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安民警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5 13: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公安民警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公安民警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现状分析》。

第一篇:谈公安民警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现状分析

[转]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来源: 翟毅的日志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学生:王 扬

指导教师:董利

摘 要

公安工作是一项风险系数大、极富挑战性的压力密集型职业。这对基层和一线警察来说尤其如此。警察心理健康对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它关系到警察队伍的管理和战斗力的发挥。当前,警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显露,受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状况及其原因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警察,心理健康,分析

警察是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特殊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影响警察心理健康因素将日益增多,对人民警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最广泛的面向群众,24小时为社会服务,面临着无处不在的潜在危险,又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上级主管部门的层层压力,神经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样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在公安机关各部门中,压力最繁重的当属公安民警。因此,本文就我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如何提高民警心理素质作一些分析。

一、警察心理健康现状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然而,这一群体长年累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民警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压力大,导致他们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若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队伍的战斗力。因此,正视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治,对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3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用国外在职警察的心理测试题测试部分中国警察的结果表明,有68%的警察心理压抑值偏高。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于 2004年12月30日开通后,立刻受到了民警的欢迎,一个上午就收到了1730 条来自全国各地民警发来的心理问题信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和基层民警反映的问题来看,中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如果警察长期带着心理障碍工作,必将反映到其执法工作中,“冷硬横”等简单粗暴的工作态度、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冲动时乱开枪,甚至因心理疾病导致政治上的不坚定,对理想和事业的冷漠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良好执法环境的缺失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他们还得抵御社会上灯红酒绿、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尚不健全科学的社会评价易演变成心理压力。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有广泛接触的职业,警察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评价与抨击,误会与谣传怀疑等等要远甚于其他职业。不科学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容易使民警产生心理挫折,进而演变成心理问题。现在民警的执法环境很不成熟,民警在执法的时候,一些人不理解,甚至谩骂民警不服执法。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日渐增

多之势。加之执法干忧,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观念转变的特殊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尚不健全,使人民警察的执法环境打了折扣,“以言代法”、“以权代法” 的现象屡禁不止,加之受现行公安体制的制约,使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在执行法令、政令、警令的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对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障问题和执法力度保障问题。由于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只对严重损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而对无理取闹、辱骂、侮辱民警、撕坏民警衣服、警衔标志及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袭警案件频繁发生,而法律上没有做专门规定,这对警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和依据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罚,来保证公安民警正当执法的权益。

(二)来自工作的压力——公安工作任务的繁重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完善阶段,法制建设和管理措施一时不能全部跟上,犯罪率上升,恶性案件增加,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警力严重不足。加之大型文体、商贸、庆祝活动频繁举行,公安机关治安保卫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民警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超负荷。近年来,违法犯罪分子日趋猖獗、凶残,他们不仅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而且为逃避打击而暴力拒捕、暴力阻挠民警执行公务,致使民警在公务活动中被违法犯罪分子围攻、袭击、侵害而受伤甚至牺牲的情况增多,民警的职业风险加大。同时,流散在社会上的“黑枪黑弹 ”、爆炸物品较多,爆炸、持枪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和民警的人身安全,民警自身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增大。有的民警长期对工作、生活环境担心,总感到有一种强制性的冲动,竭力强迫自己防范那些在意识中觉得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近期以来,公安部提出“执政为民,执法为公”,这无疑对公安干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加剧了民警在执法中心理压力大,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公安机关执法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严格依法办案、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另一方面对公安机关的理解、支持、配合不够,有的人甚至对民警的执法活动无理取闹妨碍执行公务,这样的执法环境给民警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压力和不便,使民警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比如在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引起群众非议,对社会危害大的案子如破案不及时或破不了,公安机关和警察就会成为被非议的对象。同时,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矛盾冲突,地方政府往往把警察推到第一线摆到社会矛盾的前沿,引起群众的反感这些压力,容易引发民警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狂躁等心理障碍,有的民警承受不了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性格很内向在待人接物时,自信心较差、胆怯、怕出错、过分小谨慎,有时还表现出一些病理症状,如失眠、盗汗、心悸等。这样的精神压力使民警形成了怕在执法过程中受到群众投诉,怕接听电话出现失误的心理。出现了怕出事,干少事甚至不做脆做事的现象。群众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警务工作的生命线。一些民警反映,现在部分群众对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以为然,对民警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个别人甚至指责刁难,恶意举报,使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气挨打,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打“ 110”让警察解决,“夫妻吵架,被关在门外,请民警来做说明工作”,“忘带钥匙,请民警开门”这样的事情不可胜数,很大程度上耗费了基层民警的警力,带来很大的压力。警力不足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民警工作时间超负荷。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一线民警每年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一年工作量是一般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每逢“五一 ”、“十一”或春节假期,正是民警执行任务、高度戒备之时。超负荷的工作损害的不仅是民警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每年全国牺牲的警察当中佑相当一部分事因高负荷的工作成疾而倒在工作岗位上。超负荷工作是和平时期造成公安民警牺牲的最大根源之一。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公安民警的患病率是52%,个别地方高达73%,有90%以上的民警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客观地说,基层领导也想让干警正常休息,但由于案件的随机性和不断下达的各项指标等等原因,大多数公安民警仍然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值班,几乎每天加班加点,休息时间过少,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营养结构失衡等。

(三)来自个人的压力——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人民警察待遇低等实际困难使民警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对于警察的工资,从数字上看确实比十几年前警察的工资明显地提高。但是不当警察是体会不到这份工资的不易,再次,家庭经济困难给民警带来巨大

压力。公安机关的经费不足,不少民警自身的收入不高,加上家庭成员的就业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家庭矛盾突出。警察属公务员行列,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这无疑会挫伤警察的积极性。加之基层派出所民警家庭人员下岗现象比较普遍,不少民警住房也比较紧张,有些单位由于办案经费紧张,民警出公差还得先垫付差旅费,因此,绝大多数民警都出现经济拮据的现象。而当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严重倾斜,民警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民警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个别民警还有可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来弥补心理失衡和解决实际困难。

如果计算加班加点的时间,警察每小时的报酬立刻缩了不少水。同是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警察的工资收入落在军队的后面,按规定,部队的工资应比公安人员高5%。可是,近两年来,这种正常的距离拉大了。人民警察的经费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警察队伍的管理依据“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方针。因此,工资绝大部分和奖金是出于地方财政,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不均,差距甚为明显。上海、深圳警察的薪水几乎是某些西部省份同行的 10多倍。而其他地区的警察的工资就普遍偏低。这种情况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警务保障都成了问题,许多地区公安经费不足,技能训练装备陈旧,导致警力下降。警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首先要为自身生命安全担忧。此外,警察在应对普通的家庭生活、工作调动、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从而使情绪易出现反常波动。

(四)来自角色本身的压力——无形的生存竞争压力

职业的组织形式和公安工作的管理体制使警察个人所遭的压力比普通人要大的多。警察作为国家的暴力工具,其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严格的上下等级关系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但它也给民警心理体验造成其它职业没有的压力。新的经济体制,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铁饭碗。择优录用和竞聘上岗、转岗分流和下岗待业,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为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公安队伍建设的步伐,公安机关内部也实行了任职资格考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岗位量化考核、低分培训、末位调整、辞职制度等激励机制,警察如果不努力工作和学习,要想得到提拔就比较困难。这给一些文化低、年老体衰或工作任务繁重的警察造成极大心理压力。

