花》本身就是一首校园民谣;“博客”的代表芙蓉姐姐本是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校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校漂族”,但因为清华、北大学生在校园BBS的强大宣传攻势下一举成为网络明星;“超女”更不用说,前三强选手都是高校在读大学生。调查中发现,有75%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或了解“超级女声”,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这档节目。不可否认,平民文化取代精英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走向是一致的,它的崛起意味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三)外来文化的广受追捧显示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是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穿着耐克、看着哈里·波特长大的。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图书影视文化、节日文化、快餐文化、服饰文化等多个文化领域,并且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追捧。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吃过洋快餐;在对运动品牌的知晓度中,耐克和阿迪达斯高居前两位;在节日文化调查中,选择过情人节的大学生占到了54%以上,而选择过圣诞节的达到了72%;有24.2%的同学坚持名牌服饰才是他们的最终选择,而这些名牌大都来自国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外来文化的来源主体也在发生改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外来文化主要发源于欧美,而新世纪以来韩日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形成了独特的“哈韩”、“哈日”一族。其中韩国与中国同受儒家文化熏陶,大学生对于“韩流”更加容易接受。据调查,看过或了解韩剧《大长今》的大学生达到78%,而近期在央视播放的韩剧《加油!金顺》也广受大学生欢迎。近几年跆拳道协会在高校的流行和普及也是“韩流”对大学生活影响增强的有力明证。外来文化的广受追捧反映出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在不断增强。

(四)社团文化的日益繁荣显示大学生的归属意识高校社团是指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在高校中的繁荣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社团文化。截止2004年6月,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共有 1276个,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文娱体育、兴趣爱好、志愿服务、综合七类,比较2000年5月份统计数量712个,增加了80%。根据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大学生是或者曾经是社团成员,而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达到了74.3%。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而一些有较强专业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瞩目。此外,一种新型的网上社团也正在悄然兴起,占总数的1.5%。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是一种“圈子文化”。它指的是社会阶层内部的一些人群源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品性而聚合成一个小圈子所形成的文化,也被称为“小众文化”,如高校中的“国际标准舞协会”、“欧洲电影俱乐部”、“DV爱好者协会”等等,他们围绕这些兴趣爱好形成一个个“小圈子”,有各自的活动地点和交流模式,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社团文化的日益繁荣显示出大学生强烈的归属意识。如果扩展开来,还有一些“圈子文化”不是以社团组织形式存在的,但是也具有了社团文化的模式。如一些大学生在节假日共同出行,节伴做一回“驴族”;还有的大学生进行一些刺激的极限运动,包括滑板、攀岩、蹦极、野外生存、越野等等,这些也形成了一种“圈子文化”,圈子外的人是很难进入其中的。流行文化中以社团文化为代表的“小众化”板块,虽然参与人数并不庞大,但却是更大范围内的大众流行文化策源地,其影响力不可忽视。

三、大学生选择流行文化的特征表现

(一)大学生对流行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调研发现,大学生对流行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18.5% 和33.5% 的同学分别表示“非常乐衷”或“比较乐衷”追求流行文化。其中,14%的大学生反映自己身边有很多追随流行文化的人,他们会根据流行趋势的不同购买不同的衣服、饰品,调整发型和发色,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爱好。调研中,一位姓全的同学告诉我们,她的室友是个非常胆小的女生,却因为极限运动的流行而报名参加野外探险活动。经历此次活动后,室友不仅胆大了,遇事也更为冷静。

(二)大学生的流行文化选择体现群体性从性别上看,男女生对流行文化的关注点各不相同。调查发现,女生在手机短信应用方面比男生高出17个百分点,男生则在网络游戏方面比女生高出13个百分点;从年级来看,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对流行文化更感兴趣,这主要是由学业压力和思维方式造成的;从地域上看,上海生源大学生愿意将每月生活费中相对更高的比例用于追求流行文化,排在上海之后的依次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大学生,这也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程度与流行文化消费的关系。

(三)大学生的流行文化选择趋向多元化从调研中看出,基本每种流行文化形式都受一定数量大学生欢迎,大学生的流行文化选择已经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来源更加丰富,文化样式更加多元,传播速度更加快捷,流行周期更加短暂,流行文化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

(四)大学生的流行文化选择具有包容性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大学生不了解或者不接受某种流行文化形式,但是也不会表示反对。一位姓徐的同学说,他自己不会接受hiphop这项活动,但是别的同学参与其中,他也不会排斥。同时,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接受态度也是可变的。有的同学表示,以前不能接受“嘻哈”这种穿着风格,但是现在换个角度去看它,觉得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有的同学表示,自己选择某种流行文化形式只是为了了解它,而不表示就认同它。

四、大学生选择流行文化的判断标准

(一)流行文化是否具有时代性大学生喜爱的流行文化多为新颖且时代性强的文化内容,这从侧面展现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精神面貌。从韩剧《大长今》的流行可以看出,正是大长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合了时代发展内涵,从而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流行文化是否具有实用性大学生喜爱的流行文化往往可以满足某一方面需求,当然,青少年最大的需求就是娱乐。调查显示,当问及“上网的主要目的(多选)”时,有50%的大学生选择了“娱乐”;中青网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过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使不少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上网成了他们消遣娱乐、缓解压力的方式。

(三)流行文化是否体现个性特征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自我意识空前膨胀的一代,时刻希望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独生子女倾向影响了对流行文化的判断。因此,大学生所追求的流行文化也希望体现个性,展现风采,达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效果。

(四)流行文化是否符合审美需求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这体现在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中。例如,前两年大行其道的网络游戏《反恐精英》在大学生中已不再流行,时下最为热门的是一款名叫《魔兽世界》的网络游戏。同济大学材料学院的赵同学说:“相比较《反恐精英》的暴力和血腥,《魔兽世界》的画面更为唯美和精致,在故事情节上也更为丰富和多元。”可见,大学生选择流行文化不再只是单纯从娱乐角度出发,对流行文化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五)流行文化是否衍生物质产品目前,大学生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流行文化的精神和心理暗示作用,更需要实在的、可以触摸的物质产品来进一步满足其爱好。比如,大学生普遍喜爱的“超女”栏目,从音像杂志到书籍、海报等,衍生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产品,而这些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消费欲望。

