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山县水利局贯彻新“36条”精神,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工作汇报
鲁山县水利局
贯彻新“36条”精神,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工作汇报
根据国务院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的要求,按照市、县政府关于当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具体安排部署,县水利局高度重视,成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工作领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推介一批面向民间资本的项目,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水利基础设施领域,强力推进招商选资工作,严格预算管理,严控“三公”经费等各项支出,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成立领导组织,落实目标责任。县水利局高度重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工作,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县经济运行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遏制经济增速下滑的紧迫性。县水利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马文奇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股室、二级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促进经济增长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我局承担的任务逐层分解,落实到人,工作完成情况与年终目标考核任务挂钩,使该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二是筛选推介重点项目,激活民间资本投资。认真贯彻 1
落实国务院新“36条”实施细则,结合我县水利事业发展现状谋划推介鲁山县孤山水电站工程等一批面向民间资本的重点项目,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鲁山县孤山水电站位于观音寺乡境内的荡泽河上,新设计水头21m,装机容量900kw,年发电量390kw〃h,投资总额750万元。项目区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施工方便,可合资、合作或独资开发建设,使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可观的投资前景。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市发改委和市水利局。
三是强力推进招商选资,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县水利局成立了招商选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招商选资工作,选定沙河新桥至白龟山水库段河道治理工程、孤山水电站工程、大浪河上游乐园项目和下汤墨子文化产业园等4个重点招商选资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现沙河新桥至白龟山水库段河道治理工程已与河南省水利投资集团公司达成初步意向,由该公司投资兴建河堤24km,总投资3亿元;孤山水电站工程已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已有多家客商询问投资事宜;大浪河水上游乐园项目已完成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工作;下汤墨子文化产业园由我局与县财政局、发改委联合招商,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上述项目可有效带动我县旅游业、工业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四是严格预算管理,节约各项开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公务费用支出实行预算管理,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审批手续。规范公车管理,严格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和节假日车辆封存制度。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三单”管理,控制接待标准,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渠道,加大激活民间投资和招商选资工作力度,力争使更多项目在我县落户,圆满完成促进经济增长工作任务。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县水利局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工作汇报
县水利局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工作汇报
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工作汇报
一、上半年水利经济工作运行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水利经济工作正常运转,水
利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1、xx水电站,工程总投资xxx万元,于2006年5月17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
2、2006年人饮工程,总投资xx万元,7月中旬可完成上报审批,8月份可开工建设。
3、xx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xx万元,3月31日动工建设,已竣工。
4、县城区防洪治涝续建工程西堤xx至xx工程已完,xx桥段工程总长291米,总投资xx万元,工程已于5月17日开工建设。
5、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xx万元,于2005年4月24日开工建设,完成工程的85,10月可竣工验收。
6、xx县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项目,总投资xx万元,项目已完成规划和设计上报。
7、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xx万元,申请国家投资xx万元,已完成可研、初设报区水利厅。
8、xx县农业综合开发xx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x万元,项目已开展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分别报送了区农发办和区水利厅。
1—6月份我县共获上级下达国家投资达xx万元,其中xx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x万元,xx县xx人饮工程管网改造x万元,xx县xx人饮工程管网改造x万元,xx县xx水陂修复工程x万元,xx县xx镇xx、xx灌区电灌站工程x万元,xx县xx镇xx村西岸水利维修x万元,xx县xx水库灌区北干渠节水改造xx万元,xx县2004—2005旱地灌溉以奖代补奖励x万元,xx县xx电站xx万元,xx县xx电站xx万元,2006防汛经费x万元。2006年上半年xx电站完成发电量x万度,完成供电量x万度,产值x万元;供水总公司完成供水量x万米3,售水量x万米3,销售收入x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项目前期经费严重不足,影响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对项目计划的申报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是水利建设资金筹措,地方水利投入有限,各种水利规费收取困难,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xx电站、供水总公司等水利企业经济效益差,运转艰难。
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要继续立足防大汛、抗大旱,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水库防汛工作“五有”措施,抓好水库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做好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坚决杜绝水库跨坝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继续抓好项目工作,下半年要继续抓好xx电站、县城防洪堤、xx水库和xx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项目、xx水土保持项目、xx县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项目等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
(三)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既要抓好xx电站、供水总公司等水利企业的安全生产,又要抓好库区移民稳定、水事纠纷和案件的处理等社会稳定工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xx县水利局
2006年7月5日
第三篇:商水县环保局贯彻县委经济会议工作汇报
商水县环保局
学习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情况汇报
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2012年1月16日,商水县环保局迅速召开了党组会及全体干部职工会进行学习贯彻,通过学习县委书记刘政重要讲话精神和县长杨珺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并结合环保局实际“开展做好环保工作、服务我县经济建设”大讨论,对2012年我县环保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2012年工作安排
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谋划,重点推进,力争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积极做好申报生态县前期准备工作
