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视察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市检查指导水污染防治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下面,我代表**市政府,汇报一下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来,在**市及我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积极履行**市人大《关于加强**市市区水源地保护的决议》,把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点面结合, 一是狠抓重点源治理。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分类施治,一厂一策,逐个制定具体方案,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对具备条件的企业,要求在规定期限新上处理设施,保证达标排放;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停产、改造、搬迁等措施,控制废水排放。近年来,先后投资5亿多元,督促得利斯公司等11家企业新上污水处理设施并通过验收,有力地控制了水污染源。
四、标本兼治,抓好以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生态保护
二是依法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治水理念,全面加强对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预防保护监管。对现有基本农田树立农田保护标志,要求各社区、乡镇经常性整修养护,保护田面平整,田埂坚固;同时落实管护责任,加大对水土保护监督管理区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申报、审批制度,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法规范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行为,不仅有效遏制了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也增强了生产建设单位自觉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识,树立了水保监督执法机构的权威。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造林绿化。按照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积极实施公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程,形成村村连的“绿色通道”;使全市的河流成为“绿色长廊”;将昌城镇规划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建立了8处森林公园,其中竹山、马耳山、绿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认真开展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在皇华镇被评选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上,昌城镇已开始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贾悦、林家村等乡镇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力争今年白玉山子社区获得国家级“绿色社区”称号,经济学校、密州学村、辛兴初中参加省级绿色学校评选,使全市有更多的省级绿色单位。
五、严格执法,不断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
我们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执法措施,加大严查惩处力度,保证了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转。
一是加大水污染严查力度。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环保、发改、经贸、监察、司法、工商、安监等七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 三是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项目建设。市政府明确规定:任何有审批建设项目权限的部门,都不得绕过环保审批环节擅自审批建设项目,确保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这个权力。结合国家开展的建设项目清理活动,对全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对未批先建的项目依法进行了查处。一年来,共拒绝审批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纸等14个污染项目,所有新建项目均按规定进行了环保审批,有效地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目前,我市主要河流的水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出境点潍河古县断面cod水质监测平均值为30毫克/升,基本达到了省政府制定的半岛流域河流断面排放标准。在近期省、市环保局组织的环保暗查中,我市的重点污染监控点、银河污水处理厂和舜河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排放标准。
前段,我市在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市区水源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局部水污染问题没有根本好转,潍河干流固县断面有时达不到功能区划标准要求;个别企业治污设施运转不良,不能稳定达标,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有的企业负责人仍然缺乏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重经济、轻环保。对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08年,我们制定了全市cod排放量比去年降低1%的奋斗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下步,我们将按照人大领导们的的指示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目标责任制落实,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治污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加快在建污水处理厂和输污管线建设,力争2009年底在我市形成一个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中心,乡镇污水处理厂为点源,输污管网为连线的全市城乡污水处理网络系统,将全市城乡所有的生产、生活污水并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再外排。同时,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实施雨污管网分流。另外,加快新型城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将医疗垃圾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污染问题。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大治污设施投入,有污染的项目和生产环节,必须配套治污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二是抓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按照我市制定的《**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所有排污单位进行全面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继续抓好潍河、百尺河、芦河等河流的水污染治理。对沿河所有污水排放企业加强监控,对不具备达标排放条件的企业,实行限产、停产治理,仍不达标的予以关停,决不允许超标排污,对城区的泰盛化工、良丰化学企业实施搬迁治理。
