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三条红线标准下节水型社会案例
“三条红线”背景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实践研究
09生态10091750104 张琪2011年1月底,中央下发了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这“三条红线”分别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控制红线、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文件出台后不久,国务院很快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一号文件”先明确“三条红线”,在后续推出的《意见》以及“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红线”的具体指标。
第一条红线,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红线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政府将采取钢化性手段,对于取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的新增用水,对取水总量接近取水许可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用水。此外,也要完善配套措施,通过严格的水资源论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来实现全国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第二条红线,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红线指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要比现状下降30%以上,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此外,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要从0.5提高到0.53以上,该指标原来是预期性、引导性指标,也将成为约束性指标。这两个指标分别反映了工、农业用水效率。从水量上讲,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0%。
第三条红线,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水功能限制纳污红线指标,确定为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要提高到60%以上。“一号文件”要求,各地区要按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控制入河湖限制排污总量;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作为各级政府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排污量已经超过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三条红线”具体标准的出台,为我国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刚性指标,同时表明在今后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监控手段和结果数据的重要性,相关指标可操作、可检查、可考核也逐渐成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重点。
在此次“一号文件”确定全国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前,2010年水利部已经选择了山东、江苏、河北、浙江、上海、天津、北京七省市开展先行先试的工作,下面我就主要拿试点省份山东,结合其他省份的资料和自己的分析谈谈对“三条红线”要求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实践、途径以及其激励机制的一些看法。
山东是我国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省份,年缺水接近40亿立方米,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已经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硬约束条件。2010年,山东省政府通过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后简称《办法》),标志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山东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这是国内第一部有关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
山东省这个规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资源不足地区应该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二是鼓励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节约保护水资源,区域之间可在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水量交易,建立国家水权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三是建立取水许可区域限批制度,明确超总量红线的硬性管理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有三:一是对于超过总量红线的地区要实行区域建设项目的限批或者禁批;二是对不进行水资源论证、没有获得取水许可的项目,发改委、经济部门、信息化部门不得立项、环保部门不得批准环评,部门联动;三是对地方政府行政干扰水资源工作的要依法给予行政
处分。
从《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和查阅的其他省份相关信息,我发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途径可从以下几点来看:
首先,建立节水型社会要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刻不容缓。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实施一系列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制定各种节水措施的最基本的原则。在保证人们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用水合理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也要考虑后代的用水需求。
第二,建立节水型社会要充分考虑循环利用的优势。山东省在是实施《办法》时曾提到过,当新建项目配置水源时,必须加大对污废水、矿坑水、海水的利用,规定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发电机组的循环冷却水必须使用三分之一以上的回用水,有条件的要利用海水、矿坑水、中水、劣质水等非常规水源。这项举措是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具体体现。
参考多地方的节水措措施,我们不难发现,循环利用水资源是有效节水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省淮安市在试点工作中也采取了循环利用的措施,江苏白玫化工公司在全国首家使用了“盐析蒸发硝盐热分离”的节水工艺,制硝废液被循环使用,年节水减排1420万方。再如浙江省,加入到试点工作中后,新增用水主要利用淡化海水、矿坑水、污水处理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和节约水量转换,共利用污水处理再生水及矿坑水1.8亿立方米、海水淡化2.3亿立方米,直接利用海水200余亿立方米。采用循环利用的模式,争取在投入最少资源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和循环利用效率,最终实现节水的目的。
第三,水权的监管和有效配置为建立节水型社会提供的新的途径。对比以往的节水措施,我发现对于用水权的监管和限制明显增多。比如说,山东省自《办法》实施以来,就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坚持按照优先利用客水、后用当地水,优先利用地表水、后开发地下水,优先利用中水等非常规水、后使用优质淡水的“三先三后”水资源配置原则,严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审批关口,对不符合规定的用水工程进行停工等处罚。
在我看来,水权的监管和配置是建立节水型社会最立竿见影的方式之一。对水资源有效的监管使不同的行业使用不同的水资源。比如说,对于炼钢行业来讲,淡化的海水用来冷却就已足够,而淡水资源可以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从公平角度和全民参与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绍兴市的取水许可申请受理公告制度可以使监管和配置有效的结合,同时来自同行业、政府、市民三方面的监督,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可以及时发现监管过程中的违规现象。
