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国水利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水利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
(2011年11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水利人才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治水兴水高潮迭起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回顾总结“十一五”水利人才工作成绩,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重点任务,努力推动水利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刚才,董力同志强调了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刘宁和李国英同志分别宣读了表彰决定,与会领导为水利专家和高技能人才颁发了奖牌和证书,周英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和支持水利人才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水利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十一五”水利人才工作的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水利人才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水利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一,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为导向,形成了协调高效的水利人才工作新格局。把人才工作提升到水利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科学制定并着力实施“十一五”水利人才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对水利人才工作的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水利人才战略与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相结合,实现了水利事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第二,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发为重点,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效。狠抓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了“5151人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培养遴选了一批两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优秀党政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水利领军人才,通过示范引领、延伸辐射、全面带动,一大批优秀水利人才脱颖而出,在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水利系统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部管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工程、地方水利领导
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工程等,健全干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制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学时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干部自主选学。通过创新内容,改进方式,上下联动,示范引领,“十一五”期间全国水利系统累计培训干部职工310万人次,形成了大规模培训水利干部职工的新格局。
第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依托,营造了有利于各类水利人才健康成长的新环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完善了水利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聘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了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建立和完善了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探索了首席专家制度等鼓励人才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
第五,以“三基一化”为载体,在提升水利人才工作效能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不断加强水利人才工作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人事部门基础制度、基础资料建设和工作人员基本功训练,着力推进水利人事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人事劳动教育信息系统和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为代表的水利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显著提高了水利人才工作效能,为水利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水利人才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央有关部门精心指导、鼎力支持的结果,是水利系统各级党委(党组)正确领导、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各级水利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水利人才工作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部党组向长年奋战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水利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水利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1号文件,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新时期水利人才工作,是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水利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抓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努力开创水利人才工作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落实“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重点水利人才工程项目为龙头,以水利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水利人事人才管理信息化为手段,以加大人才经费投入为保障,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全面构筑水利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做好新时期水利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完善格局。把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不断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系统上下广泛参与的水利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把服务水利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重工程建设轻人才开发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确立水利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水利行业精神融入水利人才工作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水利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中砥砺品格、锤炼作风、提高本领。四是坚持以用为本,提高效能。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水利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始终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切实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五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开发。把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把解决西部地区人才短缺问题和培养吸引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摆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统筹推进水利人才队伍整体协调发展。六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水利人才工作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水利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积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强人才开发体系建设,为水利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新时期水利人才工作,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快确立水利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要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方针,根据“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水利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水利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一是人才资源优先开发。要从本地区、本单位水利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状况出发,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抓紧制定人才工作的具体目标、实施重点、主要项目和保障措施,确保水利人才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化、项目化和制度化。二是人才结构优先调整。要建立和完善水利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控机制,使水利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始终与水利改革发展需要相适应,切实增强水利人才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三是人才投资优先保证。要把优先保证水利人才投资作为水利人才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水利人才投资稳定增长机制,保障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四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要结合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规划任务分解制度和评估监督机制,形成推动水利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着力把握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要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项目为抓手,统筹推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着力实施水利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建设工程。以首席专家、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水利青年科技英才选拔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造诣、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水利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二是着力实施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以中高级水利技术人员为重点,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着力实施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以首席技师选拔培养、职业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和评选表彰为载体,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四是着力实施基层水利人才文化和专业素质提升工程。以县市水利局长、乡镇水利站所长、基层业务技术骨干和优秀技术工人为重点,以万名县市水利局长培训计划等五项人才计划为载体,培养一批适应基层水利发展要求的水利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五是着力实施水利党政人才培养工程。以处级及以上党政干部为重点,以理论
武装、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强化干部监督为载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六是着力实施水利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以经营管理能力建设为核心,打造一支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驾驭能力强、适应水利发展新要求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七是着力实施水利院校人才培养推进计划。以共建高校和水利职业院校为重点,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水利人才培养质量。八是加强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和西部人才开发对口支援工作。认真落实西部地区水利人才开发对口支援任务,突出抓好水利勘测设计、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政执法等领域急需和紧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西部地区水利人才短缺问题。
