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试卷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1、连一连。
《大林寺桃花》王维
《绝句》白居易
《柳桥晚眺》陆游
《小儿语》吕坤
《续小儿语》吕得胜
2、把是我国的民间工艺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我国的民间工艺:()
1、剪纸
2、素描
3、年画
4、风筝
5、泥塑
6、水墨画
3、填空。
(1)《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的思想言行。
(2)《孟母三迁》讲的是孟()的故事。
(3)曾()很孝顺自己的父母。
第二篇:传统文化一年级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标:
1、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
3、理解明白课文大意。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搜集对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立翁诗他的号。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2、讲解第一段
(1)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2)苍穹:天空 下响:指下午 高舂:傍晚 青春:指春天
(3)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分组读
(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五、作业
把课文回家读熟,明白其含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首先大家齐读这篇课文
2、下面男生女生分读。
3、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
4、这些句子当中都描写了那些事物?在过春节的时候,家家都要贴春联。春联必须对仗工整,合乎韵律。你能根据课文试着能写几句吗?
三、背诵
1、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2、让我们进行一次朗读,背诵比赛吧!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你身边的对联。教后小记: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标:
1、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
3、理解明白课文大意。教学重点:
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前准备:
呈现搜集的对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今天大家来学习立翁对韵的另一篇。
二、首先大家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找生起来回答。
三、大家齐背第一篇课文。
四、学习新课
1、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每一个同学的朗读情况
二、首先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老师继续讲解课文。
1、首先大家齐读这篇课文
2、下面男生女生分读。
三、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河对汉,红对绿,雨伯对雷公。„„(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
四、课文中这些句子都描写了那些事物?你能根据课文试着能写几句吗?
五、1、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2、进行一次朗读比赛!
六、课后拓展
1、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2、留心身边这样的词句 教后小记:
3、小儿语(节选)教学目标
1、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2、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教学准备:
准备儿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1、《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找出生字词。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二、1、学生一起说文意
2、齐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二、学生练习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的又正确,又流利
四、检查背诵
五、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教后小记: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治家格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我们生活、学习的各种物品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那些艰辛劳动的人们?
第二课时
一、解决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4、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正确理解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欲人见„„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准备:
孟子的名人名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不知,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课文读熟,并且流利说出其含义。
第二课时
一、解决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四、课外拓展
1、生活中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很多,你想到的能有谁呢?
2、古代有哪些品质好的人?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1.复习有关诗词的课文。2.能够背诵所学的古诗词。3.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4.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创设生动自然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2.通过学课后小诗的活动,复习有关课文。学习重点:
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学习难点:
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二、检查背诵情况:
1、指名背诵。
2、选择性背诵,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熟练的一课进行背诵比赛。
3、分组背诵。
4、抽签背诵。
5、总结背诵情况。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从我们学习的这些课文中,你从中受到最深的教育的是那一课呢?
四、谈体会:
五、学习课外小诗
六、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从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6《名贤集》(节选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准备:
准备名人的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二、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三、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3、领读课文,并且读熟课文。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1)重点字词,重点句子。(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解课文。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小组交流。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总结:
三、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明贤集》的文化,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7《名贤集》(节选二)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名人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2)重点句子
三、教师翻译课文。
四、回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抽查学生读课文。
二、继续解释课文
1、首先大家齐读课文,并且熟读课文。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三、总结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四、总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8《逢老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难点:
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诗《龟虽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逢老人,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古诗《龟虽寿》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我们都有爷爷奶奶,走路蹒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三、课后作业: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第二课时
一、上课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二、给学生解释,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有那些尊老爱幼的例子?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尊老爱幼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谈话: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逢老人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9《幼女词》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不会的生字词。重点难点:
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词。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简介: 作者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在七夕之夜,一本正经的学着大人的样子遥拜新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小女孩的 爱恋之心。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四、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二、1、老师读课文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读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四、回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老师抽查学生读课文
二、学生齐读课文,男女生分读。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2、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3、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三、让学生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四、给学生时间背诵课文,并且进行背诵比赛。
五、给学生引出课外小诗《乞巧》,领读课文,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课文说明了小女孩天真烂漫,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 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
七、课外拓展:
给学生解释七夕的典故。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1、复习有关诗词的课文。
2、能够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3、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4、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创设生动自然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2.通过学课后小诗的活动,复习有关“课文。学习重点:
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学习难点:
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名贤集》、《逢老人》、《幼女词》,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二、检查背诵情况:
1、指名背诵。
2、选择性背诵,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熟练的一课进行背诵比赛。
3、分组背诵。
4、抽签背诵。
5、总结背诵情况。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从我们学习的这些课文中,你从中受到最深的教育的是那一课呢?