五、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混淆流行文化与先进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流行文化以其快捷多变的风格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需要。有的大学生认为,流行文化既然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那么它就是一种先进文化,就应该大力弘扬。其实,这种看法混淆了流行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概念,是不正确的。流行文化本身形成时间较短,还没有足够的时间经过社会的检验。只有经过不断检验,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互相矛盾、互相制约,这种观念也是不正确的。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只是具有了各自的形式,而文化本身是相通的。比如民乐可以看作是一种传统文化,往往曲高和寡;但在歌坛流行的女子十二乐坊采用了流行的组合元素,民乐也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此外,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也是可以转化的。例如宋词在当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在宋代则是流行于民间的音乐歌词。

(二)对流行文化的选择缺乏理性思考流行文化中包含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但也包括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糟粕。部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缺乏理性思考,往往不加以选择地吸收,尤其是对外来文化全盘接纳,盲目西化。同时,舆论的过度自由、缺乏引导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意识出现偏差。例如日本漫画渗透的是“好莱坞新暴力美学的卡通诠释”,美国hiphop则表达对“自由、无拘无束”的西方精神向往,但是如果不结合实际,一味接受,则会将自身引至错误的道路上去。目前不少大学生选择的流行文化呈现幼稚化倾向,“幼稚”是当前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中一种看似反常的心理特征,尤其体现在《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日本卡通片畅销一时,在大学生中具有相当大的市场;还有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因过分迷恋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虚度了美好的青春年华。这些反映出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不愿长大”的心理需求以及满足于虚拟世界的成功而忽视了对流行文化的理性思考。

(三)大学生日常消费盲目跟着流行“跑”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大学生的消费。流行和消费天然结合,越时尚、越流行的文化产品,其商业价值含量就越高。而对一些大学生来说则是消费跟着流行“跑”,为了面子而盲目消费。调研表明,国内大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是父母,而在国外,孩子16岁后父母就不再是他们经济的主要来源。一些大学生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满足感,什么流行就买什么,甚至媲美于白领阶层的消费水准。目前这类消费因为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存在有上扬趋势。

六、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了解大学生的主观需求,共同关心大学生成长第一,要主动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了解大学生的主观需求。今年流行的“超级女声”,策划者正是因为充分研究了青年人主体性的诉求才获得了传媒上的成功——活动从海选到pK,从“想唱就唱”到“支持谁,就留下谁”,从短信决定到大众评审,无不把青年人作为活动的主角和主体。第二,大学生群体的观念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尤其是传媒应该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地表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流行文化,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主观需求,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对所热衷的流行文化的认识,很大部分是源自于直观的时尚画面或动感的艺术题材。走进资讯时代,传播媒介为流行文化的广泛与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一些不负责任的传媒对消极颓废的文化传播很容易把大学生引上歧途。如日本卡通片《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日本国民认为日本的青少年不应受这种教育,而一些不负责任、受利益驱动的国内媒体却大量引进,丝毫没有考虑到负面效应。

(二)借鉴流行文化有益成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第一,要借鉴流行文化的有益成果,让流行文化为我服务。在美国大受好评的《美丽心灵》,以及现在热播的青春励志片《大长今》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都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目前有关部门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尝试,努力弘扬流行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走进了课堂,周杰伦的《蜗牛》被收入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罗大佑歌曲《现象七十二变》入选新版《大学语文》,团中央组织开展的感动短信大赛也同样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这些尝试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第二,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在调查中,一个接受访问的大学生说:“我平时主要娱乐就是去上网。在网吧泡上一天顶多只花十几元,比在其他地方自在多了;其他娱乐项目费用较高,我们消费不起。”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流行文化也是从自身需要和可能出发的,而这也反映了我们提供给大学生的文化选择还不够丰富,一些文化项目由于没有从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和可能出发而远离大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更是极为有限。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现高校文化特色第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保守思想,发展青年个性,通过人文讲座、社会实践、学术科技、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从多方面营造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给学生打造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第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弘扬高雅文化的主旋律,让高雅艺术筑起校园文化的殿堂,在追求趣味性时不断强化知识性和思想性,努力使高校校园文化成为大众文化中的精英文化。第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自身特点,凸现文化特色。高校要正确处理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提炼大学精神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理想精神的浸润、师生之间的交流、优美的校园风光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激发大学生潜心向上,报效祖国的热情,培养大学生浓厚的文化底蕴。

(金梅、张漪、李子、孔得懿、陈立俊、李文亮、

范正飞、邓丹萍、钱晨、乐明明、魏俊璟)

领导点评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成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各种文化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把它上升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战略高度,不断提高文化育人的水平,不断拓展文化育人的渠道和空间,营造更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该调研报告详尽地分析了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判断情况,从校园流行文化这个视角透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况,为我们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一步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

——团市委副书记 徐枫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看法

摘要:流行文化意指流行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中国古代没有对应词,只有像时尚般的相似词。流行文化的内容主要由散播文化制品的工业来塑造并传播,例如电影、电视、出版社等媒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不断推进,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热,并呈现持续升温状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分析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判断标准,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关键词

大学生 流行文化 选择

流行文化在这个时代具有很多特点,例 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流行文化随着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主义的传统文化形式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理解的东西】,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

一、研究目的

(一)研究目的

随着大众传媒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广泛,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逐渐形成不断升温的状态,从客观上讲,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而主观上则存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不断需求,这使得流行文化以一种强大的诱发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也将深刻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走向。本课题对异军突起和蓬勃发展的流行文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调查从中分析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判断标准,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二)概念辨析

流行文化,又称为普及文化或大众文化,是指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吸引一般大众或最为一般大众所喜爱和热烈追随的人类行为的结果或意识。其主要功能是娱乐,也可以用来指单个的文化产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形象。形象由服装、发型、饰品等表现构成,这是流行文化作用于社会人群的外在体现。

