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理清思路开拓进取
扎实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水利部安全监督司司长王爱国
(2010年11月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认真研究安排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切实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为推进可持续水利和民生水利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这次会议,是我部多年来召开的少有的全国性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门会议,也是我部设立安全监督部门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矫勇副部长、汪洪总工亲自出席会议,矫勇副部长明天将发表重要讲话,汪洪总工程师将作总结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下面,我就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向大会作报告。
一、近年来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简要回顾
在水利部党组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利行业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围绕水利工作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水利实际,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着力抓好安全生产“三个突出”和“三个加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部迅速贯彻部署,对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各地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严格监督检查,加快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水利部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陈雷部长和矫勇副部长多次主持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会议精神以及“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要求,多次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2008年机构改革中,水利部专门设置了安全监督司,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水利部多次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水利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部署各项工作。特别是矫勇副部长亲自率队,对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门的检查和督导,有力促进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各单位也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完善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把水利“安全生产年”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流域机构和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机构改革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湖北、吉林和陕西等省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并狠抓落实,在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提升、严格责任和目标考核、强化重点监管和宣传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两个主体责任
各级水利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作为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认真抓实、抓细。一是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目标。根据国务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工作部署,我部制定了水利行业2009年和2010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到有关责任单位。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年”具体工作方案,采取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状),向社会公布重点水利工程安全责任人名单等方式,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和具体人员。二是制定工作规则,建立工作机制。为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我部修订了《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对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16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制定了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各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安全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我部积极探索建立水利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指标,进一步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些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推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进行了大胆探索,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进一步强化了责任追究。重庆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分类分项,以千分制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和等级评估认证,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黄委和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等省通过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纳入评先创优范围、下达“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方式,对生产经营性单位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到位。
(三)扎实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在水利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力度,对违反水利建设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反水利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无证上岗等行为,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依规进行了查处。针对严重影响河道防洪、通航、航道和桥梁、管线等跨河、穿河和临河建筑物安全的非法采砂行为,我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安监总局开展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非法采砂、乱采滥挖等非法违法行为。针对小水电站建设中突出的“无立项、无设计、无监管、无验收”“四无”水电站导致安全事故和涉水纠纷明显上升的问题,我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违规水电站“拉网式”清查和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小水电站无序开发、违规建设、事故多发的势头。今年8月,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通知要求,我部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电和河道采砂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集中4个月时间对违反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不执行开工审批和竣工验收制度、“四无”小水电建设、无证和不按许可要求采砂等行为进行了专项打击。近年来,针对江西大碑水电站、湖南杨家潭水电站等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和海南博冯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溃坝等重大涉险事故,我部加大了督导力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通报。长江委、珠江委、贵州、广东、天津等单位和地区,加强对安全应急预案制定、施工现场支护防护、河道采砂、通风排烟、防触电、防爆炸等的监督检查和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国共开展水利安全生产执法行动7745次,查处违反安全生产市场准入条件从事水利工程建设、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违规从事小水电建设等违法违规活动436起,清查整改违规水电站5200座,水利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成效显著。
(四)扎实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着力消除重点领域安全隐患
结合水利行业特点,以隐患排查和治理整改为主要内容,突出预防为主,积极开展水利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治理行动。一是加大病险水库等工程除险加固力度,加快解决工程安全隐患。按照国务院部署,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中的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将于年内完成,基本消除安全隐患。黄土高原病险淤地坝通过增设排洪设施,提高防洪标准,落实应急预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管。针对大规模水利建设中施工项目多、战线长、队伍杂等特点,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全时段、全过程安全监管,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全面强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监管。三是加强了农村水电建设与运行和淤地坝的安全监管。我部与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和电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小水电站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审批核准,定期开展安检。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淤地坝“一人一坝”管护模式,加大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加强了水文测验和重点实验室等领域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水文缆道、测船等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强化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编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大对用电、防火防爆、防泄漏等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实验设备操作人员培训。五是进一步加大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针对水利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我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水利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监督检查、全国水库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督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专项行动,加强了汛期、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等重要时段的安全监管,加强了对学校周边水利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力促进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据初步统计,近两年来,通过对全国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共排查出各类隐患65755项,整改60161项,整改率91.5%,发挥了重要的安全防范作用。
(五)扎实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增强安全意识