第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建全完善水利人才工作机制。推动水利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在建立和完善以下五项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为重点,以提高推动水利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健全组织调训制度、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以及干部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制度,不断完善水利党政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强化继续教育为手段,不断完善水利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健全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考评制度,不断完善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核心,以岗位开发为基础,以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重点,不断完善基层水利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二是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以推动水利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建立突出德才素质要求的水利党政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完善党政人才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职业道德、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水利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促进优秀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水利企业负责人考核评价办法。三是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完善水利党政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重点,完善党政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人员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完善水利企业负责人选拔和使用制度,把组织配置和市场配置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四是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人才选拔培养项目要向做出实绩和贡献的一线人才倾斜;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按照规定实行破格晋升职称制度;对在水利实际工作和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技能人才,实行提前或越级晋升职业资格制度。探索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建立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机制。完善水利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按照重实绩、重贡献的原则对取得突出业绩的优秀人才予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五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奖励资助制度、工作和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以技术咨询、讲学授课、兼职服务、短期聘用、技术合作、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对引进的人才要充分信任、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第四,紧密结合水利实际,切实加强水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部署,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水利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水利干部职工,大力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广泛开展水利业务知识、岗位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培训。二是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要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方式,把集中培训与挂职学习结合起来,把脱产学习与专业进修结合起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制度和自主选学制度,积极推行网络培训、专题讲座、自学读书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断拓展培训渠道,进一步满足职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是大力提升教育培训效果。要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水利改革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把教育培训与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和评优表彰等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通过大规模、全方位、宽领域的教育培训,使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本领显著增强。
三、加强领导,着力营造水利人才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人才工作,强化领导是关键。各级水利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积极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努力推动水利人才工作更好发展。
第一,着力强化水利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水利系统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把党管人才的原则体现到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把水利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执行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定期研究人才工作重大问题,着力抓好重点人才工程,实现水利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协同推进、有机统一。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实际及时制定出台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举措,着力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水利人才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第二,着力抓好水利人才工作的督促落实。要积极创新水利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水利人才工作合力。要完善水利人才工作规划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水利整体规划体系,指导和督促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编制人才工作规划,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指导性。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有落实。
第三,着力落实水利人才工作的经费投入。要把人才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经费预算,足额提取水利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要不断拓宽水利人才工作经费渠道,在中央和地方水资源费分成、科研项目等经费中,要按规定优先安排相关的人才培养培训经费,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经费保障水平。要统筹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机制。要切实加强水利人才工作经费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四,着力营造水利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水利人才工作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中央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深入宣传水利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和人才队伍建设先进经验,积极宣传以水利人才开发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典型做法。要关心优秀水利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努力改善他们进修学习、医疗保健、居住条件,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做好水利人才表彰奖励工作,在水利系统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见贤思齐、争相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更多优秀水利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同志们,人才工作事关水利长远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认真落实“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利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全国水利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水利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
(2011年11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水利人才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治水兴水高潮迭起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回顾总结“十一五”水利人才工作成绩,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重点任务,努力推动水利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刚才,董力同志强调了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刘宁和李国英同志分别宣读了表彰决定,与会领导为水利专家和高技能人才颁发了奖牌和证书,周英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和支持水利人才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水利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十一五”水利人才工作的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水利人才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水利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一,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为导向,形成了协调高效的水利人才工作新格局。把人才工作提升到水利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科学制定并着力实施“十一五”水利人才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对水利人才工作的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水利人才战略与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相结合,实现了水利事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第二,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发为重点,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效。狠抓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了“5151人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培养遴选了一批两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优秀党政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水利领军人才,通过示范引领、延伸辐射、全面带动,一大批优秀水利人才脱颖而出,在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水利系统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部管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工程、地方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工程等,健全干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制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学时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干部自主选学。通过创新内容,改进方式,上下联动,示范引领,“十一五”期间全国水利系统累计培训干部职工310万人次,形成了大规模培训水利干部职工的新格局。
第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依托,营造了有利于各类水利人才健康成长的新环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完善了水利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聘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了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建立和完善了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探索了首席专家制度等鼓励人才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