三是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人大视察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市检查指导水污染防治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下面,我代表**市政府,汇报一下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来,在**市及我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积极履行**市人大《关于加强**市市区水源地保护的决议》,把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水源
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点面结合,综合治理,收到了明显成效。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水污染防治,是保护水源地的治本之策。**市地处**市水源地上游,抓好水污染防治,不仅关系到**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市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确保水源地不受污染,我们责无旁贷。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齐抓共管。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亲自抓,分管副市长具体靠上,定期检查调度。把水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继出台了《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关于保护市区饮用水源地的决议》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定,使水污染治理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市人大、市政协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促进了各项环保法规的落实。
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制。市政府每年都与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签定环保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并制定了《**市党政领导干部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职务升降、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把水污染治理工作作为考核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环保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搞好宣传教育。利用水源地普查、环保信访、执法监察深入村庄、街道、个体业户,广泛开展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保护水源地的决议,落实保护水源地的措施。利用“
六、五”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水日”宣传纪念活动营造氛围,提高各级对水源地的认识, 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在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班中,专门开设《环保法规》课程,在全市村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中增加环保内容,聘请环保专家结合实际讲授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节水护水成为自觉行动。
二、科学投入,加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水环境质量问题,市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城区环保基础设施和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从2002年至2005年在**市率先采用bot方式融资先后建成了两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1万吨,全市所有污染企业分别配套完善了废水、废气、噪声污染治理设施。为解决辛兴工业污水排放问题,投资763.9万元铺设地下管道实施了辛兴工业污水西输工程。今年又投资3.8亿元,在全市建设12处污水处理工程,其中建设4处乡镇污水处理厂,6处乡镇铺设排污管网工程,2处城市污水处理厂各进行4万吨的二期扩建工程,使全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加强城市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结合污水处理厂建设,从2003开始全面改造城区排污管网,对污水和雨水分别进行处理,并配套主管网。同时完成了铁沟河与东外环路、南外环路、西外环路的排污管道配套建设,利用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机会,配套完善了城区地下排污管网的更新改造。目前市区主要干道的排污管网基本配套,现建成投用的配套污水管网201公里,市区产生的废水全部通过地下排污管网集中到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三是完善环保执法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以提高执法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完善了环保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实施的“三级五大网络”要求,全面落实“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建设视频调度会”精神,投资162万元,建成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中心”,投资520万元对7家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和10家水污染治理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对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并入“三级五大网络”,使在线监测设备与省、市联网,实行在线监测、远程控制,使环保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突出重点,破解企业污染源头根治瓶颈
企业污染源是制约水污染防治的瓶颈,为破解这一瓶颈,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加强调度,严格执法,狠抓督查落实,加快了治理步伐。
一是狠抓重点源治理。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分类施治,一厂一策,逐个制定具体方案,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对具备条件的企业,要求在规定期限新上处理设施,保证达标排放;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停产、改造、搬迁等措施,控制废水排放。近年来,先后投资5亿
多元,督促得利斯公司等11家企业新上污水处理设施并通过验收,有力地控制了水污染源。