我们社会当中惟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对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在诸多严明的规章制度约束下,警察的个体活动和言语行为到受到限制。不但在获取心理平衡的途径相对减少,而且在心理上增加了负担,无法按照一般人的心理正常沟通情感释放。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其要接触较多的违法事件和犯罪分子——这些潜移默化地滋生警察的社会阴暗面的心理垃圾。犯罪群体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着社会的阴暗面。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见到和感受到的还要多。监管警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犯罪嫌疑人和罪犯面对面,要了解其犯罪史、案情,要触及其思想、灵魂,时刻处于阴暗氛围之中,很容易形成负面心境。再者,职业的特殊性使监管警察成了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的疏通渠道和人格特质进行调控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大量招警而忽视对其心理素质的考验

由于近年来,社会治安状况呈上升趋势,呈现出我国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所以各地开始大量招警,仅江西省就计划在三年内招警两万,2008和2009两年就已扩招近6000人有些地方如重庆等地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各地公安机关为充实自己的队伍,放宽标准,特别是忽视对其心理素质的考验。在警校学员的培养上,各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所忽视,很多学员在这方面盲目乐观,心理出现问题也不被重视,即使自己有所察觉也不知找谁。在大一学员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员都肯定自己在心智方面完全正常,约九成的学员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然而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其要接触较多的违法事件和犯罪分子——这些潜移默化地滋生警察的社会阴暗面的心理垃圾。犯罪群体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着社会的阴暗面。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见到和感受到的还要多。监管警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犯罪嫌疑人和罪犯面对面,要了解其犯罪史、案情,要触及其思想、灵魂,时刻处于阴暗氛围之中,很容易形成负面心境。再者,职业的特殊性使监管警察成了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的疏通渠道和人格特

质进行调控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新录用民警的考试和公安院校招生中增加民警心理素质侧试,严把用人关。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和危险性警察除,了必须具备体能和智慧外,还要具备本职工所需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招收警察时就要把民警心理素质测试纳人新录用民替的考试内容。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不得录用,并形成一个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确保新招收民警不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培养警察后备力量的公安院校在今后的招生中也要把心理素质测试作为面试的内容,心理素质测试不合格的不得录取。

二、对策分析

(一)建立了心理咨询的制度

1、是建立严格的接待制度做到有“询”必接,对民警心理咨询结果不作为评价、考核民警的依据,对咨询对象的个人秘密和隐私绝对保密;

2、是建立咨询档案,便于科学地诊治,进行跟踪治疗。

3、建立心理训练机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围绕公安工作的实际,开设心理训练课程。心理训练课程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自我保护意识的训练;记忆力训练;逻辑推理能力训练;自我控制能力训练;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训练;快速反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等。

4、每个公安民警都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行自我完善。

(二)将 “从优待警”政策落到实处

切实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对于阻止民警执行公务要依法处理,对于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要严厉打击,应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 , 如在《刑法》中添加“袭警罪”,在市级公安机关成立专门的维权委员会,负责受理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案件,依法保护民警的执法权、名誉权和健康权等合法权益。切实落实好警察休假疗养等制度。

(三)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只有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时,才能向更高层次需求迈进 ,如果办案经费都不能够到位,“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只能成为空谈。实践证明,派出所公用经费是否充足,决定着基层办案民警心理压力大小。

(四)丰富民警的业余生活

为民警提供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的渠道,而合理的宣泄能使消极情绪得到排解,让心理恢复平衡。因此,公安机关可投资修建普察俱乐部、健身房、拳击场、射击场等场。能让干警在娱乐、锻炼和训练中,使压抑在心中的情绪得到积极宜泄,有益身心健康。

(五)加大公安宣传力度,改善警民关系

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舆论作用,坚持正面引导,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以绩效、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地反映公安民警的酸甜苦辣,弘扬人民警察的警德风范,使警察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时,对个别反面事例的宣传应持慎重的态度,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彻底扭转公安机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被动局面,为公安民警创造更多更好的心理健康条件。

(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对他人的沟通及体谅,也来自友谊关系的营造及滋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保持。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民警对于因自己的工作造成的夫妻间隔阂,要想方设法予以化解,对于妻子的怨气应予以理解,尽可能挤出时间分担一些妻子在生活上的担子后尽量避把工作上的压力发泄到家庭中来。

(七)加强自我素质修养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责任务和人民警察工作的、职业特点条件及环境等因素,决定了人民警察除具、有普通人的心理特征外,还应具有其特殊的职业心理要求与心理品质因此,人民警察必须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增强自己的耐挫力;不断用知识充实自我,知识的丰富是一

种强大的内部力量,是获得真正安全感的有效途径;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有利于消除孤独,形成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的个性。自觉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健康水平。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除了要加强学习,不断增长心理学和业务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外,还必须经常性地主动采取各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保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运动调适法当警察感到心理压力太大时,不妨放下手中的工作,抽点时间活动一下身体,如打打球,跑跑步,跳跳舞,打打拳,听音乐,都可以达到暂时放松身心的目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心,如催眠曲可以把小孩送进梦乡;唱歌还可以减轻人们劳作的疲劳。生理学家发现,身体内部的各种节律总是趋于与环境音乐节拍同步。国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音乐的节奏可以减少大脑环境中的节奏污染关联心理。拉扎诺夫发现缓慢、平静、庄重的古典音乐能引导人进行遐想,从而转移人的注意力,使人身心放松。因此当警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压力时,不妨听听音乐,在音律的起伏中达到身心的放松。其它自我减压力的方法自我放松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效,皆可一试。如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洗澡法。当心理压力较大时,就痛快地洗个冷水澡,洗完后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人认为玩游戏是一种放松的方法,如果会玩电子游戏,当你心理压抑时,不妨放松一下心情,去玩玩电子游戏,通过游戏中的过关斩将,也可愉悦身心,释放心理压力;也有人提倡观景法,通过观察各种有趣的自然景象,暂时帮助自己缓解心理压力,许多人都曾有通过观看浮云走月高山流水的办法转移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的经历。这些方法特别适用于缓解因工作任务繁重琐碎以及工作时间无规律而引起的心理压力。

此外,对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要综合治理。除对民警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健康维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贯彻“从优待警”政策 ,保证办案经费,降低执法成本,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强化民警在执法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实战训练,不断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各级领导与民警常沟通,充分认识到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充分改善民警工作环境,真正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帮助民警走出困境,使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重拾信心,驱走愁云,轻松坦然的面对自己选择的这一神圣的职业。参考文献

[1]赵 健.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思考[J].人民公安,2002(1)

[2]郭光东.关注警察心理健康[N].南方周末, 2001-1-31

[3]田 军.心理测试警察版[J].人民公安,2001(20)

[4]郑友军.警察心理健康维护[m].成都:四川人民出社,2003:97.[5]王 鹰.人民警察与公民权利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132.[6]朱耀琴.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理训练模式[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第二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 要]: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是警察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公安民警更好地应对压力,直面竞争、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相关调查统计表明,近年来 ,由于公安工作负荷与压力不断加大,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 不少一线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提高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已成为公安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公安民警;负荷与压力;心理健康状况;

现代的健康观认为,人的生命健康,不仅表现在身体上,而且表现在生活行为和人格精神上,也就是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公安民警,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捍卫法律、惩治犯罪的重大使命,每天都在承担着高应急、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因而承受着比常人更大的压力,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就要求公安民警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然而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何正确疏导警察心理,切实缓解心理压力,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业务发展有积极意义、深远影响。

一、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在国外,有近五分之一的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根据公安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课题组调查掌握的统计数字,有近四分之一的民警存在心理问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警察数量高于西方国家。