第四,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法规建设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节水工作的基础,有效地管理则可以更好的实践法律法规。还是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建立了与省情相适应的节约用水法规体系。山东省颁布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山东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节水法规体系。同时,他们也逐步建立起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山东省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将省节约用水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市及县(市、区)相应成立了节约用水办公室,全省基本形成了健全完备的节水组织管理体系以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
以上的实践工作和节水途径都是基于节水方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情况下采取的被动节水方式,无论是从企业方面还是个人方面来讲,这种方式并不利于节水型社会的持续建设,因为一旦监管力度下降或者随着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出现漏洞,节水方即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忽视节水的重要性。因此,从长远来看,有效的宣传方式、全民参与的模式和适当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节水型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积极做好节水宣传工作方面,上海市有很好的体现。上海市以各个大学为主阵地,充
分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时机,以举办活动、印发宣传册、宣传标语、宣传手袋等方式,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济南市则更注重民众对节水工程的参与,节水管理部门与120多家取用水户水管人员组成节水网,制定工作细则和通讯录,定期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宏观控制、抓大带小、逐级管理、共同参与的优势。
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一直是水资源支出的大项,如果有效的控制这两个产业的用水量,那么节水工作会前进一大步。
青岛市采取了水价激励机制,用经济杠杆推动城市节水。青岛市硬性规定,工业企业、旅馆饭店等用水价格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基数内用水价格每立方米3元,基数外一档、二档用水分别为每立方米3.5元、4.1元。这种水资源费和自来水价格的调整,理顺了城市供水价格,拉大了自来水与再生水的价格差距,初步建立起了科学的水价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工业企业节水自觉性,在工业单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自来水取水量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再生水利用量逐年上升。这样不仅达到了节水的效果,还直接为单位节省了税费支出。
河北省则逐步开展农业用水超限额征收水资源费试点。在农村范围内实现管网和防渗渠道输水,推广滴灌技术,以种植小麦为例,每亩节水、节电约30%左右。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大力推广浅井咸水与深井淡水混浇技术,节约淡水、节约浇地时间、节电均超30%。技术的推广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额外且数目不小的开支,河北省则启用专项基金补助,以保证节水措施的顺利推广。
“三条红线”的标准出台半年多以来,全国各地都在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结合我以往的学习,我也有一些节水的建议。我觉得在工业区范围内,各个工厂之间的水资源可以实现循环利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工业区内既有化工厂,又有造纸厂,炼钢厂等,那么造纸厂的废水可以运到炼钢厂用来冷却,也可以在适当处理后被化工厂用来稀释废液,最后排除的废水出去含有的离子可以重复使用。建立节水工业区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仅实现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对于其他物质各个工厂也可以各取所需,最终有利于实现绿色工业的目标。也许会有质疑说重建工业区成本过高,我觉得节水措施应该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的把可以实现节水工业区的项目安排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应用性,同时实现了节水规划安排,一举多得。
第二篇: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 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
《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规划》提出8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六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使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大力节水降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共同组织编制了《规划》。
问:《规划》提出的节水重点领域是那几个方面? 答:根据我国目前的节水潜力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利用。其中,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利用,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问: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及机制。一是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节水型社会就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能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 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规划》提出8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六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使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大力节水降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共同组织编制了《规划》。
问:《规划》提出的节水重点领域是那几个方面? 答:根据我国目前的节水潜力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利用。其中,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
网,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利用,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问: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及机制。一是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节水型社会就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能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节水型学校标准
节水型学校标准
一、组织落实
1.有节水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专(兼)职的节水管理人员,建立专项节水管理制度;
2.有健全的节水管理网络和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3.经常进行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师生节水意识。
