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书写
电脑的普及、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汉字书写受到严重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快捷效率的追求中,人因日益依赖电脑而不断加大“PC化”的可能性
机械地敲击键盘所形成的字符本身不再具有体验和审美发生。传统书写过程的那种诗意、那种闲适优雅,正在悄悄隐去;书写原有的思索过程、智力操练属性正在消失,而逐渐演变成纯粹的体力劳动
放弃汉字,或者失去了汉字,那就很可能彻底断绝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无论电脑、网络技术如何取代人体功能,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的书写技能以及起码的书法艺术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人应有的基本文化素养
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书写?
易 杳
用以说明汉字书写问题的严重性,有一组来源不同的数字——
早些时候,上海进行的“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70%至80%;
对北京一所规模较大的重点小学调查,有41%的学生书写不能达到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一项对平常手写时“提笔忘字”的情况进行的网上调查,1500多人参加的投票结果显示:“经常,好多字都不知道怎么写”占45.2%;“还好,稍微想一下就能记起来”占41.2%;“基本上没有”仅占13.6%。被调查者大多是年轻人,足可看出现在年轻人对汉字的生疏程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中迄今仍在使用的唯一的文字,其所负载的大量文化信息,生动具体地袒露出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
而今,面对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汉字书写受到的严重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常书写能力的普遍下滑,正演化成中国社会一道刺目的风景。中国的教育专家、文化学者、政府官员及普通百姓于是变得不安和警惕起来。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汉字能否世代得以正确使用和延续?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书写?类似问题遂成热点话题。
“PC化”担忧是否杞忧?
电脑及网络的普及,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了的汉字的书写方式。
随着电脑及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用手书写逐渐被电脑的鼠标、键盘录入方式所替代。人们尽情享受着由于快捷、高效率带来的快感,而且期待被更新、更先进的录入方式所替代——不久的将来,用手在屏幕上直接书写和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多少人为这种书写方式的更替而
兴奋、而欣慰——敲击键盘,让大串的字符跳出来,让汉字自己蹦出来„„
据了解,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中小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电脑的使用,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在使用电脑打字完成作业,传统的手写作业渐渐被抛弃。许多学生一回家就坐在电脑前,打字的水平越来越高,书写的时间则越来越少,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字却越写越丑。
除课堂的学习外,课外基本不动笔。
有的学生开始用电脑“作文克星”软件书写作文或日记,甚至写请假条都用电脑,令老师啼笑皆非。老师们一方面抱怨学生的字越写越难看,错别字越写越多,另一方面却也无可
奈何。
年轻一代习惯了用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以及手机短信的形式来进行社会交往。近年来,网络化、无纸化办公的逐渐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除了偶尔的签名以外,几乎没有用笔写字的机会。据说大学生写作业、做论文、查资料都用电脑,连课堂笔记都开始用上笔记本电脑,有的人一支圆珠笔芯一年也没用完。字越写越少,越少写字越是写不好字,于是越不愿意写,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常写字而常依赖电脑的情况让更多的人忽视了书写,也更容易造成提笔忘字,以致只有在电脑键盘上才能“写”出字来,连家信都只好由电脑完成。有人为此深深担忧,电脑打字有可能完全替代书写,长此以往,大部分中国人除了签名将无法完
成其他书写。这种担忧是否杞人忧天?