第五,以“三基一化”为载体,在提升水利人才工作效能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不断加强水利人才工作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人事部门基础制度、基础资料建设和工作人员基本功训练,着力推进水利人事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人事劳动教育信息系统和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为代表的水利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显著提高了水利人才工作效能,为水利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水利人才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央有关部门精心指导、鼎力支持的结果,是水利系统各级党委(党组)正确领导、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各级水利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水利人才工作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部党组向长年奋战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水利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水利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1号文件,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新时期水利人才工作,是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水利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抓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努力开创水利人才工作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落实“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重点水利人才工程项目为龙头,以水利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水利人事人才管理信息化为手段,以加大人才经费投入为保障,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全面构筑水利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做好新时期水利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完善格局。把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不断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系统上下广泛参与的水利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把服务水利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重工程建设轻人才开发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确立水利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水利行业精神融入水利人才工作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水利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中砥砺品格、锤炼作风、提高本领。四是坚持以用为本,提高效能。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水利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始终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切实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五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开发。把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把解决西部地区人才短缺问题和培养吸引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摆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统筹推进水利人才队伍整体协调发展。六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水利人才工作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水利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积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强人才开发体系建设,为水利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新时期水利人才工作,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快确立水利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要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方针,根据“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水利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水利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一是人才资源优先开发。要从本地区、本单位水利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状况出发,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抓紧制定人才工作的具体目标、实施重点、主要项目和保障措施,确保水利人才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化、项目化和制度化。二是人才结构优先调整。要建立和完善水利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控机制,使水利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始终与水利改革发展需要相适应,切实增强水利人才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三是人才投资优先保证。要把优先保证水利人才投资作为水利人才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水利人才投资稳定增长机制,保障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四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要结合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规划任务分解制度和评估监督机制,形成推动水利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着力把握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要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项目为抓手,统筹推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着力实施水利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建设工程。以首席专家、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水利青年科技英才选拔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造诣、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水利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二是着力实施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以中高级水利技术人员为重点,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着力实施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以首席技师选拔培养、职业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和评选表彰为载体,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四是着力实施基层水利人才文化和专业素质提升工程。以县市水利局长、乡镇水利站所长、基层业务技术骨干和优秀技术工人为重点,以万名县市水利局长培训计划等五项人才计划为载体,培养一批适应基层水利发展要求的水利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五是着力实施水利党政人才培养工程。以处级及以上党政干部为重点,以理论武装、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强化干部监督为载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六是着力实施水利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以经营管理能力建设为核心,打造一支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驾驭能力强、适应水利发展新要求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七是着力实施水利院校人才培养推进计划。以共建高校和水利职业院校为重点,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水利人才培养质量。八是加强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和西部人才开发对口支援工作。认真落实西部地区水利人才开发对口支援任务,突出抓好水利勘测设计、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政执法等领域急需和紧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西部地区水利人才短缺问题。
第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建全完善水利人才工作机制。推动水利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在建立和完善以下五项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为重点,以提高推动水利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健全组织调训制度、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以及干部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制度,不断完善水利党政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强化继续教育为手段,不断完善水利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健全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考评制度,不断完善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核心,以岗位开发为基础,以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重点,不断完善基层水利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二是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以推动水利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建立突出德才素质要求的水利党政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完善党政人才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职业道德、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水利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促进优秀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水利企业负责人考核评价办法。三是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完善水利党政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重点,完善党政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人员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完善水利企业负责人选拔和使用制度,把组织配置和市场配置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四是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人才选拔培养项目要向做出实绩和贡献的一线人才倾斜;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按照规定实行破格晋升职称制度;对在水利实际工作和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技能人才,实行提前或越级晋升职业资格制度。探索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建立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机制。完善水利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按照重实绩、重贡献的原则对取得突出业绩的优秀人才予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五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奖励资助制度、工作和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以技术咨询、讲学授课、兼职服务、短期聘用、技术合作、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对引进的人才要充分信任、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第四,紧密结合水利实际,切实加强水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部署,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水利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水利干部职工,大力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广泛开展水利业务知识、岗位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培训。二是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要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方式,把集中培训与挂职学习结合起来,把脱产学习与专业进修结合起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制度和自主选学制度,积极推行网络培训、专题讲座、自学读书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断拓展培训渠道,进一步满足职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是大力提升教育培训效果。要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水利改革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把教育培训与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和评优表彰等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通过大规模、全方位、宽领域的教育培训,使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本领显著增强。
三、加强领导,着力营造水利人才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人才工作,强化领导是关键。各级水利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积极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努力推动水利人才工作更好发展。
