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余秋雨与泰戈尔有个约会
余秋雨与泰戈尔有个约会
中外文化,在中国打开国门之后,撞出一串串智慧的火花。余秋雨与泰戈尔有个约会,穿越时空,彼此有了亲密的接触。
他们的相遇或许是上帝的安排的,或许是如来佛的巧设。余秋雨举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文化枯旅》,泰戈尔捧着自己的《飞鸟集》,两位伟人在一棵大榕树下见面。
一个人凭着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的秘籍,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另一个给予世界人民一滴露水,一丝云彩般的永恒感情,抒发着自由和爱精神,流露着和谐之美。两种不同的文化,顿时碰撞成天边一抹绚丽的彩霞。
我思考着春节与圣诞节为什么共同出现在中国?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中外文化交流永无止境。每一个文化伟人的约会都将成为两个国家甚至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的面前摆放着《文化枯旅》和《飞鸟集》,摆着《复活》,摆着我会微笑着捧起所有的文化经典,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一个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会爱上世界所有文化瑰宝。敞开心扉,我们将拥有整个世界!
第二篇:余秋雨散文有哪些
余秋雨是个很厉害的作家,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余秋雨散文,欢迎大家查看!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学术成就可见一二。
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丰赡高深。
余秋雨作品集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87年授予)、“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科书。2010年,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名字典藏于“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霜冷长河》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一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进行了大幅度的精心修改。书中的后半部分有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
《借我一生》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余秋雨
《行者无疆》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寻觅中华》
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词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的种种遐想和议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中华文化的壮阔和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寻觅中华》精选中华文明史和文化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和经典故事,将中华文化的源源流长娓娓道来,试图从中引出一条清晰完整的中华文化发展之路,从而厘清中华文化的精髓及其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的硕果的原因所在。作者从中华文化的源头黄帝开始,按照历史的前进脉络,逐一讲述了中华文化史上的璀璨明星,从老子、孔子、墨子到屈原、司马迁,从曹操父子、魏晋七贤到陶渊明、李白、杜甫,从王安石、司马光、朱熹到耶律楚材、曹雪芹。叙事宏大、条理清晰、语言精辟、发人深省。
此外,每个篇章后皆附有高级语文教师、诗人和知名文化人等三种不同风格的精当评点文字,故称之为“点评本”。
这部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苦苦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共19篇,除一篇之外,都没有在以前出版的书里出现过。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
《文化苦旅》
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笛声何处》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第三篇:我与礼仪有个约会(模版)
初一(6)班 宋志霞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礼仪有个约会》.曾经有人说过:“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礼仪无处不在,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金秋的十月,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怎样使中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中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的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一个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利益包围中显得更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出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时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拿粉笔乱扔,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行,见到老师和同学主动用普通话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公共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的管理和接受值周同学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帮助时,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他就像润滑剂,是粗糙的摩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平等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才能使班级更团结,同学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不知大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没有:有一位对生活,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人,想在本市最好的公交车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便带上炸药来到了车上,他上车后,便有一位小姑娘给他让座,因为他的腿上有伤,这位小姑娘不仅让了座,还送给他一些治疗的药品,最终让这个小伙子放弃了死念头.同学们,你相信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文明动作,会挽救人的生命吗 事实上证明,你不得不相信.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全国都弥漫着礼仪的芳香,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花朵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不负于未来,不负于着教育我们亲爱的母校.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我与唐诗有个约会
我与唐诗有个约会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唐诗中描绘当时的风土人情令我神往,我喜欢听吟诗歌,日子久了,我就常常想:要是能会一会那时的人物,和他们交流多好啊?
一天正想着,忽见一位白胡子老爷爷,一身白衣白衫地出现在我面前;“小朋友,你想看看唐朝的景象吗?”“那当然!”“好!随我来吧。”
我随老爷爷轻飘飘地飞起来了,不知不觉中又轻盈地站在地上了,老爷爷往前方一指“看!”我定眼一望,一条大河横在我们的面前,河上舟船穿梭往来,首尾相接,河的对面竞是另一番人间景象。一眼望去,正是山外青山楼外楼。极目之处是崇山峻岭,白雪皑皑,一条长城逶迤其间,大片的农郊原野、浩河,近处是翠峰、云山、沙汀村舍,到了眼前就是最热闹的城郭了,有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商廊屋宇错落,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朱雀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桥下则是沉船侧畔千帆过。
隐约间我听到对岸的丝笛声、吆喝声,鸡声茅店月,柴门犬吠声。老爷爷见我东张西望的,便知道我想些什么,一一指点给我看。
“呯”“呯”声,我闻声张望去,是几个小孩在点炮仗啦,我一看家家正在贴对联,想起来了,是“元日”,“千门万家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老爷爷笑呵呵地点点头。
转眼有一位老人在河边吟诵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我们的目光追随着他。不一会儿,杜爷爷遇见个蓬头稚子,正准备攀谈,只见小娃直摇手,并不理睬,我先是一怔,忽地回过神来,是《小儿垂钓》—怕得鱼惊不应人。我被逗得哈哈大笑,杜老爷子也摇摇头走开了。
一阵悠扬的口哨声传过来,我寻望过去,是位“牧童骑黄牛”行在“雨纷纷”的林樾间,一位踏青行人问路,牧童遥指远处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知道这行人就是杜牧。
放眼望去,郊野已是“绿遍山原白满川”“麦花雪白菜花稀”了,正是“乡村四月”,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和老树,蜻蜓蛱蝶飞过篱落,几位孩童聚在老榆树下,学着父母“也傍桑阴学种瓜”。“池上”小娃撑小艇,一道浮萍开。
远处的田野里,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湖中几只扁舟出没在**里,白胡子老爷爷叹道:那是江上渔者!