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工具中心,电脑置使用者于一种全新的语境中——传统书写过程的那种诗意、那种闲适优雅,正在悄悄隐去;私人隐秘的内心文本,正被大量的公共电子文件取代。人们悲哀地发现,机械地敲击键盘所形成的字符本身不再具有体验和审美发生,书写原有的思索过程、智力操练属性正在消失,而逐渐演变成纯粹的体力劳动。更悲哀的是,许多人离开键盘重新拿起笔时竟然无从正常书写,甚至呈现在脑子里的许多字模棱两可、正误
难辨。手写功能的退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对快捷效率的追求中,人们将因日益依赖电脑而不断加大了“PC化”的可能性。
最早提出抵抗这种可能、“回归纸笔时代”的,是一批以电脑写作的作家。他们发现,电脑写作貌似省力,但文化含量渐渐降低。百分之百依赖电脑“敲”出来的作品,与以手写
为主、以手写为先的作品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回归纸笔时代去做一个守旧的人并不现实。但是,人终究不是机器,无论电脑再怎么普及、再怎么先进,手写的汉字也不能够被替代。重新认识汉字作为母语的禀赋与灵性,尤其
是中小学生坚持先纸笔、后键盘,则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汉字书写危机逼近中国
电脑的普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年轻一代新的书写工具,同时成为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下降的直观原因。而学校书写教育生存环境的衰弱,则是书写危机形成的关键因素。
“书写危机”之说并非耸人听闻。汉字书写在中小学生的世界里从形式到内容出现了空前的颠覆。翻开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干净整洁的作业寥寥无几。很多学生的作业、作文、课堂笔记,都是信手乱涂,潦草难辨,书写丑陋,错别字层出不穷,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的汉字书写结构、笔画笔顺了。有些学生的作文不得不常常使用胶带纸、修改液来修修补补。甚至在关键的中考或高考,卷面上那些字也写得歪歪扭扭、龙飞凤舞,错别字频频出现,其中不少都是常用字。阅卷老师每每皱眉摇头,望字兴叹。他们承认,写出一手好字的考生,分
数可能因此多出几分。
面对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出现的大面积衰退,语文教育工作者慨叹:字写得差的,没有羞愧感;字写得好的,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太不把规范汉字书写当回事儿了!
实际上,错字连篇、书写困难的事已不仅发生在中小学校园,在许多成年人身上也屡见不鲜。就连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也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现象,一些人甚至患上“书写恐惧症”。几乎每一场大型人才招聘活动,总能看到很多大学生的简历制作得十分精美,然而,当招聘单位要求填写个人简历登记时,这些大学生就立刻被置于尴尬难堪之境,笔下工夫之差令人惊讶。有的人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时,问题都知道该怎么答,就因为许多字不会写而措手无策,而错失良机。对此,用人单位也表示十分惋惜和忧虑:这些大学生知识面广、能力强,人品也不差,只可惜书写水平太差,结果未被录用。
有不少语文老师将目前学生书写水平的迅速衰退,归咎于学生对于汉字书写的态度不端正,认为从学生的家长开始就不重视写字,不重视语文。有家长反唇相讥:书写水平的下降首先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责任。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平时对学生书写要求不高。尤其是在识字阶段学生书写训练不够,必然导致对写字没有
感觉。
据对部分城市的调查,中小学生书写质量下降与学校对书法教育重视不够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虽然教育部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9年期间分四个学段汉字书写标准提出过具体的要求,且有相关教材的出版发行,各地也相应要求上写字课,但并没有硬性规定书法课作为必修科目,考试也不考笔画笔顺等汉字书写知识,致使学校在书法课课程设置及评价方面缺乏参照。除了北京、天津等少数地区部分小学开设了书法课外,多数省市未能落实,相对较多的是学校或社会开办的书法培训班。有的学校设置了书法课也是形同虚设,课时无法保证,经常被其它课程所挤占。基本的课时都难以保障,目标和效果更是难以
企及。
师资严重缺乏是中小学书法教育难以迈步的最大障碍。大部分中小城市的中小学都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书法课多由语文老师兼任,更别说乡村。由于教师普遍缺少对书法教学的系统研究,也没有投入必要的精力去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写习惯,学生书写质量的提高缺乏一种刚性要求。加上课业重、升学的压力大,学生学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事实是,教人识字的老师也越来越少写字了,用电脑打印教案不断增多,多媒体教学不断增多,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上课被认为不合时宜,导致一些中小学教师“三笔字”(粉笔,钢笔,毛笔字)达标率低得可怜。据说还有青年教师上课时出现“书写失忆”,手挂在黑板上半天也没
能把字写出来。
书写考级:有争议也必须前行
针对中小学生书写水平严重衰退这一现状,国家教育部两年前就开始酝酿制定一部《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等级和考核办法》(简称《办法》)。据悉该《办法》最早有望在2007
年出台。
