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国教学生活记
我在泰国做对外汉语教师生活
以下文章内容由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心 上海儒森汉语收集整理。
在完成近一个月的培训之后,受国家汉办志愿者中心的派遣,我于5月31日抵达诗林纳卡威诺大学(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并将在此服务1年。诗大是一所综合性的公立大学,座落于曼谷市中心,具有59年的校史,校园面积不大,到处都郁郁葱葱,充满了浓浓的热带风情。
我所在的人文学院外语系中文组,包括我在内共有6位对外汉语教师,中文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共百余人。泰国居住着很多华人华侨,多来自福建以及广东潮汕一带,奠定了学习中文的深厚土壤。随着近年来中泰关系的良性发展,汉语教育在泰国发展迅速,但公立学校的中文老师仍是极其缺乏。我是诗大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被安排教授三四年级的高级口语,旅游汉语以及商务汉语课程。在泰国,大中小学生大都统一着装黑白两色,普遍学习氛围比较自由散漫,但近年来泰国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就业压力正在逐渐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即使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也都更注重于学习英语,因为即便华人企业在泰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英语仍然是主要交流语言。而汉语仅在旅游业和中泰贸易中有较大的适用范围,目前这两个领域也正处于汉语人才的渴求期,但中文专业毕业的泰国学生却很少可以胜任,这也是泰国汉语教育的瓶颈。志愿者派遣作为国家汉办推广汉语的一个项目,我们自然就肩负起了让外国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帮助当地学校进行汉语教学的责任。
独在异乡为异客,除了思乡之情,目前我正努力学习泰语,学习如何“入乡随俗”,希望可以尽快融入当地生活,顺利而愉快地完成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师工作任务。
收集整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心-儒森汉语
邱岭老师:美国南加州跃动的中国红
以下文章内容由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心 上海儒森汉语收集整理。
结识对外汉语教师邱岭女士,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上,作为抗日名将、原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将军之女,她在移居海外的十几年中,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快乐健谈的邱岭,言语中不时闪烁着东方女性的智慧和西方女性洒脱自信的特质。
“教师”是邱岭终生信奉的天职,是她不能割舍的情结。1995年1月8日,邱岭创办了“南加州希望中文学校”。这是南加州第一所使用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方式教授中文的学校。在当时,大洛杉矶地区已经有很多对外汉语教师为弘扬中国文化辛勤耕耘着。在满是注音符号、繁体字的中文教学中,“希望中文学校”似乎显得有些另类。然而,邱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以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制定教学大纲,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当然,仅仅只从汉语拼音、简化字和注音符号、繁体字,两种教学方法中选择其一,那是不够的。邱岭始终认为,还应该有更好的、更适应北美地区的、更适应以英语为母语的孩
子们的教学方法。
“认识几个中文字,或是摇头晃脑地读几首似懂非懂的唐诗宋词绝非我等的教育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这些从事海外中文教育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着手于‘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认真做教学研究,使这些特殊环境的特殊群体,能够真正爱上中华文化,这才是我的理想境界。”为此,邱岭和她的同事们共同创造了《儿童汉字认读法》,利用汉字的特点带领孩子们轻松走进汉字乐园。邱岭成立了“美国中文教学研究学会”,举办非营利汉语拼音教师培训活动,并专门为英语地区的中文学习者编写了《学习中文的钥匙》。学校成立了“希望儿童艺术团”,使孩子们通过唱中文歌、跳中华民族舞的方式接近中华文化。从1999年开始,为了使孩子们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感性认识,邱岭带着孩子们回到祖国开始“寻根之旅”。邱岭和一些爱孩子,愿意为孩子们做事的热心人共同成立了“希望基金会”,把孩子们带回中国,学说话、观风景、交朋友,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祖国,了解祖国。
收集整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心-儒森汉语
