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来5—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
未来5—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报告认为,未来5-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第一步,2006—2010年,努力使经济增长方式有比较明显的转变,人民生活由初步小康过渡到水平较高、比较宽裕的小康,人均GDP明显高于目前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取得新的进展;第二步,2011-2020年,再经过两个五年规划期间的奋斗,在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力争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人均GDP跨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状况显著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取得较大进展,综合国力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报告分析,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以下六大趋势。
--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未来5-15年,中国经济增长完全有可能保持7%-8%的年均速度。中国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产业升级打破原有的结构平衡和供求关系,拓宽了新的增长空间。城市化进程知快,将促进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深化将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生产要素的组合状况比较有利,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内源性和较大的回旋余地,突出表现为市场容量巨大、劳动力充裕和居民储蓄水平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中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国内较高的储蓄率,支撑着中国较高的投资率。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比重将稳定在较高水平。城市化加速期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对投资的需求甚至远远大于第二产业。预计“十一五”期间,投资率可能略为下降,而消费率尤其是其中的居民消费率可能适当提高。后10年继续促进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合理变动。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判断标准包括:首先,农业劳动力比重应当明显下降,农业劳动者比重可望降到40%以下。其次,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应当接近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大约为10∶40∶50)。第三,农业机械化水平应当明显提高。第四,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未来15年,城市化进程至少会保持改革开放以来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的速度。城市化水平预计到2010年可能达到46%(即2001年的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到2020年可望达到55%(即超过2001年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随着各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域差距扩大的势头有可能放慢。
--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取得重大进展未来5-15年,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除了体制缺陷以外,还会受到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中国必须加大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进步,在后10年取得重大进展,在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的坚
持不懈的努力,应当使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较大增强。
--人力资源得到更好开发在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规模的前提下,应当把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充裕优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领域的战略重点。“十一五”期间,力争使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力争使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城乡居民都能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人类发展指数由目前的中上等发展水平上升到较高发展水平。
--社会和谐程度有较大提高
首先,应当使农村现有的贫困人口实现温饱,建立起有效的返贫应对机制。其次,及早建立适应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比较健全的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再次,中等收入阶层应当明显扩大,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手段应当逐步健全起来。最后,需要对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呼声进行有效的化解和适当的疏导,使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都能享有平等的表达意愿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
2005-04-13
第二篇:201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最终版)
201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报告还制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201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出现了有利条件