二是扎实推进“再提高工程”。组织有关部门对淀粉、食品等行业中的重点污染企业制定cod、氨氮等项目的再提高方案,督促仁木食品、良丰化学、兰凤针织等10家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治理任务,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去年以来对209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导23家企业建立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三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关停淘汰了城区酒业公司的酒精生产线,对淀粉酵母、水泥生产等企业全部实施了转产或关停搬迁治理。对废水工业企业实施废水治理工程和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对良丰化学、泰盛化工等10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计,有6个单位通过了清洁生产绩效审核验收。至2007年底,经国家、省局审核,我市cod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763吨、2056吨,连续两年实现了cod和二氧化硫双下降。今年以来我市cod已削减903吨,二氧化硫已削减972吨,完成上半年减排任务。
四、标本兼治,抓好以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生态保护
一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面源污染。结合农业科技下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作,搞好宣传,向农民群众发放手册、明白纸、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成立了**市农村能源办公室,配备了业务能力强、素质高、有敬业精神的人员专门负责具体工作。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推行高效生态农业,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实施秸杆还田工程,减轻了面源污染;积极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环境工程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沼气池4940个,使用率达99%以上,生产沼气190万方,替代2989吨煤,解决近5000多农户一年的生活燃料,相当于保护1.7万亩林地,每年产渣液7.4万吨,满足1.5万亩耕地用肥,每亩地减少20%的农药用量。
二是依法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治水理念,全面加强对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预防保护监管。对现有基本农田树立农田保护标志,要求各社区、乡镇经常性整修养护,保护田面平整,田埂坚固;同时落实管护责任,加大对水土保护监督管理区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申报、审批制度,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法规范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行为,不仅有效遏制了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也增强了生产建设单位自觉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识,树立了水保监督执法机构的权威。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造林绿化。按照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积极实施公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程,形成村村连的“绿色通道”;使全市的河流成为“绿色长廊”;将昌城镇规划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建立了8处森林公园,其中竹山、马耳山、绿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认真开展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在皇华镇被评选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上,昌城镇已开始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贾悦、林家村等乡镇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力争今年白玉山子社区获得国家级“绿色社区”称号,经济学校、密州学村、辛兴初中参加省级绿色学校评选,使全市有更多的省级绿色单位。
五、严格执法,不断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
我们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执法措施,加大严查惩处力度,保证了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转。
一是加大水污染严查力度。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环保、发改、经贸、监察、司法、工商、安监等七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七部门组成4个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全市69家重点水污染企业本着从严从细、不留死角的原则,采取明查、抽查、暗访等形式,加大夜间和“八小时”以外的监理频次,发现问题,坚决依法处理。去年以来,共对7家违法企业进行了罚款,对11家企业进行了整改,对19家违法排污企业停止了生产,对59家土小和未批先建企业依法予以取缔,对31家采取了断电措施,避免了死灰复燃现象。
二是开展环保联合执法行动。与建设、城管、市政和水利等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库区周围为重点,对161个养殖场(养殖户)、43个饭店、2家医院和114家工业企业,采取关停一批、处罚一批、整改一批的措施,实施分类整治;对潍河、扶淇河、涓河、铁沟河两岸的60个入河排放口进行了全面排查、细查,对有偷排、误排行为的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对16个雨污混流排放口,区别不同情况,落实了部门责任。同时,加强了对潍河上游和下游的监察和整改力度,有效地保护了**市区饮用水源地。
三是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项目建设。市政府明确规定:任何有审批建设项目权限的部门,都不得绕过环保审批环节擅自审批建设项目,确保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这个权力。结合国家开展的建设项目清理活动,对全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对未批先建的项目依法进行了查处。一年来,共拒绝审批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纸等14个污染项目,所有新建项目均按规定进行了环保审批,有效地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目前,我市主要河流的水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出境点潍河古县断面cod水质监测平均值为30毫克/升,基本达到了省政府制定的半岛流域河流断面排放标准。在近期省、市环保局组织的环保暗查中,我市的重点污染监控点、银河污水处理厂和舜河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排放标准。
