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1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13:4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1》。

第一篇: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1

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 9日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次会议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水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发力

亮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加快抗旱水源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和水平。

背景:从2007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到2010年西南五省区特大春旱,从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从江西唱凯堤溃堤到每年汛期数座小水库垮坝,频发多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洪涝与干旱交互的威胁或将成为常态,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解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防御洪涝灾害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完成5000条左右200至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坝高10米以上且总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溃坝后对下游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余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民生水利的阳光普照亿万群众

亮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把水利建设投资优先投向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水利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背景:过去五年,中央和地方投资1053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群众和4万多所学校、1800万在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中央投资512.19亿元完成全国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投资314亿元对408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但目前全国还有2亿多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8.3万座水库中还有4.1万座病险水库存在隐患,蓄滞洪区内群众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一些城市饮用水供应紧张,防洪排涝不时出现问题。

解读: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水利的根本目标。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尽管近年来民生水利发展迅速但还不全面,任务还十分艰巨。年初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十二五”期末要全面解决2亿多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全国411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90处大型、800处中型、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

务,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此外,要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来水达标,同时也要建设备用和应急供水水源,提高应对供水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置能力。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硬约束”

亮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背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尽管供水量从1980的443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5965亿立方米,但目前全国总的缺水500亿立方米左右。缺水的同时,水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我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全国城市废污水处理率仅为70%左右。

解读: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水利发展改革的一场深刻制度变革,必须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三条红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要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具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攻坚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亮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改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背景:近年来,尽管水利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但水利发展中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成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如,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较为薄弱,良性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价格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

解读: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要靠体制改革,靠制度创新。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当前,要切实加大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基层水利管理、水价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创新区域水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在分类定性的基础上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理经费,搞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加大对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夯实基层水利工作基础。

第二篇: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出席会议。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更加扎实地做好水利工作,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温家宝在会议上讲话。李克强主持会议。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 1

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胡锦涛强调,要切实完成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科学确定水利发展长远目标、建设任务、投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同时要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当前,要全力以赴完成好以下重点任务。一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下大气力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要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全面提高城市

防洪排涝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和水平。三要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四要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五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六要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一定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深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重点抓战略规划,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水利工作科学化、法制化水平。要健全队伍、转变作风,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解决西部地区水利人才不足问题。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牢固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思想,全面统筹各项任务,形成治水兴水合力。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总结国内外治水的经验教训,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实施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一是科学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好顶层设计、搞好规划布局,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

二是统筹安排。注重兴利除害并举、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结合,统筹处理好重大关系,最大程度发挥水利的综合效益。三是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管理等手段,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不断提高治水的科学化水平。四是节水优先。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五是强化保护。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是量水而行。在确定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城镇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因水制宜、以供定需。

温家宝对下一阶段的水利重点工作作出安排。要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加快抗旱水源建设。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要加大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和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修复,继续加强水土保持。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灌溉工程作用,因地制宜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要着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城市供水能力建设。要健全加快水利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推进水利改革创新,加快水利科技进步。

第三篇: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传递四大给力信号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传递四大给力信号

今天 11:40| 阅读原文发给好友-收藏取消加标签 | 更多

来自:新闻评论

高福生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7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九常委集体出席。这个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掀起大兴水利的热潮。(7月10日《人民日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白鹤梁到坎尔井,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工程,都在续写着中华民族与水旱灾害持续不断斗争的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成绩举世瞩目: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片片绿洲奇迹般诞生,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川……

但我们也看到,因此前各级政府过多地青睐大江大河,热衷于“抓大放小”,导致不少地方的农田水利还在吃上世纪“大跃进”时期的老本。从2006年川渝等地的“百年不遇”干旱,到2007年淮河流域性大洪水;从2009年集中发生在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7个小麦主产省份的罕见春旱,到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再到今年5月以来,长江流域连续出现的历史罕见旱情和之后突如其来的强降雨,一次又一次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等问题暴露无余。

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全面深刻阐述水利的重要地位,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首次提及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出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而今,又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水利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当前水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传递四大“给力“信号——

一是“规格”给力。本次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主要党和国家领导人悉数出席。如此高规格的治水会议,表明中央决策层将水利放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局高度,正在积极从战略层面系统解决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是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之后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为我国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是“目标”给力。会议为国人描绘了一幅治水蓝图——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三是“措施”给力。会议强调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发力,民生水利的阳光普照亿万群众,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硬约束”,在“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是“投入”给力。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资金短缺,是困扰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今次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度强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要求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期待各级各部门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需要”,秉承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五个坚持”,做到领导真重视、资金真投入、工作真落实,形成全社会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第四篇:201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大民生亮点解读