2009年以来的三年经验表明,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已成定局。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总的来说,至少在未来几年要维持GDP年均增长7%-8%的速度,从就业的角度来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整和新增就业人口总量的减少,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的压力也会减轻。这就为中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使经济发展根植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当然,这种转型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阵痛期。二是要优化要素投入结构,转变以往依靠人口红利、低土地成本、高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由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三是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把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兴能源和清洁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突破口。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降到7.8%,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要抓住机会,把挑战转变为机会,使其演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促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加快经济的大转型。
(二)劳动培训制度和方式进一步改革,劳动就业进一步向技能化转化提高劳动力素质,既是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也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现阶段中国劳动力的素质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一要大力改革教育和劳动培训制度及其体系,使其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尤其是现有的劳动培训体系,存在着供给不足、效率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改革的方向是加快劳动培训的市场化,使目前大量劳动培训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之下的市场主导。二要继续加大劳动培训公共投入。目前中国公共财政就业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过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1%这一水平。同时,用于就业的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要尽快从以培训供给者为主要对象转变为以培训服务接受者为主要对象,确保劳动培训市场化的同时,劳动者有能力获得培训服务。
当然,目前中国普通劳动力的供给仍然大于需求,为促进他们的就业,还要继续坚持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扶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
(三)调节收入和利益分配结构的步伐更扎实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重申了“两个同步”的要求,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社会公平。
坚持富民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视为有机整体,不仅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更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的改革;不仅要调整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大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的政策力度,还要调整资本要素所得与劳动要素所得之间的比例关系,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收益分配制度。为此,要继续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克服阻力,尽快出台适应“两个同步”要求的《工资条例》。
要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深化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降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土地等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应有的土地增值收益;加大农村反贫困力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尽快实现城乡居民平等获得公共财政转移性收入的权利。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构起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目前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整合程度,促进社会保障获得的公平,是下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目标。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应对治病需要,但他们一旦患上大病重病,仍感束手无策。二是要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口覆盖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养老风险。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人口覆盖率还比较低。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保险工作。截至2012年9月,全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者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重,仍然分别仅为17.8%、19.7%、10.4%和28.0%(按全国农民工总数
2.5亿人计算),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五)加大环保问题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中国各种环境事件层出不穷,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制约,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也带来了巨大消极影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且大量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公共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加快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在生产生活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政府的环境监管,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问题的监督,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