前段,我市在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市区水源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局部水污染问题没有根本好转,潍河干流固县断面有时达不到功能区划标准要求;个别企业治污设施运转不良,不能稳定达标,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有的企业负责人仍然缺乏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重经济、轻环保。对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08年,我们制定了全市cod排放量比去年降低 1%的奋斗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下步,我们将按照人大领导们的的指示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目标责任制落实,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治污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加快在建污水处理厂和输污管线建设,力争2009年底在我市形成一个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中心,乡镇污水处理厂为点源,输污管网为连线的全市城乡污水处理网络系统,将全市城乡所有的生产、生活污水并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再外排。同时,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实施雨污管网分流。另外,加快新型城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将医疗垃圾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污染问题。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大治污设施投入,有污染的项目和生产环节,必须配套治污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二是抓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按照我市制定的《**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所有排污单位进行全面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继续抓好潍河、百尺河、芦河等河流的水污染治理。对沿河所有污水排放企业加强监控,对不具备达标排放条件的企业,实行限产、停产治理,仍不达标的予以关停,决不允许超标排污,对城区的泰盛化工、良丰化学企业实施搬迁治理。
三是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行使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做到三个不批:即国家明令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批;查不明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不批;不落实“三同时”措施的不批,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四是加强监管,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市确定了占排污总量80%以上的69家重点监管企业,其中涉及到我市7家。前段,我们根据排污总量又列出了部分重点监控企业,对这些企业,进一步明确减排目标,安装氨氮水质、cod等在线监测设施。凡是水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对化工、造纸、印染、酿造等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有严重污染隐患的企业,要按清洁生产审核要求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削减排放量,对造纸、酿造等重点污染行业编制废水减排、限排、禁排计划,实现区域废水资源化,对逾期完不成减排任务的企业,将实行停产治理。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开展环保联合执法和环保专项行动,围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排污总量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认真抓好8小时以外和夜间的检查,搞好明查暗防,保持环保“严查”的高压态势。对查出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按环保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罚的处罚,维护环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创建“两城一市(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生态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示范基地,实行封地育林。大力开展城区绿化,营造城市森林公园、广场绿地、水系绿化,调节城市局部气候;建设生态林网,形成绿色屏障,提高防风固沙能力;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确保生态安全。继续实施潍河治理工程,加大对高效生态农业的推行,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杜绝面源污染源。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积极探索以资源节约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对人与自然危害最低化,形成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企业群体,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今年再对润生淀粉等10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鼓励企业更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人大视察林业工作汇报
抢抓机遇,打造优美后花园
——XX镇“绿色宝鸡”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我镇地处山区,林业工作是我镇重点工作,在我区开展“绿色宝鸡”建设工作以来,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优美后花园”为核心,大力实施公路、水系、坡面等绿化工程,引导农民产业调整,建设核桃经济林,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了“绿色宝鸡”创建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镇“绿色宝鸡”创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交通道路绿化全面完成在2010年,我镇对长坪路实施工程造林绿化17.5公里,栽植柏树3.7万棵,银杏1.5万棵;2011年完成长坪路绿化10.5公里,栽植柏树32.1万棵,银杏1.2万棵。到目前,我镇境内从XX沟至蜂泉山路口长坪路段已全部完成绿化。对我镇境内的通村、通组道路,我镇也采取向上级部门争取、自筹资金等方式全面进行绿化美化,现已完成川刘路、红荔路、红交路等公路绿化共约20公里,栽植国槐8000棵、杨树2000棵,柏树2000棵。
二、苔原坡面绿化全面覆盖
我镇地处山区,荒山荒坡坡面较多,我镇以生态六川河 1
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水系绿化”、“三北工程”造林等项目,对六川店、董家村、上排、高家湾等六川河沿线各村东西坡面进行绿化,共栽植侧柏、油松等树木7万多棵。
按上级部门要求,我镇每年都能积极实施补植补造工程,对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荒坡林地巩固补植,2012年对高家湾、车辙、李家河等13个村共计1.3万亩荒坡地进行了补植补造,栽植核桃、刺槐、侧柏共计45万棵。
三、“生态家园”建设稳步推进
我镇能积极争取“生态家园”和“三化一片林”生态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对新规划的村两委会大院、移民新村等地进行绿化美化。我镇五七村、林家村、荔家山、七家沟村已完成生态家园建设,共栽植雪松、紫薇、石兰等景观树3.2万棵。