福建省以MMPI测查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表明,仅有32.9%的男民警和13.0&的女民警可确信没有心理障碍;有49.5%的男民警和60.9%的女民警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男民警可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达36.0%,疑似心理病态的比例达13.5%;女民警可能处于心理亚健康的比例达13.5%;女民警可能处于心理亚健康的比例达56.5%。男民警中可能有重性精神病患者,存疑待查。

2007年,江西省公安厅政治部对全省1813名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压力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民警工作负荷与工作时间压力、待遇与保障压力、执法环境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婚姻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婚姻家庭压力、职业价值感与认同感方面的压力等。调查表明,有52.3%的民警自感工作量较重;公安民警的待遇和经费保障情况一般。有41.8%的民警认为曾经被错误的投诉过。有相当一部分民警认为,当前的执法环境不够理想。超过80%的民警认为在执行非警务活动时,会遭到群众的责备与辱骂。大多数公安民警对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状况是满意或者基本满意的。大多数民警的从警初衷都是好的。对警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起初是高的。但是,现在警察荣誉感正在下降(73.3%民警认为)。有57.6%的民警认为警察职业比政府其他部门岗位要差。86.2%的民警认为社会舆论对警察职业有偏见,做不到客观公正。72%的民警在日常生活中不愿表明自己的警察身份。现在对自己警察职业工作深感得心应手的只有23.7%。而有8.2%的民警再也不想当警察。

上述调查充分说明,当前我国民警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令人担忧。

二、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工作任务繁重,致使公安民警精神紧张。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治安形势日益错综复杂,公安保卫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公安工作信息化的逐步推动,工作方式的转换,广大公安民警承受着十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特别是基层一线民警既要承担治安管理、秩序维护、事故处理等职责,又要担负警保卫、及时救助困难群众等任务,工作十分繁重。由于警力不足,民警不得不靠增加工作量来履行工作职责,体力严重透支。这样使民警常年处在工作强压状态,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民警只能超负荷工作。遇到突发案件,经常加班加点,无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都要随时出动。另一方面,吃无定量,睡不应时的生活状态,使民警的生物钟遭到破坏,造成很多民警胃肠和睡眠问题的出现。同时,各类专项行动多如“牛毛”,大行动套小行动、小行动套集中整治。在长期繁重、无序的工作中,许多民警极易出现精神紧张、心理疲惫等亚健康状态。一方面有些民警对健康保护认识不够,一些民警长期吸烟、熬夜、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缺乏锻炼,容易降低身体素质,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二)执法环境恶劣,造成民警“执法难”的心理阴影。打击犯罪、依法行政是公安民警的重要职责,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现行管理制度状况及诸多客观因素,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难免触及当事人的某些利益,而与违法、违章者之间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抗情绪的存在,给民警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部分当事人动不动就以“上访”、“投诉”相威胁,有的仅仅因为民警严格执法,没有对其“网开一面”,就指责民警“态度强硬”。而有些部门在处理类似投诉事件的时候,不管民警有无过失,一律要求反复说明事件经过,使民警工作量无形增加,且易影响自身一年的工作绩效。复杂的执法环境,以及执法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一线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总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舆论媒体曝光和群众上访投诉成为悬在民警身心上名符其实的“紧箍咒”。“执法难”使民警在执法中渐渐地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也成为不少民警心理压力主要来源。

(三)家庭、社会压力巨大,影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对于每个民警来说,家庭既是避风港,又是一个缓解压力的重要场所。但是,在现实当中,很多家庭因素却成了压力来源。现在招警考试都是面向全国统一招考,工作地点、岗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工作地点与家庭相距遥远,加上工作繁重,平时根本无法回家,更不用说照顾家庭。加之,公安民警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大型节假日反而更离不开岗位,更无法与亲人团聚。近一半民警派驻在各乡镇,农村派出所民警往往一周只有周末能回到家中。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民警与家人只能是聚少离多,“周末夫妻”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还有些家庭困难的民警,工作后就是全家的顶梁柱,全家都指望其一人的工资。民警对工作的高付出与某些“清闲职业”相比,收入却存在着不小差距,民警家属认为“人无法回家,经济上也无法支持”,使得很大部分民警家庭不稳定。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状况与社会现实相比造成心理失衡使其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安工作中。

(四)自我实现压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人除了生理、归属、安全和爱、尊重等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自身实现的需要。警察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群体或作为群体生活中鲜活的个体,在保障人身安全、进行正常生活、完成工作任务、人际交往互动、理顺关系归属和相互尊重等的同时,一个现实和终极的目

标就是自我实现。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警察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社会的阴暗面催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渠道,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随之在执行公务中,就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产生职业倦怠 而萌发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而采取过激行为。

(五)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压力使得民警不得不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新事物,在不断磨合过程中,民警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与水平,由此也会引发各种心理压力。家庭中、社会上的认同感差,影响着公安民警对职业的认同感。公安机关在各地的民意测评中往往居于末席,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却得不到支持。由于得不到足够理解与支持,民警不良情绪往往没有正常宣泄渠道,在工作中失落、在家庭中压抑、在社会上误解,久而久之,形成沉重心理负担。

三、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后果

民警心理压力大并长期积压,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得不到及时疏导与缓解,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不仅严重威胁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也会给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民警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也会影响到周边的同事,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从心理症状上看:一是民警焦虑、紧张、迷惑和急躁,在行为上表现为工作无主动性,执法态度冷漠、缺乏耐心,容易产生过激行为等现象;二是民警疲劳、生气、憎恶,在行为上表现为缺乏工作热情、拖延和避免工作、工作效率下降;三是民警情绪过敏和反应过敏、感情压抑、退缩和忧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多疑,饮食过度导致肥胖或没胃口而消瘦,和家庭、朋友的关系恶化,冒险行为增加,如出现不顾后果地酗酒或赌博等现象。四是交流效果降低,孤独、有疏远感,厌烦、有不满情绪、愤世嫉俗,在行为上表现为有自残自杀和试图自残自杀,侵犯别人、破坏公共财产,偷窃等。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自身能力不能成功应对工作、生活、学习需求时,就会产生相应的生理疾病或消极情绪。长期心理压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反应,是形成生理甚至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民警高压而无规律的生活,使得生活规律混乱、长期失眠,患上与职业有关的胃肠病、肝病、肺病和腰腿等方面的疾病,缺乏锻炼,甚至出现提前衰老的情况或精神方面的问题。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与缓解,严重时还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反常行为,从而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心理压力过大带来的不良后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作为,二是乱作为,三是胡作非为。第一个层次,是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主动性,长期的高压使人焦虑、疲劳、紧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从而使得工作效率下降,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多做多错,所以形成推诿和退缩的不作为。第二个层次,是在工作中固执己见、主观臆断,长时间的压力得不到疏导和排解,从而影响了思维活动,当对压力无法作出直接反应时,就会把积累起来的能量在其他对象上释放出来,从而消除自身的紧张和不安,所以形成的不负责的乱作为。第三个层次,是情绪低落、缺少快乐感、心情悲观失望,此时压力的承受已经达到个人的极限,抑郁、偏激、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和报复社会的胡作非为。

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环境压力等的长期聚集,会对民警的生活、工作、心理等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带着心理障碍工作的民警数

量上如果慢慢庞大起来,势必将影响到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事业的发展。

四、改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

沉重的心理压力不仅给公安民警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也必将严重影响公安队伍的健康发展和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疏导、缓解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呵护民警心灵,为民警降压减负,确保其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一)改进公安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让民警减负。目前,我国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警务繁杂,警力不足,都给警察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上级机关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不符合基层实际,政出多门。这些都是公安机关本身的组织与管理因素造成的,是造成大部分警察压力问题的根源。在具体的机构设置上要贯彻精简、高效的原则,克服冗繁的办事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必须完善各种警务工作,如改善训练和装备的不足,增加招收新警察的心理和性格测试,改进招收、筛选和升迁人才的程序等。

