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省委提出“一条主线、两大支撑”发展战略,将县域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中必须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新跨越。近年来,我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切入点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积极鼓励、大胆支持、正确引导、放手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民营企业达到421家,个体工商户11169户,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5%,上缴税金2.7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4%。
一、做强骨干,壮大群体,强化民营经济主体地位
民营经济的发展,既需要骨干的拉动,也需要群体的支撑。扶优促强,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贡献多的优势企业,是带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们一方面注重质的提高,做强骨干企业,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举全县之力支持帝贤公司和乾隆醉酒业公司两大支柱企业加快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两张“名片”。帝贤公司在十几年间发展成为总资产27亿、拥有服装、纺纱和造纸三大主导产业、6家子公司、15000名职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针织品出口基地,中国最大的针纺织品出口企业之一,-1-
国内第一家按市场规则运作B股上市的民营控股公司。乾隆醉酒业公司“板城”牌产品达到180多个品种,生产能力1.8万吨,“板城烧锅”系列酒连续多年热销省内外大中城市,综合效益连续五年居全省同行业之首,“板城”商标被依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另一方面注重量的扩张,依托产业培育优势企业群体,壮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确立了纺织服装、冶金、造纸、建材和食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资金帮、典型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扶持金摩铁业、建龙矿业、畅达集团、亿财制衣、美华纺纱、创为光电等一批优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县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36家,五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81.1%,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2%。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改革,引导民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内在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通过产权转让、收购兼并、拍卖出售、破产等途径,实现企业产权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盘活闲置资产。目前我县国有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60%。通过改革改制,乾隆醉酒业公司、创为光电公司等企业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乾隆醉酒业公司,其前身是一家县属国有企
业,2001 年在其发展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果断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迅速提升,经济效益连年大幅攀升,成为全县纳税第一大户。
不断扩大开放,引导民营企业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将企业推向开放第一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上项目、跑资金、求合作,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外向化水平。建立并完善了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考核奖惩机制,调动各个层面抓开放、跑项目的积极性,有效扩大了对内对外开放成果。几年来先后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0多个,投资总额400多亿元。全县外资企业达到23家,经济外向度居全市首位。近三年实际利用外资2.18亿美元,外贸出口创汇1.0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7%和39%。
三、创新载体,聚集要素,搭建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发展园区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推进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从1999年起,我县先后建立了下板城服装工业区、甲山石材工业区和头沟、高寺台矿冶工业区,并出台了一系优惠政策和鼓励扶持措施,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随着园区的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建设“三园一带”,不断提升园区水平,带动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帝贤工业园区,是省、市确定重点工业园区之一,重点是做强帝贤公司、乾隆醉酒业、亿财制衣、创为光电、天成PS版、美华纺纱、隆大制衣、盛华服装等重点民营企业,大力发展针纺服装、造纸、食品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甲山石材水泥工业园区,是市“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推进的四个工业园区之一,重点是扶持高时石材、康达水泥两个企业加速达产达效,实施后续项目,带动产业升级,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岗岩石材生产、出口基地。上板城工业园区,立足全市工业整体发展规划,以畅达松花粉、立飞焦化、柱宇钒制品等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立飞综合化产、海绵铁加工等项目,加快发展与钒钛资源相配套的相关产品制造业,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北部冶金工业带,以高寺台、头沟、双峰寺、岔沟等乡镇为重点,支持金摩、建龙、天冶、双龙等优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发展铁粉精加工、烧结、提钒、选钛、炼铁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始终保留民营经济主管部门,且不断加强其职能。坚持“多服务少伸手、多扶持少干预”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解决难题。由财政出资,吸引民营企业参与,组建了承德畅远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解决资金难题。加强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帮助企业办理各种证照、进行企业策划、提供信息服务,为60多家企业培训员工1500多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贷款700多万元。