国家教育部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等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最终决定制定《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等级和考核办法》,目前已经修改到第三稿。有关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等级和考核,经全国各区语委主任进行讨论,一年前就已形成初稿。考核基本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具体标准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但据参与《办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专家透露,小学一、二年级为第一等级,基本要求是能够把汉字写得正确、规范、端正。
三、四年级是第二等级,要求就更高,要学会熟练书写复杂的汉字,要注意汉字的整体结构,左右匀称、布局紧凑等。在初级阶段,只要求学生写好楷体字。同时,五个等级中各级都可坚持自愿原则越级考试,学校教师和社会人士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
考1-5级。
可以看出《办法》与先前已经实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相衔接,强调小学阶段文化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教育学生正确而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汉字的书写知识和技能,使其逐步具备驾驭文字工具的能力。同时,还要运用博大精深的汉字
及其书写文化的多方面教育因素,使学生得到广泛的熏陶。
据披露,《办法》之所以迟迟未能出台,原因之一是对于其中细节问题意见还不统一,比如:如何制定考试办法,才能起到引导学生写好字的作用;考试时间定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等级标准才能正确反映学生能力;考核怎样才能与教学结合等。此外,在新课标中,在学生汉字书写方面的教学要求也只是一个框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对学生进行书写等级考查是作为实施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配套措施而提出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教育部官员称,《办法》只针对中小学生,“主要从汉字书写规范、笔顺、笔画等方
面考核中小学生写汉字是不是漂亮。”
《办法》给现行的语文教育划一个最低的标准线,这是关于汉语表达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的最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就是不合格。表明教育部门正准备将笔画笔顺等汉字书写知识和技能,恢复到学生的考试内容中去。可以期待,这个指挥棒将促使广大师生重视汉字的规
范书写。
酝酿已久的《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等级和考核办法》尚未正式出台,却早已在中小学
生、教育、家长和专家学者中引发热烈讨论。
据媒体调查,几乎所有被采访的语文老师和教育专家都对汉字书写等级考试表示赞同,认为这一措施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增加书法练习、提高汉字书写质量,进而培养对传统书法艺
术的爱好,以使祖国灿烂的文化历史得以传承。
但也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此存有争议,争议来自两个担心:其一,担心加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尽管重视书写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但以等级考试的形式来强制学生重视汉字书写,是否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悖?其二,担心汉字书写考级有可能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当今各类考级严重泛滥,有些甚至被扭曲为一种交钱买级的“圈钱游戏”,担心书法考级也
难逃这样的命运。
有争议也必须前行。教育专家、语文工作者可以提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明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质量的必要性。首先,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具有内涵丰富、结构独特、表达细腻等神奇的魅力,是世界文化宝库里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历史地看,汉字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和永不枯竭的创造智慧。汉字书写是对学生进行热爱母语、提高民族自尊心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次,电脑打字只能说是一种技能,而汉字书写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素养。由基本笔画构成的汉字,可以让学生在领会笔画之间的书写变化及不同的组字规律,尽情发现美、体会美、表现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其三,字如其人。古时候,写好汉字是文人人品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今天,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一手好字能赢得他人的赞赏和好感,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其四,“写字者,写志也”。练字过程可以培养一个人做事的认真态度和严谨风格,也是提
升意志品质、性情素养的有效途径„„
有的专家表示,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表中,“书法”是必修课。尤其在日本,宪法规定小学、初中书法为必修课,高中书法为选修课,大学设有书法专业。
作为中国的青少年,更应该把学习写好汉字作为一生的追求。
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书写?