(二)因势利导,实施心理健康工程。首先,要及时掌握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由政工部门或负责政治工作的同志负责,把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躯体健康的测量及评估作为公安民警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在全面摸清民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切实加强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让民警压力得到疏导、缓解、松弛。其次,还必须建立起一个可以使民警得到有效心理治疗的畅通渠道。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和运用网络建立远程心理咨询聊天室,为有心理障碍的民警提供倾诉场所,及时对民警的各种心理失衡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供排除压力和困扰的方法与技巧,增强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事情发生。

(三)从优待警,解决民警后顾之忧。各级公安机关要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方针的用时,将保护民警心理健康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从优待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从政治上关心民警,精神上鼓励民警,工作上爱护民警,生活上体恤民警,努力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一是要落实民警职级待遇。作为公务员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职级待遇关乎每一个基层民警的切身利益,及时、高效、公平的解决好职级待遇问题,切实保证民警政治待遇提高。二是从健康状况上体贴民警。落实民警一年一次体检制度,严格落实休假制度,改善民警的健康状况,缓解工作压力。三是保障民警福利待遇的提高。坚持生病住院民警探望制度、特困民警救助制度、节假日慰问制度,从精神上安抚民警。四是定期的岗位轮换或调整,尽可能地照顾两地夫妻分局的民警,使得民警在繁重的工作后能回归家庭生活,能无后顾之忧的为工作冲锋陷阵。

(四)体谅民警的委屈和埋怨,营造宽松和谐的融洽环境。繁重的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和心理压力可能给民警带来情绪上的波动,有效的疏通和友善的对待是最佳的途径。因此,在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中,我们首先要鼓励民警必须坚持从严纠处,始终保持发现一起、纠处一起的严管态势,做到有礼、有理、有节。其次要为民警提供一切执法保障,当遇有蛮横无理或动辄以投诉举报相要挟的当事人,严格按照依法执法的原则,不让步,打消这些人的嚣张气焰。对待受到委屈的民警,则是通过耐心的鼓励,帮助他们消除怨气,化解压力,鼓舞士气,这对民警的树立自信心影响妙不可言,同样也有利消除他们因为工作不顺心,而感到的忧虑或压力,从而更大胆开展执法和管理。

(五)重视民警心理素质锻炼,提高民警自我调节能力。在工作、学习中,要注意民警心理素质锻炼,关心一线民警思想动态,加以积极的沟通,引导民警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提高民警的抗压能力,使民警学会自我调节,在遇到困难、挫折、矛盾、误解、诱惑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主动和家人、朋友、同事沟通,学会自己缓解压力、释放压力,坦然面对和接受各种心理压力,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六)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培养民警健康向上的情趣。丰富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将人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可以把完善健身、娱乐设施,举办各种娱乐活动作为突破口,让一线执勤民警在繁忙、紧张的警务工作之余,适时地举办一些体育、演讲、球类、甚至趣味比赛,开展健康、活泼和内容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在提高一线民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同时,使民警的压抑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合理的宣泄,及时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并引导民警保持积极向上、百折不挠、乐观豁达的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公安厅政治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知识读本,2009(09)。

2.郑立勇.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维护,2009(02)。

3.庆海涛.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维护,2008,(06)。

第三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中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本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然而,这一群体长年累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民警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压力大,导致他们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若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队伍的战斗力。一方面,正在经历着时代急剧变革带来的心理影响。在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例如自我实现欲望过于强烈,内心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在一些警察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另一方面,警察承担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的神圣使命,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警察的工作往往与艰苦、紧张、危险等紧密相连。警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承受一般人难以想像的心理负荷,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此,正视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治,对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研结果,就当前民警健康状况作一些分析,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能力,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联系公安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警察的心理健康是指警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表现为经常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相一致。

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可将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七要”标准:一要具有正常的智力。二要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自己。三要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心理健康的警察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五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六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警察应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七要具有完整的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警察,其人格结构的各方面能够平衡发展,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与外显行为保持和谐统一;人格的各个结构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指从事公安工作的民警,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者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所受到的影响,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范围,以致引发的某些反应与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

二、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缺陷的表现

一是在生理上。压力对人的身体能造成一连串的破坏,不仅会引起心脏等疾病,而且会干扰人的认知程度,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甚至致命。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姆斯做过这样的研究:他把心理压力按不同的程度编制工作生活中的事件量表,用不同的分值进行描述,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如果一个人一年内累积分在150-199 之间,那么,今后几个月发病的概率为37%,在200-299 之间,那么,一年内的发病的概率为51%,若超过300 分,发病率就会增加到79%。专家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开了那么多的警察英年早逝的谜底。那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又怎样呢?江苏省的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压力让民警在躯体化的病变症状方面比社会一般群众高出十几个百分点,接受测试的民警有12.5%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心痛、头痛、肌肉酸疼和心血管、呼吸系统、胃肠道不适。深圳市公安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局70% 的同志患有各种疾病。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余新国说:“深圳市的民警患有各类职业疾病的占70%,仅2001年以来,深圳市因患癌症等病症死亡的民警就有14人。

二是在行为上。警察的心理压力,就其行为发生改变而言,轻者表现为饮酒、吸烟的频率明显增加,抱怨情绪严重,不遵守纪律,易与人争执等;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事故频发、违纪违法等,有的人还会选择自杀或杀人来摆脱困境。例如,2004 年11月10 日,云南省砚山县发生一起枪杀事件,开枪者是该县维摩镇派出所的一名民警,死者系当地两位村民。事件的起因就是双方为一件生活小事引发争吵。2002 年9月,《南方周末》报道某市两位青年民警在喝酒的时候聊生活,谈工作,两人都一致认为因工作苦了自己女友,于是,双方约定开枪互射求死,最后,一个当场被对方击中,另一个开枪自杀。

三是在工作上。心理压力过大,在工作与事业上表现出厌烦疲劳感增加,缺乏激情与创造性,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不稳定,无法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估,甚至会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现在公安机关的一些窗口单位和部门,群众意见大,认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谈到原因,人们很习惯地结论为特权思想作怪,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差。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心理障碍。民警日复一日面对的是社会阴暗面,心理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心情不好,又怎能笑容满面?再如刑讯逼供问题,这是一个法律明令禁止并予以惩治的问题。公安部也花了很大的力气一直在抓。为何屡禁不绝?不能仅从治警不严的角度想对策,也不能单纯抱着“ 特权思想、法纪观念淡薄”的本本主义来说教,还应结合民警的心态来分析:案子堆积,领导加压、嫌疑人狡辩,一系列的客观因素造成了民警的心理失衡,最终导致做出一些伤人害己的极端行为。

四是在生活上。警察的职业决定了与家人聚少离多,不能对家人尽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家庭不和、离婚率高、与子女亲人关系紧张。据江苏无锡市的调查,警察的离婚率居社会各种职业之首,深圳市公安局从2000年开始开通了公安民警心理咨询热线,有一半的咨询都涉及情感问题。

三、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来自社会的压力——良好执法环境的缺失

《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公安机关不仅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任务。但是,现在民警的执法环境很不成熟,民警在执法的时候,一些人不理解,甚至谩骂民警、不服执法。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日渐增多之势。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对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障问题。由于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只对严重损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而对无理取闹、辱骂、侮辱民警、揪打民警、撕坏民警衣服、警衔标志及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事件没有做专门规定,从而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罚,保证公安民警正当执法的权益。