2、语言。语言是特定群体形成最重要的符号,流行文化中的概念、价值等通过它都能找到最完整的表达。

3、行为方式。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偶像崇拜、网游等。

4、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社会人群对客观对象的效用、作用和意义的认可和判断。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7份,有效率为91.4%。问卷调查的对象涵盖了部分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本专科学生,其中男生241人,占52.7%;女生216人,占47.3%。

二、对大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流行文化形式

(一)网络文化的持续热潮显示大学生的交流意识

网络文化是人们在网络信息的世界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我们调查发现,网络文化在所有流行文化形式中对大学生影响最为巨大,有的大学生认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据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上网群体在全体网民中占21%,高校上网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10%递增到现在的95%以上。上海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达到30万,44.3%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0—20小时,每周上网5—10小时的占29.7%,20.4%的同学每周上网20小时以上,其余的同学每周上网5小时以下。

从上网内容来看,大学生网民在交友聊天、看新闻、查找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网络游戏、跟帖灌水和网络影视等任务项选择中,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其中网络聊天是同学们上网的首选,比例高达83.1%。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还形成了特殊的网络流行语,不少用字母、数字代替汉字的新名词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从上网时间上看,网络游戏、交友聊天和查找信息超过其他任务项,居于前三位。而大学生上网场所选择依次是在网吧(34.8%)、宿舍(29.5%)、学校(25.2%)、其他(4.8%)。在选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中有86%的同学把上网场所选在网吧。一个接受访问的大学生说:“到网吧玩游戏,才能感受到对手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脚戏。”

手机短信则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延伸。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中手机拥有率已超过90%,短信成为大学生主要而便捷的沟通方式。短信之所以流行,首先由于发短信价格比较低,一般来说不超过0.1元/条,其次短信联系便捷实用,此外短信还让大学生将一些不方便用语言表达的话变成了文字,并且能够保存下来。有人将手机称为“第五媒体”,那短信文化就是其最主要的传播内容。

(二)平民文化的一夜崛起显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平民文化也被称为草根文化,有人还称之为“低俗”文化,即“门槛低、通俗”的合称。从《一站到底》到《超级先生》,从《爸爸去哪儿》到《我是歌手》,在这些收视率排在前面的王牌节目中,我们不难看到一种共性——那就是都有平民参与其中,并且取代明星成为节目的主角,这恰恰能够更好地印证“平民主导娱乐”的新主张。在我们的调查中看到,大学生认为平民文化的崛起是流行文化的“风向标”。

在平民文化的崛起过程中,大学生始终是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重要的推进者。从网络歌曲、博客、“超女”这三个被认为是平民文化崛起的代表来看,网络歌曲的创作者往往是大学生,《大学自习室》就是其中的杰作,而《丁香花》本身就是一首校园民谣;“博客”的代表芙蓉姐姐本是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校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校漂族”,但因为清华、北大学生在校园BBS的强大宣传攻势下一举成为网络明星;“超女”更不用说,前三强选手都是高校在读大学生。调查中发现,有75%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或了解“超级女声”,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这档节目。不可否认,平民文化取代精英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走向是一致的,它的崛起意味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三)外来文化的广受追捧显示大学生的开放意识

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是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穿着耐克、看着哈里·波特长大的。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图书影视文化、节日文化、快餐文化、服饰文化等多个文化领域,并且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追捧。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吃过洋快餐;在对运动品牌的知晓度中,耐克和阿迪达斯高居前两位;在节日文化调查中,选择过情人节的大学生占到了54%以上,而选择过圣诞节的达到了72%;有24.2%的同学坚持名牌服饰才是他们的最终选择,而这些名牌大都来自国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外来文化的来源主体也在发生改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外来文化主要发源于欧美,而新世纪以来韩日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形成了独特的“哈韩”、“哈日”一族。其中韩国与中国同受儒家文化熏陶,大学生对于“韩流”更加容易接受。据调查,看过或了解韩剧的大学生达到78%。近几年跆拳道协会在高校的流行和普及也是“韩流”对大学生活影响增强的有力明证。外来文化的广受追捧反映出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在不断增强。

(四)社团文化的日益繁荣显示大学生的归属意识

高校社团是指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在高校中的繁荣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社团文化。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共有 1276个,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文娱体育、兴趣爱好、志愿服务、综合七类,增加了80%。根据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大学生是或者曾经是社团成员,而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达到了74.3%。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而一些有较强专业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瞩目。此外,一种新型的网上社团也正在悄然兴起,占总数的1.5%。

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是一种“圈子文化”。它指的是社会阶层内部的一些人群源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品性而聚合成一个小圈子所形成的文化,也被称为“小众文化”,如高校中的“国际标准舞协会”、“欧洲电影俱乐部”、“DV爱好者协会”等等,他们围绕这些兴趣爱好形成一个个“小圈子”,有各自的活动地点和交流模式,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社团文化的日益繁荣显示出大学生强烈的归属意识。

如果扩展开来,还有一些“圈子文化”不是以社团组织形式存在的,但是也具有了社团文化的模式。如一些大学生在节假日共同出行,节伴做一回“驴族”;还有的大学生进行一些刺激的极限运动,包括滑板、攀岩、蹦极、野外生存、越野等等,这些也形成了一种“圈子文化”,圈子外的人是很难进入其中的。流行文化中以社团文化为代表的“小众化”板块,虽然参与人数并不庞大,但却是更大范围内的大众流行文化策源地,其影响力不可忽视。