近年来,水利行业以加强宣传教育为手段,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一是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相继组织了“水系民生、安全发展”水利安全生产巡回演出和专题汇报演出、主题摄影比赛图片展、制作张贴水利安全生产宣传画、开展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以及“民生水利与安全发展”有奖征文等活动,增强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了全行业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在水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中,我部获得了国家安监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安全伴我行”全国安全生产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安监司被中宣部、国家安监总局等6部委评为“全国职工安全文艺汇演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09年安全生产月优秀单位”和“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组织单位”,长江委被评为“201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各地各单位面向职工、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黄委、宁夏水利厅等通过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争做“青年安全生产标兵”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加强了对水利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我部组织编写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培训系列教材,先后开展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利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宣贯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及救援演练等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强了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的培训考核。
近两年来,水利系统共举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培训班、知识讲座1532次,培训人员11.6万人;举办“三类人员”培训班118期,累计培训12931人,考核合格10524人。
(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促进水利安全生产长效监管
为逐步建立水利安全生产规范、有序的长效监管机制,我部积极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制定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了工程措施、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和监督检查等要求。在《中国水利报》上,矫勇副部长提出了贯彻落实《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有关司局、单位、专家以及湖南、云南等六省就贯彻落实《办法》有关情况作了进一步宣传。二是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开展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并加强了与安监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三是修改完成了《水利建设项目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报批稿)》,组织开展了水利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水工金属结构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导则等的研究制定工作。四是为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行为,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绩效,制定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标准,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五是为进一步做好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和规范了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和安全事故报送制度。各地各单位也结合实际,积极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广西、广东、重庆等省市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组织制定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意见、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产问题举报制度等,加强了法规制度建设,有力地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
(七)切实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强化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一是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安全投入。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强对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和使用,落实经费渠道,保障建设项目安全投入。安徽省水利厅把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积极开展调研、测算工作,从定额、概(预)算层面上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专项费用。辽宁省大伙房输水工程建设累计投入安全费用近5000万元,为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提供了保障。二是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初步完成了水利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水利安全生产专家库,开展了水利行业安全资质(资格)管理体系和安全评价、评估体系研究,工作报告《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水利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积极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积极与安监、电监等部门沟通,开展了万家寨水电站“黑启动”演练活动,为电网的应急电源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水电站的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据统计,两年来全国共进行水利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531次,演练人员34403人次。
(八)切实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中,水利部设立了安全监督司,七大流域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安全监督职责。各地也根据安全监管工作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安监职责,充实安监人员,初步建立了水利安全生产专业监管队伍。截至目前,25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安监机构,其余省市也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监督职能。湖北、江西、吉林、甘肃、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市)、县也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强化了基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为有效履行水利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促进流域和地方水利安全监督工作的加快开展,增强水利安全监督系统的交流与沟通,安监司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并分别召开了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安全监督工作座谈会,对各地水利安全监督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探讨交流新形势下安全监督工作的有益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
经过共同努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规模水利建设全面展开、防汛抗旱任务艰巨的形势下,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08年以来,水利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伤亡人数同比下降,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较以往减少,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水利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向好的态势。
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部党组、部领导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尽职尽责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水利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水利安全生产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二、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利处于建设提速、管理强化、基础夯实、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水利安全生产也正处于理思路、定目标、打基储谋突破的重要阶段。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部党组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把握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更好地推动水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安全发展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总理多次强调,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搞好安全生产,是建设***社会的迫切需要;搞好安全生产,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继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后,今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7月和8月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专题对安全生产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预防工作、督导检查、应急救援和综合治理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央统一部署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专项治理活动。尽管如此,今年以来全国一些地方重特大安全事故仍然出现了多发频发态势,重特大事故发生周期由2009年的大约5天一起,缩短为今年9月前的4天一起;近日,上海又发生了造成58人死亡的特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水利行业近年来虽然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但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发生了多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我们要认真汲取教训,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不断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水平。
2、水利安全生产任务更加艰巨
