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
Some Principles and Essentials of Compiling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n Water Information Projects
曾仕康
Zeng Shikang
(广东省水利水电信息中心 2002年)
摘要: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水利信息化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于原则和要点,对于全省水利基层单位在编制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水利信息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概述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在当前新的治水方针下,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广东省水利厅党组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的推动下,我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简称可研报告)编制和审批是履行基建程序工程建设立项工作的关键环节。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太快,有关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方面的规程规范的建立,还一时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导致全省很多基层单位的可研报告编制出现形式各异、深浅不一的情况。如何 1
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具体特点,编制高质量的可研报告,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的若干原则和要点,希望在水利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出台以前供报告编制单位参考,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尽绵薄之力。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贯彻执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比较,提出初选意见和可行性评价。
2.2规程规范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2.3重点环节
计算机网络IP地址是计算机的重要标志,是网络能否互联、信息资源能否共享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家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现行的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区或行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作出的,技术标准的级别较低,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指导书》中的IP地址分配及其域名设计、是依据水利部下发的原则性设计指导书,在已完成的《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统一设计的,既考虑了目前广东省水利信息网的连网需要,也为下一步全省信息化标准体系正式刊布后的修改或转换留下余地。因此,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规定做好自己区域或部门的计算机IP地址和域名分配的规划管理和分配,是执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重点环节之一。
政府系统专网平台建设走在前面的个别地区,可按当地政府统一分配的IP地址方案设计,将设计方案报省水利厅备案,便于做好相互之间的转换处理安排。
3、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根据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特点,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除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
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所规定的,包括最基本的综合说明、工程背景、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方案、建设管理、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外,还应针对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补充对工程的可扩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论证内容,具体可大致按以下九个部分组成来展开编写:
(1)综合说明。包含工程背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任务和实现目标等方面的论述;把握论证理由充分、实现目标明确的原则。
(2)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包括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系统内部界面划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等,并绘出系统的拓扑图或物理结构模型图(见附图参考式样)。
(3)设备主要技术指标、数量以及配套工程量。包括各分支子系统或模块的面向任务、结构、功能、设备类别、数量和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和配套工程种类分项(形式、工程量等)汇总表。
(4)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主要是对系统的总体方案、设备选型和技术性能指标能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论述,重点是系统的安全性。
(5)工程实施计划。列出工程建设计划时间,各分支系统或部分的进度及相应的资金安排计划。此外,还应根据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核准固定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方式和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计资[2001]652号)的要求,提出项目的发包初步方案。
(6)工程管理设计。主要拟定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构,并根据(参照)有关标准作出运行费用估算及资金来源说明等。
(7)论证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在工程包含大功率的电磁波辐射,或配套工程涉及对周边环境、景观有可能产生破坏或者影响的开挖和建筑项目的前提下才需要进行论证。
(8)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由于现有的设计定额很少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的设备和软件费的标准,应由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将设备和软件的购臵价提交概预算编制人员,按规定的估(概)算编制规程作出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
(9)经济评价。包括工程效益、工程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分析。应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颁发)以及《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总院1994年颁发)进行编制。
4、其它
4.1与外部系统的衔接安排及之间的边界划分
由于水利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联密切、共享要求高的特点,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工程,只要不是在孤立的环境条件下建设的,都应该在可研报告中对新与旧(若有的话)、点与面以及内与外三者之间的衔接及边界作出合理的安排和划分。否则,就没有回答工程是否存在重复建设以及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4.2多媒体演示汇报稿制作
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写后,便进入专家评审和计划部门审批程序。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不可避免地要在评审会上,以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向与会专家以及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等单位的领导作汇报。通过高水平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汇报,能够使与会的专家、领导和代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架构和要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可研报告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如何将大篇幅的可研报告浓缩为提纲式的讲稿,充分利用计算机Powerpoint的功能,制作出简明、清晰、图文和音像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汇报稿,也是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重要任务之一。
5、结语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应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编制。在编制单位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下,为保证可研报告的质量,应委托具备条件的单位负责或通过与其它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