2、来自工作的压力——公安工作任务的繁重

超负荷工作是当前民警最主要的压力源,这种工作压力主要表现为各种专项行动、战役多,一个接一个,民警难得喘气;公安工作考核名目繁多、层出不穷,民警应接不暇;基层单位任务多,非警务活动多,民警长期处于疲劳作战状态得不到休整。由于过量压力产生了离职现象。对此,克瑞斯(1974)和库坡(1982)等人的调查研究结果均表明警察的长期工作负荷,是高居首位的工作压力。此外,公安不同系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财力、物力、装备、待遇水平差别。较之其他行业,警察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环境危险,而装备、待遇却

明显偏低。结合警察工作负担过重现象,这是现阶段影响和制约警察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有些民警自身对健康保护认识不够,一些民警长期吸烟、熬夜、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降低身体素质,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警力调动和不科学安排使一线民警经常加班加点,疲劳作战,缺乏规律性,致使民警身心疲惫。

3、来自家庭的压力——家庭生活环境紧张。

由于警察的工作是全天候性质的,经常加班加点,不能与家人生活步调一致,散多聚少,因此常常遭受父母、妻儿的埋怨、误解,导致家庭不和,轻则吵架、分居,重则离婚分手;未婚的青年民警也往往因为没有时间约会而经常闹矛盾。结果使广大民警在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备受感情的折磨。

其次,警察属公务员系列,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这无疑会挫伤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不少警察住房也比较紧张,有些单位由于办案经费紧张,民警出公差还得先垫付差旅费,因此,大多数民警都出现经济拮据的现象。而当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严重倾斜,警察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警察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个别警察还有可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来弥补心理失衡和解决实际困难。

此外,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入托、上学、就业,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警察也不例外。但由于警察基本上都是超负荷工作,多数一线民警存在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的情况,一线民警值班、加班频繁,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无法顾及,在实施对子女的教育的问题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其子女不听话、学习成绩差、考学失败、就业难等,这些都会使警察因为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而产生愧疚感。

4、来自个人的压力——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许多公安民警身体、心理素质欠佳。而对于其他行业,公众对警察有着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源于深层社会心理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心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警察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在公众心目中,警察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词。因此,只要警察群体中出现一个负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警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量,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加之心理素质欠佳,使民警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与应激的状态之下,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很自然便引发了心理问题。

四、调适、缓解、消除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保持警察心理健康,不仅是警察自身的问题,而且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促进警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出现不协调现象就会破坏心理健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做好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保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社会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争取社会支持。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 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 颂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 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道德风范, 使警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在民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整顿公安队伍, 清除害群之马, 纯洁公安队伍, 提高整体素质。

改善执法环境。改善执法环境最重要的是要以公正、文明的执法态度来密切警民关系,取信于民。具体地说,首先要转变执法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观念。尽量减少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冲突,争取群众的理解、参与支持,在办案中慰问群众、关心群众,在采取强制措施上多考虑一下群众的利益,在处罚上多体谅一点群众的困难,只要事事

注意群众利益的细节,就一定能够赢得民心,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执法环境,让民警获得心理上的稳定踏实感。其次,要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方略。一方面,全国广大公安民警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少数懒警、庸警、劣警,正败坏警察形象,现实中,此类不良事件已经是屡见不鲜,从严治警本身就是一种爱警、惜警的有效举措。为此,在执法实践中,彻底根除那些欺民、刮民、愚民、扰民、治民的现象,把执法行为拉回到法律的轨道上来。再次,争取民众和社会支持,为民警提供较好的执法环境。将部分警务活动公开化,让群众了解公安工作,从而理解民警工作的辛苦及办案难度,减少由于不理解公安工作而对公安干警产生的误解,让基层民警有一个合作的、宽松的办案环境。同时,公安政工部门应通过自己的工作消除多数人对警察1=作的成见,给予警察人员更多正面的回应与支持,避免媒体在对负面事件进行报道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公安机关的领导一定要学会与媒体沟通的技巧,善于利用媒体为公安工作服务,在惩治败类、维护司法公正的同时。保护好民警的合法权利,维护警察的良好形象。

2、公安机关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警察心理咨询工作。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警察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社会的阴暗面催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渠道,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随之在执行公务中,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产生职业倦怠而萌发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而采取过激行为。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系统,仍然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疏于专业心理方面的教育。因此,各级公安组织应该对在职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定期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训练,提高广大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心理素质,加强民警心理咨询。

其次,切实落实好警察休假等福利制度。基层一线民警的负担过重,一年到头,疲于奔命,十分辛苦。警察既是为人民服务的民警,同时,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父母需要孝顺,爱人渴望体谅,子女需要培养,他们自己也应该适度休息以保证身心健康。应该尽量减 轻他们的负担,让民警能真正地休息一下。

此外,改进公安业务工作。目前,我国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警务繁杂,警 力不足,都给警察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上级机关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不符合基层实际,政出多门,更是压得基层领导和民警抬不起头。这些都是公安机关本身的组织与管理因素造成的,是造成大部分警察压力问题的根源。在具体的机构设置上要贯彻精简、高效的原则,克服冗繁的办事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必须完善各种警务工作,如改善训练和装备的不足,增加招收新警察的心理和性格测试,改进招收、筛选和升迁人才的程序等。

3、家庭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必不可少。民警的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 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慰问, 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同时,基层一线民警的负担过重,一年到头,疲于奔命,不得喘息。警察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警,同时,也是有家有业的自然人。父母需要关爱,妻子渴望体谅,子女需要培养,他们自己也应该适度休息以保证健康。应该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让警察能真正地休息一下。

4、个人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适应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 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消除孤独、抑郁的不良性格,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愿与其他人交际的性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增强果断性、持久性、毅力等;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为警察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基础,为对付心理压力奠定良好生理基础。

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减少承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目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是民警心理压力形成为突出的原因之一。公安工作不只是打打杀杀,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岗位相一致的业务技能,并能合理运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而不至于力不从心、困难重重。

自学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系统学习心理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规律,并且运用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去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问题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战斗力,形成压力免疫 , 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政治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2] 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3] 朱起清.警察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4] 徐玉明,张旭东.心理应激反应与警察身心健康探微[J].公安研究,2002,(2).[5] 舒莹著.试论心理学在社会转型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公安研

究,2002,(4).[6] 包晓波,包延桥.怎样进行警察心理健康干预[J].人民公安,2002,(24).

第四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文摘要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人员必备的因素之一。然而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以及经常面对不良的社会环境,是的公安民警产生抑郁、恐惧、职业热情下降、人际关系失调和自控力差等心理问题。正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对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促进公安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总要意义、因此,关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为题刻不容缓。

关键字:公安民警 心理健康 现状分析 参考书目:

1、张振声,民警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淑波,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3、杨晓华,公安民警MMPI公测查结果《 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4、周斌,警方减压缓解民警“过劳死”《N》,法制日报。2007-04(006)

5、李江梅,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8)正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凸显,人们面临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问题愈加突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危险性以及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警察这一职业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而现在正是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对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将严重削弱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仅对公安民警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都会产生损害和不利影响。因此,正确对待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现在,并寻求其解决的措 施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严重而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能力,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联系警察的职业特点,我国著名心里学校张振生教授将警察心理健康定义为: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是经常地习惯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根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定义:可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热爱警察职业,对警察角色有很强的认同感。即积极将自己的身心投入警务活动中。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没有任何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表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均保持正常发展水平。

(三)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既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四)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不知名的不安感,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稳定、遇事不慌,并及时采取措施。