书写教育具有综合育人功能
书写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此息息相关,写得一手好字能体现个人的文化形象与素质,并将终身实用得益。
从生理学角度看,造成书写的遗忘是由于过多地使用电脑上打字而缺少笔记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难以产生刺激作用,不过这并不构成对神经中枢产生器质性损伤。生理学家认为,有过汉字书写能力训练经历就能形成一种长期记忆,因而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提笔忘字”只是暂时现象,但要在需要的时候轻易地恢复书写汉字的能力,则必须严格的汉字书写训练,保证足够的书写实践。
有关调查显示:长期使用“拼音输入法”的人士中,有明显的“提笔忘字”体验者超过95%。这是因为长期在电脑键盘上“写字”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用电脑字库代替自己的大脑,丝毫不涉及汉字的笔画、笔顺和字形。
从小训练孩子规范地书写汉字,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识记和掌握汉字母语,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姿势。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姿势又对视力、脊椎等身体发育大有好处。强有力的证明是国家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的一项调查研究结论:青少年近视眼95%缘于错误的书写姿势,患近视的学生大都喜欢拇指与食指对捏或交叉握笔,且度数越深,采取错误姿势的比率越高。
有关专家提供的最新的运动生理心理研究成果表明,肌肉向大脑发出的应答信息越丰富,大脑智能性的有效系数就越上升,人的精神状态就更加积极,思维就会更加清晰和有深度。汉字书写始终是手脑并用地去完成写字任务,从写字的坐姿、执笔的架势到运腕用笔,以及由某种情感活动所促使的手势语和身势语,都有活跃心理的效果。可见汉字书写细腻而复杂的过程和韵律优美动作,对于智力开发的意义不可小觑。有医学专家认为,练习汉字可以锻炼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青少年小脑的发育大有益处。
另有研究表明,学生书写时,坚持正确的坐姿、执笔和运笔,始终保持桌面写字环境的整洁,并成为习惯,会对他们的精神面貌产生积极影响。诚如著名硬笔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庞中华先生所言:“书法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如何使用书写工具,同时还能够培养孩子耐心、细致、有始有终的品行,并给他们带来审美的愉悦。”
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
对于个人而言,汉字书写是一种技能,更是修养的体现;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汉字书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最基本的方式。
近年来,一批专家学者强烈表示,汉字和汉语是中华民族应该首要保护的、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块活化石。汉字及其书法艺术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放弃汉字,或者失去了汉字,那就很可能彻底断绝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全国书法教育”的热心倡导者、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曾指出,写字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完全可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感知、认知上去。
如果说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尊重与继承,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就是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美感。书写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因而书写教育应当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通过书写教学增加学生接受汉字文化陶冶的机会,增强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有三件事在增强人们的信心:
其一,上海的一些大公司新近在招聘大学生时,决定不接受电脑打印的自荐书、简历,而要求应聘者亲笔书写。而远在美国,华人学校招聘华文教师,应聘者呈送一幅汉字书法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其二,广东省正式要求自2007年秋季开始,全省所有中小学都必须开设书法课,书法课将成为广东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其三,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通力合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硬笔书法考级培训。
有限的实验虽然尚未形成一股大潮,但至少在努力说明一个道理: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无论电脑、网络技术如何取代人体功能,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的书写技能以及起码的书法艺术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人应有的基本文化素养。
第二篇:电脑时代引发的“书写危机”
电脑时代引发的“书写危机”
5月上旬,1+1()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在受访的2072人中,仅25.7%的人表示,在生活中有较多手写机会;有4.4%的人则说,现在几乎已经不用手写了。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电脑、打印机的普及,人们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或书写潦草已成家常便饭。作为中国文化传承重要方式之一的汉字书写,已经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只有签名才手写(郑州人才网)
———提笔写字渐行渐远
“请在20分钟内,用钢笔书写一份简单的自我推荐书!”