(六)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共同富裕。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以巨大的决心,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排除阻力,确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执笔人陈光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给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网特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3年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将会更好,人民会更幸福。中国未来三十年会更加精彩,唱衰中国的网特们败类们三十年内你们会玩完 擅长:历史话题人文学科历史学军事社会民生
第一个原因,经济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另一个是地方债务危机。从今年开始,很多地方政府卖地已经大规模减少,是前几年的50%,甚至30-40%。
另外一块,那就是集中还款期的到来,明后两年要还的有4.6 万亿。
一般来说,新的领导上台,在前面三五个月,出于政治上考虑,都要继承发扬肯定慎重,而在三五个月之后,就开始逐步暴露前一任的一些问题,显示自己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一个企业换个新的董事长,也都如此。所以为什么说经济危机可能是2013 年,最可能是2013 年7、8 月份(下半年)。
国内形势的展望我还是坚持我两年前的观点,简单归结为三句话:短期乐观(2010 年底前到2011 年初);中期悲观(2011 年底到2013 年);长期乐观(2013以后)。去年快速反弹后现在还处于下降通道,以后再慢慢走上去。我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间只会保持中速增长的态势,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会渐渐放缓,2015 左右将会降到点7%左右,2020 年将降到在5%的水平,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很多问题会暴露出来,很多企业一直享受着经济高增长的好处,一旦出现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将面临倒闭风险。
中国目前遇到的最大经济挑战就是要齐心协力渡过“中等收入陷阱”,目前我国人均年收入是3000多美元,排在世界87名,如果中国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美元,我们才算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坎可是很难越过的,墨西哥当年就是没有成功
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长期陷入停滞了。所以外国反华势力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
中国要想渡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大力改革现在的经济结构,把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向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去那种靠廉价劳动力,多上人力,靠简单制造业发展的模式必须全面改变了,这肯定会影响到很多利益集团,所以是比较有阻力的。国家只有利用各种政策,逼着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提高专利技术水平和引进现代化机器来持续发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完全靠便宜的人工。现在你看到很多企业倒闭就是因为他们不适应这种新的转型,这是改革的镇痛,必须要经历。我们的靠出口支撑的经济结构也要改变为靠内需支撑,所以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民生,这样大家才敢于花钱去消费,而不是拼命存款为了看病,上学和养老。希望我们能渡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只要我们能顺利渡过,中国全面超过美国就是肯定的事情了,不过这几年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艰难时刻。
1,经济发展没感觉
2,社会越来越黑暗
3,道德问题很严重
4,社会穷富差距太大
5,30年内中国就玩完
第三篇:未来十年渠道六大趋势
未来十年渠道六大趋势
2011-
3种种迹象显示,未来十年(2010-2019年),在持续向好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以及温和通胀的刺激下,在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强力拉动内需作用下,整个行业也将延续前十年的良好发展势头。总的说来,酒类行业将呈现出六大趋势: 趋势一:中西文化相容
未来十年里,以白酒、黄酒为代表的中国酒和舶来的葡萄酒、啤酒将共存共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从白酒来看,这个十年的开年----2010年,白酒的产量将达到850-900万吨,突破1996年801万吨的历史高点,创造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值,而销售收人和利润也将创造历史新高。在原三种基本香型基础上,各酒厂将通过挖崛自身企业和品牌的历史文化,创出新的香型,如芝麻香、特香等;或在浓香基础上加进了自己品牌所特有的特点,如绵柔,淡雅等。与此同时,五粮液从浓香老大到涉足酱香生产,郎酒则从酱香向浓香拓展,包括度数、包装、容量的变化也是未来十年的一大看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市场和消费者而言,这些变化都是没有本质的变化,白酒固有的特性决定了这个行业同质化程度较高。
从葡萄酒行业来看,健康、浪漫、时尚的诉求,越来越受到应酬频繁的成功人士和年轻一代的喜爱。近年来,国产红酒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增长,其中进口红酒在2009年出现了井喷,净增长195%,特别是2L以下的瓶装酒。欧州经济的不景气,让国外葡萄酒品牌纷纷瞄准了中国这个新兴的大市场,列级酒庄主抱团访问中国,主动寻求合作,也刺激了进口红酒的发展。
从啤酒行业看,其体量虽然已经很大、增幅趋缓,但已连续六年居世界产量和消费总量第一位,成为了年轻人聚会和重大活动消费的首选,如世界杯。由于人口红线优势,我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因此,未来还有持续发展的空间。
未来十年里,酒类行业尤其是白酒和红酒行业,将会出现一次调整和洗牌,市场将进一步向名酒厂和有实力、有品牌打造力、有渠道资源而又能扎实做市场的基础工作的代理商和营运商倾斜。
从黄酒行业来看,作为中国文化国粹的黄酒,历史甚至比白酒还要悠久,但
1由于受区域文化的限制,作为区域酒种,一直没能解决好将吴越文化和黄酒产品推向全国的问题。因此,在几个酒种中,黄酒的发展相对缓慢,但黄酒企业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如果黄酒协会加强引导和整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举整个行业之力,将黄酒推向全国,那么,在未来的十年中,黄酒的发展一定是爆炸式的。
然而,在整个行业高歌猛进的背后,我们也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如今的发展是否有些急躁冒进?是否存在隐患?去年以来,白酒众多厂家纷纷在产能扩张上投人巨资,动不动就是扩产上万吨,甚至三万五万吨,这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如今,行业内排名前十的企业都提出了新一轮的发展目标,销售规模基本都要超过百亿,甚至有的还提出了300亿元、500亿元的目标,而这还是厂价!那么,市场价又该是多少?
再看红酒特别是进口红酒,现在欧洲、南美、北美、大洋洲几乎世界上产葡萄酒的同家的产品在国内都能看到,只是多寡而已。品牌更是多达一两万种,其中不乏部分鱼龙混珠的产品,这让经销商和消费者无所适从。