创建生态县是推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城市环境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环保局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制订《生态县建设规划》,扎实做好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确保我县与市政府签订的环境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狠抓水、大气等环境质量,确保我县境内的河流断面水质、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的要求。
(三)做好总量减排工作
一是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增效节能,减少排污量;二要结合西气东输工程,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三要大力整治小锅炉,使用清洁煤;四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五是督促污水管网支管网建设进度,扩大服务面积,增加收水能力,确保减排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强化服务意识 公开履行服务承诺
按照县委要求,继续开展干部作风纪律整顿,公开履行服务承诺,树立“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意识,对满足环境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尽快办结环保一切手续,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
(五)深入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争第一、创先进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以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把正在做、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做得更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让创先争优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推动形成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人人赶超先进的良好风尚。
(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力度,严防“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反弹,督促已达标企业的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坚持
措施到位,督查到位,处理到位,杜绝违法排污,坚决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积极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城市环境质量定量考核、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专项行动等工作的进展。
(七)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开展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完成黄寨镇郑埠口小集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任务。继续按照“重点工作求突破、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创特色”的要求,积极谋划,重点推进,力争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具体措施
1、完善制度,形成合力
完善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环保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步加以解决。在工作中,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通力协作,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合力。
2、强化监管,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和过错“追究制”,对造成污染的乡镇和部门,依法从严追究一把手责任。对违犯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不履行环境监管职责,干扰和限制环境执法,包庇纵容企业违法排污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屡查屡犯的企业,通过法律手段,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对新上项目严格准入制度。充分发挥环评审批“控制闸”、“ 调节器”和“刹手锏”的作用,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严把项目审批关,杜绝未批先建现象。要求各乡、镇(场)、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考虑环保工作的重点,避免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三是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积极推行先进的农业机械,引导农民进行秸秆还田;学习外地经验,探索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控制养殖业污染。四是加大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要求各乡镇(场、办)与县卫生、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确保达到控制指标。
3、强化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一是通过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介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增强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二是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行纪念活动。在电视上用滚动字幕的形式宣传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用短信群发的形式向全县手机用户发宣传短信。三是联合环保、教育等有关部门开展中小学生环境宣传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各种各样方式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营造全民关注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4、加大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两手抓,正确处理好环保与发展的关系。一是搞好管网配套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加快
南干渠治理进度,扩大污水管网服务范围,增加收水量,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确保入河口监测断面达标。二是加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力度。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方式,搞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第四篇: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党的十七大的主要精神(略)
二、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市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这条战略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实力快速增强。1978年至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由9.85亿元增加到1228.57亿元,是1978年的124.73倍;财政总收入由1.68亿元增加到150.67亿元,是1978年的89.67倍。
(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总体小康水平。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685元增加到2006年的17806元,增长了10.5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19元增加到6137元,增长了6.68倍。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结构优、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
1、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十六大”以来,我市工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主要经济指标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价位运行。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31亿元,2004年首次超过1000亿元,到2006年达1799亿元,五年时间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4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省的比重由2001年的4.2%上升到2006年的6.2%,提高了2个百分点。
2、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99.69亿元,是2001年的5.22倍;实现利税140.56亿元,是2001年的4.61倍;实现利润76.92亿元,是2001年的5.03倍,年均增长38.14%。2006年,全市全部企业实现增加值586.4亿元,是2001年的2.2倍。
3、工业企业主体迅速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891家,增加到2006年的3730家,年均增加550家,总量扩大了四倍,目前已达到4083家。其中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400家以上,5-10亿元企业70家左右,20亿元以上5家左右。