为提升生态六川河吸引力,我镇在观景平台、六川店村西坡面栽植碧桃、侧柏5万棵;在六川店村河堤栽植柳树600棵,花树120棵,石榴100棵;在六川店休闲广场、移民新村栽植油松、石兰、紫薇、竹子等景观树6000棵。在大柳树蜂泉山段新修河堤栽植柳树800棵。近期,我镇将对张家崖村和大柳树村广场进行绿化美化。
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经常化
在“绿色宝鸡”创建中,我镇能调动全镇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教育群众爱绿、护绿,先后录制了《争创生态
文明示范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关于加强六川河地区森林保护的通知》等录音带,在各村进行广泛宣传。广大群众能积极响应号召,在自家房前屋后、自留地等空地上植树造绿,五
七、司家窑等村自行购买刺槐等树苗,绿化荒山荒坡,美化居住环境。从2010年至今,我镇连续2年承办了全市市级机关义务植树,承办区级机关义务植树3次,参加人员达1.2万人次,在六川店村西坡面共栽植侧柏3.8万棵。市、区级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不仅为生态六川河造林添绿,也是对生态六川河旅游品牌的宣传。
自2012年3月初开展渭河北坡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活动以来,我镇能积极行动起来。在此项活动中,我镇造林任务为675亩,占我区总任务的三分之一,我镇林家村523亩,红硖村152亩。我镇能及时主动联系上级包抓部门和企业,及时安排村组分解任务。在包抓企业不能及时落实人员、资金等问题的情况下,我镇要求林家村、红硖村克服苦难,积极行动起来。目前,我镇林家村已在渭河北坡栽植侧柏1万多棵,核桃3000棵,造林面积达260亩,占总任务的50%,红硖村已全面整修了通往义务植树基地坡面的生产道路。
五、核桃经济林建设成果显著
在做好生态环境绿化工作的同时,我镇也非常重视经济林建设。根据我镇实情,我镇积极向林业局争取项目,引导
广大群众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建设核桃园林。两年多来,我镇已在20个行政村新建成片核桃林7200亩,改建、扩建核桃林500多亩,改造低产林300多亩,使我镇核桃栽植总面积达2.1万亩,为今后我镇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镇非常重视核桃园林的管护,适时要求村组组织群众进行浇水施肥、放盘、缠枝防冻等管护工作。在2011年11月,我镇联系市、区林果站,组织广大果农进行核桃栽植、管理等技术培训,提高了新栽植核桃成活率。
六、存在问题:
1、道路绿化还需继续补植补造。长坪路沿线还有较大面裸露土崖、荒坡,既影响我镇旅游形象,也影响环境卫生整治。蜂泉山景区旅游专线还有3.2公里未绿化。
2、“生态家园”项目下发指标不足。我镇各村植树造林积极性高,到目前只有5个村实施了“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其余各村要求实施此项目,但上级下发指标有限,每年只有1、2个村,不能满足各村发展要求。
3、核桃经济建设缺乏配套资金。我镇核桃经济园面积较大,但因地处山区,大部分核桃园区无,无法顺利进行浇水、施肥等管护,亟需资金整修生产道路和添置水泵、水管。广大果农核桃亟需核桃管护、病虫害防治、施肥、核桃加工等技术,因资金、人员缺乏无法经常性开展培训。
4、森林防火资金缺乏。我镇林区面积广大,除原始林
外,仅退耕还林林区面积有1.8万亩,近年来新建各种园林达1.2多万亩。随着我镇旅游开发步伐的加快,进入林区人员增多,我镇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上级只配备2名防火员已远远不能满足,我镇亟需建立森林防火队伍。
经统计,自2010年以来,我镇共栽植各种苗木达135万棵。今后,我镇将继续大力开展植树造绿活动,绿化美化我镇境内的山山水水,将我镇建成“四季见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旅游区。“绿色宝鸡”创建工作的开展,为我镇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镇将乘势而上,继续全面落实“绿色宝鸡”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全力打造XX生态旅游新形象。
XX镇人民政府
2012年X月X日
第四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汇报(人大视察)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汇报(人大
视察)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汇报
关于全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
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汇报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10月份开始,到今年3月底已基本结束。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在各级党委、人大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保证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目前,全市应换届的1022个村,已完成换届选举1010个,占%。
回顾总结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的特点是领导重视,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进展顺利。一是选民参选率高。由于广大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宣传“一法两办法”,广泛发动,靠前指导,尊重民意,依法办事,广大村民参选热情明显高于上届。据统计,全市共有选民万人,参加选举的万人,参选率达到%;村民依法选举能力明显增强,违法乱拉选票的现象明显减少。二是当选的村干部素质高。通过换届选举,村委会班子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8岁,比上届下降了岁;妇女干部461名,比上届增加了240名;高中以上文
化程度的1612人,占%;“双带双强”型干部达到50%以上。三是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高。选举中大力提倡村党支部成员与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兼职,减少了村干部职数。换届选举后全市村“两委”成员总数为3497人,比上届减少了816人。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的2909人,占%;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的914个,占%,分别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高了10个以上百分点。四是各类组织机构健全。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建立健全了村民委员会下属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5025个,推选各类委员会成员万人,推选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万人,村民小组长4690个,普遍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等。这些组织的建立,为推动村民委员会工作的全面开展、维护村民的民主权利、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解决“三农”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了“富民强村”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主要做法
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法律性、政策性强,新要求、新标准多,时间紧,任务重。做好这项工作,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四点:
认真安排部署,加强了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来抓。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了领导。市里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分工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各区、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等形式,进行组织动员,全面启动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
市委明确了各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分工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各区、乡镇也都普遍实行了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办法,形成了层层有人管、村村有人抓的局面。三是各级各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对经济薄弱村主职干部发放定额补助,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通知》,拿出680多万元对812个经济薄弱村的主职干部发放定额补助。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市公安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各分局、派出所落实警力,主动配合,较好地维护了换届选举秩序。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农业局等部门也都立足各自职责,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保驾护航”。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人
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宣传发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四五”普法,采取上下联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宣传培训。一方面抓好宣传。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及“一法两办法”的有关规定,市民政局还会同市委组织部印发了1200多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手册》,保证了各区、各乡镇主管领导人手一本,每村一册,用以指导换届选举工作;各区、乡镇、村也都通过宣传车、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营造了人人关心换届选举、人人参与换届选举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各级、各单位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150多次,张贴标语横幅2300多条,印发宣传材料15万份。通过以上多种形式,进一步把“一法两办
法”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村民掌握了有关法律法规,明白了自己的民主权利,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换届选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搞好培训。市里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员参加了全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培训班,重点学习了“一法两办法”规定的选举程序、原则要求、操作方法和具体步骤,通过模拟选举等形式,把握了选举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的处理,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各区、各乡镇也都采取了集中办班、现场观摩、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了法制观念,培养了大批换届选举工作骨干,为搞好换届选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一是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下半年开始,市民政局和各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和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
等形式,掌握了广大村民的思想动态和部分村班子的工作现状,提高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各乡镇对每个村进行了调查摸底,重点了解、掌握村干部现状,部分乡镇在换届选举前召开了村民代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民主测评会议,开展了对村干部的民主测评,在此基础上,对各村进行分类排队,分成好、中、差三类,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制定换届选举预案,分批组织实施。二是抓好试点,推动面上工作。各区普遍采取了试点先行的做法,选择好、中、差三种不同类型的村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在面上展开。三是加强调度,及时交流经验。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区换届选举情况每周调度一次,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通过印发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交流工作经验,促进了换届选举工作的健康发展。
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各区、各乡镇在组织选举中,坚持发扬民
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的结合,做到法定的程序不走样,规定的步骤不减少。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严把“四关”:一是严把选举委员会推选关,保证村民的推选权。严格按照“一法两办法”的规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产生5-9人的村民选举委员会,落实好选举工作的组织基础。在制定村选举办法时,各级加强对选举委员会的具体指导,在认真了解村情,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由选举委员会制定出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选举办法,既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议事权,又保证了选举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二是严把选民登记关,保证村民的选举权。依照村民户籍、年龄等条件,对选民进行登记造册,逐户核实,发放选民证,做到了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并在选举日前20天张榜公布选民名单,保证了村民对选民资格的监督。选民名单公布后,及时通知外出的选民按时回村参加选举,最大限度地提高参选率。对特殊村民资格认定,法律有规定的,依法办理,法律无明文规定的,由村民讨论决定。三是严把候选人提名关,保证村民的直接提名权。引导选民提名那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热心为村民办事、能团结带领村民致富的人作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并当场公布名单。四是严把正式选举关,保证村民的投票权。基本做到了选举大会由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现场设立发票处、代笔处、秘密写票处和投票箱,严格执行委托投票数量,严格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范围,实行无记名投票、当场开箱验票、公开唱票和计票,按照“两个过半”的当选原则,当场公布选举结果。通过严把以上“四关”,落实了村民的民主权利,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市村民委员会一次换届选举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总体上看是好的、成功的。但