(五)能保持统一健全的人格。在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若果内心与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六)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同其他人相互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和生活习惯。

(七)社会化良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掌握社会中工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来讲:警察应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变化,根据不同要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二、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公安民警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警察职业是一个高风险职业。当前我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一)民警对工作的兴趣、热情降低,对警察职业的认同度低。警察为社会积极工作,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受到抱怨指责。警察满腹委屈无处述说,感到苦闷和困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也便随之降低。据宁夏有关部门对201名公安民警进行的无记名心理健康状况问据调查显示:仅有34.8%的民警填写了热爱、喜欢警察这一职业,认为警察这一职业没意思的占了23.14%,想离开警察队伍的居然占了50%。

(二)心理压力过大,身体状况下降。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休息时间难保障,生活无规律,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整,使公安民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根据有关资料了解,53%的民警存在躯体化症状(即:个体存在心理压力或其他心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躯体症状,如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容易头疼,焦虑的时候容易浑身冒汗,手心发痒),其中3.6%表现为严重。当前警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10余种。

(三)压抑郁闷,备受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困扰。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一般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比较压抑郁闷。警察这个职业,属于高危险、高应激的职业。长期受强烈刺激的影响,就会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如某市刑警队的一个民警,他晚上不敢一个人回家,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他就感到很恐怖,觉的背后不是有人拿刀就是有人拿枪。

(四)人际关系紧张,会有经常性的激动暴躁情绪难以自制。根据有关资料显示,40.9%的民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其中3.6%表现为严重。这是由于这些民警长期与违法犯罪人员接触,他们的交流方式倾向于粗暴和严厉,而这样的方式在与其他人沟通时起到了反作用,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加之警察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也会让人变得暴躁、激动、自控能力下降。

(五)存在不同成对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福建省以MMP公测查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表明:49。15%的男民警和60.19%的女民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男民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达36.1%,疑似心理病态的比例达13.15%,女民警处于心理亚健康的比例达56.15%,另据人民公安大学的一项调查,目前仅有3%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优秀的水平,37%的民警达到良好,34%的公安民警处于一般状态,26%的公安民警处于心理异常的行列。这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表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

三、分析影响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来自基层公安工作的压力。

1、公安工作具有危险性。我国处于一线的基层民警要时常面对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凶杀现场等,长期处在高度危险、高度戒备的状态之中,随时都有负伤或牺牲的可能。近年来,犯罪分子动辄与民警进行暴力对抗,导致民警因公伤亡逐年增多。据2005年7月。公安部数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范围内共有9000多名民警牺牲,十几万公安民警负伤。

2、公安工作任务繁重。中国公安民警的配置比例是每万人有将近13名警察,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1/3,是与我国国情与国力相近的印度的的2/3;由于现有警力不足和繁重的公安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民警只能超负荷的工作。如在城区的一线民警,平均每人每三天要值一个正班(二十四小时的班),其余两天副班,一年民警就有120多天住在派出所值班,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

3、工作要求高,考核严带来的压力。适当的考核、评比种类名目繁多,使得一些原本警力不足的部门抽出专人负责考评工作,无疑是对基层民警额外施压。倘若一味地压指标、出硬招,一些民警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压力也会增大。

4、压职压级现象大量存在。在基层,一些民警年已不惑,仅仅是科员职务;一些民警年已半百,仅仅是副主任科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基层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压职压级现象,使部分民警感到政治前途渺茫,拼搏争先的劲头明显减弱,有的消极处理,不安心基层工作,严重影响了民警队伍活力。

5、执法环境差,群众工作难开展带来的压力。现在民警执法的环境很不成熟,民警在执法的时候,部分群众不服执法,甚至谩骂民警,市公安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缘的境地。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日见增多之势。加之一些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失实报道,推波助澜,都将给民警心理上带来压力,严重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来自生活的压力。

1、家庭的压力。现有的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民警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就是在有限的家庭生活中,也常常把工作中的压力、烦恼带回家中,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角色冲突,缺乏情感交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另外由于长期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简单粗暴的做法容易迁移到对子女的教育中,造成教育的失败。久而久之,公安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负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2、经济压力。警察署与公务员系列,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当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严重倾斜,民警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民警心理失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有的家属下岗,家庭经济生活困难,而公安民警的工资待遇尚未达到与他们的付出相对应的水平。这便影响了从警人员的心态,让他们变得压抑沉闷。

(三)民警自身因素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1、部分民警知识、能力有缺陷。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大多数公安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了民警个人的发展需要,又发了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2、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并且心理素质欠佳,做事时便会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和应激的状态之下,这样很自然便引发心理问题。

3、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差。现实生活中民警由于工作而与家人聚少离多,与亲朋缺乏沟通,加上工作性质又容易得罪人,使它们更为孤立并趋向于内向。有的基层民警不善于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孤立无缘的境地,有害身心健康。

四、探究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警力,合理考核,科学配置警力。

1、像科技要警力,改革警务运作模式。科研部门要注重加快研发一批公安机关使用的尖端科技设备、非杀伤性武器及防身、护身等器材,应用与公安基层一线,降低民警职业风险。同时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警务工作“疲劳战”的弊端,积极研究探索适合社会治安管理要求的警务运作模式,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使民警保证正常休息、休假,以减轻民警工作压力。

2、增加一线警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根据地方经济水平、治安状况、编制需求等招录新警,特别注重对本科以上专业优秀人才的引进以扩充一线警力。压缩机构,精简机关人员,扩充一线警力,实施倒班轮休制,真正保证基层公安民警的正常休息时间。进一步探求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方法不以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考核民警的工作成绩。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调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这对民警的心理健康及公安工作发展将带来很大益处。

3、科学配置警力,完善上岗制度。完善竞争上岗制度,不论资排辈,为公安民警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积极发现表现突出,政治成熟的公安民警予以提拔重用,让公安民警看到希望,看到目标。认真实施组织管理条例,科学合理配置民警职务级别,着力解决基层民警压职压级问题,扩宽民警职业发展空间。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公众对广大公安民警的理解、宽容、配合都有助于减少、缓解和消除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使公安民警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充沛的战斗力。

1、优化执法环境。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暴力袭警和诬告陷害民警的行为,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公安民警营照良好的工作环境。2营造良好的警民关系,公安机关可积极宣传警务知识,开展警营开放日和便民利民警务活动,如“相约警务室活动,“接”待日活动”。对待群众的事,要细心、周到、全面。多和群众做“零距离”接触,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使警民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理解、互相依靠的良性互动。

3、与媒体进行良好互动。充分利用媒体进行正面的宣传、报导,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弘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警德风范,使民警得到心理支持。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导向,逐步为公安民警建立一个科学、公正、合理的社会评价体系。

(三)切实做到从优待警。

1、建立民警生活保障机制。从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以民警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危险程度而言,其工资报酬应比其他行政机关优厚很多。政府部门、公安机关应建立民警生活保障机制,建立民警家庭档案,第一时间了解民警家中的困难,尽力解决好公安民警的家属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完善民警各种医疗、保险、救助基金等制度保障体制,对于因公负伤、致残牺牲的民警和家庭要给予最大的经济补助,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

2、落实好警察休假等福利制度。重视民警的休假问题,合理配置警力,保证每个季度有1/4的民警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民警休假,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强制性地执行公休制度,以休息赢得更大的工作热情与精力,使民警的工作与生活正常化和规律化,并给其留出足够的学习进取时间、照顾家庭给予了调剂时间。