4、工业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形成了汽摩配、医药化工、五金工具、电子材料、轻工纺织、建材、食品等八大较有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同时,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快速成长,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达50个左右,有国家级产品生产基地18个。2006年,八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91.8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81.5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66%和71.39%;实现利税102.9亿元,利润62.3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6.26%和80.52%。
(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抓量的扩张的同时,致力于质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提升,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呈现出“三个进一步优化”的良好态势。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逐步摆脱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水平低下的现状,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51:28.3:20.7调整为2006年的5.5:53.9:40.6,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加大,“九五”以来二产比重均保持在53%以上;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4年首破40%,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与此同时,一、二、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二是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特别是消费需求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近三年来年均增幅在15%以上。而且,消费层次逐渐提升,旅游、居住、教育、汽车等消费热点逐渐形成并持续扩张。
三是社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2006年全市实施河道整治216.5公里,建成康庄工程1540公里,累计启动环境整治村2623个,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7.6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万人,来料加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城市群建设稳步开展,城市路网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群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城市群内核的发展后劲增强。就业结构渐趋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人口比重年均下降0.56个百分点,从1991年开始,全市农村人口绝对量呈逐年减少趋势。2006年全市经济活动从业人员总数为317.5万人。
与此同时,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五)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2000年时,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廖廖无几。经过大力培育,目前我市已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2家,其中国家级31家、省级86家。“十五”期间,我市有12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2006年,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9项,同比增长62%;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55项。与此同时,企业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应运而生,一批创新型企业健康成长,企业发展后劲日益强劲,有力促进了我市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六)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48%提高到目前的55%以上,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比2000年扩大了一倍以上,达到253平方公里。金华市区的核心作用明显增强,城市建设品味明显提高,先后获得了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和国家级旅游城市称号。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至2006年,全市共有2623个村开展了村庄整治,受益人口达130多万。
(七)交通建设大踏步迈进。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主线,按照“八高八块十二联”的公路网主骨架和“二干三支一库”的水路建设规划构思,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拉近了城市群城市间的空间距离,有力地促进了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强化了城市群的整合联动,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五年来,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171.1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6倍。公路总里程从2002年的6784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10783公里,提高了62.9%;公路密度从2002年的62.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98.76公里/百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康庄工程”,着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五年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33.67亿元,农村公路从2002年的5568.2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9787公里,增加69.7%;新增通村等级公路行政村1567个,等级公路通村率提高了22%;新增路面硬化行政村2610个,通村公路硬化率提高了45%,提前两年完成了“双百”目标,使200万农民直接受益。
(八)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坚持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千方百计降低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生态市建设进展顺利。已建成市级生态乡镇49个,省级生态乡镇2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7个。
二是生态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已建成无公害农、林产品生产基地100万和18万亩。2006年新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7个,2007年在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个;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论证累计55个。2007年新申报绿色、有机食品15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2个。累计绿色企业20家,绿色饭店19家。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扎实推进。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79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477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国省道绿色通道完成153公里,建设生态公益林296.4万亩,“青山白化”治理率达87%,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思想汇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和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对561家超标排放企业分期分批进行了重点治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以上,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82.2%。全面启动了农村面源治理,县(市、区)及中心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已达50%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了3.54%,规模工业企业用水重复率达65.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