因此,未来十年里,整个行业向好的趋势不庸置疑,但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经销商来说,必须趁此机会调整产品结构,在品类品牌的选择上形成梯队和层次化,构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笔者认为,在接下来这个十年的中期,酒类行业尤其是白酒和红酒行业将会出现一次调整和洗牌,市场将进一步向名酒厂和有实力、有品牌打造力、有渠道资源而又能扎实做市场的基础工作的代理商和营运商倾斜。
趋势二:现代零售商业将成为销售主渠道
据尼尔森公司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KA系统的酒水销售每年正以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卖场系统,酒水的品牌出样数和销售的增幅已远高于门店的发展,尤其是白酒产品的种类排行,仅次于小包装食用油和酸奶、牛奶,排名第三。零售业的发展与产品销售成正比关系。据对22城市卖场的调查,2009年白酒的销售额约31亿元,而仅2010年1-3月就已达到了22亿元。其发展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由于这几年作为酒水销售的另一主渠道----餐饮业的门槛不断提高,令经销商不堪重负。再加上酒驾禁令、自带酒水等诸多因素,越来越多的经销商
开始把目光转向KA系统。因此,未来十年里,KA系统将会成为酒水销售无可替代的主渠道,但竞争也将会越来越激烈。
趋势三:新型渠道进一步发展
专卖店作为卖场和超市的一种细分,未来发展将会从专业化、品牌化、品类化的方向,以服务为支撑来满足一部对专业有需求的顾客群,而且这业态的发展会模糊批发商与零售商的界线,作为一种相对专业的新型渠道,与团购、网购相结合,未来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可观。
而团购作为以中国特有的政务、商务消费群体为对象,以销售和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并正在迅速地被复制和采用。值得注意的是,团购作为一种新型渠道,对产品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并不是凭面子和关系卖点酒就能称为团购,它必须满足以下三大条件:
1、团购是一种以消费为目的的群体性批量购买行为;2,团购商品应该是具有一定市场基础,为目标消费群体所认知和接受的品牌;3,团购会产生重复购买行为。
未来,会飞速发展的另一新型渠道就是网购,包括电视购物、电话购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诚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购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年销售已达数千亿元,并且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网购已经从开始的小饰品、洗化用品等小商品、低价值开始发展到品牌服饰等高档商品,甚至上海的东方电视购物节目已经开始卖汽车、房子等大宗商品了,而专卖店的发展又为网购、团购提供了有效的配送服务半径。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末,网购将会成为有效的、不可忽略的酒水销售渠道之一。
趋势四: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未来十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虽然未必达到两位数,但一定会持续快速增长。今年,按发改委的口径,90%左右的GDP增幅是能保证的,而3%的温和通胀也将会保持一段时间。同时,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人每年以8-9%的速度递增,先富起来的群体积聚财富的速度更是惊人。
在这一大背景下,高端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而中产阶段也不断在提高消费结构,因此,各厂家特别是各名酒厂和地方强势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提高价格也是理所当然。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到这个十年末,一定能看到饮用型的名酒零售价站上1000元/瓶。虽然目前茅台在有些市场的售价已经突破了千元大关,然而笔者认为这是有特殊原因的,不可避免会出现波动。这对市场的竞争是不利的,所以厂家也会采取措施进行管控。然而到这个十年末,五粮液、茅台一定会稳稳站住1000元的零售价。届时,随着五粮液、茅台的价格不断攀升,将会留出巨大的价格区间和细分市场,对五粮液、茅台来说,是如何着力打造系列酒、继续保持原有价格细分市场的份额;对其他厂家来说,是如何清醒地看到市场空间,做细分市场的赢家,而不是去跟茅台、五粮液比拼价格。未来,在次高端400-600元的价格区间会有很大的市场,在定价策略上做得比较好而获得快速发展的是郎酒和洋河。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价格的上扬总有限度,饮用型酒价格真到了曲高和寡的时候,也就进人了另一细分市场,如礼品市场、奢侈品市场,对其在饮用型酒市场上的竞争未必是好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份额才是关键,量价齐升才是赢家。
趋势五:富二代接班带来的影响
随着时光的推移,老一代的创业者大多年龄老去,接班的问题已摆上了议事日程,包括很多国企里的一些打拼多年的老领导,也都面临退休,主要掌门人和班子更迭是这十年中将频频发生。
事实上,近两三年里,我们也看到了如五粮液、茅台、朝批、北京市糖、海烟等业内有影响的公司掌门人的更迭,不管是富二代接班还是国企掌门人和班子的更迭,其共性是年富力强、高学历、有思想、自我表现欲望更强,不愿在老一辈的荫庇下过安逸生活,极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发展或创造一片新天地。因此,这一新锐群体的出现,必将给这些企业带来观念更新、战略调整、甚至合作伙伴的重新选择和调整,进而对行业产生影响。尽管短期内不会显现,或者说不会用很激烈的方式颠覆,但必须密切关注、及时调整和预防,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趋势六:资本杠杆将撬动酒类企业飞速发展
由于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行业内部分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运用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发展和品牌提升,因此,资本扛杆作用已被行业内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以及老板们广泛认识,在未来将会被广泛和主动地运用,并会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战术层面的运用手段和方法将会更丰富和多样化。特别是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越来越关注酒行业的发展,其进人也助推了行业对资本
力量的进一步认识。
未来十年,除了前文所提及的资本运用手段和方式外,更多的金融工具及手段将会被主动运用及组合运用,如小资本撬动大资金、不同资本组合、不同资本与不同资本市场结合等,正所谓:“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资本已不再是单纯的货币,或只是单纯的资本市场运作,而是能起到杠杆作用,撬动企业快速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十年谁能更深更透理解资本杠杆功能,并善加利用财政政策和金融工具,谁就会为成为最后赢家而加上重要的珐码。
第四篇:未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六大趋势
未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六大趋势2007-12-12 22:16:
3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决定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成败。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化社会进程加快,促进了管理思想的进步。纷繁复杂的环境与市场变化让企业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的竞争力。竞争格局与竞争形态的变化让企业领导者们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集合体。西方管理专家在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很多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国内企业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我认为未来五年内国内企业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态势将集中于以下六点。
1、人力资源规划将成为大中型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因素
人力资源规划是很多企业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多企业做不好的问题,结果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总结和来年的工作计划。这个计划无非是些工作上的想法和人员情况的大体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化对这种人力资源规划方式提出了挑战。人力资源规划必须落到实处,紧密的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无缝对接。体现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侧重于人力资源的吸纳、消化与开发三个方面。竞争环境多变,促使企业不得不放弃宏观人力资源规划,而注重短期的微观规划。吸纳人力资源需要企业进行更多的理念与方法创新。不断开拓招聘渠道与招聘形式,以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消化与开发人力资源需要企业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保障企业团队的高效与稳定。企业战略“成于人,败于人”,人力资源规划让管理者明确需要哪些人才,如何选人、育人、用人与留人。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将从工作分析逐渐向胜任特征分析转移
麦克利兰的“胜任特征”的理论对工作分析方法及结果形式(工作说明书)成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分析剖析基于工作职责的任职资格,即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基本资格条件;胜任特征分析的是基于优异绩效成果所需要的素质特点,即优秀任职者的素质特征。外部竞争加剧要求企业必须选拔、培训与使用能够产生高绩效的员工,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个老板不愿意聘用更可能产生高绩效的员工。
随着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提出,仅仅可以分析岗位最低任职水平的工作分析将逐渐被胜任特征分析所替代。但由于工作分析在西方国家发展、使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人事管理者们对工作分析的依赖根深蒂固。另外胜任特征分析的技术还有待不断完善,特别是胜任特征模型中内驱力因素还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因此,工作分析向胜任特征分析转移的势头已经出现,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招聘的渠道创新与选拔对象的多元文化背景,要求选拔技术精细化、多元化
麦克利兰的胜任特征理论认为,对一个人的绩效水平产生关键影响的不是他具备的知识
和能力技能,而是内驱力的特征。内驱力包括价值观、动机与需求、情绪、职业态度等因素。通过面试只能对被试者的能力因素进行基本判断,对被试者的价值观、职业态度、动机等因素进行考察是比较困难的,这取决于面试官的水平。据统计,中国有80%以上的人力资源经理在采用非结构化的面试方式,其信、效度难以保证。最终的结果就是对被试者的判断失误。
专家分析,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选拔方面存在三大问题:选拔技术匮乏、简单粗燥;选拔题目与岗位素质标准缺乏对应性;选拔指标局限于知识、能力等基础层面的指标。面对复杂的环境,选拔工具的精细化与多元化势在必行。
选拔工具精细化强调,选拔指标的设定必须基于系统的工作分析或胜任特征分析,所确定的指标要充分体现岗位的素质要求;选拔工具标准化与结构化指有完善的指标定义、题目、评价标准与评价程序。选拔过程中体现标准化的原则,体现对所有申请者的公平、公正性。
选拔工具多元化是要彻底打破长期以来面试方法一支独秀的局面,引进各种行之有效的选拔方法。利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对申请者的素质进行全面测试,多种技术的使用要增加选拔的时间与成本,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只有企业招聘到适合企业与岗位特点的员工,才能加快战略目标实现的进程。况且专家研究表明,选拔已经成为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创造巨额效益的重要途径。有投入才有产出,在选拔方面的合理投入是企业的明智之举。
4、培训要求实效,将与绩效水平进行紧密结合[虽然没有研究机构统计过中国企业每年浪费多少培训经费,但这是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们的共识。高层培训凭签证,中层培训凭兴趣,基层培训凭感觉。能够鲜活的说明目前中国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未来这种局面将有所遏制,培训应基于理性的需求分析、科学的内容与方法设计,培训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素质水平,提高员工个人的绩效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认识到,培训是宣贯企业文化、统一员工思想、提升企业战斗力的阵地。要想在这个阵地上取得胜利,必须科学规划、严密组织、有序实施。科学规划是从战略目标来规划、从客观需求进行分析的系统培训工作规划。严密组织是开发适合企业战略需要的课程体系,开发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素质培训、训练的方法体系,满足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动态需要。有序实施需要完善的培训制度保证、专业人员保证与必要的条件保证。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企业开始理性的对待员工培训问题,培训消费趋向理性,这些企业选择培训项目更多的考虑“对员工绩效水平的提升有哪些帮助”。
5、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过渡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存在目的、内容、过程与结果应用的区别。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评定,属于事后考核。绩效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将提升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进行高度统一的过程。绩效考核只关注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而绩效管理则注重在考核指标中体现组织的战略导向,考核结果地反馈与制订员工绩效改善计划并行,在工作的过程中融会绩效改善计划的实施过程。绩效考核是区间管理,而绩效考核是过程管理。绩效考核成为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绩效管理将员工
