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陈瑶、刘姝平、许文婷、王珂、何明阳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背景:1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2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分析:面对我国水利方面表现的严峻形势和水利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些突出问题,加强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答案如下:
1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2兴利除害、防灾减灾、治标治本,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
3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
4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
二:政策要实现的元目标是什么?
分析:元目标即最根本的目标,应该从社会发展这个根本的角度加以分析。答案如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生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力增强。三:备选方案有哪些?
分析:备选方案即认为能够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的任意方案,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能有重叠,在这一环节只要能想到 的都可以列为备选方案。答案如下:
1、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3、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4、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5、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6、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四:优选方案所采取的指标有哪些?
分析:指标应该根据该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来建立。答案如下:
1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2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4“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
5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五: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现行政策方案?
分析:这个问题主要应该从经济基础、水利现状等方面加以思索。无论是什么政策,都
必须符合现在社会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任何北背离实际的政策,不仅对现状没有改善,可能还会加重问题。答案如下:
• 首先,其可行性比较高,我国财政预算可以支付得起,有利于对水利的稳定投入。
• 其次,我国水利面临的严峻形式,但基础薄弱,所以需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
环节建设。
• 最后,我国的水利发展体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所以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机制。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情况监督检查计划
附件2:
2011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的决定》情况监督检查计划
根据中央纪委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意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结合水利改革发展实际,制定2011年监督检查计划如下:
一、检查目的
通过监督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尽快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规范建设管理,确保《决定》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保证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
二、检查内容
(一)对有关部门各项分解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有关部门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确定的分解任务落实情况,重点检查牵头部门组织制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
基金筹集和使用等15项配套政策的制定情况。
(二)对省及市(地)县(市)贯彻落实《决定》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工作部署和责任落实情况。主要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是否对贯彻落实《决定》作出了总体部署,是否进行了任务分解,是否制定完善了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配套措施和办法是否与中央精神一致,责任落实是否到位,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各有关方面履行职责情况等。
2、水利主要目标任务制定和完成情况。主要检查各级政府在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臵与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水利改革管理四个方面是否结合实际制定了目标任务及推进和完成情况等。
3、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情况。主要检查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是否有明显提高,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与使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支持、水利建设金融支持等政策落实情况等。
4、重点水利建设任务推进情况。主要检查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任务的推进情况,是否制定了规划,是否落实了加快建设的具体措施。
5、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主要检查水资源
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是否建立。
6、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情况。主要检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推进水价改革的落实情况等。
7、水利资金使用和监管情况。主要检查水利资金使用是否依法依规和安全高效,是否存在资金挪用、挤占、滞留和非法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资金虚报、假报以及资金浪费情况,稽察、审计、监察等整改意见是否落实到位。
8、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江河治理等工程为重点,主要检查在水利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建设实施等方面是否规范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否得到有效保障,水利建设资金使用是否依法依规和安全高效。
(三)对具体项目进行详细检查
1、项目决策情况。是否通过规划同意书审批,是否存在擅自改变规划问题;是否存在未批先建问题;移民安臵规划、项目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前臵条件的审核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存在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问题,是否存在设计粗糙、“报大建小”问题;是否存在不按程序变更设计、调整概算问题。重点查验项目建议书及其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初步设计报告及其审批
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查审批意见等。
2、招标投标情况。应实行招标投标的是否都实行招标投标;应实行公开招标投标的是否都实行公开招标投标;非公开招标项目是否履行批准手续;招标程序是否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的有关规定;招标投标过程中是否存在围标串标、挂靠借用资质投标、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超出资质许可承揽工程等问题;是否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情形;水利项目是否按照属地原则进入地方有形建设市场。重点查验招标投标相关审批文件,招标公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等。
3、项目建设实施情况。是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组建是否规范,人员结构是否合理,内部制度是否完善,履行责任是否到位;是否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制度,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擅自开工问题;是否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资质及其人员资格是否符合规定,现场监理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监理单位和人员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问题;是否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肢解发包和违反合同约定指定工程分包人问题,是否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问题;是否存在授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问题;是否存在擅自修改工程
设计规划、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问题;是否健全并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建设中是否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是否存在工程质量低劣问题,项目建设中是否发生过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是否存在任意压缩合理工期或进度滞后问题。重点查验项目法人单位管理文件,参建各方来往文件,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日志,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有关实验检验报告,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开工报告批复文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工程施工日志等。
4、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项目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财政部门是否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中央投资资金;中央投资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拨付和账户管理等方面的内控机制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财务支出是否依法合规;是否严格执行项目投资预算,是否出现投资超概算或投资规模失控的现象;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问题;是否存在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重点查验下达投资计划文件,下达建设资金的文件、资金到位情况有关凭证或材料,财务管理有关文件、工程财务收支账目,投资估算、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及其批文,工程量清单、监理现场签证单、工程款支付凭证,竣工结算报告及有关部门审核报告,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及有关部门评审报告等。
5、稽察、审计、监察意见整改落实及案件查办情况。
历次稽察、审计、监察等整改意见是否落实;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得到严肃查处。重点查验项目稽察、审计、监察等通知,整改落实报告等。
三、检查安排
(一)6月,结合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对水利行业集中检查,对2-3个省(区)贯彻落实《决定》情况进行检查,并重点对部直属和部分省区的20个水利建设项目进行解剖式检查。检查组组成、检查的具体地区和项目由中央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二)下半年,结合监察部水利部对落实《决定》情况联合监督检查工作,对有关部门各项分解任务落实情况和6个重点省(区)贯彻落实《决定》情况的监督检查进行重点检查。
1、对有关部门各项分解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 检查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要求,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人民银行、保监会等部门牵头负责配套政策措施制定等各项分解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时间和方式:2011年7月底,各牵头部门将配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书面材料报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8月中旬,由中央领导小组主持