2008年以来,中央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再次强调和突出了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作用,水利建设与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2010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接近千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有力地推进了甘肃引洮、吉林哈达山、贵州黔中、四川亭子口等一批骨干工程建设,加快了以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也将陆续实施,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进一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点多、面广、量大、种类多样的特点更加明显,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迫切需要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极端气候条件对工程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水利安全生产风险不断加大。今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遭受局部集中暴雨引发的较为严重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洪涝灾害。繁重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频发的自然灾害、潜在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使得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几率增加,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和肩负责任的重大,以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面对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3、水利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有的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从业人员安全观念淡薄,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不完备、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措施少、能力弱;有的安全监管责任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责任制流于形式,领导不能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有的安监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监管人员,安全生产监管职能虚化、弱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难以开展到位。与此同时,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不安全因素多,大量病险工程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多,小型水库、小水电站和淤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监管比较薄弱。上述问题,难于满足新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既是当前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面。对这些与水利安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
(二)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监管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为重点,构建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水利生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和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为指导和推动,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紧紧抓住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这条主线,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措施,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安全基础工作、协作联动,构建水利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安全监管、技术标准和服务支撑工作体系,不断强化各项措施和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减少较大和一般安全事故,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近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当前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近一个时期总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近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落实责任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水利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切实做到“一岗双责”。要将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落实到各个层次和环节,落实到各级单位和人员,强化职工的“末级责任”,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不断完善水利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把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要建立和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级、逐岗、逐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切实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2、牢牢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是切实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领域,要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现场实施全时段、全过程和全员安全监管,确保施工安全。二是切实加强病险水库、病险水闸等病险工程的除险加固工作。目前全国仍有2万多座小型水库、近3万座病险水闸亟待除险加固,是水利安全的头号隐患,要加大工作力度,按照预期目标完成除险加固任务。三是切实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从法规制度上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严格执行《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和职责不落实等关键问题;要巩固违规小水电站清查整改成果,认真履行农村水电安全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小水电建设和运行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要完善淤地坝排险避险方案,确保运行安全。要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进一步防范安全事故。四是切实加强汛期、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等重要时段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结合这些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防范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特别要做好因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五是切实加强水文测验、水工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等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对水文测验、勘测设计、科研院所试验室和危险物品存放地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监督整改,抓好治理。
3、不断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措施
一要充实水利安全监督力量。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理清监管职责,整合、充实监管队伍,落实工作经费,为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的地方,要把安全监管职责明确到有关部门,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机构负责、有人员管理、有经费保障。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要加强检查督导。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做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行为,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大事故查处和事故多发地区和单位的督导力度,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查处每一起事故,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三要加强群众监督。落实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鼓励职工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支持群众反映和举报各类安全生产违规违章行为,形成职工群众积极关心、支持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4、逐步建立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水利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抓紧制定《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包括安全监督、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查处、应急管理和教育培训等主要内容的法规体系。加强水利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积极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要健全和完善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联合执法,逐步形成规范高效的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三要建立和完善各类水利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做好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
5、努力提高水利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一是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水利安全监督机构和队伍。政府部门已批复设置安监机构的要抓紧落实到位;机构改革中尚未设置安监机构和明确职能的,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力争得到重视和加强。各地各单位要在建立机构、完善队伍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安监队伍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水利安监队伍。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要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要求,落实安全投入,保证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生产经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要把安全生产费用列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安全生产和运行。三是要加大水利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四是要切实加强水利安全生产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安全评价、检测等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三、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年”安排部署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水利实际,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国务院《通知》的贯彻落实
国务院《通知》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通知》的贯彻落实。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通知》,领导干部带头学,切实把握《通知》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我部也制定了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分工方案的分工意见,各地要按照要求,制定分工方案的具体实施意见。各单位尤其是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紧紧围绕《通知》确定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工作措施,确保《通知》中提出的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二)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部署
两年来开展的“安全生产年”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逐一对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大工作力度,从源头上加以研究解决,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年”工作成果;要认真及时总结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工作经验,从法规制度建设、安全生产投入、机构队伍保障、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建章立制,逐步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确保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力开展。
