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9课 水墨园林

时间:2019-05-15 13:4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9课 水墨园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9课 水墨园林》。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9课 水墨园林

第9课 水墨园林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验水墨游戏的趣味,尝试对园林的水墨画法。

.练习把园林写生稿提炼成意象集中的水墨画。

.对水墨园林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在水墨游戏中尝试对园林的表现,理解“提炼”。

教学难点是:①村景写生时画面的组织:②水墨表现时意象的提炼。教学过程::

1、导入:

展评铅笔写生作业一一园林(或校园一角)。

游览家乡的园林,谈谈你的感受。

2、尝试:

如果大家把各自的园林写生画用水墨表现会怎样呢?学生尝试(进行水墨游戏),体现园林特点。充分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点、跛、檫,画出园林景物的丰富和美丽。

评述笔墨,落脚于提炼。

3、欣赏:

由学生水墨园林想起著名画家李町染的两幅画,出示对比图〈皆趣园〉先让学生自由评述两幅《谐趣园》,再引导学生欣赏,懂得提炼。

对景写生图显得细腻、真切;创作图气氛浓郁,更有水墨韵味。

4、表现:

运用提炼方法表现水墨园林,体验提炼乐趣。教师巡视辅导。

5、评析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10课 美丽的园林

第10课 美丽的园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外园林艺术的美。

2、通过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园林的形式特点,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园林艺术,培养创造美的人居环境的意识及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中外园林建造审美观和设计手法的异同,了解中外园林的外观特点。难点:理解园林艺术对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

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动观

作业设计要求:

1、通过欣赏和讨论,说说中外园林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说说它们对美的不同追求。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应得到充分的珍视、保护和发扬。请说说你的看法。

3、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和园林农村,这是体现了当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谈谈各自对把园林艺术融入城市建设,使城市变得风景如画的观点的理解。

第三篇:苏教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第1课 纸片插接

[ 2010-3-17 17:39:00 | By: ZHOUZHOU ]

0

推第1课 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第四篇:苏教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二年级美术教案《蔬果变变》

[ 2010-4-20 16:37:00 | By: ZHOUZHOU ]

0

推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的动物。教学重、难点:

1.能否按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物品。2.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3.能否与同学好友合作。4.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象。

5.是否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

提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让学生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布置学生带一把比较快但能合起来或有刀鞘的刀子,牙签。教师制作提供多件范作的幻灯片,多媒体教学系统,示范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4月12日——4月13日 活动一:

教师出示范作“蔬果娃娃”向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兴趣。请学生拆一拆,研究一下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讨论、回答。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蔬果变变变”做成各种东西。(板书课题)活动二:

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多种用蔬果做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是以什么蔬果为主体制作的?这件蔬果与这个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又利用了哪些蔬果做的装饰使作品更接近原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活动三: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然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每个学生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建议学生选大一点的)根据这件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然后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正着看不出像什么时可以倒着看、侧着看或转动着调整角度看)活动四:

小组合作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以一个大件蔬果为主,将几个蔬果连接起来,做成一个小动物。展示作品,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作介绍。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布置学生回去了解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的有关知识。下节课带好相关材料。

第二节

施教时间:4月14日——4月16日 活动一:

观看课件,精美的食品工艺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美好的情趣,增进了人们的食欲,使饮食成为一种享受。学生说说自己见过和了解到的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出示课题。活动二:

课件展示食品工艺作品“门泊东吴万里船”,渐渐放大,请学生观察它是由什么蔬果做成的,怎么改造的。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操作课件将作品进行分解并总结:这是将一只较长的苦瓜剖去四分之一外皮,去瓤,做成一只小船,再将红色和黄色的圣女果用牙签串成一个个小人并固定到小船上,将一片萝卜叶子插到船上做帆,这样一件充满意境的作品就诞生了。活动三:

各小组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想一想:你们准备利用哪几样材料进行改造,将它做成一件工艺食品。准备分几步、利用那些技法、怎样改造和组合。小组讨论,选一到两组同学代表起来介绍创意。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和指导建议,鼓励各组将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来。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注意协调各组合理分工,尽量利用好蔬果的原型进行改造。使用材料注意安全。活动四:

“满汉全席”食品工艺大赛。各组将作品摆到教室中心的餐桌上,每组派出两位“美食家”当评委,评出“最上镜作品”“最佳色彩奖”、“最佳创意奖” “最佳制作奖”等奖项并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回家多帮妈妈做饭,在家长面前露一手。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札记:

备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三年级六班”的“蔬菜的联想”网页,上课时通过浏览网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们可喜欢这个网页了,因为照片上那些同龄人正忙活着合作蔬果小动物的情景让他们感到相当亲切。孩子们的作品丝毫不比人家的差,于是我举起了数码相机,把他们正在制作的情景和作品拍了下来,并通过电脑直接放了出来。这下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纷纷要求把他们的作品也制成网页,我借机把这个难题推向了班里参加网页制作培训小组的同学,“请他们来帮我们制做好不好?把制作好的网页发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同学都来看看我们的作品!”