如何搞好泰国小学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
以下文章内容由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心 上海儒森汉语收集整理。
初来泰国,人生地不熟,加之语言障碍,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很难展开。有一阵我真是忙的焦头烂额。
我所在的学校比较大,大概有4000学生。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起。我教10个班(六年级1---8班和五年级7、8两个班),有学生共计500名,每周22节课,工作量比较大。
我的学生大概都会说“你好”“你吃饭了吗?”“你叫什么?”三句话。开始我觉得这样我的教学工作会进行地比较顺利。但几节课下来,我发现我错了。孩子们除了会说这几句话外,其他的基本不会。汉语拼音也读不全。
于是,我便拿出从国内带来的拼音挂图,从头教起。开始,在课堂上我综合运用英语、汉语、泰语和手势语及其他一切手段,尽量让学生听懂授课内容。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我深信“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把学生教会,就是好猫”的道理。
接下来,我便快速让自己熟悉生活环境和学校环境。因为我把自己的心情稳定了,才能更好的进行汉语教学,否则,我自己整日思亲怀乡,就很难全身心投入教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毕竟初出茅庐,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匮乏,所以要放下架子,多向其他对外汉语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切实做到“三多”:多听、多看、多学。我就时时去听学校的泰籍华裔老教师讲课,有疑问就向他们请教。
收集整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心-儒森汉语
第二篇:大学生活记
大学生活记
这是在大学里度过的第一个年头,也是无数幻想和期待在大学里被打破的年头。积攒了无数怨气的我也在无时无刻的寻找着一点点有可能带来温暖的寄托。
在上大学之前,总觉得日子很长,会因为在那段很长的日子里学习大量的知识去填补漫长而感到累,但是,会因为充实而感到过快乐。在上大学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不会觉得时间很漫长,也不会再用大量的知识来填补这一开始就变得短暂的日子,可是仍旧感到疲惫,在疲惫过之后也没有感到过多少快乐。因为没有感到多少快乐,所以就在每一个时刻都在不断的寻找快乐,可越是不断的追寻也就变得越累。
在上大学之后的第三个月里的一天班主任老师把我们所有的同学招进一间属于外国语学院的教室召开了一次具有班会性质的动员会,这动员会是关于组建义工团体的。在班主任发表动员演说之前,让我们观看了大量关于义工扶危救难的事迹(包括丛飞的事迹),然后在教室的不同地方传出因为感动发出的抽泣声。在这微弱而又不绝的抽泣声中班主任开始他陈词慷慨的动员演说,他响亮的演说中没有一点不恰当的停顿,可知他先前是做了很充分准备的。动员演说一结束,全班所有的同学就很齐心的加入了义工联。在后来的一天,在某一个很小的公园完成了义工联的成立仪式,在那天也展开了我们的第一次帮扶活动,是为一些请不起家庭教师的困难家庭的孩子做义务家教的活动。在班主任的联系下引来了大量的帮扶对象,同时也引来不同级别的多家媒体。也是在舆论的热捧下,很早就知道义工前景的学院领导也很积极的加入了这个义工团体,并且也是作为义工团体的领导加入的,在领导们加入之后没有看见义工联的领导们去做义工该做的事,这时候我更明白义工联的领导们是在精神上奉献着,同时也在用精神领导着我们。
义工联不断地在一些媒体上出现,声名得以远播,除了做义务家庭教师的实事之外却没有做多少实事。这使本来情绪昂扬的我及更多的同学失去了七分的热忱,我开始怀疑班主任的最初动因,觉得他是为了享受得到的名声,而不是为了真心的追求义工联的“义”字。再后来,在一个不知名的商人的支援下义工联建立了两个诚信柜台,这一次又被几家媒体报道,我还看见过被采访之时班主任认真又愉快的脸。是一张披着虚荣的脸。
在大学里,能有一份真心实义的友情是很难得的(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大多都是利益间的交往,在这里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人心隔肚皮”的含义。虽然友情珍贵难得,但还是会有投缘之人凑在一起成为朋友,并无话不谈,患难与共。无话不谈更多的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话题之上,患难与共更多的时候体现在月末闹饥荒之时。
为了填补空虚,也为勤工俭学,在某个大型超市的某个餐厅里做服务员。工作时间就是课余的时间,如果工作就必须工作六个小时以上,六个小时是最低限。在一个月内我工作了三次,就在三次工作之后我被通知不用再去上班了,因为餐厅的效益不好,现有的员工就已经足够用了,不需要兼职的学生。我就这样在工作了三次之后很成功的失业了,并且连前期办健康证的投入都没有收回来。对于失业这件事好像没有太大的愤慨。
以上都是在最近经历的事情,也是在最近才有的诸多感慨。虽然,就如前文说的那样没有感到多少快乐,所以就在每一个时刻都在不断的寻找快乐,可越是不断的追寻也就变得越累。但是,我却没有因为疲惫而长久的萎靡不振,在疲惫过之时好好的休息一下继续寻找我能找到的并能给予自己的快乐。
第三篇:《冬天》与〈公寓生活记趣〉练习题答案
《冬天》与《公寓生活记趣》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略)
二、选择题
1、B2、C3、D4、B5、A
三、简答题
1、《冬天》的作者主要是表现人间温情,可为什么用“冬天”作为文章的题目?