(三)抓好打击非法违法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落实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要求和统一部署,我部在全行业部署开展了以打击水利工程建设、河道采砂、农村水电站及配套电网建设与运行等领域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各地经过自查自纠、整改治理和巩固成果三个阶段的工作,“打非”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前不久,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全国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又对下一阶段“打非”专项行动和以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为重点的联合执法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单位要将“打非”专项行动与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将“打非”专项行动引向深入。要建立水利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要按规定予以处罚,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绝不姑息迁就。要建立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切实抓好水利行业“打非”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检查,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做到安全隐患治理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四)加快水利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步伐
一是尽快开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开展水库大坝安全检查调研和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加强大型水库、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有关对策建议,为修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奠定基矗二是加快《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规范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三是制定出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及《水利工程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导则》和《水利工程安全评价机构及人员管理规定》等相关配套办法和措施,推动水利工程安全评价工作,保证水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四是加快水利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根据各类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各项水利安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促进水利安全生产的法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五)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一是各流域机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尽快实现安全生产专业化监管。二是要落实安全监管经费渠道,把安全生产监管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满足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三是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水利安全生产技术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建档工作,做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每项工作、每个隐患和每起事故都有据可查;规范安全生产信息的报送、发布和查询等工作,逐步实现水利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四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专家库,对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在水利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事故调查、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五是完善安全监管队伍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发生,坚决杜绝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行为。
(六)抓好水利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好“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树立全行业安全生产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专业、分层次对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各级水利安全监督部门要加大投入,保证培训计划的完成。严格执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各级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监管水平。三是做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三类人员”的管理,切实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对培训考核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考核把关不严的,要及时予以纠正,保证安全培训考核效果。
(七)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管理协作配合安全生产不仅仅是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需要各方齐抓共管。水利安全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综合监督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形成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强大合力。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政府安监、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各方共同参与的水利安全生产联合检查执法机制,加强协作,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水利安全生产检查执法工作效能。
同志们,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水利部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要求,总结2007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08年重点工作。部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规划计划工作,陈雷部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矫勇副部长还将在会议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刚才,陈雷部长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肯定了规划计划工作的成绩,对做好新时期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需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代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就2007年规划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2008年工作安排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2007年的规划计划工作
2007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科学编制规划,加快项目前期;把握政策机遇,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力地推进了水利发展与改革。
(一)中央水利投资规模止跌回升,地方水利投资有突破性增长
2007年,面对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任务以及水利投资不足的问题,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把握政策机遇,做好投资需求分析,积极争取扩大投资规模,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中央水利投资逐步增加。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308.5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32亿元,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达到340.52亿元,比2006年增加14%。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占中央预算内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保持在23%左右。目前,已落实2008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330.9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50亿元,今年年初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380亿元,比2007年全年增加11.8%,连续两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扭转了前几年因国债资金减发导致的水利投资下滑的局面。
二是水利投资重点更加突出。中央水利投资安排重点保证了部党组确定的“四件大事”的投资需求,其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4亿元,农村饮水安全64亿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中部地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21亿元;重点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和治淮骨干工程投资需求,治淮工程投资41亿元;重点保证了在建重点工程投资需求和行业能力建设投资需求。从投资结构来看,防洪工程投资155.12亿元,占45.6%;水资源工程投资142.74亿元,占41.9%;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投资20.26亿元,占5.9%;专项工程投资22.40亿元,占6.6%。东部地区60.38亿元,占17.7%;中部地区153.82亿元,占45.2%;西部地区126.32亿元,占37.1%。直接用于农村的水利建设项目投资为180亿元,占总投资的52.8%,比上年增加约5个百分点。
三是省级水利投资增长较快。据初步统计,2007年省级筹集的水利建设投资达到430亿元,比上年增加53.6%,首次超过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呈现突破性增长。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占30.1%;水利建设基金占15.8%;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占26.2%;省级融资及其他投资占27.9%。一些省(区、市)出台了水利投资优惠政策,增加了省级水利投资规模。安徽省明确了治淮配套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按7:3或8:2承担;湖北省明确每年新增水利政策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亿元,5年不变;云南省政府决定2007~2010年每年财政筹集10亿元用于水源工程建设;重庆市提高了土地出让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比例,市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3亿元,专项用于“十一五”水利建设;贵州省连续两年实现省级水利投入成倍增长,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施的烟水配套工程,“十一五”期间可增加投入39亿多元,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措施的落实。全国有近1/3的省级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重庆、贵州、山西等省级水利投资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山东、四川、陕西、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海南等省级水利投资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保障了各项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水利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目标
2007年,是实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目标的关键一年。各级规划计划部门克服困难,统筹协调,加快进度,各项水利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治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07年底,治淮骨干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65亿元,占81%,实物工程量完成85%左右。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已有13项工程全部完成,4项基本完成,2项正在加快实施,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2003年以来的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增加了上游的拦蓄能力,提高了淮河中游防御大洪水的能力,改善了行蓄洪区运用条件,巩固和扩大了下游洪水出路,提高了支流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在抗御2007年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为总结分析治淮工程建设的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的治淮工作,组织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总体评估,编制了今后五年进一步治理淮河建设规划。