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网络的普及与通讯手段的进步,使得每个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评论,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参与评选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节目、超级女生优胜者等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民主精神。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现代观念。大学生是一个很容易接受流行文化的群体,他们在流行文化中感悟着时代精神,同时,大学生所参与的手机短信,网络聊天,网上博客等流行文化形式,也已经使他们感觉到当今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特征。3.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流行文化涉及面比较广,领域较多,大学生参与其中,能扩展自己知识面。例如,韩剧日剧的流行,使他们了解了韩国日本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方式,再如,网络文化的盛行,使他们增强了电脑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改善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使得大学生责任感缺失,道德滑坡,诚信观念缺乏。流行文化是一个大杂烩,它蕴涵多种因素,有精华也有糟粕,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年龄、资历、经验等因素影响,相对缺乏判断力与自控力,往往会耽于娱乐而忘却了法纪、道德的约束。比如网络中的一些谩骂侮辱之词不经意间就会蔓延到日常生活之中,这导致有的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可能会表现出责任感缺失,道德滑坡,诚信观念缺乏等现象。当代流行文化使得大学生过于追求一些轻的、软的、平俗的东西。当代大学生更喜欢娱乐,喜欢轻松,综艺节目、网络聊天、电子游戏等成为他们的主要消遣方式,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人人网,还有日韩明星等。很多人政治意识淡漠,对经典文本感到陌生,习惯了从网上搜索各种资料,然后收为己用。在很大程度而言,他们靠近了流行文化,却疏离了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3当代流行文化导致大学生的功利心加重。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功利观念在大学生中极其盛行,使得大学生功利心过重。对于各种活动首先想到是是否对自己现状有利,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利。大部分的大学生参加活动仅仅为了加分,入党仅仅为了找工作,功利心过重。甚至有些大学生放弃学习的时间到处打工,美其名曰是为以后找工作积累经验。

四.高校则相应的成为我国流行文化实践的重要阵地

(一)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挑战。一方面流行文化具有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形成全球意识、拓展学校的教育资源,繁荣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与健康成长、刺激了大学生高消费行为、腐蚀了大学生的思想意志。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流行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周围的社会环境;不断革新的现代传媒技术强化了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们的视听感受,满足了大学生心理需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流行文化发展。在规范流行文化自身的发展同时,通过从流行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文化人格,达到发展流行文化,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综上所述:大学生和流行文化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促使二者关系良好的发展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就大学生我们本身而言,强甄别、判断流行文化优劣的能力,努力利用流行文化的优势因素来提升自己,而力争避开其不利的影响;对流行文化的策划、制作者而言,不能仅仅考虑商业利润,还要考虑到流行文化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对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应该改变观念,以虚心的态度深入了解流行文化,以学术的眼光关照流行文化,并对学生进行流行文化教育,使他们增强识别力。这样,大学生和流行文化就能互相很好的融合、发展下去。

第三篇:新闻的判断与选择

第三讲 新闻的判断与选择

记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能否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发现和判断新闻,是衡量一个记者是否优秀的重要尺度之一。记者发现和判断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悟性,业界将其称为新闻敏感性,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要准确地发现和判断新闻,前提是要了解判断和选择新闻的标准。这也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课题。

新闻的判断和选择,总的来讲,主要依据三个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政治标准,三是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客观事实只有既具备新闻价值,又具备宣传价值,又符合媒体自身特点,才能最后成为可供媒体传播的新闻。

一、新闻价值标准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的概念大约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它是美国社会新闻商品化的产物,是在美国社会新闻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但是西方的新闻学者并没有给“新闻价值”规定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在大量新闻传播实践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我国学者关于新闻价值的概念主要有四种学说:客观说、主观说、效果说和综合说。

客观说: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或各种素质的总和。

主观说:新闻价值是传播者用以衡量事实成否成为新闻的标准。

效果说: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后最终所取得的社会效果。

综合说是将以上的学说糅合在一起。

我比较认同的是客观说。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辞典》采用的也是这一学说。它关于新闻价值的解释是: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二)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我国新闻学术界对于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进行过很长时间的研究,认为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五个要素。

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或价值大小,可以通过这几个要素来判断。

1.时新性

这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根据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只有新鲜的事实,才有可能具有新闻价值。“世界上最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就是昨天的新闻”——这是在传媒界广泛流传的一条真理。

也有的教科书将新闻价值的这一要素称为时效性,我认为是有失

偏颇的。时新性包括两层意思,即内容新、时间新,时效性指的只是时间新。

⑴内容新。你传播的新闻事实是鲜为人知的、新奇的。有人说记者,“惟恐天下不乱,惟恐政治平淡,惟恐国民懒散,惟恐没有灾难,惟恐名人圈子不出倒霉蛋。”此话虽然不无贬义,但也指出了记者的职业特性。内容新,说白了就是内容具有反常性。如前段时间爆出的北京大学的一个保安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的新闻,内容就具有反常性。

西方新闻界有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尖叫原理”,就是你报道的新闻要反常理,看了能让人发出尖叫声。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西方记者普遍认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他们往往通过煽情的故事以及炒作名人和丑闻,抓住受众的眼球。“尖叫原理”对我国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也有一定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⑵时间新。也就是时效性。一条新闻,报道的时间距离事实发生(变动)的时间越近,就越有新闻价值。有些获奖新闻,就是以快取胜的。如消息《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报道的是我国射击选手许海峰获第23届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第一块金牌的事。这一成绩是1984年7月29日上午11时10分创造的,新华社记者发稿比路透社、美联社快了15-20分钟,因此荣获全国好新闻特等奖。另一则获奖消息《金浦机场今天下午爆炸》,报道的是1986年9月14日下午3点12分汉城金浦机场候机楼一楼发生爆炸的情

况,当时我国记者第一个赶到现场,目击被炸毁情境,仅用48分钟就发出了这条消息,比世界其他媒体都要快。

当然,新闻的时效性除了受采编人员素质、编采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外,与媒体自身的新闻周期也有一定的关系。以报纸为例,日报(早报)昨日新闻,24小时;晚报当日新闻(12小时);周报(本周新闻,一周,比如《视听之友》。

新闻周期长这一特点,使周报在拼抢时效性上具有先天不足,所以在新闻的选题上,更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对事件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 有些重要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就得旧闻新作,这就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由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是:可作为借口的事。新闻由头的概念,并不是“新闻”与“由头”的释义的简单相加,它是指重要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引子。

新闻由头通常可以是一次会议、演讲、活动、展览开幕、法律或政策的颁布、通过或否决,等等。大多数会议的召开,会议本身不应该成为新闻报道的重心,但可作为报道另一条公众更为关注事件或发展的新闻由头,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要今天报道这件事情。

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万里长城三分之一湮灭》。

本报讯(记者宋丽叶)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人为破坏,象征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万里长城目前已有三分之一不复存在。8月3日,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率“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考察团在秦皇岛宣传时透露的这一信息,颇令人震惊。