由于对农村逐步取消农业税、对主职干部实行补贴等政策的实行,村民的参选热情高,竞选更加激烈,给换届选举工作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极少数村选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有些问题和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个别村宗族、派性矛盾较为突出,导致选票不集中,过半人数少等情况,影响了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市还有12个村未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组织各区、各乡镇对这些村派驻工作组,调查情况,综合分析,逐一制定措施,成熟一个选举一个,力争全面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指导基层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使村委会的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使村民办事有据、理事有章、行事有序,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水平。同时制定好新一届村民委1 2 下一页
第五篇: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报9
合肥市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情况汇报
合肥市发改委(2011年7月26日)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合肥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更新的思路、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大的投入,全面提速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治污责任和投入,保证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 高度重视。合肥市把巢湖水污染防治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作,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中共合肥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到2010年底基本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的目标。
落实治理责任。市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和蓝藻防控领导小组,每年与各县区及相关部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水质断面考核制度,在行政区交界处设臵19个考核监测断面,每月对断 面水质进行监测和通报。
加大治理投入。2006—2009年,合肥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投资约50亿元,是“十五”水环境治理总投资的近3倍。把水环境治理纳入“大建设”统筹实施,与路桥工程、民生工程并驾齐驱,确保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有效实施。
开展联合治污。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赴巢湖等地,商讨联合治理项目,努力构建治污合力。合肥与巢湖、六安签订巢湖流域环保合作框架协议,步调一致开展防治行动。
(二)严格环评把关,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发挥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汽车、家电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半以上,提前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避免了结构性污染产生。
加强老污染源治理。加大废水处理回用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05年的5054万吨减少2000万吨,目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0%,COD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70%。
(三)强化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治污减排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采取“集中与分散,大中小相结 合”的方式,一方面按流域整合拟建污水处理厂,继续发挥大型厂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在新区及管网暂时覆盖不到的区域,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污水厂。经过不懈努力,合肥市先后建成经济开发区一期、蔡田铺、十五里河、望塘、小仓房等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集中处理量52.7万吨/日和污水管网里程1000余公里。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拥有16座污水处理厂(含三县),总处理规模96.2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强力推进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坚持“先建网、后建厂”和“厂网并行”的原则,适度超前建设污水管网。从2007年下半年起,开始对南淝河及其支流等城区河道两侧全部埋设截污管,将原直排河道的污水全部收集、截流,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污水管网1977公里,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超过98%,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
开展污水处理提标升级和污泥处臵。在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按一级A出水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王小郢、朱砖井等污水处理厂将实施除磷脱氮技术改造,为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公园绿化、市政杂用和城市河道补充水源创造条件。此外,坚持综合处臵利用污泥,先后建成处理规模240吨/日的污泥焚烧项目,防止了污泥二次污染。
创新污水处理运营模式、监管模式。王小郢污水处理厂 TOT转让开创了国内污水处理TOT规范运作模式的先河,在所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臵,并与部门联网实时监测。通过努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始终处于前列。