第一,着力强化水利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水利系统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把党管人才的原则体现到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把水利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执行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定期研究人才工作重大问题,着力抓好重点人才工程,实现水利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协同推进、有机统一。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实际及时制定出台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举措,着力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水利人才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第二,着力抓好水利人才工作的督促落实。要积极创新水利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水利人才工作合力。要完善水利人才工作规划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水利整体规划体系,指导和督促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编制人才工作规划,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指导性。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有落实。
第三,着力落实水利人才工作的经费投入。要把人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经费预算,足额提取水利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要不断拓宽水利人才工作经费渠道,在中央和地方水资源费分成、科研项目等经费中,要按规定优先安排相关的人才培养培训经费,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经费保障水平。要统筹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机制。要切实加强水利人才工作经费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四,着力营造水利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水利人才工作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中央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深入宣传水利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和人才队伍建设先进经验,积极宣传以水利人才开发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典型做法。要关心优秀水利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努力改善他们进修学习、医疗保健、居住条件,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做好水利人才表彰奖励工作,在水利系统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见贤思齐、争相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更多优秀水利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同志们,人才工作事关水利长远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认真落实“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利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习近平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5月26日)
习近平
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交流了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对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出许多好的意见。昨天下午,我参加了第六组的讨论,大家发言踊跃、气氛热烈,结合实际谈认识、讲收获、提建议,听后很受启发。与会同志普遍认为,中央制定颁布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同志和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这次会议,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主题重要、准备充分,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讲话思想深刻、富有新意、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找准了进一步搞好人才工作的着力点和有效抓手,增强了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求真务实的会议,是研究部署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会议。
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和讨论,围绕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第一,紧紧抓住建设人才强国这个战略目标做好人才工作。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战略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赢得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的优越性,必须在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真正的优势。正如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达到上述三个要求,时间有的可以短些,有的要长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能够也必须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各类人才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我们人才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着国家的长远发展。建设人才强国,正是中央基于对国内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我国人才发展现状的清醒估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人才领域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大家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努力使人才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深刻认识、自学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人才强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什么是人才成长规律?就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客观必须要求。比如厚德育人。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不养德修身,难以成为有用人才,更难成为大家、大师。把握这一规律,就要把2 厚德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比如量才施用。全才、通才固然好,但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注意发挥人才的长处。关键是人岗相适,让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比如竞争成才。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竞争才有活力。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超、拼搏前进的竞争过程。这个竞争,规则应当公平公正,程序应当科学公开,能够激励各类人才在竞争中增强动力、开发潜能、脱颖而出。
比如最佳成才期。从一般情况看,中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黄金期”。有学者对公元1500年至1960年间的世界1200多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这里是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则往往需要更丰富的阅历和更深厚的积累。无论哪一种人才的成长,则往往需要更丰富的阅历和更深厚的积累。无论哪一种人才、哪一个年龄段,都需要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机会,尤其要用当其时。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叹,这种情况今天应当努力避免。比如实践成才。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当前,要着力解决培养与使用脱节、科研与生产脱节、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的问题,引导人才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现实生活,推动干部下基层、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演员上舞台、科技人员到厂矿车间和田间地头,注重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科学工程发现和培养人才,真正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在一线上建功、在社会里成长。
总之,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我们要注重把握其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和随意性,注重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第三,坚持重在使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是中央制定的人才工作指导方针。人才重在使用,在使用中发现,在使用中成长,在使用中发挥作用,在使用中增长本领。在人才使用上,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一些陈腐落后观念和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一是“武大郎开店”。凡是比自己高明的人一律不用,嫉贤妒能,担心政绩被人抢、名誉被人夺、位臵被人占,排斥人才、压制人才,甚至打击人才。二是“叶公好龙”。重视人才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现有人才大材小用,引进人才臵而不用,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三是不能正确认识到处理引进外来人才与培养、使用本土人才的关系,要么近亲繁殖、搞小圈子,要么舍近求远、厚外薄内。四是求全责备。只盯缺点、专挑毛病、缺乏包容,不敢放心、放手使用人才。五是论资排辈。北魏孝明帝听信吏部尚书崔亮的意见,选官不问贤愚,只认年头,造成大量人才被埋没。这种熬年头的现象,现在一一些地方和部门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以上这些现象,导致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要特别强调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坚持用当适任,把人才素质能力与岗位需要结合起来,力争把每个优秀人才都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坚持用当其时,及时发现、大胆起用各类优秀人才,使人才在黄金时期充分施展才干;坚持用当尽才,让各类人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广阔舞台上各展所长、各得其所。第四,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环境对人才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人往高处走”,“高处”就是能够干事成才的良好环境。
那么,我们需要营造什么样的人才环境呢?一是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成为社会共识,让各类人才受人尊敬,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的风尚。二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要积极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鼓励探索、爱护创新,同时又容许失误和失败,使各类人才能够在没有压抑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三是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关怀令人振奋,鼓励催人上进。要格外关心各类人才的学习和生活,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好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四是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破除各种束缚和限制人才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坚持用法制规范、促进和保障人才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人才成长中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的作用很重要。大量事实表明,哪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善于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那里的人才就会不断涌现出来。领导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为人才的成长创造环境、创造机会,使他们有用武之地。领导对人才最重要的翔,就是让他们都能施展才干、实现价值,不断增强自立自强的本领,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开创美好的未来。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人才问题上,各级领 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好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工作。第五,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是谋划好人才工作全局,把握好人才工作方向,制定好人才政策,处理好人才工作重大关系,总结运用好人才工作经验,而不是由党委去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具体事务。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是为了保证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真正调动一切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才智。经过多年探索和总结,我们的人才工作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切实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格局。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要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形成统分结合、各方联运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把该管的管好、该做的做到、该放的放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要发挥应有作用,形成整体推动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