第三篇: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王玉普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进一步开创安全生产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1月29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普在会上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抓手,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进一步下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会议传达学习了总书记近期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马凯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的重要批示。王玉普强调,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
王玉普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 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过去的一年,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推动安全生产实现“三下降两好转”的明显成效:事故总量下降,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2%和12.1%;较大事故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2%和18.3%;重特大事故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减少7起、228人,同比分别下降21.9%和40%,其中特别重大事故1起,同比减少3起,为2001年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历史最少;大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状况好转,10个行业领域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3个行业领域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大部分地区安全状况好转,28个省级单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15个省级单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强调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到进入新时代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更高更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监管执法能力还有差距和不足,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监察能力。
王玉普强调,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维 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
王玉普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努力推动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扎扎实实不断把安全生产事业推向前进。2018年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要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要求,将安全生产工作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相挂钩。在煤矿、危化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将监管监察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相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纳入“三定”规定。完善巡查考核和约谈制度,实施严格的监管监察执法,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二要狠抓依法治安。重点推动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特别是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在法律法规标准上堵塞漏洞。严格落实“四个一律”执法措施,公开曝光典型违法行为和违法人员,积极推动完善行刑衔接制度,强化惩戒震慑。完 善监管执法保障机制,推动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严格事故调查处理,健全挂牌督办、工作督导等机制,提高事故调查时效性。
三要狠抓改革创新。深化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体制。推动地方落实保障政策,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加快完善各类功能区安全监管执法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的优势和作用,完善安全督导、督查、大检查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强化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推动群防群治。
四要狠抓事故预防。严格安全市场准入,推动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关闭退出。以高风险企业、高风险工艺、高风险设备设施为重点,督促企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深入推进煤矿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治理,重点整治超层越界、“五假三超”等严重违法行为。扎实推进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推动危化品重点县配备专业监管人员,加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安全风险管控。深化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工贸、职业健康等行业领域专项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交通运输、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部署,推动安全发展型城市建设。强化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安全监管,实施农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中央企业要发扬大庆精神,弘扬“三老四严”传统,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带好头、做表率。五要狠抓基础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政策研究,建立完善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全国“一张网”建设,强化安全科技支撑,运用现代技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矿山、危化品、油气管道等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和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建立系统性、常态化的安全宣传机制,持续开展反“三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和全民安全素质。
六要狠抓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全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反“四风”、转作风,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执法严、作风硬的安全监管监察干部队伍。
王玉普还对岁末年初安全防范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办、国办通知部署,强化对矿山、危化品、民用燃气、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加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城市燃气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严格大型集会活动的安全管理,督促企业狠抓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煤监局局长黄玉治在会议 讲话中总结了过去一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重大风险管控和灾害治理、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和支持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煤矿安全科技进步、强化事故查处和警示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等七个方面,对2018年煤矿安全工作作了专题部署。
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付建华主持会议。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绍川在会上宣读了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表彰安全监管监察系统199个先进单位、1970名先进个人的决定和给予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总工程师肖文儒同志记功奖励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联络员、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应邀出席会议。总局和煤监局领导,机关各司局,驻总局纪检组,应急指挥中心,直属事业单位,各省级安监局、煤矿安监局,部分产煤省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副省级城市安监局,以及部分中央企业相关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省、市、县级安监部门,省级煤监局、驻地煤监分局。
第四篇: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2011年9月20日)
安徽是一个水利大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历来是事关全省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要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我省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推动安徽水利的跨越式发展。
刚才,宝顺书记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精辟分析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安徽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宝顺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围绕贯彻落实好宝顺书记的讲话要求,下面,我讲六个具体问题。