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牵头部门关于配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汇报。
2、对重点省(区)贯彻落实《决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检查地区和分组:分为3个检查组,每组负责2个省(区)的检查工作。
第一组
检查地区:待定 组长:监察部领导
副组长:水利部司局级干部
成员: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人民银行各1人,监察部2人,有关专家2-3人
第二组
检查地区:待定 组长:水利部领导
副组长:监察部司局级干部
成员:财政部、农业部各1人,水利部3人,有关专家2-3人
第三组
检查地区:待定 组长:水利部领导
副组长:监察部司局级干部
成员:国土资源部、审计署各1人,水利部3人,有关
专家2-3人
具体检查地市和项目由检查组根据各省(区)2010年以来在建水利项目清单选定。
检查时间:2011年9月至10月,每省(区)安排检查时间不少于10天,10月底前形成检查工作报告。
检查工作步骤:
①听取全省工作汇报。各省按照上述关于贯彻落实《决定》情况检查的八个方面内容准备全省汇报材料。
②听取市(地)工作汇报。所检查市(地)按照上述关于贯彻落实《决定》情况检查的八个方面内容简要汇报。
③开县(市)座谈会。所检查县(市)按照上述关于关于贯彻落实《决定》情况检查的八个方面内容简要汇报,座谈讨论、了解情况。
④检查具体项目。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访谈问询、填写表格等方式,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⑤填写检查表格。⑥和省政府交换意见。
四、工作要求
(一)严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保密纪律,不擅自泄露检查工作中掌握的内部材料和情况;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工作情况,紧急情况要随时报告,重大问题要
及时请示,不私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不擅自表态重大问题;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检查组成员请假须经组长批准。对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要妥善保管,重要资料在检查工作结束后应移交领导小组办公室归档。
(二)搞好协作配合。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担负牵头组织和领导的责任。检查组成员要服从组长的统一领导,尊重组长作出的决定。检查组全体同志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向地方和基层的同志学习,要尊重当地同志,自觉接受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做到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接受超标准接待,不接受被检查地区和单位的馈赠和宴请,不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场所娱乐活动,不向被检查地区和单位提个人要求,不在被检查地区和单位报销费用。
第三篇: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本台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决定说,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三要坚持人水和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五要坚持改革创新。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
——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
——推进依法治水
——加强水利队伍建设
——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决定最后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三要坚持人水和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五要坚持改革创新。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
——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推进依法治水
——加强水利队伍建设
——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第五篇: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精)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31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
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五)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
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七)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八)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
(九)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人工增雨
(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搞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十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
设。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
(十三)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十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十五)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十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
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 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 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 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十八)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 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 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结合增 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九)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 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 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 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
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 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 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 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 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 水资源。(二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 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快制定区域、行 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 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 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 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
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二十一)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 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 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 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 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二十二)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 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 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 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 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 撑。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二十三)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 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
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 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二十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 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 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 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 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 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十五)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 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 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 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二十六)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 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 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 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二十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 度,切实加强水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 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 际,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 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有 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 利改革发展
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 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 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 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 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 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 水域。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 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编 制水利规划,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
扶持政策。(二十九)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 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支持 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 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 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弘扬 “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更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三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 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 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 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 水利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