(四)建立民警心理服务机构,加强民警心理健康训练。

1、开通心理咨询网站,加强警察心理咨询工作。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警察心理压力较大,倘若缺乏一个良好的疏通渠道,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而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开通心理咨询网站,作为警察倾述心理问题的平台,并设立心理学专业的民警管理网站,对民警进行专业心理方面的教育,可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如太原市公安局尖草坪分局开通心理网站,在局主页上专门开通了心理健康专栏,民警可以通过网站与心理学专业的民警进行在线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健康网站开通以来深受民警喜爱,许多民警反映,网站上的内容通俗易懂,贴合实际,很有实用性。通过网站上的一些案例民警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情绪理解、压力缓解、有效沟通等心理学技能,做到自我调节、自我恢复。

2、开展心理讲座,普及心理知识。公安机关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把心理健康讲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安排,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心理专家到各地办讲座,掌握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更好的现实民警心理状况的变化。这样有利于达到使民警缓解压力的效果,也能够是每个民警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健康发展。

3、加大心理训练,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心理训练作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公安民警心理素质、舒缓心理压力、矫治心理障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并逐步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不仅对于丰富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增强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更将伟公安机关警务训练工作带来一次观念上的革命。在新录用公安民警培训、晋升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等工作中,针对公安民警心里状况,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比如开展处置群众性治安事件、暴力案件等实战演练,让公安民警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心理适应性和稳定性,提高公安民警面对各种压力的能力。

五、民警自身更需要努力缓解心理问题。民警自身因素是导致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民警自己。

1、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公安要多方面涉猎知识,认知学习专业知识和法律规范,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工作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的性格。民警拥有强健的体魄是适应公安长期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需要。身体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身体素质提高了,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保持。

3、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宣泄情绪。民警自身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活动规律,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问题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身心理品质和战斗力,从而提高自己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当遇到心理问题时,民警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宣泄情绪,如通过书写疏泄或听轻音乐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从而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愉悦。

总之,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若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队伍的战斗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民警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警察心理问题,以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使之更的担负起承受住群众殷切希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

第五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内容摘要]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基层民警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内心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对民警身心产生较大的危害,因而直接影响着民警队伍的管理。当前,民警心理健康主要存在心理紧张焦虑、“厌战”、自卑和自我否定感、缺乏安全和归属感、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是社会压力大、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并存、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民警自身因素、单位管理缺少人性化等,解决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不单单靠组织上的关心,民警要学会适时释放自身的压力,各级领导要与民警常沟通,不断改善民警工作环境,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关键词] 民警;心理;健康;分析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公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在各行业中居于前列,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考验和挑战。

一、民警心理问题现状

公安工作是一项压力大、危险系数高的高风险职业,而随着社会对警察期望值的不断提升,基层民警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内心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综观民警的心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民警尤其是臵身于一线的基层民警经常要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危险还要多得多。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民警会产生紧张焦虑感,集中表现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失眠、易躁易怒、情绪易失控等,这些情绪反应到工作中最典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刑讯逼供,容易造成一些冤假错案。例如:河南商丘赵作海冤案,就是办案民警在办案过程中采取违法手段,造成赵作海长达十几年的冤狱之灾。

二是存在“厌战”的心理。据调查,部分基层民警具有“怕投诉、怕办案、怕行动”等三怕心理。第一怕投诉:近年来部分媒体宣传报道时对公安个别负面现象渲染太多,而对公安正气、积极的一面宣传太少,导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给当事民警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第二怕办案: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工作已逐渐走向规范化,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多,办案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容易,办案民警害怕办案中出现疏漏。第三怕行动:民警平时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有的基层民警由于常年加班加点致使体弱多病,精神状态不佳,身体素质差,产生心理问题。“三怕”思想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无休止的工作状态使民警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和兴趣,很多民警逐渐产生了厌战心理。三是存在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而我们的民警却夹在“付出承诺却不能兑现”、“做不到又要逞能”的尴尬境地。很多民警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甚至对自己的追求都产生了困惑。基层民警既不能在政治发展上得到满足,又不能从经济上得到补偿,相比其他人,民警很容易产生自卑和不平衡心理。当个人愿望难以实现时,便怨天尤人,万念俱灰,觉得低人一等,前途黯淡而感到自卑。长期的自卑心理导致民警出现自我否定。

四是缺乏安全和归属感。公安是一种危险性、应激性很强的职业,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业务危险系数不断提升,民警在执行任务中所受到的生命威胁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有8000多名公安民警牺牲,13万多名公安民警光荣负伤。犯罪分子的作案技术越来越先进、民警在执行任务时的生命安全却得不到有效保障,很多民警对自身的生命安全感到极大的忧虑,缺少安全感。在执行非警务活动时,群众很容易把冲突的苗头对准民警,这时单位又往往无法为民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后盾和动力支持。长期缺乏单位的后盾保障作用,导致民警无法对单位产生归属感。

五是人际关系紧张。对于警察来说,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群众间的警民关系。民警除在处理警民关系外,还面临着与民警之间的同事关系、与领导间的上下级关系、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敌对关系、与家人的亲属关系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休息时间少、工作保密性强等使得民警与亲朋缺乏沟通,其工作性质又容易得罪人,使他们更为孤立并趋于内向。有的基层民警不善于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遇事不冷静,过分强调自我,长时间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有害身心健康。

二、民警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身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基层民警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多样,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分析各方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压力大。公安工作特有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极易造成人民群众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如严格执法往往会引起社会上的某些非议;维护公共秩序常常使警察站到了某些群体的对立面;发生重大案件一时侦破不了,便遭到社会的责难。在我国,警察往往被“神化”,不能犯错。但是,过高的正面宣传,既增大了群众的期望值,也为民警树立了难于企及的榜样;而过多的负面报道,则损害了警察的整体形象,使民警自尊心受挫,警民之间产生隔阂。

(二)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并存。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长、工作危险性高,在紧张的工作中,还要应付不确定的、难于预料的风险,加上近年来,治安形势严峻,各种专项打击活动经常不断,民警始终在疲惫中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交警、刑警、派出所等一线民警的工作强度更大,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矛盾纷争;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应付频繁的各种考核、检查;在疲惫不堪的工作中还得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以经得起纪律监察、督察和随时随地的明查暗访。长期的工作压力使人产生焦虑、抑郁、沮丧、易怒、疲惫、消沉和人际敏感等,直接影响着民警的心理健康。作为社会中平凡的个体,警察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就危险紧张的工作性质而言,警察更时时刻刻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有一个放松身心的舒适的家。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与家庭正常生活起居的规律相协调,妻儿入睡才归家,家人未醒又出门,想走的时候不能走,想留的时候不能留,普通人的天伦之乐成了警察的奢望。在日常调查中,许多民警表示,警察起的比别人早,干的比别人好,可挣的钱比别人少,该尽的义务尽不了,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久而久之,缺乏与家人必要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家庭关系紧张、夫妻难以沟通、家人隔阂严重的消极家庭氛围。同时许多心理研究者还进一步发现,随着工作压力的加重,心理消极现象的迁移效应及其在工作中的压力感、危机意识也会随之移入家庭生活环境。这就导致一些民警在家庭生活中情绪低落、倦怠懒散、缺乏耐心或是由于繁忙、疲劳而难以融于家庭生活,对家庭成员粗暴冷漠,难以形成心理相容气氛。此外,家庭经济困难、无住房、家属下岗、子女就业等一系列家庭问题也是警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三)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在执法环境并不十分良好的现实社会中,民警要承受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各种偏见、误解、不信任甚至遭受围观起哄、谩骂殴打,强烈损害着民警的心理健康,导致部分民警心理失衡,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影响公安执法环境和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工作积极性受挫,民警心理产生极大障碍和受到很大压仰,甚至产生怕出警、怕开警车、怕穿警服、怕使用枪支、怕接触群众的“五怕”现象和不想执法、不想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如果任其恶性循环,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治安的好转,甚至造成百姓怨声载道,民警难以承受压力。为此,必须改善公安执法环境,维护公安民警合法权益,要加大打击暴力袭警、非暴力抗法的力度,建立关爱型、人性化的维权预警机制。