201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大民生亮点解读

如何确保农村孩子上好学?如何保障农民群众看得起病?如何使农村老人晚年更安定„„2011年岁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部署了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改善农村民生的政策措施不断涌现新亮点,为农民群众带去新年新希望。

亮点一:让每个农村孩子上好学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加大投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满足200万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和197万新增寄宿生的住校需求。同时,国家逐年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目前标准是小学生每年400元,初中生每年600元,一些地方还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针对农村师资的薄弱环节,国家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城镇教师支教、城乡教师交流等措施,为农村学校输送优质教师资源,并在国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教师培训重大项目中,对农村教师培训予以重点扶持。同时,通过实施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覆盖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

针对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亿多元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26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亮点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要科学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历来高度重视保障农村学生的就学方便和交通安全工作,要求各地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防止“一刀切”和“一哄而起”,避免因学校撤并导致学生的“上学远”。

当前,各地要集中精力处理过去一段时间内因布局调整带来的问题。对已经调整的农村学校,加大资助力度,解决好学生寄宿生活的条件,特别要防止因此造成学生辍学。对必须保留的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师资配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传送优质教育资源,辅助以光盘教学。农村学校撤并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调整方案要向群众公示,做到民主公开,避免因布局调整引发新的矛盾。

亮点三:为农村孩子的上学路保平安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近年来,公安部、教育部等部门采取多项举措推动校车发展、规范校车安全管理。这些举措包括:规范校车核载标准,推广山东威海等地校车管理先进经验,规范校车制造和日常管理,连续开展校车交通安全整治,在全国开展“护卫天使行动”,设立女警队、护学岗,加强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管理。

截至目前,各地共设置护学岗2.8万个,组建女警队904个;各地共排查接送学生车辆20.5万辆,查处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违法1.5万起,取缔不符合标准的车辆7763辆,取缔不符合要求的驾驶人4246名。

公安部表示,针对当前校车事故频发问题,将会同教育等部门对校车驾驶人开展逐一审查,坚决清退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校车驾驶人;全面检查校车安全技术状况,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立即停运整改,直至达标后才允许运行。公安部还将会同交通、教育、安监等部门,对校车行驶路线及沿途道路进行一次深入排查,对校车台账、校园安全管理、校车随车照管人员、校车驾驶人和学生安全教育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抓好各项道路安全设施的完善整改和校车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此基础上,公安部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深入调查研究,提请党委政府统筹校车发展与教育资源分布,针对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带来的校车需求增加、“黑校车”、校车超员等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努力推动校车安全源头性、基础性问题的解决。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建议,党委政府组织校车公司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规范校车安全管理,降低校车运营安全风险;构建校车安全社会管理机制,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建立学校、家长、基层组织、群众代表、民警等共同参加的校车安全监督机制,发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积极举报校车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会同教育部门编制校车安全手册,加强安全行车教育,实行严格规范管理,全力为广大学生出行提供安全的交通条件。

亮点四:让农村群众看病不发愁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全民基本医保目前惠及全国95%的人口。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达到12.95亿人,其中,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2亿人,几千年来农民“病有所医”的愿望正在实现。

2011年,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新农合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48%提高到70%左右;超过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开展门诊统筹,从保大病向兼顾小病延伸;90%以上统筹地区的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保障水平也在大幅提高,困难家庭患儿看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90%,2万多名“两病”患儿受益,补偿资金达到3.26亿元。在刚刚落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进一步承诺,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推动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从2011年的年人均200元再提高40元,增至240元。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新的一年将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普遍开展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提高门诊补偿水平。提高新农合基金统筹层次,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重大疾病保障工作。

亮点五:让农村老人的晚年更安定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2009年12月,中国启动首批新农保试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2011年7月,中国又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居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达3.02亿人。全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达到60%以上,老少边穷地区总体覆盖面达到85%以上。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海南、重庆、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已经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全覆盖。根据国务院决定,2012年将实现两项制度全覆盖,比预定计划提前8年。

越来越多的人正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受益。据统计,第一、二批试点地区平均参保率接近80%,有不少地方参保率和续保率均达到90%以上,已经启动的第三批试点地区参保人数也在快速上升。

第五篇:解读《干部任用条例》四大亮点

用好制度选出好干部

——专家解读《干部任用条例》四大亮点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这是新时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是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制度保证。有关干部人事制度专家表示,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最根本的是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了干部工作理论认识、实践探索、制度建设的最新成果。