5月16日,重庆劲智广告策划公司,一场特殊的招聘会正在进行。带着制作精美的电脑打印自荐书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们,却被告之“须用钢笔现场书写”。
尽管16名应聘者均是本科以上的文凭,但这一道突如其来的“考题”,却让不少人束手无策。甚至,有人耗费了半个小时才写完一份不到300字的自荐书。
用手写份自荐书,看似难度不大的事情,为什么让大家如此为难呢?曾在一家平面设计公司供职5年的求职者赵亮颇有些尴尬地说:“从大学毕业至今,几乎从未手写过一份文件,所有的操作都是用电脑打字,惟一的手写机会就是在银行的回执上签名了。天长日久,不少字的结构都忘记了,突然放一张白纸在面前,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与赵亮有类似经历者不在少数。“平均每天签十几份文件,我练就了一手漂亮的签名,快赶上明星了。但我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都写得很难看。”重庆第七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王涛坦言,平时大家办公时都用电脑,只有开会做简单的笔记和签文件时需要手写。
民意中国网的调查显示,对于“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手写”的提问,70.8%的人首选“签名”;同时,68.8%的人表示有一年以上没写过一篇手写稿,其中28.3%的人“没有写过手写稿”的时间为两年以上。
写字机会减少的,还不仅仅是“上班族”,目前不少中小学生对汉字书写也十分忽视。
不久前,我市一家市场策划公司对100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5%的学生表示,除了记笔记和考试时手写外,其他时候几乎不会用手写;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曾有过“用电脑写日记”的经历;认为可以用电脑代替写字的中小学生占75.6%,新牌坊小学的黄宇老师表示,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小学生手写的机会大大减少。“上课时,老师会使用PPT进行教学;课余时间,不少作业也完全可以在电脑上完成。”
错别字屡见不鲜,不少字难以下笔
———“书写危机”扑面袭来
把“游弋”写成“游戈”,把“旋律”写成“弦律”,把“青睐”写成“亲睐”,把“精粹”写成“精萃”„„
把求职者的手写简历看完,劲智广告策划公司的总经理周森连连摇头叹息。在参加招聘的16个人中,有13个人的手写自荐书出现了5处以上的错别字。而且,“只有不到1/3的人写得相对工整美观,其余的只能用‘潦草’来形容。”
对上述错别字的出现,参加应聘的郑飞有些无奈地说:“都是长期使用电脑的缘故。电脑打字,你打一字就会出现一个词语或词组,直接选择就行了。这让自己对很多字的结构已经模糊,明明觉得那个字很容易写,但落笔时却不知从何写起。别说‘鳞次栉比’、‘鳏寡孤独’这么复杂的字,就连‘爵’字,我想了很久都没能写出来。”
这当然不是个别现象。一位名叫“天天向上”的网友在博客中写道:“最近突然发现,我竟然不会用笔写字了。不仅一些复杂的字,就是看似简单的字,对我来说都成了生字。任你怎样抓耳挠腮,上蹿下跳,就是写不出来。比如想写一个‘敷衍’的‘敷’,写出来怎么看都不像。‘那是什么?’我问自己。试着写了好几笔,还是不像,只好放弃,画了一个符号代替。”
民意中国网的调查显示,83.4%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约78%的人表示,用笔书写时,自己经常写出错别字;71%的人认为,自己写的字很难看。
提笔忘字和写错别字的现象,同样存在于中小学生中。我市针对1000名中小学生“书写汉字”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自己“写字难看”,而“有过因错别字在考试中扣分”的学生高达90%。
“他们可以在键盘上打字如飞,却在提笔时极为犯难,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老一辈人,但凡有点文化,哪怕是初中学历,也大都写得一手好字;而如今这些字迹难看、写错字或提笔忘字的人,却大都是读过大学的人。无法想象,这一现象如果延续下去,汉字文化的传承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毋庸讳言,如今‘汉字书写’危机已经扑面袭来!”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心存忧虑地指出。
电脑时代,手写无用?