党管人才同党管干部相比,对象更广泛、层次更杀。要清醒认识人才工作发展的新变化对党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改进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特别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配臵;要加强人才工作同,使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的措施制度化、法制化;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6 开展人才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在人才队伍中大力弘扬科学求实和敬业奉献精神,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坚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人生,争创一流业绩,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
最后,讲讲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需要认真抓好的几项具体工作。一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人才需求,搞好人才工作调查研究,总结成绩经验,找准薄弱环节,科学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要突出抓好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要统筹抓好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造就善于治党治国治宫的领导人才、大力培养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在各类人才培养中,特别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的指导。二是抓紧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针对我国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10项重大政策和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这些政策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集中体现,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些工程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突破人才工作重点难点的有力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实施进度要求和考核指标,落实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确保一项一项抓到位、抓出成效。三是加强宣传,营造建设人才强国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宣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温家宝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使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方针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科学性。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和人才工作典型,进一步强化在艰苦奋斗中成才、在学习和实践中成才的不懈追求,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把我国建设成人才强国是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也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建设人才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四篇: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02-01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0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水利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任务。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百忙之中亲自出席会议。刚才,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水利工作成效和水利改革发展的经验及做法,描绘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宏伟蓝图和现代水利的美好前景,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锡文同志全面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解读了即将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战略部署、全力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十一五”水利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抗灾减灾成效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第一,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完善。“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水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确立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民生水利的理念在全国水利系统深入人心,民生水利快速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的鲜明特点。
第二,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战胜了淮河、太湖、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06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2009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碧利斯”、“莫拉克”等超强台风的袭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区95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400多座震损水库、800多座震损水电站无一垮坝,1000多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妥善化解了唐家山等105处堰塞湖风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及时抢修、恢复玉树震损水利水电工程,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采取挖爆冲等措施,连续奋战20多天,圆满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第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成效显著,长江下游河势控制、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稳步推进,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顺利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全面启动。一大批重点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峡工程成功实现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四川紫坪铺等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稳步推进,中线京石段实现向北京应急供水,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正式通水,西藏旁多、甘肃引洮、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四川亭子口等工程进展顺利。开展了1000余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和103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
第四,农村水利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饮水安全投入大幅增加,累计解决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850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对全国434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80处灌区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同时对216处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全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启动实施。开展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新增水电装机8100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装机2000万千瓦。建成400多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五,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逐步开展,省级行政区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工作不断强化,水权转换深入实践,开展了10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流域和省级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全面完成,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有效应对了松花江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引发的供水危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更加完善,连续11年不断流。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水量调度不断加强,枯水期下游供水和航运安全得到保障。适时开展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等工作,确保了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
第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西南石漠化、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实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扎实开展,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重点流域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第七,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水利投入大幅度增长,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两项经费”得到落实。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国72%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和城市生活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协作机制加快建立,水利援藏、援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完成。
第八,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出台抗旱条例等5件涉水行政法规、10件部门规章及一批地方性法规,《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已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完成“四无水电站”清查整改,妥善调处一批重大省际水事纠纷。“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水利规划取得重要成果,国务院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等24项重要水利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通过技术审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展开。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与河湖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第九,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引进、推广和转化先进适用技术800余项,水利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水文站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藻类监测和城市水文工作取得新进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防汛抗旱指挥、水土保持、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60多个国家开展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水论坛等重大水事活动,水利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小水电“点亮非洲”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第十,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515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选拔培养项目和新技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逐步深入,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强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稽察和审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水利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批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水利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水文化建设富有生机。离退休干部工作全面加强。工青妇、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得到广泛弘扬,涌现出一大批水利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五年来,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艰苦磨炼,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了深刻启示。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对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在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亲临一线视察灾情、指导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目标任务,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水利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五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指向明确、作用直接、见效迅速的水利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各地也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水利投资。“十一五”水利总投入是“十五”的1.93倍,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