认真落实“九放宽七支持”的市场准入政策,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和完善涉及七大类环境方面的制度1000多条,完善执法服务措施近300条,修改、废止过时规定700多条,取消行政许可项目32项。制定出台了《承德县保护扶持重点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第二篇: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是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省战略棋盘上的一颗重要棋子, 主动参与、积极服务于这个大局, 也就成为广东档案部门的热切心声。但如何参与, 怎样利用专业优势来开展服务, 绝不是头脑发热般的主观盲干,而应该首先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部署。开展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这是一项新课题。与此相对应的是,国有企业档案工作通过多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做法。那么与国有企业相比照, 我们来看看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首先要强调的是,所谓“ 民营” , 指的是一种经济所有制形式。一般认为, 民营企业是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非国家或外资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与国有企业产权属国家所有不同,民营企业产权为“ 民有”。由于档案所有权与企业产权相一致,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视抓国有企业档案工作为“ 份内事” ,一些行政性的做法习以为常, 如开会、发文件提要求,开展执法检查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来推动和促进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而相对于民企, 档案完全是企业所有者的财富, 对于企业怎么处置自己的档案财富,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再作直接的行政指令性要求是不妥当的, 由此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也就绝不能照搬抓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老经验和老办法。
但是, 不能照搬开展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办法,既不代表我们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要袖手旁观, 从而不去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也不代表民营企业对开展档案工作没有实际需要。
因为抛开经济所有制形式上的区别,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上并没有多少不同, 除了部分国家垄断和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外,民营经济在各行各业都与国有经济同台竞争, 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两者同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同样谋求壮大与发展, 档案工作服务于企业的需求这一根本点是存在一致性的。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服务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局, 如何把握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中的“ 有所为” 与“ 有所不为” , 笔者认为,应注意和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宣传引导, 是介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手段
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目的和关键在于使得民营企业能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 自主、自律地开展起档案工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要从这个根本目的出发, 进行宣传引导, 这种“ 引导” , 是积极的“ 介人” ,而不是盲目的“ 插手”。开展档案工作的宣传引导, 有两个方面的主要渠道。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如中小企业局、民营企业投诉中心, 有关派出机构如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二是工商联、企业商会协会等。前者是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 后者是有关民营企业的联络组织,两者都在民营经济的做大做强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与上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 共同引导, 使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档案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性, 并通过行业组织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予以宣传和引导, 实行自主、自律性管理, 从而有效地介人这项工作。同时, 基于企业注册的属地化管理,调动发挥市、县、区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多点调查研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种什么状况、企业应该有什么的想法和需求, 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档案部门应该上门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多点调研, 了解多方面情况,对开展这项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也是我们研究探讨如何开展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立足服务角色, 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
一是制订制度指引和建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明确了以服务为本的立足点, 就是要改变直接的行政指令性做法,不能照搬开展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一些习惯性措施。对于民营企业, 我们制订出台的一定是“ 指引” , 是“ 建议” ,而不是“ 要求”。
二是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培训, 是服务的重要方式。培训内容可以不系统, 但要求操作性强。特别是要开展针对性强的企业档案法制和业务工作专题培训, 通过培训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队伍建立起来, 促使其独立地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要积极考虑和提倡由中介机构代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操作业务培训。我个人认为, 档案业务培训由中介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具有特定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当前我省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大致情况是:、其中占大多数是提供档案用品等初级服务, 开展深层次服务如档案整理、寄存、咨询的不多;2、挂靠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多, 独立运作、市场化经营的极少。通过独立的中介机构将档案业务市场化,一方面是因为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但不是全部,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可能也无法直接面对数以万计的企业需求。
