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商业化不能牺牲公益(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13: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象服务商业化不能牺牲公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象服务商业化不能牺牲公益》。

第一篇:气象服务商业化不能牺牲公益

气象服务商业化不能牺牲公益

在7月21日的“最强暴雨”中,北京气象局仅向140多万人次发布了手机短信预警。气象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如何保障?这无疑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但是,面对“每年10亿分成”这些丰厚收入,气象部门在“公益”与“商业”之间的角色开始模糊不清。原本属于公共资源的天气信息,成为气象局的额外营利工具。一方面,气象部门对商业短息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对免费信息却不太热衷;另一方面,气象部门又试图借助垄断地位,将关系公众利益的预警短信也商业化。譬如在2007年8月,郑州市区发生暴雨,导致至少2人死亡,6人受伤。据报道,由于当地气象部门只向交费用户发送预警信息,大多数市民因未能及时知晓导致损失惨重。这样的商业化是可怕的,是在绑架公众的生命财产以谋取部门利益。现行的法律法规也存在漏洞。《气象法》第25条规定:“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大众媒体传播气象信息需获得授权;另一方面,气象部门到底该收取多少费用又没有标准。这无疑给气象部门的商业化冲动留下巨大的发挥空间。问题在于,属于公共资源的天气信息,在商业环节气象局与运营商之间的天气信息接口是开放的;而对于公共性质的短信,运营商却需要政府部门出示公函等待气象部门提供信源,这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基层认为气象服务商业化和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的代价不能由公众承担。气象部门既然享受了财政拨款,就必须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免费服务,倘若免费服务不能保证社会需要,气象部门便是不作为或乱作为,需要被问责。无论气象服务的商业化发展到何种程度,其公益性都必须首先得到保障。

县农林局2012年8月6日

已报县办信息科

第二篇:公益慈善不能代替公共服务(新论)

公益慈善不能代替公共服务(新论)

张 强

《 人民日报 》(2013年03月21日05 版)

政府不能用公益慈善来简单替代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更不能把公益慈善作为新的“钱袋子”工程来运作

已获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公益慈善等四大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则把慈善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回顾过去几年公益慈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已成为地方社会创新的重要领域。这一趋势不仅发生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也席卷了宁夏、四川等中西部地区。不仅诸多蓬勃发展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许多地方政府也把公益慈善领域的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公益慈善浪潮如火如荼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公益困境”,老百姓既不满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信力匮乏,也对当前社会组织的透明性、有效性诟病很多。这一困境揭示了我国公益慈善发展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政府在公益慈善发展中的定位。

公益慈善与政府的公共服务对应的社会职能有一定的一致性,那么政府的“为与不为”,就涉及到政府的“大小”问题,还有政府的“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问题。

政府的“大小”问题关乎治理范围的确定,要明晰基本公共服务递送框架和服务标准,确定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慈善工作目标的异同。政府的主体工作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基于公平、通过法律确定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这与强调志愿性和参与性、以对弱势群体救助为主的公益慈善事业是有所差异的,尽管在一定层面上两者也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针对这些该政府有所为的领域,我们更多考量的是政府工作是否规范、到位。在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领域,政府不能用公益慈善来简单替代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更不能把公益慈善作为新的“钱袋子”工程来运作。政府“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关系到治理路径。公益慈善作为一项社会治理内容,政府的参与方式也直接影响到效果。自上而下的“大政府”动员型运作模式,与公益慈善本身蕴含的自下而上的社会自主性和公民参与性有着一定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并不是不可作为,而是要转变治理方式,即从有形的手向无形的手转变,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不能大包大揽,以行政管理方式来硬性计划公益慈善领域工作,用政治动员的方式组织民众被动参与。软实力理论的创建者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和笔者交流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的软实力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层面的创新活力,而不是政府的计划管理。

纵观全球,社会企业、社会金融等公益慈善创新工作在公共治理边界和路径方面不断突破传统认知框架,我们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简单、僵化的“角色”定位,而是一个政府、企业和社会三部门互动参与式、强调能促性的公共治理精神和氛围。