第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五年来,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注重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实施了一大批民生水利项目,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也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和内在动力。
第五,建设高素质水利队伍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们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在水利建设、管理的主战场,奋勇拼搏,无私奉献,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强柱石。
第六,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鼎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广大军民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凝心聚力克时艰的优越性,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水利基础不断夯实,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受益程度明显提高,为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
“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部署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水利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6个方面主要任务,统筹当前和长远,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衔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水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大局。“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新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也是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形成“三化同步”的良好局面,迫切需要大兴水利,着力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迫切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各个领域改革,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世情国情水情变化,在形势发展变化中抓住新机遇,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把握主动权,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是在我们党的重要会议上,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今后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准确把握制约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必须清醒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威胁大、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这些都是水利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水利发展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水利改革进入深层次攻坚克难阶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第四,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强调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把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的重大部署,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保障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第五,准确把握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靠政策、靠制度、靠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含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同时,在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水源储备、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抓紧实化细化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
三、努力推进“十二五”水利新发展
“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任务,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战略举措,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今后五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建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基本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国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0万千瓦。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初步扭转。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和规划内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山洪灾害防治步伐,用3年时间完成183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大江河主要支流治理力度,加强重点独流入海河流和西北地区重点内陆河流综合治理。
第二,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成190处大型、800处重点中型和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结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搞好雨洪资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对县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加快以节水灌溉饲草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工程建设。
第三,大幅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实施全国大型、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引汉济渭、引江济淮(巢)、滇中调水等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实施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着力解决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提高供水可靠性和防洪保安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前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增加高效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节水灌溉,用好灌排设备农机具补贴政策和节水灌溉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北方平原地区要大力推行管道灌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喷灌等技术;东北、西北等有规模化耕作条件的地区,要大力发展大型机械化行走式喷灌,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也要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行水田控制灌溉。水源条件较差的山丘区,要利用小型集雨设施,发展滴灌、微灌等窖灌农业。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要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抓好输水、灌水、用水过程节水。要积极研发具有中国特色、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第五,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加快以入海水道二期为重点的新三项工程建设,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开工建设西江大藤峡、黄河古贤、淮河出山店等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快蓄滞洪区建设,重点实施长江城陵矶附近和海河重点蓄滞洪区建设,调整和建设淮河行蓄洪区,加强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抓好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第六,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抓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继续实施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开展海河流域、敦煌等生态脆弱地区与艾比湖等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搞好农村河道疏浚和小型水库清淤。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安全监管。
第七,着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省、市、县四级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监督制度。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沿线、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保护力度,推进太湖、滇池、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开展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第八,努力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投资规模,充实完善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扩大基金来源和规模,完善有关财政补贴政策,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各地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小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推动水文行业管理体制和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在促进节约用水中的杠杆作用。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第九,不断强化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健全水利技术标准和计量、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河道采砂、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对非法取水、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岸线。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深入落实后期扶持政策。完善水利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十,切实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全面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优化水文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大力加强水利系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扎实做好2011年水利工作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增活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好2011年水利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前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突出抓好病险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高度重视台风防御工作,认真做好北方河流防凌汛工作,统筹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和农田排涝降渍工作。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抗旱水源管理和水量统一调配,做好引黄济津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等调度工作,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第二,抓紧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保2012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继续加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2010年开工项目要在2011年完成任务,其他项目2011年全部开工建设。启动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规划。抓紧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2010年安排500个县的基础上,2011年再安排600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第三,加强西南抗旱能力建设。加快西南地区“润滇”、“泽渝”、“兴蜀”、“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抓紧落实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基础好、综合效益高的水源工程项目。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清淤扩容、续建配套、除险加固,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蓄引提灌排工程,大力发展牧区水利,搞好集雨水窖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其他地区抗旱薄弱环节建设。