另一方面, 可以规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机构介人企业内部具体事务的印象, 从而消除不必要的忧虑, 民营企业可以放心地接受相关业务培训和服务。
三、简约合理, 是开展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为本, 是介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一)要区分不同的民营企业, 提出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要求。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档案管理内容上有所差别;二是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档案管理重点上存在差别。1、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管理内容上的差别。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业领域, 合理进行档案分类。19 90 年国家档案局制订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一般被用来指导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档案实体分类, 该规则经过十多年的实践, 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工作的实际, 必须针对民营企业的实际进行修改完善。民营企业档案的分类不搞大而全, 要突出主体档案, 例如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制定不同行业企业的主体档案收集范围。另如,民营企业一般党群、行政关系比较简单,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中经常划分的党群工作类与行政管理类,其文件材料的来源和收集范围到了民营企业就必须另做考虑, 或者合并到其他类目,或者对具体应归档文件的范围和保管期限做缩小或扩大的调整。、不同规模企业在管理重点上的差别。对于个体工商户, 档案管理的重点应是抓好涉信(有关企业资质信用)材料的收集;私营企业一般有一定的企业规模, 应建议建档, 并推荐按有关业务标准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而对于大中型的民营企业, 则可以在建档的基础上结合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 对档案实行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
(二)要以有效合理为准则,简化档案业务工作。、关于集中统一原则,集中还是分散管理不是判断档案管理好与坏的标准之一。一切因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档案既然是项管理工作, 自然与企业的管理架构密切相关。在国企中常见的由办公室等综合部门主管档案工作,一个集中统一的档案室由此设置在办公室下面的框架设计, 可能跟民企管理架构多元化的实际不一致。、关于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问题。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重点应明确在于收集工作。要把紧文件材料的收集特别是有关资质、证照(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相关资质文件等)、合同、协议、董事会文件等涉及企业信用状况的材料。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通过将印章使用与档案登记环节整合在一起, 在用印的同时进行归档或档案登记, 以确保文件不散失;再如, 民营企业中人员流动速度比较快, 就可以通过完善员工辞、退职手续中档案交接程序(先交接应归档材料, 再办理劳动人事手续和工资结算等)来控制应归档材料的收集。、在文件材料的具体整理方法上推荐应用单价文件归档等整理方案, 以方便档案的有效管理。但同时应注意的是, 在民营企业中, 档案整理到何种规范程度要与企业的需求相对应, 不追求“ 一刀切”。
只要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档案仅作适度简易整理也可。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维护民营企业的切身利益着想, 提出上述类似的指引和建议,一定可以得到企业的认可, 并有利于工作的深人开展。
四、有序开展, 是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科学方法推动民营企业开展档案工作, 应该不会在短期内全面见效, 更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实现如全部完成建档等的量化目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实事求是, 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艰巨性, 稳步推进, 使其得到有序开展。
(一)不能以在国有企业通过目标管理上等级的简单做法来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要杜绝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搞“ 突击” 甚至于一手包办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工作从制度制订到整理归档的方方面面。要本着促进民营企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原则, 致力于把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落实到企业自主的档案行为上, 从而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二)适当培育典型,通过宣传, 以点带面推进。
在当前民营企业还普遍不重视档案工作的情况下, 各地档案部门可以适当地选取本地区的若干个特色企业,通过培育典型来推动这项工作。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切实从服务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 在尊重、了解企业实际的情况下, 与企业相关人员协商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待一个比较规范的企业档案管理典型出来后,经征得该企业同意, 再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宣传推广经验, 以点带面地铺开。
档案部门同时也要学会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信息传播机构, 适时地宣传档案工作。哪一天,民营企业能自主管好自己的档案财富, 业务工作有疑难时能主动想到找档案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咨询, 我们推动这项工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大部分。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水利工程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论文代写
前一篇:从信息角度探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管理问题
后一篇:“ 安全” 离我们有多远—对国企与民企人力资源管...