第五篇: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教学设计

《添画人像》教学设计

中枢镇胜利小学 吴海燕

教材分析: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添画人像》是一堂“造型.表现”课。教材通过图例人像表现方式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了四种人像的表现方法,例如以注重光影和体积感表达的人像素描添画;以简化人物的细节,注重形块空间表达的立体派油画添画;以突出线条装饰美感的版画添画;以强调笔墨韵味及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添画。每一种方法都是几代艺术家的结晶,我们都要学习和传承。学习本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情分析:

画人像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山峰;当看到教材图例中在素描头像的另一半添画成色彩的头像作品,把毕加索的油画人像另一半变成版画时„,大部分学生心理会有些混乱,对出现的方法分析不清,搞不明白,随即有了对这座高峰不可攀越的障碍。为了让学生有清晰的认知,老师把四种表现方式简单概括为点、线、面的转化添画。

教学策略:

1、再次认识点、线、面,为分析作品做准备。

2、分析教材图例中的作品,那些用的是点,那些用的是线,那些用的是面,添画时又是如何转化的。

3、降低要求,让学生体验添画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过程中,锻炼和提高美术能力和素质。教学目标:

1、了解人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学习人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学重点:

1、欣赏和了解人像的表现方法。

2、学习利用人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教学难点:

1、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绘画表现。教学准备:

打印的人像图片,绘画用具。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欣赏老师只画了一半的人像图片,引出课题“添画人像”。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教材图例中人像的表现方法,分析素描、立体画、国画的表现特征,分析绘画要素点、线、面的运用。小结:中国画喜欢用线表现,西画喜欢用块面表现。

2、分析人像结构特征?

教师先借多媒体展示自己的人像图片,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照片中的脸型、五官特征、服饰特征,分析哪些适合用线表现,哪些适合用形表现,哪些要用点表现。

学生自己分析准备的人像图片,分析照片中人像的脸型、五官特征、服饰特征,为添画做准备。

三、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圆珠笔、彩色水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等工具进行表现的或黑白,或画夸张的艺术效果,你更喜欢什?你会用什么方法添加?怎样表现?

四、作业要求:

利用打印的正面人像图片,剪成一半贴在作业纸上,选择与图片相同的方法或其他自己喜欢的方法添画人像的另一半。

五、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辅导要点:图片切割的方法和粘贴的位置,工具的选用,发散思维的表现,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教师演示:

学生作业时,为了让学生对人像添加法有一个更直观的体会,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同时演示自己完成人像添加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有法可依,有路可行。(第二课时)

一、展示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方法,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扬作品中出现的亮点,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对完成作业快的同学,教师鼓励他把剪下的另一半继续贴在新的作业纸上进行另一种方法的尝试。

三、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表扬,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作业评价:

1、评价围绕作品隶属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素描表达还是简化人物的细节,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以突出线条的装饰美感表达还是强调笔墨的韵味的表达(此环节是为了复习学生对中西方艺术表达方式的认识),力求发现进步,提高认识。

2、从同学的作品中看到的不足是什么?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呢?说说这些作品在添画特色,线条、形体特征、五官特征、布局等方面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

3、教师评价重点通过作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修改调整

六、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人像有了进一步的了 解,对艺术表现的方法和形式有了进一步的体验,通过添画人像的另一半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绘画表现方式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教学反思:

人像是最难表现的,涉及到的知识相当丰富,所以在上 《添画人像》时,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人物结构几何形的概括能力,线条的变化都过于简单,添画的能力体现出很多不足之处,作品和老师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评价作业,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积极的添画的艺术实践活动都是学生重要的进步,是学生美术能力和素质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环节。另外,教学中教师适时示范,让学生知道学习的路径,对学生的学习引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从认知表现上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下载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9课 水墨园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9课 水墨园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

    走进——水墨世界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

    三年级美术下册 水墨游戏教案 沪教版

    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水墨画线所带来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突破传统水墨画方法成为有趣的艺术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陶罐的花纹有深有浅,线的形式也不同......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8课 画汗衫

    第8课 画汗衫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材料,通过绘画、拼贴、拼画等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设计活动,体验再造过程。 2、运用视觉、听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3、尝试大......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12课 小玩偶

    第12课 小玩偶 教学目标 情意:欣赏玩偶,感受它们的妙趣横生,体验玩偶带来的乐趣。 认知:学习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偶。 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象创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课题:天然的纹理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大自然中的万物各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纹理。 2、让学生掌握用树叶作出漂亮的作品。 3、提高学生的观......

    第十一册美术教案第9课

    第九课《箱板上的新发现》教学设计 课时:2课 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箱版纸多层的特点,知道瓦楞纸 有纹理、有空间感等性能。 能力:掌握镂空、雕刻、撕揭、拼......

    苏教第八册美术教案(★)

    苏 教 版 第 八 册 美 术 教 学 目 标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

    苏教第七册美术教案

    苏教第七册美术教案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