———“手写无用论”引发争议
在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汉字书写已经无足轻重了。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张伟华认为,写字的好坏对他们而言,作用并不大。他们现在的作业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论文,这些论文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写完后打印出来,然后装订了交给老师就行。即使找工作时,简历也是用电脑打印的。
办公室白领更是如此。目前多数白领每天用电脑书写的时间都超过8个小时,浏览网站、做搜集、写材料、用即时聊天工具与人交流、收发Email等等,电脑的应用几乎涵盖了他们工作和娱乐的所有方面。在解放碑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陈勤表示,现在实行“无纸化”办公,不但没有机会写字,而且也不需要写字。“在我看来,手写不但陌生,而且无用。”
对于“手写无用”的观点,佟乐泉并不赞同,他认为,电脑打字,只是人们书写的一个辅助工具而已,书写的基本技能却不容忽视。“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写一手好字,不仅可以给人美感,而且也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作为象形文字,汉字有着独特的文化功能,书写能让人深刻理解每个汉字的含义,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与此同时,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熊笃将提笔忘字的现象称为“书写遗忘症”,并指出,书写训练对培养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十分关键,这是电脑无法取代的。用手一笔一画地书写文字,可以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形成特殊记忆,对人的意志、耐力、毅力和神经系统稳定有很大作用,所以,应该多用手写字,这对协调开发小脑的控制能力有好处。
“汉字书写,不仅对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开发小脑有着众多的好处,而且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我国著名汉字研究专家、《汉字源流字典》作者谷衍奎教授认为,在人类历史上,一种文明发源往往是以一种文字的出现为标志的,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精髓。作为炎黄子孙,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因此,我们绝不能丢了书写技能,而是要将其更加发扬光大,让中国传统文化重焕活力。”
坚持书写,努力写好
———让汉字书写不再陌生
电脑时代,如何才能让汉字手写重新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呢?
据民意调查网的调查显示,在“如何恢复汉字书写的传统”的问题上,76.5%的人认同将硬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55.4%的人认同将毛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42.3%的人指出,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手写输入设备研发与销售。
作为我市书法特色学校之一的杨家坪小学一直都在开设书法课。该校校长周绪田认为,“重视汉字书写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在中小学课堂上开设书法课,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小写得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在练字的过程中历练人,陶冶性情,教育学生尊个性而张精神,堂堂正正做人。
“加强书法教育,是拯救汉字手写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只靠书法教育还远远不够。”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茂宏表示,“更重要的是书写在现实中的运用,其一,社会应重视对书写的认知,在对人才考核等方面加入书写元素;其二,要通过对汉字文化的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汉字丰富的内涵,从而对书写产生浓厚兴趣。”
他还指出,就中小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方面,厦门的做法值得借鉴。据了解,厦门市教育局从去年开始规定,小学低年级每周要开设一节写字课;每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上,将单独设置卷面书写分,低年级不少于5分;中高年级不少于3分,其中作文书写不少于2分。
书写是对民族
“文脉”的敬重
简云斌
作为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国人,居然只能依靠电脑,而不能提笔写字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有人把不会写字归因于电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汉字输入法的广泛运用。但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还在为电脑不能快捷输入汉字而忧心忡忡,深恐汉字会被电脑所抛弃。正是王永民先生发明的五笔输入法,开辟了电脑的汉字时代。
客观地说,无论电脑怎么发达,它也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把汉字书写危机归罪于电脑,无异于喝酒伤了肝归罪于杜康,走路扭了脚归罪于马路。
我想,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
其实,从文字学的意义来看,中国人是相当有福的,因为我们书写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的一种文字,它以方块为外形,集音形义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与英语等表音文字不同,汉字自发明以来,一直走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路子,并由此形成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中国书法。在中国古代,书法是读书人必备的技能,科举考试有“身、言、书、判”之说。字写得好坏,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方寸之间,翰墨千秋,千百年来,无数士人醉心于书法艺术,创造了汗牛充栋的作品,令中华文化浸透了一种迷人的墨香味。
当然,汉字的功能远不止审美,更传承着中华五千年文明,融贯着民族文化血脉,维系
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小小的汉字,化天地于形象,化形象于符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演绎的“和为贵”汉字艺术之所以令世界惊羡,正是与汉字那独特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
中国古人对文字有着神圣的敬畏感。《淮南子·本经训》曰:“昔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文字能“定天立人”,连上苍和鬼神都感到害怕。过去民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凡写有字的纸张,人们都会郑重收存或焚化,丝毫不敢怠慢。
反观当下,我们对汉字的态度,是否已过于轻薄与亵渎?电视上到处是篡改成语的广告语,大街上到处是错别字招贴,很多大学生不识繁体字、不能读传统典籍,很多白领不知笔墨纸砚为何物,甚至不能提笔写字。长此下去,真不知汉字会否毁在我们手中?