第三篇:×县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经验材料
×县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经验材料
打资源牌 唱特色戏 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中共ⅩⅩ县委 ⅩⅩ县人民政府(XX年3月日)
ⅩⅩ县是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全县现辖27个乡镇,总面积256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近年来,我们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经济发展思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本地实际,打好资源牌,唱响特色戏,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壮大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大发展。目前,全县拥有民营企业万家,其中年产销额过亿元的民营企业4家,过5000万元的9家,过1000万元的33家,过500万元以上的42家。XX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亿元,增长%,占全县GDP总值的%;实现税收亿元,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主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存量资源,促使民营经济活力大增强。我县的工业起步较早,曾有各类国有、集体企业186家,企业存量资源充足。从XX年开始,我们围绕这些存量资源,运用多种改革形式,大做整合文章,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换资本,以改制增活力。一是主攻重点,盘活国有工业企业存量资源。我们将县属国有企业和市里交办的潇湘集团作为改革重点,全力筹集改革成本,努力拓宽资产处置渠道,在加快改革进程的同时,积极拿出企业场地、设备、技术积极对外招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改制,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到XX年底,14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已全部完成,变现资产8130万元,财政垫资2200万元,滚动安置职工7500余人。通过盘活这些国有资产,催生和引进了16家上规模的民营工业企业,年产值亿元。二是因企施策,整合集体企业存量资源。对长期瘫痪,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对不符合破产条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职工置换成股东,变公有为民有民营;对有利于做大做强本县支柱产业的企业,实行合理作价、协议出让或限制竞买范围拍卖,促其长远发展。如由29个股东出资1000万元整体购买原黎海微电机公司,组建了科力电机有限公司,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去年完成产值亿元,利税1500万元,是改制前的3倍。三是用足政策,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对属行政划拨的企业土地,由县政府收回,拍卖后作国有出让土地办理过户手续,处置土地出让收入95%用于安置职工,5%用作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去年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后,我们严控制用地增量,将60%的用地指标集中发展工业,保证民营企业用地。目前,全县49家国有企业、137家集体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盘活资产亿元,置换职工身份万余人,化解债务亿元。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因改制而催生的民营企业优先安排原企业职工、新办企业优先安排下岗职工,近年来,共安排和帮助万名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通过整合存量资源,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比改制前的总和提高了%。XX年,全县冶炼、机电、水泥建材、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实现税金6200余万元,同比增长%,开创了工业经济近十年少有的好局面。
二、开发优势资源,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大扩张。ⅩⅩ资源丰富,特别是以有色金属、石灰石为主的矿产资源和以水能为主的生态资源最为著名,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有着发展资源型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依托这些资源,积极与沿海产业转移对接,优先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企业、大产业、大集团,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的发展之路。一是打造平台“聚”。为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载体,我们举全县之力,先后建起了ⅩⅩ黎家坪工业开发区和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还确定了浯溪、黎家坪、白水、观音滩等6个镇为民营工业重点镇,将规模工业企业聚集到重点区域,全县95%以上的民营规模企业均在园区和重点镇落户,年总产值达50余亿元。产业的高度集中和企业的连片发展,使全县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322国道沿线的黎家坪、浯溪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建材工业走廊,30余家水泥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初步构建了矿产资源工业的“旗舰”。XX年,我们还整合潇湘水泥集团资源,与香港港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一条日产4000吨以上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协议。竣工后,全县水泥产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吨。如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创建于XX年,目前已引进金丰橡胶、金藤生物科技、新世纪玫瑰油、绿海木业、湖南宝达等8家企业入园建设,已初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之势。二是重点项目“带”。我县的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主要是没有大项目带动。为此,我们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精心筛选、包装和开发了一批国有企业改造项目、水能资源项目、旅游资源项目、城镇建设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有远见卓识的大公司、大财团投资开发我县的优势资源。从XX年到XX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265个,到位资金亿元,增长%;到位外资2450万美元。先后有3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如浙江丽水阳光公司投资亿元的晒北滩水库电站已全面动工,香港兆联公司投资8亿元的浯溪水电站即将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堰塘铺水电站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这三大项目峻工后,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万千瓦,水电业已迅速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XX年以来,引进资金9600万元,先后开动工建设了金洞漂流、大江漂流、大江三圣湖休闲度假中心三大项目,年营业收入达亿元,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三是优惠政策“扶”。