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

时间:2019-05-13 09: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

第一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

——从学习中体验“做数学”

金台区刘家台小学孙正义

一、问题的提出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作为数学学习素材,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经历再创造过程,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的另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二、项目确定

在确定“做数学”的内容时,我认为:一是学生“做”的项目应对现实世界是有意义的,即要能引起学生对实际应用价值的认识;二是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拥有现成的资源,即是存在于学生周围的真实的主题;三是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和学生学习数学有关的。

据此,我确定了一个项目:学校绿化面积的测量。

三、目标的确定

“测量学校绿化面积”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为载体,通过学生卷入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解决问题,并在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其它有意义的任务中,发生真实的学习。鉴于此,一个“做数学”项目的内容是综合的,目标也是绝非单一的,有数学认知目标要求,还有学习能力和应

用方面的目标。“测量学校绿化面积”的目标定为内容、能力和应用三个方面,同时下设若干小目标。

(一)内容目标

1.几何与测量——(1)学习并掌握至少一种实地测量的方法(工具测、步测、目测);(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些方法计算(或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割补法、数格法);(3)在实践中建立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加深理解面积的含义。2.量与计量——理解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能正确使用并换算面积单位。3.统计——(1)用一个表格记录测得的绿地形状、数据等;(2)感受数据搜集和整理的意义。4.科学——(1)建立人均呼吸需要绿化面积的概念;(2)了解绿化对空气的净化作用;(3)了解绿化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信息搜集与处理——搜集有关学校绿化方面的资料,并加以适当的选择。2.问题解决能力——选择适合的方法,运用适合的工具,提出测量的假设,并测量不同形状的绿地面积,得出结论。3.数学与科学的交流能力——(1)用清晰而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由几个几何形状组成的图形,以便看不见图形的人也能想象出图形的形状;

(2)运用图形、数字等形式交流测量的方法、经验;(3)运用科学的语言、相关的经验阐述绿化对于环境及人类的重要性,并用数字来表明学校绿地面积的现状;(4)运用图片、文字、宣传画、小报等形式交流对环境的看法。

(三)应用目标——运用学过的方法和面积公式对怎样测量一块不规则的绿地面积作出决定。

四、结果分析

1.在“动手做”中,发现学生的潜在错误,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区分周长和面积的单位,理解面积的意义”是本项目的一个目标。在“动手做”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容易混淆这两个数学概念在实际情景中的意义。比如,一个学生用软尺量出操场上的弯道米数,再把直跑道的米数加起来,就以为他这样计算出来的就是面积。还有的学生错误地以为,周长相等就是面积相等,等等。在动手做的时候,学生容易暴露原来不易被发现的、潜在的错误,老师的及时引导能使学生修正概念,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2.问题是“做数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在“做数学”中,学生遭遇了现实场景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绿地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有很多曲边的,用软尺不行,怎么办?数学中有解决的办法:一是割补法,可以是准确图形的割补,也可以是近似图形的割补;二是数格法(在本项目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学生碰到的问题是“做数学”过程中的问题,这个问题构成了“做数学”的出发点,而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又是“做数学”活动展开的内容。整个“做数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围绕原有的问题及在做的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展开的。

3.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做数学”的过程中。

“测量学校的绿化面积”作为一项开放性很强的实践操作活动,不只是提供给学生一次“做数学”的实践经验,而是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利用学生的知识背景来发展和增强学生对面积的理解,领会从近似分割到无限细分的数学思想。

4.“做数学”给学生一种丰富的学习经历。

“做数学”项目的展开通常包括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体验,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旨在提供学生多元化的学习经验,以利于学生完成始于知、濡于情、发于意和见于行的过程。因此,“做数学”的过程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根本上增长智慧的过程。

五、活动总结

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讲,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让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做数学”,体验数学,让数学成为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也是我们“测量学校绿地面积”项目学习的初衷。

第二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一、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1、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地劝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片段应用较为普遍。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NBA篮球技术统计;还可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