在电脑时代,要求人人都成为书法家,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显然过于苛刻。但要求大家多坚持手写,尽量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则绝不过分。因为,作为现代中国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起码体现他对民族“文脉”载体———汉字的态度上。
有首歌《中国娃》是这样唱的: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也许,这几句歌词不仅对中国娃,而且对每一个中国成年人,都是合情合理的提醒。(郑州人才网提供)
第三篇:120304人民日报社论:书写我们时代的精神史诗
人民日报社论:书写我们时代的精神史诗
2012-03-02 08:55:14 人民网 【大 中 小】
人民日报社论:书写我们时代的精神史诗
--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春天来到了,大地一片勃勃生机,公民的道德实践也呈现着新的图景。无论是志愿者们以“这是我应该做的”积极奉献,还是成千上万网友参与的“微公益”如火如荼,无论是部队官兵为驻地群众服务,还是城市街头屡屡闪现扶老助残的身影,雷锋,这个熟悉而温暖的名字,再一次唤起了亿万中国人的热情;“学雷锋”,这项影响深远的群众性活动,在今天依然展现着时代的魅力。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美丽动人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传承弘扬,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从舍身拦惊马救群众的解放军战士刘英俊,到长期扶助孤老、救危济困的“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从坚守“爱心之路”的深圳义工丛飞,到把雷锋道路作为人生选择的“当代雷锋”郭明义,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行进中,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本色,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心灵旗帜。
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思想观念日益多元,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凸显,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处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关键时期,我们更加需要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更加需要处处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更加需要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
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弘扬雷锋精神,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唤、文明进步的坚实阶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要求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正是党中央科学分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新形势、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就在于始终与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精神需求相对接。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需要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引导人们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以激发人们思想道德热情,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学雷锋活动正在火热地开展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应该是雷锋精神的倡导者,更应该是学雷锋的自觉践行者,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负群众期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像雷锋那样奋发进取,像雷锋那样敬业奉献,像雷锋那样有益于他人、社会和国家,共同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史诗!
(责任编辑:CS002)
第四篇:普及青少年足球,我们还需要学习.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普及青少年足球,我们还需要学习
作者:陈素琴
来源:《体坛报·体育大周末》2012年第32期
“绿城从U11开始建队,所有的孩子都在一个大家庭里成长,接受同一种足球文化,这样的模式肯定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冲击。在外界,很多人更关注的是恒大模式。但是,真正改变中国足球命运的,将是像绿城这样重视青少年培训的模式。”之前,绿城助理教练小野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现在,走近绿城U11、U13,我们也一步一步看到绿城青训的特别。
“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是绿城足校的校训,这九个字也深深烙在了教练与球员的脑海中。U11教练吕永光对记者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很多。在绿城俱乐部中,有着完善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同时做到了学习踢球两不误,队员们在这里学习训练生活,是一种享受。”吕永光说。