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水果生产重点县、畜牧生产百强县,是省内外有名的“油茶之乡”和“柑桔之乡”,为我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我们出台了《关于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改造提升一批、引资嫁接一批、扶持发展一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1218家,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5家,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1家,过亿元的3家。其中,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金浩植物油公司、银利来米业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为帮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扩容提质,我们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4300万元,进行了6000吨茶籽色拉油生产线一期工程的扩建。XX年,我们还成功引进了绿海木业4万米环保型芯板生产线、湖南宝达2万吨果蔬罐头生产线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农产品加工业。
三、挖掘特色资源,实现民营经济能量大释放。民营经济实质上就是区域经济、特色经济。我们坚持“经济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方针,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形成合力,激发民间投入的巨大潜力和能量,挖掘特色资源,拓宽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发挥能人作用。一方面,利用名人效应。ⅩⅩ陶铸中学是在原县属ⅩⅩ三中基础上建立的公办学校。为我们利用陶铸同志的影响,引进广东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亿元,收购陶铸中学,将其改制为我县第一所民办高中,为探索“公有民营”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目前一期工程8000万元的投资已全部完成。另一方面,发挥打工能人作用。ⅩⅩ每年劳务输出达20万人左右,是发展民营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通过春节走访、电话、信涵等多种方式,引导打工能人引进外资或回乡创办企业。XX年以来,打工能人共引进县外资金亿元,创办了制鞋、毛纺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63家,解决劳动力就业万人。如台商林启明新办的太平洋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第一期投入1080万元,年产值达3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人。XX年,全县打工能人回乡创办企业1320个,其中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266个。二是激发部门潜能。为调动部门大办工业的积极性,XX年我们下发了县委1号文件,鼓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兴办各类工业企业。去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引办、联办、创办工业企业63个,年销售产值达亿元。县经贸委机关干部陶宗胜发挥所学专长,利用长丰集团的人际资源,积极参与配套,投资4500万元创办了丰达机电公司,为国内各厂家生产汽车配件,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解决就业230多人。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我们通过宣传造势、舆论引导,将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增强了民营经济特别是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力量。近两年城镇商贸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仅在县城就开办了步步高超市、百惠超市、友谊商业广场3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大型商场、1600多个各类商店和休闲娱乐场所、99个社区服务公司,城市商务交易额及服务业收入比XX年前增加了倍。既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又带来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四是提升传统产业。ⅩⅩ有500多年鞭炮生产历史,鞭炮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居全省第一。为使这一传统资源做大做强,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投入3560万元,对烟花鞭炮行业进行全盘整改,将原来的XX多个小作坊整改提升为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172个中小型民营企业,全面提升了烟花鞭炮产品质量。年产值由过去的2亿元增长到现在的亿元,产品品种由36种发展到200多种,劳动生产率提高近倍。
四、开拓公共资源,确保民营经济环境大改善。在发挥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政府调控、生产要素等公共资源的开发配置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和分管的领导为成员,确保了对民营企业的组织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大扶持力度,我们还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75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常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随时调处,特别是对过亿元企业,实行“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属地领导”三重扶持责任制,进行现场办公,明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同时,对全县6个工业重点镇,还增设了一名主管工业的副书记,确保民营工业有人专管、有人专抓。二是建立发展保障体系。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县财政出资18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且每年从工业税金中新增300万元,为企业担保融资提供担保和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项目补贴。去年,全县共为29个企业融资3500万元,增长%。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组织企业参展、代办手续、证照、代纳税费。目前,以此为基础,我们正在规划成立全县中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强化激励机制。一方面,突出重点保护。对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和收费“绿卡”制度,任何执法部门进入挂牌企业检查或抽查,必须经过书记、县长或挂牌领导的批准。对两大园区内的重点企业,由县委派驻企业特派员,负责企业除生产经营以外的重大事务的协调和联系。另一方面,实行重点奖励。我们设立了民营企业突出贡献奖,对在发展民营企业、增加财政税收作
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优秀企业家和相关部门,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重奖。去年县财政列支专项奖励资金130万元。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推行“多家事,一家办”的全程代理制,对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在登记立项、征地、贷款、水电供应、税费缴纳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服务。同时,从严治理“四乱”行为,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作出我们应尽的努力。