一、准确把握“水利安徽”战略导向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问题,始终是牵动全省发展命脉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人民为除水患、兴水利开展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建设,实现了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们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全面建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顺利完成139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妥善解决124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成功战胜多次严重洪涝干旱灾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水安邦永无止境,兴水富民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全球性水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要看到,我省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近年来气象灾害多发重发之势,防洪抗旱减灾基础建设和能力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要看到,我省是水利大省又是水资源十分短缺、分布严重不均的省份,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只有7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0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新安江流域人均6204立方米,长江流域人均1692立方米,淮河流域人均675立方米,南多北少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淮北地区拥有全省38.6%的人口,但只有全省15.7%的水资源,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需要。这些情况表明,水 利问题仍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兴修水利、根治水患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面对我省水利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我省新时期水利的改革与发展,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水利工作的战略性要求和阶段性特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治水,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从安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实施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的“水利安徽”战略,统筹推进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配套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水利工程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总体上看,“水利安徽”战略是一个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治水方略,必将对安徽水利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水利安徽”的战略目标,坚持民生优先、人水和谐,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综合治理、强化保护,进一步突出水利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真正让水利成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成为农业丰收的基础支撑,成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成为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二、持续加强基础性水利工程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省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年来大规模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领域,提高标准,努力建成更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推进中,要突出“三抓三加强”。
一要抓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在加快推进新一轮治淮的同时,突出抓好长江干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长江干支流治理,主要是实施好长江干流及滁河、青弋江、水阳江“一干三支”工程。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城市跨江发展的进程将明显加快,要突出解决好皖江河势不稳、岸线崩塌、洲滩圩垸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着力提高三大支流防洪标准,切实保障皖江示范区“两区三片”防洪保安需要。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我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其中中小河流281条,目前已有224条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第一期85条治理任务按要求必须在明年底完成。各市县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加强组织调度,落实工程措施,特别是水患较重的史河、淠河、大沙河、秋浦河等河流的治理,要重点调度,率先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后期任务相当繁重。我省有5290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104座、小型水库5173座。目前已完成病险水库加固1846座,其中大型8座、中型81座、小型1757座。省里已经明确,到2013年完成新一轮国家规划内1066座小型水库加固,到2015年再完成1100余座一般小(二)型水库加固,到2020年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各 地要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举措,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除险加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水库管理维护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去年省里已经出台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各地都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没有出台的要抓紧出台,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座,管护加强一座,安全到位一座。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基础薄弱,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全省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等“先天不足”,加上多年运行缺少管护,又出现建筑物及机电设备老化失修、沟塘渠道淤塞等“后天不良”,全省机井完好率只有60%,塘坝工程完好率只有30%,灌溉泵站的实际灌溉保障率不足70%,排涝工程的排涝标准只有3-7年一遇,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近两年的持续干旱,进一步暴露了这个“软肋”。省里已经明确“十二五”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塘坝扩挖和沟河清淤等工程实施,改善除涝面积1500万亩、净增除涝面积1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40万亩、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受益区500万亩。各地要以提高抗旱供水和防洪除涝水平为主要目标,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区域,以集中连片治理为关键手段,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在治理易涝农田、疏浚 沟渠、新建修复桥涵、新打修复机井方面,做了大量实在实效的工作,在旱涝兼治、排灌结合上,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从全省看,这一阶段用于农田水利的投入和工程量,超过过去一、二十年的总和,这为战胜连年的持续严重干旱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成果和经验,要不断巩固、推广和扩大。
二要抓项目,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工程性水利,项目工作是第一抓手,要集中精力、加快步伐,做好项目谋划、论证、储备、争取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之后,是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最佳时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密切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提高项目的可批性和成功率,尤其是一些重大水利工程,要千方百计挤入国家的盘子。抓好项目工作,提高规划水平是关键,当前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对照中央关于水利建设的最新精神和要求,更加注重科学规划、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处理好防洪除涝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深做细重点项目规划,为争取国家支持奠定基础。
三要抓进度,加强质量监管。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机遇难得,机不可失,必须立足于争、立足于抢,加快推进节奏,加快项目进度。尤其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可能缩短环境评价、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工作周期。在施工进程中,要明确时间节点,兑现时序进度,确保早建成、早运行、早见效。特别是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加固,目标任务和市、县两级的责任非常明确,要逐项确定目标,强化时序进度的检查和调度,每年的目标任 务都不能留尾巴,各地的进展要齐头并进,不拖全省后腿。在强化进度的同时,要始终强化质量第一的原则,全程把好工程标准关、招标采购关、工程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要提高水利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跟踪问效,千方百计把各项水利工程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在质量问题上,关键要强化制度保障,任何一项工程,都要明确施工质量责任主体、质量监管责任主体,确保质量责任可追溯。
三、不断加快资源性水利建设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不仅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而且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必须把保护好、配置好、利用好水资源摆上重要日程。
一要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加快高耗水行业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工业和节水农业。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全省年供水总量控制在360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18立方米,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对照这些目标,要细致做好分解工作,把节水增效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行业、企业和灌区。另一方面,要统筹治水与治污,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除了淮河、巢湖等领域,现在新安江的污染防治也进入国家战略规划,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专门到安徽做了规划前期调研,流域所在地和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规划动态,合理提出我省诉求,让新 7 安江水更清、岸更绿、流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对皖北地区来讲,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污染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必须把地下水污染防控摆上紧要日程,合理开发使用浅层地下水,严禁超采中深层地下水。
二要加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针对我省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现在我省缺水地区对调水工程建设呼声较高,省里对引江济巢、引江济淮等工程已做了多年的前期工作,同时还在积极研究淮水北调等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水工程涉及跨地域水权问题,也涉及生态环境等敏感问题,现在国家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十分慎重,核准非常严格,我们要以科学、积极、务实的态度继续推进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好方案论证和对上协调争取,千方百计满足核准条件。
三要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全省水资源的调查评价,认真算清水帐,掌握全省各地各方面用水需求,特别是根据全省各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完善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水量的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强水源建设,不失时机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高度重视重要湖泊的储水功能建设。现在全国各地都把战略性后备水源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我省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谋划。特别是皖北作为缺水地区,要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沿淮湖泊及相关行蓄洪区的蓄水作用,把综合治理和水源建设更好结合起来。这方面,淮北市已经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大面积的采煤 8 塌陷区变成了一湖清水,既改善了生态,也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战略储备。
四、积极推进民生性水利发展
我省民生性水利发展已取得良好进展,特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列入民生工程后,进展明显加快。下一步,要继续拓展民生水利领域,充分发挥水利造福百姓的功能。