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今后我市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降低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为重点,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调整提升经济结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明确要求。结构调整优化是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社会结构和体制结构的调整,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生态相统一。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第一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调整农产品结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第二要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汽摩配、五金制品、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和企业主体,严格控制水泥、造纸、冶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生产能力,加快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第三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逐步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2、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两个圈层、三大功能组群、四条发展轴线”为重点进行生产力布局和开发。内圈层是经济核心圈、外圈层是生态保护圈,三大功能组群是金华—兰溪城市组群、义乌—东阳—浦江—磐安城市组群和永康—武义城市组群。四条发展轴分别由沿杭金衢高速公路、浙赣铁路线、沿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金温、金千铁路沿线两条主轴,武永东沿线,浦、义、东、磐沿线两条辅轴构成的格局,加快建设金义、金兰、义东浦磐和永武东四大产业带,围绕“一基地两中心五大产业区”建设,抓紧出台“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3、注重社会结构调整。要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为重点,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继续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紧紧抓住科学技术与人才这个关键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与教育发展的投入机制、创新机制、服务机制,以科技、教育为动力,推动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及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发展。
4、扎实推进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市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达到较高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拓展对外贸易增长空间,搞好对外贸易结构尤其是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十分重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要在继续保持纺织服装、轻工工艺等传统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在巩固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要重视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在大力发展货物贸易(有形贸易)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无形贸易)。
(二)进一步加大“工业强市”力度。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加大力度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
通过努力,力争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八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全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70%以上。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00个,10亿以上产业集群50个,100亿以上产业集群10个,70%以上规模企业按产业分工向工业园区(功能区)集聚。市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市区工业在全市的地位进一步突显。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二是要加大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五是要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六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提高环境竞争力。
(三)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要求把增强自主创业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从我市来讲,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和其他产业,竞争力的欠缺都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始终把推动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从政府部门层面,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完善并发挥好ROHS指令公共检测平台功能,推进金华市模具市场、金华市汽摩配产业创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扶持优势工业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企业层面来说,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主动对接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好政府每年举办的“工科会”等平台,广泛开展技术项目对接,力争每年完成技术项目对接300项以上;二要在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方面下功夫。争取每年吸收消化新技术200项以上;三要在与世界一流技术合作方面下功夫。加强与行业内世界一流企业、一流技术的合作。总结推广“尼奥普兰”的经验,其三大主导产品分别引进德国MAN公司、尼奥普兰公司和英国“莲花”公司这世界三大顶尖技术,迅速提升产品层次,占领市场。通过这些途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要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推动理论、科技、教育、文化和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活力。
(四)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并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从我市情况来看,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样非常严峻。为此,要通过市场手段和科技创新,从资源粗放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要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切实提高公众意识;综合运用市场准入手段,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清洁生产,鼓励企业生产节能降耗产品,加大水泥、冶金、电力、造纸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认真编制和实施生态功能区规划,加快实施金华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综合运用税收、信贷、价格政策,探索市场化的投入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到引进重大项目、关键技术和主导产业上来。做好整合存量资产文章,进一步实现以存量引增量,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全方位招商。更加注重以产权转让、间接融资、跨国并购、技术合作、境外投资等行之有效的多种方式,大力引进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出率的重大结构调整项目。招商对象要把重点放在中央直属企业以及区域性、行业性的龙头、骨干企业上,按行业和区域确定专人负责、专人联系,确保有更大集团、更大项目落户我市,不断以优质的招商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六)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资源保障。坚持“环境是第一竞争力”,努力为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和保障措施。一是强化政府服务。以贯彻十七大精神和推进“双创”为动力,结合“企业服务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和完善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继续深化为企业解难题、送服务活动,实现难题交办、项目跟踪、领导联系的制度化;二是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搭建好创业准入、项目对接、融资担保等服务平台,强化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在项目的筛选、评判、论证、审核等环节严把质量和效益关,实行工业亩产和亩产税收考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三要加强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尊重创业、尊重人才的氛围,制定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培训计划,发挥金华各所职业技术院校的平台作用,开展校企合作办班、办学等多形式培训活动,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五篇:县委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工作汇报