第四篇: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王勇
(2005年5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都对发展民营经济作出具体部署和提出明确要求。可以预见,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即将到来。在此情况下,深入探讨民营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对建设新旅顺,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区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仍是体制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三点浅见。
一、改革融资体制。现在我区一方面政府财力有限,建设资金捉襟见衬,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沉淀,没有得到释放。在这对矛盾中,我认为潜力最大、最具活力的还是民间资本。以居民储蓄为例。2003年全区居民包括民营经济在内存款余额达47亿元,等于当年区财力17倍。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资金能有10%从“沉淀态”进入“市场态”,对全区经济发展将会起多大作用!由此可见,对民营经济
体制的改革,首先要以改革融资体制为突破口,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出台民间投资产业准入政策,建立股份制投资方式等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依赖地方财政融资的传统模式,使民间资本顺畅进入政府财政运行外循环体系。尤其在国企、集体企业转制过程中,更要大步实施“国退民进”策略,扩大民营资本进入空间,让民营经济参股、控股。今后,凡国家不需控制的领域,凡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凡一般性竞争的领域,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民间资本自由进入。诸如老城区改造、商业网点建设、公路、水电、通讯建设等,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模式。事实告诉我们,改革融资体制对我区经济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世达旅游购物广场等一些大项目建设的实践和外地成功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一改革不仅能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积极性,达到以民间资本融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目的,而且能使我们找到开启金宝库的钥匙。当然,启动民间资本并非一句话就可凑效,必须坚决贯彻“谁投资谁经营;谁占有谁支配;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对那些回报率低甚至亏损的项目,政府要给予适当价格补偿,以保障投资者权益。这是启动民间资本必不可少的政策保证措施。
二、创新管理体制。应当看到,我区民营经济虽然发
展迅速,然而从总体看远未跳出家庭化管理的桎梏。家企不分、主体错位、裙带关系、短期行为、夫妻开店、父子办厂比比皆是,使民营经济受到制约,决策、管理力不从心,甚至走入创业—守业—败业的怪圈。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唯一出路还是靠体制改革创新。要让所有私营企业都象韩伟、卓越集团那样,投资者与管理层分开,管理人才高薪聘任,不断由家族化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演进。与此同时,还要引导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作坊式、小打小闹经营,向股份制、集团化、外向型靠拢;积极开放产权,向产权多元化、混合型企业转变,建立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人员聘任制、功效挂钩制、竞争上岗等以物质利益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上述过程,是民营经济扬弃旧体制、创新新体制的过程,是一场“革命性”变革。尽管这场变革可能带来某些痛苦,但它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来说,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它给民营经济带来的变化是质的飞跃,使为其装上腾飞的“引擎”。为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变思想观念,认清家族化管理的危害,提高体制创新的自觉性,促进这一过程的早日实现,这样才能使民营经济迈出用现代公司制度取
代家族化管理的决定性一步。
三、完善服务机制。在制约民营经济的诸因素中,不能忽视软环境建设。由于认识的误区,导致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三乱”不绝,已使我区一些民营企业苦不堪言。据此,在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中,必须出重拳,割除弊端,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首先,坚持“放心、放手、放开”的方针,搞活人才机制。建设人才高地是再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第一位要素。要引导和激励那些“下海型”、知识型、实业型、经验型和外来型人才到民营企业工作,甚至领办民营企业。要鼓励群众树立创业意识,把民众自我创业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使之涌现更多的“小老板”,实现民营经济细胞“裂变”和“聚变”。其次,领导者和职能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民营经济听其呼声,解其所难,做到多关心,少干预;多支持,少指责;多服务,不设卡;多协调,不扯皮。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现象要坚决查处。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办证、审批、协调等困难时,要全力以赴帮助解决。对民营企业不仅在经济上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加快发展,在政治上也要充分信任,使他们感到有地位。光荣街道这几年就是坚持了这一思路,收到很好效果。民营经济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更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力。2003年全街税收完成1328万元,其中民营经济占95%。在扶贫帮困中,民营企业与社区结成5个共建对子,由民营企业每户出资3000元建立家庭养老院5户,筹集扶贫基金近1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就业率提高到85%以上。事实证明,我区经济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社会事业进步同样离不开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这一崭新事物,我们再不能用旧眼光审视,当作“拾遗补缺”、“有益补充”对待,更不能视为“可有可无”、“权益之计”,而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勇气,实现由简单认同到保护鼓励,由被动审批到主动引导和全方位服务的转变,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以体制改革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构筑起民营为主、多元化经济格局,为我区全面振兴,实现新跨越提供不竭动力。
第五篇:×县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经验材料
打资源牌 唱特色戏
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中共ⅩⅩ县委 ⅩⅩ县人民政府
(2005年3月日)