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

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常见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和地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教学“计量单位”,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就可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和估测社区、院子、广场的占地面积。学习体积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小到教室大到医院门诊大楼、火车站主楼的体积。

课题型实践活动也是校外实践活动的好形式。小学阶段课题型实践活动易采用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以数学小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体现。比较常见的是学习了某一系统知识之后,组织引导学生的马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式。如学了“可能性”组织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商品降价、打折或其他促销手段的信息,想想怎样购物最合算。再如我校新校区建设,针对“怎样使新校区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这个问题,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展开想象、科学规划,最后起草方案,向学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又如数学实践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让学生到社区通过调查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强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乱丢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此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一实践活动大大超越了数学课堂的范围,它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在低年级记数学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当学习了某一单元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找一个能用这单元知识的问题加以解决,并记录下来。实践证明:I字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触角可谓无处不在,有的学生根据书本的难题引申到实践生活中并加以拓展,有的学生提出新的数学方法(如一位一年级学生就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中写“乘法凑十法”),有的学生记录生活中一次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历……真是丰富多彩,孩子的数学视野真是宽阔无比!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吧。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老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一、综合运用知识,强调学科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它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中,它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还运用了分数等方面的知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机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又如《美丽的

花边》这一课,它是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花边的自主创作。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美术知识,使它和数学学习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体会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生日快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后,学生用谜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如“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后第5天”、“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10天”、“我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第4天”等,最后还进行了全班同学生日的统计工作,“看看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些出生在大月,哪些出生在小月,有没有哪个同学4年才能过上一个生日。”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实践运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

能力又常常令老师们惊叹不已。

三、发挥教育作用,培养良好情感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许多课题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点并加以练习和应用,而是以确定的主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使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精神。

比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节约能源》,就是以“节约能源”这一主题为主线,组织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计算、评比家里的用水、用电情况,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性、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创造使用教材,增强开发意识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到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一般只有2—3节,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Party,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第四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贪玩是他们的天性,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来说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把这种天性投入到课堂中,教师会利用这种贪玩的天性引导学生,那就是老师最厉害之处,怎么让孩子们玩呢?首先,告诉你一个方法,就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在课堂中多带学生玩,但是这个玩不是单纯的玩,而是换一种学习的方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第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概述

一、什么是数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开展探究式学习要设置数学实践活动。学好本章,首先要了解下列问题:什么是数学实践活动?为何要设置数学实践活动?即了解学数学的学科性质、数学认知过程、数学教学目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的设置,是主体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发展的结果,是探究式学习(也称研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2001年秋季开始实施的高中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必修课。这一规定,必然影响到初中和小学的教学,小学开展探究式学习同样是必然选择。我国2000年3月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小学部分中对实践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设置数学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一)数学的学科性质

对于数学和数学课程概念的界定,强调数学过程、数学理解、数学实践、数学发现和数学经验。数学学习的结果都是生活结果并强烈地依赖于环境和背景。数学教学应该尽量在真实的事件活动中进行。

(二)数学的认知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是自己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数学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

(三)数学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的目标强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形成科学精神和产生数学情感。开 展数学实践教学在于使学生经历、体验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

(四)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提倡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第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构成

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现出周期长短与问题的复杂程度两大特点,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周期长短和复杂程度。

短期实践活动: 时间:1至3课时左右

目标:知识的获取和整合。

例如:通过模拟抽奖活动,获取概率、可能性、随机、机会等知识;通过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模型,帮助获得相关知识;通过用沙子堆积圆锥,并对之加以测量、分析、研究,整合圆柱体概念、物体体积、数的近似值、根据体积求重量问题。

长期实践活动: 时间:一周到一个月之间

目标:扩展和提炼知识。

例如: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本地发展公共交通与限制载人摩托问题;研究出一个数量对应表,使得人们只需要测量圆锥体高度(或者底面周长)便可以据比例关系简便地估计小麦玉米、黄沙等的体积(或者重量);测算一个温室大棚一个时期的收益等等。