保证政府在公益慈善领域中更加有所作为,首先需要立法先行,加快慈善立法,加强底线建设。其次,推进社会组织体制改革,进一步破除政策障碍,从简单准入式监管转向服务内容上的监管,激发社会活力,让各类社会组织成为公益慈善工作的主角。最后还需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标准化,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和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撬动社会资源的杠杆作用。当然,这里也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即建立可操作的社会效应评估体系,以保证公共资源得以有效配置。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

第三篇:推进教育均衡不能牺牲公平

推进教育均衡不能牺牲公平

示范高中亦即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有限,把招生名额的很大一部分拿出来用于‚分招‛,按指标给各个学校分下去,统一招生名额就相应减少,分数线就必然提高,原先能上优质高中的学生自然被挤出门外,上不了。这也难怪引起一些考生和家长不满,聚集到教育部门门口讨说法。

不用说,教育部门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柏俊对此说,‚统招分招政策的实施,就是促使义务教育均衡,使广大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主要是坚决遏制初中‘掐尖’教育。‘掐尖’实际上是制造教育的不公平,制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均衡。‛但很多人并不认同他的说法。一名家长对记者讲,‚我理解政府要推进教育均衡、消灭择校现象的苦心,可是不能太激进了,重点高中统招一下子砍掉这么多名额,而我们的孩子的成绩比大部分分招的孩子成绩都好,却上不了示范高中,这是不是另外一种不公平呢?‛

‚掐尖‛教育是否不公尚需商榷,而低分能上重点高中、高分反倒不能上的做法,无论如何都是不公平的。在不是所有人都可上重点高中必须通过考试进行竞争的情况下,就应当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录取公平就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在最低分数线以上就应当上,后面的不能上。相反,像呼和浩特市分招政策造成的这种低分能上重点高中而高分不能上的现象,根本不是公平,而是人为制造特权和不公。而且,不是在人们公认的公平基础上制定政府目标,而是为了某种目标任意改造公平,必然因为站在一种立场、角度而从另外立场、角度不认同的缘故,造成公平的混乱和对统一标准的背离,难有真正公平。

且不说,这样的目标追求也往往是无益的,不过是在剥夺了那些原本有机会进重点高中并由此使人生出彩学生的发展权利之余,徒然浪费优质教育资源。比如,山东济南多年前就实行呼和浩特市这样的‚分招‛(指标生)政策,而且比呼和浩特更激进和极端,推荐生和指标生加起来占到重点高中招生总数的80%甚至90%,只有极少数名额留给统招。作为济南市重点中学之首的山东省实验中学,在总分共570分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指标生393分(高中最低提档线)而统招分数线高达530多分的极端差异。这不但使农村学生和其他因各种原因享受不着指标的学生难以上重点高中,同时使很多以极低分数进去的学生根本跟不上课,反而不如到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学校更好。

人为进行拔苗助长根本不利于正常成长。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消除择校现象而牺牲录取公平,原本就是一种错误。在长期重点建设、重点支持、重点发展等做法造成的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教育资源严重失衡情况下,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关键是纠正以往厚此薄彼的不当政策,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地发展。在重点中学已经得到优先发展的情况下,应当再反过来加大对普通中学的发展投入,使之早日赶上重点中学。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表现应是各个学校的学生素质大体相当,用统一标准实行竞争不相上下。如果教育资源均衡化推进不力,优质学校与较差学校的教育资源拥有悬殊局面不能改变,不同学校的学生素质差别巨大,仅仅拿录取方式做文章,根本就是害人害己,自欺欺人。

很多人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并指出,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绝不是将重点高中一半名额进行分招、生源稀释化这么简单,要在承认差异和层次存在的现实面前,加强优秀师资的轮岗交流,建立更科学的办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合理进行资源分配,努力办出适应不同学生群体、富有教育追求、彰显教育公平的好学校来。