既强调党管干部,又坚持发扬民主

‚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的修改和变化,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党管干部原则的重申和强调。‛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表示,与修订前相比,《干部任用条例》作了很多重要变化和调整,适应10多年来党的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吸收了10多年干部选任实践的新经验,也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对干部工作规律的新认识,‚对于加强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建设一支务实为民、勤政清廉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党管干部,必须不断改进完善方法。‛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认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突出特点,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地把‚党管干部‛这个首要原则进一步凸显出来,从原则、标准到程序、方法,都充分强调和保证了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在推荐、考察、识别、使用干部中的把关责任。刘峰认为,修订后的《干部任 1 用条例》在突出党管干部的同时,坚持发扬民主,在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促使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充分酝酿、集体决策,强化对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发扬人民民主,坚持、改进并增加了体现群众公认、扩大公开性和透明度的方法和措施,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用制度选人而不是人选人,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治,遏制用人腐败。‛专家们表示,《干部任用条例》的一大亮点是把党管干部原则规范化、制度化,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干部任用条例》把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贯穿于各个环节,使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有了更严格的选拔标准、更规范的选拔程序、更严明的选拔纪律、更优化的选拔流程、更简便的选拔方法。《干部任用条例》既有实体性的要求,又有程序性规定,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删繁就简,环环相扣,形成了可操作、可检验、可追究的闭环系统。总之,《干部任用条例》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有机统一起来。

既坚持好干部标准,又遵循干部工作规律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把肯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好干部选拔出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干部选拔任用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坚持标准,又要遵循规律。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在适应新形势、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在辛鸣看来,《干部任用条例》以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为重要遵循,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和资格方面,突出了理 想信念要求,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要求,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要求,加强道德、作风修养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实绩要求。这些要求既确立了统一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标准,为广大干部明确了个人努力方向,又为充分发挥干部的个性风格留出了广阔的空间。

明确了好干部的标准之后,紧接着就是如何能有一套好的制度、程序、办法把好干部给选拔出来。辛鸣认为,这就涉及到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问题了。‚干部选拔一定要遵循干部工作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这些规律性的认识是在干部工作中不断深化和成熟的。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在这个方面体现得尤为充分。比如,把‘动议’这一工作中实际存在的环节明确提了出来,并加以规范,使得干部任用的程序链条更为完备,也更为透明。‛

‚《干部任用条例》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刘峰用‚两性‛统一来概括这次修订。‚科学性体现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时注重干部成长的规律,注重干部工作的规律。‛刘峰认为,总书记关于‚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的思想在《干部任用条例》中得到充分体现。

他表示,实用性体现在着力解决选人用人中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充分体现了‚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同时,实用性还体现在干部选拔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体现了对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这符合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但少数特别优秀的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破格提拔,也符合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刘峰表示,哪些‚格‛可以破,哪些‚格‛不能破,‚破格‛不能‚出格‛,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里都有明文规定,‚这既有利于干部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成长,解决破格提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为优 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保留了‘快车道’。‛

既坚持民主推荐,又防止‚简单以票取人‛

对民主推荐环节,专家普遍表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既有坚持又有改进完善,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辛鸣说,干部工作一定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但近些年民主推荐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突出问题:参加推荐的人心态复杂,存在投‚利益票‛‚感情票‛‚跟风票‛等现象,导致不干事的‚老好人‛得票高,真干事的干部反而因得罪人而丢票;一些领导干部因怕丢票,而当‚老好人‛,甚至出现拉票贿选等问题;党组织在民主程序下如果不用得票第一的干部似乎又不好交代,于是民主推荐变异成为简单的‚以票取人‛。‚这就把选人用人机械化、简单化了,背离了民主推荐的本意,也导致党组织和干部都不敢担当。‛

刘峰梳理认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对民主推荐有三大改进:

一是对民主推荐合理定位。民主推荐不是民主选举,在选举时就是要‚以票取人‛,但民主推荐得票只能作为选人用人的参考。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由原来主要依据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改为根据工作需要、干部德才条件及平时表现、人岗相适和民主推荐等情况综合确定,同时规定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这就使民主推荐回归到了其应有的合理地位。

二是改进民主推荐方法。特别是规定个别提拔干部时可以按以往做法先进行会议推荐、再进行个别谈话推荐,也可以先个别谈话推荐,根据谈话情况提出初步名单,再进行会议推荐。这一规定,有利于实现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民意基础性作用和人岗相适要求的统一。

三是完善民主推荐的参加人员范围,有利于各地各部门根据知情度、关联度和代表性原则合理确定民主推荐参加人员范围,提高民主 推荐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辛鸣表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改进完善民主推荐的新举措,正是一种在干部工作中实事求是,尊重民主、实践民主的反映,有利于形成组织上和干部个人都不再为‚票‛纠结和困扰,‚干部专心工作、组织关心干部‛的良好氛围。

既坚持竞争性选拔,又着力改进规范

辛鸣认为,《干部任用条例》对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模式的规定更加规范务实。这些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为一种新的干部任用模式,在拓宽选人视野,打破论资排辈等方面积极作用很明显,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规定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人员必须达到干部任用的多少比例,甚至进一步绝对化为‚凡提必竞‛、简单以分取人。‚这种倾向导致了‘干得好不如考得好’的现象越演越烈,甚至出现‘考试专业户’,让埋头干事的干部受到很大冲击。‛他说。