第四,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部署,抓紧开工建设入江水道加固、行蓄洪区调整、平原洼地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太湖太浦闸除险加固,开工建设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等工程。加快洞庭湖治理近期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推进鄱阳湖二期治理及“五河”尾闾疏浚。加快建设西藏旁多、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等一批骨干水库工程。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加大水利援疆、援藏工作力度,扎实做好水库移民及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第五,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建设。2011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完成30处以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启动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00万亩。大力抓好农村河道清淤疏浚及水环境整治。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60万千瓦,全面启动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新开工一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试点。
第六,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土保持。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明确省级行政区取水许可总量,确定各地新增农业和工业取用水量分阶段控制指标,会同有关部门修订重点行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完成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并尽快报国务院审批。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监督,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万平方公里。深入推进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加强以青海“三江源”、新疆内陆河流域、西藏等地区为重点的生态自然修复。
第七,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积极争取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覆盖到基层水管单位,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强化水务市场监管。推动落实基层水利站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有关政策,加强抗旱服务队、试验示范站等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积极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和计量收费,稳步推进工业和生活用水水价改革。全面加强水利财务工作,健全预算执行长效机制。
第八,完善水利规划和政策法规。全面完成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启动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抓好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配合做好太湖管理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的审查工作,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等立法工作。加强水政监察,继续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强化水利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监管,全面加强河湖水域岸线和河道采砂管理。抓好水利改革发展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工作,加强水利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认真抓好水利普查的组织实施,按时完成清查登记阶段各项任务。
第九,推动水利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做好“十二五”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的论证和启动实施工作,力争在水安全战略研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控制性骨干工程联合调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抓好技术引进和科技推广。加强水文基础工作,强化水文行业管理,加快水利信息化步伐,启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积极推进双边多边水利务实合作。
第十,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大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水利惩防体系建设,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立水利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大水利项目安排、投资计划、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察、审计、稽察,全面完成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与监察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抓好社团建设和管理,做好信访维稳和后勤保障。加强水利新闻宣传,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和谐机关建设和水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关键在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部党组的工作安排上来,结合本地区、本流域、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住主攻方向,找准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实化工作措施。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头,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对重点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投入是保障。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明确政府在水利发展中的主要责任,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千方百计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要优化项目安排和投资结构,优先考虑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不仅要努力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水利建设的新机制,还要加快研究制定吸引农民资金、信贷资金以及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要切实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审计稽察,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第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首先看作风。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完成艰巨繁重的“三农”发展任务,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关键是要带着“四情”做工作,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开拓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这是对我们的谆谆告诫,也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铭记在心,落实于行,满怀“四情”做好工作,心无旁骛抓好落实。要深入基层和一线,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央已经明确的政策要抓紧实施,对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要总结推广,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敢于先行先试。
第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营造良好氛围。要组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行业内外主流媒体,策划重点宣传活动,深入解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全面反映水利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进展,及时报道各地治水实践的新经验和新成效,把政策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干部群众,最大限度放大政策效应,更大范围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加强检查,强化监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狠抓监督检查。要重点检查各地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预算执行和资金监管的各项规章是否落实到位。在继续开展专项检查、日常巡查、突击抽查和蹲点督查的基础上,加大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检查和社会公开监督的力度,建立健全问责制度。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并与项目安排、资金拨付、绩效考核挂钩。
第六,搞好协调,形成合力。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强化团结治水、合力兴水。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农业、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水利任务落到实处。要搞好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利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水利部门内部的团结协作,强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联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各项水利工作。
同志们,水利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机遇难得,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不畏艰辛的意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新征程中,奋力推进新跨越,努力再创新辉煌,全力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五篇:陈雷在201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2010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水利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任务。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百忙之中亲自出席会议。刚才,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水利工作成效和水利改革发展的经验及做法,描绘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宏伟蓝图和现代水利的美好前景,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锡文同志全面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解读了即将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
第二,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战胜了淮河、太湖、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06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2009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碧利斯”、“莫拉克”等超强台风的袭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区95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400多座震损水库、800多座震损水电站无一垮坝,1000多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妥善化解了唐家山等105处堰塞湖风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及时抢修、恢复玉树震损水利水电工程,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采取挖爆冲等措施,连续奋战20多天,圆满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第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
化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五,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逐步开展,省级行政区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工作不断强化,水权转换深入实践,开展了10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流域和省级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全面完成,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有效应对了松花江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引发的供水危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更加完善,连续11年不断流。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水量调度不断加强,枯水期下游供水和航运安全得到保障。适时开展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等工作,确保了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
第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西南石漠化、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实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