主要参考资料:
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2、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
作者简介:曾仕康(1951-),男,在职研究生,广东省水利水电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篇: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要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要点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2 报告编制的依据、范围
1.2.1 依据
1.2.2 范围
1.3 项目建设书主要内容及审批意见
1.4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经济意义
1.5 推荐方案及报告结论
1.5.1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1.5.2 厂址概述
1.5.3 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
1.5.4 主要原料、燃料及动力供应
1.5.5 环境保护
1.5.6 全厂劳动定员及劳动力来源
1.5.7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1.5.8 总投资及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 市场预测
2.1产品性质及市场概况
2.2 国内外需求预测
2.3 产品销售
2.4 产品售价
第三章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3.1 产品方案
3.2 生产规模
3.3 产品规格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
4.1 工艺技术方案
4.1.1 工艺技术概况
4.1.2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4.2 生产工艺流程图
4.2.1 生产工艺流程图
4.2.2 生产工艺过程、特点
4.3 消耗定额
4.4 主要设备选择
4.5 仪表及分析化验(检验)
4.6 引进设备来源、国内外分交或合作制造设想
4.7 设备清单、造价
第五章 原辅材料、燃料供应
5.1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5.2 原辅材料来源
5.3 主要原辅材料价格预测
第六章 建厂条件及厂址选择
6.1 厂区条件
6.1.1 自然条件
6.1.2 建厂条件
6.2 厂址选择方案
第七章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7.1 总平面设计
7.1.1 依据
7.1.2 总平面布置
7.1.3 总平面布置特点
7.2 土建工程
7.2.1 主辅车间
7.2.2 辅助用房
7.2.3 其他建筑
7.2.4 污水处理场
7.3 给排水
7.3.1 给水
7.3.2 排水
7.3.3 供气
7.4 供配电
7.4.1 负荷
7.4.2 供电
7.4.3 备用电源
7.5 供热
7.6 交通运输布置
第八章 综合利用及节能
第九章 环境保、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9.1 环境保护措施
9.1.1 污染情况分析:渣、气、水
9.1.2 处理方案及流程
9.2 三废治理设施及造价
9.3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9.3.1 劳动安全
9.3.2 安全卫生措施
第十章 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
10.1 生产组织
10.2 工作制度
10.3 劳动定员
10.3.1 劳动定员编制原则
10.3.2 劳动定员
10.4 人员培训
10.4.1 培训方式
10.4.2 培训对象及人员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
11.1 项目工程量估算
11.1.1 土建部分
11.1.2 安装工程
11.2 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 固定资产投资
12.1.1 估算范围
12.1.2 估算依据
12.1.3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2.2 流动资金
12.2.1 估算依据
12.2.2 流动资金估算
12.3 总投资
12.4 资金筹措及运用
12.4.1 资金来源
12.4.2 用款计划
12.4.3 外汇收支安排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13.1 产品成本估算
13.1.1 成本估算依据
13.1.2 成本估算
13.2 财务评价
13.2.1 依据及说明
13.2.2 财务评价计算
13.2.3 财务评价分析
13.2.4 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2)敏感性分析
13.2.5 主要经济价指标
13.2.6 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 结论和建议
14.1 项目建设的意义
14.2 工艺技术
14.3 经济效益分析
14.4 建议
第十五章 主要附件
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
经过储委正式批准的地质报告;
各出资方承诺项目资本金的文件及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资产评估证明;
供电、供水及建设用地等外部条件落实情况。
第三篇:加气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1、设计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
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4、论证严密
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 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
1.2 项目背景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项目投资概况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行业发展情况
2.2 市场竞争情况
2.3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2.4 该项目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分析
2.5 项目企业综合优势分析
2.6 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第三章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1 产品方案
3.2 产品应用领域
3.3 产品特点
3.4 产品营销策略
3.5 建设规模
第四章 项目地区建设条件
4.1 区位条件
4.2 自然地理
4.3 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4.4 项目所在地基础设施
4.5 社会经济条件
第五章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5.1 设计指导思想
5.2 设计原则
5.3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
5.4 项目生产工艺
5.5 产品生产技术方案
第六章 厂区建设方案及公用工程
6.1 厂区建设方案
6.2 公用及辅助工程
第七章 项目环境保护
7.1 设计依据
7.2 项目施工期环保措施
7.3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4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7.5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八章 节约能源
8.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8.2 能耗分析
8.3 节能措施综述
第九章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
9.1 设计依据
9.2 安全教育
9.3 劳动安全制度
9.4 劳动保护
9.5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9.6 消防设施及方案
第十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10.1 管理机构设置原则
10.2 管理机构组织机构图10.3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1.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1.2 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
12.1 项目招标目的12.2 招标原则及招投标方案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3.1 工程概况
13.2 编制依据
13.3 其他费用及预备费说明13.4 项目投资估算
13.5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第十四章 项目财务评价及社会效益分析14.1 财务评价
14.2 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14.3 成本费用测算
14.4 利润测算
14.5 财务分析
14.6 项目盈亏平衡及敏感性分析14.7 财务评价结论
14.8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15.1 风险因素识别15.2 风险防范对策
第十六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建议16.1 结论
16.2 建议
第四篇: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1、城市(所在辖区)金融服务状况基本资料。
2、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支持性文件。
3、单位基本情况。(含单位历史、法人、资质、管理构架、实力、经营(收支情况)设备等等。)土地、资产、荣誉
4、资金来源与组织情况。
第五篇: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01-1013—2000)等相关政策规定、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可行性研究应从项目的基础条件、技术、资金、效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地研究与论证。