(1)这是一种反衬手法,用“冬天”之冷反衬亲情、友情和爱情之暖。
(2)突出了作者虽身处冷冷的人世间,却向往人间温情的思想感情。
2、《冬天》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1)《冬天》采用了“横断面”组合式结构。作者选择了三个冬日里寻常的生活场景:冬夜吃豆腐、月下游西湖、寒夜迎归人,将它们组合起来,使三幅画面既各有独立的基调与氛围,又有情感上的互相联系,构成完整的散文。
(2)结尾一句点明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上述三幅场景明断暗续,浑然一体。
3、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意义?
(1)最后一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在文章的结构上起点明文章三幅场景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作用,使三幅场景明断暗续,浑然一体。
(2)在思想情感上,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文中三幅场景所传达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人间温情的向往与思念。
4、如何理解“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1)此句的意思是:人生是短暂的,短暂的人生中痛苦磨难是长久永恒的,而快乐是暂时的,易逝的。
(2)因为人生、快乐是短暂的,痛苦磨难是长久的,所以人闪大可以超脱一点,只要能给人快乐,就不必斤斤计较。
5、结合本文谈谈张爱玲散文的艺术特色。
(见课文提示第2、3节105—106页)
四、分析题:
1、分析《冬天》的语言风格。
(1)作者力避现代散文语言中常见的丽华美,而采用朴实的,接近口语的“谈话风”,多平实的叙述和简约的白描。如父亲“仰着脸”、“觑着眼睛”,向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连串的口语,保留了自然的韵味,形象生动,又准确传神。
(2)虽然朱自清的口语是经过加工的,有时还带有一点文言成分,却化雅致于相互丝毫不让读者觉得生硬。如“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对文言文的化用妥贴自然,达到了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2、《公寓生活记趣》写的日常琐事,这样取材有什么好处?
(1)更能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因为生活的趣味只有在生活的琐事中才能充分体现。如只来声音不来热水的“热水龙头”;雨天不关窗,“一房的风声雨味”。等
(2)这样取材最贴近人的生活,所高之“趣”才能生动感人,才使文章因浸透了作者对生活特有的体验与感受而变得富有情味。如深夜的电车是“快上车的孩子,等待母亲来洗刷他们”;六楼上的蚊子“像英国人一般地淡漠与自足”。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日常生活,将感官快感转化为精神上的愉悦。张爱玲能将她幽微复杂的感觉通过寻常的事物准确妥贴的传达出来,唤起读者感同身受的认可与亲近。
(3)只有在生活的最细微处,才能看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完成作者惯有的对人性对社会的批判性审视。如作者在文中“开电梯的人”身上所看到繁华背后的破败,欢愉之中的悲哀,看到人生无法完美的种种缺陷。
(4)日常琐事是艺术的来源,有独特性,能成就独特的艺术体验,从而能成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四篇:门禁卡复活记(推荐)
门禁卡“复活”记 六(13)班 何亦流
“门禁卡”,顾名思义,就是进家门时要刷的卡,没有了它就等于回不了家了。可是,今天体育课上我的门禁卡被折成了两半,哎,真倒霉!终于到放学了,我好不容易请物业打开楼道门才进了家。我瘫坐在沙发上,沮丧和害怕,痛苦和悲伤在我的脑海中交织、旋转、凝聚、爆炸。到了八点多钟,我才鼓起勇气,向爸爸说清了事情的原委。爸爸说:“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想办法弥补今天晚上我们就来想办法,看能不能让门禁卡复活!”“复活?”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复活啊?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笑眯眯地对我说:“门禁卡里面有一个芯片,只要芯片没坏,把它拿出来,装上感应线圈,放在手机后盖内侧,就可以用手机刷卡开门啦,不等于门禁卡复活了吗!”太神奇啦!为了少走弯路,我打开了电脑,从里面搜出了几个方案,比较了一下,就开始行动了!