不知不觉中又见“橙黄桔绿时”,眼见得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光景,白胡子爷爷不禁吟唱起《静夜思》来。
我和老爷爷正沉浄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氛围中,忽然一阵阵冲杀声惊得我一跳,放眼望去,穷目处正有两兵对峙,杀得难解难分,白胡子爷爷痛心说:“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想到刚才领略到城中的“无边光景一时新”,再望望阴山脚下的“烽火连三月”,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啦,到了告别的时候了,我意兴未阑对白胡子老爷爷说:“唐诗的意境博大深远,我也想写出这样的诗句,歌颂我们的新生活。”老爷爷说:“行啊,你听过铁棒成针的故事吗,只要努力,你会有成就的”。
安徽省巢湖市东风路小学二(6)班
第五篇:我与校园有个约会
我与校园有个“约会”
——“校园美景”习作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第八册习作四)
【设计理念】
习作课堂是教师生命流淌的地方,是学生生命创生的地方。它应该是鲜活的、充盈的,具有生命力的。我一直坚信,习作课因想象而生动,因情感而真实,因体验而灵动。当我们的学生感觉有一晶莹的露珠落在灵魂深处而感动莫名的时候,当他们因为花朵欣然绽放而欣喜若狂的时候,当他们因为蛹破茧成蝶而怦然心动的时候„„,凭借真实与生动,自然与生灵,语言与符号而生成的文章就会涌现出来。而如此的习作过程,我相信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也不仅仅是一次次单纯的创作过程,更是一次次如清泉 流淌心灵的享受过程。
教学目标:
1、区别写景与状物,明确写作范围。
2、写景注意动静结合,表达真实的景物和注意写具体。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一课时观察课
亲密接触积累素材
一、谈话激情,切入主题
导语: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了几年,校园生活已经成了你童年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天清晨,当你迎着晨风,沐浴着阳光,走在校园那平坦的校园小路上时,你看见了吗?那挺拔的白杨树,那四季芬芳的花园,那站在枝头唱叫的小鸟,这一切是如此的亲切而熟悉。在母校的怀抱里,我们与窗前的小树一同成长。教师、操场、花坛、长廊、升旗坛、桂花树、小鱼池„„这里的一切,都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在这美丽又可爱的校园里,你最喜欢那个地方?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介绍给别人,让别人也来分享这种快乐吧!可是校园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想写出景物的特点就必须进行观察,然后再记录下来。
二、亲密接触,观察校园
导语:如何才能细致入微地观察我们的校园呢?别着急,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与校园亲密接触的方案。
1、出示“方案”,明确任务
①根据自己喜欢的景物自由组队(桂花树组、长廊组、操场组、小鱼
池组、花坛组),并选出队长。
②由队长带领队员在校园里抓住本组同学最喜欢的景物重点观察,寻找景物之美。
③观察要动用各种感观,发挥合力想象,多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抓住主要景物,并做好记录,以备作文。
2、各组在老师带领下走进校园进行体验。
三、梳理材料,畅谈感受
1、引导学生组内梳理材料。
2、你说,我说,他说,大家说,各组选一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完善,教师适时补充。
3、出示“桂花树”组观察材料。
位置:学校门口(联想:忠实的看门人,学校的守护神)
样子:高大挺拔,树冠很大(感受:象一把大大的绿伞)
树叶:墨绿,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感受:是那么有生气,有活力,仿佛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
树干:粗糙,有细小的裂痕(感觉:摸上去象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仔细观察有许多蚂蚁在爬来爬去,看来他们把这当成运动场呢!)