这篇消息就是以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率“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考察团在秦皇岛宣传这一活动为由头,报道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信息——万里长城目前已有三分之一不复存在。

此外,社会发展趋势性报道、社会问题报道等解释性或趋势性新闻报道,也需要一个时效性较强的新闻由头。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昨日获悉”不能作为新闻由头。因为新闻由头应该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而“记者昨日获悉”所传达的却是记者获悉事实的时间,而非事实发生的时间。记者必须回到事实中去,密切关注事实新的变化,从中去寻找新的由头。

2.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意义也是多方面的,如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对读者的教育意义、认识意义、娱乐意义等等。一般来说,新闻事实与受众及其现实生活的关系(包括广度与深度)越密切,这条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新闻价值就越大。重要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衡量:

A对人的影响程度和受影响的人的数量的多少; B对社会影响时间的长短、影响空间的大小。3.显著性

这是指新闻事实具有不同一般、超出一般的性质。显著性通常表现在人物或地点或事件著名。

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名气越大,新闻价值越大。这种名人包括政要、富豪、明星(杨澜来燕山大学演讲)、专家、学者(哈佛神学院院长辞职)等等。

虽然美国宪法说,人生而平等,但是新闻报道中,美国总统的曝光率远远超过其他普通人。山区办小水电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闻,但在威虎山区办起小水电的报道,却由于“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引人关注。

关于显著性,西方新闻界曾流行这样一个“新闻数学公式”: 1.平常人+平常事=0 譬如以游泳为例。平常人下水游泳,即平常人加上平常事,算不上有价值的新闻。

2.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同样是游泳,如果游泳者的身份比较特殊,如毛泽东、邓小平畅游长江,就构成了有价值的新闻。

3.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这意味着普通人也能成为新闻人物。例如,我报道过的山海关一位小学教师,到冰河中救人。

另外,我再附加一个:不平常人+不平常事=大新闻。比如奥巴马访华。4.接近性

这是指受众因为和事实有某种关联而产生的亲近感。现在,传媒界出现了一种向着区域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其重要原因就是受接近性这个新闻价值要素的影响。又比如我曾经供职的燕赵都市报,继在唐秦地区创立冀东版后,目前又要在保定、沧州、衡水一带地区创立冀中版。

接近性主要包括地理、职业、年龄和心理上的接近等。地理上的接近:读者一般最关心的总是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对他的影响更加直接。这就是为什么有了全国性的报纸和电台、电视台,还要有各级地方报台的原因之一。

职业上的接近:受众的职业习惯、职业感情,使得他们对有关本行业的新闻报道尤感兴趣。农民和农村干部,必然会更加注意农业报道;有关企业改革的新闻,则更容易引起工厂职工的注意。这几年各种行业报纸兴旺发展,也就是为了满足不同职业、专业读者对新闻的不同需求。

年龄上的接近:读者的年龄层次不同,在追求、爱好、要求上,也是不大相同的。人们对自己同一年龄层次所发生的事情,自然就更加关心。《中国青年报》和其他青年报刊,大量报道的是青年人的活动和青年人关心的事情。《中国少年报》和其他少年报刊,《中国老年报》和其他老年报刊,也都是分别围绕少年、老年的年龄层次去采访新闻的。

心理上的接近:心理属于人的内心世界,心理上的接近,主要是在感情上接近,也包括好奇心理的接近。这就要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要能够同广大受众的喜怒哀乐共鸣,能够适应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上述地理、职业、年龄上的接近,往往都和心理上的接近相联系。

心理上接近,往往能产生一种特有的魅力和吸引力,以至突破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虽然这个比赛远在万里之遥,但是,我国的受众却非常关注,因为那一届我国派出了庞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这次世界体育盛会。又如,上海市的蔬菜供应问题,虽然对外地的一般读者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但是对远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不少读者,却有新闻价值,因为那里有好几万上海支边青年,他们自然关心上海的情况。

再比如,中国人在获悉日本核辐射事件新闻时,最关注的是这件事对中国有多大的影响;

又比如911事件,不同国家的人获悉这一新闻时感受也截然不同。美国人把911比作六十年前的珍珠港事件,俄国人把911比作德国法西斯二战期间的闪电战,日本人则说,“911在人类历史中投下了比原子弹更具破坏性的后果„„” 5.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足以动人情感的素质。它主要是从事实对读者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来判断其价值的。

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奇异现象和人情味。各种奇异的现象是有趣味的。因为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奇特现象或异常变动,都会对人产生一种吸引力,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采写的新闻中的趣味性,应该满足读者心理上的健康的合理的需要,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增长知识、培养他们心中美好的感情,调节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比如,1997年,抚宁洋河大桥曾发生“蛾满为患”奇事。成千上万只蛾子聚集在桥面上,使过往车辆无法行驶。我在报道这个奇异 的现象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引用了有关专家的看法,揭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使《抚宁洋河大桥出现“蛾满为患”奇事》这条的新闻,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获得了全国晚报好新闻奖。

各种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情也是有趣味性的。我们的新闻报道要让读者喜闻乐见,就不能不重视新闻中的人情味这个重要因素。实际上只要在正确人生观的指导下,那些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天灾人祸,那些人生历程中的种种曲折、坎坷、磨难,那些人际间的交往、友情、爱情,以及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文化娱乐、风俗民情等等,往往都会成为富有人情味的报道内容。浙江金华以捡破烂为生的张洪斌夫妇收养二十多个弃儿的报道,一经出现于当地传媒,全国即有15家报刊转载,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我至今还记得张洪斌夫妇的一句话:“我们连破烂都要拣,更别说这些活生生的孩子了„„”正是这种淳朴、圣洁的人间真情,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很短时间内,数以千计的信件和捐款,从全国各地既往报社,寄往张洪斌所在的五里亭。这个报道为什么能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冲击波?