改善公安执法大环境必须改变民警身边的执法小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反过来说,人也是可以改变环境的。只要每个公安民警把自己周边的执法小环境改善了,就可以改变公安执法大环境。改善公安执法环境,要靠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非常重要。有少数基层领导干部不学法、不守法,为违法犯罪人员说情或给民警安排一些非警务活动,使执法的公安民警敢怒不敢言,害怕“怠慢领导、得罪领导”,造成公安民警搞“技术处理”,不公正执法。这对改善公安执法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各级领导尊重、关爱、体谅基层民警,因为尊重、关爱使基层民警有坚强后盾的感觉,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放手拼搏。

(四)民警自身因素。以管人者自居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但部分民警文化水平不高,角色转变意识不强,自身定位不准,社会交际能力不高,导致心理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一些民警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征,各方面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但这些个性在塑造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兢兢业业的高素质人才时,往往使那些没有足够承受力的民警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自身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一些民警在横比不平衡、纵比不对等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自卑感、失落感等不健康心理也就悄然而生。不同性格、不同气质(胆血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警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承担压力时的内心体验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敏感、易受暗示;有的人追求完美,时刻处于压力状态;有的人缺乏自信,不能自我肯定,在受到批评或不被赞许时自我责难;有的人很固执,常常因错误的认识和偏颇的看法产生焦虑,在自我哀怨里不能自拔;有的人不敢正视困难和承担责任,并由此带来与日俱增的焦虑和沮丧,增加自我心理压力和痛苦。

(五)单位管理缺少人性化。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安机关的内部管理非常严格,自上而下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从公安部的“五条禁令”到地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无不透着严谨的纪律要求。很多时候,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这些纪律要求像一把枷锁一样束缚着民警的生活。即便是在下班之后,脱下这身警服,很多人还是无法马上融入社会生活中。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指标、任务,提高打击实效,经常是这个指标还没完成下一个任务已经接踵而至,民警在应付这些任务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如若指标完成不了还要遭受领导的批评。一旦民警触犯了某一方面的纪律,处分、批评会随之而来,此时单位却很少从人性化角度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考虑民警的思想变化。缺少人性化的管理僵化了民警与领导间、与同事间的关系。

三、关怀民警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工作

形成民警心理问题的诱因是复杂的,有的可以靠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有的则必须靠科学的心理学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民警自身要正确对待压力。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要心来医。”要从根本上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还要靠民警自己。首先要对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心理压力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公安工作是一种高危险、高应激性的工作,民警必然要承受很大的心理负荷。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肩负着法律所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必须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优良品德。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坦然面对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压力,在充分认识压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化压力为动力,化逆境为顺境。同时,还要学会适时释放自身的压力。处于社会大群体中,每个民警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压力,当自身无法更好地调适心情排解压力的时候,可以试着向家人、向朋友、向同事寻求心理支持,向他们倾诉我们内心的不满、困惑、忧虑。必要时,还可以向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切忌讳疾忌医,形成心理危机。

(二)提高领导自身素质,加强领导水平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障碍。民警心理问题的存在,除了民警自身因素外,也有领导工作方法方面的原因。部分领导自身素质不高,又不善于运用合适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技巧,一些不当的工作方式方法挫伤了民警的感情,恶化了民警的隐性工作环境。因此,领导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力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警务机制,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团结和谐、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政工干部要在日常中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民警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观念,使民警充分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神圣和不变的宗旨。如此,民警在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时才能做到荣辱不惊,坦然面对,才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从优待警。从优待警是关系到公安队伍长远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真正做到“从优待警”要在思想上关心民警、在生活上帮助民警、在业务上指导民警、在困难上体贴民警。一是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对于民警来说,最大的需要则是发展需要。在现有的公安机关管理考核机制下,要想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民警上岗聘任制,建立和完善以晋升激励、经济激励、荣誉激励为主要内容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全面拓宽用人渠道,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干”的良好氛围,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使长期从事一线艰苦工作的民警能得到晋升的机遇,为民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宽松的空间,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二是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为民警提供释放心灵的休闲空间。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时间一久,很容易出现精神疲软。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民警紧张的心理在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休整和放松,净化心灵,舒缓压力。从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从优待警”的方针政策,同时也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加大民警维权力度,营造良好的公众形象,改善执法环境。在当前执法环境下,为了切实改善执法“软环境”,要积极建立和健全民警维权机制,当民警执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特别是对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民警的非法行为,要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强化民警的执法权威,消除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公安工作来说,与媒体建立良好互动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但到目前,大部分公安机关还不善于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现实工作中,因为未能及时处理好和媒体的关系,导致我们在工作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是时有发生。因此,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树立警察亲民形象,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使警察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切实改善民警执法“软环境”,真正从心理上缓解民警的压力。

(五)建立和完善保障警察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邀请心理治疗、咨询方面的专业人士,适时深入基层开展咨询、巡诊、面对面地为基层民警服务,定期为基层民警传授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同时,要从更新形式、丰富手段、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在心理咨询、日常保健和问题矫治方面主阵地作用,适时对基层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强化心理训练,不断增强基层民警社会心理能力,使之能够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把握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地分析自我,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也可以通过办宣传板报、墙报,运用录音录像等有效载体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使基层民警保持健康情绪,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还可通过媒体开设的心理咨询热线、信箱或专栏,切实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而提高基层民警心理适应能力。每个基层单位要选派政治工作经验丰富,人际关系好的基层民警担任思想骨干小组长,让其发挥“酵母”和“辐射”作用。由于每个基层单位民警长期工作在一起,性格脾气相互了解,共同语言多,这就为民警之间开展心理互助提供了有利条件。要用模范行动带动人,用高度的责任感管理人,用自己的真诚感化人,用一片爱心帮助人,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注重加强对思想骨干心理知识培训,真正使其成为既能做思想工作,又能做心理疏导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对难以解决的心理障碍要建立及时报告制度,防止基层民警因心理问题引发事故和案件。

总之,警察心理压力的来源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警察心理压力的缓解也不仅仅靠制度管理就能达到,各级领导要与民警常沟通,充分认识到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性;要充分改善民警工作环境,真正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要在民警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在民警苦闷的时候聆听宣泄,帮助民警走出困境,重拾信心,驱走愁云,笑对人生。

[参考文献]【1】张振声;警察心理学;这个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庆海涛;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维护;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黄泽珊.张爱国.徐梅.严明;云南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

【4】丁文俊;中国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调节;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8年2月。

下载谈公安民警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公安民警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07级侦查4区队郭帅 [ 摘要 ] 当今中国警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危害着警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警察心理综合素质培养,建立完善......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 公安民警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履行着与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神圣职责,他们的职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

    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历史关口,时代的急剧变革给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都带来巨大的冲击,现代人面临的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一) 辅导时间:2017-9- 5 辅导对象:李小双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

    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发 展状况分析姓名:张咏梅学号:20113915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班级:11级税务一班电话:***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马***个案分析 一、 基本情况 马**,男,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永兴学区中心学校 刘金美 一、 基本情况 李某,男,小学六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或侧面了解或正面接触观察,我发现了我所教对象的几点不足: 其一,以自我为......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幼儿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郑浩宇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