免费
分享
创新
县委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工作汇报
县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采取“四抓”措施,着力做好“四篇文章”,确保在短时间内让十八大精神内化于心、践行于效、惠泽于民。
突出学习抓培训,做好“精神领会”文章。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xx县及时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文件,并将之作为当前和今后全县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层层抓好落实。各级党组织采取措施,制定学习计划,通过组织学习、专题讨论、座谈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文章等形式,通过网络、报纸、期刊、信息、资料、电教等途径,全面学习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和新要求。县委组织部将学习十八大精神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培训的重要课程,增设十八大最新精神学习模块,引领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系统、深入、细致地学习和领会十八大精神,真正确保学深学透、入脑入心,促使党员干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将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突出主题抓宣传,做好“氛围营造”文章。以“学习宣传十八大、日新月异新xx”为主题,充分利用标语、文件、报刊、信息、宣传栏、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专刊,选登十八大精神和专家解读,报道各乡镇各部门学习贯彻的情况和经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成立县四家班子领导宣讲团、县级理论宣讲团、驻村干部宣讲团等宣讲组织,深入乡镇、部门、村居、学校和企业开展巡回宣讲,深入解读十八的新理论、新观点、新部署,帮助干部群众准确理解党的十八精神;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编排歌舞、戏曲、相声、小品等广大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把十八大精神贯穿其中,通过文化下乡、电影进村、传单入户等,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唱响时代主旋律,确保十八大精神传达到千家万户,覆盖到每一名党员。
突出前瞻抓谋划,做好“统筹结合”文章。各乡镇各部门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充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深入探讨做好新形势下工作的新举措、新思路、新办法,特别是 扎实抓好今年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明年各项工作的谋划。县委在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中,提出了“实施六大战略、实现六个突破、构建六大格局”的发展目标,即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工业富县、农业稳县、三
免费
分享
创新
产活县、文化塑县六大战略,着力在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山区城镇化提速扩容、农业产业化富民工程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xx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构建经济总量翻番、产业结构更优、发展环境优越、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更加幸福、党建全面加强六大发展新格局。县委组织部以“组织工作紧密联系基层群众、紧密联系中心工作”为抓手,持续深化“为民、务实、清廉”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活动,力争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和“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用人导向,努力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体现十八大精神,更加符合“两加一推”主基调,更好地服务建设“红色圣地,绿色家园”的新xx。
突出民生抓发展,做好“贯彻落实”文章。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发现、解决问题作为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班子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民生事业、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通过入户走访、集中座谈、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了解基层实情,倾听群众呼声。同时,深入开展“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和“联乡驻村”等活动,要求各级党政班子成员和联驻干部深入所联系乡镇和村组,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诉求,对群众反映问题建立实行“台账式”和“销号式”管理整改,确保诉求渠道保持畅通,反映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答复,真正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实效性。目前,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走访群众9万户,办理好事实事4021件,帮助落实项目资金1600多万元。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决定》中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容日趋引发国内外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昨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研究员、首席专家张幼明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如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换。张幼明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进了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这样一个战略全局,并作为一个重要部份进行部署最少源于两个缘由。
免费
分享
创新
张幼明以为,首先是为了加强党对国防军队改革的领导。中国我党的领导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的一项根本制度,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件大事,改甚么、怎样改,这些重大的题目都要由党中心来决策,都要充分体现党中心的意图。因此,这次全会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第一个因素。
他谈到,第二个因素是为了兼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调和发展。我们国家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和增进国家的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国家的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题目,也包括国防和军队的发展题目,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兼顾。事实上,兼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我们党指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向战略思想。
张幼明指出,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伟人的就提出,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军队和建立强大的经济气力,这是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件大事。改革开放之初,伟人的明确提出以产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为标志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将经济现代化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兼顾斟酌。***把建设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国防作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确立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调和发展的方针。
总书记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实现富国强军的同一,并决定编制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兼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规划。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把我国的国防和军队改革纳进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部署,就是为了使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国家其他方面的改革相调和、相配套,通过兼顾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调和推动,增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调和发展。
汇报人: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sx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