刚才我们讲了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重要性、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一个事实对这几项因素包含的越多,其新闻价值就越高,越值得报道。

二、政治标准

这是记者选择新闻事实的又一个标准。新闻政策是政治标准的具体体现。

1.新闻政策

新闻政策,就是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它包括党和政府就新闻宣传工作作出的决定、决议、指示,党中央领导同志和宣传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讲话、专文、批示等。

这是首先从政治上来衡量新闻事实,判断某个事实在政治上的利害关系怎样。我们刊播的新闻,必须符合政治标准,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政治标准,那就是大的原则性的问题。

在我国,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应该包括:

1.坚持党性和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比如前段时间的***事件,2.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条例。比如蓝印户口。3.合乎风俗人情、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如《关于切实把握民族宗教宣传正确导向的通知 》规定,广播影视民族宗教宣传要特别注意的7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容易引发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反感的问题,要慎重把握。如伊斯兰教视猪为不洁之物并禁食猪肉。4.维护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

江泽民同志对此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既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宣传价值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闻宣传思想会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这种新闻宣传思想最终体现在宣传的社会效果上,就是宣传价值。

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不同时期的宣传思想,决定不同的宣传价值。

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一致性——这是指新闻报道与党的政策、主张和中心工作保持一致。在一个时期,党和政府实行一定的政策,都有一个中心工作或工作的侧重点。自然,党的政策和中心工作就是全党的大事,是一个时期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采写的新闻,只能有利于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党的中心工作的完成,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计划的实现,而决不能干扰、妨碍党的政策和中心工作。

前苏联著名记者鲍里斯·波列伏依曾经在《永志不忘》一书里,谈过他的记者生涯中的一件事情。那是卫国战争期间,在采访库尔斯克战役的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位“无脚飞行员”。就在他采访的当天,这位“无脚飞行员”击落了两架敌机。经过深入采访,波列伏依掌握到大量生动感人的材料,并很快写出了一片特写。正巧,当时有位记者要回莫斯科,波列伏依便托他将稿件带回《真理报》编辑部。几天以后,这位飞行员荣获了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而“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特写却没有发表。这是为什么呢?《真理报》主编的批语是:“这篇特点‘很有意思,但现在发表不适时’。”主编进一步向波列伏依解释说;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为了转移视线,戈培尔(当时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现在大肆叫嚷,说什么俄国军队已一蹶不振,俄国人已奄奄一息,已经将最后的预备队投入战场,老人、小孩、未治愈的伤员,统统被投入战场。在敌人这样的鼓噪下,我们发表介绍“无脚飞行员”事迹,显然是“不适时”的。波列伏依听了这些情况,也认识到确实是“不适时”。

上面这种“不适时”的思考,就是一种政治上的权衡。就这篇介绍“无脚飞行员”事迹的特写来说,无疑是颇具新闻价值的;对于正在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苏联人民,这样的报道将会起到极大的鼓舞、激励作用。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必须考虑报道之后的效果,要权衡政治上的利与弊。如果当时不作这种政治上的权衡,轻易地发表了这片特写,那就必然给德国法西斯提供舆论上的“炮弹”,以致造成对苏联人民非常不利的后果。

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新闻事实既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又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时期的新闻宣传思想,往往也体现在典型性的报道上。例如1994年我在电台曾经采写的见义勇为英雄王占山的报道,之所以能够受到市委的重视,就是因为契合了市委在当时那一个时期所要着重强调的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针对性——我们的新闻宣传思想,既是根据党的政策和中心工作制定的,也是根据社会实际和群众的思想实际制定的。记者选择的新闻事实,越是能够回答社会生活中的出现的问题,越是能够触及读者的思想实际,就越是能够表达新闻宣传思想的实质。

时宜性——新闻要讲实效性这是肯定的,不过,新闻的时效性也要从政治上考虑,要讲究时宜。这也就是为什么新闻有抢有压,该抢则抢、该压则压。

所谓时宜性,是指新闻要适合时势的需要。这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争取获得更大的宣传效益;再一种是出于宣传策略上的考虑,即如何使新闻报道对自己有利的问题。前面我们谈到的波列伏依采写的关于“无脚飞行员”的报道,也正是由于不合时宜而未予发表。波列伏依后来以这位“无脚飞行员”为原型,创作了一部著名的小说,名叫《真正的人》。

三、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我国的媒体,都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新闻报道的政治方向和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新闻传播机构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着不同的受众对象、报道侧重点或地方特点,并且承担着不尽相同的工作任务,这样,在具体的工作原则与编辑方针上,各个新闻机构又有一些不同的规定和做法。

这里,我们仅以几家报纸为例,看看对于同一个新闻事实不同媒体的不同处理方式。198年在印度举行的“尼赫鲁杯”足球邀请赛中,中国足球队以1:0战胜了阿根廷队。这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战胜世界强队,因此在报道这场比赛时,《足球》报第一版上套红刊登长篇通讯,并且配发了评论;《体育报》也在第一版上作了重点报道;《人民日报》则发了一条短新闻;《健康报》却只字未作报道。

为什么几家报纸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它们的编辑方针不同。对于《足球》报来说,它是专门报道足球运动和足球界的其他各种活动的,读者对象又是足球爱好者、足球运动员等。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比赛中战胜世界强队,这在我国足球界无疑是一件大事,读者也很希望详细了解这场比赛的幕前幕后的情况,因此,《足球》报理所当然地把这场比赛的胜利作为一条重大的新闻来报道。对于《体育报》来说,它要报道各类各项的体育运动,而足球只是其中的一项,虽然足球是比较的重要的一项,但它只是全局中的一个部分。这样,《体育报》就作为比较重要的新闻发表了。至于《健康报》,它是面向医疗卫生战线的,其基本编辑方针是为提高读者的健康水平服务,一场足球比赛的情况,和它没有多少直接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各个新闻传播机构的编辑方针不同,它们选择新闻的具体标准也是不同的。各媒体记者采写新闻,只有紧紧把握自己的新闻传播机构的编辑方针,才能做到产品对路。

四、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

记者明确和掌握新闻选择标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来正确而有效地选择新闻事实,从而采写出既具有新闻价值,又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来。这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性的一步。