当然,在这追求这种愿景的同时,可以同时采取适当的纠偏政策,给予那些较差学校的优秀学生特殊照顾,而不是不管优质学校还是较差学校,都统一分配招生名额。不仅如此,纠偏和对绝对平等进行纠正,也不能矫枉过正而破坏公平基础,以至于没了平等可言。所以,采取‚分招‛、‚指标生‛这样的政策,在总体不危及公平基础上拿出5%或10%等少数名额给较差学校是可以的,而背离公平的一般要求,把一半甚至大部分招生名额都用来统一分配,不过是显示权力的任性,并颠覆公平。

第四篇:气象服务工作

围绕需求强化服务提升水平加快推进灌南气象事业再上新台阶

灌南县气象局

(2012年2月27日)

过去的一年,在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以“转变事业发展方式,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为主线,着力加强四个能力建设,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展。

一、围绕服务民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逐步加大、极端气象灾害逐渐增多的新形势,我们高度重视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民共享气象服务的目标。

一是引导气象工作政府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先后出台《灌南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气象工作的组织、宣传,将其纳入全县专项规划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施,为气象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县财政每年投入气象经费30-50万元,用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视频会商系统、信息传输网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等不断得到完善加强。

二是开展服务形式多样化。我们时刻关注灾害性天气,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敏感性、针对性、多样性;紧贴关键农时,提供精细化指导提醒服务;抢抓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提供及时准确的保障服务。去年,我局共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4万余条,常规气象信息40.6万条,《重要天气报告》31期,电视专访、新闻发布会9次等等,力求做到在时效性上坚持常规天气按时报、灾害天气及时报;在服务方式上实现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声讯服务等随时报;在灾害天气时做到书面材料重点报、新闻媒体公开报。

三是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在已建成由全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土壤水份自动监测系统和开通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又初步建成了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完成了Micaps系统的升级改造,气象现代化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质量建设规范化。扎实开展业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努力提升质量意识,夯实业务基础,业务平台、业务流程、业务制度、业务学习交流等工作规范化开展,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去年有四位同志获得百班,获批一个省青年气象科研基金项目,一篇文章获第六届苏皖研讨会优秀论文。

二、围绕三农需求,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当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是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面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

务能力。

一是打造服务平台。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县政府出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六有”建设标准,并将“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列入各乡镇“三农”工作考核,与农工部、农委、卫生、安监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专项验收检查。截止去年12月份,全县14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提前两年实现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阵地作用,进一步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我们把乡镇气象服务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自2008年组建气象信息员队伍以来,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县14个乡镇、239个村、总人数达到863人的乡镇协理员,村(社区)、学校、部门、大学生村官气象信息员队伍。定期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在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上报、灾情调查、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年终进行检查考核,每年都对气象信息员队伍更新梳理。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开通为农服务工作平台(网站),强化业务技术人员为农服务知识培训,加强与农委、海洋渔业部门等业务技术人员交流,完善为农服务方案,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旱情监测,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去年,我县累计投入 25万元,实施四

次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地缓解了旱情,收到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次在省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报道;在“三夏”期间,连续第十年组织“三夏”流动气象服务小组,分赴全县14个乡镇,面对面向农民朋友进行服务,这一做法在中国气象报进行了报道。

三、围绕灌河经济,打造气象服务特色品牌

06年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县先后建立了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园区等经济园区。我们立足园区企业对气象的特殊需求,开展特色气象服务。先后形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气象服务调研报告》和《临港产业园区气象服务调研报告》,建立了临港产业和农业园业气象服务系统,园区、产业区的气象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用户近100家,年发送服务信息达5万余条。为了更好服务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我局从2010年开始着手建设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打造灌河水上日常运营服务平台。截止去年底,沿灌河沿线已建成5座6要素自动站,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县级气象部门建设的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为尽可能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和费用,保证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高临港产业的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立足优化服务 提升防雷减灾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优化服务意识。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主题培训、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四治四提升”、“为党旗争辉 为气象添彩”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六个活动,努力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着力营造便捷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

二是不断优化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强防雷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展并完成防雷检测实验室资质认证,优化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流程,防雷工作标准化水平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强化防雷检测平台和气象法制管理平台网上运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和许可工作更加规范。