一要确保民安。在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当前要把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全省共有地质灾害点5727个,受威胁人口16.5万人,还有大量没有列入地质灾害点名录的危险区域和潜在危险区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极端性天气影响,我省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73起,其中崩塌60起、滑坡102起、泥石流6起、地面塌陷5起。由于预警和应对及时,成功避险42起重大灾害,避免了690人伤亡。但我们必须看到,避险只是应急措施,让群众远离危险区域才是根本办法。各地要在全面排查地质灾害点和危险区域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地质灾害点上群众的搬迁安置。要统筹做好选址规划和建房指导工作,坚决杜绝从一个险区搬到另一个险区,严格禁止山区切坡建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扩大民利。首先是兴群众饮水之利,加快农村饮水工程从“保障”向“安全”转变。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省 要解决2043万农村居民和172万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108亿元,重点是要逐步提高自来水供应城乡一体化规模,渐进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现在自来水供应最大的问题是,部分水厂供水规模小,入户率低,所收水费不够运行维护支出,造成运行管理困难。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确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好、可持续。打造群众宜居的水生态环境,是民生水利的重大任务。要分类加强水土流失易发区和重灾区的水土保持,完成重点区域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50平方公里。同时,强化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综合防治,扩大湿地资源面积,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最近,我们在皖北调研看到一些地方,注重把城市防洪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水域周边的环境治理和湿地建设,使城市防洪工程成为群众休闲、赏绿的重要去处。我们的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应当借鉴这种理念,既要重视它的坚固性,又要考虑它的生态性。
三要维护民权。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涉及到群众权益的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水,坚决防止侵犯群众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要依法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严格实行统一年产值标准、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和征地补偿准备金制度。要加大大中型水库、水利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同时,把水利改 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涉民水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综合水价改革。
五、全面落实公益性水利要求
水利是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各级政府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主体,必须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方面履职尽责。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加大公共投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加强金融支持等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昨天,省政府又以办公厅文件转发了“水利新十条”措施,包括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对大型灌区和大型泵站项目省级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等方面,省财政投入的力度和配套的份额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比照西部政策县和皖北三市七县等进行重点支持。各级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投放。特别是对公益性中央和省 11 水利建设贷款贴息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贴息力度。为调动各级加强水利投入的积极性,今后省里对市、县水利投入实行奖补政策,多投多奖,少投少补。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引导社会参与。关键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支持水利发展、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加快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的合力。初步测算,今后五年我省水利投资将达到1200亿元,这么大的投入规模仅靠政府投入压力很大,必须做好社会融资的工作。现在,随着水利投入需求增加和社会投资领域放宽,水利行业将会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一个领域,要积极推进地方水利融资平台建设,充分运用政策贷款、财政贴息、收费质押等政策,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各市、县政府要敢闯敢试,强化激励政策的有效供给,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租赁承包、支持企业投资治理城镇段中小河流等多种渠道,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系。有条件的水利企业,要积极推进合并重组,为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打好基础。要合理引导群众参与水利兴修,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补助机制,加大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工投劳。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加强体制创新。要不断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分级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向中小型水利工程延伸。特别是对水利 工程有建无管、用而不护的问题,要善始善终地做好“两费”落实工作,积极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乡镇水利站为中心、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级水管员为补充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各级各类水利工程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水利新十条”已经明确,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牵头的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就是要强化县级统筹农村水利综合规划的责任,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整治、扶贫、以工代赈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打捆实施、集中治理、规模推进,把农民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工程切实抓好,不断缩小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六、着力提高新时期水利工作水平
当前,水利工作的形势在变化,领域在拓宽,要求在提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要提高政策水平。对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这些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把研究政策、吃透政策作为基础本领,着力提高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执行政策的水平。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找出作为的空间,把工作思路理得更清晰一些,13 目标任务定得更明确一些,政策措施出得更扎实一些,不断增强水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提高创新水平。当前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水资源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涉水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水利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首先是要创新观念,突破传统水利的思维局限,强化全局意识和系统思考,强化资源意识和战略思考,以观念创新带动思路创新,以观念跨越推动发展跨越。同时,要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针对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敢于突破,着力攻坚,为科学治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要提高服务水平。水利工作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各级水利部门和相关方面,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目标,不断提升水利服务全局的能力。尤其要突出服务民生这个重点,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期以来,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奋战在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第一线,有着良好的素质和工作作风。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继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同志们,推进安徽水利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安徽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王显政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王显政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的目标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煤矿安全生产两个阶段性目标,在总结分析2005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落实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经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制定了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方案,王显政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关于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落实情况
2005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下达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市(地)、县、相关部门和企业,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监管、煤矿监察机构和有关部门围绕指标落实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人民日报定期公布各地控制指标进展情况。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上年比较,事故起数减少85635起,下降10.7%;死亡人数减少9666人,下降7.1%,控制指标落实情况也是好的。
一是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低于控制指标。据统计,2005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127089人,比2005年控制指标减少9646人,下降7.1%。
二是绝大多数行业和领域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指标以内。全国除煤矿、农业机械、渔业船舶事故死亡人数超控制指标外,其他行业和领域事故死亡人数均控制在指标内。全年的情况是: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5868人,比控制指标减少395人,下降2.4%;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8738人,比控制指标减少8874人,下降8.2%(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明显减少,与近几年加大治理“三超”力度,加强危险路段治理有很大关系);火灾事故死亡2496人,比控制指标减少92人,下降3.6%;特种设备事故死亡240人,比控制指标减少70人,下降22.6%;水上交通事故死亡479人,与控制指标持平;铁路交通事故死亡7380人,比控制指标减少452人,下降5.8%。