实践表明:如果一条新闻能够达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和谐统一,即实现“双重价值”,那就能够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1.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的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这些要素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新闻产生增值的效果,而不是各个要素的价值简单相加的关系。我们在判断某个事实的新闻价值时,不应当孤立地看待每个要素的作用,而要综合地看待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然,一个事实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越多越好。可以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大小,是随着新闻价值要素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新闻价值要素的减少而减少的。2.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由于新闻政策标准的内涵通常体现在多方面,我们要判断某个事实是否符合新闻政策,就要从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权衡。全面权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新闻不断筛选的过程。

首先,要看是否对党和人民有利,这是最基本的一步,事关重大。只有符合政治标准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如果某个事实不符合政治标准,即使它的新闻价值再大,那也不能报道。

再者,要看是否能体现当前新闻宣传思想,看看在发表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记者要做到这一步,既要对新闻宣传思想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又要对社会状态和受众心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只有社会效果是积极的,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新闻;相反,如果对社会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这样的事实即不能成为新闻。

3.要看是否合乎自身的编辑方针。编辑方针与办报宗旨密切关联,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报纸,要着眼各自的读者对象,按不同的编辑方针取舍新闻。这关系到宣传效果,是不可忽视的。

4.要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

如前所述,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它是否具有宣传价值。这就是说,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如果某个事实没有什么新闻价值,那就根本不成其为新闻;如果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符合新闻政策,那也仍然不能公开报道。因此,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

在我们国家,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政策的根本作用,是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因此,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不过,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却不符合新闻政策。遇到这种发生矛盾的情况,那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因为我们的新闻政策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的。如果公开报道了违背新闻政策的新闻,那就只会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只会对国家不利。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记者,也是不愿意看到出现这种状况的。

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一种倾向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这种倾向主要是因政策观念淡薄而造成的。前些年,我国的河蚌育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记者着眼于大好形势,比较集中地报道了珍珠丰收的消息。应当说,珍珠丰收是叫人高兴的好事,是有新闻价值的。但是,一些外商根据这些珍珠丰收的报

道,就推测我国会急于出口,于是在珍珠贸易谈判中就大大压低价格,弄得我国外贸部门相当被动,结果,使得国家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类似这样的教训还有不少。

另一种倾向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造成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是,对新闻工作的规律性缺乏认识。比如,有些单纯为了配合中心工作的报道,有些解释现行政策的报道,以及工作经验的介绍等,非常一般化,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只是为了宣传上的需要。

第四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课标解读】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什么叫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理解: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从而正确地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学生思考讨论吴斌司机的精神体现了什么的价值观,学生思考讨论。

<二>讲授新课

老师总结,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的真正价值,这节课我们在深入探讨一下价值观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想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受意识的支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理性的做出价值判断,更好的做出人生的选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多媒体课件展示:食堂食物的浪费现象,引入同学们的实际生活,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是基于什么的原因。

同学们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之所以会浪费食物,在此之前,要做一番思想斗争,觉得粮食珍贵,就会吃掉;觉得食物不好吃,那就倒掉;其中的粮食珍贵、食物不好吃这是

做出的价值判断,而吃掉和倒掉,则是做出的价值选择。所以:

价值判断含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 价值选择含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取向。

同学总结回答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表现。

吴斌事例填空,学以致用,检测这部分知识的运用。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

1、学生看书思考问题:人们的同样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一直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比如武松打虎,在宋代就是打虎英雄,而在当今则是捕杀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一种犯罪

老师播放林业劳动模范马永顺的视频,提出思考问题,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到栽树英雄的转变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并把握其意义。

2、以《观祈雨》这首诗作为引导。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是由于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以医生、艺术家、老学究对于《断臂的维纳斯》这个雕塑的不同见解的漫画为例,引出问题,老师总结,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对于关闭非法小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的看法,以小煤窑主、矿工、乡镇领导、矿工家属、国家安全管理局等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不同看法,得出结论: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这三点总结为一点就是主体差异性。

进行一下小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或者是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三、(1)人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最高价值标准和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让学生看课本P101,找学生回答问题,人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和最高价值追求分别是什么

提出思考问题,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找学生回答问题

(2)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让学生看课本P102,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总结

四、本课小结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五、课后精练

练习几个选择题和大题,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做完学案上的题。

第五篇:电子政务选择判断

电子政务

单选

1、关于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哪个是正确的?B、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2、下面关于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D电子政务不能对政务起到公开的影响。

3、北京市电子政务门户主要包括(D、首都之窗)政务专网门户两类。

4、关于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下列哪个论述是正确的(A:必须加强前期研究、项目管理和验收)

5、(B: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中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

6、关于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哪个是正确的(B,是电子政务业务、服务、数据和技术的总体框架)

7、北京市电子政务门户主要包括“首都之窗”(包括中、外文版)和(C、政务专网)门户两类。

8、不是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系统新特点的是(B、高效化)

9、“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A、办公自动化)

10(C、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

11、政府机关内部事务处理系统,俗称(B、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将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

12、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层是(C、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

13、决策支持系统的简称是(A、DSS)

14、1999 年 1 1 月 2 9 日,时任北京市长刘淇同志在“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 , 正式提出启动(A、数字北京)工程。

15、数字认证是以(d密码技术)为核心,通过数字证书和认证技术实现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的信息安全技术。

16、(b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是指电子签名人和电子签名依赖方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17、关于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主要任务,下列哪个论述是正确的(A、加强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支撑,构建电子政务业务体系和应用体系)

18、关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下列哪个论述是错误的(c、目前采用的技术非常落后)

19、关于视频会议系统,下列哪个论述是错误的(A、公钥基础设施(PKI)不能用于网络通信保密)

20、关于NGN,哪个是正确的(B、NGN支持通用移动性)

21、关于公文处理,哪个是正确的(b)b就是对公文创建处置和管理

22、关于电子政务需求分析,哪个是正确的(d)d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

多选

1、电子公文的功能主要有?abc

A收文管理B发文管理C会议管理

2、数字北京建设的三大应用计划?bcd

B信息惠民、C信息强政D、信息兴业

3、电子政务主要内容包括?abcd

A办公自动化、B网上信息发布、C网上交互式办公、D部门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4、到 2010 年,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ABCD