ⅩⅩ县是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全县现辖27个乡镇,总面积256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近年来,我们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经济发展思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本地实际,打好资源牌,唱响特色戏,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壮大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大发展。目前,全县拥有民营企业1.9万家,其中年产销额过亿元的民营企业4家,过5000万元的9家,过1000万元的33家,过500万元以上的42家。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4.7亿元,增长32.8%,占全县GDp总值的64.6%;实现税收1.48亿元,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3.9%,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主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存量资源,促使民营经济活力大增强。我县的工业起步较早,曾有各类国有、集体企业186家,企业存量资源充足。从2002年开始,我们围绕这些存量资源,运用多种改革形式,大做整合文章,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换资本,以改制增活力。一是主攻重点,盘活国有工业企业存量资源。我们将县属国有企业和市里交办的潇湘集团作为改革重点,全力筹集改革成本,努力拓宽资产处置渠道,在加快改革进程的同时,积极拿出企业场地、设备、技术积极对外招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改制,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到2004年底,14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已全部完成,变现资产8130万元,财政垫资2200万元,滚动安置职工7500余人。通过盘活这些国有资产,催生和引进了16家上规模的民营工业企业,年产值4.5亿元。二是因企施策,整合集体企业存量资源。对长期瘫痪,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对不符合破产条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职工置换成股东,变公有为民有民营;对有利于做大做强本县支柱产业的企业,实行合理作价、协议出让或限制竞买范围拍卖,促其长远发展。如由29个股东出资1000万元整体购买原黎海微电机公司,组建了科力电机有限公司,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去年完成产值1.1亿元,利税1500万元,是改制前的3倍。三是用足政策,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对属行政划拨的企业土地,由县政府收回,拍卖后作国有出让土地办理过户手续,处置土地出让收入95%用于安置职工,5%用作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去年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后,我们严控制用地增量,将60%的用地指标集中发展工业,保证民营企业用地。目前,全县49家国有企业、137家集体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盘活资产5.9亿元,置换职工身份3.6万余人,化解债务10.6亿元。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因改制而催生的民营企业优先安排原企业职工、新办企业优先安排下岗职工,近年来,共安排和帮助1.6万名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通过整合存量资源,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比改制前的总和提高了27.7%。2004年,全县冶炼、机电、水泥建材、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实现税金6200余万元,同比增长32.4%,开创了工业经济近十年少有的好局面。
二、开发优势资源,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大扩张。ⅩⅩ资源丰富,特别是以有色金属、石灰石为主的矿产资源和以水能为主的生态资源最为著名,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有着发展资源型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依托这些资源,积极与沿海产业转移对接,优先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企业、大产业、大集团,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的发展之路。一是打造平台“聚”。为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载体,我们举全县之力,先后建起了ⅩⅩ黎家坪工业开发区和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还确定了浯溪、黎家坪、白水、观音滩等6个镇为民营工业重点镇,将规模工业企业聚集到重点区域,全县95%以上的民营规模企业均在园区和重点镇落户,年总产值达50余亿元。产业的高度集中和企业的连片发展,使全县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322国道沿线的黎家坪、浯溪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建材工业走廊,30余家水泥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初步构建了矿产资源工业的“旗舰”。2004年,我们还整合潇湘水泥集团资源,与香港港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一条日产4000吨以上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协议。竣工后,全县水泥产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吨。如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创建于2002年,目前已引进金丰橡胶、金藤生物科技、新世纪玫瑰油、绿海木业、湖南宝达等8家企业入园建设,已初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之势。二是重点项目“带”。我县的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主要是没有大项目带动。为此,我们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精心筛选、包装和开发了一批国有企业改造项目、水能资源项目、旅游资源项目、城镇建设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有远见卓识的大公司、大财团投资开发我县的优势资源。从2003年到2004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265个,到位资金9.2亿元,增长148.4%;到位外资2450万美元。先后有3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如浙江丽水阳光公司投资3.13亿元的晒北滩水库电站已全面动工,香港兆联公司投资8亿元的浯溪水电站即将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堰塘铺水电站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这三大项目峻工后,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万千瓦,水电业已迅速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2002年以来,引进资金9600万元,先后开动工建设了金洞漂流、大江漂流、大江三圣湖休闲度假中心三大项目,年营业收入达1.9亿元,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三是优惠政策“扶”。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水果生产重点县、畜牧生产百强县,是省内外有名的“油茶之乡”和“柑桔之乡”,为我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我们出台了《关于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改造提升一批、引资嫁接一批、扶持发展一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1218家,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5家,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1家,过亿元的3家。其中,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金浩植物油公司、银利来米业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为帮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扩容提质,我们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4300万元,进行了6000吨茶籽色拉油生产线一期工程的扩建。2004年,我们还成功引进了绿海木业4万米环保型芯板生产线、湖南宝达2万吨果蔬罐头生产线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农产品加工业。