四、谈体会:
五、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从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篇:一年级传统文化
一年级传统文化《小松》教案
2010-05-07 22:46:33| 分类: 传统文化教案|举报|字号 订阅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
2、难点: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课前准备】 配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一起欣赏一下。(放歌曲《小松树》)。提出问题: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生:小松树。
师:同学们见过松树么?你对松树有怎样的印象?这首歌的歌词是如何描述小松树的?(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松树的小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来描述小松树的。
——板书主题《小松》
二、学习《小松》
1、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诗的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下面我们就来细致的学习一下这首诗。
2、自己试着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3、老师领读,集体朗读。
4、四人一组互读互评。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你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了吗?你能简单地说出来吗?(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
7、看插图让学生理解后开始练习背诵。
三、学一学
请同学们做小松树,边读诗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诗句的意思。能熟练、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四、拓展练习
1、这里还有一首描写松树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看看他是如何描绘小小松树的。(出示《咏松》)
2、你还知道描写松树的诗吗?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描写松树的诗。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好朋友,牵牵手。(用线连上)(7分)
AGJLQRY
ryqlgaj
二、你能读准字音,写出正确的词语吗?(16分)
tūnmòyuánxiāosànbùmiánhuā
()()()()
mnzúgānjìngcōngmángwūyún
()()()()
三、你会查字典吗(7分)
1、如果不认识“疲”字,用法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
2、如果知道“楚”的读音,想了解意思,用法查字典,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四、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16分)
兆()()每()()
当()()包()()
五、填空,将词语补充完整。(13分)
()()如()()()舌燥坐()观()
()海()家()和()丽()冒()丈
六、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8分)
一()珍珠一()浓雾一()饼干一()电脑
一()飞机一()桥一()井一()大风
七、在括号里填上画线的词的反义词,使句子完整、通顺。(4分)
例:哥哥高,妹妹(矮)。
1、棉衣(),衬衫薄。
2、谦虚使人进步,()使人落后。
3、我在后面推,他在前面()。
4、竹笋从黑暗的泥土里探出头来,看到一个()的世界。
八、做做动作,读读词,帮它们找到主人家。(4分)
摘捧抱采
1、爸爸()个大西瓜,笑眯眯地走来。
2、老师手()鲜花,露出幸福的微笑。
3、我来到果园里,第一次从树上()下来一个大苹果。
4、雨过天晴,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去()蘑菇。
九、青蛙学说话遇到了困难,请帮它把话说完整。“小朋友,谢谢你们!”(9分)
1、电话铃响了。
2、小花猫怒气冲冲地。
3、小蝌蚪在。
十、你们能帮我连词成句吗?别忘记加标点哟!(6分)
1、弯弯的天空中月亮挂着深蓝的2、参加班级我比赛代表讲故事
十一、我会用它说一句话。(6分)
心愿……
激动……
十二、古诗句连线。(4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夜半钟声到客船。
等闲识得东风面,水村山郭酒旗风。
姑苏城外寒山寺,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万紫千红总是春。
附加题:
1、你发现下面词语的规律了吗?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5分)
例:姐妹蜻蜓
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这些故事家喻户晓。你还知道那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你写出来。(5分)
3、《望梅止渴》是《》这本书里的故事。它是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其余的三本的名字吗?《》《》《》(4分)
4、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节日?(6分)
5、你能用上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吗?(10分)
校园小草花朵盛开
香气扑鼻郁郁葱葱心情舒畅兴高采烈
第五篇: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4《不学礼 无以立》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礼者„„自卑而尊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礼记·曲礼》
《礼记·曲礼》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1(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曲礼》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看演出的时候你要怎嘛做?上下楼梯时你要怎么做?
5《长者问 需辞让》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长者问„„非礼也。”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诵读《礼记·曲礼》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礼记·曲礼》。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长者问„„非礼也。”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礼记·曲礼》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与长辈说话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6《 天地民 孝尊长》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孝经·三才章》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孝经·三才章》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孝经·三才章》。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孝经·三才章》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7《 尊师长 重学礼》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礼记·曲礼》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礼记·曲礼》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有礼貌,听老师教导。
8《三人行 有我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4、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论语》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拜师的古诗。《 父母呼 勿应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父母呼,行勿懒。”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 弟子规》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顺乎亲 以为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子。”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怎么关心爸妈 《亲有疾 细心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出入......莫厌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是《劝报亲恩篇》。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将照顾生病父母的小故事。《亲其亲 孝爹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人,,,而天下平。”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离娄上》。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体贴理解父母的小故事。为君子 与人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公孙丑上》。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身边与人为善的小故事。近善人 远不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季氏》。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向品行好的人学习的故事。
15《多存善 不积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易·系辞》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看到并学习别人的善行。
16《善若水 利万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