(四)坚持一河一策,加快入湖河道综合整治 实施工程治理。结合实际修编完善相关专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按河流水系将水环境治理分为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二十埠河、板桥河、店埠河、新桥机场等片区。各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均制定了综合整治方案。目前四里河、板桥河、店埠河一期等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等综合治理工作正在实施。清溪路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工程、合肥市政务区西南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先后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实施补水治理。投资8500万元建设中水处理一期工程(10万吨/日),为环城景区近100公顷水面补水;首个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技术已在滨湖新区应用;总投资1.14亿元的环城水系沟通工程正在建设中;总投资6400万元的合肥西南部生态补水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补水工程全长90公里。建立南淝河生态补水长效机制,累计补水7500万方。
实施生物治理。总投资2.55亿元的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 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湖岸崩塌治理、沿岸湿地生态修复、堤防加固和水土保持等项目相继实施,以改善巢湖岸线生态环境。
(五)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污染。加快沿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沿湖水生蔬菜基地6万亩。在沿湖乡镇累计投入4000万元建设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处理等示范项目,开展畜禽养殖项目污染专项整治,减少入湖污染负荷。
加强生态示范工程创建。包河区大圩镇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分别达到8个和20个。经开区、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
启动生态修复。包河区、肥西县、滨湖新区等分别对所辖区域巢湖沿岸实施人工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通过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堤岸生态等生态技术对入进一步改善巢湖水质。
(六)提升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
完善水污染防治立法。修订了《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出台了《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和《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章,正在制定《合肥市水环境治理条例》,为依法监管提供坚实保障。
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成巢湖西半湖水质自动监测 站,正在派河下游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设臵国控、省控和市控三级地表水监测断面27个。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97家138套,国控和省控重点源在线安装监控率为100%。市级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和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先后通过了验收。
(七)加强科技攻关和宣传教育,为水污染防治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科技攻关和交流。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合作,针对消除河道内源污染,着手进行南淝河底泥高值化、水体氮磷藻磁聚移出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南淝河底泥高值化研究已进入中试;国家重大水专项在合肥市“一个试验两个工程”正在实施。
加强环境宣教工作。对外宣传不断深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频道两次来肥作水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专题报道。
(八)招商引资,大力推介重大资环项目
积极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活动,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积极推介巢湖水流域治理项目,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我市生态建设。加强与国家、省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的联系,力争一批重大生态环保项目获得国债和金融部门贷款支持。近几年我市争取国家、省级重点流域治理资金共2.7亿元。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合肥市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2010年巢湖西半湖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值比2006年分别下降32.1%、50.3%、17.5%和28.4%,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淝河氨氮、总磷和总氮均值比2006年分别下降17.3%、46.1%和24.1%。十五里河、派河等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也不同程度改善。主要水源地董铺水库及大房郢水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
合肥市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11月亲临合肥视察指导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对合肥市巢湖水污染防治进展和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环保部部长周生贤2008年4月在合肥考察时,指出合肥水环境治理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全国都很有特点”。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巢湖治污的投入。巢湖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治理难度大,综合治理项目多、投入大,建议中央和省里进一步加大对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投入,尤其对污染较重的巢湖西半湖治理予以关心和支持,以支持推动巢湖治污项目尽早开工、加快建设,早日发挥环境效益。
(二)加快启动引江济巢工程。通过引江济巢工程,可 恢复江湖自然沟通,对改善巢湖水环境、重建江湖生命通道、支撑全省水资源配臵、发展江湖航运、促进省会经济圈和全省发展有重要意义。据估算,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在配合巢湖流域污染源治理后,全湖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巢湖西半湖将明显受益。目前引江济巢绝大部分专题编制完成,部分专题进行评估论证,建议加快论证评估步伐,争取把该工程纳入近期优先实施的项目。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将一如既往地加大治理投入,努力做好城市的“水文章”,做活生态建设的大文章,为早日恢复巢湖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促进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