在刘峰看来,如何对待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政绩观是否正确的体现。搞竞争性选拔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好干部、使用好干部,而不是为了‚作秀‛。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既坚持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又分别对适应情况作了明确规定,切实解决竞争性选拔过多、过滥、动辄面向全国选拔,兴师动众,成本太高,质量不高的问题,防止高分低能和考试专业户问题。

人们注意到,《干部任用条例》还特别增加领导干部参加公开选拔应经所在单位同意的规定,将‚统一考试‛环节改为‚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能力和素质测试、测评、比选择优‛。刘峰表示,公开选拔既要突出岗位特点,更强调能力、素质、工作实绩和一贯表现,‚这些规定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又坚持好干部标准,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到了管用实用。‛

专家们表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的四大亮点,都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落实中央关于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坚持和全面深化改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丰富、拓展,充分体现了对干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与成熟。这也是这次条例修订的最大亮点所在。

专家详解《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

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零容忍‛

1月21日,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干部人事制度专家表示,《意见》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相衔接、配套,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铁规发力

禁令生威

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违规用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意见》体现了从严治党、严明组织纪律的精神,是落实《条例》的重要配套文件。‛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祝灵君说。

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教授看来,《意见》也是干部监督制度化的具体体现,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固化下来,形成制度法规,更有稳定性、长远性,意味着干部监督规范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体现了系统性和科学性,给人感觉是动真格的!‛

‚从更广阔视野看,《条例》和《意见》的出台,是从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方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是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执政骨干素质和本领的角度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提供组织保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 院长甄小英教授认为。

严明纪律

严惩腐败

《意见》围绕贯彻《条例》,强调严格按制度规定选人用人,在监督内容上规定了‚四个严格‛,在纪律要求上规定‚十个严禁‛。

‚这次特别强调严把廉政关。‛甄小英举例说明,《意见》从监督工作角度,提出了4项措施:一要就人选对象党风廉政情况认真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二要认真查阅和核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三要仔细核查人选‚三龄两历一身份‛等档案信息,四要认真调查核实干部任职公示期间收到的有关问题反映。

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跑官要官、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违规用人和说情打招呼等用人上不正之风,《意见》明确提出了‚五个一律‛的惩戒措施。‚体现出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实行‘零容忍’。‛祝灵君说。

专家表示,这些规定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体现出中央严明组织人事纪律,严厉惩治吏治腐败和用人不正之风的坚强决心。

监督‚三查‛

简便管用

《意见》总结监督实践和创新的经验,把比较成熟的做法上升为制度,丰富了监督检查形式。专家指出,《意见》的一大亮点是确立了‚三查‛制度,使干部监督制度更完善,而且简便管用。

刘峰认为,查处问责是整治用人不正之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解决突出问题,《意见》规定‚三查‛制度的有力措施,一是督查,二是倒查,三是可查,‚重点在倒查机制。‛

他进一步分析,《意见》完善立项督查制度,实行查核结果抽查复核和分析研判,对处理不到位的责成重新查办,防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建立违规用人问题倒查机制,不仅查处当事人,而且追究责任人,一查到底,问责到人;此外,还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纪实 制度,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广实时监督系统,使得开展例查、追究和问责有据可依、有迹可查。‚督查、倒查加上可查,使得干部监督之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紧。‛

创新实践

依靠群众

刘峰指出,《意见》强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而且选准了四个着力点,用‚四个是否‛实现了全覆盖——着力检查用人程序是否合规,用人导向是否端正,用人风气是否清正,用人结果是否公正。

祝灵君指出,《意见》把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除了组织监督以外,群众监督方面强调了健全完善由组织部门建立的‚12380‛综合举报平台,改进举报受理工作,广泛听取群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意见,坚持把干部群众的评价作为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依据。

甄小英表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监督理念、监督形式、监督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打造和扎紧制度笼子,真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下载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1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四大亮点1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中央台解说词

    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1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人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产业发展解读:经济工作会议定音、四大产业给力

    经济工作会议定音 四大产业给力 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确提出“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六大亮点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和颜悦色老师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六大亮点: 亮点一: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做好......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绿色农业+混改是2017亮点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作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定盘指引,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经济学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经济学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国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个神秘的会议。为期三天的会议不对媒体开放,会上政府领导人说的话也从不对外公布。因此,会后国有媒体上发表的会议......

    2013-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

    一、中央用“四个最”要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资料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

    解读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解读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会议分为总结当年、研判当前、制定来年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前菜,我们快速过一下即可,主要讲讲涉及来年的部分。对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一、时事热点2009年12月5号至7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