二、管理细则
1.用水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完整规范,按时准确填报统计报表并进行分析;
2.用水情况清楚,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评估);
4.有节水工作计划、用水考核制度。
三、计量达标
1.用水定额目标,100升/人.日(有住宿生),50升/人.日(有午餐),40升/人.日(无午餐),按实际住宿就餐学生数和教职工人数计算; 2.使用节水型产品率=100%,其水嘴(水龙头)、便器及便器系统、便器冲洗阀、沐浴器符合现有的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公用设施必须使用节水型产品); ①节水型水嘴(水龙头):具有手动或自动启闭和控制出水口水流量功能,使用中能实现节水效果的阀类产品(非螺旋式水嘴);
②节水型便器一次性冲洗水量不大于6L的便器;
③节水型便器冲洗阀:具有延时冲洗、自动关闭和流量控制功能的便器用阀类产品; ④节水型淋浴器,采用接触或非接触控制方式启闭,并有水温调节和流量限制功能的淋浴器; ⑤其它用水器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3.水表计量率,二级水表计量率= ×100%≥95% 一级水表:用以计量用水单位从水源取水量的水表(总计量表)
二级水表:用以计量用水单位内部用于各部门及不同建筑物或区域新水量的水表; 4.用水器具漏水率≤2% 用水器具漏水率= ×100% 5.用水设施损失率(包括自备供水)≤4%
用水设施损失率:(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100%
供水总量
(供水总量:取用的新水总量,即一级表水量;
有效供水量:部门等分水表的水量之和,即二级表水量之和。)
此项指标也可以用(一级表计量率)-(二级表计量率)来计算,其差就是设施损失率; 6.学校内绿化、景观、生活杂用水不得大水漫灌,采用节水灌溉措施,有条件的要尽量利用非常规水(海水、雨水、微咸水、河水等)替代。
附件2 湖北省节水型单位考核标准
一、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共八条,是节水型单位所应具备的必备条件,如有任何一条不符合要求,不得申报节水型单位。序号 基本条件 考核方法 1 没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和用水设备。现场抽查用水器具和设备使用情况 2 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计量,生活用水没有包费制现象 查看相关资料,现场检查用水计量设施。3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取水许可制度,自备井审核、验收手续齐全 查看取水许可审核、验收等相关资料。4 锅炉蒸汽冷凝水和间接冷却水重复使用 现场查看重复用水设施 5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实施节水“三同时”制度。节水“三同时”即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查看建设项目配套节水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资料;现场查看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情况。6 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至少每三年开展一次。查看水平衡测试报告书。7 取水单耗达到地方取水定额的要求。查看相关资料。8近一年内没有因管理不善造超计划用水。查看相关资料。
二、管理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 分数 1 管理机构
节水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有主要领导负责节水工作,有节水管理部门和专(兼)职节水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查看相关文件资料。节水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健全的得5分;岗位职责明确的得5分。10 2 管理制度
有科学合理的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统计制度,定期报送节水统计报表。查看相关资料。有科学合理的节水管理制度得5分,建立节水统计制度得5分。10 3 计量管理
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完整规范并定期进行分析;内部实行定额管理,节奖超罚。
查看相关资料。有详细的原始报表得4分,有用水分析得2分。实行定额管理得2分,有节奖超罚资料得2分。10 4 管网管理
用水情况清楚,有详细的供水管网图和计量网络图;有日常巡查和保修检修制度,问题及时解决。
查看相关资料。有详细的供水管网图和计量网络图得10分;有日常巡查和保修检修制度,问题及时解决得5分。15 5 节水宣传
经常性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职工有节水意识。
查看宣传资料,询问职工节水常识。节水宣传有创新、效果好得15分。15 小计 60
三、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 分数 1 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率 100% 现场抽查用水器具使用情况。达到100%得10分,每低1%扣1分,直至扣完。10 2 二级计量率 ≥90% 查看相关资料。达到90%以上得10分。10 3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 ≥95% 查看相关资料。≥95%得10分,每低1%扣1分,直至扣完。10 4 锅炉蒸汽冷凝水回用率 ≥60% 查看相关资料。≥95%得10分,每低1%扣1分,直至扣完。10 小计 40
四、鼓励性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 分数 1 节水发明
鼓励进行节水创新尝试,有节水发明并应用。查看现场和相关资料。有节水发明并应用得2分。2 2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是指再生水和雨水利用。
查看相关资料。达到5%得1分,每高5%加1分,最高得4分。4 小计 6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汇报
麟水保发(2011)12号
麟游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的汇报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办公室:
围绕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本着促进人水和谐的理念,我们大力实施水源工程建设项目,有效拦蓄径流,增加我县水资源储蓄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做到节约用水,确保有限的水资源永续利用,满足和服务于全县工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向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澄水河淤地坝系项目。今年新建了马家堡、宋家河两座骨干坝,坝控面积分别为3.2km2和4.22 km2,总库容分别为54.95万m3和72.24万m3,拦泥库容分别为25.29万m3和33.25万m3,坝高分别为24.1 m和26.7 m。由挡水由挡水坝体和防水建筑物两大件构成,坝体为碾压均质土坝,放水建筑物采用卧管型式,主要工程量分别为土方5.95万m3和6.87万m3,石方0.967 m3和0.31 m3,混凝土20.13 m3和19.3 m3。项目总投资分别为84.9万元(中央55.19万元,地方配套29.71万元)和107万元(中央69.85万元,地方配套37.61万元)。该项目于2011年7月1日开工建设,11月25日可全面竣工建成。该工程建成后,可淤地3.9hm2和4.35hm2,不仅增加了坝地面积,坝路结合,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拦蓄了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为养鱼、灌溉、人畜饮水、生产建设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宣传节水知识,营造良好的节水舆论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节水知识、悬挂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使节水知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牢固树立。
三、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做到节约用水。单位办公室和职工家庭用水,全部安装节水器具,节约用水,提高了水利用率,用水量比去年减少了130 m3,起到了良好的节水效果。我们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继续努力,做好节水工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绩。
主题词:节水项目建设汇报 主送:麟游县节水型和会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