花:淡黄色(想象:象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的后面,可依然挡不住浓郁的香味直往你鼻子里钻)
起风时:树叶沙沙作响,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呀!小小的花朵在风中翩然落下,象一只只黄色的小蝴蝶(补充:这时,我不由地张开双臂,陶醉在芬芳的“桂花雨”中)
真诚的赞美:不畏严寒,默默无闻,不拍风吹雨打。桂花是个“宝”,作用多。
第二课时
点拨思路 指导习作
一、指导选材定题
导语:请你以“校园(学校)”为范围,自拟作文题目。限定2分钟看你能拟出多少个题目
《校园里的桂花树》、《校园一角》、《我爱校园那一方小池塘》、《校园的长廊》„„
如《校园的长廊》以小长廊为支点,两旁花草树木,墙上的爬山虎,顶头的健身器材„„长廊下面的凳子,课间撒下的欢声笑语。
《校园之声》从听觉入手,枝头小鸟叫,风吹树叶儿唱,铃儿响叮当(自行车铃,做操铃,上下课铃)教室书声郎朗,孩子笑声阵阵。
二、知道行文顺序
1、引导学生回顾例文,掌握要领。
在回顾过程中,学习作家的表达方法《桂林山水》,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景物融为一体;《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顺序;《七月的天山》用异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你打算怎么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自己选材的需要尝试累出提纲,然后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大概表述一下自己的习作思路,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其他人可以帮忙补充和修改。
2、教师提供不同角度的习作提纲供学生借鉴。
①总写——分写(按方位顺序)——总写
题目《校园的长廊》
顺序:方位
小朋友,你到过柴桑小学吗?我们的校园可美了,特别是大操场东侧的长廊。不信?那我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吧!
长廊的右面是围墙,一到夏天,围墙的爬山虎可漂亮了„„(余下内容学生补充)
长廊的左面种了许多的香樟树(„„)
长廊的前面是各种健身器材,一到课间,这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补充同学的活动,写具体)
紧靠长廊的后面是一排漂亮的盆栽„„
结尾„„
怎么样?我们校园美吧!有空的话你一定要来我们学校的长廊里的石凳上坐一坐哦!
②开头——对比写景(静动结合)——结尾
题目《我爱校园那一方小池塘》
写法,动静结合开头:小鱼池就位于我们校园的西南面,那是我们校园最引人注目的美景。
动态描写:白天的小池塘是热闹的起风时:波光粼粼
下雨时:雨点宝宝投进池水妈妈的怀抱里
小池塘里的小鱼:老爷爷来喂食时,鱼儿们的动作,吃饱后如何,嬉戏时如何(学生自行补充具体)
下课时小池塘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静态描写:无风时池面水平如镜,每当夜幕降临,同学们都离开了校园,小鱼池又是那么宁静,她一个人甜甜地进入了自己的梦乡。有时,会有月亮姐姐躺在她的怀抱里,鱼儿们都躲在石缝里或假山底下休息,生怕惊扰了他们的美梦。
三、开拓习作思路
导语:我们的文章,内容,顺序都确定了,那如何给文章绘上“艳丽的色彩”赋予文章“灵动的生命力”?使文章变得更生动,有趣呢?
1、抓住特点写具体
①抓住景物本身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神态,动态变化描写,具体写一种景物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②对比写出神韵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就将桂林的水与大海、西湖作对比,从而写出了桂林的水:清,静,绿的神韵;将桂林的山与香山,泰山相对比,衬托出桂林的奇、香、险。所以,将同一类型的不同景物进行对比,发现就写出了景物的神韵,让人过目不忘,仿佛身临其境。
2、善于想象求生动
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了联想和想象,从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和形象更加丰满,充满生命力,让人怦然心动。
3、景中融情博精彩。
导语:文贵有情,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情感,例《七月的天山》、《鸟的天堂》、《爬山虎的脚》„„都是作者有感而发,通览全文,字里行间都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壮观,奇丽,生命力的赞美。
出示句组:“湖边的柳树枝在迎风摆动”
“柳树姑娘在湖边风中梳理着长长的发辫,好像欣赏自己的倩影。” “风不停的吹,小花来回摇摇摆摆”
“风儿不知向小花说了什么,乐得小花笑弯了腰”
比较一下,哪一句更活泼呢?体会到运用拟人移情入景,把景物当作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力的东西来写,能使你的文章更富感染力。
第三课时讲评课
一、修改习作
1、独立修改
明确要求:先读习作,在读的过程中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再看语句是否通顺,顺序是否准确(这过程要给全体学生时间,至少每个学生要都读一遍,自行把其中简单的错误修改过来。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同桌互改
要求:①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
②评优点,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精彩语段。
3、集体评议
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细节末节也关键,斟词酌句出佳作。出示评议要求:
①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画出来,改正
②评点: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③润色:细节描写,结构形式上值得推敲之处,修改。
二、眷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三、佳作欣赏
集体评议出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段落,最佳句子。
四、教师总结
1、学生畅谈收获。
2、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校园里学习,校园的美在大家的每一篇习作中流动,那绽放的花,那葱郁的树,那碧绿的草,那充满生趣的鱼池在你们笔下变得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富有情趣,而这一切都源于你们对校园的爱。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写具体,生动,这是你们这节课收获的写作法宝。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我相信你们只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受,一篇有情、有韵、有序的文章便会在你笔下生成!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柴桑小学占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