数学体验: 适用时间:第一学段(1-3年级)实践活动

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形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例如:调查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个路口的汽车的情况,想那些数学问题;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分配、租车费用、物品购买与行程路线等;估计一袋黄豆多少颗;统计操场周围树木情况;

特点:一般比较简单,容易发现和提出问题,用到的数学知识少,计算简单,容易操作。强调“实践”,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综合应用: 适用时间: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利用

目标: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以及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调查统计学校同学们穿鞋的各种信息,研究提出问题;研究粉笔从某一个特定高度以某个特定姿态落下后断裂的情况,做出推断;找出包装若干盒磁带的最佳用纸方案。

特点:同样重视体验,问题的复杂程度较高,要用到相对复杂的知识、操作技能、策略。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应用”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特点

1、实践活动应该突出探索性

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在数学课程中要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水平,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主要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主,以第一学段学习“数的认识”为例,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数的现实意义。比如,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并在课堂上列举出来,说明数的相关单位;列举与数有关的事物(如车票、钱币、收据、楼层、车流量、弹子游戏、纸张的剪裁、教室的黑板、洗衣粉的盒子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数的现实意义(如大小、高矮、长短、价格、尺码等)。活动的素材取自于生活,加强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强调综合应用

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这一部分学习活动的另一重要目标。“综合”应用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实践和综合应用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基础上设立的,是综合运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体现出来的。

[案例]在周长相同的平面图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以及它的一个特例,在周长相同的矩形中以正方形的面积为最大,再由此类比推出,最大值定理:两个量(正数范围内)如和一定,则它们相等时,积最大,再由此可以运用此规律,解决一些比较两个积的大小的难题。

通过这个数学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归纳、类比的思维方法,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当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后,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也大有好处。

4、形式与多样化

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实践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些活动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完成。

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个阶段

实践活动教学一般包括四个阶段:①进入问题情境阶段;②实践体验阶段;③解决问题阶段;④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第①、②阶段应该注意突出“抽象”的思维策略。所谓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深入里层,抽取本质。它有“分离——提纯——简略”三个环节。经过这三个环节从生活实际抽出具有数学本质意义的东西,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在第③阶段应该突出“建模”的数学思想,在抽象出各种数学要素后,要用一个数学模型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种结构,找出这个数学模型的规律或者解答,再寻找出数学答案对应的现实生活的意义,整个问题就算解决了。

(四)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

(五)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学意味着教与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活动。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更为突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活动、探索实践、解释讨论、得出结论和表达陈述等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应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与其他领域相比,实践活动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说来,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②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以质的评估为主

5、一般说来,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强调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学生时,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①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②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③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④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要注要不要把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作为书面考试的内容,而要更多地关注平时的考察。

第五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梯形的初步认识

兰光小学 余祥凤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活动学具:钉子板、铅笔、彩笔、直尺、三角板、橡皮、小棒、彩纸。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二、理解梯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一组对边平行、四边形)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一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梯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梯形的确切定义.(板书: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梯形。(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梯形?

(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提问法、实物教学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生活走进了课堂,学生对于)

2.梯形的的特征和特性(1)教师演示

教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然后再出示梯形。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教师引导出梯形的特征。

学生明确: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不是梯形。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是否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3)归纳梯形的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梯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不变形)

(4)对比.这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如河堤、渠坝等.)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梯形的底和高。(1)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梯形平行的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梯形的高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能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多种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不仅能在表象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与同伴交流,还能抽象出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现展了思维,从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巩固练习(关注每一个学生)

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

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6、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下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晋城第一小学 郝晓聪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总结鹿作让杨少鹏 “做中学,学中做”是知行统一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

    小学四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计划

    一、主题:充满创意的数学二、内容:数学与生活三、目标:1、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2、培养学生亲近周围环境......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

    ——《我校田径场“起跑线的前伸数的计算”》 一、主题的产生 通过起跑线一课的教学,及有关田径场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在进行短跑比赛时如经过弯道,就会涉及到相邻的......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韩 艳 红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在将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韩 艳 红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在将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而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为了增强学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