三是开展防雷安全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活动,深入部门企业提供防雷技术服务,送发防雷安全宣传材料,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企业180余家次,全县的防雷减灾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领导、同志们,灌南县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上级领导、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局将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提升四个能力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管理科学化。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防灾减灾组织,制作印发灾害防御规化,开展乡(镇)、村示范点建设,全力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二是以加强现代业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预报业务能力、测报业务能力和现代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推进业务体制改革工作。三是以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做好乡镇自动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四是以防雷安全监管为重点,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科学管理。五是以加

强气象工作责任体系建设为重点,努力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将气象事业的发展全面融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保障,为我市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气象服务业务流程

气象服务业务流程

在常规天气预报产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通过服务系统,加工制作各类专业预报。同时,将常规天气预报、专业预报及指导预报,通过各种媒体,分类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专业用户发布。气象服务流程如下:

1、决策气象服务

(1)了解天气背景和常规天气预报,明确当前决策气象服务重点。

(2)1-2月春运服务期间,定期发布长期趋势预测和中期天气预报,出现大雾、大雪、冰冻、大风、寒潮、强对流天气时,及时发布补充短期预报,并提出合理化的防御工作建议。

(3)3-4月做好倒春寒、春季连阴雨、低温、春季强对流等天气的预报服务,抓住“冷尾暖头”的最佳适播期,及时发布春播期预报。

(4)5月份重点做好降水天气过程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动员准备工作。定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领导部门发送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天气简报和天气气候分析材料。

(5)6月1日启动决策服务系统,6-7月间做好梅雨期预报和防汛抗灾决策服务是服务重点。定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领导部门发送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天气简报和天气气候分析材料。有重大天气过程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和专题气象服务。

(6)7—8月份的高温酷热容易使人产生中暑,高温预测是服务的重点。

(7)9-10月鄂西北多雨易引发汉江秋汛。做好汉江秋汛服务是这段时间的服务重点。

(8)11-12月做好冬季冷空气、寒潮预报服务。

(9)收集气象服务效益和意见,总结分析服务情况。

2、公众气象服务

(1)每日通过天门广播电台、天门电视台、天门日报、天门兴农网等媒体发布气象公告、天气预报,为社会公众服务。

(2)每日06、11、16时将最新的天气预报和各类专项预报,通过“121”天气预报答询电话向公众发布;每日06时30分和16时30分通过气象短信编辑平台将天气预报发送到武汉专业气象台为手机用户服务。

(3)遇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时,通过以上途径不定时向社会发布重要天气消息。

(4)答复公众的天气咨询。

3、专业气象服务

(1)了解各类用户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2)熟悉前72小时专业预报意见。

(3)分析常规天气资料和预报,在服务系统上制作各类专业预报;并分析用户特殊要求修改订正专业、专项预报。

(4)每旬末10、20、30(或31)日向有关专业用户发布下一旬天气预报。根据季节变化,发布各类指数预报,为专业用户服务。

下载气象服务商业化不能牺牲公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象服务商业化不能牺牲公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益服务心得

    城市书房志愿者活动 公益事业在当今时代甚是火热,那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红遍大江南北,个体是属于社会的,同时社会又是属于个体的,而个体的最大价值也是为社会贡献无数力量。......

    公益服务感想

    我们在志愿者服务中体会感动在村徽的光辉下领悟志愿服务精神,首先我品到了奉献的精髓,“奉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 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指导思想 我旗汛期天气气候复杂,属灾害较多地区,境内有飞机航线、铁路、国道、自治区道和重要通讯干线,所以防汛的任务非常艰巨。因......

    5月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大厂回族自治县气象局 关于2009年5月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和廊坊市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全市......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

    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市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一、总则 第一条决策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气象服务学习报告

    气象服务学习报告 来到这里学习已经有一个来月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学习了气象观测、天气预报以及生态气象等气象相关重点业务知识。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最面向大众、最贴近......

    专业气象服务协议书

    丹阳市专业气象服务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进一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地、广泛地指导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