三、挖掘特色资源,实现民营经济能量大释放。民营经济实质上就是区域经济、特色经济。我们坚持“经济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方针,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形成合力,激发民间投入的巨大潜力和能量,挖掘特色资源,拓宽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发挥能人作用。一方面,利用名人效应。ⅩⅩ陶铸中学是在原县属ⅩⅩ三中基础上建立的公办学校。为我们利用陶铸同志的影响,引进广东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收购陶铸中学,将其改制为我县第一所民办高中,为探索“公有民营”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目前一期工程8000万元的投资已全部完成。另一方面,发挥打工能人作用。ⅩⅩ每年劳务输出达20万人左右,是发展民营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通过春节走访、电话、信涵等多种方式,引导打工能人引进外资或回乡创办企业。2002年以来,打工能人共引进县外资金1.3亿元,创办了制鞋、毛纺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63家,解决劳动力就业1.9万人。如台商林启明新办的太平洋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第一期投入1080万元,年产值达3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人。2004年,全县打工能人回乡创办企业1320个,其中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266个。二是激发部门潜能。为调动部门大办工业的积极性,2003年我们下发了县委1号文件,鼓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兴办各类工业企业。去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引办、联办、创办工业企业63个,年销售产值达2.8亿元。县经贸委机关干部陶宗胜发挥所学专长,利用长丰集团的人际资源,积极参与配套,投资4500万元创办了丰达机电公司,为国内各厂家生产汽车配件,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解决就业230多人。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我们通过宣传造势、舆论引导,将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增强了民营经济特别是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力量。近两年城镇商贸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仅在县城就开办了步步高超市、百惠超市、友谊商业广场3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大型商场、1600多个各类商店和休闲娱乐场所、99个社区服务公司,城市商务交易额及服务业收入比2002年前增加了2.7倍。既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又带来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四是提升传统产业。ⅩⅩ有500多年鞭炮生产历史,鞭炮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居全省第一。为使这一传统资源做大做强,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投入3560万元,对烟花鞭炮行业进行全盘整改,将原来的2000多个小作坊整改提升为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172个中小型民营企业,全面提升了烟花鞭炮产品质量。年产值由过去的2亿元增长到现在的7.3亿元,产品品种由36种发展到200多种,劳动生产率提高近2.6倍。
四、开拓公共资源,确保民营经济环境大改善。在发挥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政府调控、生产要素等公共资源的开发配置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和分管的领导为成员,确保了对民营企业的组织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大扶持力度,我们还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75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常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随时调处,特别是对过亿元企业,实行“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属地领导”三重扶持责任制,进行现场办公,明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同时,对全县6个工业重点镇,还增设了一名主管工业的副书记,确保民营工业有人专管、有人专抓。二是建立发展保障体系。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县财政出资18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且每年从工业税金中新增300万元,为企业担保融资提供担保和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项目补贴。去年,全县共为29个企业融资3500万元,增长31.2%。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组织企业参展、代办手续、证照、代纳税费。目前,以此为基础,我们正在规划成立全县中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强化激励机制。一方面,突出重点保护。对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和收费“绿卡”制度,任何执法部门进入挂牌企业检查或抽查,必须经过书记、县长或挂牌领导的批准。对两大园区内的重点企业,由县委派驻企业特派员,负责企业除生产经营以外的重大事务的协调和联系。另一方面,实行重点奖励。我们设立了民营企业突出贡献奖,对在发展民营企业、增加财政税收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优秀企业家和相关部门,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重奖。去年县财政列支专项奖励资金130万元。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推行“多家事,一家办”的全程代理制,对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在登记立项、征地、贷款、水电供应、税费缴纳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服务。同时,从严治理“四乱”行为,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作出我们应尽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