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09: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第一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浅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前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

先来谈一谈什么是文化?所谓的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它可以是指国家、也可以是指民族、企业或者是家庭。而这里我们所要谈及的文化概念则是指一个国家范畴上的理解。

那么再来看看,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

现如今,我国总体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此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加强烈。文化又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称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文化所面临的三方面的问题眼提醒着我们务必要做好文化建设。其一,便是来自传统文化的冲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来是我们治学乃至进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可是在前几年我们却极力的压制传统文化,甚至还有抵制所有儒家学问或者是传统文化的趋势,好在这几年人们慢慢对传统文化解禁,并且开始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但是在这之前的期间,传统文化已经遭受到了无形的破坏,甚至有些精髓已经流失,而这种讲法实际上也并不夸张。其二,则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自从工业文明之后就一直领先于东方的文学,但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同资本主义紧密相连的,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从未放弃渗透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了中国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要加强文化的建设。其三,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冲击。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情景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受到新观念,新思想的影响,人们在社会转型的影响下价值观出现了混乱的严重现象。这种时候就要端正好人们的价值观使人们不至于迷失。于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候就必须认真加以区分的现实问题。

接着,来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就要实行理想建设、纪律建设和道德建设。而在道德问题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所以在此方面,国家就要加大对这些原则的宣传力度。而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特别是现如今的大学生,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问题。那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该对此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而这就要求我们我们要勇于充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学习先进文化,使用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并在这些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其这些先进文化的精华。另外还要积极创新,勇于进取,没有任何文化是一成不变的,国家想要进步就需要不断的更新文化,淘汰掉落后的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文化,并创造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文化。

以上,便是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些认识。

第二篇: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我们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 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来看一下,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在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既尊重差异,又包容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领域,不断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祖国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对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要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除了要有发达的经济外,还要有繁荣的文化作支撑和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

动力。当今世界,在和平发展的趋势下,一个国家国民的现代化素质、科技教育水平、民族文化精神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是现在国与国竞争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给人以知识的武器,提高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促使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文化蕴含着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进行生产的热情。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物质文明也要受到损害。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信念,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也已经越出国界。文化的对外交流虽然促进了文化上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由此引起世界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和斗争,相互吸纳和排斥。而我们作为以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我们应该学会在变动的世界格局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事务,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又要博采世界文化之长,不断丰富和发展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民族的尊严,保护国家的利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竞争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更大的增强中国国威,争取实现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对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上,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文化产业来说,不少人还只是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表层上来认识的。事实上,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主要是以知识创新为依托,而不是以物质的生产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是产品中文化含量的增加和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文化产业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上以智力、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来进行,而不是依赖于土地、石油等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知识经济使人类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攀升,并逐步推动工业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轨。它一方面反映出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劳动力结构和产值结构方面的巨大变化,代表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步转换到心理、审美、意志、娱乐为中心的新层次上。这都需要我们在文化建

设中逐步体验和实现,变成自己的文化创新。

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为中国文化能够引领世界文化潮流奠定重要基础的必要准备。

第三篇: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重要性

一、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这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中共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管扩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第二,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民主法治持续进步,人民依法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发挥,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最富活力的时期。

第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推进,人民享有愈来愈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发展道路吸引力增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

第四,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是人民生活持续显著改

善的时期。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重视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_项长期的事业,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一些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重视的话,必将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全局。

(一)文化全球化的问题

文化全球化本身具有双重的性质,一个方面,它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另一个方面,它又带有西方中心论价值取向。文化全球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物质层面来看,由于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这一趋势,物质生产方式所遵循的原则是市场逻辑,也导致多元文化交流的不平等,大量外国文化产品的涌入,对我国民族文化工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从精神层面来看,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不断渗透进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观念,导致严重的信用危机和道德滑坡现象。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因为美国人价值观的缺陷所致。文化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如果刻意地躲避它,必然会导致封闭锁国。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它,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二)文化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重要力量之一,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良好的教育,那么它将会名存实亡。虽然我国已从战略的角度重视文化教育,但对文化教育的实旆还显不够,导致文化教育仅仅处在浅层次的阶段。如教育经费投入不够,据资料统计,我国教育投入经费只占财政收入的4%,世界平均比例为

4.9%,发达国家平均比例为5.1%,欠发达国家平均比例为4.1%;在128个计算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的国家当中,中国仅排在104位。教育的投入之尴尬可想而知。此外,还存在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

(三)社会文化导向问题

社会文化包含的层面和内容很丰富,其中大众文化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的覆盖面较大,引导力极其强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他们认为自己是”跟着潮流走、跟着感觉走”,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在潜移默化接受不健康的大众文化的影响。一些冒牌的文艺工作者为了牟利,把大量艺术低劣”作品”推向市场,有的出版、发行部门也乐

得借此发财。因此,大众文化的科学性和健康性就值得我们去审视和重塑。在面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应该增强大众区别美丑、真伪、善恶的能力,提高大众的文化自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而又要面向世界,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才会出现。

参考文献:

[1]陈章礼,杨济亮.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J].福州

党校学报,200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

[4]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第四篇: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个新概括,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通过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作了深刻阐述,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而且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五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模版]

试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赤坎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李金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为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 1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我们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为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执政使命、执政原则、执政任务、执政要求等重大问题,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内涵。它表明我们党对执政使命的认识更加自觉,对执政任务的理解更加完整,对执政方法的运用更加科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只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事业,需要共同的奋斗;共同的奋斗,需要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必须形成能够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起来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兴盛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斗。

五、为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一系列严峻考验、从容应对一系列重大事件、胜利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在未来新的征途上,只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我们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对这些重大意义的认识中可以看出,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下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五篇范文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浅谈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识 在我国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最适合当代中国国情、具有最佳优势的发展道路。近......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5篇范例]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赋予其使命的基本特征。由此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汇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杨小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讲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的......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精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中的一切文化要素,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营造的独特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班机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只要有企业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标志着企业存在的文化,在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是有没有企业文化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只要当企业管......

    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耿立东最近,我院在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对医院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习和宣传,使全院职工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