(A: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B:政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C: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D:信息化对自主创新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5、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ABCd)

A政府网上发布,b政府和用户单向互动,c,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d,应该是网上事物处理,此题出的不好。

6、互联网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abc)。

A,互联网是一个通信工具,b,学习工具,c管理工具。

7、(B、通州、C、顺义D、亦庄)三个新城以及重点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 一管理”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避免重复投资。

8、社情民生领域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是人口基础数据,主要的服务范围是abcd a城市b 街道c乡镇d农村。这题不会。

9、当前电子政务网络由(A、政务内网C、政务外网)网组成。

10、数字北京建设的二大基础工作是(A.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D.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11、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B、有线政务专网C无线政务专网 D、公众网络。)

12、北京电子政务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的核心服务层是由以下基础性服务构成(A、安全服务B、目录服务C、导航服务D、数据获取服务)

13、政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深化改革,转变自身职能,使政府向(A、服务性C、回应性 D、效率性)等方 面转变。

13、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的保障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abc)

A、加强领导,b创新机制,c培训人才

14、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看,电子政务分为(acd)

A、对企业c政府间 d对公民

15、关于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包含哪一些(abcd)不会

16、通过开展电子政务,实现政府部门的(ac)的网络化,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便利。A信息发布c公务处理

17、传统政务实际上是一种粗放的政务,而电子政务则是注重(ab)A质量b效能

18、体系架构的设计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abcd)不会

19、广义的或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构成中的三个功能层次为abd

A、信息管理级办公自动化系统B、决策支持级办公自动化系统D、办公自动化系统

判断

1、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集宽带网技术、分布式处理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为 一体的远程异地通信方式。(对)

2、电子政务本质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

3、数字北京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首都信息社会(对)

4、北京市电子政务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由基础组件层与核心服务层构成(对)

5、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络等(对)

6、根据北京市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总体情况,结合北京政府各部门业务特 点,将业务应用系统分为 7类(错,应6类)

7、北京市电子政务是数字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错,应为有机组成部分)

8、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

9、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还要 “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错,应十七大)

10、构建“数字北京”的基本框架是首都“十五”信息化工作的 核心目标。(对)

11、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数字化 和网络化。(对)

12、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中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对)

13、有线政务专网的 IP 地址必须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和使用,减少因地址转换引起的网络传输瓶颈。(对)

14、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互联网络等(错,应公众网络)

15、全市公务员数据库应统一建设和维护,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 实现公务员在政务专网门户的单点登录。(对)

16、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范围内的政府信息网络已经建成。(错)基本建成

17、信息安全总体技术框架包括等级保护框架和分域保护框架(对)

18、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模型中应用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错、应为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

19、北京市电子政务是数字北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

是信息化与政府履 20、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和政府改革相结合的结果,行职能的有机结合(对)

21、经济领域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是社会和经济基础数据。主要服务对象是财政、税务、工商等主管部门,还有企业,投资者等社会用户。(对)这题不会

22、政府通过网络可以提供在线互动服务,使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可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获得满意的服务。(对)

23、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内涵不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错)与

时俱进才对

24、NGN的特性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多媒体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对)

25、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

26、电子政务框架包括服务与应用、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管理体制。在框架中,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持,法律法规、标准化、管理体制是保障。(错)标准化应为标准化体系

26、公钥密码技术是一种非对称密码技术(对)

27、NGN用户不能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错)

28、电子政务应用不涉及政府业务优化(错)

29、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就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公众服务(对)

30、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监督管理。(错)提高应用水平是重点

31、项目管理的含义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达到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对)

32、电子政务全流程管理只涉及技术人员(错)

33、北京市电子政务规则体系涉及建设类规则、应用类规则、发展环境类规则三大类规则(对)

34、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不需要规划(错)

35、信息化规划分为国家级规划、省市级规划、区县级规划和行业规划等四个层次(错)不会,国家、省级,市级,区县级四级

36、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要逐步构建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对)

37、建设电子政务应该重视整个政府的顶层设计(对)

38、公共产品和数据是体系结构产品的基本组成部分(错)不会

39、政府是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对)

40、电子政务业务、技术、软件的服务构件,数据结构等标准已经统一

41、IT运维管理只涉及技术人员(错)

41、北京已经从政府上网、单一部门单一应用的系统建设进入到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整合建设新阶段(对)好事啊,当然对

42、电子政务的关键是业务系统的应用(错)关键是应用,但未必是业务系统的应用

43、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发布(对)

44、政府管理创新不涉及转变政府职能(错)

45、北京还没有建设服务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错)肯定建成了

46、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对)

47、信息化要求管理制度创新,信息化促使政府管理创新(对)

48、需求管理大体分为五大控制(对)不会

49、IT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应用,电子政务运维的目标是保证信息安全和业务可持续(对)不会

50、政府管理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

下载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管理 选择判断

    1、单选(2010年)某公司董事会召开公司战略发展讨论会,拟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下列理由中,难以成立的是()。A有利于规避企业短期行为B有利于量化考核和评价C有利于持续......

    人力资源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1、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激励理论?(A) A、 内容性激励理 2、工作评价是指通过确定岗位的什么来划分岗位等级及相应工资的方法(B) B、 劳动价值......

    软件工程选择判断

    1 .Which question no longer concerns the modern software engineer? a. Why does computer hardware cost so much? 2. Software deteriorates rather than wears out be......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有时候人生会遇见很多难以抉择的事情,人们会在道德与社会现实之间徘徊不定,下面咱们来看一下郝建同学遇到的烦心事。 (播放视频《扶不扶》)同学......

    价值判断与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哲学社会科学实验” 鄂南高中政治组 王青 一、设计理念阐述 2013年暑期,东北师大盖笑松教授在给我们免费师范生教育......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河南省淇县一中 杜学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二框。 二、课标要求: 剖析价值冲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公开课教案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公开课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判断的含义,如何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自觉站在人......

    导游概论选择及判断

    导游概论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有商业性导游陪同的旅游活动是指C1846年托马斯库克的旅行社组织350人到苏格兰旅游。 2.9名以下旅游采取一次性预付话费的方式,有组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