今年8月,U11正式组建,其中浙江籍队员共计5人。虽然U11阶段在全国还没有正式的联赛,但是队员们会参加一些俱乐部的邀请赛,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锻炼为主。U13成立于2010年,浙江籍队员有9名。在教练王仕海看来,U13的队员都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强,所以球队很注重队员的心理素质,同时会给予队员一定的个人空间。“我们挑选队员,看他是否合适踢球,主要看三方面,第一就是技术。第二是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我们会考虑队员自身的身体是否适合踢球。第三就是自己的意识和心理素质,这是我不能改变他们的,所以需要他们自我领悟。12岁是一个分界点,如果不合适,我会直接告诉他。”事实上,王仕海在队中充当的不仅仅是足球教练,也很好的担任起了心理辅导员。在9月17日结束的第16届“巿长杯”国际足球交流大赛中,U13的队员们发扬奋力拼搏的精神,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不失一球,夺得冠军。小队员们经历了一天比赛3场的模式,正因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吕永光也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加入到U11中,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在中国,大多只有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组织中小学生足球夏令营,通过两周的入门时间,接受专业的训练,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踢球,这就是我们能做的。”
钟昊:最敬仰意大利门将布冯
皮肤黝黑一脸自信,他是U13 的守门员。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他露出了与同龄人不相符地自信与成熟。“我最拿手地当然是守定位球了,如果伸展得开,就能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提起如何与绿城足球结缘的,他告诉记者,2010年9月1日是很多学校开学的日子,这一天绿城足球俱乐部去衢州市实验学校招人。“我的体育老师帮我报的名,我本来就很喜欢踢足球,但是当时足球专项训练很少,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考核,结果顺利通过。”这位12岁的小队员最喜欢的运动员是姜波,“绿城的每场比赛我都会看,姜波细腻的技术、良好的大局观和巧妙的传球都值得我学习。”钟昊对于意大利门将布冯也十分敬仰,“他敢于出击,看准时机出击,稳定,关键是没有任何缺点。”钟昊很喜欢这个守门员的位置,因为他觉得守门员的责任是比较大的,一个好的守门员抵过半支球队。他的父母也十分支持他,时不时地鼓励激励他。还记得父母第一次来看比赛时,他说希望把所有的才能都展现出来。黄景峰:我的偶像是C罗
小小个子,机智灵敏的黄景峰,是U13 的中场队员。今年12岁的他来自温州乐清八小。“我个子小,速度快,2010年9月的时候,教练去我们学校选拨,我被选上了。”说着说着,黄景峰腼腆地笑了。
前段时间去日本参加国际交流足球大赛,黄景峰一人进了4个球,获得了最佳优秀选手的称号,他还向记者展示了这次比赛获得的奖杯。“我的父母会陪我一起前往比赛,他们都十分支持我,父母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而他的偶像是C罗,“我应该多学习他脚下频率技术,争取早日进国少队,这是我的目标。”当记者询问在绿城足球学习训练生活感觉如何的时候,黄景峰说道:“在这儿生活很充实,每天早上和别的学校一样,我们开始上文化课,到了下午3点20,我们开始两个半小时的训练,这样劳逸结合,虽然每天安排得满满的,但是我选择了我的爱好,一点都不累。”郭泳初:希望成为梅西那样的球员
13岁的郭泳初,是U13的前锋兼队长。留着一头现在最流行的镰刀头,身材较高的他在队员中十分抢眼。
2012年10月他从河南来到了绿城足球俱乐部,开始了新生活。从小他就喜欢踢足球,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了,来到绿城足球俱乐部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更接近了他的梦想——进入国少队。“我的偶像是阿根廷运动员梅西,佩服他的脚上技术,他的右脚横向拉球是绝招,拉球过人后,梅西左脚会大力射门,还有他的足球意识。
第五篇: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时代
我出生于90后,90后的中国正在不断壮大的时期,而90后的我们是明天的朝阳,祖国的希望。这一时代,我们充满着朝气。精彩、自信、阳光、忧伤是对我们的描述,跟随着我们,跟随潮流,跟随快乐!90后的我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对幻想充满憧憬,即使现实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心中依然有梦有理想。或许90后的我们是个张扬、幸福的时代。
90后的我们可以算是见证了祖国的一件件大事或从大悲到大喜的过程。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级地震而不过三个月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神六升天;2009年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游泳的世锦赛和广州亚运会......这一件件事我们都历历在目,同时也说明了祖国妈妈在这短短几年中的变化如何之大,而我们恰好就在这个时代,让我们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福的。
我们的时代也是个张扬的时代。90后的我们是叛逆的,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成长阶梯中,我们一直都不想被他人束缚,心中渴望自由的天地。90后的叛逆只是生活中的旋律,给予我们内心的放松,让我们享受自已的只有。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张扬、幸福的时代。为了我们幸福的时代,作为90后的我们只应该努力学习,朝看自已的梦想而前进,不放弃,不抛弃,加油吧!奋斗吧!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时代变的更加幸福、快乐。
初二(14)班 汪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