培训开发与考核结果紧密结合,形成考核 — 培训 — 再考核的管理闭环。绩效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改善个人绩效水平,进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6、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趋向 —— 以人为本
在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手册》中“以人为本”赫然入目,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从作者肤浅的观点认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体现六个要素:
1、尊重人性: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对群体的追求是人的本性,对成就的追求是人的本源,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管理者从根本上认识不同的人性特点,有助于管理者对这些人性需求进行利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比如:经常组织团体活动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对具有特殊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能够提升士气等。
2、尊重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本无好坏之分。无非是领导者是否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如果让开拓性人才去从事了重复性工作这是领导者的错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去惩罚无过的员工。另外,实践证明越是有超常能力的员工其个性特点越突出。管理者是否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是尊重员工个性、建立开放的企业价值理念的具体表现。
3、注重个人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强调员工与组织的同步发展。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进步的基础上,员工的进步得益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两者的利益与方向应该是高度统一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注重员工的培训与职业开发,将员工与企业的近期、长期问题系统考虑,将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发展有机结合,创造出和谐的、动态的个人发展机制。这种机制以完善的培训体制、岗位轮换、接班人计划等具体制度来体现。
4、认可员工的价值:有专家说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要学会认可,其实我到认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更应该学会“认可”,即认可员工的价值。企业经营的过程是学习与总结的过程。无论员工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应该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需要反思与总结的是“我们成功在哪里?”,“哪些原因导致了失败,如何弥补或规避失败”。使经验和教训成为未来工作的灯塔和指南针。而更多的管理者采取的是奖励成功者、处罚失败者的处理策略,这对于未来的发展缺乏直接的帮助。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企业经营中的财富,所以你要认可员工的价值。
5、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层级的员工需求截然不同。同一个人在特定阶段多种需求共存,但各种需求存在强度的差异。以人为本的企业注重对员工个性化需求的分析与满足。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员工不同阶段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利用于管理策略、制度之中;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引导,满足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就是引导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的过程。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了,员工个人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这是现代雇员关系管理所强调的最高境界。
6、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每个员工的个性、能力技能、价值观与动机、知识等素质因素存在差异。客观认识每个员工的特点,并分配合适的任务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即知人方能善任。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是对员工个性、职业发展、职业意愿的尊重。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能将让员工创造最佳业绩成为可能。因为你无法阻挡员工对某项工作的高度热忱,这种热情是发自内心的、不用任何掩
饰的,因为这是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
第五篇:微信未来将颠覆哪六大行业
看到一盒益达口香糖,打开微信,对着瓶身的条形码一扫,手机立即显示易讯、亚马逊、当当和1号店都有售。其中,易讯卖9.9元,当当卖9.9元,亚马逊中国卖11块,1号店卖10块。其中当当最便宜。点开易讯的链接,选择微信支付,若已开通微信支付,直接输入密码即可进行消费;若未开通微信支付,提交订单绑定银行卡、设定支付密码,验证后即可进行消费。
扫一扫,扫出新世界。这是微信5.0里对扫一扫的强大功能给出的定位。扫一扫,将线下和线上、人和机、物和网完美的结合起来。而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因为微信支付的加入,线下和线上、人和机、物和网才真正形成了一个了圆。
随着支付功能的推出,微信正在快速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它也将改变以下六个行业的格局:
1、广告业;
2、电商业;
3、出版业;
4、影院餐饮业;
5、CRM;6银行基金业。
一、广告业--找回那浪费的50%广告费
传统广告基本是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上投放广告,视听类媒体计费通常以广告时长和时段进行计费,平面媒体通常是以位置、发行量和版面进行计费。无论如何计费,广告主都不能获得直接的转化数据。
Dell可谓对传统媒体广告运用最娴熟的企业,在不同的媒体投放不同的订购电话。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将用户关注强关联至用户购买转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由微信的扫一扫和支付将引领起广告业CPS(单个销售成本)的可能。用户看见商品,立即扫描、立即比价、立即购买,广告投入带来的销售非常直观,再也不会出现如宝洁的CEO感叹的“有50%的广告费被浪费了”。现在,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赶快抢占你的移动互联网广告位吧!