第三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按照以下程序编制:
(一)签订委托协议。项目申报单位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协议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项目名称、范围、内容、完成时间、劳务费用、质量及成果提交要求。
(二)组建工作小组。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应包括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熟悉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情况。
(三)制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实地踏勘。有关人员根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需要进行实地踏勘,收集项目有关资料。
(五)分析研究。在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对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出可供选择的不同规划方案,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得出推选方案,并形成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六)项目效益分析。对推选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社会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
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七)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可行性研究初步成果完成后,要提交委托单位交换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成果。
第四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一)总论
总论应包括项目背景与项目概要两部分。
1.项目背景,应对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建设基本条件做出说明。
2.项目概要,应对项目所在县(市、区)、项目类型、项目性质、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项目建设工期、项目总投资和亩均投资做出说明。
(二)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概况,应对项目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与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1.自然条件,主要分析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2.资源条件,主要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如光照、温度、降水)、水资源、生物资源。
3.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情况、科技发展水平。
4.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5.基础设施条件,主要对交通条件、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电力设施状况等进行分析。
(三)项目分析
1.项目合法性与合规性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
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应对新增耕地的数量及来源进行说明;
3.水资源平衡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灌溉水源的分析、需水量预测、可供水量预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应说明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
5.土地适应性评价。应说明目前的土地用途是否应该调整,调整后的土地用途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应如何进行调整等。
6.公众参与分析。应将公众参与的意见形成有效书面文件,纳入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具体应包括公众对项目区选址、权属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和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的意见。
(四)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1.规划依据;
2.规划方案比选;
3.推荐方案总体布局说明。主要对土地利用布局、农田水利工程布局、田间道路工程布局及其他工程布局进行说明;
4.建设内容和标准。主要指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及工程量估算。
(五)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在对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权属调整的范围,提出权属调整的方法与程序。
(六)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明确项目法人,提出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对组织机构适应性进行分析,明确人力资源配置。
2.项目实施进度。说明建设工期,并做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主要是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投资三个方面提出控制措施。
4.项目建设后运行管护初步方案。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提出管护措施,并说明经费筹措办法。
(七)投资估算
主要说明投资估算依据、投资估算编制说明、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和投资进度计划。
(八)效益评价
对项目竣工后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九)风险分析
说明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并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十)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十一)附图、附表、附件
第五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件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件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一)对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的基本要求
1.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应符合一般的制图要求,有图例、制图单位和制图日期等要素,图例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GB/T5791-1993)。
2.现状图应统一采用西安1980大地坐标系,不得使用自由坐标系。
3.以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绘制,能够清晰表达项目区地形变化情况。
4.现状图上应标注以下内容:
项目区边界、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及符号、土地权属界限、项目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名称;
项目区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有明确的大地坐标;
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表,面积统计应按新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到二级地类,统计数据应做到文、图、表相符;
土地利用变更日期;
项目区水源、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沟渠、堤坝、电力等基础设施及其他主要地物;
项目区内外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等与外界的联系等。
(二)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的基本要求
1.规划图应以现状图为底图进行编制,因此项目区边界必须完全一致;
2.等高线、高程点等现状地物应做淡化处理;
3.各项工程总体布局要明确,单项工程要有编号,工程内容要文、图相符;
4.规划田块大小、方向的布置要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符合土地利用要求,并清晰标注田块设计高程;
5.项目区外附近的主要道路、沟渠、排水承泄区应在图上明确显示,并与区内道路、沟渠相衔接;
6.田间道、生产路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道路之间应能合理连通;
7.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沟渠之间应能合理连接,所有沟渠都要标注水流方向;
8.各级沟渠和道路的相互关系与配置要合理;
9.防护林的布局要合理,应考虑与主害风方向的关系;
10.应附规划前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1.图例应符合有关规范。
第六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充分论证。论证完成后,组织立项申报资料报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查评审。
第七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