三是绝大多数地区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指标以内。在全国32个统计单位中(盛区、市和新疆兵团)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工矿商贸企业、道路交通、火灾事故和铁路交通四项合计)在控制指标以内的有30个单位,占93.8%,超控制指标的只有贵州、新疆,占6.2%。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立以控制事故死亡人数为重点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实施两年来,得到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认可,普遍反映这一举措的效果:一是促进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特别是引起盛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二是通过控制指标的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企业,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三是通过对控制指标的监督考核,形成了有效的制约机制,促使安全生产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四是通过对各地控制指标进展情况的定期公布,使群众及时了解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效,便于社会监督。实践证明,继续坚持实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正确政绩观、实现安全发展的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二、关于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方案
(一)制定2006年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的主要原则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对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意义重大。制定2006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依据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的目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2007年、2010年和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分期目标,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报告提出“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重特大瓦斯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两个煤矿安全阶段性目标,按照上述要求,《***生产“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全国各行业和领域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工作报告《王显政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需要从第一年抓起,因此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下降幅度以“十一五”规划为基本依据,同时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控制指标的下降幅度。
二是总量控制,适度下降。目前我国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各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特大事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必须控制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近年来全国伤亡事故有所下降的实际情况,只要加大工作力度,是可以实现各类事故逐年下降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实现伤亡事故大幅度下降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2006年控制指标下降幅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符合实际,各地能够接受。
三是反映行业和领域特点,体现地区差异。各行业、领域有不同的特点,控制指标幅度的设定既要考虑总体情况,又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领域现阶段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下降幅度。另外,安全生产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控制指标还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情况。对经济总量大、高危行业比重大和伤亡事故下降幅度大的地区,适当减缓下降幅度;对事故下降空间较大的地区适当加大下降幅度,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鞭打快牛”。
四是力求科学、合理、客观、全面。按照统计学“可感知、可比较、可操作”的基本要求,在2006年控制指标体系制定中,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实施两年来的实际情况,参照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研究,2006年控制指标计算基数,是在2005年实际死亡人数的基础上下降一定幅度来确定的。
(二)2006年全国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由11项22个子指标构成,比2005年增加了4个控制指标,即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死亡人数、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煤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同时取消了全国10万人死亡率控制指标。
在22个控制指标中,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事故特点和统计现状,水上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起数,煤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起数及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个指标为各行业和领域总体控制指标,不按地区分解下达。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三)2006年控制考核指标下降幅度
(1)绝对指标下降幅度
--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根据***生产“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全国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要控制在0.45(2005年预计为0.73),2010年全国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按0.45计算,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应控制在112890人左右,比2005年减少14190人左右,平均每年应减少2838人,年均下降幅度为2.2%。为加大2006年全国各类事故控制力度,将2006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定为123276人,比2005年下降3%。
--煤矿企业死亡人数下降3.5%。按照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10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要控制在2.2,平均每年下降5.6%。按照这个目标,2006年煤矿死亡人数应控制在5862人之内,比2005年下降2.5%。为实现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重特大瓦斯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的目标要求,2006年必须加大煤矿事故控制力度,因此,将2006年煤矿企业死亡人数控制指标定为5730人,比2005年下降3.5%。比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的幅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工矿商贸企业、金属与非金属矿、建筑业、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下降3%。2005年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3.8%,金属与非金属矿、建筑业、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死亡人数同比下降幅度均大于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的下降幅度,因此,2006年上述6项控制指标定为下降3%。
--烟花爆竹下降2.5%。2005年烟花爆竹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较大,降幅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考虑到全国一些城市烟花爆竹燃放解禁的影响,2006烟花爆竹死亡人数下降幅度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下降2.5%。
--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和农业机械死亡人数下降3%。2005年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和农业机械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较大,道路交通、铁路交通与全国各类事故下降幅度基本持平,农业机械高于全国下降幅度,考虑到车辆、船舶大量增加等因素,以上4项指标定为与全国同步下降3%。
--火灾事故、渔业船舶死亡人数下降2%。考虑到目前火灾事故相对多发及近三年渔业船舶事故呈上升趋势的特点,2006年火灾事故、渔业船舶死亡人数下降幅度定为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下降2%。
(2)相对指标下降的幅度
根据***生产“十一五”规划目标,按照绝对指标2006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下降3%,煤矿企业死亡人数下降3.5%、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的控制目标计算,2006年5个相对指标下降幅度如下:
1.全国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9.6%:2005年GDp死亡率约为0.73,2006年GDp按7.5%平均增长速度计算约为187853亿元;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以2006年控制指标123276人为基数,经计算,2006年全国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66比2005年下降9.6%。
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下降5.6%:2005年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3.88,2006年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之和)按每年增加1000万人的增长速度计算约为41931万人;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以2006年控制指标15392人为基数,经计算,2006年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3.67,比2005年下降5.6%。
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7.2%:2005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为2.811。2006年原煤产量按增长4%计算为21.84亿吨;煤矿死亡人数以2006年控制指标5730人为基数,经计算,2006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624,比2005年下降7.2%。
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15.8%:2005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7.6。2005年机动车保有量比2004年增长20.5%,考虑到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2006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率按15.0%计算,2006年机动车保有量约为149406.2万辆。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以2006年控制指标95776人为基数,经计算,2006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4,比2005年下降15.8%。
5.特别设备万台死亡率下降2%:2005年特别设备万台死亡率0.98,2006年特别设备约24.3万台,特别设备事故死亡人数2006年控制指标233人为基数,经计算,2006年特别设备万台死亡率为0.96,比2005年下降0.2%。
(3)特大事故起数下降幅度
2006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继续按照2005年控制幅度控制,即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减少7起(2005年为134起),下降5%。为遏制煤矿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确定2006年煤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起数比2005年减少4起(2005为58起),下降7%。
2006年控制考核指标分解计算方法作为附件附在后面。这里不再介绍。
2006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下达之后,希望各地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尽快将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和企业,落实各级责任制,作为评价政绩、业绩的重要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控制指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搞好统计分析,确保数字的真实可靠,并通过媒体定期公布指标落实情况,发挥***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要通过指标控制,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