爸爸让我选择了其中的半片,左手拿着它举在眼前,右手拿着电筒对着它照来照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门禁卡又不透明,照什么呢?”爸爸说:“用电筒对着卡片照,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的方块,就是芯片所在的位置了”。我用美工刀在看到的黑色方块的边缘刻了一圈记号,然后用剪刀沿着刚刚做的记号小心翼翼地剪着。先剪出一个邮票大小的
形状,接下来更加细心地修着,塑料屑子不断地掉下来,在我的期待中,芯片终于剪下来了。但是芯片被两层塑料紧紧地包着,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得把它从中取出来。我屏住呼吸,好像是一毫米一毫米地剥离着,黑色的芯片渐渐露了出来。正在我得意时,只听“呲——”差点削到芯片了。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赶紧集中注意力,我感觉自己像个外科医生,正在给病人做手术,容不得半点疏忽。终于芯片完好无损地取出来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爸爸冲我竖起了大拇指。
小巧玲珑的芯片,只有一个黄豆那么大,正正方方的,上面有许多突起的小点点。我小心翼翼地用摄子夹起芯片。放在一边。接下来要做感应线圈了,卡里面的线圈已经坏了,得重做一个,可哪里有做线圈的材料呢?爸爸告诉我,做线圈的材料叫漆包线,变压器里都有线圈,而变压器只有电器里才有,家里有没有坏电器呢?我们开始了大搜索,妈妈想起来车库里好象有一个坏台灯,台灯里有变压器,肯定有漆包线。我忙下楼找了上来,和爸爸一起动手拆解,果然在台灯的大肚子里找到了变压器,金黄色的漆包线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我用摄子夹起漆包线的一头,一圈一圈地解下来,剪下了一段,然后用打火机烧掉了一头的保护层,在模子上绕了几圈,做好了感应线圈,再用烙铁把它焊在了芯片和手机后盖上了。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楼下,把手机靠在读卡器边,“嘀嘀”门随即打开了,太神奇了,我开心极了!哈哈!我的门禁卡真的复活了,想到我和爸爸亲手做出的手机门禁卡,我就忍不住有些得意,这可是百分百原创,而且是废物利用的成果啊!
第五篇:在泰国的教学感想
在泰国的教学感想
今年暑假,我们一百多位同学有幸的经《国家汉办》被派出到泰国作为志愿者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汉语言教学。说实在的,在这之前我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一天能站在讲台上给自己的学生上课,而且还是在国外。
从开始上学到现在,我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学生,一直都是坐在讲台下听老师讲课,我当然也就不知道站在讲台上讲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可是这次偶然的机会,我却当上了汉语教师,对于我的学生来说那是实实在在的外教。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真的激动得有点控制不住自己,面对台下的几十位泰国学生我甚至忘记了自己首先说些什么,只是看着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微笑着用不太流利的泰语介绍自己来自中国,来到泰国教汉语。我至今还记得当我这样说完时,学生们所表现出的那股兴奋劲,也是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肩负了伟大的使命,那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教会他们尽量多的汉语。
我是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开始给学生上课的,可能是每一个人都对新鲜的东西有一种兴奋和向往,我发现在整个课堂上那些泰国学生出奇的认真。下课后就迫不及待的围着我问这问那,可惜我大多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表情看来我知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后来我才知道我是那个学校有史以来唯一的外教,他们的学生更是第一次接触汉语。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居然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些中文和泰文相结合的教材,那是我真的很高兴,我没有想到汉语在这儿有这么受欢迎,这也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去教好他们。当然,除了课上给学生上课,课下我也会向学校的老师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时的教她(他)们一些基本的汉语交流。或许是受文化差异的限制,有些字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能正确的发音,但是看着他们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时,我真的感动了。
当然在这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是快乐并痛苦着。不可否认,大多数的泰国学生对学习中文很感兴趣,可是就是有那么个别的学生很是令人抓狂。还记得在去泰国之前我的泰语老师就给我们说过:泰国的学生在课堂上很自由,学生都不受拘束,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那时候我不以为然,我觉得学生在课堂上总不至于闹到像上街买菜一样吧!可是当我真的走进泰国教室的那一刻,无情的事实让我明白之前的想法错得有多么的离谱。