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与河湖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第九,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引进、推广和转化先进适用技术800余项,水利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水文站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藻类监测和城市水文工作取得新进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防汛抗旱指挥、水土保持、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60多个国家开展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水论坛等重大水事活动,水利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小水电“点亮非洲”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第十,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515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选拔培养项目和新技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逐步深入,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强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稽察和审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水利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批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
注重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实施了一大批民生水利项目,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也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和内在动力。
第五,建设高素质水利队伍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们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在水利建设、管理的主战场,奋勇拼搏,无私奉献,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强柱石。
第六,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鼎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广大军民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凝心聚力克时艰的优越性,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水利基础不断夯实,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受益程度明显提高,为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
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6个方面主要任务,统筹当前和长远,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衔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水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大局。“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新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也是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形成“三化同步”的良好局面,迫切需要大兴水利,着力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迫切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各个领域改革,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世情国情水情变化,在形势发展变化中抓住新机遇,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把握主动权,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明确水利的战
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威胁大、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这些都是水利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水利发展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水利改革进入深层次攻坚克难阶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第四,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
专项水利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显著提高。同时,在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水源储备、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抓紧实化细化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
三、努力推进“十二五”水利新发展
“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任务,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战略举措,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
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初步扭转。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和规划内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山洪灾害防治步伐,用3年时间完成183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大江河主要支流治理力度,加强重点独流入海河流和
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增加高效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节水灌溉,用好灌排设备农机具补贴政策和节水灌溉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北方平原地区要大力推行管道灌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喷灌等技术;东北、西北等有规模化耕作条件的地区,要大力发展大型机械化行走式喷灌,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也要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行水田控制灌溉。水源条件较差的山丘区,要利用小型集雨设施,发展滴灌、微灌等窖灌农业。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要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抓好输水、灌水、用水过程节水。要积极研发具有中国特色、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第五,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加快以入海水道二期为重点的新三项工程建设,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开工建设西江大藤峡、黄河古贤、淮河出山店等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
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开展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第八,努力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投资规模,充实完善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扩大基金来源和规模,完善有关财政补贴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各地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小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推动水文行业管理体制和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在促进节约用水中的杠杆作用。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第九,不断强化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1
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增活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好2011年水利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前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突出抓好病险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高度重视台风防御工作,认真做好北方河流防凌汛工作,统筹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和农田排涝降渍工作。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抗旱水源管理和水量统一调配,做好引黄济津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等调度工作,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第二,抓紧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保2012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继续加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2010年开工项目要在2011年完成任务,其他项目2011年全部开工建设。启动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规划。抓紧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2010年安排500个县的基础上,2011年再安排600个县的山洪灾
设,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试点。
第六,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土保持。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明确省级行政区取水许可总量,确定各地新增农业和工业取用水量分阶段控制指标,会同有关部门修订重点行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完成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并尽快报国务院审批。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监督,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万平方公里。深入推进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加强以青海“三江源”、新疆内陆河流域、西藏等地区为重点的生态自然修复。
第七,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积极争取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覆盖到基层水管单位,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强化水务市场监管。推动落实基层水利站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有关政策,加强抗旱服务队、试验示范站等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积极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和计量收费,稳步推进工业和生活用水水价改革。全面加强水利财务工作,健全预算执行长效机制。
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察、审计、稽察,全面完成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与监察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抓好社团建设和管理,做好信访维稳和后勤保障。加强水利新闻宣传,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和谐机关建设和水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关键在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部党组的工作安排上来,结合本地区、本流域、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住主攻方向,找准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实化工作措施。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头,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对重点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营造良好氛围。要组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行业内外主流媒体,策划重点宣传活动,深入解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全面反映水利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进展,及时报道各地治水实践的新经验和新成效,把政策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干部群众,最大限度放大政策效应,更大范围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加强检查,强化监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狠抓监督检查。要重点检查各地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预算执行和资金监管的各项规章是否落实到位。在继续开展专项检查、日常巡查、突击抽查和蹲点督查的基础上,加大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检查和社会公开监督的力度,建立健全问责制度。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并与项目安排、资金拨付、绩效考核挂钩。
第六,搞好协调,形成合力。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强化团结治水、合力兴水。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农业、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水利任务落到实处。要搞好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利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水利部门内部的团结协作,强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联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