二、电商业--电商网站不是平台是货架
无论何时何地,扫描商品包装条形码,即可获得商品在各个电商网站的售价,选择一个最低售价下单购买,一气呵成。这是微信提供的极致购买体验。
在这个体验中,微信将变成商品的入口,各大电商都成为了成列商品的货架。消费者只需选择最便宜的那个价格下单即可。这就相当于在一个巨无霸的批发市场里,开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各家卖场,各家卖场基本都成列的有绝大多数的商品品类。这个时候卖场比拼的将是售价和服务,谁的售价低、谁的服务好,用户将选择从哪个货架上取东西。
三、出版业--数字出版到自出版的进化
传统出版业被改变已是不争的事实,书籍的电子化、音乐的电子化、电影的电子化等等,几乎所有传统出版的内容形式都被数字化了。
看到一本书、一张CD、一张电影海报,扫描即可获得内容简介和购买信息?不,不只是如此,扫描一本书,或许出现了该书的电子版;扫描一张CD,或许出现歌曲的MP3格式;扫描一张电影海报,直接让你看视频„„
这将催生无数的创作者,自由的进行创作。籍籍无名的作家,可以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公众号进行连载,用内容吸引用户通过微信支付购买;年轻的歌手可以发布网络歌曲供免费试听付费下载;微电影和一切自投拍的电影可以发布数字版供用户观赏并吸引广告主付费。
四、影院餐饮业--线下服务业的O2O
O2O,自移动互联网热潮来袭,这是一直被各互联网评论人、创业者们欣喜不已的名词。在传统互联网时代,O2O并没有真正做到。铺天盖地的团购扫街小分队,将大街小巷的餐饮店、电影院、KTV、按摩店、美容院扫了个遍,但是除
了给线下商业带来不定期的“捡便宜”的人流热潮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可持续的商业利益。
而微信的产生,将6亿的用户,推送到了所有线下商家面前。用户通过微信查找附近的商家,然后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和服务,支付后即可到商家消费。比如一群美女逛街逛累了想做个美甲,通过微信查找最近的美甲店,然后下单购买就可享受服务,免去排队、预约等各种麻烦。而这也完全有别于此前的团购模式的O2O,给商家带来的是持续的近场人流,只要用户在商家附近,商家就可以利用微信将人流吸引到身边。
五、预付卡/会员卡--CRM还可以这样玩
打开你的钱包,是不是除了银行卡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会员卡/预付费卡? 地铁卡、公交卡、美容院的卡、理发店的卡、火锅店的卡、超市的卡„„鼓鼓囊囊的一大堆卡,随时还有可能忘了里面是否还有余额或者积分。到了节假日,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家乐福的卡、沃尔玛的卡、百盛商场的卡、天虹商场的卡等等,而且这些卡往往又不能通用,给用户造成巨大的困扰。
接入了微信支付的微信服务号,变成了一个商家CRM平台。每个商家的用户信息,积分、消费记录、消费内容都可以记录下来,用户带着装了微信的手机,就可抛开鼓鼓的卡包。而对商家来说,在微信上发行一张虚拟的会员卡,成本要远远低于发行一张实体的会员卡。而且商家也不用再部署复杂的CRM系统,直接上微信后台查数据即可。
六、银行基金融资--互联网金融的试验田
在银行业还在为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而争论不休的时候,当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还在为推动用户转型而伤脑筋的时候,招商银行的“微信银行”上线3个月用户已经突破100万。用户只需发个微信,就能获得个人账户情况、信用卡账单等。
招商银行“微信银行”的火爆让中信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交通银行纷纷跟进,各银行纷纷推出“微信银行”,用户只需关注银行公众号,就能办理部分银行业务。
当融资业还在为传统融资行业的互联网化而烽火连天的时候,当小贷、担保、典当、金融中介、P2P等机构还在为如何争抢地盘而一筹莫展的时候,宇城金融的“融资超市”平台上线3个月用户已经超过30万。用户只需发个微信,就能一站式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轻松成功的融取资金。
将物理网点变成虚拟网点,将人工电话客服变成在线客服,将庞大的IT系统变成简单易用的公众号,银行业和融资业的变革已经开始。
国内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正式登陆微信,并在微信上推出基金交易业务。用户可通过微信支付实现货币基金的存入和快速取现等功能。目前已经有30余家基金公司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买卖其他基金公司基金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